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doc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并通过
矛盾的斗争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一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下面对对立统一规
律进行简要阐述。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
每一个事物内部也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即对立面。
这些对立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事物的内部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对立统一规律
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着的事物内部有一个统一体”,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最终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具有普遍适用性。
自然界中的寒暑、潮汐起落、昼夜交替等都
展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在社会领域,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等也遵循了对
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着实践活动,促进事物发展。
对立的对立面在相互斗争中形成新的
事物和新的发展阶段。
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实现事物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它不仅适
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
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有助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word版本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主要问题:一、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概述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它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促成对立面的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各有其特殊性。
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深刻本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强调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它揭示一切事物内部对立面的又同一又斗争,是一切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什么是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它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一致性,都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吸引、互相转化的趋势。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彼此相消;矛盾的矛盾双方必须是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之中;第二,矛盾双方具有某种共同点。
矛盾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同一体,就是因为矛盾双方具有某种共同点。
没有共同点就构不成矛盾,也就不可能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
• 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 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 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 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 两种基本形式: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连接、 相互制约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 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肯 定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 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否 认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和核心?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性质和趋势。 • 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 一,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 二,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 殊性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主要矛盾: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 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 • 两者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地位,主导作用。 • 次要方面:支配地位,次要作用,影响事 物的发展进程。 •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结。 • 方法论: • 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 质和主流; • 二,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逐一解决非本 质、非主流的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关系
•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 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任何现存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 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 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的东西。
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之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其发展是不平衡的。
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学 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特 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特殊性是相对的,而矛盾发展的不平 衡性则是绝对的。
唯物辩证法之对立统一规律
$number {01}
目 录
• 对立统一规律的概述 • 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 对立统一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
01
对立统一规律的概述
对立统一规律的定义
0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 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特殊性
01
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 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02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03
同一事物中的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着事物的特 殊本质。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 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 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
02
它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 的矛盾双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 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1 2
3
矛盾的普遍性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贯穿于事物发展的 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
用
1.揭示事物本质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也就是说,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由于其内部包含的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
2.阐明普遍联系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说明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通过矛盾来实现的。
这种矛盾性的存在使得事物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网络。
3.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阐述了事物发展的实质,即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对立统一。
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4.贯穿辩证法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例如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应用。
5.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是基于对立统一规律提出来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在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从而正确制定战略策略。
唯物辩证法235三大规律之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235三⼤规律之对⽴统⼀规律对⽴统⼀规律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乎是每年必考,既出分析题也出选择题。
对⽴统⼀规律包括:⽭盾同⼀性和⽃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和⽭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对⽴统⼀规律即⽭盾规律揭⽰了事物发展的动⼒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既可以出单选也可以出多选)这是因为:1.揭⽰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与动⼒。
2.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线索。
3.提供了⼈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法——⽭盾分析法。
4.是否承认对⽴统⼀学说是辩证法和形⽽上学对⽴的实质,是否承认内部⽭盾是辩证法和形⽽上学⽃争的焦点。
⽭盾同⼀性和⽃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含义、关系、⽅法论(可出选择和分析题)含义:唯物辩证法中的⽭盾就是对⽴统⼀,是指辩证⽭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统⼀关系的哲学范畴。
(注意与逻辑⽭盾的区别,反对前后不相符的逻辑⽭盾,承认辩证的⽭盾)。
⽭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性和⽃争性。
⽭盾的同⼀性是指⽭盾双⽅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盾的相互转化是同⼀性的最⾼形式,指的是态势的转化⽽不是具体的转化),⽭盾的⽃争性是指⽭盾双⽅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争性有两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盾,另⼀种是⾮对抗性⽭盾,既有差别就有⽭盾)。
关系:⽭盾的同⼀性和⽃争性是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
⼀⽅⾯,它们的含义有明确的区别,⽭盾的⽃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条件的(差别的存在是绝对⽆条件的),⽭盾的同⼀性的存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盾双⽅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另⼀⽅⾯,两者⼜有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盾的⽃争性离不开同⼀性,⽃争性寓于同⼀性之中,不存在脱离同⼀性的⽃争性(差别和对⽴⼀定要在同⼀个统⼀体中,例如夫妻吵架是⽃争性,前提是在家庭这个统⼀体中);⽭盾的同⼀性也离不开⽃争性,任何同⼀性都以⽃争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脱离了⽃争性的同⼀性也是不存在的(差别是相互依赖和转化的前提)。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基本概念: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2、意义: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否定之否定规律1、基本概念:肯定,否定,新生事物,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2、意义:第一,明确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第二,发展的上升性、前进性,这是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循环。
