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维护稳定举措分析

合集下载

勃列日涅夫外交

勃列日涅夫外交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1964年10月中央全会后,勃列日涅夫上台,苏联的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末是苏联继续推行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及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政策的时期,也是苏联进攻战略的准备阶段;整个70年代是苏联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并大肆对外扩张的时期,也就是苏联进攻战略的实施阶段;80年代,苏联战略收缩时期。

一、“和平共处”总路线的维持和“缓和”政策的推行勃列日涅夫在其执政初期,其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对外政策,而是继续维持了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力图与西方缓和紧张局势和改善关系,尤其的与美国的关系,并争取解决欧洲边界、东西德国、柏林等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苏联所受的西部威胁。

于是勃列日涅夫上台不久,便宣布他将继续执行二十大、二十二大制定的对外政策,并认为“和平共处”这一路线“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苏联GCD和苏联政F对内对外政策的唯一的、不可动摇的路线”。

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原因主要是:第一,当时的苏联经济与西方的差距不小,希望通过与西方的合作,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造苏联经济,缩小与西方的经济差距。

第二,古巴导弹危机不仅仅是证明了赫鲁晓夫“火箭战略”的非现实性,还说明了这时美苏之间军事力量的差距,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对“火箭战略”的修改和前军事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平静的国际环境,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生冲突。

美国同样也不希望与苏联搞出什么问题来,毕竟苏美双方在核武方面的“恐怖平衡”,足以让任何头脑正常的人做出一个正常的决定。

此时的美国本就有些自顾不暇,60年代中期之后的越南战争已让美国深陷而不能自拔,巨额的战争费用,经济危机的一再出现,美元危机频频发生,都使得美国同样希望与苏联改善一下关系,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在欧洲与苏联百万大军对峙可不是好玩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东西方关系开始出现一定改善。

勃列日涅夫主义名词解释(一)

勃列日涅夫主义名词解释(一)

勃列日涅夫主义名词解释(一)勃列日涅夫主义名词解释1. 勃列日涅夫主义 (Brezhnevism)勃列日涅夫主义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的政治理念和政策的总称。

该主义强调社会稳定和发展,注重巩固苏联的领土和权力,以维护共产主义秩序。

其特点是保守主义、集权主义和稳定性,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开放形成鲜明对比。

2. 社会稳定 (Social Stability)社会稳定是勃列日涅夫主义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指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苏联的背景下,社会稳定的实现与国家统一、阶级关系的稳固以及社会矛盾的化解密切相关。

例子:勃列日涅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持社会稳定,如加强国家安全机构的力量,打击政治异见分子,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3. 集权主义 (Centralism)集权主义是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在苏联的政治体系中,集权主义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权力控制和干预。

这种集权主义有助于实现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社会稳定目标,但也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自治和个人自由。

例子:勃列日涅夫时期,中央政府通过委派官员来管理各级地方政府,确保其执行中央政策,并限制地方政府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自主权。

4. 更严格的意识形态控制 (Tighter Ideological Control)更严格的意识形态控制是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巩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控制下,苏联加强了对媒体、教育、文化领域的监管,限制了异议观点的传播,以确保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例子: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府通过审查出版物和电视节目,限制了民众接触外来资讯和意见,以维护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纯正性。

5. 友邦关系 (Relations with Friendly Countries)勃列日涅夫政府积极发展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旨在增强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积极采取对外扩张政策,消耗了苏联大量国力;他大搞个人崇拜,纵容国家腐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1.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1964年至1982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他曾经当过工人,青年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莫斯科农业大学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获得中将军衔,二战结束后开始分管苏联海军工作。

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欣赏,并且曾经担任过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他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2.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发展特别好,因为他重视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积极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贸易。

苏联建设了通往欧洲各国的石油管道,把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市场,给苏联带来了大笔财富。

1965年至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年增加,已经达到了美国生产总值的67%。

苏联的国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发展军事工业,生产、制造了大量先进武器,提高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

导致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苏联也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地位,成为了超级大国。

3.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的内心开始膨胀,1979年他批准10万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

他希望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占领巴基斯坦和伊朗,得到波斯湾的出海口,使苏联能够控制中东地区。

而欧、美国家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消耗了苏联大量的国力,使苏联经济陷入衰退。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腐败,官僚主义盛行。

