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转型的当代境遇与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推进方略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推进方略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推进方略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理论界尚存分歧意见。

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可以从两种意义上去理解。

一种意义是作为一种“运动”的教育现代化,它是指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客观需要,改革自身传统中与现实和未来不相适应之处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形态的发展、变革过程。

另一种意义则是作为一种“状态”的现代化,即教育所具有的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当代高度或现代水平,而与传统教育有着显著差异的新的形态。

两种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是具有统一性的。

运动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是一种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状态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往往只是运动意义的教育现代化所包含的相对静态的目标。

目前,要推进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两点:一是要转变教育价值观念,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二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就是一种人类对教育功效的追求。

不同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现代化的模式和道路。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价值取向。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是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和归宿。

那么,人的发展达到什么程度才称为“现代化”?或者说,人具备怎样的品质才算是现代化的人?对此,中外学者都作过诸多描绘。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考察西方发达国家人的现代化情况,我们认为,人的现代化,在思想观念方面,应摈弃压抑个体的价值去维护整体价值的传统价值观念,树立发展个体价值、努力实现自我的现代价值观念;摈弃知足常乐、温良恭俭让的中庸处世之道,树立敢于竞争创新、敢于冒险的现代处世观念;摈弃依附、专制、人抬的观念,确立平等、民主、法制的现代政治观念。

在思维方式上,应抛弃局部思维、单向思维、封闭式思维、静态思维、线性思维、模式思维等传统思维模式,培养系统思维、多向度思维、开放式思维、动态思维、非线性思维、辩证思维、模糊思维等现代化思维方式。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提高学生素质,中国教育部在2017年提出了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不仅是一项制度改革,更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革新。

本文将探讨以及其对教育体制、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于以人为本。

传统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

而新高考改革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新高考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不仅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将评估学生的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和实际能力等。

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其次,在于促进教育公平。

传统高考对学力分布不均等现象加剧,富裕地区学生占据优势。

而新高考改革则通过取消文理分科和降低对记忆性知识的依赖,减少对地区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富贫差距。

此外,新高考改革还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和发展,这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第三,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是21世纪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传统高考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强调知识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新高考改革通过取消高考的满分制度、开展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不仅降低了死记硬背的压力,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价值取向的改变有助于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高考在选拔学生方面过于强调学科分数,导致了对于其他方面比如体育、音乐、艺术等特长的忽视。

而新高考改革将特长生录取纳入考虑范围,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发展。

这种价值取向强调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全面发展,培养了具备各种领域才能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化、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

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化、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

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化、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自1977年以来,中国高考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普通高中学生进入大学的唯一选拔标准,高考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高考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

首先,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变化是追求多元化。

中国的一次高考改革目的是推动高校招生制度由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向多元化发展。

实行多元化招生制度意味着学生的评价不再单纯依靠一次考试成绩,而是将综合素质、兴趣特长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

这种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掘各种潜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现实困境是高考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改变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高考改革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因为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地位和机会的分配,改革面临着来自各方的阻力。

一些家长和学生害怕新的招生方式可能会降低高考的公正性,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

其次,改革需要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以确保公正性和科学性。

然而,建立评价体系需要时间和资源,这又为改革增加了难度。

为了解决高考改革所面临的困境,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路径。

首先,可以借鉴国外的高考改革经验。

我们可以观察国外一些高考改革成功的案例,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适度的创新。

其次,可以逐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建设。

多元化的招生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包括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评估。

在评价体系中要注重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机会。

另外,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和兴趣培养班,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此外,优化与高校招生政策的协调,确保改革的有效推进。

综上所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呼唤多元化的选拔标准。

然而,高考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采取多种路径,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简论高中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简论高中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简论高中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摘要: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其发展的基本方向由它背后潜在的价值取向所决定。

目前,在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高考主义价值取向。

致使我国高中教学以单纯应试为核心任务,高中教育完全成为高考的应试技术训练。

素质教育价值取向与高考主义价值取向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使我国高中教育健康地发展,就必须以高考主义价值取向的消亡为前提。

