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新课标通用)2015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规范训练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单元 第1节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单元 第1节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 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 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 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 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 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 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 失望的心情,不愿它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 奋迅地起了悲哀!
丝雨蒙蒙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阑,忽然见天幕 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 一点星光闪烁——
我郑重地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 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 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 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 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 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 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地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 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 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 群’,只知‘敬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15年创新大课堂一轮总复习-语文-第一编 专题二 第三节

15年创新大课堂一轮总复习-语文-第一编 专题二 第三节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
分析 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
“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
5.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常见的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
手法简介: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例证分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 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
分析 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 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 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情景 诗句因情布景,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 交融 景衬情,情景交融。 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
情。
借自然界中某物自 托物 言志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 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 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的 墨梅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诗人借
辽宁:拟人手法
天津:对偶、借代 浙江:比拟、比喻 重庆:比拟 安徽:比拟 大纲:拟人手法
比喻
福建: 对比、 对偶
重庆:比喻
安徽:借代 浙江:拟人手法 四川:借代
法 人
重庆:比喻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
新课标1:对比、 用典 新课标2:烘托和 渲染 表 大纲:象征 现 天津:虚实相生 法 江西:用典 福建:想象 四川:对比 上海:用典

2015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I) Word版

2015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I) 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15年创新大课堂一轮总复习-语文-第二编 第一章 第一节

15年创新大课堂一轮总复习-语文-第二编 第一章 第一节

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
先王的臣下”错,原文对应信息是“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 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第二编 现代文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章,指的是论述观点、阐明主张、表达看 法等的文章,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涉
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
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第二编 现代文阅读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 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 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
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
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 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 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 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第二编 现代文阅读
(三)论述类文章阅读高考命题常见设题类型总结: 内容 层面 干扰 类型 情况诠释 选项特征 (1)选句的意思往往和文 章的整体意思有关,但在 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 (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 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 不同位置,选句通过另外 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说法。
即原文无此信息。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 的内容在原材料中 内容 1.无中 未涉及,也不能从 曲折 生有 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 项里设置原文没有 的信息。
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
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 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 宣传“周改殷命”。

【创新设计】(新课标通用)2015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分析综合课件

【创新设计】(新课标通用)2015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分析综合课件

李揆的好学善文、为国选材、政治远见予以褒奖,后半
部分侧重“贬恶”,对李揆的官场争斗、屡遭贬黜给予客
观评述。 2.李揆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好学,有远见卓识,才能出众,汲汲于名利。
3.文中哪些事件能表现李揆深受朝廷器重?
答案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自此颇承恩遇,遂蒙
大用;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
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 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 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 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
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
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
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 下了锁了。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目。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
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
内构求 过失”(于是暗中指使本省官吏到吕 管理的辖区 内搜罗吕 的过失的证据 ),而选项中“密令捏造吕 的过 失”错。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文: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文:
答案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
3.分析选项内容,快速筛选
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为了快速筛选出 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比如说根据分 析确认选项①是错误的,那么A、B、C、D四个选项中凡 是带有①的选项都可以排除,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我来命题之(四)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我来命题之(四)

3.探究 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
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请依据考纲说明出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和评分标准。 “泼墨挥毫”于右任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
总理饱含深情地朗诵于右任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 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 这是于右任在 1962 年 1 月 24 日病重时,泼
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些如意的十之一
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决定生命品 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其室内常悬一联 用以自箴:修竹气同贤者静;春山情若故人长。竹直而多节, 为历代文人雅士颂赞。其枝枝傲雪、节节干霄、不为俗屈。于
右任洒脱的气度和高洁的情怀蕴藏此联。
1906年4月为开辟反清舆论阵地,筹办《神州日报》,于
右任怀着“一水茫茫判天壤,神州再造待何年”的惆怅困惑,
远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重寻救国之道。 8 月在日本追随孙中 山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国民党元老。 1912年他就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返陕 西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北洋军阀实力派人物陈树藩、刘镇华进
行激烈斗争。1922年回到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李大
钊为讲座教授,并聘邓中夏、瞿秋白、肖楚女任教,使该校成 为培养革命青年之有名大学。 1925 年 5 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 制造“五卅”惨案后,强占上海大学。6月6日回到上海,于右 任在《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痛斥日帝暴行。
他一生清廉自持。不过生日,不办寿宴、也谢绝宾客拜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我来命题之(三)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我来命题之(三)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请依据考纲说明出题,并给出参考答 案和评分标准。


