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经世教授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徐经世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
徐 经世 系安徽 中医学 院第 一 附 属 医 院主 任 医师 ,
全 国第 二 、 三批老 中 医药 专家 学术经 验继 承指 导导师 , 从 医逾 5 0年 , 学验 俱 丰 , 以擅 长 治疗 疑难 杂 症 而称 尤
著 。现将其 运用黄 连温胆 汤化 裁治疗 疑难 杂症 的经验
为消 化复 宁汤 : 茹 1g苍 术 1g 柴胡 1g黄 芩 9 , 竹 5, 5, 0, g 枳壳 1g郁 金 1g延胡 索 1g 白芍 2 g山楂 1g蒲 2, 0, 2, 0, 5, 公英 2 g 车前草 1g 谷 芽 、 芽 各 2 g 0, 5, 麦 5 。取 温胆 之 意 而不 用温胆 原 方 , 减 治 疗 心 悸 ( 心 综 合 征 ) 胁 痛 加 胆 、 ( 胆囊 炎 、 石症 )胸痹 ( 胆 、 冠心 病 ) 嘈杂 、 、 吞酸 ( 汁返 胆
胆汤 的主 治 定 位 , 宽 了 其 适 应 范 围 , 痰 涎 ” “ 拓 “ 和 气
郁 ” 变生 的诸症 都 可应 用 温胆 汤 。可 随具 体 病 情加 所 减变化 , 如偏 寒者加 大生 姜 、 皮 用量 , 热 者 可 加 黄 陈 偏 芩 、 连 , 加黄连 即是 黄连 温 胆 汤 , 黄 单 首见 于清 朝 陆廷 珍 之 《 因条 辨 》 可 治 胆 郁 痰 热 、 胃不 和 等 多种 疾 六 , 胆
维普资讯
W ORLD CHI NES EDI NE S pe EM CI e tmbe . 0 r 2 08, 13, Vo . No. 5
徐经 世 运 用 黄 连温 胆 汤 治疗 疑 难 杂 症 的经验
侯 浩彬 陶 永。
( 1安徽中医学 院 20 0 5级 硕士研究生 , 安徽省合肥 市梅 山路 13号 ,30 8 2安徽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0 2 03 ;
经书济世杏花红☆——徐经世名老中医绍介
第一卷
第 十二 期
经 书济世 杏花 红 ☆
~
徐 经世名老 中医绍介
徐 学林 王化猛 胡礼 源
( 安徽 社会科 学院 安徽 200 ) 301 ( 安徽 涡 阳县人 民 医院 安徽 涡 阳 23 0 )安徽 立 医院 3 60 (
【 摘 要 】 经世是安徽 省 中医院主任 医师 、 家级 名老 徐 国
2 6 0
握 、施 治方药的运用 已初步形成 自己的风 格 ,达到一 定的水 平 。在祖父言传身教下 , 使他 在辨证施 治过 程中游刃有余 , 成 为 当时我省 中医界 中青 年 队伍 里 的佼 佼者 。时有评 语赞 日 : “ 当代一般名 医亦无 以过之 ” ! 徐经世先 生从 医五十年 , 勤求 古训 、 博采众 家 ; 强调尊 古
’ ’
安徽
20 0 ) 3 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 医5 从 0年 , 勤学 多思 , 淡泊名利 , 德艺双馨。文 中对其身 世 经历、 为人处世 、 学术 思想、 学态度和取得 的 一些成 果等 治
进 行 了绍介 。
【 关键词】 名老中 医; 事迹 ; 中医学; 经世 徐
徐经世 (9 3 , 13 一) 号筱甫 , 祖籍安徽省巢县 西乡著 名的文 化村军徐村 ( 今属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 ) 出身 于书香 门第。 。 曾 祖徐树 官是饱 读诗书的晚清秀才 , 清末 民初 因见 国是 日 , 非 谢 绝仕途 , 把精力放 在培养寻机报 国的学子们 和子女身上 , 终生 操童子业。祖父 非常关心桑梓文化建设 , 以一 己之力独 纂了军 徐 村 五 凤 堂 第 一 部 家 谱 ,惜 毁 于 文 革 。 祖 父 徐 恕 甫 ( 84 16 , 18 — 94)字道忠 。 自幼受 家学和 军徐村 往昔 无一 自丁 的 读书风 气熏染 , 、 五 六岁 开始在 父母 的严督 下 , 读 “ 研 四书 ” 、 “ 五经” 涉猎诸子百家 之说 , , 古文字功底颇深 。其 文思敏捷且 工书法 , 常以为士君 子立身处世 当怀抱匡世济人之心 。 惜身处 乱世, 列强侵凌 中华 , 无法 以身济苍生 , 于是 边操 童子业 边寻 思改弦更 张, 遂立誓不作 良相便为 良医, 以仁术救众黎 于水火 之 中。于是悉心 询道于江淮名医、 杏坛高手 , 究 内难 、 寒、 穷 伤 金 匮诸坟典 。由于天资独慧 , 加上锲而不舍 的精神 , 很快 在医 理、 医术上取得 突破 性进展 , 是民国时期江淮 间名老中 医。其 承续先祖教书育人 , 为人 师表之家风 , 先率其子徐 少甫悬壶 于 合肥县 东南 乡 、 县一带 , 巢 因其 治病救 人 , 医术 精湛 、 德广 厚 施, 深得合 、 巢百姓尊崇 和赞 誉。严父徐少 甫( 9 7 13 )字 10 — 9 6 , 宏翔 , 天赋聪慧 , 自幼熟读诗书 , 写得一手好字 。弱冠后承祖塾 业兼执父 医业 ,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 即成小有声 誉的一名儒 医 。 惜乎慧星 陨落 , 英年早逝 , 迄今仍为一些健在的学子所缅怀 。 徐经世先生就是在这样崇文 习医的家庭熏 陶下 , 自幼熟 读儒家经典名著及诸 子百家 之言 ,为他以后系统 学习 中医理 论, 打下了 良好的古汉语文 言基础 。 年近弱冠的徐经世从塾师学堂走进 医学经典 书房 ,在祖 父严格要求教诲下 , 他历经六个寒暑学习中医理论 。他在今天 能有 这样 的学术地 位, 是从 背诵《 药性赋》 《 、 汤头歌》 《 、 医学三 字经 》 《 、 濒湖脉学》 《 、 伤寒 赋》 开始启蒙 的。 读经典及历代名 后 著 , 反复阅览《 并 医学实在易》 《 、 医学心悟 》 《 、 临证指 南》 等指 导临床 的医籍 ,深 刻领会 祖父徐恕甫老先生 的辨 证思维 和处 方用药的技巧。 正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 , 由实践 到理 论的 这 再 不断深化过程使他 登上杏林 高坛。从 学习过程 中看 出他很 注 意学习方 法 , 归纳起来为读 、 、 、 四个字 。 读” 就是埋头 看 练 记 “ , 学 习中医基 础理论 , 站在理论 的高端上 ; 看” 是 随师 应诊 , “ , 学 习老师的诊治经验 ,从实践 中加深对 中医理 论的理解 ; 练 ” “ , 是在 中医典籍和老 师的指导 下 , 经过历 练 , 断地 提高 医术 ; 不 “ ” 是在实践 中多写多记 , 中医典 籍的学 习心得 、 记 , 对 师诲 及 临床成功 经验一一记 录 , 认真揣摩 , 领神会 , 心 以期 不断提 高 医术和 医论水平 。因此 , 他初出道就与祖父一样 饮誉肥东 、 巢 县, 为乡间称道 。 15 9 6年 , 祖父徐恕甫被安徽省卫 生厅调至省城 的“ 安徽 中 医进修 学校” 即安徽省 中医学 院前身 ) ( 任研究员 , 事 中医教 从 学 和临床工作 ,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 作出 了特殊的 贡献 , 自 15 年始 当选为安徽省 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 , 《 并 98 有 徐 恕甫医案》 传世 。临证 注重细考病机 , 详审脉理 , 辨证用 药 , 尤 擅长 内科脾 胃病治疗 , 为德术并重的医林耆 宿 , 成 中国百 年百 名中医临床家 。徐经世也 随祖父调 动被推荐进入进 修学校学 习。毕业 留校后又经过几年深造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的历 练, 此时他对 中医思想 的理解 、各家学说 的领 悟 、I 审慎 的把 临证