在苏联全国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财产,而且腐蚀了一大批干部。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他的家族就有很多人因为腐败而被审判。

勃列日涅夫大搞个人崇拜,他一生中得到过114枚勋章,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勃列日涅夫。

苏联元帅勃列日涅夫简介 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措施有哪些

苏联元帅勃列日涅夫简介 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措施有哪些

苏联元帅勃列日涅夫简介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措施有哪些本文导读: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

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勃列日涅夫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

其中,苏联最高军功章“胜利勋章”和波兰“勇士勋章”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年代被剥夺。

执政举措经济综述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的经济历史遗留问题的改革从没有间断过。

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

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这个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达到了鼎盛期。

但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没有能够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性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日益暴露。

究其原因:其一,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其二,“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中断,官僚主义、平均主义严重。

经济数据勃列日涅夫任职前期,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而后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则持续下降。

勃列日涅夫外交

勃列日涅夫外交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1964年10月中央全会后,勃列日涅夫上台,苏联的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末是苏联继续推行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及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政策的时期,也是苏联进攻战略的准备阶段;整个70年代是苏联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并大肆对外扩张的时期,也就是苏联进攻战略的实施阶段;80年代,苏联战略收缩时期。

一、“和平共处”总路线的维持和“缓和”政策的推行勃列日涅夫在其执政初期,其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对外政策,而是继续维持了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力图与西方缓和紧张局势和改善关系,尤其的与美国的关系,并争取解决欧洲边界、东西德国、柏林等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苏联所受的西部威胁。

于是勃列日涅夫上台不久,便宣布他将继续执行二十大、二十二大制定的对外政策,并认为“和平共处”这一路线“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苏联GCD和苏联政F对内对外政策的唯一的、不可动摇的路线”。

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原因主要是:第一,当时的苏联经济与西方的差距不小,希望通过与西方的合作,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造苏联经济,缩小与西方的经济差距。

第二,古巴导弹危机不仅仅是证明了赫鲁晓夫“火箭战略”的非现实性,还说明了这时美苏之间军事力量的差距,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对“火箭战略”的修改和前军事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平静的国际环境,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生冲突。

美国同样也不希望与苏联搞出什么问题来,毕竟苏美双方在核武方面的“恐怖平衡”,足以让任何头脑正常的人做出一个正常的决定。

此时的美国本就有些自顾不暇,60年代中期之后的越南战争已让美国深陷而不能自拔,巨额的战争费用,经济危机的一再出现,美元危机频频发生,都使得美国同样希望与苏联改善一下关系,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在欧洲与苏联百万大军对峙可不是好玩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东西方关系开始出现一定改善。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内政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内政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虚幻的顶峰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后为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他是苏联第四代领导人。

从1964年10月起到1982年11月去世为止,共执掌这个世界第二强国的最高领导权达十八年,在苏联六十九年历史中,执政时间仅次于斯大林。

青年坦途1906年12月,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今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一个冶金工人家庭。

勃列日涅夫青壮年时代是个仪表堂堂的人,他面容英武、身高1.78米,举手投足总是流露出一种军人气概,斯大林曾经称勃列日涅夫是“漂亮的摩尔达维亚人”。

勃列日涅夫在青年时代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之处,但其仕途却异常顺利。

从州委第一书记,到摩尔达维亚党中央第一书记,从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升迁迅速、平步青云。

在当时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中,勃列日涅夫是被公认为能力较弱的人,对谁都构不成威胁。

他本人也曾多次“谦虚”地表示过:自己没有领袖的才能,更没有那样的野心。

因此,在险象环生的权力场中,勃氏反倒躲过了无数灾祸。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只好于10月14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氏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许多人眼中,勃氏不过是个过渡性人物。

每当政治局开会讨论重大问题时,勃氏的许多提议经常被否决,本人也多次受到其他成员的批评。

然而勃列日涅夫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头脑的人,他正是苏共中央机关权力斗争的积极参与者与胜利者,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特别是幕后斗争的本领,要实现这种胜利是不可能的。

就是这个看似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在几年内不动声色地剪除了政敌的所有党羽,牢牢坐稳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大位。

但是,勃列日涅夫能力也是有限的,他是个典型的行政技术官僚,而不是职业政治家,他既没有鲜明的个性,也始终无法做到象斯大林那样的“个人专断”,甚至无法做到赫鲁晓夫那样的“唯意志论”。