王培静 ①七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下了一场中雨没两 天,昨天晚上开始,这瓢泼大雨又下起来了。此刻大雨下了已 是整整一天一夜了,荣军长站在防汛地图前,眼睛盯着地图上 一小步就能跨过去的防洪大坝沉思。部队上了防洪大坝六个小 时了,警戒水位越升越高。荣军长对身边的秘书说: “备车, 我要去地方防汛指挥部。”
③从地方防汛指挥部出来,荣军长冒雨上了车,命令司机
道:“咱们去抗洪大坝。”司机看了眼身旁的秘书,见他没言 语,驾车钻进了夜色中。 ④到了大坝的一端,司机停了车。秘书忙说:“首长,您 在车上等一下,我去把各团的几位领导找来。”秘书一边说着
半个身子已下了车。
⑤“不必了,咱们一起下去看看。”荣军长要下车。 ⑥秘书为难地说:“您的身体„„” ⑦“我还没有那么娇贵,再说跟舍弃个人生死、坚守在坝 上的官兵们相比,我这算什么。”荣军长说着已下车踏进了泥
很艰难。坐在回程的车上,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代”
儿子志军牺牲这事? 1.(从人物形象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不一会儿,秘书带吴副参谋长等几位干部来到荣军长面
前,几个人在夜色中举起了手,首长也抬手还礼。荣军长说:
“你们辛苦了。”随后吴副参谋长站在雨中的大坝上,向荣军 长汇报了抗洪官兵开赴第一线近八个小时以来的情况,当吴副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新课标二卷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新课标二卷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象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象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象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二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节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二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 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 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 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 。“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 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 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 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 ,而是经学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 本题从曲解原文、过于绝对、强加因果三个方没 有把字音弄清楚,而不是说朱子、二程没有小学功夫。B.“ 有了……才有可能”在表达上过于绝对。D.强加因果,“汉 、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 中也存在不少错误”并非“读书必先识字”的理由。 答案 C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节 理 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根据下面的文段内容,归纳西方的 “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点。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 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 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 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 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 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 和谐天人的节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2)答案汇总.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2)答案汇总.



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0. (6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3)东风不与周郎便 未成曲调先有情 铜雀春深锁二乔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及评分参考(Ⅱ卷)
2015年8月
答题注意事项 一、审题要准确
做题不审题,等于白费力。审题不清楚,等于白辛苦。
二、答题要规范
1、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楚,
用现代汉语规范汉字书写,不写错别字。默写题必须 采用正楷字体书写。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相似之处(6分): 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 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 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之处(2分): 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 以及生活的窘迫; 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 程度,酌情给分。




《残春旅舍》词句注释 ⑴残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
⑵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⑶恍然:忽然。咸京:指唐都城长安。 柳絮行:指柳絮随风飘飞。 ⑸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归净域:指归到那
洁净的地方。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用酒来冲击。愁阵:愁苦如重重敌阵。出奇兵:借酒浇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二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二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小妹的答案竟然让东坡和黄庭坚认为比自己更胜一筹! 那么,“扶”和“失”到底好在何处呢?
答案 因为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 “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简直“失”掉 了梅花的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小妹扣紧了 “轻”“淡”二字,所以比东坡、黄庭坚更胜一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具 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 说一下(必答)。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 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 步)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必答)
Hale Waihona Puke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炼字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字不 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 的语境中,则优劣可辨。其次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 所以,在赏析某个字时,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 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修辞或活用等;内容上 要分析其对所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 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 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骤雨声势之大。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 意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锤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动词的锤炼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 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知识清单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知识清单