关键词:高中教育;高考主义;教育价值取向;转变一、高中教育价值取向的高考主义传统“主体的动机取向和价值取向是人活动的方向的根本因素。

人的活动方向主要是由主体的价值体系、价值意识与追求所构成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而存在,其生存的根本意义在于创造价值与享受价值。

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活动,是人参与实践行动的导向。

教育属于人类社会的文化传递与交流活动,教育活动的方向受人类主体的价值取向所支配。

高中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其发展的基本方向由它背后潜在的价值取向所决定。

目前,在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高考主义价值取向。

所谓高考主义价值取向,即以传统教育模式为背景发展至今的在升学压力以及现行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影响下以强势态度存在的专为应试服务的价值导向。

致使我国高中教学以单纯应试为核心任务,高中教育完全成为高考的应试技术训练。

高考主义价值取向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广泛而又深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经历了恢复、规范化、制度化几个阶段,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种高考文化,随着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高考主义价值取向最终在实质上确立。

目前,以高考主义取向为主导的高中应试教育模式正在向义务教育阶段延伸,二者在无形中趋向统一,似乎形成了一股合力,试图开创一个应试教育的时代。

“从行政主体看,高考是利用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本性,通过科学的考试,激励青少年发愤学习国家规定的内容,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共3篇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共3篇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共3篇“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1“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高考,是中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每位学生前进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也迎来了“新高考”的时代。

与传统高考相比,“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化能力培养。

然而,新高考的推行也面临着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等多重问题。

一、价值取向“新高考”在价值上明确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思想、文化素质和运动、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培养。

这是与传统高考的区别。

传统高考一向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这是造成很多学生面对工作与生活实践时出现过大难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高考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二、现实挑战尽管新高考的理念只有好处,但贯彻落实却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教师的素质问题。

教师是新高考实施的关键,但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师的培训及实践经验仍以靠积累为主。

因此,实现新高考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个挑战是评价体系的实现问题。

如何量化、评估学生的非学科考核成绩,需要学校与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这是实施新高考所必须迎接的现实挑战之一。

三、路径选择新高考的实施路径也是非常关键的。

学校如何更好地贯彻新高考理念,需要有自己的思路和途径。

其中,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重要的途径之一。

学校的软环境也需要改变,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实验技能,通过校园文化、会议讲座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生团队、社团,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教育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民族复兴的课题。

新高考的实施目标是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现实的巨大挑战所带来的具体问题使得实现新高考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积极探索异常等。

只有这样,中国高考制度和教育制度才能不断完善,真正地让中国的教育走向全面提升的道路新高考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能力。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22年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区)陆续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中国选择