从脾胃论治杂病及临床验案举隅
气 的消 退 。二者协 同 , 扶正 与祛 邪并举 , 才 能更快 促 进 机体 功能 的恢 复 , “ 邪 去正 自安 ” 。
华 琼 副主 任 医 师强 调 : 由于 肾脏 疾 病病 情 的 复
杂 性和 患者 自身 的适 应 性 , 祛 邪应 适 度 。 当代 很 多
病 的恢 复 带 来 许 多不 利 影 响 。因此 , 华 琼 副 主 任 强 调: “ 三分药 , 七分 养 ” , 要重 视脾 胃的调 理 , 以及 营养 食疗 的合 理应用 和 配合 。这对 于提 高 患者 机体 的 免
疫力 、 增强疾 病的抵抗力 , 均有着重要 的意义。
( 本文承 蒙华琼 副主隹 医师指导 , 特此谢 忱 ! )
“ 脾 胃乃后 天 之 本 ” , 直 接 影 响 着 机 体 的机 能 , 因 此 在 补 肾之余 要兼 顾补 脾 胃 ; 肾脏 疾 病 同时 也会 引起
诸 多并 发症 , 肾属 水 , 心属火 , 故 肾病 后 期 会 引发 心 律 失常 等心 脏疾 病 。华琼 副主 任 医师常 采用扶 正 补
症, 采用 相应 的治 法 , 是治疗 肾病 的关键 。 由于 肾脏
疾 病后 期 大 多 出 现 脾 胃功 能 下 降 、 气 血化生不足 ,
的 同时 , 亦强 调要做 好疾 病并 发症 的多 重预 防 , 以免
疾病 未愈 , 又 出现并 发症 。 4 预后 , 重视 后天 营养食 疗 的作 用
往 不可 能被 完全 清 除 , 伏 邪 潜伏 , 复 发 的基 础 尚在 , 因此在 扶正 补虚 的 同时 亦 要 重 视祛 邪 之 法 , 加 快 邪
国医大师徐经世肝脾同治巧解情志病
国医大师徐经世肝脾同治巧解情志病作者:李丹丹王艳昕徐经世朱晶晶濮绘绘朱龙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02期【摘要】总结国医大师徐经世从肝脾着手调治情志病的经验。
其认为情志病的病因为志虑不伸,气先为病;病机在于肝脾不和,气机失调。
治疗多以疏肝理气为主导,兼以调和脾胃,同时加以言语安慰及心理疏通,颇多效验。
【关键词】徐经世;情志病;疏肝理气;调理脾胃【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4-0083-03徐经世先生是第二届国医大师,第二、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人才指导老师,执医六十余载。
徐老善于诊治各种疑难病症,提出“杂病论治,重在中州”“从脾论治,调肝为主”观点,强调从中调治内科疾病。
在临床中先生多从肝脾着手调治情志病,强调疏肝气、调脾胃,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跟随徐经世教授侍诊于后,收获良多。
现将徐经世教授诊疗情志病经验浅析如下。
1 切中机因,以常識变情志病是中医学中一个专有的病名,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首次提及。
古医籍中认为情志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是人对外在事物和现象在情感上所作出的应答[1]。
由“惊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表明情志过激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进而发病。
先生宗先哲之言,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致使情志病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黄帝内经》曾对情志致病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故徐经世教授在临诊时始终法循古医籍,着重分析情志疾病的发病机理,强调其基本病机在于肝脾不和、气机失调,治疗多先从疏肝理气入手,兼以调和脾胃,临床疗效颇佳。
2 肝脾失调,情志为病人的精神情志在情志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转变、诊疗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2]。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1、案例一:肠胃不和
患者王某,女,40岁,主述近期肠胃不和,食欲不振,经常腹胀腹痛,大便干燥难解,舌苔白腻,脉沉紧,被诊断为脾胃湿阻型疾病。
方药:建中汤加减。
组成:白术15克,茯苓15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服7天。
结果:患者服用药物后,肠胃症状有所减轻,食欲开始好转,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大
便通畅,舌苔薄腻减轻,脉象转缓。
2、案例二:胃痛泄泻
组成:苍术15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仙茅10克,艾叶10克,黄
柏10克。
3、案例三:脾胃虚弱
4、案例四:脾胃寒凉。
徐景藩教授临证治验举隅
2007年总第39卷第3期徐景藩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全国卫生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从医60余载,治学严谨,求真务实。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颇有所得。
现将徐老临证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胰腺癌根治术后上腹痛案康某,男,59岁,干部。
2004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2002年2月因上腹胀、隐痛就诊,胃镜提示:浅表萎缩性胃炎。
