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主要问题包括:1.1 教育目标模糊不清德育工作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但有些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目标设定,导致德育工作虽有展开,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德育资源不足德育工作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和教育资源支持,但有些学校在师资上投入不足,缺乏相关教育资源,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1.3 德育工作与学业重负冲突当前,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德育工作与学业的冲突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学校和教师在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培养。
1.4 德育工作过于功利化有些学校过于追求表面的德育成绩,片面强调在竞赛和考试中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的培养。
二、对策提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2.1 明确德育目标和指标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指标,突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自身发展能力等方面。
并通过专业评估和监测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指导,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加强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加大对德育工作师资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条件,如推动社会组织与学校合作,引进专业的德育机构等。
2.3 确保德育与学业的平衡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与学业的平衡的重要性,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注重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貌。
2.4 强化德育的综合性和长期性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文化熏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注重长期的教育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On January 11, 2021, 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1、德育认识有偏差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一部分感到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抬不起头,厌学,学不进去又没有正事可做,于是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违纪情况;2、德育目标不清楚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德育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卫生出现问题讲卫生,纪律出现问题讲守纪,学生打架讲团结友爱,德育的功利性普遍存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除了有时传达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要么成了说教课,有时干脆上课或让学生做作业;有时开的时候也处于“放羊”状态,流于形式应付政教处检查;3、德育形式单一大部分的思想教育都是采用开会、谈心、通过校信通联系、叫家长到校等方式,办法不多,形式老套,基本上被学生摸熟,提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4、德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德育管理者、班主任经验不足、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应该说我校绝大多数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不是缺乏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而是缺乏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一些教师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班级管理出了问题;也有个别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班级管理很不到位,不适宜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5、德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教师对德育的研究和探讨相对于教学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因为对教师德育成绩的认可程度比不上学科成绩,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不能不对随时代变化的学生摇头叹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这样的德育才有时代性;而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6、全员德育意识、制度尚待加强全员德育要从全体行政人员开始,大家要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看到学生的不良现象要共同教育,不要视而不见;在全校层面,全员德育要落到实处还缺少配套的考核机制,现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不能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德育工作始终不能深入推进,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相应的考核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已迫在眉睫;7、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没有任何的要求,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他们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学校里无心学习,并且不把学校的纪律当一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反正家长也不管我”成了他们心安里得地违纪的理由;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良知又不允许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学生“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可是一旦这种学生多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就会感觉比较难管,再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配合,这样光靠教师的“孤军奋战”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8、忙碌的家庭增多,很多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的关爱现在忙碌的家庭为了生计赚钱的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就成了“爹不亲,妈不爱”的“多余的人”,他的父母往往把对孩子教育的义务推给学校,而自己却放手不管,或是相互推脱;在学校里,这些学生往往很难和别的学生相处,缺少伙伴的关心,在加上在家缺少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教师的思想工作在这些学生身上往往收效甚微,加上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这些孩子就很容易走上“邪路”,不能像别的学生那样健康地成长;二、应对策略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所学校如果选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于完成了学校工作的大半;这足以说明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把班主任培训当作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并且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帮助班主任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1改进班主任例会制度;在班主任例会中增加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2试行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建议学校经常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和研究,接受提高层次的教育培训;2、以科研为先导,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两面性,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家庭中小太阳般的特殊地位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多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学生的早恋问题,越来越多的师生冲突顶撞老师,有时甚至对老师实施报复问题,等等,都是学样德育工作中需要探讨、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德育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展开,而其有效解决途径和方法也必须有科学理论来指导;开展以班主任为骨干队伍的德育科研活动,不仅对于提高班主任队伍自身素质,而且对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大的作用;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我校刚召开了团学双代会,选出了团委、学生会的各类干部,如何利用好这两支队伍是当务之急;其中,在建立社团组织方面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除校园广播站外,学生社团组织太少,且在学生中覆盖面小;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增长才干,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我们应积极促进各种社团组织的成立,并指导学生们开展工作;4、多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争取家长的积极的配合要想真正做好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应该首先在平时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经常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表现、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或者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时放在心上;同时,教师要争取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的家长,教师还要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争取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思想教育;做好了这些家长的工作,再