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中国选择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1卷,2018年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Vol.31,Sept.2018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中国选择尹㊀达1,陈理宣2(1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2;2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㊀㊀摘㊀要:㊀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㊁从自发性到制度化㊁从封建化到近代化的过程㊂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新时代的现实诉求,而普通高中的综合化㊁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普通高中教育由 预备教育 向 基础教育 根本性质的转变㊁由 单一升学 向 多元促进 根本目的的转变㊁由 考技训练 向 素养培育 根本任务的转变,但这种根本性转变是诸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因而,以实现政府行为改进㊁社会介入行动㊁学校治理优化等为基本内容的机制创新,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更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根本要求㊂㊀㊀关键词:㊀普通高中转型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教育诊断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 安徽省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培育研究 (项目编号:1706a02020027)的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尹㊀达,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㊁教育教学诊断与高考改革研究㊂陈理宣,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㊁审美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㊂㊀㊀普通高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纽带,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段,尤其在社会变迁㊁国际教改运动与分类高考政策的推动下, 普通高中转型发展 日益成为教育界实践推进的热门话题与焦点问题,但相关理论研究却难以担负起指导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㊂因此,坚持遵循历史发展轨迹㊁借鉴国外有效经验㊁立足本土客观现实㊁凸显中国特色等原则,勇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成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㊂一㊁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历史演变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普通高中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㊂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㊁从自发性到制度化㊁从封建化到近代化又到现代化的发展过程,而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目标㊁内容与形式选择的发展样态㊂1 古代普通高中教育的缺席与艰难孕育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农业化社会,学校教育只有 大学 与 小学 之分,又由于我国古代小学教育没有明确的学制安排,因而包括普通高中在内的中学教育其实隐含在小学教育之中㊂隋炀帝 创行进士科考试 , 奠定了科举考试确立的制度基础 ㊂[1]唐宋元时期进一步完善,至明清时期科举制形成了 三级四试 考试机制㊂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的高中教育主要是以 潜在的高中教育 为基本形式,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教育内容,以51规训㊁论经㊁讲述为教育方式,以科举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以 修身㊁齐家㊁治国㊁平天下 为目标,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对民众的驯服与教化,根本目的则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㊂2 近现代普通高中制度的确立与曲折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炸毁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英国传教士罗伯特㊃马礼逊(RobertMorrison)把马六甲英华书院迁到香港,并更名为香港英华书院,开启了教会在我国开办中学之先河㊂在洋务派的推动下,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至1869年总教习丁韪良推行 八年课程计划 ,使京师同文馆转型为具有中学教育性质的综合性学校㊂1898年康有为主张仿效德国推行普通中学初中㊁高中分段教育,但这一构想在当时曲高和寡㊂1922年11月1日,‘学校系统改革案“公布,确立了中学教育 三三分段制 和综合中学制度,标志着我国历史上普通高中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又刊发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普通高中课程由公共必修科(约占总学分的43%)㊁文理分科专修科目(约占37%)和选修科目(约占20%)构成,规定普通高中生修满150学分方能毕业;[2]1939年4月决定推行五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中学试验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创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新纪元,确保了普通高中的快速健康发展㊂总体而言,我国这一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走向了制度化轨道,尤其在洋务运动㊁戊戌变法㊁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的影响下,我国近代普通高中教育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担,借鉴了西方普通高中教育的形式,以讲述与辩论为主要教育方式,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升学与就业的分流发展,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承担民族救亡重任的人才㊂二、国外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有益经验我国要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前提,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基础,实施人才创新战略是途径,实现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关键,因为普通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㊁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㊂而立足我国现实需要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不但是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选择㊂1 日韩新等亚洲国家普通高中发展经验日本普通高中教育经历了由萌芽到产生㊁由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并最终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的 大众化国民教育机构 性质㊂日本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10年颁布了‘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继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新规划56所 