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九年级上-世界古代史(共50张PPT)

线索梳理
考点聚焦
拓展提升
应用示例
第16课时┃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和 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考点 3
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知道布匿战争
1.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2.发展: 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 ________ 布匿 战 争,最终罗马取得胜利。 3 . 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 2 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 主。 4.衰落:公元前1世纪,爆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5.灭亡: 公元前27年,________ 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共和 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第十四讲世界古代史
第16课时┃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和 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线 索 梳 理
线索梳理
考点聚焦
拓展提升
应用示例
第16课时┃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和 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续表)
线索梳理
考点聚焦
拓展提升
应用示例
第16课时┃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和 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线索梳理
考点聚焦
拓展提升
应用示例
第16课时┃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和 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考点 4
知道大化改新,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改革派重要人物中臣镰足。 3.改新内容:学习隋唐制度和文化。政治上,建立中央集 权的__________ 天皇 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__________ 世袭 制,以才 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 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历史影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____________ 封建社会 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时期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延续至 今。
初中历史六册全部知识点整理(北师版)

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课件

二、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尼罗河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希罗多德
思考:为什么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赐”?
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每年定期泛滥。它从上游带来的肥沃 土壤,使古代埃及成为地中海世界首屈一指的粮仓。
2.法老的统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初步实现统一。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法 老。作为专制君主,法 老垄断了全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司法和宗 教大权,臣民把他们当 作神来崇拜。
1
第一单元 ·上古文明
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古埃及
一、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美
索
不
底格里斯河 Tigris River
达 米 亚
楔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
最早的文字
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根据这些法典条文,想一想体现了什么特点?
特点1:“同态复仇法” 虽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 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特点2:阶级歧视的原则,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 享有特权。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谁的利益的法典?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制的残酷性。
讨论:应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 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当时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古巴 比伦王国时灌溉系统进一步发展,改善了扬水工具;耕犁有所改进;附 设有播种漏斗;青铜工具普遍使用,手工业生产提高。制砖、缝纫、宝 石匠、冶金、刻印工、皮革工、木匠、造船工和建筑工等,可见手工业 一方面,《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刑法的残酷,以及人与人之间 的分工已经相当细。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内外的商业贸易也有 的不平等,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 了发展。巴比伦、西帕尔等城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王室经济的商业代 的。另一方面,《汉谟拉比法典》对后来西方各国的立法产生了 理人垄断着国内外的大宗贸易,经理国家税收,并进行高利贷活动和土 重要影响。 地经营。此外,还有许多奴隶主私人经营商业。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旨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比较全 材料二 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找到《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子。许多 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比如要有证据才能定罪,设置公民陪审团 面地反应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生活,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 ,所有案件要立案并记录,方便以后查看与审阅,等等。 统源远流长。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 第1课 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尼 罗 河
尼罗河不仅为干旱少雨的埃 及带来充沛的水利资源,而且 由于它的定期泛滥,从上游带 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 罗河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 粮仓。
神奇的金字塔
体现了古埃及人民智慧与创造力 也是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斯”),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 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 性的遗迹。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 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 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哈夫拉的 脸型。
第1课 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
2020/4/27
恒河 印度河
黄河 尼 罗 河
长江
自学归纳
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表现在 哪些方面?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阿摩利人建立 古巴比伦
• 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 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 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A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 后还会在“冥世”生活。最能反映 这一思想的历史现象是
A.编制太阳历 B.发明象形文字
C
C.制作木乃伊
D.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 是尼罗河的赠赐”,他强调的是 因素对埃及文明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 A.地理环境 • B.宗教信仰 • C.死而复活的思想 • D.金字塔工程
• 一位游客在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 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 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 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 历史文物应出自
历史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孙中山.rmvb
|__视频素材
网络
视频资 源:孙中 山,视频 记录了伟 大的革命 领袖孙中 山先生为 中华振兴 而奔波劳 碌的一 生,具有 教育意义 。
革命早期组织.scard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ppt 武昌起义.ppt 中华民国的成立.ppt
类型1
|__视频素材
类型2
来源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备注
视频资 源:禁烟
|__画廊卡片 |__图片素材 网络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__视频素材 |__视频素材 |__视频素材 |__动画素材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__动画素材 |__视频素材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__图片素材
近代战争总结.ppt
|__ppt 课件 |__文本素材 网络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rmvb
|__视频素材
网络
洋务运动的发起.ppt 洋务运动的内容.ppt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ppt 状元实业家张謇.ppt 京张铁路图集.scard 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ppt 洋务运动.rmvb 百日维新.ppt 严复与《天演论》.ppt 第6课思考与探究.ppt 公车上书.rmvb 公车上书.ppt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2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8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3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20
第5课“和同为一家”26
第6课开放与交流32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40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45
第9课中华诸姓的来历50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54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59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64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70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75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81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86
第17课《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8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104
第20课统一多家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09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名族的象征115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121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27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132
附录: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请)。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A4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第18课昌盛的文化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6课开放与交流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路线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伟大的开端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840-1949)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战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第24课昔日的辉煌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2000)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21课追《根》溯“园”—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15世纪至20世纪初)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第2课苏联的崛起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第5课追忆列宁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第6课邪恶的轴心第7课疯狂的战车第8课正义的胜利第9课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冷战”与“热战”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第13课挑战“两极”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第15课“漫画”历史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第17课干戈不息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第19课机遇与挑战第20课举办“时事溯源”专栏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第一单元从秦汉至南北朝的文学艺术1.1 秦汉文化- 1.1.1 秦汉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推广儒家思想。
- 1.1.2 秦汉文学- 楚辞:《离骚》、《天问》等。
-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杨雄《法言》。
- 1.1.3 秦汉艺术- 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生产生活。
- 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1.2 魏晋南北朝文化- 1.2.1 魏晋南北朝政治- 三国鼎立:魏、蜀、吴。
- 南北朝:南朝指宋、齐、梁、陈;北朝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1.2.2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七子: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 骈文:庾信《哀江南赋》。
- 1.2.3 魏晋南北朝艺术- 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快雪时晴帖》。
- 绘画:顾恺之《洛神赋图》、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图》。
第二单元隋唐五代的文化2.1 隋唐五代政治- 2.1.1 隋朝:581年建立,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
- 2.1.2 唐朝:618年建立,开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2.1.3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2 隋唐五代文学- 2.2.1 隋朝文学:隋炀帝《哀江南赋》。
- 2.2.2 唐朝文学-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将进酒》、杜甫《春望》。
-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杜牧《阿房宫赋》。
2.3 隋唐五代艺术- 2.3.1 书法: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柳体九成宫醴泉铭》。
- 2.3.2 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 2.3.3 壁画:敦煌莫高窟、山西芮城永乐宫。
第三单元宋元文化的繁荣3.1 宋元政治- 3.1.1 宋朝:960年建立,分为北宋和南宋。
- 3.1.2 元朝:1271年建立,统一中国。
3.2 宋朝文学- 3.2.1 诗词- 北宋词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如梦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第21课追《根》溯“园”—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15世纪至20世纪初)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第2课苏联的崛起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第5课追忆列宁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邪恶的轴心
第7课疯狂的战车
第8课正义的胜利
第9课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
第10课“冷战”与“热战”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第13课挑战“两极”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第15课“漫画”历史
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第17课干戈不息
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
第19课机遇与挑战
第20课举办“时事溯源”专栏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