在门诊服药治疗,疗效欠佳,于2003年4月经检查确诊为胰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胰尾、脾切除)。
术后化疗8次,出现肝功能损害(γ-GT127U/L,AFP7.7U/L),上腹痞胀不适,时有隐痛。
今春以来上腹胀痛又作,痛无规律,畏寒肢冷,午后低热,大便溏泄,日行1 ̄2次,神倦乏力,食欲不振,夜寐欠佳。
患者平素属过敏体质,手掌皮肤易起水泡,不嗜烟酒。
体检:面部色素沉着,舌质暗红,舌苔薄腻、黄白相兼,脉小弦而数,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后腰无叩击痛,肝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
治拟清化湿热,抑肝扶脾,理气和中。
处方:黄连2g,厚朴10g,藿香10g,焦白术10g,山药15g,蝉衣3g,炒防风6g,陈皮6g,陈香橼10g,五灵脂6g,龙葵10g,益智仁10g,高良姜3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15g,炙甘草5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另:三七粉1g,每日2次冲服。
2004年4月22日二诊:午后低热已退,便泄未作,脘腹痞胀隐痛未除,畏寒神倦,时有嗳气,苔脉如前。
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治以原方加刀豆壳20g、木蝴蝶6g、佩兰10g、青蒿10g,常法煎服。
2004年5月10日三诊:发热未见,畏寒好转,上腹偏左痞胀隐痛,神倦乏力,大便成形,日行1次,舌质微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小弦而数。
辨证属术后正虚邪恋。
处方:黄连2g,厚朴10g,藿香10g,焦白术10g,炒防风6g,青蒿10g,白芍15g,炙甘草3g,陈香橼10g,益智仁10g,建曲15g,白花蛇舌草15g,海金沙12g,谷麦芽(各)15g。
运脾汤治疗胃痞验案举隅
脾虚失运之脘腹胀满、食少纳
纵观全方,健脾而不腻,行气而不燥。
该方妙在用大剂量白术加仙鹤草助脾运化,而不用传统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防太过滋腻不利于脾胃运化,同时用大剂量枳壳宽中行气消胀,配合佛手行气运脾而不伤正气,也无温燥之品耗阴伤津之弊。
方中辅小剂量党参益气健脾,
胃阴虚明显者,加当归、白芍滋阴养血,加
麦冬、石斛养胃阴。
气滞者,加陈皮、香橼,助枳壳宽中行气。
痰湿明显者,加橘红、半夏祛中焦之痰湿。
湿盛舌苔厚腻者,去滋补之党参,加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郁热者,加连翘、黄芩、蒲公英清胃热。
便秘属气滞者,加槟榔行肠胃之气、消积导
滞;属实热者,加大黄通腑泄浊;属肾虚津液不
足、蠕动无力者,加肉苁蓉补肾润肠通便。
肝气犯胃之反酸者,加左金丸泄肝火、和胃
气;反酸严重者,再加海螵蛸、瓦楞子止酸抑酸。
久病入络见血瘀证而疼痛者,加川芎行血中
之气,以及失笑散活血散瘀,则疼痛自除。
42。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临床病案举隅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临床病案举隅
仝晓晓
【期刊名称】《爱情婚姻家庭》
【年(卷),期】2022()14
【摘要】香砂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的基础上汤化裁而来,是消化科常用基础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疗效明显。
在跟侯留法主任门诊学习时候,常常以本方为基础方用来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本文列举 2例临床案例,共同探讨学习。
【总页数】2页(P0148-0149)
【作者】仝晓晓
【作者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曹志群教授临床应用化肝煎治疗脾胃病症举隅
2.半夏泻心汤治疗儿科脾胃病经验临床举隅
3.用健脾运脾法治疗脾胃病的病案举隅
4.谢军教授运用升降散治疗脾胃病临床验案举隅
5.药对治疗胃病临床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常见病验案举隅(精)
中医治疗常见病验案举隅杜孟喜 2005-12-13 13:27:51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第1卷第4期常见病,司空见惯,诊断往往不难,治疗也多有规范。
循常情常理而常规施治多可获效,医者皆知。
然,拘其常易而忽其繁变,固守常规套法,泥而不化,致常见病久治无效迁延难愈而成“疑顽”,非病疑顽皆医者或惑医,顽固不化所致也。
仅举隅三则常见病验例,以证传统医学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之精奥特色,现报告如下。
1 验案举隅例1:患者,女,43岁,2001年7月初诊。
咽部疼痛5年,时轻时重。
口干舌燥,白昼饮水不能缓,喉中或觉有痰,却难咯出。
近半年来,咽干、喉痛之症日重,咽下有异物梗阻感,稍劳即有汗出,精神易疲倦,饮食如常,小便利,大便时溏。
曾诊为慢性咽炎,经多方医治无效,病症迁延,颇觉痛苦。
查咽部粘膜干燥,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声带边缘肥厚、闭合差,破裂充血、轻度肿胀,双侧扁桃体不大,舌淡,苔白稍腻,脉濡小。
循常规予以罗红霉素胶囊口服,金嗓子喉宝含化,利咽解毒无效。
《素问·阴阳类论》云:“咽喉干燥,病在脾土。
”医学古论,东垣曰:“气少则津液不行”。
辨证为喉痹,脾虚、津失上荣所致。
“燥药治燥”可也,治:益气升提,布津润燥。
弃常法,投补中益气丸,并用太子参10g,金莲花6g,葛根10g,山药12g,薏苡仁15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药进5日后,咽中即觉舒畅;再10日后,咽部干疼、异物感已明显好转,腻苔已退,脉转平和,精神振作,诸症渐愈。
以参苓白术散善后治疗1月余,诸恙尽除。
按:既无外感之邪,已无精血之伤,阴虚火旺之候,舌淡苔白,脉滞小,自汗、神疲、声怯,便溏;可知其脾虚不濡。
气不布津而失上荣之象,益气布津之法,药证合辙而获验。
例2:患者,女,28岁。
4年前,立秋前后在水田中劳作,时值月经来潮,病发咳嗽。
4年来每值秋季遂发严重而持续的咳嗽、咯痰、气喘。
前2年,西医按喘息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予以消炎、解痉、祛痰、平喘等治疗,虽症状减轻,但咳喘频频,咳时涕泪俱下,痰多如涎,吐之痰丝不断,入夜加重而不得卧,舌体瘦小,苔白腻,脉弦细数。