超级全球高中 (SGH)之后,2016年又发起了 春之安心网络㊃新学期共同行动 活动㊁中小学生态建校㊁打造 生涯学习平台 等措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㊁多样化发展可谓势头猛烈㊂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普通高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即 出路指导 , 为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就业与升学的关键时间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思想支持和实际指导㊂ [3]韩国十分重视教育立法,构建了适合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㊂2013年8月,韩国颁布了‘国家教育政策规划纲要“,旨在改进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塑造品格和培养才能的环境,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专业劳动力和减少基础教育的成本负担;为了改变以升学为目标的整齐划一的高中教育模式,韩国于2017年11月27日公布了‘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决定从2022年起全面实施 高中学分制 ㊂新加坡的普通高中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天赋与兴趣㊂2014年新加坡发布‘学生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并成立未来技能委员会;2015年开始全力打造智慧校园,大力发展户外教育项目,并启动 创新学习2020 计划,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㊂总之,这些国家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以政策为引导,以法治为保障,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实现了普通高中教学的革新与学习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㊂2 美英德等欧洲国家普通高中转型发展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确立了 升学+就61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9月业+全人 的教育目标,综合高中成为当今美国教育体制的主流㊂如果说 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及自由教育的回归 实现了人才培育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 的转变,那么重视 人的品性的塑造 也势必成为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4]继2001年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之后,2009年又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并于2011年启动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直至2012年11月颁布‘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2012 2016年)“,美国走出了一条以国家立法为先导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㊂近年来英国高中教育类型与价值核心呈现出多样化,高中阶段采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校内分轨制,确保高中阶段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校生毕业后能适应经济发展;2011年启动了新一轮国家课程运动,2013年颁布了‘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文件,强调学校自由发展,确保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尤其强化了教育督导的 法律权威性㊁行政独立性和业务针对性 , 使教育督导真正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㊂ [5]德国普通高中教育几乎由完全中学高级阶段来承担,实行严格的学术教育,直接目的就是为升学做准备,职业教育则以就业为直接目的;2000年课程改革后,德国各州都强调对学生的共同基础教育,在确保学生语文㊁数学与外语学习的前提下,促进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㊂上述国家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不但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㊁评价改进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化智力支持系统,强调普通高中的自由发展与特色化发展,从而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权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㊂三、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普通高中转型发展都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之需要,不管是亚洲国家,还是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立法㊁政策引领㊁目标指导㊁课程改革与不断革新㊂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新时代的现实诉求,普通高中的综合化㊁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而 向哪转 的问题则成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关节点㊂1 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由 预备教育 转为 基础教育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我国学界向来都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存在着严重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处于一种 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 的景观㊂胡俊泽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 基础教育中最高和最后阶段,是介乎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中间阶段 [6],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 中间阶段 性;张华在分析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 大学预科 说与 基础+选择 观的合理性与缺憾之处后,提出了 以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对普通高中教育重新定位 的主张[7],显然是要将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视为具有 选择 性的大学预科之基础教育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㊁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性质㊂伴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普通高中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将从升学 预备教育 走向 基础教育 ,而普通性㊁基础性㊁教育性与实践性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特征㊂普通高中的 普通性 是就国民教育的类别而言, 基础性 突出了普通高中的基础性地位与根本性质, 教育性 指明了普通高中的功能,而 实践性 则彰显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应用价值㊂2 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由 单一升学 转为 