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隐患,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二、监测对象和内容1. 监测对象:包括医院各个科室、部门和场所,如病房、门诊、手术室、ICU、消毒供应室、食堂、卫生间等。

2.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管强度等。

三、监测方法和频率1.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2. 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拭子法进行采样,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3. 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拭子法进行采样,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4. 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PH试纸进行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5. 无菌物品监测:采用灭菌剂试验纸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6.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采用紫外线强度计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结果判定和处理1. 监测结果判定: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判定。

合格的指标为:空气质量菌落总数≤500CFU/m³,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10CFU/cm²,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无菌物品合格率≥95%,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²。

2. 监测结果处理:对于不合格的监测项目,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直至合格。

同时,对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其整改。

五、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1. 监测数据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和改进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定期将监测数据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

3. 根据监测数据,开展针对性的感染防控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环境卫生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加强对环境卫生状况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制定了本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二、监测目的1.确保环境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支持环境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提供环境卫生状况的全面评估和监测数据;4.及时发现和控制环境卫生问题。

三、监测范围1.室内环境卫生:包括住宅、办公场所、公共建筑等;2.室外环境卫生:包括城市街道、公园、农田、工业区等;3.水环境卫生:包括饮用水源、水库、河流等;4.空气环境卫生:包括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等;5.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餐饮场所、食品加工厂等。

四、监测方法1.现场调查:监测人员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环境卫生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2.取样检测:对室内、室外环境、水源、空气等进行取样,并送实验室进行检测,获取相关数据;3.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对社会公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查;4.监测设备: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五、监测指标1.室内环境卫生:包括噪音、霉菌、灰尘、甲醛等指标;2.室外环境卫生:包括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3.水环境卫生:包括水质、水源保护等指标;4.空气环境卫生:包括空气质量指数、PM2.5浓度等指标;5.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食品安全指数、食品卫生合格率等指标。

六、监测频率1.常规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2.定期监测:每季度对主要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3.特情监测:对突发事件、环境变化等进行特殊监测。

七、监测报告1.监测数据:监测人员应及时整理和录入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完成后,监测人员应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3.报告内容: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问题分析和建议等内容;4.报告发布:监测报告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提供科学的环境卫生数据。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水质、医疗废弃物、消毒灭菌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第三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护理部、后勤部等相关科室组成。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监督各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第七条检验科负责环境卫生学监测样本的采集、检验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

第八条护理部负责病房、门诊等临床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卫生。

第九条后勤部负责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整洁、卫生。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十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水质、医疗废弃物、消毒灭菌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一条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门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监测。

第十二条物体表面监测包括:床栏、床垫、床头柜、洗手池、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

第十三条水质监测包括:饮用水、消毒水、洗涤水等水质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

第十四条医疗废弃物监测包括:废弃药品、血液制品、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废弃物的分类、存放、处理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五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剂、灭菌剂的使用效果,医疗设备、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这是一个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制度模板,将医院环境卫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的良好状态。

以下是模板内容:一、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达到卫生标准要求,提供一个洁净、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减少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房、手术室、门诊部、候诊区、洗手间、走廊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

二、基本要求1. 清洁要求:(1)医院内部环境应保持洁净无尘,地面、墙壁、天花板等不得有明显污渍和尘垢,设备器械应保持清洁无油污。

(2)医院内空气应新鲜清洁,定期对空气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2. 消毒要求:(1)医院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对各类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手术室、病房、门诊等区域。

(2)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卫生标准,消毒操作应规范、有效,并建立消毒记录。

3. 垃圾处理:(1)医院内应设立垃圾分类区域,分别收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有害垃圾。

(2)医疗垃圾应专门设立集中存放点,定期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医院内环境造成污染。

三、监测和管理措施1. 监测频次:(1)医院环境应进行日常监测,包括每日检查环境卫生清洁情况、消毒操作是否规范等。

(2)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测,如空气质量、细菌菌落总数等,检测周期不得超过半年。

2. 监测方法:(1)环境卫生日常监测可以通过巡视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清洁情况、消毒操作是否规范等。

(2)定期环境卫生检测可通过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按照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

3. 管理措施:(1)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修复损坏设备、清洁污染区域等。

(2)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档案,记录监测和处理结果,建立相关问题的整改追踪机制。

四、责任和监督1. 责任:(1)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员。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管理,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等的监测。

第三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环境卫生学监测第四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一)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抽查。