徐经世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
学
验
传
承
・ 徐经世治疗脾 胃病用药 Nhomakorabea经验 侯 浩 彬 指 导 : 经 世 徐
【 摘要 】徐经世 主任 医师治疗脾 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 创造性地 提出“ 理脾宗东垣 , 胃效天 士” 和 的治疗大法和 “ 补不得
峻 补 、 燥要 适 度 、 脾 重 理 气 、 胃用 甘 平 ” 温 益 养 的治 疗 原 则 。 用 药 方 面 根 据 脾 胃的 不 同 生理 特 性 而 选 药 , 重 润 燥 刚 柔 及寒 热温 在 注 凉 的搭 配 , 求 协 同 以增 其 效 、 约 以矫 其 偏 。遣 方 用 药 追求 恰 到好 处 , 求 做 到 既 不 过 位 , 惟 制 力 又要 到 位 , 行 “ 宜 三忌 ”施 之 临 践 三 , 床 。 取 不 意之 效 。 常
足 . 出“ 宜升则健 . 提 脾 胃宜 降则 和 ” “ 阴 湿 土 得 ,太 阳始运 . 明燥 土得 阴 自安 ” 以“ 喜 刚燥 . 阳 . 脾 胃喜柔
润” 理 , 之 其别 开 生 面 , 树 一 帜 , 立 甘平 、 凉濡 独 创 甘 养 胃阴之 法 , 调理 脾 胃更 臻 完善 。临 证 中徐 老结 使 合 自己多 年来 的 临床 体 会 . 合 两 家 之 长 . 造 性 综 创
【 关键词】 脾 胃病 ;用药 ; 老中医经验
徐 经 世 ( 9 3 , 筱 甫 , 安徽 中医学 院第 一 1 3 一)号 系 附属 医 院主任 医师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第 二 、 三批 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导师 . 医院 内科 疑难杂病 门 诊 中医指导 主任 . 徽省 中医药 学会 顾 问 . 安 肝胆 病 专 业 委员 会主任 委员 , 医逾 5 从 0年 , 验俱 丰 , 以擅 学 尤 长治疗疑难杂病而称著 。 余本 不才 , 然有幸忝列 门墙 , 受先 生耳提面命之 教诲 . 日积 月累亦获益 良多 。今 不 揣浅 陋 .将先生诊 治脾 胃病 的用 药经验 浅述如下 , 供 同道参 考。 1 审证 求因 。 法崇 东垣天 士 治 疗脾 胃病 的方 药 . 代先 贤 创 立 而用 之有 效 历 的颇 多 .然 临证 时 如何 结 合具 体 病症 选 方用 药 , 徐 老认 为 尚需 明察病 机 . 证求 因 . 审 辨证 施 治 。 生 特 先 别 推崇 东 垣天 士 二 家 . 为东 垣偏 于 补 脾 阳而 略 于 认 补 胃阴 , 于 升脾 而 略 于 降 胃。后 叶天 士则 补其 不 偏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120·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Dec.2019 Vol.26 No.12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刘子丹1,张雅明1,陆为民21.利辛县人民医院,安徽利辛 236700;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本文通过小建中汤治疗腹痛案、乌梅丸治疗腹泻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呕吐案介绍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使用经方首先抓主证,据“有是证,用是方”,先抓主证而后立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关键词:经方;脾胃病;主证中图分类号:R2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12-0120-03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12.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xamples of Medical Case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in Treatment of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LIU Zidan1, ZHANG Yaming1, LU Weimin21.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xin County, Lixin 236700, China;2. Jiangs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through stomach pains treated by Xiaojianzhong Decoction, diarrhea by Wumei Pills, and vomiting by Chaihu Jia Longgu Muli Decoction. It argued that clinical use of prescriptions was first to grasp the main symptoms, first grasped the main symptoms and then decided the prescription according to “there is a symptom, there is a prescription”, an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ere used flexibly, with significant efficacy.Keyword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main symptom古今医家多推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称为“经方”,称其书为“活人之书”,言其方为“群方之祖”,观其用药,其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疗效确切。
徐经世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
徐经世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医师,擅长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
黄连温胆汤是一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清热燥湿、利胆排石的功效。