勃列日涅夫当政十八年回顾和苏共新领导政策动向初探

勃列日涅夫当政十八年回顾和苏共新领导政策动向初探

勃列日涅夫当政十八年回顾和苏共新领导政策动向初探俞邃一当政十八年的勃列日涅夫逝世标志着苏联又一个时期结束。

勃列日涅夫时期留下的,是一个有着相当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军事实力,禁锢的政治生活基本稳定,在对外侵略扩张中取得较大进展的苏联,但同时又是一个内外都有不少严重困难和挫折的苏联。

以安德罗波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他们新的征程。

新领导的政策既离不开这个基础,又势必要寻求新的途径以摆脱困难。

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作一概要的回顾,有助于研究和了解苏共新领导面临的问题及其政策动向。

当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伊始,为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曾首先把注意力放在改善经济状况方面,纠正赫鲁晓夫瞎指挥、滥改组造成的混乱。

十八年过程中,陆续采取了以改革管理体制、确定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经济战略、加速发展东部地区和加强对外经济联系等为主要内容的重大经济决策,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苏联经济从而得到了发展,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

总的来看,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政策是从本国实际出发的。

有些已收到一定成效,如取消赫鲁晓夫时期规定的对庄员和职工个人副业的限制,降低农产品的收购量和提高收购价格,试行按部门和地区相结合管理经济的原则,重视和改进计划工作,开发东部地区以探寻新的资源,通过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引进大量西方资金和技术,等等。

有些方面则收效不显著或者甚差,如强调集约化,但效率和质量仍不高;提倡节约,但浪费仍严重,要求重视和利用科学技术,但许多科技发明仍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试图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及工业甲乙两类的发展速度,但农业仍未搞好,由于军工生产不断膨胀而使乙类产品的增长在许多方面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等等。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经济,从1965年至1975年发展较快,1975年以后相当缓慢。

总的来说,1965年至1981年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2.42倍,社会生产总值增长1.46 倍,国民收入增长1.44倍,工业产值增长1.77倍,农业年均产值“十·五”计划期间(1976 —1980年)比“七·五”计划期间(1961—1965年)增长50%。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内容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内容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内容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是苏联在1965年至1982年期间实行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

该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优先发展: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工业优先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投资,以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

2.国有化: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政府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计划和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

3.计划经济: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更加严格。

政府通过计划和指令来控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确保国家的经济目标能够得到实现。

4.技术革新: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下,政府加大了对技术革新的投资和支持。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社会福利: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下,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福利的投资。

政府通过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工业优先发展、国有化、计划经济、技术革新和社会福利。

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计划经济的僵化和效率低下等。

勃列日涅夫评价

勃列日涅夫评价

勃列日涅夫评价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领导人,他对苏联的发展和国际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价勃列日涅夫,并分析他的政治成就和影响。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的领导下,推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政策。

他实行了农村改革,通过增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他还推动了工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使苏联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此外,他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社会之间的和平与合作。

勃列日涅夫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集体安全”理念,主张国际社会应通过合作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他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还通过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外交接触,缓解了苏美关系的紧张局势,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勃列日涅夫还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倡导人民能够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提高苏联社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这一理念并未完全实现,也引发了一些社会和政治问题。

然而,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他在经济改革和农村政策上的一些决策被认为是不够成功和有效的。

此外,苏联在他的领导下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内外问题,如经济滞胀、军备竞赛和国内政治不稳定等。

总的来说,勃列日涅夫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的政治家。

他在苏联国内推动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政策,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他的领导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但他的政治成就和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为苏联和国际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变革和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原创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原创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8)题
解析:A、B、C项均并不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并 未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故排除。
19 19 of 22
(9)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的“八五”计划顺利完成,但随后经济增 长率停滞和下降,“九五”“十五”计划均未完成。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 原因是( B )
A.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B.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D.个体生产束缚了农业发展
14 14 of 22
小积累 客观全面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积极作用
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失败原因)
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
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苏联街头的政治宣传画(1964年)
赫鲁晓夫本人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小积累
15 15 of 22
(7)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 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 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
第(3)题
解析:根据材料中“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 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 数量也大大增加”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时期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 副业,说明放宽了对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故D项正确。
10 10 of 22
(4)戈尔巴乔夫曾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失掉了声誉。”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 B)