(二)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评估其手卫生状况。

(四)消毒剂监测:对使用的消毒剂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无菌物品监测: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第五条空气监测应采用自然菌落计数法或滤膜法,物体表面监测应采用涂抹法,医务人员手监测应采用涂抹法或湿片法,消毒剂监测应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无菌物品监测应采用无菌生长法。

第六条监测结果判定标准:(一)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 CFU/m³为合格。

(二)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 CFU/mL为合格。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 CFU/mL为合格。

(四)消毒剂监测:细菌总数≤100 CFU/mL为合格。

(五)无菌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三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第七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包括:(一)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B-D试验和生物监测。

(三)其他消毒设备监测: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监测。

第八条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锅进行,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日进行,记录B-D试验结果和生物监测结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 10
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传染病科及病房
≤ 500
≤ 15
医护人员的手( cfu/cm²) ≤5 ≤5
≤ 10 ≤ 15
下列情况下应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 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病房前,离开病房后。
环境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细菌菌落总数
范围
空气培养
物体表面
( cfu/m³)
( cfu/cm²)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 10
≤5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 200
≤5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
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 500
各科室对定期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 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 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总数≦100cfu/mL,不 得检出致病菌。 2.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 致病菌。 3.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 病菌。 4.消毒内镜:细菌菌落总数≦20cfu/mL,不得检出 致病菌。 5.灭菌内镜:无细菌检出。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根据各类不同区域的环境 卫生学标准定期对其空气、物体表面、无菌 器械、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液 及其他特殊部位的细菌监测。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室温度、相对湿度及静压差并记录。

二、每日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监测(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间、辅助间、洁净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和墙壁是否清洁,物品设备是否有序。

三、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室空气净化装置的回风口栅栏、滤网的清洁度并记录。

四、每年由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对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五、院感科每季度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消毒液的细菌学检测。

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六、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应及时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

七、物体表面监测,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及时对手术室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八、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九、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使用沉降法进行手术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管理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管理监测

03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是对环境卫生质量 进行系统、定期的检测、评价和预测 ,以及对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进 行监督、控制和管理,以保障公众健 康和环境安全。
目的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和解 决环境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环境污 染,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的流程与方法
流程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点的布设、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数据的分析与评价、报告的编制与 发布等步骤。
方法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遥感遥测技术等手 段,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卫生管理监测的指标与标准
01
02
工业废气治理
通过安装废气处理装置、改进生产工 艺等方式,降低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 质排放。
03
城市扬尘控制
采取洒水、清扫等措施,减少城市道 路和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
交通尾气治理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 辆进入市区、建设绿道等措施,降低 交通尾气排放。
05
04
生物质燃烧管理
禁止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推 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生物质燃烧产 生的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与来源
01
02
03
有机污染物
包括农药、多环芳烃、二 噁英等,主要来源于工业 生产、农业生产和城市生 活排放。
无机污染物
如重金属、酸雨、氮氧化 物等,主要来源于采矿、 冶炼、化工等工业生产过 程。
放射性污染物
如铀、铯、氡等,主要来 源于核设施、核实验等。
环境污染物的传播途径与影响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V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V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V1医院环境卫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监测制度则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关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分点分布排序:一、监测目的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医院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减少疾病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提升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二、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对医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含量进行监测,并对污染源和治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水质监测:监测医院自来水、饮用水、医疗废水等水体质量,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表面卫生监测:对医院各种表面进行定期监测,包括门把手、床单、工具等物品,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规定。

4. 噪声监测:监测医院内噪声污染情况,保证患者休息和医护人员作业的环境舒适。

三、监测周期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要求按照周期进行定期监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

监测周期包括:日常监测、季度监测、年度监测等。

四、监测标准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标准,同时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监测标准包括:微生物数量标准、有害气体含量标准、污水排放标准、表面卫生标准等。

五、监测结果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监测结果也是医院环境卫生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于医院的质量评估。

六、监测责任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应当明确监测责任,由专业人员负责,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上报。