在徐经世的临床实践中,他不仅仅是按照古方配伍的方法使用黄连温胆汤,更加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并加减方剂,取得了显著疗效。
我们需要了解黄连温胆汤的基本组成和功效。
黄连温胆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半夏、人参和大枣等。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消炎解毒的作用,半夏能够降逆止呕、平胃气,人参有补脾健胃、益气生津的功效,大枣则具有和中调节脾胃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合起来,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健脾、促进消化,对一些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疑难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徐经世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他在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时,善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剂。
对于那些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徐医师会适当增加黄连的用量,加强清热燥湿的作用;而对于伴有脾胃虚弱的患者,他会适量加减人参、大枣的用量,以起到调补脾胃的作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黄连温胆汤的疗效,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另外,徐经世的临床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时,需要兼顾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因素。
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疗效。
他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从徐经世的临床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疑难杂症时,不仅仅是依赖方剂的药效,更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
只有全面综合地考虑,才能更好地发挥黄连温胆汤的疗效,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徐经世在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通过他的经验,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黄连温胆汤的药理作用,更能够学习到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剂,以及如何兼顾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因素。
脾胃病专家徐景藩经验整理(一)
脾胃病专家徐景藩经验整理(一)脾胃病专家徐景藩经验整理(一)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5988人已读单兆伟刘沈林徐丹华整理编者按:徐景藩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30余年,对脾胃的生理病理和辨证用药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是脾胃病专家。
徐氏根据临床实际,将慢性胃病分为中虚气滞、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三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均可兼夹血瘀和湿阻,并有相应的治疗方药,很有临床价值。
徐氏大胆创新,他结合胃肠病大多有粘膜病损的特性,在治疗上发明将药物加藕粉煎煮成糊状以“护膜”,服药时特别强调病人的体位,如卧向患侧,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位,从而提高疗效,是值得取法的。
徐氏对老年人胃肠病、残胃炎、术后粘连的诊疗均有独到见解;治疗脾胃病时抓住肝气郁滞这个重要环节,并在理论上作了深入的阐述。
徐氏还理论联系实际,对治疗脾胃病功效近似的药物进行利弊比较,广征博引,分析透彻,足供学者选用。
所出六首经验方,充分体现了徐氏的学术思想,是他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丰富了中医学宝库。
徐景藩,男,1927年12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盛泽镇中医世家。
因受其祖父及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中医中药。
小学毕业后即随父亲徐省三学中医,一边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医籍和本草汤头,一边侍诊。
历4年后,又拜当地擅长治疗脾胃病的名中医朱春庐为师,继续学习中医3年,尽得两家之传。
学业初成,便悬壶行医。
临床实践中凡遇疑难重病,辄求教于父亲或朱师。
由于自己刻苦钻研,勤学好问,加之名师指点,医技长进很快,声名渐振。
他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观察总结临床疗效,详细整理记录,先后写有《重病诊疗纪实》和《验案精萃》等著作。
1952年,徐氏响应中央卫生部关于招收中医研究人员学习班的号召,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历资格考进北京医学院医疗系,通过5年学习,逐步认识到中西医各有长短,对当时提倡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1957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
《徐书专病特效方》笔记
《徐书专病特效方》笔记《徐书专病特效方》笔记前言:春节前后,读完江苏无锡名医徐书老师新书《徐书专病特效方》。
久闻徐书老师大名,此书2018年1月出版,第一时间买来一读。
此书比较有特点的是以“病”为标题,一病一节介绍自己的认识心得,并附有效案例。