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述评

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述评

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述评刘光慧2012-1-7 10:47:18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4期一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10月上台执政到1982年11月因病逝世,历时18年,执政时间之长,仅次于斯大林,约占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全部历史的1/3,在苏联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既不同于列宁、斯大林时期,也不同于赫鲁晓夫时期,具有白己的一些特点。

首先,这个时期是苏联国内最为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联既没有外敌的武装干涉,也没有发生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党内斗争,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活相当安稳和有秩序。

可以说,这是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历史上最安定的时期。

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国际形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与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实行的某些政策有关。

其次,这个时期是苏联政治上比较任化、思想上比较保守的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吸取了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反复多变的教训,提出了一切“求稳”的口号。

[1]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在体制改革方面,都没有大的举动。

勃列日涅夫着力要做的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某些不切实际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完善现存的政治经济体制,对其进行小修小补,而不是实行重大改革。

这种“纠偏”和“完善”具有一定的保守和复旧性质。

个人崇拜和高度集权,领导职务实际上的终身制,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体制,垂直式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机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等等,依然存在。

第三,这个时期是苏联步入超级大国行列,以空前规模卷入国际事务最多的时期。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迅速增强,苏联已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当然,这种大国地位,主要是靠经济的畸型发展换取的。

由于苏联在军事上的迅速崛起,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中苏联愈来愈占据优势,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这个时期,苏联凭借巨大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到处插手,谋求霸权,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几乎都有苏联插手。

第四,这个时期是苏联由发展到停滞、由缓和到争翻的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经济.doc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经济.doc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经济勃列日涅夫上台伊始,以纠正赫鲁晓夫的政策失误为出发点,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但同时又表示坚持“二十大”的基本政治路线,不改变方向。

政策调整的重点放在加强中央集权、克服地方分散主义、稳定干部队伍上。

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964年11月,中央全会决定将赫鲁晓夫执政后期一度分成工业和农业两个系统的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组织重新统一起来。

1965年9月,中央全会决定撤销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恢复工业部门的中央管理体制。

1966年3月,苏共“二十三大”决定废除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的干部定期按比例更新制度,同时在修改后的党章中将党中央主席团改名为政治局,设党中央总书记取代原第一书记。

上述措施迎合了大多数党政干部的愿望,也符合当时人心思定的社会情绪,巩固了勃列日涅夫政权的社会政治基础。

然而,这些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

作为政策调整的另一个重点是解决农业危机,改善农业状况。

在这方面,首先是纠正赫鲁晓夫的“浮夸风”和瞎指挥所造成的政策偏差,1965年3月中央全会对农业问题作了一系列新的决定,其中,主要措施有:修改农产品采购制度,固定收购计划(收购指标一定5年不变),奖励超计划交售(超计划部分加价50%)。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资。

根据这个方针,国家每年把100多亿卢布用于支持农产品价格,使农产品价格指数在1964~1977年间提高了62%,1965~1982年的农业投资总额达4 708亿卢布,比1950~1963年增长7.39倍。

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修改集体农庄报酬制度。

1965年5月颁布《集体农庄市场新标准条例》,允许个人按市场价格出售农副产品。

为了满足农民对现金的需求,从1966年起对集体农庄庄员实行有保证的劳动报酬制度,即按国营农场相应的工资标准按月向庄员支付货币报酬,年终根据实际收入进行结算。

上述措施调动和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推进了一步,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使苏联的农业状况有了好转。

高中历史题目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题目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题目及答案解析1、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B.斯大林的鼎力支持C.玉米成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D.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争加剧答案:A解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上台才进行改革,所以B不对。

他上台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生产落后,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而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不顾自然条件,盲目种植玉米,结果失败,玉米也没有如他所愿为成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C错误。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才逐渐形成,D不对。

答案为A。

2、苏联农业的长期落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农业体制不合理B.农业税太高C.耕作太粗放D.农民素质低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方面的试题,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我们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角度探讨苏联农业的长期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农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答案为A。

3、苏联一系列改革没有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B.领导人个人对改革的进行影响明显C.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不够D.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分离活动加剧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四个选项都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体制方面的问题,苏联从建国起就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苏联历次改革中都没有被彻底打破,落后的体制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为A。