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容易多了;5、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作为一个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应如此;一个学习成绩好、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带给一个教师无上的骄傲和自豪,而一个学习困难、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所带给教师的可能就是许许多多的麻烦;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于这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应该付诸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在平时让这些学生觉得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仍然在平等地对待他们,甚至是更加关心、爱护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集体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6、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德育工作既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不断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需要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阐述自我观点的场合,创造发挥他们兴趣特长的机会;而校园文化充实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恰好能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心理需求,使不良的另类文化在校园中无处容身,取而代之的是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7、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切实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法制教育活动,请公安、司法部门的有关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违法犯罪实例,从而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强化自身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识别不良现象的能力;只有青少年强化了自身保护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拒绝各类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围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探讨。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德育工作的概念不够明确德育的定义和范畴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
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欠缺深入,导致了德育工作缺乏指导思想和统一标准,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
2.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单一德育工作滞留于“讲规矩”的层次,缺乏多元化的途径与方法,往往呈现出单调、僵化的状态。
德育工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许多教育者需要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3.德育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理念不过硬、制度不健全是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教师工作量大、教学压力大、负担沉重等问题,都给德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德育工作也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改进。
4.教育资源不平衡德育资源相对教学资源来说明显不足,在德育上的投入远远落后于教学资源上的投入,德育设施相对匮乏,人力资源也难以被充分利用。
二、德育工作中的解决方案1.建立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应当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生个性化辅导、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
这样,才能够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素质。
2.拓展多元化的德育工作途径和方式德育工作需要更多的多元化途径和方式。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互助式学习、关爱式教育等实际操作方案来推广个性化的德育工作。
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人情启蒙、社会礼仪等基本素养,丰富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3.教师的职业素养需要更多地关注教育者的师德师风需要不断提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得到及时解决。
这些问题有时候会极大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发展,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resolution。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建设,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德育能力。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计不合理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教师素质不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制度性原因,导致有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化、个人化发展机会和动力。
特别是在德育领域中,一些教师对道德伦理知识了解较少或者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群体特点以及有效开展针对性激励活动。
针对该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机制,并鼓励并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资源给予教师。
其次,在招聘阶段要注重挑选具备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教师,并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邀请行业内专家进校授课、工作坊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三、课程设计不合理当前的莱创时代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在一些学校中,德育工作常常被忽视或者排在次要位置。
教师分配过多时间在应试科目上,无暇顾及道德伦理课程的安排和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加强对德育重要性的宣传,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在调整和改善课程结构上下功夫。
应通过减轻学生过多功课负担、增加道德伦理内容、强化实践活动来落实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价值观方面。
四、缺少有效评价体系当前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因此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在品格修养方面的发展情况。
这就导致了人们普遍关注成绩是否优秀而忽略了个人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起以品德发展为重点的多元评价体系。
除了定期考察学生在道德伦理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外,还应考虑到学生实际表现、参与公益活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鼓励并支持学校开展品德竞赛、评优项目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缺乏家校合作机制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隔阂。
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我校德育工作在不同的程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切实加于解决的突出问题:1、德育工作责任混乱。
德育工作与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等工作混在了一起,而德育工作没有突出出来。
2、学校还没有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是德育处、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事情,自己把任教的学科教好就行了。
而班主任只是知道班级管理,而缺少思想品德的深入教育,使教育与管理脱节,思品老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却忘了思品课的根本目的,3、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
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4、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
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格上师生平等相处;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5、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乏韧性。
很多班主任在对孩子教育的初期充满信心和耐心,可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效果后,变得没有耐心了,有的教育方法变得简单、粗暴,有的甚至于放弃。
甚至个别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够。
6、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能看出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在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侯,就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会造成孩子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的局势,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而我们的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并不承认自己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
7、重制度,轻落实。
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8、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缺少体验教育。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德育一直被摆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工作措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没有得到极佳的效果。