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并不保守,肯把自己多年经验在书中分享,故读后能使人感到有收获。
尽管有些观点并不十分认同,但我相信这些观点是徐书老师个人经验中得来,并不虚言。
书中个别明显都错误也好,与作者在个别观点上相左也好,都不妨碍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学习。
老习惯,大致梳理一下,尤其是容易上手可以拿来即用的独特经验,与大家分享。
1.“以脉诊为中心,以经方作为龙头,时方验方作为龙尾,专病专药画龙点睛。
”“经方是治疗疑难病都一把金钥匙。
”【萌按:非常认同。
这样的学习模式思路,不失为提高中医疗效都捷径。
】2.过敏性鼻炎:@太阳表证用葛根汤加茯苓、白术、附子;@太阳太阴合病用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太少两感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
@习惯加用金银花与连翘、白蒺藜与菊花两组对药,痒甚者加地肤子。
3.干姜、细辛、五味子三药是治疗寒性咽痒的特效药。
4.胆结石@湿热证选用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加郁金、金钱草;@寒湿证选用当归四逆汤加乌梅、金钱草。
@胆石症发作期疼痛剧烈时可针刺双内关、足三里及右侧足阳陵泉缓解疼痛。
5.肩周炎(肩痹)@右寸浮弦紧——葛根汤;@右寸弱——补中益气汤;@右寸浮,沉取无力——麻黄细辛附子汤为抓手。
@羌活、独活不仅能解表散寒,还能祛风除湿,更重要的是能止痛。
在祛风除湿药里镇痛作用最强的是独活,一般用15-30g,严重者可用至60g。
6.腰椎间盘突出症@寒痹型——葛根汤合乌头汤加细辛、牛膝;@寒湿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甘姜苓术汤加伸筋草、威灵仙、透骨草、延胡索;@瘀血型——身痛逐瘀汤;@脊柱病变常用蜈蚣,3-5g研粉冲服。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简介: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肌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在诊疗实践中,注重西医诊断与中医特色治疗的密切结合,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善于辨别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妇科等疑难杂症,与临床兢兢业业,对科研认真严肃,于教学治学严谨.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简述如下:一、主张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认为清代名医徐灵胎兰台轨范“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的经验是切合实际的,指出既要注意讲究辨证论治的整体性精髓,也要切中病损的关键,立方遣药,要着眼于提高疗效,所以治疗不少顽疾获良好效果.二、主张经方、古方、时方可因证施用,不可偏废;尤其喜用、善用真武汤合生脉饮以治疗心功能不全;苓桂术甘汤合补心丹治疗心悸;调胃承气汤合益气活血方以治疗心肌梗塞;四逆散合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等.三、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认为气血乖常乃人身疾患之大端,重病、久病多有气滞、血瘀之嫌,活血通瘀、疏畅脉络,常可起沉疴大证的作用.尤其心脑血管病,不能只从风、火、痰、虚立论,还应着意于瘀上.四、重视芳香温通治法的应用.认为多种疾病,包括心脉痹阻及血脉不通,每与寒凝气滞有关,芳香温通以开窍醒神复脉,有别于清热开窍之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等,而以辛温、甘温或苦温药物如苏合香丸、菖蒲丸及哭来笑去散治疗,常可取得显着效果.自创复脉汤党参、黄芪、肉桂、干姜、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净麻黄、细辛、制附子、炙甘草治疗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缓慢心律失常,提高心率效果很好.五、主张现代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他在临床中体验到古方可以治今病,认为古人经验确有真知灼见,强调中西医取长补短结合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效验,可以补不足.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有所创新,阐明理论,是时代赋予今人的使命,应当珍惜和负责.六、付老师在临床诊病时也喜用、善用气药,且坦言其处方用药每每受到传统哲学启迪,如从董仲舒的重视元气,领悟到元气作为生化动力的泉源,虽禀受于先天,但尤赖后天脾胃之气的荣养才能滋生、充足,因而重视调补脾胃气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调中益气汤”等是其常用方剂,根据临床辨证,方中生黄芪一味,可从12克用至60克.取其甘温之性,升脾胃阳气以行春生之令,对劳倦内伤,气血虚弱而发热的患者尤当用之.另外,“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开腠理,不令自汗”名医方论·柯琴,如玉屏风散等方剂,也是付老师常用的,认为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其它补气药如人参、红参、党参、太子参和西洋参等,则临证根据病情酌情选用,如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用真武汤合保元汤及生脉散治疗,重用参芪;心衰而兼不同部位瘀血者,取丹参饮和参苏木饮等,方中人参可改为红参,用量达15克.七、付老师十分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理.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临床上确有不少患者随情绪变化而症状加重,两胁不适,胸闷气憋,脉弦居多.付老师认为在治疗中一定要注意舒肝解郁、调理气机,根据病情采取四逆散、逍遥散或越鞠丸结合应用,有一定佐助.另如他治疗一失眠症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热内扰,取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之温胆汤治疗,当属常法,但付老师在方中配入行气开郁的枳壳、陈皮,是采用了金元朱丹溪之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收开郁化痰功效.