多元促进长期以来,我国对普通高中的教育目的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反差,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认识的错位而导致对其根本目的认识模糊;另一方面,它是高考改革制度配套措施跟进不及时㊁高考指挥棒指向偏差而引发应试教育文化愈发浓烈的结果,造成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在实践中担负着 升学 与 就业 双重任务㊂随着21世纪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但是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单一升学 成为普通高中教育实践的根本目的㊂ 封闭式学校 高考工厂 考试机器 的产生, 严重戕害了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71尹㊀达,陈理宣: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中国选择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㊂ [8]有些学者力推普通高中的大学预科之功能,并称这一转变能够 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9],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普通高中单一升学之根本目的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了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㊂因此,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为核心的多元促进㊂由 单一升学 向 多元促进 之普通高中教育根本目的的转变,既符合人之差异性的客观事实,又适合人之个性化的发展需要,这是由普通高中的 基础教育 之根本性质决定的㊂3 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由 考技训练 转为 素养培育当前,普通高中所热衷的 考技训练 是由普通高中教育原有的 单一升学 之根本任务决定的,而原有的普通高中升学的 预备教育 之根本性质规定了 单一升学 之目的,导致普通高中成为高考考技训练场,凸显了教育的工具性而淡化了教育的人本性㊂实现以 人性回归 为核心的任务复原与责任承担,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㊁创新发现,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的根本任务㊂这就需要改变机械训练,采取 主体唤醒 策略,因为 主体唤醒 不仅是 人性回归 的具体表现与本质要求,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与根本任务㊂ 人性回归 包含 人的尊贵性 人性本善 与 人性的唤醒 三个层面,而 人性的唤醒 是 实现教育促进人性发展之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 ㊂[10]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与目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内在的主体意识与外在的主体权利,否则无法承担唤醒学生之主体的责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以主体权利的保障为前提,否则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主体意识的 唤醒 ,是师生主体间相互作用㊁相互联结的必然产物㊂主体唤醒是师生间相互的唤醒, 唤醒 后的主体才意味着真正的 人 ,具体表现为 人 之主体意识的自由与自主发展的实现㊂四、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倡导个性化学习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人性回归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而实现由考技训练 到 主体唤醒 的根本性转变则是新时代普通高中的根本任务,但这种转变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定时代经济㊁政治㊁科技㊁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诸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产物,更是突围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现实选择㊂1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政府行为加强政策引导㊁优化政府行为是确保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㊂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还无法离开国家政策支持与强力推动,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观念㊁定准角色㊁精准行动,实现由 控制者㊁执行者 向 合作者㊁组织者㊁策划者㊁服务者 的转型,确立普通高中的大众教育价值取向和基础教育功能定位,解决好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㊁根本目的㊁根本任务这三大关键问题,尤其要构建以 政府决策 为主导㊁以 市场运作 为手段㊁以 创新发展 为引领㊁以 满足需要 为目的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创新机制㊂首先,要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品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㊂其次,要确立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加强立法管理㊁执法监督与违法处罚力度,尤其要做到有法必依,以法治推进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与常态化㊂推行普通高中教育社会化是确立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尤其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㊁政策㊂第三,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利㊂建议采用一系列可操作性策略,实现教师的人尽其才㊁才尽其用㊁用有所值,如取消评奖选模推荐制与指标制,全面构建自主申报㊁达标评优机制,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师的主体性,调动教师的积81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9月极性㊂2 加大智力支持,增强社会介入加大智力支持㊁增强社会介入是促使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㊂社会介入学校治理是社会经济㊁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除了政府与学校之外的 第三方力量 ,是指社会公众㊁社团组织㊁教育中介组织及学生家长等为改进学校管理工作而通过一定的途径介入学校治理的活动[11],它是实现 多元主体共治 运行模式的重要体现㊂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大众化特点决定了普通高中学校治理的开放性㊁包容性与民主性,为社会介入行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时代普通高中的根本性质㊁目的与任务,也决定了社会介入行动的必要性㊁可行性与必然性㊂在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社会介入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大的外部推动力与牵引力,对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目标㊁内容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㊂首先,加强区域性基础教育智库支持,尤其要突出地方教育服务特色,为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咨询㊁指导与诊断,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目标的落实与任务的实现㊂其次,构建家校联盟,切实将 家长委员会 