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实验方法

1.归纳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技术方法①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②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③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④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⑤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台盼蓝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14CO2→14C3→(14CH2O);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⑦纸层析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修1,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⑧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⑩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⑪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⑫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⑬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⑭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⑮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模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⑯选修1:从植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的三种常用方法a.有机溶剂萃取法,如胡萝卜素的提取与分离b.水蒸气蒸馏法,如玫瑰精油的提取c.压榨法,如橘皮精油的提取⑰选修3:目的基因注入受体细胞的方法a.注入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b.注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为受精卵)c.注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的感受态细胞法⑱目的基因检测的四种方法a.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b.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c.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d.抗病、抗虫等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被赋予目的基因生物活性⑲选修3:卵母细胞采集的三种方法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从输卵管中冲出卵母细胞(不需培养)b.从屠宰母畜丢弃的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c.借助超声波探测仪、内窥镜、腹腔镜等工具直接从活体动物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Ⅱ中期)。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①提出假设②演绎就是推理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④得出结论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 )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 )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

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分为: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

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

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

分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知识拓展: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

(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 1,Aa 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

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 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高中生物学两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高中生物学两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1 . 1 相 关概念 的界定
事实 ( 或假设 ) 推 出新命题 ( 结论 ) 的过程 , 是逻辑 思维 的基 本形 式 。根据 思维进 程 的方 向不 同 , 推理 可 分 为 归纳推理 、 演绎 推理 和类 比推理 三种类 型 。归纳 推理 是根据一类事 物 的部 分对象 具有 某种 性质 , 推 出这类 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 的推理 。演绎 推理 是

学事实进行 了不完 全归 纳 , 运用 了个 别到 一般 的思 维 推理 , 即运用归 纳推理得 出了结论— — “ 基 因的行 为和 染色体 的行 为存 在着平行关系 ” , 在此结论 的基础 上进 行进一步 分 析、 推 理后 作 出猜 测 ( 假说 ) —— “ 基 因在
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 中遗传 因子是 成对存在 的, 并各 自独 立 、 互 不混 杂 ; 生物 体在 形成 配
假说 ,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 再通过 实验等检验 演绎
推理结论 的正 确 性。假 说 一演绎 法 实质 是 指提 出假
说, 并利用该假说进行演绎 推理的一种科学研究 方法 。
许 多教 师把假说演绎 法等同于整个科学探究过 程的理
解 是有失偏颇 的。
假说 一演绎法只是强调 了提 出假说 和演 绎推理 法
具 体实例 的套 用 。当然 , 类 比推理是 一种 或 然性 的 推
理, 是 一种从个别到个别或从特殊 到特殊 的推理形式 ,
在科学探究中的重 要作 用 , 并 不能 简单地 认为 就是科 学探究 的两个 基本环节。正如有人把孟德 尔遗传规律 发现过程归纳为 : “ 观察实验一提 出问题—作 出假说一 演绎推理一实验论证一 得 出结论 ” , 设想: 验证 实验 都 还没有设 计 , 运用 假 说 对谁 进 行 演绎 ?又 怎么 演 绎?

假说 演绎 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假说 演绎 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摘要:假说—演绎法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理解客观规律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

用这个理论系统解释和预见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各种现象,并用实验来进行检验和修正。

图为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

图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形成客观规律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相对于观察—归纳法对于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创新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要求及体现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阐述“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价值时指出,该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课标中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要求,其中属于应用水平的仅有两项,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必修二模块的前言部分,还特别指出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可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必修二模块的重要任务之一。

必修二教材中涉及假说—演绎方法的内容还有: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第页,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第—第页)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第—第页)等内容。

最新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最新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中的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假说演绎法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2、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部分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部分复习
遗传:使性状得以保留和积累
过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仅适应环境的得以定向保留 结果:种群基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 (产生新物种)
句子:_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_ 为进化提供
了原始材料; _______ 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_______ 导致了新物 种的形成。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
一、调查研究方法
1.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 传实验
2. 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 物理模型法:沃森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统计学方法:关键词“随机、大样本”
5. 同位素标记法:DNA的半保留复制、赫尔希蔡斯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7. 单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双眼皮的
父母生出了单眼皮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重组( )
三、遗传的物质基础
要点:DNA的结构、功能(复制、表达)
1.结构:会画、会看平面图。熟知“基本组成物质→基本单位→链 →双螺旋结构”;理解结构特点、计算规律。
2.功能: ➢DNA的复制过程、条件、结果、方式及证明、相关计算 ➢蛋白质合成过程、条件、结果、相关计算
1. 一株开白花的桃树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红花,通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2. 利用红色重瓣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红色单瓣的 月季,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3. 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高产的青霉菌( ) 4. 兄弟姐妹中性状的区别往往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5.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6.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法、隐雌×显雄法、显杂相交法【例】(三)16、25、惠模 6. 自由交配的后代群体基因型:基因频率法【例】(三)2 7. 特殊情况的后代分析:棋盘法(如致死情况、性别与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中的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假说演绎法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2、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综合专题三 高中生物常用科学研究方法归纳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综合专题三 高中生物常用科学研究方法归纳