举凡苏子降气汤、四磨汤、旋复代赭汤、七气汤等都是临证理气化痰之常用方.更有补气、理气兼施之异功散,受到付老师推举.该方出自宋代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由补气的经典方四君子汤加入一味陈皮而成,使全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理气降逆,于平淡中建奇功.八、付老师在学术上重视气血相关理论,推崇人身以气血为本,人之有形不外血,人之有用功能不外气,气血平和,阴平阳秘,则身安无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则疾病由生.由此而言气血为患是疾病产生的重要本质之一.因而,在诊治过程中,十分强调气血辨证.他指出“古人所云:人之一身不离阴阳,所谓阴阳,如果以气血二字予以概括,亦或不为过”.认为气血辨证较之阴阳辨证更为具体、实用,它不仅可反映阴阳辨证的主要内容,而且可弥补八纲辨证之不足,气血辨证既是辨病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又是施治中的主要依据,故在临床上善执气血辨证之牛耳,结合八纲和脏腑辨证的方法诊治内伤杂病,可统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于一体,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对临床实践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九、付老师治瘀之方,多取法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李东垣的复元活血汤及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亦验.尤推崇血府逐瘀汤,誉之为活血化瘀第一方.所谓血府,乃据“脉者,血之府也”而来,故凡血液流经之处,均可以血府论治. 方中四逆散行气,桃红四物汤化瘀,桔梗、牛膝升降相因,疏利气机,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诚治血瘀气滞之有效方剂.临床上常喜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因病致瘀或因瘀致病的难治杂证、“胸中瘀血”,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颅脑病变等,屡用屡验;在施以活血化瘀法的同时,付老师亦注重兼法的运用,临证每能根据血瘀证之兼夹和病人的体质虚实,辨证用药,科学配伍,其大法可例举如下.兼补:适用于血瘀兼有气血不足者.偏气虚者,宜益气活血,常喜用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偏血虚者,宜养血活血,多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等药,方选桃红四物汤.临床上多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心肌炎后遗症、月经紊乱等病证的治疗.兼温:用于血瘀兼有寒象者.喜用桂枝、细辛、当归、艾叶温经散寒,不主张用姜、附等辛热之品,以防其辛燥耗散之性伤气损血,方用温经汤、当归等温经活血通脉,临床上用治痛经、闭经、下肢静脉炎、雷诺氏症、冻疮、变异性心绞痛及寒痹身痛等.兼清:适用于血瘀证兼有热象者.药如生地、丹皮、白茅根,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以清热凉血化瘀,治疗因血热内郁所致的吐衄发斑诸症.兼通:腑实兼有瘀热者,用之最宜.攻下药大黄、芒硝本身即有活血化瘀作用,方可选用桃仁承气汤祛瘀行血,通里攻下.此方原治“膀胱蓄血”,瘀血在下,陈氏多用于高血压病或脑血管意外兼有便结者,取其活血通下之意.兼化痰:血瘀兼有痰阻之证尤宜,因为痰阻脉络则血行不畅,化痰之品化痰散结而疏通脉络,药用菖蒲、大黄,方选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桔梗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豁痰化瘀,痰瘀兼治,用于血瘀夹痰之肺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征等.兼利水:适用于血瘀证兼有水肿者,多用王不留行、泽兰、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利水药,用治心衰、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十、付老师谈效不更方.这是中医临床经常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常作为尊重他人医疗成果的一种医德.如果对服之有效的方药,一概不加分析,无限度的盲目使用,在治疗上常因超越病机,药过病所而失误.因此,要坚守“效不更方”时,应当考虑以下几点:1.患者服药后,部分症状改善,有的症状消失,而疾病病因、病机的实质没有改变.如服补心丹后,口干咽燥、口舌生疮、盗汗遗精、心悸失眠、便干尿赤等症状,有的改善有的消失,而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肾阴不足,心火亢盛的本质未变.2.次要症状改善或消失,而主要症状无明显好转.如服补心丹后,虚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所改善或部分消失,而虚烦不眠、心悸不宁、梦遗滑精的主症仍在.3.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均有改善,部分症状消失,而未能达到治愈.具有上述条件之一者,都应坚守“效不更方”的原则,否则,即便有效,也要考虑更方.总之一句话,用药如用兵,医生临阵,务必有一清醒的头脑,免得在更方问题上心无定见,束手无策.。
十几味药不如一小杯它,镇静安神,解决多年失眠、便秘,值得一试~
十几味药不如一小杯它,镇静安神,解决多年失眠、便秘,值得一试~经世名方生于书香门第的徐经世,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
徐经世号筱甫,祖父徐恕甫是名震江淮的一代名医。
徐氏内科历经三代研习,形成了独特的治病思想,其用药极为精妙,常以1-2味药,即可治愈不治之症,而今天现场,徐经世徐老带来了珍藏百年的病案手稿真迹,为大家讲述三代医家的传奇故事。
源起于晚清的徐氏内科,历经三代人的深入研习,创立了杂病因郁、治以安中、32字调肝法等诸多新说。
而徐氏内科的传奇之处,正是在于灵活善变通,用药精妙,药少力专。
常以1-2味药,便可治愈不治之症,传奇色彩不言而喻。
