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纪传体与编年体比较
![纪传体与编年体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518bf67eefdc8d376ee3295.png)
纪传体与编年体比较班级:历史师范姓名:胡月箫我国史书的撰述主要分为两种纪传体和编年体,二者各有其优劣。
并且都在某个阶段适应了历史的发展,互为表里又相互斗争。
纪传体是司马迁创造的,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纪传体最大的特点是体大思精。
体大主要是指记、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形式,能容纳大量的历史内容;思精,是指纪传体史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体大思精的体系形象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结构。
本纪、世家、列传具有不同的载述笔法,就是一种等级序列。
所以纪传体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历史,适应了封建统治的思想体制。
从编纂学的角度来看,纪传史的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
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刘知几评评论说:“《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此其所以为长也。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
如:“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因为以人物为写作重心,所以纪传体能够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人物,使其栩栩如生。
而纪传体通过对人物的评价,也能较好的反映出作者的史观。
其中项羽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将其归为本纪,足以看出此人物在作者眼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6d3c1f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6.png)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编年体是按年⽉⽇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是以⼈物为中⼼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创。
《⼆⼗四史》全是纪传体。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按年、⽉、⽇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较容易反映出同⼀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2.纪传体:通过记叙⼈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量⼈物传记为中⼼内容,是记⾔、记事的进⼀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代表⼈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然、社会各⽅⾯的历史。
表,是⽤来表⽰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法⼀⼀写⼊列传的众多⼈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部史书⾥形成⼀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有⾃⼰特殊的规格。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https://img.taocdn.com/s3/m/f1d142f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6.png)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1、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2、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3、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著史体裁。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能分得清楚吗?
![「古代文化常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能分得清楚吗?](https://img.taocdn.com/s3/m/aaf90d2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5.png)
「古代文化常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能分得清楚吗?历史,是跟语文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以全国卷和新高考卷为例,每一年文言文阅读板块都有一道题专门考查古代的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来自方方面面,有历法、官职、礼俗、地理、教育、衣食住行等。
而高考文言文的选材,最常见就是史书篇目,尤以人物传记为主。
今天小编老师就来带大家搞清楚史书体例中的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纪传体与“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史实,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即官方正史,都依照《史记》,以纪传体编纂。
纪传体史书包含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部分,其中:1.本纪:记述帝王或者实际统治者的事迹,如《史记》的《项羽本纪》;2.世家:主要记载诸侯、贵族的历史,如《史记》的《赵世家》、《楚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历代正史中,只有《史记》存在“世家”体系,且历史功绩较大,历代祭祀不绝之人,司马迁也将其纳入“世家”中,如《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3.列传: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要注意的是,凡侯王而能世袭的,《史记》原列入“世家”,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则取消“世家”一类,统称为“列传”。
少数列传则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如《明史》的《外国·日本列传》。
4.书志: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如《史记》的《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5.史表:采用表格的形式记载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事实,对于那些在历史事件中起过作用而没有立传的人物,也可于表中载之。
一般是年表,详则有月表,略则有世表(世表只记世次,不记年代)。
6.载记: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的事迹。
汉·班固作史时最早列此目,后《晋书》、《四库全书》等沿用之。
7.史论: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实和人物的文字。
【二十四史】列举如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9dc1ed856a561252d36fbb.png)
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
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
《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dc6c0e987e21af45b207a81e.png)
之杨若古兰创作1、纪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是按活着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辑,是我国现存纪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纪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别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中间,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长处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布景;其缺点是不容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旧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方式,觉得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间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纪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间的著史体裁.它与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前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纪年体和纪传体的长处,详於记事,方便浏览.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小结:1、纪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是按活着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辑,是我国现存纪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纪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别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中间,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长处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布景;其缺点是不容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旧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方式,觉得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间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纪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间的著史体裁.