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该是()A . 墨家B . 法家C . 道家D . 儒家2. (2分)下列科技著作按其成书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农政全书》②《九章算术》③《黄帝内经》④《齐民要术》A . ①②③④B . ②①③④C . ③②④①D . ②③④①3. (2分)(2017·德阳模拟) 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
这些做法旨在()A . 推动地理学的发展B . 丰富地方志的类型C . 变革对官吏的考核D .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4. (2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学习外国的()A . 科学技术B . 政治制度C . 军事技术D . 教育思想5. (2分) (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B . 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C . 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D . 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6. (2分) (2019高二下·扬州会考) 以下是某学生学习《抗日战争》一课的学习笔记摘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十四年抗战即1931年至1945年”B .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 . “太原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D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7. (2分)(2017·南京会考)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飞行了33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航天舞台上的地位。
江苏省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

江苏省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 .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 .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 .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D .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2. (2分) (2016高一上·临汾月考)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种帝国结构”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7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A .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 .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 .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 .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4. (2分)在谈到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依据这一论述得出的结论是()A . 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B . 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C . 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D . 废丞相直接导致皇权削弱5. (2分) (2018高三上·肥东月考) 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三公九卿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B . 长城的修发建有利于抵御外敌C . 土地私有制奠定了政权的经济基础D . 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贵族分封制2. (2分)(2019·巴中模拟) 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
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 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B . 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C . 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D . 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3. (2分) (2020高二下·大名月考) 下表“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上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
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A . 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推广B . 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C . 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D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4. (2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如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A . 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B . 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C . 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D . 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5. (2分)“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 .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 . 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C . 从西方基督教义中受到启发D .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相结合6. (2分) (2018高二下·萧山月考)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试题(无答案)

南通市2016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三)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2.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 顺应了时代变迁的要求C.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 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3. 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
……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
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
”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 )A. 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B. 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C. 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D. “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4. 右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
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 )A. 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 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5.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 .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 . 希望恢复两周的礼乐制度C .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 .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考点】2. (4分) (2019高一上·蕉岭月考)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 .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 .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 .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 .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考点】3. (4分) (2018高二上·中山月考) 中国宋代绘画中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
这反映出宋代绘画()A . 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B . 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C . 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D . 注重抒发自己的主观情趣【考点】4. (4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 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
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 . 政府的大力推动B . 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C . 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 . 商品经济的发展【考点】5. (4分) (2018高三下·茂名模拟) 打倒孔家店,不仅冲击着维系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冲击了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种冲击在当时就引起顽强的抵抗。