徐恕甫的起死回生方徐经世徐老的祖父,徐恕甫先生,曾为自己老伴诊断出雀啄脉,中医上称之为死脉,无药可救。
雀啄脉:脉搏跳动三五次就停一次,是肝气欲绝的表现,暗示疾病已经到达非常严重的阶段。
而徐恕甫先生大胆创新,用小雏鸡+麝香外敷肚脐的方法,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为自己的行医生涯记录了传奇的一笔。
具体方法是:把小鸡拔了毛,去了皮,剖开肚子放入麝香,然后把整只小鸡放在肚脐上外敷。
小鸡是温性的,能暖脾温胃,有强心的作用。
这样治疗,让徐老的祖母发热退去,腑气得通,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个方法目前已经失传,大家不要随意模仿。
徐经世徐老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深刻领略了徐氏内科的治病精华,用琥珀一味药材,一夜便治愈小儿夜半啼哭的疑难杂症。
一味药治疗失眠案例:一个只有4岁的小孩,在幼儿园受到惊吓,每天半夜啼哭不止,于是找到徐老治疗。
徐老决定先不用汤药,而是用琥珀打粉外敷在肚脐上,第二天晚上这个小孩就不哭闹了。
肚脐是神阙穴,能通行十二经络,用琥珀贴之,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而琥珀外敷肚脐法,也可用于治疗中老年人失眠。
使用方法:药用琥珀10克,放入纱布袋中,直接贴在肚脐上。
睡觉的时候贴,起床摘掉。
成人需坚持使用10天以上,琥珀药材长期不用更换。
受此病案启发,徐老还研究出了琥珀+芦荟的便秘心得方,临床疗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或 由肝 所 及 , 脾 失 健 运 , 邪 来 门诊求 于中医治疗 , 其脉 来 虚 或 湿 诊
窦炎 伴 H P感 染 。视 其 面 容 黯 黑 阻滞 等 所 致 。治 宜 理 气 和 络 , 和 而 微 弦 , 淡红 苔 薄 , 其 脉 证 考 舌 按 有泽 , 红苔黄 , 舌 脉现 细弦 , 综合 脉 胃调 中 , 但要 理气 而 不 破 气 , 湿 之 乃 系 脾 胃虚 寒 、 燥 肝气 横 逆 之 象 , 症乃 属 木 贼 土 虚 , 胃失 和降 、 久 而 不伤 阴 , 血 而不 动气 , 经而 拟 予 健 脾 温 中 、 逆 和 胃法 为 治 : 痛 活 调 降 络伤之证 。治 以扶 土抑木 、 降逆和 不 伤络 , 出 “ 衡 升 降 ” “ 向 炒 潞党 参 1 提 平 、双 2克 , 白术 l , 焦 5克 云
Tr d t n lCh n s e cneJ u n l 51 a ii a i e e M dii o r a o
传承方法研究 ” 课题资助( oO o 1 19 N :74 32 )
・作者单位 1 安徽省 中医院( 3o 1 ;. . 2 o 3 ) 2 安徽省涡阳县人 民医院( 36 0 236)
中医药通报
20 0 8年 1 2月
l 胃脘 痛
适 , 活如常 。 生 按
童 某 , , 2岁 。初 诊 : 0 7 女 7 2 0
邵 新甫 所 谓 : 阳 明乃 十 年 8月 1 日。年 逾 七 旬 , 体 虚 “ 3 形
戴 某 , , 4岁 。初 诊 : O 7 二经 脉 之长 , 作 痛 之 因甚 多 , 男 3 2 0 其 盖 弱 , 食 少 进 , 绪 不 遂 , 郁 多 饮 情 抑 年 2月 1 日。体 力 劳 动 , 避 寒 胃者 囊 也 , 冲 繁 要 道 , 患 最 虑 , 不 乃 为 遇寒则 胃脘不适 , 大便 偏干 , 小 暑, 饮食 冷热不均 , 日久脾 胃受 损 , 多 , … ” 生 析 之 机 因 , 初 在 溲 时 黄 , 1年 以来 , 后 往 往 泛 … 先 病 近 食 气机失调 , 胃脘痛 胀 , 嗳气 吞酸 , 食 气 , 进而 则 出现 气 滞 血 瘀 , 虽 在 出 , 病 曾作 检查 胃无 病 理 性 变化 , 今
代赭 石 1 2克 , 丹 参 l 炒 5克 , 白檀 血 、 络止 痛 ; 用 赭进 未 见 呕 吐 , 便 亦 药 二
胃 , 理 在 “ ”, 胃痛 以 降 则 转 正 常 , 它 无 不适 之 感 , 守 原 此 降 因 其 故 二 诊 : 2月 l ( 2日) 进旬 日, 和 , 以赭 石 质 重性 降 , 于肝 气 方再 进 数 帖 , 药 所 用 反馈 颇 好 , 吐未 再 呕 症 状悉 减 , 无不 适 , 不 更 弦 为 犯 胃最 宜 , 时 起 到 保 护 胃粘 膜 出现 。 余 故 同
中医药通报 ・ 验案探析
徐 世 授 疗 病 举 经 教 治 脾胃 验案 隅※
● 陶 永 卓 思 源 王化 猛 张 国梁 韩 宁林 徐松 龄
关键 词 脾 胃病 胃脘痛 呕吐 吞酸 噎膈 徐经世
治 清 降 徐经世 教授 业 医五十 载 , 验 胃窦 粘 膜 未 见 明 显 糜 烂 , 动 柔 致 , 宜 健 脾 燥 湿 , 化 湿 热 , 学 蠕
胃为先 : 竹 茹 1 姜 0克 , 苍 术 l 调 节 ” 生 5 的治 疗方 法 , 收效 良多 。本 茯 神 2 0克 , 陈 皮 1 广 0克 , 半 夏 姜 克, 陈枳壳 l 2克 , 广橘络 2 0克 , 姜 例证 属 脾 胃不 和 , 邪 阻滞 , 气 1 湿 肝 2克 , 梅花 2 绿 0克 , 老蔻 仁 6克 , 半夏 1 0克 , 梅 花 2 绿 0克 , 朴 花 横逆 之 候 , 当理 气 , 川 首 故取 苍 术 二 香谷 芽 2 5克 , 代赭石 l , 2克 煨姜 6 l 0克 , 乌贼骨 l , 5克 蒲公 英 2 0克 , 陈 , 配 丹 参 、 香 、 贼 理 气 活 克 , 而 檀 乌 炙甘草 5克 。
※基 金项 目 安徽省 2o 0 7年 自然科 学 基 金 项 目“ 国 中 医名 家 徐 经 世 学 术经 验 及 其 全
屏 障 的 作 用 , 活 应 用 , 实 皆 灵 虚
《 问 ・至 真 要 大 论 》日 : 诸 痿 素 “
喘呕 , 属 于 上 。 “ 逆 冲 上 , 皆 ”诸 皆
属于 火 。 “ 呕 吐 酸 , 注 下 迫 , ”诸 暴
宜 , 求连 服 2 要 0剂再诊 。
按 呕 吐 一 证 , 客 邪 与 内 有 三 诊 : 3月 9 日) 诊 两 次 , 可 。先 生 还 提 出 H ( 经 P感 染 乃 由脾 伤 之 别 , 为 卒 然 , 伤 则 有 饮 客 内 投药 3 0剂 , 症 均 减 , 诸 胃镜 复 查 : 虚 内 湿 、 邪 阻 滞 、 气 不 和 所 食 、 志 、 胃 虚 寒 等 因 所 致 。 湿 胃 情 脾
俱 丰 , 据 前 人 治疗 脾 胃病 理 论 , 顺 , 门 圆 形 、 闭 良好 , P为 阴 逆 和 胃 , 脾 升 胃降 , 根 幽 开 H 使 和煦 肝 木 则 继 结合 自己的临床经验, 取得 了显著 性 。可 见病 已转好 , 以和 胃调 中 可起 到 杀菌 的作 用 。 的临床疗效 。仅举 几 例 , 可窥 ~ 之剂 再 服 半 月 , 无 不适 之 感 , 则 若 即 2 呕 吐 斑 而见全 貌 。 可停 药 观 察 。时 隔 年 余 , 无 不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