现从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一、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目标过高,偏离实际。
长期以来,一提德育,往往存在着“理想化”的观念。
诸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英雄主义教育等等,使德育陷入“纯理想化”的境地,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很难挂钩。
而且,多数时候进行教育时,一般是用单纯的政治教育来代替德育的,它以教科书为中心,将教师和学生的德育活动束缚于设计好的固定的教材结构安排和教学活动中,以政治角度规范道德行为,目标太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因此,多数学生很难做到。
2、注重形式,轻实效。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式主要为在课堂形式上的“灌”,即我说你听,照本宣读,不容分说,没有商量,把学生视为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经验,不可导之物。
把德育的内容视为僵化的东西,只注重道理的传授,不注重思想行为观察与检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不讲求德育的实效性,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滋生了有的学生夸夸其谈,唱高调,讲豪情,不切实际,眼高手低,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等品行。
3、重堵截,轻疏导。
在学校德育中,“堵”为上策,思想品德问题一“堵”了之。
当发现学校德育环境方面有消极因素存在时,传统的方法便是“堵”,调动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把所有的消极因素消除干净,千方百计不让学生接触到有害因素。
例如:禁止玩电子游戏,禁止私自上网,禁止破坏公物,禁止打架抽烟等,缺乏必要的疏导。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多是机械地按学校的条例条规进行处罚,其结果,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激化和扩大了矛盾,既伤了学生,又失去了育人功能。
4、重言教,轻身教。
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强调如何去教育别人,而忽视了自身的言行,没有以身作则,往往喊破嗓子,就是不做样子。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教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本文将围绕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很多小学中,德育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往往只是将一些教育理论堆砌在一起,缺乏具体的实践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而且也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2. 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德育教育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行动指导和案例分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德育的含义,更难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3. 缺乏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来进行,而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家校合作不够密切,会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4. 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德育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了品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品德教育,忽略了其他方面。
二、解决措施要改善德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德育教育应该向实践教育靠拢,注重实际行动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负责。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注重全面性,不仅仅停留在品德教育层面,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学校和教师们能够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有效解决。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023年,德育工作在我国各个领域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从教育系统、企业组织和家庭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育系统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场所。
在这个场所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育方法的灵活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需要得到改进。
1. 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当前的教育体系仍然以分数为核心,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导致学生们对于考试分数的死记硬背和追逐权威性质的热衷。
这种偏重分数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素质,同时,将学生的具体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2. 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的不足目前,教育资源的集中化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乡村地区。
这些地区的师生们缺乏更多元化的教材和更现代的教学设备,使得这些地区的德育教育工作相对滞后。
针对这种问题,有必要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推广更多种类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改善教育水平。
3. 教师的德育能力亟待提高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开放、互动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要求教师的德育能力也要有所提高。
目前许多教师的德育教学技能和方法显得过时和单一,需要通过自学、前沿研究和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
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对于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支持和肯定。
教育部门可以支持学校举办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分享会,以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和德育能力。
二、企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企业组织中,德育工作也非常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德育活动帮助员工塑造正面的价值观,提高企业文化的内涵。
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德育工作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道德观念淡薄、教师参与度不足等。
为了提升学生成长发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道德观念淡薄当前社会风气日益浮躁,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或者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缺乏自我意识。
1. 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道德意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反思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
2. 微型课堂加强思想教育:开设微型课堂,通过小组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凝练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公平正义观念。
3. 引入优秀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观赏艺术等形式,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的道德审美和价值观念。
二、教师参与度不足德育工作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参与,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缺乏重视,投入度不高。
这使得学校内部培养优秀学生的难度增大。
1. 提升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加强教师道德伦理教育培训,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发其更好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
2. 加强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形成集体智慧,共同创造更佳效果。
3. 融入校本研修课程:将德育知识融入到校本研修课程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德育指导理念。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学校的评价体系更偏向于学术成绩,而对学生的德育表现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对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关注度降低。
1. 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除了学术成绩,还应该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将德育素养纳入综合测评体系,使其在升学考试与招聘录取中具有相当的分量。
2. 学生互评机制:建立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机制,让同龄人对于彼此的道德表现给予客观反馈,激发他们自身德育积极性。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德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改进。
本文将就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现状。
二、德育工作中的问题1. 教师角色定位不清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当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社会道德规范传播者。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因注重学生成绩表现而忽视了道德素养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欠缺,只关注功利主义思想。
2. 德育与学科教学脱节由于课程压力过大以及时间有限等原因,目前我国教师更加倾向于注重学科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培养。