4、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不包括()A.经济增长速度下降B.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C.社会动荡,危机重重D.苏联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史实,可联系教材解答,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使苏联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社会陷入动荡,而经济增长也随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停滞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触及政治领域,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大的成效,答案为D。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课件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课件
勃列日涅夫改革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 业,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
改革的结果与影响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改革过程中出 现了许多问题,如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粮食减产、工业现代 化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等。
勃列日涅夫改革概述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背景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经济面临严 重困难,如农业发展滞后、轻工业和 食品工业出现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水 平下降等。
原因
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如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等, 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 、创新受压制等问题。
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01
02
03
农业改革
推行农业集体化,扩大集 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 权,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 格,鼓励个人副业发展。
工业改革
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扩 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 核算制,加强物质刺激和 利润分配。
政治体制改革
削弱个人崇拜,加强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改 革干部制度,实行任期制 和轮换制。
THANK YOU
农业改革
工业改革
推行家庭农场、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以激 发农业生产活力。
下放企业管理权、推行经济责任制、鼓励 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以提高工业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技和教育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 质人才等,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课 件
• 赫鲁晓夫改革概述 • 勃列日涅夫改革概述 • 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

苏联时期历年国民生产总资涅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苏联时期历年国民生产总资涅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苏联时期历年国民生产总资涅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
勃列日涅夫改革是苏联60到70年代的经济改革。

195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柯西金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开始了长达18年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这一时期的苏联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64年到70年代初进行了新一轮的经济改革。

“新经济体制出台”,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苏联综合国力增强。

第二阶段,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经济改革步伐减缓,停留在对以往改革的调整和修补状态,没有任何创新,经济发展呈现出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评价
积极性:主要是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消极性: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的过分估计,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使自己的经济日益沉重。

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结果:失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的调整。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课件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课件

总体评价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经济结构问题,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给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
03
赫鲁晓夫改革背景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农业、工业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改革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应注重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应倾听人民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意愿,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改革应加强思想解放,鼓励不同意见和声音,形成多元化的思想氛围。
改革应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改革应摆脱传统观念和固有思想的束缚,勇于突破创新,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感谢观看
THANKS
农业改革
工业改革
政治改革
下放企业管理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尝试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批判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改革干部制度,重视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
03
02
01
勃列日涅夫改革概述
02
背景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经济虽有增长,但经济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发展滞后,轻工业、食品工业的发展更是滞后于重工业,消费品生产不足。
原因
为了解决苏联经济结构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勃列日涅夫开始推行改革。
推行家庭农场,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个人副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善农产品的销售体制。
农业改革
实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赋予地方和企业更大的管理权限,促进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 勃列日涅夫的背景要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首先得知道勃列日涅夫是谁。

你看,勃列日涅夫那可是前苏联的“老大”啊,从1964年到1982年,这哥们儿一直在位。

那时候的前苏联,正经历一段非常“辛苦”的日子。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像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得乖乖听话,吃穿住行都要有相关部门来安排。

说白了,勃列日涅夫那会儿,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都是“稳中求进”,有点儿“静水深流”的味道。

这个时候,勃列日涅夫决定推行一系列改革,想要“刮骨疗毒”,看看能不能给这个庞大的国家注入点新的活力。

2. 改革的核心内容2.1 经济改革首先来说说经济改革。

这一块儿,勃列日涅夫搞了不少“新花样”。

他推动了所谓的“经济集体化”,也就是把小的农场合并成大的合作社,想要通过规模经济来提升效率。

这就像你家里要做大餐,还是买点现成的方便,又便宜,省事。

可惜这招不是特别奏效,结果就是很多农场的生产效率反而没啥提升,大家都觉得“人多口杂”,没能解决实际问题。

2.2 科技和工业改革再来说说科技和工业方面的改革。

这一块儿,勃列日涅夫真是“煞费苦心”,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工业水平。

他推动了大型的科技项目,比如“能源革命”,想让前苏联的能源生产更现代化。

但是呢,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资源浪费、科技短板、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搞得改革效果“事倍功半”。

3. 改革的影响与评价3.1 社会反响改革的效果如何呢?这就有点复杂了。

我们可以说,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就像给老车换了个新发动机,结果发现老车的底盘不行,发动机再好也是白搭。

社会上,一方面,有些人对改革还是持积极态度,觉得总算有人试图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觉得改革成效不明显,整个社会依旧面临许多问题,像是“昙花一现”,没能带来长久的变化。

