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走向战略进攻》教案_8

合集下载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任课教师何绍芬授课时间2016/11/23课题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来源于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课包括“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孟良崮上火如潮”、“千里跃进大别山”三目,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的基本情况,,它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转折,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

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读图识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说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就教材内容而言,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从学生年龄上看,他们虽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更喜欢感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的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过程与方法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究解决问题,感知历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地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看录象、图片等,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编号:教学难正确理解中共中央作出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点五、教法学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法六、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1、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事件?2、毛泽东为什么要亲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3、解放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事件?(师提出问题,生思考回答)二、探究新知(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2)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2)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的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究解决问题,感知历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地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看录象、图片等,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课采取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历史学习中,做到体验感知历史,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求,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准备:1、备课中首先应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研究教材教法,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查阅有关资料,包括多媒体资料、图片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择处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孟良崮战役的资料,告诉其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指导其掌握一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并练习讲述。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全面内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爆发标志是什么?战争初期形势如何?指出: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他们不得不收缩战线,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那么,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并使解放战争走向战略进攻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2、学习新课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出示地图,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确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主要地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 北师大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课讲述了我军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抓住有利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实现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国民党统治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史实,培养分析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能力。

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国民党统治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自由结组,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自主、探究、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共在强敌面前敢于斗争的大无畏气魄,培养面对困难不畏惧,勇于战胜困难和坚定胜利的信心。

各路大军的配合、支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向上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千里跃进大别山。

难点: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方向的选择。

二、教学过程:(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走向战略进攻。

补充完整,应是:“中共中央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

(温故知新):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时间,地点及结果。

过渡: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机动兵力锐减,接下来该怎么做?——重点进攻。

(多媒体展示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区域)设问:国民党为何选择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小组讨论)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内容。

(板书):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多媒体展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内容思考并下列问题:(1)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2)环境如此艰苦和危险,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陕北?(3)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过渡: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那么山东解放区的战况如何呢?二、孟良崮上火如潮教师导入:与此同时,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学生看相关课文)多媒体展示《陈毅诗选——孟良崮战役》片断。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23课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一预习提示
 1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曾两度被迫离开当时的首都,第一次是1934年由于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红都瑞金,进行长征,到达陕北;第二次是离开哪里?为什幺离开?又去了哪里?
 2“朱毛”、“刘邓”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着名的军政搭档,“朱毛”搭档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那幺“刘邓”有什幺业绩呢?
 3在解放战争这盘棋上,挺进大别山是一着高棋妙棋,你认为高在哪里? 4陕北是着名的革命根据地,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准备向游客介绍那些革命事迹或历史遗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史实
 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联系战争初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及战略态势探讨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正。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正这样陶醉着,一阵风刮过,前方垭口的老枫树抖动了抖动新枝嫩叶,便有密集的水滴飘下,仿佛当空撒下一张珠帘,落在地上,溅起一层水雾,朦胧地悬浮于路口。出险记录查询 /Service/baoxianchuxian_vin.aspx 待得车子撕开这一层朦胧的包裹,猛然觉得,自己竟一下子从世俗世界闯进了梦幻的桃花源! 我们一行人,急匆匆将车停泊在半岭村口苍虬葳蕤的香樟,挺拔遒劲的香枫树下,迫不及待地,像鱼一样游过如房子主人一样憨厚老实的黄墙黑瓦民居,游过苔痕斑驳如古雅恬淡国画的老墙脚,游过精 巧如琢的斗拱飞檐,游过寂静湿滑的青石小巷,终于游进了恍若隔世,仿佛远离了人间喧嚣的桃花的海洋。 你看,你看,从屋后堪处开始的层层梯田、坡地,一直到高处的山梁、山顶,种的满是桃树,含珠带露的桃花,串成了线,连成了片。这一抹抹极致泛起阵阵涟漪,一圈圈,一道道,弯弯曲曲,曲曲弯弯,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了不知是山尖,还是天边的云烟雾气中 你听,你听,汽车马达声、喇叭声,赏花客兴奋的大呼小叫声,以及各种鞋子在青石小道上踩出的一串串急促脚步声,由远而近,又由近渐远,明明消失在朦胧的烟雨中了,却又似乎那车、那人依然还 在眼前,呼之即出,触手可及 雨没有停息,我们又去了哪里? 花海的深处,岭头。 虽然政府出面举办的桃花节已经过去好多日了,但是正值周末,偌大的停车场还是停满了前来赏花的车辆。人都去了哪里呢?不用说,到村后山的桃花海洋中畅游去了,到好客的农户家,围坐着八仙桌, 嗑瓜子,喝新茶,抽香烟,叙家常,品农户自酿的葡萄酒,听农户介绍种桃致富经去了。也许是在外工作的孩子,还邀请了同事朋友来家赏花作客,老母亲正喜滋滋地在灶前灶后忙碌、张罗着芥菜饭、 芋头咸、腌菜笋、火腊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案北师大版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提升要求:理解挺进大别山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二次备课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总部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