这使得学生们缺乏正确价值观和品行指导,容易产生消极的行为。
3. 德育评价缺失当前我国教育体系普遍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但对于学生品德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不明确。
这给了一些学生偷懒或者违反道德规范的机会,降低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家庭无法正常履行起应尽的责任,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一定困难。
三、改进建议1. 整合专业德育师资源通过整合专业德育师等相关人才资源,提升他们的培训水平和能力素质,使其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成长中的道德引导职责。
并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来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德育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教师角色定位不清问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规范培训,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同时,要督促学校和社会对于德育工作给予更多支持和重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环境。
3. 融入德育内容到学科教育中通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内容的融入,将道德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以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优秀作品来传递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4. 制定明确的德育评价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并且将其融入到综合考核中。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引言: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对于塑造青少年完善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单一化评价制度以及与家庭教育脱节等方面探讨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缺乏专业化教师团队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水平欠套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学校缺乏投入,导致教师数量不够;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能力。
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影响到学生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招聘环节上加强德育能力评价,并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激发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于德育培训的投入,通过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二、缺乏系统性规划德育工作如果缺乏明确的系统化规划,将导致各校各类活动形式单一和重复,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当前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象征性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之间的衔接。
这涉及到从目标确定、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到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同时鼓励学校与社会资源单位合作,在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塑造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
三、单一化评价制度由于评价制度偏重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考核,并且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德育水平,德育工作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易被忽略。
这种单一化评价制度导致了教育目标的不平衡,让学生和教师都倾向于追求高分,对于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多元化、全面性评价体系。
除了成绩通过率等传统指标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同时鼓励学校开展德育成果展示活动,促进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并加大对于优秀德育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一)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现阶段,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困扰。
过分依赖纸笔考试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解浅薄,无法真正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品质。
(二)缺乏师资力量与师生关系互动欠佳部分学校在选聘师资力量和培训教师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专业能力层次不齐,难以提供高质量的道德教育。
同时,有些学校在师生关系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沟通和互动欠缺,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
(三)环境因素对德育的冲击现实社会中,道德风气败坏、商业利益至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成长。
虚假价值观、原生家庭问题以及社交网络传播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和负面影响,使得他们难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重视程度不足与评价体系缺失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作为附加项处理。
此外,当前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标准,导致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对策措施(一)创新教育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需要采用多元化和活动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德育工作。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团队合作和社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度,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生关系管理针对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应加大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培训和交流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要重视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起互信、互动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作家庭、社会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德育成长的三个重要方面。
需要通过积极拓展家长参与的途径,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机制。
此外,学校也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规范德育管理对于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进行完善与规范化。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德育工作是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然而,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知识与道德脱节问题知识与道德是紧密相连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脱节现象。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变得注重自己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需要,产生自私自利行为。
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强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内容并引入伦理思考等相关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道德认识联系起来。
此外,在每个阶段设立专门道德课程,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贯彻价值观教育也能增强知识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二、规范缺失导致纪律问题在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中,规范的建设还存在缺失,导致纪律问题的出现。
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和道德准则,容易产生欺凌、作弊等不良行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及他们的职责。
学校应加强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对规章制度与道德准则的意识,并进行必要时的惩罚措施。
此外,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协作,共同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范。
三、师生关系冷漠问题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师生关系出现冷漠状态。
教师只将关注点放在课程上并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解决该问题需多方面努力。
首先是提供系统性的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对于情感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其次,在实践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激发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兴趣。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合力。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当前,学生成绩被过分强调,而德育方面的评价却相对薄弱。
