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6.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人们懂得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很多成就。

导入二:同学们!你熟悉下面这首动人的歌儿吗?(播放《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歌颂的老人是谁?他对中国有什么巨大贡献呢?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推进新课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提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学生阅读教材列举: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众多的法律文献,建立起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历史八年级下北师大版课件: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历史八年级下北师大版课件: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
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 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就业观念。
4、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 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6、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指导思想。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4、高举伟大的旗帜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小资料:
民主: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 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 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原 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 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小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 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 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 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
说一说我国是怎样加强社会主 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什么意义?
民主 与法 制建 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 北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 北师
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制度,进行制、制改革。建立导向的就业机制,以、、失业保险和
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
图片《改革中的邯郸钢铁总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发展阶段
引导自学二:
开放:1985年,邓小平提出与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年,我国加入组织(APEC),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2001年11月,我国加入组织(WTO)
三、年9月,中共大首次使用了这个科学称谓,成为指导我国和的光辉旗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自学后小组交流总结
一、政治
1982五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1992邓小平199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
股份制市场导向养老医疗
14、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理论等成就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备栏
导入
自学指导一
合作共研
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三
合作共研
当堂检测
观看视频,谈反映了什么问题
想一想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社会救济
议一议:
我国是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什么意义?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重点.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2课时 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2课时 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刑法》等重要法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维护了人民的基本利益;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难点:能否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浏览课文,大体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理清各目间的关系.自主梳理:1.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和的根本大法。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制度。

2.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和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

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组织,我国领导人提出了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使用了这个科学称谓,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

合作探究: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知识拓展:某校初三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教建设”的探究活动。

(1)在探究中,同学们得出一个结论: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

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只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35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35张)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共十四 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的开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社会主义的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 聚起座座金山
……
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计划 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APEC),提出经济合作 的原则:“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影响
APEC成员
宗旨: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亚太经合组织宗旨:通过贸易
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根本大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大法
刑法
民法通则…
新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刑事诉 讼法
……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西藏“村官”选举现场——村委会主任选举
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计划 经 济
政治
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建设
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外交
推进建立国 际新秩序
1、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会主义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 北师大版
三、年9月,中共大首次使用了这个科学称谓,成为指导我国和的光辉旗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理论等成就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
环节
学生活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活动
复备栏
导入
自学指导一
合作共研
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三
合作共研
当堂检测
观看视频,谈反映了什么问题
想一想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问题研讨:
我国是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引导自学一:政治
民主:年,第届人大次会议通过了新的《》,成为推进我国.和事业的根本大法。
法制:制定通过了《》《》《》等一批重要法律。
二、改革:年南巡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
社会救济
议一议:
我国是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什么意义?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重点.
第三阶段:1992年后,我国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自学后小组交流总结
一、政治
1982五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册-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7张)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册-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7张)

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建立国 际新秩序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陷入彻底的混乱 与倒退,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的建立 ❖ 1992年 邓小平 “南方讲话”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 景:199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 中国的态度:积极、主动 ❖ 中国加入的世界性区域组织: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APEC),提 出经济合作的原则:“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 共同繁荣”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 间区域 Nhomakorabea济合作组织
2)重 点:国有企业 3)方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公司制 4)先进典型:邯郸钢铁厂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市场经济: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 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以市场的需要 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2、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 1)就业机制 ❖ 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
就业” ❖ 就业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 观念转变:逐步告别“铁饭碗”和“大锅饭”,通
过公平竞争获得岗位 2)社会保障
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重点,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课程导入
讲授新课:
本课整体架构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师教案北师大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师教案北师大.................................. 名校名师推荐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6.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课程导入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人们懂得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很多成就。

导言二:学生们!你熟悉这首动人的歌吗?(播放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一位老人在南海写诗。

春潮在天地间汹涌,扬帆启航。

春风吹绿了中国东部,春雨滋润了中国的故乡。

啊,中国,你展现了一幅百年新图,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在江北和江南传唱。

这位老人是谁?他对中国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推进新课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提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学生阅读教材列举: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众多的法律文献,建立起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人成就。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情况。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考: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怎样建立的?
2.举例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的主要表现?
请学生谈谈学习这些内容后的感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综合国力的提高上。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与世瞩目。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更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学生根据教材及收集到的资料介绍近几十年我国的外交成就。

教师参与其中,并介绍、补充相关史实。

主要介绍:APEC全称、简介、宗旨、中国加入的时间、主要活动和作用等。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又为什么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呢?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思考: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有什么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讲解。

课堂小结
请学生设计本课的知识网络图小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1982年新宪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
二.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定方向: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出典型:邯郸钢铁公司
3.有保障:①市场导向就业
②编织社会安全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影响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2.积极参与:加入APEC、WTO、沉着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
3.作用:中国国际影响加大,树立大国形象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旗帜:邓小平理论
2.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
3.意义: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课堂练习与反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