同时,医院其他部门应根据监测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环境卫生水平的持续提升。

总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保障医院环境卫生水平的提升,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进一步确保医疗安全。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____%,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____%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____%。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试题一、单选题1、手消毒后常规监测的注意事项不包括()A、严格无菌操作B、采样时不可跨越采样区域C、采样过程中要转动棉签D、双手指曲面从掌心到指端往返涂抹〈2、进行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时,指示卡应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为()A、30cmB、0.5mC、lm(正确答案)D、2m3、空气监测采样时间:采样前关闭门窗及风扇,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O分钟后A'5B、10 ")C'15D、20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OA.<10cfu∕cm2EMiB<5cfu∕cm2C.<15cfu∕cm2D<8cfu∕cm2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OASIoCftI/cm2B<5cfu∕cm2C.<15cfiι∕cm2D<8cfu∕cm26、普通病区的治疗室和换药室属于()类环境?A.1类环境B.II类环境Cnl类环境D.IV类环境7、空气监测:室内面积<30Iri设一条对角线取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离墙()米处各取一点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OcmA.80-150cm卜确IB.100-150cmC.80-120cmD.50-lOOcm8、紫外线消毒监测包括()A.日常监测B.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C.累计照射时间D.以上都对I9、产房、新生儿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0()A.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B.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C.6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D.4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10、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急诊室、血液透析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的细菌菌落总数≤OA.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超;二£)B.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C.6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D.4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11、医疗机构应对重点部门(如:手术室、ICU、新生儿室、母婴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A.每月B.每季度,7-:)C.每半年D.每年12、紫外线空气消毒适宜温度()A.低于20℃B.高于40℃C.20-40°C「:确答案)D.18-20°C13、紫外线空气消毒相对湿度()A.>60%B.低于40%C低干20%D.以上都对14、使用中碘伏染菌量应()A.<0cfu∕mlB.≤lOcfuZmlC<1OOcfuZmlD<5cfu∕ml15、使用中含氯消毒液染菌量应()A<0cfu∕mlB<1OcfuZmlC.<lOOcfWmlD<80cfu∕ml16、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A.空气B.物体表面C.医务人员手D.以上全是(二17、消毒液、灭菌剂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被检液体。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1.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监测目的2.1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2.2 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环境中的污染源,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2.3 评估消毒灭菌效果,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三、监测范围3.1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灭菌内镜、消毒内镜、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等的监测。

3.2 重点部门包括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

四、监测要求4.1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

4.2 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3 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4.4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4.5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5.1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5.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5.3 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

六、监测方法6.1 采样方法应按照《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6.2 检验方法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资料的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质量保证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管理工作,应与其它监测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检查,所需经费应有保证。

第三条环境监测人员实行合格证制度,经考核认证,持证上岗,无合格证者不得单独报出数据。

第四条环境监测站开展创建和评选优质实验室活动,以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室管理,推动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工作。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五条质量保证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国家和省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各地、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情况组织质量保证管理小组。

第六条各级质量保证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所辖地区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认证工作;(二)负责所辖地区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评比工作;(三)审定有关质量保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四)指导有关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规范、手册等的编写工作;(五)组织仲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方面的争议。

第七条国家级、省级及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监测站应设置质量保证专门机构,并配备专用实验室,其他监测站根据情况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

质量保证机构或人员由业务站长直接领导。

第八条各级监测站质量保证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一)全面负责本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查上报的质控数据;(二)制定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定期向本站领导和上级站汇报工作;(三)指导下级站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参核;(四)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优质实验室评比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质量保证的量值传递第九条标准物质是量值传递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或其他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单位负责研制、生产和提供各类环境监测所需的标准物质。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卫生状况进行系统、定期的监测,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测目标和指标:明确监测的目标,确定需要监测的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声水平、废弃物处理等。

2. 监测方法和技术: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采样方式、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监测方法与标准有关,通常需要参考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和规范。

3. 监测频率和地点:确定监测的频率和地点,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监测的时间间隔和监测点的选取。

4. 监测机构和人员:明确负责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的机构,确定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资质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数据管理和分析:确立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存储、整理和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编制和发布。

6. 监测结果的应用:将监测结果用于环境卫生风险评估、政策制定、环境管理决策和公众信息发布等方面,提高环境卫生管理和维护公众健康的能力。

实施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有助于提供科学的环境卫生状况评估,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措施,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卫生风险,保护公众的健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一、引言医院环境卫生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和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对医院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二、监测目的与任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检测医院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和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监测任务包括:采集环境样品,分析环境指标,评估污染程度,提出改善方案,并监测改善效果。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监测医院各区域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2)水质监测:监测医院供水系统中的细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浓度。

