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能力进阶+真题汇编课时练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
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如图1)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如图2)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4.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二、推进新课(一)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思路:本单元每一课题内容呈现方式上几乎都主张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教学清静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习时要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验、讨论]调查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设计了4个演示实验、4个探究活动、8处讨论及3处嗲查研究,涵盖了本单元的每一课题,这写轰动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对培养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
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qeuAAA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
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如图1)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如图2)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4.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二、推进新课(一)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2.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4.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如图所示,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 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__ 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 __,使火烧得更旺。
7.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产生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一块煤、烧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意义。
药品,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
意识和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
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培
假如你身居其中,你应该
侧重学法交流与感受、反思
并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其中一个条件成立即能灭火。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七、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七1教案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
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熊熊大火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怎样才能燃烧起来?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处或危害呢?2.同学们能设计出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一小烧杯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两支蜡烛燃烧情况。
【思考】(1)(2)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自主探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124【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127【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
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如图1)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如图2)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4.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二、推进新课(一)燃烧的条件师:1。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熟悉燃烧的条件,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
进程与方式:通度日动与探讨,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说明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维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讨欲。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创设情景实验探讨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快乐趣教具预备: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蜡烛,镊子,导管,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热水,白磷,红磷,酒精,面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展现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熟悉到火与咱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
二、讲授新课:一、燃烧请大伙儿回忆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学生讨论]:结合生活体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一起的特点。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点:发光、发烧、猛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概念:略[设疑]:在生活中咱们常碰着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需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进程中,若是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事”,不为火所动。
咱们如何来讲明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二、燃烧的条件:[讨论]: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定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实验探讨]:分三个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实验1]:点燃火柴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实验2]: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2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1.知道(zhī dào)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 是很常见的现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1)铜片上 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 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Na2CO3+2HCl=2NaCl+H2O+CO2。煽风点火
将温度降到纸箱着火点以下,同时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 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3.灭火器
(1)灭火(miè huǒ)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切勿(qiē wù)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4)综合上述讨论,我们(wǒ men)能总结出燃烧需要 哪些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kōngqì))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二、灭火(miè huǒ)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讲义【目标导航】(1)从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只要满足燃烧的一个条件燃烧即能发生②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④吹灭蜡烛的原理主要是将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⑤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能灭火⑥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2、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要防火灾、防爆炸,并要学会一些安全自救常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加油站可采取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手机、架高顶棚加强通风等措施B.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门窗C.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也不能开灯检查D.只有可燃性气体才能引起爆炸(2)家庭或高层宾馆发生火灾,假如你身居其中,你应该怎么做?(任写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精讲】一、燃烧的条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_________发生一种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123【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124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备课资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5.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所示):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易错警示物质要燃烧,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例】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CO 12.5%~74.2%4.在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器材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能产生火花的因素。
(2)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标志明显,且要注明物质的名称、化学性质和注意事项。
(3)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注意通风。
(4)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
(5)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断电、经常检查、认清图标(如图所示)。
【例】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B.禁止使用手机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D.降低燃料着火点答案:D点拨:严禁烟火可防止加油站失火;禁止使用手机可防止电火花引起的失火;加强通风可防止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故A、B、C合理;燃料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故D不合理。
考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例】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人教版
宝宝宝宝嘻嘻嘻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焚烧和灭火备课笔录焚烧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焚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纳从实验察看现象,经过剖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商讨焚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经过亲自体验和思虑掌握知识。
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经过一个风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何会发生爆炸,并经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增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纳安全举措的重要性。
课题焚烧和灭火课型新讲课1. 认识焚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与 2. 会运用有关的知识解说和解决平时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技术 3.4. 培育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认识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课 1. 经过活动与研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研究实验,目标过程与并学习对获取的实验事实进行剖析进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方法 2. 能合理运用焚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平时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感情、态度 1. 培育学生合作沟通意识和研究精神。
与价值观 2. 建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育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1.认识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经过对物质焚烧条件的研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研究实验,了教课解研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要点3.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逐渐成立防火、防爆的意识,培育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课 1. 指引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比较实验进行物质焚烧条件的研究。
难点 2. 如何防火、防爆。
教具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导管、烧杯、试管、铜片、酒精灯、火准备柴等。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响叫做焚烧。
课前(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2. 焚烧需要同时知足三个条件:预习。
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 灭火的原理:( 1)消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余物件隔绝;( 2)隔断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时训练能力进阶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1.(2017•藁城区校级模拟)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Q 点 B.N点 C.P点 D.M点1.(2017•广东模拟)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从实验获得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棉花具有可燃性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4.(2017•滨湖区一模)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在温度什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C.移走可燃物D.无法判断5.(2017•肥城市二模)“纸火锅”(如图)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该“纸”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该“纸”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不会燃烧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7.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9.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10.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容易发生爆炸,当你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极浓的煤气异味时,在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B.立即关闭煤气源,打开门和窗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D.上述三者可同时进行11.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较适用于用图书的灭火器材是()A.黄沙箱 B.泡沫灭火器C.消防水龙头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12.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时出现了以下现象,我们应探究原因并想办法解决。
⑴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是为什么?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出现上面情况时造成的一条不良后果:。
⑶为了解决上面出现的情况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3.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
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
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真题面对面1.【2017年广州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然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2.【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3.【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不必检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4.【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吋,使用楼内电梯逃生5.【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6.【2017年山东省聊城市】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7.【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8.【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
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9.【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离的水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试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D.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10.【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9分)探究白酒燃烧的奥秘。
在诊所里,小华同学看到老中医用“酒火疗法”为患者治疗,发现白酒竟然能够被点燃。
老中医告诉她:只有酒精体积分数较大(即度数较高)的白酒才能被点燃。
好奇并喜欢探究的小华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指每100 mL酒精水溶液中含75mL 酒精)代替白酒进行了系列探究。
【提出问题】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①酒精( C2H5OH)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可任意比倒与水互溶。
②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实验用品: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20 mL、10 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
(1)实验时,用75%酒精溶液配制10 mL60%的酒精溶液。
①最好选用-___ mL量简,使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____。
②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在室温(20℃)时,小华按上述方法配制了体积分数为50%、40%、30%、20%的酒精溶液各l0mL,分别_________。
(3)室温(20℃),在小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要想更精确测定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请你补充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应用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
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因酒精含量低而不能燃烧的酒精溶液,要分离出其中的酒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1.【2017年江西省】(7分)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l)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侧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能力进阶1.C提示: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2.A提示:A、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B、N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3.B提示:A、沾有Na2O3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就说明棉花具有可燃性,故正确;B、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稀硫酸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它的特性,并不因燃烧物的不同而改变.所以CO2不支持蜡烛燃烧,同样不支持棉花燃烧,故错误;C、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之所以燃烧起来,就是因为Na2O2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释放出热量,使棉花达到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起来.故正确;D、棉花能够燃烧就是因为棉花是可燃物,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稀硫酸与杯底的Na2CO3反应释放的热量,使棉花达到了着火点.所以我们由此可知“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故正确.4.C提示: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A.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B.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C.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正确.D.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错误.5.C提示:A、纸张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张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因此纸张不能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D、纸张与空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6.A提示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