中共中央采取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但、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作战。

2.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和。

西北野战部队在的指挥下,经过5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的重点进攻。

3. 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揭开了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幕。

【合作探究】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转战陕北?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四、课堂小结五、教学要求题【基本要求题】1.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胜C.渡江战役的胜利D.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3.领导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人民解放军将领是()A.林彪B.陈毅C.刘伯承D.彭德怀年,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①中原解放区②陕甘宁解放区③山东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 ①②③B. ①②③C.③④D. ②③5.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结果是()A.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D.解放了全中国【提升要求题】6. 阅读下列材料【兄弟阋墙】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

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_走向战略进攻

_走向战略进攻
2.阅读材料,根据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兵力对比,说一说毛泽东撤离延安,留在陕北的原因。
3.通过学习在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胜利的史实,体会各路大军的配合、支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片,他曾使用李德胜这个名字,你知道他为什么使用这个名字吗?
4


6.板书,提问共产党反攻目标确定在哪里?
7.展示地图,提出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8.播放视频,提问人民解放军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观看地图,回答
根据地图,结合教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个人展示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关注学生已有知识,体现知识的承接性。
观看视频
观看地图
通过展示地图,增强知识形象性。
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培养学生材料分析与归纳总结能力。
满足学生好奇心。
增强感性认识,易于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意义以及孟良崮战役的重要性。
9


共同
探究
5.展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提问国共双方兵力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变化?
观察图表
思考
回答
通过观察、分析图表,学会解读图表材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认知。
教学重点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史实。
观看图片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5.3《走向战略进攻》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5.3《走向战略进攻》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5.23《走向战略进攻》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可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所采取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结合地图,讲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经过并指出其意义。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图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通过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形势下,我军能利用有利条件、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胜利的史实,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重点难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属了解层次,只须知道这三次重要军事行动的过程及相关史实即可。

因此,可将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正确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本课以我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反攻为主线,从宏观上勾画了解放战争初期大约一年的军事斗争史,内容精彩,故事性、趣味性强。

采用研究性学习、讲述法。

指导学生在本课内容中自主选择其一,组成小组,通过课内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如故事会、多媒体展示等)相互交流,体会当时宏阔的历史场面,感受毛泽东的用兵如神。

教师也可通过提问题,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走向战略进攻》说课稿

《走向战略进攻》说课稿

《走向战略进攻》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课题是《走向战略进攻》。

一、说教材:本节课之前讲的是蒋介石如何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向我中原解放区进攻,之后讲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本课则讲的是我军如何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是也是本单元内容中一个重要一环。

本课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讲述中共中央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然后,讲述中共中央如何抓住有利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最后还安排了材料阅读和自我测评,以提高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知识点有: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2、孟良崮战役;3、千里跃进大别山。

根据学习内容,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2、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原因。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对图片和问题的比较,能自主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及“转战”的含义。

2、同学在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中,能比较全面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同时能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读图能力及如何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正确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确定的依据是:学生由于年龄小和知识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军事里的概念如防御、战略、进攻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把握战争如何能从防御转到进攻这一问题的理解。

为了高效达成学习目标,我课前准备的教具是:1、道具:自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多媒体图片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示意图、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及两图的重叠图。

学生要做的课前准备是:1、预习思考:“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陕北?”要求学生能从书中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编好动作示意:拳击手是怎样打人的,国民党又是怎样打我们的。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word教案 (8)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word教案 (8)
课题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教法
选择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1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作业设置
课后自我测评题
教学
反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可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有关 战役的地点(如延安、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 ),并结合地图介绍我军转战陕北的基本情况(可安排两三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补充;也可由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发言);也可通过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接感受当时的情况 。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有何意义?
四、练习巩固
以板书为线,师问:中共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又是如何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
五、课堂小结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及时进行点拨
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以
故事会的形式介绍
孟良崮战役的情况
教师总结指出:大别山既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
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占据了大
别山就可以东震南京, 西
遇武汉,南扼长江,从根
本上改变战局。