第三,事物发展呈现周期性,特别要注意出发点的确定,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并不是人为加在客观事物上的。
第四,重复性,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简单的循环。
量变质变规律【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③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错误倾向】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方法论运用】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在现代社会里,辨证的思想是我们能否生活的更好、更快乐的关键。
如果我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辨证的看待它,也许坏事就会成为好事。
考试考了班里倒数第一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但反过来说这也为你提供了更广阔的上升空间,而且你下次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退步,只能进步。
相比之下考第一的那个同学无论多么努力,名次都不会再前进了,他(她)还要防止退步,这样必然给他(她)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它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制约、转化的规律。
在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同时又存在着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立双方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立双方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
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
对立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没有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事物发展就没有动力。
2.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通联、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对立双方相互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双方相互通联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条件。
3. 对立双方的斗争与统一对立双方通过斗争实现相互转化,进而实现对立的统一。
这种斗争与统一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原因。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斗争、相互制约,这种斗争和制约导致事物的变化,最终实现了对立方面的转化和事物发展的统一。
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贯穿于各种特殊规律中。
正是由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才使唯物辩证法成为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根本的原理和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总原则。
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的贯彻运用,有助于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推动事物发展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一切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内涵包括了对立双方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立双方的斗争与统一等方面。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精心整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
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
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体的关系。
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唯物辩证法之对立统一规律概论
组织与团队管理
全球合作与和平
探索将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组织 和团队管理中的优势和实践方法。
强调通过理解对立统一规律促进 全球合作、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
1
自然界的表现
展示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例
社会生活的表现2ຫໍສະໝຸດ 子,如四季交替、食物链等。
揭示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 案例,如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与发展实践
说明如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思 维方式来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 展。
唯物辩证法之对立统一规 律概论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探索事物发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了解唯物辩 证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哲学中的地位。
唯物辩证法与其他哲学范畴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唯心主义的对比 • 辨析唯物辩证法与同一性、差异性、联系性等其他概念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回顾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起源和不断演进的原因及过程。考察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的贡献。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概念
解释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核心原理,涉及事物发展 中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
探讨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在含义, 如事物发展的矛盾关系、变革 的动力和规律性。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 特征
总结对立统一规律的特点,如 普遍性、相互依存性和不断变 化性。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
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的属性。对立面的同一即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统一。事物保持暂时的自身统一,使对立双方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事物获得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统一的作用,双方能够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为扬弃对立即解决矛盾准备条件。对立面的斗争即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不断地变化以至最终破坏自身同一。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斗争的作用,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旧的矛盾统一体所不能容许的限度时,就造成旧矛盾统一体的瓦解、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是促成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的决定力量。
编辑本段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 ①它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 的泉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这就从根本上摒弃了那种求诸于神秘的 “第一次推动” 去说明运动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把辩证法的发展学说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为科学地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等特征,全面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提供了可能。 ②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最突出的是系统联系,而所谓系统是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体现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即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之间的历史联系。离开对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运动的考察,便无从把握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③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及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质量互变规律所揭示的量和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实质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的运动及其相互交替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运动引起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实质上也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否定之否定不过是事物由其内在矛盾所规定的“自己运动”的必然形式。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范畴都体现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④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这一科学方法论的最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9页)。离开对立统一的观点,就无从理解辩证认识和辩证方法的实质。
[整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
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分离。
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连结不可分割,谁也离不开谁。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根源,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在于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是“自己运动”,自身内部的矛盾,即内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个性是指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夸大了白马的个性,忽略了白马的共性,走向诡辩论。
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
1.质量度质,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是这物而非他物,是因为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他事物的特殊的质;量,是指事物规模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数目多少等等。
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会影响事物的存在,使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观哲学上有两种对立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主观任意的否定,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扬弃,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2、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扩展资料: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