的职责落到实处,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㊂第三,推进开放办学改革,研制社会支持行动计划㊂开放办学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事情,更是国家政策引导㊁社会积极介入的成果,因而国家应当进一步研制并推行与新时代相契合的配套跟进措施文件,如促进民办普通高中与公办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民办普通高中分类管理办法,拓宽民办普通高中融资渠道,优化普通高中办学效益评价机制,加强普通高中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保障社会支持行动计划的实现㊂3 强化法治保障,优化学校治理强化法治保障㊁优化学校治理是促进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㊂完善包括普通高中在内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是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㊂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的学校治理优化,不仅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而且要实现校长治理的创新㊁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落实家长支持计划㊂首先,推进校长治理创新机制,重塑依法治校㊁科研强校之景观㊂其次,应改善普通高中组织文化,加强学校教育诊断,崇尚民主㊁平等与自由,大力实施师生参与治理工程,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打造师生自由思想市场㊂第三,要落实家长支持计划,重视家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将家长的支持视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推动力㊂这就要求理解并引导家长的合理期待,承认儿童的个体差别性,尊重儿童的自我选择,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明确家长的责任不仅在于供给衣食住行,还在于引导㊁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㊂总之,普通高中的综合化㊁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成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新常态,这就需要重新定义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㊁根本目的与根本任务,而构建以 政府行为改进㊁社会介入行动㊁学校治理优化 为核心内容的创新机制,成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有效路径㊂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 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队伍规模㊁结构㊁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㊂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趋势更为显著,信息化操作更为重要,人本化落实更为关键,特色化发展更为迫切,生活化要求更为紧迫,而与中职教育的深度融合㊁与义务教育的有机衔接㊁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将铸就21世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最美风景㊂参考文献:[1]㊀田建荣.科举教育的传统与变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2]㊀谢长法.中国中学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83-89.[3]㊀姚舜.日本高中与大学衔接的新途径:出路指导与 高大连91尹㊀达,陈理宣: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中国选择携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07-212.[4]㊀余承海,程晋宽.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 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2-18.[5]㊀谢春风.英国教育督导目标㊁准则㊁标准的新特点及其影响[J].重庆高教研究,2016,(2):108-114.[6]㊀胡俊泽.对高中教育性质㊁任务和培养目标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1993,(1):33-34.[7]㊀张华.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定位[J].教育研究,2013,(9):67-71.[8]㊀尹达.论卢梭 博爱 青年教育观及其实现路径[J].青少年学刊,2015,(5):54-56,60.[9]㊀谢维和.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预科[N].中国教育报,2011-09-29(3).[10]尹达,徐凤.高等教育现代化:本质内涵㊁时代特征与实现路径[J].山东高等教育,2015,(11):19-23.[11]尹晓敏.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大学治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58.China sChoicein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HighSchoolsintheNewEraYINDa1,CHENLixuan2(1 SchoolofLiberalArt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241002;2 CollegeofEducationalScience,NeijiangNormal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641112)Abstract:Chinesegeneralhighschoolshaveundergonethreephases,namelydevelopingfromnothing,evolvingfrombeingautonomoustobeingsystematicandchangingfromfeudalizationtomodernization.Thetransitionaldevelopmentofgeneralhighschoolsistherealityappealderivingfromthenewera.Inaddition,theircomprehensive,diversifiedandpluraldevelopmentisalsoanimportantcomponentofthetransitionaldevelopmentinthisera.Inthiscontext,generalhighschooleducationfacestransi⁃tionsinitsfundamentalnature,aimandtask,namelychangingfrom preliminaryeducation to elementaryeducation ,from singleeducationentrancechannel to pluralpromotion andfrom examinationskilltraining to competencecultivation .However,suchfundamentalchangesresultfromthestrugglebetweennumerouseducationstakeholders.Itisthusnecessarytoim⁃plementthemechanisminnovationincludingsubjectbehaviorimprovement,socialinterventionactivitiesandschoolgoverningopti⁃mization.Themechanisminnovationisnotonlyastrategicdecisionforrealizingtransitionaldevelopmentofgeneralhighschoolsinthenewera,butalsoanimportantcomponentandfundamentalrequirementofrealizingthedevelopmentdrivenbynationalin⁃novations.Keywords:transitionaldevelopmentofgeneralhighschools,elementaryeducationreform,educationdiagnosis02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9月。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改革开放;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一、由权力规制到简政放权政府对教育权力的规制是政府对公共教育事务进行治理的一种工具,特指公共教育权力机构对社会共同体的活动依法施加持续的管理与控制活动[3]。

