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绪论
其次:
了解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我们的学识。
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是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
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六千年前的文 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根本原因:
社会风气败坏,唯利是图,对国家缺乏责任,道德
②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体。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 境内由华夏族(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中”
意思是居四方之中。“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
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
③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中国文化的基 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一、“文化”界说
1.“文”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申义:文字、文章、典章制度、思想内容、修养品行。 象形文字:
《礼记·杂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文化”界说
2.“化”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变化、生成。 甲骨文: 《庄子· 逍遥游》:“北海有鱼,其名为鲲,化而 为鸟,其名曰鹏。” 《易· 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引申义:教行迁善。如:潜移默化。
中国文化概论
马丽丽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mll-ls@
第一讲 绪论
★ 什么叫文化? ★ 什么叫中国文化? ★ 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一、“文化”界说
1.“文”的本义和引申义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PPT课件
❖ 人——主体 自然——客体
❖ 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 对立统一物。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 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7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 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9
一、物质文化层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 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 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了整个文化创造的 基础。
二、制度文化层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 能进行。人类高于动物的一个根本之处,就是他们在创造物质财 富的同时,又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服务于他们自己、同时 又约束他们自己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关系的准则、并将它们规范化为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 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等。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 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 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 定义域。
狭义“文化”——任继愈先生说,专指能够代表一个民 族特点的精神成果。也就是说,狭义的“文化”排除了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
不改,然后加诛。” ❖ 《昭明文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 昭明太子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
远也。” ❖ 文化——自然 ❖ 文化——质朴 ❖ 文化——野蛮
中国文化概论课资料
二、中国传统经典(略举)
1、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 传》、《周礼》、《仪礼》、《礼记》、《论 语》、《孟子》、《孝经》、《尔雅》
2、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 《后汉书》(中国古代正史者二十五史,其他为:《晋书》、《宋
(二)、以阴阳五行构建宇宙人世之秩序:董仲舒认为:宇宙由 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人等“十端”构成。十 端通过五行“相生相克”,演变出和谐完整的宇宙——人事有序 同构。这就明确了自先秦以来就存在的“天人合一”论。如果说, 先秦孔孟儒学是以人情化的伦理亲情为其主要特色,那么,董仲 舒则是以神学化的天人观念为显著标志。而且对于封建统治的更 迭用五行相生相克进行了合理解释。(五行:木、火、土、金、 水。顺位相生,隔位相克。)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文化是感性型文化,略于理性归纳而强于感性认知,故中国有技术 而乏科学。
推荐参考书目及版本(经典另列) 1、梁漱溟著 《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阴法鲁 许树安主编 《中国古代文化史》(共三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北京) 1994年版 4、吕思勉著《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5、王力等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曹顺庆主编《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雷海宗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8、常乃悳著《中国文化小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
第三讲: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改变和发展
一: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的思想 董仲舒之思想是顺应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受到了历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2)从《尚书·洪范》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殷周时期,与阴阳观念同时流行的还有五 行思想。五行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 篇:
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观念应运 而生。反映在民间心态中,便是对用具追求“经 久耐用”,对统治方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 求延绵永远。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以血缘宗法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宗法制度 专制制度
1.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 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 义务的法则。
经济多元融合与民族多元融合是一个主题的 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来说,汉族是农耕的主 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农耕与游牧的交流, 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 采的中华文化。
在经济多元融合和民族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 才有文化的多元会通,形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 “会通之学”的特色。儒学、道教、中国化佛教 的形成发展都是如此。
2、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相交融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构成了中国古代 经济的主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也构成了中国 古代文明的主体。
正是农耕与游牧的互通,互补,促进了农耕 人与游牧人的相互交流。
中国的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类决非自我封 闭的系统,而是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 互市等等途径,彼此交流,互相融合。
(2)分封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 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 行的,从宗统上说,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族权与 政权互为表里,宗族与国家一体同构。
