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再偷浮生两贯钱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再偷浮生两贯钱的意思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原诗《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解--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出处--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
扩展资料《题鹤林寺僧舍》,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大凡人心中烦闷,宦海失意,心情不佳的时候,来到如此幽雅脱俗的环境中,总会有所感染,得到些许慰藉吧。
李涉,唐宪宗时,授太子通事舍人,后被贬谪陕川司仓参军。
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复以事流放南方。
这是他在遭流放期间,强登镇江南山,从与寺僧的闲聊之中,启开了苦闷的闸门,落进了清新的空气,强化了对现实的感受和认识,才能给自己麻木的心灵上增添了不少的愉悦。
若是他整天闷坐在家,又何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
难怪北宋诗人苏东坡也十分喜欢李涉的诗呢。
那“竹院逢僧”之处,成了他在南山最留恋的地方,同时,建起了“苏公竹院”,重享当年李涉与僧闲聊的情趣哩。
“旅行是一面镜子,”这是西班牙人的一句名言。
胡愈之先生专为这句名言作过注释:“人总不能看见自己,唯有和别处的人相比较时,方照见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走走路,读读书,照照自己,不只是做人和著文的需要,即使非常烦恼的心境,也会烟消云散,那当然也就不仅仅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原诗为: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意思就是诗人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可以理解为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浮得偷生半日闲的意思
浮得偷生半日闲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出处: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题鹤林寺僧舍》原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翻译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创作背景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李涉简介
李涉生卒不详。
唐代诗人。
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
后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
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著有《李涉诗》一卷。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摘要:
1.引言
2.诗句背景与出处
3.诗句解读
4.诗句所传达的意境与情感
5.总结与感悟
正文:
【引言】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林敏的《江南曲》,诗句中透露出一种闲适、宁静的心境。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句诗进行详细的解读。
【诗句背景与出处】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林敏的《江南曲》。
诗人林敏,字子敏,南宋著名文学家,与辛弃疾、陆游、苏轼等人齐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游历时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致与宁静生活。
【诗句解读】
“因过竹院逢僧话”:诗人路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庭院,偶遇了一位僧人,与他交谈起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个短暂的相遇中,诗人暂时放下了世俗的烦扰,得到了半日的闲暇时光。
【诗句所传达的意境与情感】
这句诗传达了一种闲适、宁静、超脱的意境。
诗人在游历时,偶然遇到了一个宁静的竹院和一位僧人,从而得以暂时逃离纷繁的世俗生活,享受半日的悠闲时光。
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总结与感悟】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快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意思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
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意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快乐。
出自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1、强:勉强。
2、因:由于。
3、过:游览,拜访。
4、竹院:即寺院。
5、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赏析: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
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
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全诗的意思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全诗的意思“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朝诗人李涉的古诗作品《题鹤林寺僧舍》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1、过:游览,拜访2、竹院:即寺院3、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解说】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鉴赏】“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
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
“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等等等等。
我们都知道,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
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
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
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
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偷得浮生半日闲完整诗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完整诗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完整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原文如下: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整日昏昏沉沉生活在醉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碰到一位僧人并与他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登山赏景时偶遇僧人,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以平和心态面对惨淡现实,置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此诗首句便说自己终日昏沉,靠饮酒来自我麻醉,打发时间;次句承接首句写登山,因为终日昏昏,所以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
三、四句写山中,因逢僧闲话,所以得到半天的清闲。
整首诗对照鲜明,以此反衬出诗人对世间纷扰肮脏的厌恶,显示出其心情的沉重;诗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一种悠闲的语气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摘要:1.引言2.诗句背景及作者简介3.诗句解读4.诗句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义5.结论正文:【引言】“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林敏的《江南曲》。
诗句描绘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偶然经过一个竹林环绕的寺院,与僧人交谈,从而获得半日闲暇的美好时光。
本文将围绕这句诗展开解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诗句背景及作者简介】林敏,字子长,南宋初年著名诗人。
他与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人齐名,被誉为“江西四大家”。
林敏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表现闲适生活为主题,诗风清新自然,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诗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他的《江南曲》,该诗以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句解读】“因过竹院逢僧话”一句,描述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无意间经过一个竹院,偶遇僧人,与之交谈的情景。
诗人用“因过”二字,传达了自己并非有意前来,而是在偶然的机会下与僧人相遇。
而“竹院”一词则生动地描绘出寺院的环境,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与僧人交谈后,心境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悠闲。
其中,“偷得”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像偷窃一般,从忙碌的生活中挤出半日的闲暇时光,用以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而“浮生”一词,则传达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意境,诗人借以表现自己珍惜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诗句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义】这句诗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悠闲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它告诉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从忙碌中抽身,去寻找那片刻的宁静与悠闲,以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
同时,这句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体现出佛教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滋养。
【结论】总之,“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偶然经过一个竹林环绕的寺院,与僧人交谈,从而获得半日闲暇的美好时光。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浮生:出自《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闲:清闲。
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
《题鹤林寺僧舍》作者: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注释①强:勉强。
②因:由于。
③过:游览,拜访。
④竹院:即寺院。
⑤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⑥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
《题鹤林寺僧舍》翻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创作背景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偷得浮生半日闲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没有下一句,这就是该诗的最后一句。
这首诗是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
《题鹤林寺僧舍》原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翻译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
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
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李涉简介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
后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
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著有《李涉诗》一卷。
存词六首。
偷的浮生半日闲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出自唐代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
解释: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原文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一作: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古诗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
古诗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全文意思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意思: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
“偷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
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
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偷得浮生半日闲 诗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诗句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是作者去南山赏春色,游览寺院的时候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
全诗如下: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
《偷得浮生半日闲》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译文: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这首诗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这句诗加以解释,其实不是,“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不是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1。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什么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什么问题: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因为在竹林旁边遇到了和尚,就进去与他聊天。
指从繁忙的工作或其它事务中抽出一些时间,尽情地休息。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宋代诗人吕岩的名句。
该句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作者曾任睦州团练推官。
有一次他骑马出游,途经竹林,看见一位老和尚正与一群弟子讲学论道,就停下来与众人闲谈。
他们认真倾听、领会佛理,心情十分愉快。
后来吕岩将此事写成诗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里把竹林写成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象征。
它的寂静不仅反衬环境的清幽,而且烘托出师徒们那种寂然忘我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师徒们对现实生活的超脱。
该词上片主要描绘了和尚们在修身养性之余高雅风趣的闲适生活;下片则是以人物语言动作描绘了外界景物变化多端和内心复杂的感受。
全篇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同时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闲”字,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厌恶束缚的愿望。
最后三句描写了夕阳西沉,夜幕降临之际,原本喧闹的寺庙顿时安静下来。
寥落的月光透过竹窗,映照着院中正在聚精会神参禅打坐的几个和尚,他们似乎也被刚才所听到的一番谈话吸引住了,都停止了手中的工作。
每当遇到烦恼苦闷的事情,人总希望能够暂时摆脱繁琐的家务劳动,抛开各种纷扰的事情,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一般人又很难做到,甚至连古代文人墨客也是如此,更何况普通百姓呢!