3.2 历史评价从历史的角度看,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他试图在“老旧”的体制中寻找突破点,虽然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但这也是前苏联在那个时代的一次“探索”。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不善言谈
• 当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勃列日涅夫致欢迎词。勃列日涅 夫把秘书写好的发言稿忘在外衣口袋里,上了主席台一句话也讲 不出来。呆了一会儿,勃列日涅夫终于讲话了。他的欢迎词非常 费解,谁都听不明白,因为他只是一连把俄文字母“O”(注: 念“噢”)念了五遍:“噢!噢!噢!噢!噢!”原来,他把奥 运旗上的五个环,当成了五个“O”。
个人爱好
• 列日涅夫有浓郁的“勋章情结”,他一

生获得114枚勋章。至于勃列日涅夫什么 时候开始有这种“癖好”,一直以来都 说不清楚。 在“苏联英雄”的历史上,总共有2人获 得4枚“金星奖章”,也就是四次获得 “苏联英雄”称号。一位是名副其实的 传奇苏军元帅朱可夫;另一位就是苏联 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朱可夫是在3枚“金 星奖章”为最高限额的规定还生效时破 例被授予第四枚英雄奖章的。勃列日涅 夫是为自己颁发四枚“金星奖章”,立 志成为“至高无上”的英雄。[17]
勃氏强吻
• 勃列日涅夫在他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十余 年中,留给世界最深刻的印象,或许莫 过于“勃列日涅夫之吻”。因个人喜好,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形成了政治局委 员同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和加盟共和国 领导人会见时,男人互相接吻的礼节。” 在勃氏看来,这或许是他展现个人外交 魅力的独门法宝,但被其接吻的各国政 要,鲜有情愿与开心者。 对“勃列日涅夫之吻”最深恶痛绝者, 莫过于勃氏下面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 —毕竟,他国政要毕生至多也不过被勃 氏“强吻”数次而已,而苏共政治局委 员们,却不得不“上行下效”,时刻致 力于将“勃列日涅夫之吻”发扬光大。 继勃氏之后的两任苏共总书记,安德罗 波夫与契尔年科,都相当痛恨这种“接 吻”。[16]
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措施1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采取扩大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的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1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2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320世纪一生获得114枚勋章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2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刺激企业改进经营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管理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 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2、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 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 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3、加上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政治方面 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
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原因: 1、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仍然没 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期 的做法 , 努力维持现状 , 有 历 史 学 家 用 的词 是
“ 党追求安静” 。勃列 日涅夫讳 言改革 , 这一时期 为不久后的苏联解体准备 了土壤和条件 。

苏联形成 了逐级授权制 , 对于中央一级 的领导
而言 , 最终 失败 是 必 然 的 。
【 关键 词】 干部政策 ; 老人政 治; 克格勃 ; 警察 ; 石油 出口
【 中图分类号】 D 7 3 / 7 7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 - - 0 3 5 1 ( 2 0 1 4 ) 0 2
6 _ _ 0 7
涅 夫不 思改 革 和进取 有直 接关 系 。苏共 的政策 出发 点 是逐 步取 消赫 鲁 晓夫 的改 革 措 施 , 恢 复 了斯 大林
们 的利益进 一 步得 到 固定 化 、 规范化 和制 度化 , 他们 因此 对最 高领 导人 感 恩 戴德 , 成 为勃 列 日涅 夫 集 团
的坚定拥 护者 。
的时期 , 同时 也是 苏联 矛盾 与问题 积 累最 多的时 期 。 勃列 E t 涅夫 平庸 无 才 , 爱 好 虚荣 , 贪 图安 逸 , 在 思 想
理 论上 保守 僵化 , 在赫 鲁 晓夫 改革 成果 、 石 油涨 价和
苏 联几 十年 国 防实力 发 展 积 累 等 多重 因素 作 用 下 , 勃 列 日涅夫 统治 中期 苏 联 的 国力 达 到鼎 盛 , 苏 联 在
年之 久 。官僚 阶层实 现 了稳定 , 其利 益 日益膨胀 , 他
勃 列 日涅夫 时期 又被认 为是 苏 联历史 上最 为稳 定 的
时期 , 稳定 的表象背后却 积累 了许 多矛盾 与问题。
“ 勃列 日涅夫 执 政 时期是 苏联 由盛 转 衰 的一个 关 键
性 转折 时期 。 ” _ 1 _ 8 苏 联 由兴 盛走 向 衰亡 , 与勃列 1 3
勃列 日涅 夫 时期被 认为 是苏联 历史 上最 为稳 定
党 政官员 感 到权力 受 威 胁 , 这 是 他们 联 合 起 来 通 过 “ 宫 廷政 变 ” 把 赫 鲁 晓夫 赶 下 台 的重 要 原 因。 勃 列
日涅夫 吸取 了赫鲁 晓夫 的教训 , 通 过对 干 部 的收 买 换 取 自己权力 的稳定 。勃列 日涅 夫 与各 部 门 、 地 方 上 的领导 干部 之 间在维 护各 自权力 和 利益 的基础 上 形 成 了某 种 默契 。勃列 日涅 夫需要 保 持各部 门和地