(3)宗庙制度
上古时代,社会上最重要的有两件大事,一 是奉祀祖宗,二是征伐不臣。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
五色成文而不乱。 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 种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如伏羲始作卦、造 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还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质”、“实”相对, 如《论语·庸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还指有关人的品质,诸如美德和善行,如郑玄注《礼记·乐记》云:“文 犹美也,善也。 ”
一、文化的含义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 各种出版物。
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示意图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
文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
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许慎《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物质文化当中包含了精神的成分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 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
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 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 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王姬昌
从自然的纹理中,逐渐引申、演化出自然规律, 从纹理一样繁富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找出教化人群的 规律。
汉代史学家刘向造像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在西方,Culture的早期意 思和汉语相近,源于拉丁语 Cultura,含有耕作、垦殖、育 种之义,后来泛指农业和园艺。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 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
中国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产品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几个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
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1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人口分布的特点: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历史上,曾居住过吐蕃和羌人。
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强调两个问题(了解、深化)
• 第一,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
古代的“中国”一词,最初并不具有统一的 国家实体的含义,而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的概念。 • “中国”含义的变迁 • 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说的“中 国文化”这个概念,因为在古代的中国,所有朝 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
• 什么时候开始称“中国”:
第一讲
“文化”界说 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溯源
• 1、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文” 和“化” 的复合。 • “文” • 最早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 人。后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文物典 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
• “化”: • 本义为改易、生成、变幻。
• 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引申为道德伦
3、“文化”与“文明”
• A、文化:人类创造(物质、精神)成果
总和。文明:文化的高级阶段,玛雅文明、 文明古国。
• B、文化:偏精神层面(内) 。文明:
偏重物化形态(外)
• C、文化可以产生出文明,但文明不一定
产生出文化。
文化的层次(广义) • 文化体系(四层说) • 物态文化:服饰文化、建筑 文化等。 • 制度文化:家族制度、官吏 制度等。 • 行为文化:礼仪、民俗等 。 • 心态文化:书籍、书法等
人 的 对 象 化 或 本 质 外 化
显 形 文 化
表 层
器 物 制 度 精 神
用途 材料
成文制度
不成文制度
衣食住行,工具、武器、文具、 生活用具(器皿)、娱乐器具 玉石器、陶器、金银器、青铜 器、铁器、瓷器
中 层
政治、法律、教育、
风俗礼仪、家族制度、生活
深 层
宗教信仰、文学艺术、 思想 思维方式 价值趋向 学术思想、哲学、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我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1. 介绍我国文化的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
从蛮荒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再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的丰富和多样为世人所称道。
2. 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明、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传统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宗教信仰、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文化强调和谐、圆融、中和等。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贯穿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义”等道德伦理观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教思想强调“生老病死”、“轮回涅槃”。
4. 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我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科技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文化艺术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5.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6. 结语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了解和尊重我国文化,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我国文化能够在不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7. 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概论专题
? 考试安排:
? 课结束之后书面形式考试.
一、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
? (一)文化的界定
?1.“文化”名称的来源 :
?“文”的本义是“ 错画 ”,也就是 花 纹。
?“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 品德、修养 。
?战国时代的《易.贲卦》中说: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个“文”是从纹理演义而来,“天文” 指天道自然规律,“人文”就是指人伦 秩序,,以“人文”
2.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
? 文化尤其是声音语言、精神文化不是人们先 天遗传的本能,而是经过学习得到的知识和 经验。人类个体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这种 基本能力(聪明)是可遗传的,但是声音语 言和精神文化则不可遗传,须经学习而代代 相传。一个儿童,一张白纸,放到那种文化 氛围中,就染上那种文化的颜色。
特 征
递符 阶 中 得
的号 级 具 的
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
? 一切文化成果必整理和改造的自然物是文化。土不是 文化,土墙是文化;沙漠不是文化,留在沙 漠上的脚印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经过原 始人打磨的石头是文化;黄山的山峰、松树 本来不是文化,但是被人叫做“鲫鱼背”、 “迎客松”、“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后,成为旅游胜地,是文化。
? 李泽厚 《美的历程》
中国社科版
?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春风文艺版
? 贺 麟 《文化与人生》
商务版
? 杜维明 《人性与自我修养》 中国和平版
? 陈 原 《语言与社会生活》
三联书店
? 刘志诚 《汉字与华夏文化》
巴蜀书社
? 本课程的安排:
? 基本是专题性质,共12讲.