1949年到1978年,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型的“全能政府”。

“全能政府”模式是指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集中配置,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决策的领域实行全面、微观和直接的干预。

1978年,颁发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直属高等学校,行政上受领导,党的工作受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

国家明确强调了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威地位。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显露出一些弊端和矛盾。

如,严格的权力规制抑制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

社会矛盾的不断深化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逐渐由权力严格规制转变为简政放权。

所谓简政放权是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统揽一切事物的规章制度体系逐步过渡到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容的范式中来。

简政放权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改革的过程就是简政放权的过程[4]。

1985年颁布的《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对高等教育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由权利规制到简政放权的转变标志,此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更加强调高等教育学校自主化、开放化办学。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并在招生方案、学科专业调整、科学研究、国际交流、自主设置部门机构等方面均赋予高等院校一定的自主权,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走向依法办学的轨道。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摘要新时代国情的转变,使中国教育迎来新任务与新使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亦随之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为了完成新任务、新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做出相应变革:秉持全面发展、全纳教育、个性共性兼顾、服务终身、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改进课程与评价方式,助力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和空间践行全纳教育,完善管理机制,平衡个性与共性,加强发展指导,服务终身发展,开发实践渠道,促进学以致用。

关键词普通高中;五育;全纳教育;生涯教育;终身发展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Education Methods of Ordinary High Schools in the New Era //LONG SidaAbstract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change of national condi-tions,China's education has ushered in new tasks and missions,and the mode of ordinary high schools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new tasks and missions,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we need to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mode of ordinary high schools:uphol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nclusive education,giving consideration to individuality and generality,serving life-long and putting learn-ing into practice,improving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help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building platform and space,prac-ticing inclusive education,improving management mechanism,balancing individuality and generality,and strengthening devel-opment guidance to serve lifelong development,and develop practical channels to promote learning for practical use.Key words ordinary high schools;five educations;inclusive edu-cation;career education;lifelong development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导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其中“新高考”是最具代表性的改革之一。

作为对传统高考模式的重大创新,实施“新高考”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然而,这一改革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一、价值取向1.1 培养综合素质“新高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高考侧重于学科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而“新高考”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价值取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2 促进社会公平传统高考的评价方式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有些地区的学生因为考试资源有限,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而“新高考”通过系统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从而减少教育机会的不均衡。

这种价值取向有助于提升教育公平,让更多优秀的学生得到发展的机会。

1.3 提升教育质量传统高考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容易形成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

而“新高考”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学校和教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现实挑战2.1 评价体系建设实施“新高考”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能够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等方面。

目前,我国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2.2 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新高考”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

传统高考以学科成绩为中心,教师注重教授知识。

而“新高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3 学校资源分配实施“新高考”需要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的实验室、设备和实践机会。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与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中国大陆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中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普通中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国的高中教育体制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中国未来的高中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一些顽疾。

首先,教育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实质性的创新,与社会发展和实践需求不相适应,这导致一些学生面临着知识与生活脱节的困境。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仍依赖于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此外,学科分类过于严格,学生缺少多元的学科选择和交叉学习,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

二、改革方向和趋势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高中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等。

1、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内容的改革需要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生活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丰富学科内容和替代教育课程,包括推动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培养信息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

2、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注重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式学习。

通过提供集体和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等。

可以考虑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如在线课堂、网络授课和虚拟实践等,进一步推进教学变革。

3、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也是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价值观、体育跨文化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以满足当前的社会和经济需要。

学生可以参与公民社会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等,以全面发展。

三、改革推进为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合作,建立一体化的教育改革体系,并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

此外,应该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包括智慧高中、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等,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教育经济效益。

高中教育的转型与突破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与展望未来

高中教育的转型与突破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与展望未来

高中教育的转型与突破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与展望未来高中教育的转型与突破: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与展望未来近年来,高中教育经历了一场转型的浪潮。

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升级,高中教育体系迎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回顾过去一年高中教育的发展成果,并展望未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实现转型与突破。

一、多元化课程设置的推进过去一年,高中课程设置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传统的文理分科基础上,许多学校逐渐引入了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生态环保等。

这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此外,高中教育在拓宽学科边界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传统学科之间的融合、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成为了一种趋势。

例如,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开设创作性写作课程;将科学与体育结合,开设健康科学课程等。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在过去一年,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智能教室、在线教学平台等,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同时,高中教师们也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研究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此外,高中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过去一年,高中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因而许多学校开始转向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学科知识的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使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这种评价方式还能有效减轻学生过度应试的压力,增加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引领时代发展趋势

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引领时代发展趋势

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引领时代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教育的改革也愈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高中教育改革方案的出台,不仅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革新,更是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引领和适应。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引领作用,并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在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整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在过去,高中教育主要注重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而在现代社会中,基础学科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这与时代发展趋势中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改变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

因此,高中教育改革方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中对多元智能的需求。

另外,高中教育改革方案也对评价制度和选拔机制进行了改革,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

传统的评价制度主要注重考试成绩,导致教育资源向重点中学集中,容易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而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对人的价值进行多元维度的评估。

因此,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在评价制度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提倡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减少对单一指标的过度依赖。

这种评价制度和选拔机制的改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中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最后,高中教育改革方案还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契合。