- 1 -。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原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翻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原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翻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的创作背景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李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涉一生起伏沉浮,数次遭贬,可喜的是他有一颗乐观而豁达的心。
北宋东坡对李涉评价非常之高,为此还专门在李涉逢僧的地方建了一座“苏公竹院”,重享当年李涉与僧闲聊的情趣。
李涉,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文宗大和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李涉做了国子博士后,一次去九江看望其弟李勃(苏轼在《石钟山记》里提到的那位),在江口遇到强盗,强盗问船上何人,李涉答是李博士,强盗头子立即说,是李博士就不用抢了,要求赐诗一首。
李涉随口吟出以下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柴万芳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3期
摘要:幸福的教育生活,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还要让教师也感受到幸福。
教师如何才能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呢?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闲暇?什么是闲暇教育?为什么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闲暇教育?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闲暇教育呢?第一,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闲暇教育,学会自己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
第二,学校要重视闲暇教育,营造休闲的氛围。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中小学教师的闲暇教育问题。
关键词:幸福的教育生活闲暇闲暇教育中小学教师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本该和幸福相伴,然而,一旦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要面对写不完的案头工作,还要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教师这个职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幸福的职业,而不是一个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职业。
什么是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怎样获得幸福的教育生活?
我认为:幸福的教育生活,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还要让教师也感受到幸福。
而幸福主要是源于一种内心的体验,要靠外在的形式来创造满足的条件。
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幸福,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呢?
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诗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一种多么让人向往的人生意境。
什么是闲暇?百度百科中说: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什么是闲暇教育?闲暇教育( Leisure Education),最早兴起在70年代的美国,然后风靡至其他国家。
对现代意义的闲暇教育,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
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
”通俗一点而言,闲暇教育,就是教导人们自由地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充实个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活动的教育。
为什么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闲暇教育?因为一个人的闲暇生活,充分展示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个性特征,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目的,它对个体和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从现实生
活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缺乏闲暇时间,幸福指数下降。
现代教学观念更新很快,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家长对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校园声誉越来越关注,再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等,促使教师的职业生活经常处于压力、忙碌、琐碎之中。
到了寒暑假,本指望可以好好休养生息,然而各级各类培训接踵而来,让教师疲于应付。
低效的培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使教师的积极性和个人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幸福感缺乏和职业倦怠。
教师的工作范围常局限于学校与班级,平时较少接触社会其他层面,基本上是和社会脱节的。
纵观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的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的闲暇活动方式单一,枯燥、不够重视。
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闲暇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仅能促进教师生理上的新陈代谢,健康体魄,还能使他们平时积累的紧张心情得到松弛和宣泄,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让中小学教师管理好自己的闲暇时间,这是需要教育的。
因此,中小学教师的闲暇教育逐渐提上了日程。
如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闲暇教育呢?
第一,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闲暇教育,学会自己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修炼文笔;联系感情;放眼世界。
第二,学校要重视闲暇教育,营造休闲的氛围。
学校要适当地开展闲暇教育,引导教师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感受生活,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让教师们的人生充实、快乐且富有意义。
学校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给教师们一定的休闲活动时间。
尽力改善、增加学校的各项休闲娱乐设施,给教师提供休闲场所和休闲物品,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休闲的乐园。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中小学教师的闲暇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调查研究,出台与中小学教师闲暇教育相应的制度、政策、措施,为广大教师所能接受,使教师心有所依,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闲暇教育能改变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滋润人生、平衡身心,实现自我发展、提升生命价值,使教师学会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既可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又可调节情绪,训练体能,滋润心灵,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教育生活的幸福感,从而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寅年. 空白的闲暇教育[OL]. 2011-01-25 .
[2]冯文全,贾艳霞.论闲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N].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9-12(3)
[3]顾明. 从闲暇教育的历史论当代闲暇教育的必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9,(6):5-8
[4]陈乃林,孙孔懿. 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J]. 教育发展研究,2000,(3):52-55.
[5]朱永新.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OL]. 2011-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