[解析] 孟德尔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F1自交后代 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正确;
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C正确;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证明他的假说是正确的,D错误。
例3 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C)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验证,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解析]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这是实验材料的特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 的内容,A正确; 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同,说 明假说正确,可得出结论,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需重新设计实验再验证,B正确;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不一定正确,D正确。
例4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
错误的是
( D)
A.孟德尔在观察现象阶段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属于假说内容
C.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D.孟德尔所做的自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即可证明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例8 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
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都是科学探究中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Hale Waihona Puke 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 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 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 说-演绎法。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 结论
萨顿根据发现的以上现象,将孟德尔遗传定律形成配子过程中基 因的行为变化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做了深入类比 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推论,即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 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类比、假说、推理后得到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不 管它有多么的合情合理,在没有实践的检验之前,还都仅仅是 假说,不能作为定律来使用,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终于 在1909年,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 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确实在染色体上。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主要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运用 “假说—演绎法”获得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 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 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 的一种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 A有属性a、 b、c、d ,B有属性a、b、c ,推出结论B有属性d 。例 如科学家在研究光的性质时,曾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 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 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 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基因行为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学过的酶、常见英文缩写和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般”与“例外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学过的酶、常见英文缩写和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般”与“例外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学过的酶、常见英文缩写和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般”与“例外1、显微观察法: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2、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检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沃森、克里克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实验】3、类比推理法: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萨据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细胞学说的建立【施旺由植物推挤动物】|DNA模型建立【沃森、克里克由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呈螺旋型推挤DNA结构也是螺旋型】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①黑灯光诱捕计数法: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②样方法: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虫卵③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④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细胞⑤取样器取样法: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包括记名计算法和目测标记法。

5、荧光标记法:动物细胞融合/细胞杂交(骨髓瘤细胞)6、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7、饲喂法,切除注射法,阉割移植法:给生物添加激素的方法8、手握法、电刺激法、假台畜法:收集动物精子9、观色法: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10、同位素标记法(元素示踪法):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中氧气中氧的来源的确定|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11、补充法: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12、摘除法: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13、杂交法: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14、化学分析法: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5、理论分析法: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16、模拟实验法: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17、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高考生物】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高考生物】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技行业)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的运用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的运用马秀燕(宁德市实验学校,福建宁德352100 )大纲: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推理法定义,并对三种推理法进行详细阐述,简单解析三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同时用多个例子说明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的实质运用,解析了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重要意义和地位。

要点词:类比推理法演绎推理概括推理授课应用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想过程,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特别是能够获取不能能经过感觉经验掌握的知识。

推理主要有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和概括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别性前提推出特别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拥有这属性。

概括推理,从好多个其他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看法、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别事实应依照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别。

这三种推理方法不但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获取科学知识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外面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逻辑推理能力有明确要求,提出了“依照凭据做出合理判断”及“听取他人的建议,利用凭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更正”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阐述《遗传与进化》这部分知识,运用了类比推理、概括推理、假说 -- 演绎等科学方法。

本文拟就三种推理在生物授课中的运用谈几点领悟。

1、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是依照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同样,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同样的思想过程,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推理方法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经过对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同样点或相似点,并以此为依照,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规律也可能同样或相似的结论。

这种逻辑推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方法。

用公式能够表示为:依照: A 类对象拥有 a,b ,c 属性、规律;B 类对象拥有 a’, b ’属性、规律;其中 a’, b ’分别与 a,b 同样或相似。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其他实例: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细胞破裂后细胞内容物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物质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2、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精密的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可使切割适当片段的不同DNA按密度大小分布开来。

密度梯度离心后15N/15N—DNA位于下部(重带),15N/14N—DNA位于中部(中带),14N/14N—DNA 位于上部(轻带)。

3、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的模型。

典型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其他实例: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研究方法: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作出合理的假设;③进行数学表达;④检验/修正。

表达方式:①数学方程式(数学表达式);②坐标曲线图。

典例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高考生物】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高考生物】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技行业)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马秀燕(宁德市实验学校,福建宁德3521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推理法定义,并对三种推理法进行详细阐述,简单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用多个例子说明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了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重要意义和地位。

关键词:类比推理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教学应用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可以得到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掌握的知识。

推理主要有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归纳推理,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殊事实应遵循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殊。

这三种推理方法不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获取科学知识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逻辑推理能力有明确要求,提出了“根据证据做出合理判断”及“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阐述《遗传与进化》这部分知识,运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假说--演绎等科学方法。

本文拟就三种推理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思维过程,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推理方法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对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并以此为依据,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规律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这种逻辑推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方法。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根据:A类对象具有a,b,c属性、规律;B类对象具有a’,b’属性、规律;其中a’,b’分别与a,b相同或相似。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一.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二.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三.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四.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五.科学性原则实验方法及对应实验一. 类比推理法:1.概念: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2.相关实验①细胞学说的建立:首先,施莱登观察到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而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施旺,施旺意识到既然植物体如此,动物体也很可能如此。