? 作业:根据某一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相关背景知识
相关背景知识
赑屃(bi xi):赑屃又名驮龙、龟 龙。它形似龟,实是龙。民间有龙生九子的 传说,赑屃是九子中的老大,其形有整只如 龟的,也有龙头龟身的。它为大能负重,所 以常以它来驮载石碑之类的重物。
赑屃既是龙子又属老大,它长盛不衰精力 充沛,人们当然喜欢,乐于供奉了。
相关背景知识(唐代皇室茶具)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Plant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My eyes saw not the man of old; And now their age away has rolled; I weep---to think I shall not see. The heroes of posterity!”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 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盖为天、 托为地、碗为人。
传统文化,新兴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 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酒文化,竹文化 汽车文化,青铜器文化
到底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1“文化”寻根 ——文化一词的起源
龙应台在考察欧洲时发现: “离开机场,一路上看见田野依依,江山如 画。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 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绵延数百 里,像中古世纪的图片。” 也深受感悟,认识到 “传统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使你的脚 仍旧踩得到泥土。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 保护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越有信心。”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答疑)1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地理与人群分布(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直接关系。 因为自中国的气候转入寒暖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 据统计,从西汉开始到1936年共2138年的时间里,灾害总数高达 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 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荒疾病主要是旱、涝、蝗、风、雹等, 大水之后往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往有蝗灾。(考点) 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 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 A.“纪传时期” C.“方志时期” B.“编年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一、“文化”的界定
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识记) (6)文化政策: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 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例如: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 言文字政策······
政策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主导作用: 正确的政策推动文化的发展 错误的政策阻碍文化的发展
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补充,2010年简答 ,P47) 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 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 分必要的;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 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 一、地理与人群分布(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1.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青藏高原地区:*地势最高 *号称“世界屋脊” *曾居住过吐蕃和羌人。 吐蕃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西藏地区。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至 唐代强大。与印度较近,佛教文化兴盛。 羌族:一部分居住在靠近青海地区的我国江河发源地;另一部分居住在 黄河上游河、湟谷地,西汉时称为西羌,经常与中原地区发生冲突。 云贵高原地区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方;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为其地势得天独厚,所以古代 王朝多在此建都。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文化”寻根的历史沿革
先秦:文,错画也;化,教行也。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
汉唐:以“文”“化”黎民,文化胜于武 功。
明清:古典意义的“文化”之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 义:
“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 对立统一物(《中国文化史断想》第17页)”
If you really loves someone, just speak It out, speak it out loud, otherwise, the Moment will pass you by.
_____my best friend’s wedding
“你这个冤家”:中国人的含蓄表达
中国历史上的“化”
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 一是变化, 二是生成, 三是造化。 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 的过程。
《庄子·逍遥游》中的“化 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系辞下》中“男女构 精,万物化生”
化,教行也。
“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贾生曰: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 化辑于下。”化:
由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对伦 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 等教育与塑 造过程。
力求做到雅俗共赏
注重理论和现实生活 相结合
二、讲授内容
以教材为讲授蓝本,有所侧重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文化常识 (2)富有趣味性的知识 (3)可以引发思考的知识
补充:整体性,系统性,内涵的挖掘
三、教学安排
教学:课前预习 课堂听讲 课后思考 交流:讨论 答题 作业:2-3次(独立思考,不得抄袭) 考试:闭卷。重点落实课堂讲授内容和日常练习
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 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 建筑的那些东西。
“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 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 也。”
中国文化概论(主讲人:杨胜兰)PPT资料33页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特指精神 财富,如文学艺 术、科学等。
• 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的“文化”,并不是上面所说 的广义文化或狭义文化,而是与文化相关的概念,这 些概念分别与文化的两种定义相适应。为了使各种称 说比较规范,对有关的概念解释:
• 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 “某某人很有文化。”
• 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 价值追求。
• 其它还有“社区文化”、 “商业文化”、“校园文 化”、“寝室文化”、“厕 所文化”、“课桌文化”等 等。
•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代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五品砗磲石
术、生产领域的行业禁 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
六品水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样式代表等级、文学上
七品素金
所说的建安风骨等都属 于文化事象。
八九品镂花金顶
清朝官员品级及顶戴区分
• 文化思潮:
•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 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 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 事象里所表现的的意识形态, 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称 作文化观念。
•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
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
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
一品珊瑚
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 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二品起花珊瑚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 三品蓝宝石
理性概况的认识产物。
四品青金石
• 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 的基础单位。原始的巫
中国服饰文化
四大发明
四大名著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一章文化概论
❖ 中国古代“文化”概念偏指精神活动,意即以文教 化人。
❖ “文化”与“文明”两词语的内涵有何差异?
❖ “文化”一词相对于自然、天然、本能的状态而言, 属于描述性的中性概念。而“文明”一词相对于野 蛮落后而言,带有评价性和褒义。
4、礼治精神
❖ 强调社会上下有序,倡导一种亲和的社会关 系。“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 和妻柔,姑慈妇听”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说
❖ 一、何为“文化”?
❖ 1、“文化”一词溯源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易经·系辞》:“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文”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文字、文章、 修养、德行等含义。
❖ 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 2、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 ❖ 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基本精神是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指 导文化前进的基本思想。
❖ 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孔子倡导恢复周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志士仁人,
2、文化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是人的 生活样式
❖ 文化定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
❖ 人化是按人类的方式去改造世界,任何事物都带上 人文的性质。化人是用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 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