它与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前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纪年体和纪传体的长处,详於记事,方便浏览.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小结:■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间记载历史.二十四史(包含《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竹书纪事》◆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体如下:纪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间记载历史.二十四史(包含《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竹书纪事》◆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体如下:纪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959320f2ba0d4a7302763a84.png)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https://img.taocdn.com/s3/m/b40c2094a1c7aa00b52acbca.png)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史手册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手册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b13b36339b6648d7c0c74647.png)
1、编年体——史书编着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着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着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着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c029422276a20029bc642d9d.png)
之阳早格格创做1、纪年体——史书籍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籍是按正在世皇帝的年号纪录(即按年代程序纪录)履历事变.代表做:《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写,是尔国现存纪年体史书籍中做用最大的一部).别的,纪年体史书籍另有孔子《秋秋》、"秋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秋秋左氏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核心,按年、月、日程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履历最早用的也是最烦琐的要领.其便宜是给人以精确的时间概念,比较简单反映出史事爆收战死长的时代背景;其缺面是没有简单集结反映共一履历事变前后的通联.补充要领是,正在纪录史事时,偶尔要逃道往事,偶尔也附戴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纪录,即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共二部)最早的一部秋秋时期左丘明做的《国语》;较佳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背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籍代表做).3、纪传体——史书籍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坐传记的办法记道史真.即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便是为人物坐传,代表做《史记》.比圆《三国志》《史记》等皆是纪传体.《史记》是尔国履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格式——以往代为断限的史书籍.此体裁独创于东汉史教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籍》,写下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天皇四年(23年)西汉王往230年的履历.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中,其余的二十四史皆属此体.其中《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往,仍旧属于断代史的范畴.纪年体战纪事原终体的史书籍,以往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畴.5、纪事原终——纪事原终体,是以事变为核心的著史体裁.它取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原终体裁,每事一题,为一博篇,把分别的资料,准时忙先后加以集结敍述,兼有纪年体战纪传体的便宜,详於记事,便当阅读.它建坐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原终》.小结:1、纪年体——史书籍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籍是按正在世皇帝的年号纪录(即按年代程序纪录)履历事变.代表做:《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写,是尔国现存纪年体史书籍中做用最大的一部).别的,纪年体史书籍另有孔子《秋秋》、"秋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秋秋左氏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核心,按年、月、日程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履历最早用的也是最烦琐的要领.其便宜是给人以精确的时间概念,比较简单反映出史事爆收战死长的时代背景;其缺面是没有简单集结反映共一履历事变前后的通联.补充要领是,正在纪录史事时,偶尔要逃道往事,偶尔也附戴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纪录,即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共二部)最早的一部秋秋时期左丘明做的《国语》;较佳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背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籍代表做).3、纪传体——史书籍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坐传记的办法记道史真.即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便是为人物坐传,代表做《史记》.比圆《三国志》《史记》等皆是纪传体.《史记》是尔国履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格式——以往代为断限的史书籍.此体裁独创于东汉史教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籍》,写下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天皇四年(23年)西汉王往230年的履历.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中,其余的二十四史皆属此体.其中《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往,仍旧属于断代史的范畴.纪年体战纪事原终体的史书籍,以往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畴.5、纪事原终——纪事原终体,是以事变为核心的著史体裁.它取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原终体裁,每事一题,为一博篇,把分别的资料,准时忙先后加以集结敍述,兼有纪年体战纪传体的便宜,详於记事,便当阅读.它建坐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原终》.小结:■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二十四史(包罗《史记》)■ 纪事原终体以事变为主线按年月程序道事.《竹书籍纪事》◆通史纪录从黄帝到做家死计年代的履历.《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纪录往代履历.除《史记》中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概如下:纪年体:某年爆收了某事国别体:某国爆收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干了某事■国别体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国语》、《战国策》■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二十四史(包罗《史记》)■纪事原终体以事变为主线按年月程序道事.《竹书籍纪事》◆通史纪录从黄帝到做家死计年代的履历.《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纪录往代履历.除《史记》中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概如下:纪年体:某年爆收了某事国别体:某国爆收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干了某事。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https://img.taocdn.com/s3/m/72c6c78805087632311212b2.png)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b247267375a417866f8f95.png)
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纪传体的优点:(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史籍;(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3)便于广泛记载历史人物。
纪传体的缺点:(1)不能集中记录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的优点:(1)便于表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的关系;(3)避免叙事重复啰嗦。