(3)表面卫生监测:监测医院各区域常接触的表面的细菌、病毒等的数量和种类。

(4)噪音监测:监测医院内外噪音的强度和频谱。

(5)辐射监测:监测医院各区域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水平。

2.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仪器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2)水质监测:采集水样进行细菌培养、常规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3)表面卫生监测:采集样品进行菌落计数、PCR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

(4)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进行噪音的测量和分析。

(5)辐射监测:采用辐射剂量仪进行辐射水平的监测和测量。

四、监测频率和要求1.监测频率(1)空气质量监测:对医院各区域空气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季度一次。

(2)水质监测:对医院供水系统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

(3)表面卫生监测:对医院各区域表面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

(4)噪音监测:对医院内外噪音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半年一次。

(5)辐射监测:对医院各区域辐射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

2.监测要求(1)监测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方法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估。

(2)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归档。

(3)对监测结果异常的地方,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并跟踪监测改善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和内容1. 监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城市、农村及各类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2. 监测内容:(1)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2)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用品、食品等产品的卫生质量;(3)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其他与环境卫生学相关的事项。

三、监测机构及职责1. 环境卫生学监测机构:(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环境卫生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2)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设立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监测工作;(3)其他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监测机构,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2. 监测机构职责:(1)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2)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发布;(3)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效果;(4)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培训和交流;(5)承担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监测程序1. 监测计划:监测机构根据监测范围和内容,制定年度监测计划,报上级部门审批。

2. 监测实施:监测机构按照监测计划,组织监测人员开展现场采样、分析测试等工作。

3. 数据处理:监测机构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报告发布:监测机构将监测结果形成报告,报上级部门审批后,向社会发布。

五、监测质量保证1. 监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2.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3. 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4. 监测工作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

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

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1;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1,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直管型≥70uw∕cm2;30W高强度2180uw∕cm20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标准要求,制定监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监测内容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及监测频率。

1. 监测对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空气、水质、表面和设备等。

这些监测对象直接关系到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门诊大厅、住院病房、手术室、清洁供应室等。

2. 监测指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常见的定性指标有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微生物等,用于评估环境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空气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细菌的菌落表面总数,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环境的卫生程度。

3. 监测频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环境特点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需要每天或每周进行监测;中风险区域(如病房)需要每月进行监测;低风险区域(如门诊)需要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的确立应综合考虑环境的重要性、人员流动性、使用频率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点等因素。

二、监测方法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涵盖了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环节。

在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注意采样器具和采样人员的洁净度。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采样、水质采样等。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室中,应根据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PCR、蛋白质电泳、菌落计数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最后一步。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监测医院环境的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旨在对医院内各个环境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工作流程与规范。

一、工作流程1.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根据医院类型和规模,确定监测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一般包括监测病房、手术室、ICU、门诊等主要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及水源、空气质量等因素。

2.确定监测频率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可以是每日、每周、每月或其他适当的时间间隔。

同时确定监测的方式,可以是定点采样、定时监测或突发事件监测等。

3.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确定监测点位和具体监测项目,如空气微生物、表面菌落总数、水源菌群等。

同时制定监测样品采集、处理、送检等流程。

4.开展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点位和项目要求,采集样品,如空气样品、表面样品、水样等。

样品采集应持续一段时间,以充分反映监测区域的真实情况。

5.样品分析和评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培养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和卫生问题。

6.结果汇报和控制措施: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报,向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清洁消毒、通风换气、水质处理等。

7.监测结果总结和改进: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测计划和方案,完善监测工作流程和规范。

二、规范要求1.监测人员资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和环境学知识,熟悉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和经验。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设备和耗材要求:使用的监测设备和耗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压力蒸汽灭菌采样及检查方法 (略)
七、普通环境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详见光盘)




1、采样时间: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 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 0.8m-1.5m, 距墙 1m。 3、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 点, 即中心一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 的布点部位距墙 1m。
(八)、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 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 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 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 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 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并增加采样点和 监测次数,并采取其他应急措施。标准值为 :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 ≤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 ≤20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4、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 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 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体灭菌锅: 每锅除了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外, 必须进行生物监测,详细记录并保留化验 单及试纸。 (四)、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 果监测:
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包括(灭菌的 敷料、手术包、换药包、缝合包、缝合针、 缝合线、针灸针、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无 菌器械、消毒液浸泡消毒、灭菌物品等)。 保留化验单、并详细记录。消毒物品不得检 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 生物。 (五)、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擦拭时间、使用日期、使 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并详 细记录。
二、医疗用品采样及检查方法