第二单元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常见双音节词容易写错的字归类便览(共列举294个)(注意加点字是易误写的字)第一类音近(音同)相混(列举150个)A.安.装按.动黯.然暗.示B.跋.涉拔.草凋敝.蔽.日部.署恐怖.C.词.谱察.看(≠查.看) 清澈.撤.销称.心趁.早神采.光彩.才.华材.料D.担.心倒.好到.来商定.订.正重叠.更迭.F.奋.发愤.恨师傅.副.官复.活覆.盖肤.浅(≠浮.浅)G.正轨.(≠正规.) 圆规.诡.计灌.输H.和.诗宽宏.哄.笑轰.响诙.谐J.瘠.田关键.健.康伟绩.事迹.书籍.艰.难规矩.间距.竣.工峻.岭K.火炕.水坑.刻.苦克.服L.潦草了.断年龄.时令.零.钱零.件炼.钢练.习兰.花蓝.色篮.球例.子列.举浏.览流.水M.漫.野谩.骂勉.励免.费模.糊淡漠.观摩.临摹.N.哪.怕那.么烦恼.头脑.P.磐.石盘.子炮.制泡.豆朴.素扑.倒Q.倾.倒顷.刻商榷.的确.欠.账歉.收R.尔.后而.今S.歌颂.启示.寻人启事.W.港湾.弯.月惋.惜婉.转妄.想忘.记推诿.委.任午.饭舞.会会晤.X.形.状型.号泄.漏绣.花秀.丽向.往想.望邪.气斜.阳印象.画像.相.面Y.渔场鱼.汛宽裕.多余.元.气原.来预.告予.以圆.形田园.化学反应.反映.意见Z.札.记作.祟做.主妆.饰装.束自.始至.终压榨.狡诈.震.惊振.动尊.敬皱.纹第二类形近相混(列举82个)眼睛.晴.天草菅.管.理瞻.望赡.养羸.弱嬴.政辛.苦幸.福肆.意肄.业眨.眼贬.斥享.受亨.通末.日未.来抢.夺抡.锤拨.弄拔.高拆.墙折.中崇.高作祟.殴.打欧.洲迂.腐遇.见辣.椒荆棘.笨.重苯.酚荼.毒茶.叶暑.假署.名投箸.著作.己.任已.经巳.时盲.人膏肓.尝.试赏.识卖.货买.车瞋.目填.空驰骋.聘.书鞭笞.舌苔.拼凑.挨揍.堕.胎坠.毁狙.击阻.挡参茸.修葺.戍.守戌.时戎.马骁.勇饶.恕赝.品膺.惩谒.见竭.力作揖.舟楫.缜.密慎.重诅.骂咀.嚼编纂.篡.改迁徙.徒.弟第三类义形相混(列举14个)隐蔽.躲避.玷.污沾.染板.块搬.家拌.料绊.脚偏.重片.面浪费.废.纸题.材体.裁第四类音形均近相混(列举48个) B.辩.论辨.别班.级斑.竹C.摧.毁催.促奔驰.松弛.D.渡.江度.假耽.误眈.眈F.幅.度辐.条G.杆.子秸秆.H.侯.爵候.车宴.会晏.驾仇恨.凶狠.J.记.录纪.元既.然即.使L.历.代严厉.Q.融洽.恰.当R.儒.家孺.子S.稍.微树梢.T.提.纲试题.X.安详.吉祥.购销.勾销.胁.持协.作殉.职徇.私Y.颍.河新颖.演绎.翻译.常见三字词语容易写错的字举隅(列举77个)(注意加点字是易误写的字)莫须.有破天荒.黄粱.梦掉.书袋白炽.灯孵.化器入场券.度.假村压轴.戏喝倒彩.杀手锏.坐.标系编辑.室协.奏曲势.利眼圆.舞曲满堂彩.舶.来品混合.物三部.曲井冈.山纪.录片性子躁.暴.发户练习簿.哈密.瓜沙家浜.必需.品骨.碌碌明.信片文绉.绉照相.机一炷.香座.右铭白内障.孤零.零鱼.水情笑眯.眯林阴.道一番.话水蒸气.亲和.力脾气躁.订.计划黄澄.澄绿茵.场抠.字眼殊.不知冠.名权放空炮.唱双簧.跑龙.套碰钉.子辩.证法金刚.钻烟幕.弹洽.谈会水龙.头挖墙脚.雄赳.赳荧.光屏骈俪.文烂摊.子锦.标赛保鲜膜.博.士后喜盈.门口头禅.倒计.时冷不防.概.念化珊瑚礁.兜.圈子走一趟.破天荒.侃.大山互联.网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1.暗黯暗,指光线昏暗、暗地隐蔽或糊涂不明;黯,阴暗,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

【语文】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语文】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河北专用)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1课时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河北专用)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1课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这种手法的一般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突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一 鉴赏表达方式 [先做 后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精彩PPT名师讲解) 教你思维 第一题 1.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 ②要求我们分析的,是描写燕子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③分析时,注意不能脱离诗作本身。
1.(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 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 ,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 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下思归范梈(pēng)黄落蓟①门秋,飘飘在远游。

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

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

乡逢徐孺子②,万口③薄南州。

【注】①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为周朝时燕国国都。

②徐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著名经学家,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尊为“南州布衣”和“布衣学者”。

③万口:很多人。

(1)请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前两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追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情景交融(或“烘托”)的表达技巧。

黄叶落满深秋的蓟门,写景;主人公酷似落叶,飘飘远游,抒情。

戍鼓声声,写景;夜不成眠,百年多病,归心似箭,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情随景生。

(2)用典故,“乡逢徐孺子”指希望自己回乡后能像徐孺子那样淡泊明志,为人高洁,美名远扬,成为一名“高士”。

可见,徐孺子的典故透露了诗人追求高洁的情怀,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主旨。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宋]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晒干。

此二句化用古乐诗《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既实写坟场之杂草萋萋景象,又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

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2)比喻。

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木凋零,落叶萧索;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历了失伴之苦吧!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你认为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吃惊。

(2)用虚写的手法,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独居欧阳修众喧争去逐春游,独静谁知昧最优。

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

常忧任重才难了,偶得身闲乐暂偷。

因此益知为郡趣,乞州仍拟乞山州。

★(1)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诗描述了在一个春日晴朗、时日变长、花开烂漫的时节,诗人春睡梦美,过着悠闲的居官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清闲、轻松又快乐的外任生活的喜爱。

(2)对比。

首联“众喧”与“独静”对比,颈联“忧”与“乐”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追求。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李商隐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①是此花身。

【注】①元:原来。

(1)请赏析“洞庭波冷晓侵云”中“侵”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之感,这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侵,原指侵入、渐进。

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粼粼寒意直逼云霄。

一个“侵”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洞庭波以强健的生命,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洞庭湖送别的萧瑟、冷清的氛围。

(2)诗人几度在木兰舟中望人远行,却不知道自身其实也像是木兰花树斫成的一叶孤舟,已成天涯漂泊之客。

诗人以船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身如孤舟漂泊天涯的惆怅感伤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帐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③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

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