因此,他广泛地对动物各种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验证了上述推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建立了细胞学说。

② DNA模型的建立: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认识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呈螺旋型,于是他们推想: DNA结构或许也是螺旋型的。

根据这样的类比推理,他们对原来构建的DNA模型进行了修改,并与DNA分子的X射线照片进行对照,证实了该推理的正确性。

③“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

二. 假说一演绎法:1.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相关实验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 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三. 同位素标记法:1.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证明得到氧全部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35和放射性同位素P32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3课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3课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第3课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课标要求】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2.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素养目标】1.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特点,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生命观念)2.掌握伴性遗传规律和解答遗传系谱图方法,培养归纳与逻辑分析能力。

(科学思维)【主干·梳理与辨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对中的一个成对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 (1)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2)研究过程。

②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为什么总是与性别相关联?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图解:④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

⑤得出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分析:萨顿利用的是类比推理法,且细胞质基因不在染色体上。

2.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

(×)分析:该性状来自基因突变,而不是基因重组。

5.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和特点:(1)遗传图解:(2)特点。

浅析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推理法

浅析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推理法

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0 )06 - 0053 - 03第36卷第6期 中学生物学 V 〇1.36 No.62020 年 Middle School Biology 2020浅析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徐涛(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盐城224200)摘要列举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逻辑学相关内容,举例阐述了类比推理、求异法、概率统计推理和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逻辑学推理法中图分类号G 633.91“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英文Logic 的音译,其 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逻辑学研宄的 主体是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一些陈述得出另一个陈 述的思维过程。

生物学在发展过程中,实验的设计、科学的发现、理论的提出等均涉及到了逻辑学的应 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 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能 够掌握归纳与概况、演绎与推理等方法。

因此,教师 应当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 其能熟练的运用到实验分析、假设提出、模型建构、科 学解释中去。

学习逻辑学的规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使思维更加严谨,还能让学生掌握 科学研宄的工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下面介绍 几种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推理法。

文献标志码B1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指根据两个对象A 和B 都有若干相同 属性,并且A 还有另外某个属性,推出对象B 也具有 这个属性。

它的推理过程为:A 对象具有属性a 、h i 、c 、d ;B 对象具有属性a 、b 、c 。

所以,B 对象也具有属性d 。

所以,类比推理是根据2个或2类事物在一系列属 性上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个或另一类属性上也相 似的推理形式。

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方 便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相似的事实或原理来解释 问题。

生物学很多现象微观而抽象,为此教师要能从 身边的事例中,找到与要解释的对象相似的例子,即为 了更通俗地讲解“B ”的属性,教师要善于去寻找相似物 “A ”。

假说演绎-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类比推理
实验现象假说假说演演绎法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推论验证理论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实验分离定律每道题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同学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实验
假 说 演 绎 法
现象 假说 推论 验证 理论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 象的解释
设计测交Hale Waihona Puke 验测交实验分离定律
每道题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同学在备选答案中 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1、努力∶成功 A.生根∶发芽 C.城市∶乡村
2、老师∶学生 A.水杯∶玻璃杯 C.电脑∶计算机
B.耕耘∶收获 D.原告∶被告
B.常州∶苏州 D.医生∶病人
类比推理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 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 推理方法。 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 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 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 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中的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假说演绎法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
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2、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

如果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即基因确实存在,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怀疑萨顿的假说,后来他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由此可以看出,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探究历程,也是假说一演绎的过程。

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的阐明为例。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的最后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他们紧接着发表了第2篇论文,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双螺旋解开,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新链,因而每个新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一条链。

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巧妙的实验,实验结果与根据假说一演绎推导的预期现象一致,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4、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继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现代遗传学发展中的又一个重大事件。

自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美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的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设想。

克里克和他
的同事通过大量的实验,以T4 噬菌体为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碱基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只可能是遗传密码中的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但是他们的实验无法说明由3个碱基排列成的1个密码对应的究竟是哪一个氨基酸。

两位年轻的美国生物学家尼伦伯格和马太转换设计思路,巧妙设计实验,成功地破译了第1个遗传密码。

在此后的六七年中,科学家破译了全部的遗传密码,并编制出了密码子表。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类比推理法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旺就运用了类比方法。

首先,施莱登观察到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而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施旺,施旺意识到既然植物体如此,动物体也很可能如此。

因此,他广泛地对动物各种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验证了上述推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建立了细胞学说。

2、DNA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认识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呈螺旋型,于是他们推想:DNA结构或许也是螺旋型的。

根据这样的类比推理,他们对原来构建的DNA模型进行了修改,并与DNA分子的X射线照片进行对照,证实了该推理的正确性。

3、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萨顿正是运用了此种科学方法,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