1、采样时间:在灭菌、消毒处理后,存放 有效期内采样。 2、采样面积及采样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


液)、透析液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灭 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透析液。 2、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 吸管(一次性注射器)吸取 ﹥1ml 被检样液, 应注明消毒剂名称。细菌室接种1ml并根据不 同种类消毒剂加入相应的中和剂,以中和被 检样液的残效作用。详见光盘。坏境卫生学 光盘\透析液透析用水监测.VOB
4、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 • 将 9cm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高度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 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后盖好 立即送检。 5、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静止10min后采样 。
≤4个/5min
≤10
≤10
备注
凡是安装洁净装置的科室、均按I类环境的要求进 如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消毒供应中心、眼 行监测 科门诊手术室。
2、致病性微生物及结果判定: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 儿科的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不得检出沙 门氏菌。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 如:治疗台、治疗车、治疗盘、消毒瓶、体 温表、门把手、听诊器、血压计、新生儿床 、奶嘴、奶瓶、新生儿温箱等及雾化吸入器 、吸痰器、吸氧用物、呼吸机、麻醉机等的 相关管路及其附件)的监测。保留化验单并 详细记录。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 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合格率均≥98%。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等,必须每月 进行生物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保留化验单并做详细记录。 (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 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粘膜 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 cm²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接触皮肤的医 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 cm²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
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 0.3%卵磷脂中和剂, 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 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 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3、生物监测:
(1)应每周监测一次。 (2)紧急情况下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 PCD中加入 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3)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4)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 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 PCD,至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 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5)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 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 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 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B-D试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试 验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B-D试验
七、 环境卫生学
包括各类环境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 员手

1、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 洁净房 手术区100- 1000级 手术区1000-10000级
三、血液净化系统



1、透析器入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应 ≤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透析器出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应 ≤20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检查结果超标:必须复查。
四、紫外线消毒



1、日常监测: 包括灯管擦拭时间、累计照射 时间、使用日期和使用人签名。有记录。 2、强度监测: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应 ≥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应 ≥70μW/cm2。 感控科每半年监测一次。 3、生物监测(空气培养):监测频率根据 感控科七月份下发的《关于更改环境卫生学 监测频率的通知》执行。
3、监测频率 参照7月份下发的《关于更改环境卫生学监测 频率的通知》执行。
八、紫外线强度(消毒) 1、日常监测:每日。 2、强度监测:新换灯管应随时;使用中 每半年一次。
采样及检查方法
一、 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必须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送检 时间不得超过 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 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h。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 度监测,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µw/cm² ,使 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µw /cm² 。 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指示卡)和生物监测 (空气培养按要求监测点数),监测频率详见七 月份下发的《关于更改环境卫生学监测频率的通 知》,保留指示卡和化验单,并详细记录。感控 科半年监测一次。 六)、各种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 等)的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定时监测消毒液浓度 并记录;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HBSAg阴 性,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保留化验单并做详细 记录。
五、消毒、灭菌内镜


1、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 道镜、脑室镜、膀胱镜、胸腔镜等):不得 检出任何微生物。 2、消毒后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 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 等):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得检 出致病菌。
六、压力蒸汽灭菌器


1、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 压力、温度、时间等符合标准,有详细记录。 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分析原因进 行改正,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2、化学监测: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 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 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 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1、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进 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 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消毒物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 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接触皮 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二、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无菌器械保



存液) 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数应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使用中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必 须无菌。 3、化学监测:符合要求,有记录。
(沉降)空气 手 术 区 0.2 个 /30min 周边 0.4个/30min 手术区 0.75 个 /30min 周边 1.5个/30min 手术区 2个 /30min 周边 4个/30min 手术区5个/30min
物体 医护人员手 cfu/cm2 表面cfu/cm2 ≤5 ≤5
Ⅰ级
I类
Ⅱ级
Ⅲ级 Ⅳ级

1、化学监测(指示卡):应根据消毒、灭菌 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 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 少于一次。 2、生物监测(细菌培养):消毒剂每季度一 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 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 检出任何微生物。 3、各科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 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 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
廊坊市人民医院感控科 杨雅婷 2013.08.22



廊坊市人民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评价(合格)标准
采样及检查方法 洁净(层流)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附:环境卫生学监测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