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连云港、徐州市高三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连云港、徐州市高三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6. 0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
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反映了当时A.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B.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C.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D.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
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
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3.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迎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4.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及参考答案详解

时候就好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12.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4
分)
▲
▲
▲
▲
13.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4分)
▲
▲
▲
▲
1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
▲
▲
▲
15.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
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
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找不到一个笑
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④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
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
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
传,于是海虞人程宗广泛寻求欧阳修全集,最终在胡文穆家发现内府
本。
B.钱溥在赴交南的行程中收到庐陵郡博郑钢赠送的欧阳修全集刻本,
郑钢请他为欧阳修全集的刻本写序,他拒绝丁这个请求,但没有能够成
功。
C.韩愈、欧阳修倡导文学革命都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这些有
识之士的文章不够精美,救世的功效也不能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
于螺川驿。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附录》有删
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亟命工翻刻于郡横 亟:赶快
C.予峻拒之弗获
峻:严肃
C.嘉学者争尚怪僻为奇 尚:祟尚
D.程君嘉惠后学亦至矣 惠:聪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历史试卷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许倬云在谈及中国某个王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时说:“以其族人与部落军分到各处主要的据点上去,戍守要地,控制各地的资源”,通过“封赏特权,来换取(当地人)的归顺”。
这一制度的实施A.有利于开疆拓土 B.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旧唐书·穆宗纪》载:“(长庆元年正月)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门下省)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C.门下省握有人事决定权D.体现了唐代决策的民主性3.宋《东京梦华录》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据材料可以推断A.北宋开封城内商业繁荣B.城市政治功能减弱C.女子是娱乐活动的主体D.政府不再监管商业4.(明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紬、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紬、纱。
该令表明A.商人的经济地位高B.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C.商人的政治地位低D.纺织品大量涌入农村5.(右图)“孔子讲学图”为明代画家所作。
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A.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创办情况B.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C.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D.明代绘画艺术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中记载:“1850年6月,两名英国人来到福州拟住城里,适逢林则徐回乡,他闻讯组织士绅,要求驱逐英人,酿成一时大案。
”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林则徐在国际交往方面存在局限性 B.可作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的证据C.英国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D.清朝士绅对外国势力具有很高的警惕性7.1845年4月23日敬穆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说: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2016届高考全真模拟(三)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4、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
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2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 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26、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
这从侧面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27、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
材料主要说明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C。
程朱理学的系统化D。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28、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这折射出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29、“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B.吸纳民间资本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D.发展资本主义30、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江苏省南通、泰州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南通(泰州)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1.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
他的真实意图在于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2.“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这反映出①明清时期科举制与现实需要脱节②唐朝科举制以门第为录用标准③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④科举制是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4.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5.右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据此可以看出①中国沿海地区已开始对外开放②商行附近有中国传统宗教风格的建筑③广州开始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④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商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7.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附答案)

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4.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②3—5世纪③8—10世纪④14—16世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试题解析】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大致是春秋战国时期,虽有战乱但无迁移,故①错误;3—5世纪,大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故②正确;8—10世纪,大致是安史之乱后,中原人口第二次南迁,故③正确;靖康之变发生在1127年,公元12世纪,中原人口第三次南迁大致是此时,明朝建立于1368年,14—16世纪已经是稳定的明朝,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
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
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这”指上一句话即男子23岁才服兵役,“生产力水平低下”呼应第一句即“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故A项错误;汉代兵役制度与加强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边疆的战事,故C项错误;男子23岁才服兵役,考虑的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期限一年”,是对农民的同情和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D26.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