走向战略进攻学案

走向战略进攻学案
学案
科目:历史班级:八年级主备教师:姚祯时间:
课题
走向战略进攻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2、知道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
3、感受毛泽东等人用兵如神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重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难点:国共双方战略形势发生转折的原因。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批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当堂检测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7-121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三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时间
中共部队
指挥者
结果
中共中央
转战陕北
孟良崮
战役
千里跃进
大别山
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D.台儿庄战役
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
6、战军同学在个人博客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下图。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2、材料一:在前有敌军阻拦、后有重兵追击的险恶形势下,大军是否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强渡汝河,关系到整个战略行动的成败。指挥员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是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学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史实,让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当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这三次重要军事行动的过程及相关史实。

正确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出示目标】三、【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2、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页到12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四、【学生互动】五、【师生互动】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1.看右表:在解放战争之初,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

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

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想一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七、【归纳总结】八、【课堂达标】1.右图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是 ( )A.长征时B.国民党重点进攻时C.反”围剿”时期D. 反“扫荡”时期2.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①彭德怀②贺龙③刘伯承④邓小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4、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

江苏省句容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句容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提升要求:理解挺进大别山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Array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总部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

中共中央采取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但、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作战。

2.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和。

西北野战部队在的指挥下,经过5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的重点进攻。

3. 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揭开了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幕。

【合作探究】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转战陕北?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四、课堂小结五、教学要求题【基本要求题】1.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胜C.渡江战役的胜利D.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3.领导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人民解放军将领是()A.林彪B.陈毅C.刘伯承D.彭德怀4.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①中原解放区②陕甘宁解放区③山东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 ①②③B. ①②③C.③④D. ②③5.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结果是()A.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D.解放了全中国【提升要求题】6. 阅读下列材料【兄弟阋墙】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

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初中历史 走向战略进攻8 北师大版精品课件

初中历史   走向战略进攻8 北师大版精品课件

1.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 件?发生在何时?
2.“我军”指的是哪部分解放军?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3.这一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止,人民军队经过一年的内线 作战,总兵力发展到一百九十多万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 民军队以新的态势跨入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
内。线:解放区
举行全国性反攻
——《解放军第二年的的战略方针》
思考:解放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外线和内线分 别指什么?
三 千里跃进大别山
1.时间:_1_9_4_7_年__6__月 2.经过:__刘__伯__承__、__邓__小__平_率 晋冀 鲁豫 野战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于8月底胜利到达__大__别__山__区__。 3.意义:揭开了人__民__解__放__军__战__略__进__攻__ 的序幕。
材料:美国记者贝尔登说:“蒋介石去拿延安,等于一个 人花了一大部分财产去买一条钻石项链,它光辉灿烂,却 一无用处”。
思考交流:你同意这位美国记者的话吗?如何看待中共撤 离延安,转战陕北这件事?
从军事上讲,避敌主力,伺机歼敌;可以牵制胡宗南 主力,减轻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
从政治上讲,可以鼓舞陕北和全国军民的斗志和胜利 信心。
延安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 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 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解放军 总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 李得胜、胡必成、史林。
走向战略进攻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 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 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 上插一刀。”你知道“蒋介石的两个拳头”伸向的是哪 里吗?人民解放军又是怎样拖住“拳头”,“对准他的 胸膛上插上一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走向战略
进攻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法、对比联系、归纳法讲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经过并指出其意义;运用历史地图直观讲述历史史实,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图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教学重点: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8分钟)
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问:重庆谈判的时间?代表?结果?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总结承接式 2分钟)
全面内战爆发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作战原则,所以很快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并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

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对比学习、小组讨论式 20分钟)
教师分析本课的结构: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二子目是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三子目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8分钟)
1.主动撤离延安
2.转战陕北
3.粉碎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采用直观讲述、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

充分利用地图、插图,结合敌我双方力量,分析讲述战略战术,突破难点。

(二)孟良崮战役(4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归纳出中共如何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8分钟)
1.突破黄河天险
2.鲁西南战役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充分利用“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直观讲解“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术。

四、归纳升华(问答总结式 5分钟)
以板书为线,师问:中共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又是如何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然后师总结为下节课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做好铺垫。

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 5分钟)
P1自我测评、《创新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3
一、粉碎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
二、揭开战略进攻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