这种现象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功利心态,并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解决该问题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中要纳入道德品质考核,并给予适当权重。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注重道德素养,可以设立荣誉制度或增加相关奖励措施。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师生关系不和谐、德育工作内容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以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在中职学校中,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容易受到外部诱惑和干扰,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这种现象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师生关系不和谐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相互尊重和理解,甚至存在冲突和矛盾。
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德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之间的教学效果。
3. 德育工作内容单一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深度,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使得德育工作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成长。
二、对策1. 加强自律教育针对学生缺乏自律意识的问题,中职学校应加强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规范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自律教育讲座、组织自律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中职学校应加强师生关系的优化管理,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互动。
学校可以建立定期的师生互动交流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消除意见分歧和矛盾,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吸引力,中职学校应丰富德育工作内容,突出德育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
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节、主题小组讨论、志愿者服务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参与,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的。
希望中职学校能够重视德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良好德行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学校品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品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分析:学校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学校在品德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缺乏相关教育资源和教师的培训支持。
这导致学校品德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目前一些学校在评估学生品德教育成果时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这使得品德教育的效果难以准确衡量,无法为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学校和家庭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沟通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协调。
家长在学生品德养成中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不够充分,影响了品德教育的有效实施。
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学校品德教育工作质量。
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注重品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相关培训和研究机会,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学校品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2.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品德教育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指标和方法,并定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评估和总结。
这样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
通过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品德养成中的作用,形成学生在家校两个环境的良性互动,提升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结论:学校品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以及家校合作不够紧密。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家校合作来提升学校品德教育工作质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目标的模糊性、德育工作内容的单一性、师生互动关系的不平衡性以及评价体系的单一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校德育目标模糊性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德育目标的模糊性。
在现实中,学校德育目标常常缺乏具体明确的制定和指导,无法为师生提供清晰的方向。
一些学校将德育目标简单粗暴地归纳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要求,缺乏深入的内涵和明确的具体指引。
这使得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缺乏有效引导,学生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德育工作内容的单一性其次,德育工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的单一性。
许多学校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
这导致德育教育被限制在学科知识的边缘,缺乏多元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而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
只有通过全面的、多维度的德育内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不平衡性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师生互动关系的不平衡性。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师生关系被强调为一种单向的、上下级的关系。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被教育的被动地位。
这种关系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和沮丧感,也限制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参与感。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德育应该强调师生平等互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德育工作更加民主、平等、有活力。
四、评价体系的单一性最后,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的单一性。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评价往往以学业成绩为中心,对德育教育的评价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学生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动力,将德育教育视为次要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的成效纳入评价的范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德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推行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问题一:缺乏系统性在现实中,许多学校所推行的德育工作通常较为零碎,并缺乏系统性。
这使得德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形式主义的象征,而非真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手段。
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以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三、问题二:囿于书本知识另一个问题是当前某些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过度强调纸上谈兵,更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
其次,需要建立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社区服务、实践实习等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问题三:缺乏个性特点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当前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缺乏个性化特点,在规划和执行中较为机械地执行统一模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当注重发掘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同时,教师也需具备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问题四:缺乏家校合作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应成为家庭教育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
然而,在现实中,家校合作仍然存在着困难和问题。
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强化家长对孩子德育工作的关注和参与。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是第一步,建立定期的家长会、家长工作坊等形式的交流平台,加强师生家长间的合作。
六、问题五: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德育工作来说,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学校对于德育成果的评价体系仍然不完善。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考察。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诸如社区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的评价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德育认识有偏差