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发明本心,致良知C.性相近,习相远D.人人皆可以为圣【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凡人要“本性清明”,必须做到“妄情灭息”,可见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实质相近,故A项正确;发明本心,致良知是心学求理的方法,与李翱观点不同,故B 项错误;材料探讨人性本善下圣人凡人的区别,目的是提倡“妄情灭息”,“人性本善习远”只是立论的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还没上升到“人人皆可以为圣”的高度,故D项错误。
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DBBDD CBAAC11-20DCBCD DBACB二、非选择题:21.(13分)(1)方式:盐铁官营。
(1分)目的: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3分)(2)举措:盐业商运商销;减轻盐商税负。
(2分)特征:官商共利。
(1分)(3)影响:充实了军粮储备;有利于边疆开发;促进晋商崛起。
(3分)理解: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官营商业;官商结合。
(3分)22.(14分)(1)原因:中国制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
(1分)主张: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
(2分)(2)说明:承认西方政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
(2分)(3)略23.(13分)(1)问题: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2分)解决:联邦政府拥有大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选举中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
(2分)(2)特点: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分立防止过度集权。
(2分)(3)特征:选举:议会选举体现民主性,但未能组成政府;(1分)议会立法:议会拥有立法权,但不能监督政府;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控制。
(2分)成因:德国在长期分裂后完成统一,巩固统一成为首要问题;普鲁士专制色彩浓厚,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2分)(4)认识:美德代议制的差异是由各自国情决定的;权力制衡方面的差异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
(2分)24.A.(1)两重性:学习西方文明;利用传统达到政治目的。
(2分)表现:仿照欧美国家,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强调效忠天皇,灌输忠君思想。
(2分)(2)措施: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司法制度。
(2分)原因:改革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
(2分)(3)启示: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改革者的思想认识影响改革的成效。
(2分)24.B.(1)成就:全面总结了我国历代药物学成就;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试题)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后期,各铜器作坊为了满足贵族们对大量成套青铜礼器的需求,将产品集中到鼎和编钟等不多的器类上,并简化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流程。
此时的作坊生产反映出A. 青铜铸造技术衰落B. 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C. 礼乐制度得到发展D. 官府不再垄断手工业2.汉文帝二年,朝廷对功臣集团进行分化,下令凡不在朝中任职的功臣列侯,未得到文帝特许,必须前往封地“就国治民”。
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都不在王国境内,而位于汉郡,以避免列侯与诸侯王交往。
由此可知,汉文帝意在A.加强郡县治理B. 扩大政府赋税来源C. 巩固皇权统治D. 削减功臣列侯封地3.表1反映的是唐代对剑南道的治理,表中举措说明唐代表 1开元初年唐朝在剑南道设置节度使,其战略任务为“西拒吐蕃、南抚蛮獠(南诏)”大历二年唐朝将剑南道划分为剑南东川与剑南西川元和二年唐宪宗以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揭开了“文官治蜀”的序幕A. 开发经营西南地区B. 减少地方行政层级C. 朝廷依赖藩镇势力D. 羁縻政策成效显著4.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受到士人的欢迎,在当时十分畅销,因此常被一些从事刻书出售的书坊盗印。
这令朱熹很气愤,只好写信给县官和挚友,希望他们能帮忙追讨书版。
这反映出 A. 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B.活字印刷书籍不受官府保护C. 南宋印本图书商业传播D.朱熹著作成为科举考试依据5.清雍正之前,对青海湖的祭祀均是在当时都城的郊区举行。
雍正时期,清政府把遥祭改为近祭,派办事使者于每年秋间亲往致祭。
这一变化表明A.地方督抚制度的推行B. 统一国家版图的巩固C.天下一统观念的出现D.边疆统治危机的加深6.图1为美、英、德、日四国在中国直接对外贸易总额的占比情况。
其中曲线①代表的是图 1A.美国B.英国C. 德国D. 日本7.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
2016年4月2016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学易大联考】2016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成语“吴带当风”描述的是唐朝某著名画家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的画风,后人亦以之美称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符合这一画风的是( )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山径春行图》D.《清明上河图》25.皇帝的正式头衔是“奉天承运皇帝”,“奉天承运”源于秦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取消帝制后才止用。
所谓“承运”指的是( )A.承五德转移之运B.承法、权、势之运C.承仁政之运D.承王道之运26. 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方农业产量高于北方B.南北发展程度差距拉大C.南方工程技术强于北方D.古代经济重心趋于南移27. 据史料记载,元朝江浙、湖广、江西三行省的治所设在便于与朝廷联络和指挥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境要地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行省的治所则设在军事重镇。
这说明元朝行省制( )A. 根据南北地理特征的差异进行了针对性调整 B .有利于发挥大运河的优势加强对南方的统治 C .创立之初是为了方便军事作战,加强边防D .具有中央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28. 意大利桑德罗•斯奇巴尼认为,罗马家庭不根据血缘关系把家庭成员确定为家子和家孙,罗马法还把家庭当成共和国的“发源地”,罗马人开明进步,不根据人的出生而是依据罗马市民和非罗马市民( 包括奴隶) 的意志,把人们吸纳进其社会中, 认识到社会是公共意志的产物并且通过共同意志才得以存续。
江苏省南通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解析】
【详解】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拓后,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
14.在古希腊,人们从来不说“斯巴达打雅典”,而说“斯巴达人打雅典人”。这一说法是基于
A. 全体公民参加城邦事务
B. 城邦居民社会地位同等
C. 公民权利高于城邦利益
D. 干脆民主加剧社会冲突学问可知,在古希腊,“人是城邦的动物”,全体公民参加城邦事务,所以人们从来不说“斯巴达打雅典”,而说“斯巴达人打雅典人”,故A项正确;城邦居民包括公民和非公民,其地位是不同等的,故B项错误;古希腊公民要听从城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干脆民主加剧社会冲突,故D项错误。
4.据《新编中国史》记载,书籍“刊行大备,要自宋起先”,其时“监中官刻与士大夫家塾付梓者”,大多刀法纯熟,纸墨装潢精致,备受后人珍视。这一记载可以表明
A. 活字印刷技术精湛
B. 雕版印刷盛行于宋朝
C. 造纸技术得以改进
D. 政府推广活字印刷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监中官刻与士大夫家塾付梓者”,“大多刀法纯熟”等信息说明宋代雕版印刷成为图书生产的主流技术,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活字印刷技术精湛,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印刷术,不是造纸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官刻”“付梓”等说的是雕版印刷术,故D项错误。
11.闻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周恩来说明说,今日应集中力气于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周恩来的说明在当时有利于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二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 含解析

2016届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二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0题1.《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B。
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D。
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题干中引文“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指出了《楚辞》的巨大成就,即“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意为《楚辞》的气概能够压倒古人,文辞可以超越今后的文人,它的华采使人惊奇,艳丽使人叹绝,没有可以和它媲美的,据此分析可知《楚辞》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D符合题意,故选D.2.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
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历史素养。