通 过 干部 队伍 的稳定 保 障 自己权 力的稳 定
赫鲁 晓夫 时期 搞 干 部任 期 制 和 更 新 制 , 使许 多
伊 里奇 本 人 的 关 系 。这 种 规 矩 ( 确 切 说 是 无 规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1 _ o 4 【 作者简 介】 左凤荣 ( 1 9 6 4 一
第 7卷第 2期
勃列 日涅夫维护稳定举措分析
左 凤 荣
( 中共 中央党校 国际战 略研 究所 ,北京 海淀 1 0 0 0 9 1 )
【 摘
要】 勃列 日 涅夫当政的 1 8 年是苏联社会比较稳定的时期。勃列 日涅夫有意维护苏共高级干部的权益,
以巩 固 自己 的领 袖 地 位 。这 样 不 仅 造 成 “ 老人 政 治 ” , 而 且使 干 部 队 伍 素质 低 下 。勃 列 日涅 夫 通 过 克 格 勃 强 化 思
关 的依 赖性 。就 问题 的实 质 而 言 , 一 切 都 取决 于个
人 的好 恶程 度 。 ” 2 。 勃列 日涅夫 尽 量 提 拔 一 些 亲
人之 多 。“ 中 央 组 织 部 只 是 大 致 定 出苏 共 的结 构 、 它 的关键 部 门 , 具 体 事 情 都 由地 方 领 导 去做 。出 于 自身 的利 益 , 他们挑 选 ‘ 侍从 ’ 都 是 首 先 能够 帮 助他 们在 例行 的党 的选 举 中保 住 职 位 的人 , 思想性 、 诚 实、 不妥协 精 神等 常 常 被 置 于次 要 地 位 。人 们 看 到
4 6
) , 女, 辽宁阜新人 , 中共 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 国际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矩) 必然 要加 重地 方 领 导人 对 中央 和莫 斯 科 领 导机
和 国的党 、 政、 经和 政 法 部 门全 部 都 是 他 的 亲信 , 仅
在乌 兹别 克斯 坦共 产党 中央机 关 , 他 的亲 属 就达 1 4
核 武器 上实 现 了与美 国 的战 略 平衡 , 成 为令 世 界 胆 寒 的超 级大 国 。与 波澜 起 伏 的赫 鲁 晓夫 时期 相 比 ,
方 干部 的稳定 , 允 许 他们 在 所 辖 部 门和地 区享 有 很 大 的权 力 , 以换取 他们 的支 持 ; 这 些党 政大 员则 需要 勃 列 日涅夫 这样 平庸 的领 袖 在 台 上 , 以维护 自身 的 权 力 和利益 。勃 列 日涅夫 降低 监 察 机关 的作 用 , 为 地方 大员谋 私利 提供 条件 。许 多州 委书记 、 部长 、 党 和苏 维埃 机 关 的负 责人 占据 自己 的 职 务 达 1 5 — 2 0
想控制 , 通过军警压制社 会群体性事件 , 以大量 出口石 油换取 美元 购买粮食等物品解 决民众 日常生活需求, 用经济
政 策 向 民族 地 区倾 斜 的 办 法缓 和 民族 矛盾 。勃 列 日涅 夫 时期 实现 了社 会 稳 定 , 但 积 累 了矛 盾 、 掩 盖 了 问题 , 苏联 的
2 0 1 4年 3月
中国延 安干部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Ex e c u t i v e L e a d e r s h i p Ac a d e my Ya n’ a n
Ma r c h, 2 01 4 Vo 1 . 7. N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