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一部分感到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抬不起头,厌学,学不进去又没有正事可做,于是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违纪情况。
2、德育目标不清楚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
德育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卫生出现问题讲卫生,纪律出现问题讲守纪,学生打架讲团结友爱,德育的功利性普遍存在。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除了有时传达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要么成了说教课,有时干脆上课或让学生做作业。
有时开的时候也处于“放羊”状态,流于形式(应付政教处检查)。
3、德育形式单一
大部分的思想教育都是采用开会、谈心、通过校信通联系、叫家长到校等方式,办法不多,形式老套,基本上被学生摸熟,提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4、德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德育管理者、班主任经验不足、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
应该说我校绝大多数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不是缺乏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而是缺乏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
一些教师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班级管理出了问题;也有个别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班级管理很不到位,不适宜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
5、德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
教师对德育的研究和探讨相对于教学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因为对教师德育成绩的认可程度比不上学科成绩,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不能不对随时代变化的学生摇头叹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这样的德育才有时代性。
而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6、全员德育意识、制度尚待加强
全员德育要从全体行政人员开始,大家要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看到学生的不良现象要共同教育,不要视而不见。
在全校层面,全员德育要落到实处还缺少配套的考核机制,现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不能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德育工作始终不能深入推进,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相应的考核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已迫在眉睫。
7、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
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没有任何的要求,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他们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学校里无心学习,并且不把学校的纪律当一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反正家长也不管我”成了他们心安里得地违纪的理由。
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良知又不允许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学生“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可是一旦这种学生多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就会感觉比较难管,再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配合,这样光靠教师的“孤军奋战”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8、忙碌的家庭增多,很多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的关爱
现在忙碌的家庭为了生计赚钱的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就成了“爹不亲,妈不爱”的“多余的人”,他的父母往往把对孩子教育的义务推给学校,而自己却放手不管,或是相互推脱。
在学校里,这些学生往往很难和别的学生相处,缺少伙伴的关心,在加上在家缺少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而教师的思想工作在这些学生身上往往收效甚微,加上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这些孩子就很容易走上“邪路”,不能像别的学生那样健康地成长。
二、应对策略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如果选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于完成了学校工作的大半。
这足以说明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把班主任培训当作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并且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帮助班主任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1)改进班主任例会制度。
在班主任例会中增加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2)试行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
建议学校经常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和研究,接受提高层次的教育培训。
2、以科研为先导,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两面性,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家庭中小太阳般的特殊地位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多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学生的早恋问题,越来越多的师生冲突(顶撞老师,有时甚至对老师实施报复)问题,等等,都是学样德育工作中需要探讨、解决的新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德育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展开,而其有效解决途径和方法也必须有科学理论来指导。
开展以班主任为骨干队伍的德育科研活动,不仅对于提高班主任队伍自身素质,而且对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大的作用。
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我校刚召开了团学双代会,选出了团委、学生会的各类干部,如何利用好这两支队伍是当务之急。
其中,在建立社团组织方面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除校园广播站外,学生社团组
织太少,且在学生中覆盖面小。
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增长才干,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我们应积极促进各种社团组织的成立,并指导学生们开展工作。
4、多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争取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要想真正做好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应该首先在平时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经常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表现、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或者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时放在心上。
同时,教师要争取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的家长,教师还要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争取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思想教育。
做好了这些家长的工作,再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容易多了。
5、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作为一个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应如此。
一个学习成绩好、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带给一个教师无上的骄傲和自豪,而一个学习困难、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所带给教师的可能就是许许多多的麻烦。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于这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应该付诸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在平时让这些学生觉得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仍然在平等地对待他们,甚至是更加关心、爱护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集体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
6、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德育工作既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不断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需要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阐述自我观点的场合,创造发挥他们兴趣特长的机会。
而校园文化充实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恰好能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心理需求,使不良的另类文化在校园中无处容身,取而代之的是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7、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中切实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法制教育活动,请公安、司法部门的有关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违法犯罪实例,从而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强化自身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识别不良现象的能力。
只有青少年强化了自身保护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拒绝各类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