编年体的缺点:(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全部情况;(2)难于记载年月不明的历史事件;(3)于偏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事件。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https://img.taocdn.com/s3/m/06f1101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d.png)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的意义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3898ef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5.png)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的意义现代文学史载载四种主要史学体裁: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对中国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了解历史进程的重要依据。
首先,纪传体是中国历史史学史文献形式的主要形式,反映的主要是朝代特定的社会状况,旨在反映皇帝的礼教、汉代的朝政和乡里的风俗,从而演绎出古代政治、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脉络。
一般情况下,历史书籍的作者是官员,更容易收集政府的有关档案记载,以穷其所试,形成作者自身“官体”史观,渊源于宋书《史记》。
其次,编年体是纪传体的衍生形式,以记录历史上具体事件细节为主,它侧重三个方面:按年份归类事件,关注当时的重大决策内容,力求做到“考细”。
受到《新唐书》的影响,编年体之后的史书,偏向“分说”,也就是细节性的文章记录方式,通常情况下,是一个或多个人或团体编辑,目的是将历史往来有关具体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全部记录。
再者,国别体是分别研究古今某一国家历史渊源的史书,它偏重两个方面:历史文化和政治机构,并着重描绘人物。
以《汉书·官略志》为代表,用文字和图片形象描绘了汉代统治时期的府、州、郡、县的先后变迁、领军大臣的军事道德人物的时代和背景,市民的风土人情以及政局的背景,是学习汉代政治机构和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最后,纪事本末体是最近历史史文献形式,以创作实事求是见长,以实用性、细节性作为本体,精辟析释文革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
例如,正在撰写的《纪事本末》《抗战史》,以及王小波的《纪事本末》等等。
它们着重以大量新文献记载和报道历史事件,记录和编辑历史文献的形态,对于了解近代历史有较大的帮助。
总之,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四种文学史体裁,对于我们更全面了解以及挖掘中国历史。
请综述从编年体到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
![请综述从编年体到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982a5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9.png)
编年体和纪传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种常见体裁,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编年体到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编年体史书的发展历程1. 编年体的概念及特点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按照年代顺序,依次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的文字简洁明了,注重事实记录,重在记载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大致经过,较少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2. 《左传》与编年体的结合《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它是在春秋时期的《春秋》基础上编写的,不仅记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对各种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佳作之一。
3.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编年体史书逐渐由简单的事件纪录向较为复杂、丰富的史书发展。
不少历史学家在编写编年体史书时,逐渐添加了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使得编年体史书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二、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1. 纪传体的概念及特点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另一种体裁,其特点是既记载历史事件,又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评传。
纪传体史书不仅着重记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经过,还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评价。
2. 《史记》与纪传体的典范《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它是由司马迁所撰,分为纪、传两书。
其中,“纪”即编年体的历史记载,而“传”则着重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传记,对于我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3. 纪传体史书的发展与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纪传体史书逐渐推陈出新,不少著名的历史学家在编写纪传体史书时,更加注重历史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贡献。
这些纪传体史书不仅记述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还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发展之争1. 两种体裁的异同点编年体和纪传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种主要体裁,它们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https://img.taocdn.com/s3/m/72c6c78805087632311212b2.png)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d61d66804d2b160a4ec03d.png)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中国史书体例(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
![中国史书体例(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991c86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2.png)
中国史书体例(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
1.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纪事本末》
4.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特别注意:以上6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常见的史书分类
![常见的史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93b828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3.png)
常见的史书分类⼀.按编排⽅式不同按史书内容编排⽅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常见的史书分为: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分类⽅式。
(⼀) 国别体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类的史书是按照国家的不同来编排的,⽤来记录各个国家的事件,常见的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等。
这⾥以《国语》为例来具体说明,《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国⼏百年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是以国家为单位记录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 纪传体纪传体,顾名思义,“传”就是传记,因此主要是以⼈物传记为中⼼叙述史实的⼀类史书,这类史书与以往的史书不同,的最⼤特点是以⼤量⼈物传记为中⼼内容,是记⾔、记事的进⼀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物的性格,《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元史》等都是⽤的纪传体。
如我国的第⼀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它的核⼼体例:本纪、世家、列传,分别记录帝王、诸侯和⼀些重要⼈物的史实和传说,这些都是以⼈为中⼼来叙述史实的。
(三)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来记录史实的,因为是记录同⼀时间的不同事件,所以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同⼀时期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常见的编年体,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按时间的连贯程度按时间的连贯程度,⼜可以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通史通史很好理解,就是历史前后贯通的史书,这类的史书⼀般连贯地记录各个时代的史实,也就是从最早的⽂明记录到现在的历史。
最常见的同时,⽐如《史记》和《资治通鉴》,前者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后者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
(⼆)断代史断代史,是相对于通史⽽⾔的,通史是博古通今的,那么断代史就是只记录某⼀朝代或者某⼀历史时期事件的史书,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史》、《元史》等等,都是断代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
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
《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