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矛盾运动中活跃的、能动的方面,它能够打破各种条件的限制,并能创造矛盾发展所必需的新条件。
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斗争的存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对立面相互排斥的趋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
斗争不仅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是促使旧矛盾让位于新矛盾的根本力量。
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对立面的统一性是矛盾运动中相对稳定的、保守的方面。
矛盾运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事物的量变状态,是对立双方保持相互统一的状态;矛盾运动处于显著变动的状态即事物的质变状态,是对立双方的统一处于瓦解中的状态。
对立面的统一由建立、巩固到分解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条件变化的过程。
任何具体的条件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立面的斗争必然地要打破旧的条件和创造新的条件,也就必然地要破坏旧的统一和建立新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对立统一被看作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事物变化的源泉。
例如,自然界中的阴阳、植物界中的生长和衰败、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等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
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存在着矛盾对立,才会产生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解决,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对立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被称为矛盾斗争。
矛盾的斗争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变革的推动力。
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因此,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进一步地,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研究事物要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出发,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通过研究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矛盾对立统一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而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反映。
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时,要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物的全面、准确的认识。
矛盾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第四课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第四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马学融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79(000)001
【摘要】<正> 这一课包括两节和一个简短的前言.前言只有几行字,但很重要.它首先讲明在学习了唯物论之后为什么紧接着要学习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它揭示了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到人脑所产生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它揭示了物质世界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其次,前言还讲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和一系列基本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一课是唯物辩证法部分的绪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三)为什么要学习唯物辩证法.
【总页数】7页(P106-112)
【作者】马学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毛泽东“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思想探析 [J], 王昆仑;张小红
2.浅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J], 张金成
3.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J], 宫永秀;
4.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J], 宫永秀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 [J], 安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是放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它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和统一,也称为斗争性和同一性。
回看中美关系的历史过程,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这恰恰是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两者在国家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形势的趋动下,中美两国有了更为广泛的合作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杠杆,中美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
例如: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美国认识到在当前对其国家最为直接的威胁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恰恰就是全球的恐怖分子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中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于是也加入了由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联盟,双方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由最先的反恐扩大到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甚至到反走私、反非法移民等;其次,近年来,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中美两个世界性大国绕不开的话题,在气候变化、能源合作、环境保护以及核裁军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磋商与合作;另外,在朝鲜半岛、伊朗核以及日益加深的经贸合作互利等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已经达成共识,在双方重要的共同点上,两国合作不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
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
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
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归根结底只决定于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
社会历史也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统一物分裂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与量是事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属性。
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
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
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范畴是认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它以概念的形式反映了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种种矛盾关系的各个侧面,是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各个环节。
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斗争与统一、质与量、肯定与否定,以及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对立的统一。
范畴可以帮助人们从事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全面的认识。
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细胞" 入手,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列宁指出这种方法是辩证法的研究方法。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分析等,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范例。
认识是辩证过程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对象是普遍联系的、充满矛盾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客观世界。
认识的主体是物质世界自身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类。
人类在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中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不可知论把思维、意识同客观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可能完全认识的。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理论。
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脑的产物归根结柢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
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理,即世界可知性的原理。
社会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驳斥。
当人们能够根据某一客观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使这一过程产生出来,并使它为人们的目的服务时,就证明了人们确实认识了这一过程。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创造了认识的物质器官。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必须回到实践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实践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
实践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和感知越来越多的现象,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只有通过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拨开笼罩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迷雾而暴露事物的本质。
洞察事物本质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在人类长时期的实践发展的历史中形成和提高的。
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各种仪器,扩大和增强了人感知现象的能力,人类还在实践中创造了电子计算机作为人们理论思维的得力助手。
正是实践才使人类有了动物所没有的认识能力,离开了实践既无法感知事物的现象也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也不可能有认识及其发展。
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即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真理是不可穷尽的。
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3)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
(4)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的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基本内容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的属性。
对立面的同一即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统一。
事物保持暂时的自身统一,使对立双方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事物获得发展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