题干中据史书记载刘贺是“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皇帝,但是后来通过考古挖掘其墓,学者们依据实物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对刘贺的认识需要综合多方面史料论证,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史料,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3.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该思想家应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李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朱熹的思想主张。
题干中思想家探究事物的真理,可以“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即最终通过格物来达到明白众物之理,由此可见这个思想家是朱熹,B 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其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是心学家,D批判理学家的虚伪。
江苏省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试卷(历史).doc

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试卷历史(选修)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10月17日星期六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从本质上体现了A、天人合一B、环保实用C、皇权至上D、国家一统2、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让英国丢脸的战争。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A、太平军B、清朝士兵C、义和团D、北洋新军4、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幅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主要原因是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5、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B、法律制度中的一些原则和做法C、对私有制的揭露和批判D、轮留坐庄和抽签选举的直接民主方式6、“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2.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3.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
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4.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
以上变化表明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5.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称:“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这表明他A.主张购买西方新式军舰以自强 B.要求引进西方科技创办福州船政局C.希望朝廷革除官办企业的弊端 D.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6.右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
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
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
”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A.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 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7.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
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
”这一记载反映了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8.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9.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
”这一讲话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10.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
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1.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
依据这一观点,属于“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经济特区的创办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任何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新的法律提案与现行法律存在形式或内容上的冲突,都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诉讼。
如果提案人连续三次提出的立法建议都被陪审法庭判为违法,他将被剥夺公民权,并且不允许再提出立法建议。
这主要表明古代雅典A.直接民主具有明显局限 B.陪审法庭拥有立法权力C.民主政治具有法律保障 D.立法程序严密而且繁琐13.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14.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15.《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
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这段论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A.阶级斗争的开展 B.旧生产关系的变革C.整体世界的演进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
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
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17.右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时政漫画《祝君晚安》。
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
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成立北大西洋集团对苏联进行核威慑B.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C.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峙加剧D.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18.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
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
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
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A.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 D.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19.1992年APEC第4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
如泰国总理明确表示,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
材料表明APEC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 B.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C.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 D.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体化20.右图《胆小的农夫》,塑造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农民形象。
这幅画的特点是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刻的心理揭示以及画面的完整性。
下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A.“专注于对自然任意和瞬间的描绘”B.“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C.“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D.“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21.(13分)自汉武帝以来的历代盐法改革典型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
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
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
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安史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
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凭证)。
”……帝从之。
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
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
——《明史·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4分)(2)据材料二,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举措。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盐法改革有何显著特征?(3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盐法改革的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商业政策含义的理解。
(6分)22.(14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洋务始末》卷二五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戊戌维新勃起于甲午战败之后。
实由同、光变法运动孕育发展而成。
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
……至戊戌则兼欲师用西洋之政教。
盖西学传播,得译书、留学、报馆、学校之助而渐深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