过去,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重点中学,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转型的当代境遇与价值取向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转型的当代境遇与价值取向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转型的当代境遇与价值取向
祁占勇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
【年(卷),期】2014(011)002
【摘要】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的引领下,普通高中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条规定的“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的既定目标,其价值取向必将发生重大转型: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差距,走公平基础上的效率化发展道路;二要坚持教育质量为本,实现跨越发展,走内涵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三要推进规范管理力度,寻求体制创新,走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四要省思普通高中性质,满足多重需要,走养成基础上的选拔化发展道路.
【总页数】9页(P38-46)
【作者】祁占勇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
【相关文献】
1.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转型的当代境遇与价值取向 [J], 祁占勇;
2.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高中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变化[J], 窦现金
3.新时代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之再探讨 [J], 高艳红;孙忠
4.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于璇
5.我国高中教育的规模将呈大幅度扩增趋势“十五”期间民办高中将占半壁江山二○○○年我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比一九九五年增长百分之六十八 [J], 刘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高中教育价值取向

普通高中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的价值取向,既是发展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教育的宏观决策及创新,还是微观的教学改革,都与教育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错误的不适合当代高中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则阻碍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实现综合化全人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功利化教育价值取向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正进入个性与共性、一元与多元共存并存在激烈冲突的时代,个性及多元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理应为创造个人美好未来、重建未来核心价值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但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本应遵循的价值优化逻辑,却在激烈的竞争、痛苦的选择、艰难的生存面前被迫让位于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高中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在无奈的现实面前被遗忘和迷失掉了。

普通高中教育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普通高中教育完全等同于升学和就业准备。

普通高中教育的形态和功能是多维度、多层面的,高中教育定位的误区归根结底还是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所致。

学校将升学率视为本校发展的救命稻草,视为教师绩效的唯一标准,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忽视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整个高中教育充斥着功利性的追求和实践。

第二,片面理解、压缩普通高中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取向,关系到学生成长成的价值使命、关系到教育未来的理性选择,但是当升学与就业成为高中教育的全部价值追求,使得本应应对未来复杂社会的前瞻性教育行动被忽视淡出人们的视野。

狭溢的功利化的教育不可能为未来奠基,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导致学生心灵的愚昧。

②单一化教育价值取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多样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单一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仍占主导。

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探析

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探析

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探析[论文关键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教育公平[论文摘要]教育政策是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引导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活动的战略和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制定和推行的教育政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有所不同。

在当代中国变化了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当前中国制定各类公共政策的大背景,同时也是目标本身。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无疑会更偏重公平。

本文将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参考基础,来分析当今中国教育政策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

一、教育的特殊属性和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教育都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伊始,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的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首先,它以学校、个人和家庭为活动主体;其次,它以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为其活动目标或宗旨,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满足公众的教育需求。

因此,教育活动具有公益性和非赢利性。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得尤为明显的一点在于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双重属性。

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公共服务既具有公共性,同时又具有排他性。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教育的公共性只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限度内具有。

超过这个限度,教育便产生了排他性。

因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当公众人数超过教育资源所能容纳的范围时,个人和家庭之间就会产生竞争。

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双重属性就决定了国家针对不同的政策调适对象所实施的教育政策具有不同偏向的价值取向。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更注重效率,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更关注公平”。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引导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活动的战略和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 (1)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 (1)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

一、高中教育现状高中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高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者,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二、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高中教育需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主体性和综合素质教育高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教学和互动性高中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开放式教学和互动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多媒体教学环境,提供资源丰富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

3.终身学习和职业规划高中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和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或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实际工作环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4.国际化教育和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中教育也需要走向国际化。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换学习,增加学生的国际经验和交流机会。

学校还可以引入国际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结语高中教育面临着社会需求的转变,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的“ 到2 0 2 0 年,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毛入 学率达到 9 0 %” 的既定 目标 , 其价值取 向必将发生
重 大转型 : 一要合 理 配置教 育 资源 , 不断缩 小 差距 , 走 公平基 础 上的 效率化 发展道 路 ; 二要 坚持 教 育质量 为本 , 实现跨 越发展 , 走 内涵基 础 上 的跨 越 式发展 道路 ; 三要推 进 规 范管理 力度 , 寻 求
大战 与学生无 序 流 动 , 学 校 大 班 额状 况 与学 生 管理 难度增 加 , 以高 考为 指 挥棒 的应 试 教 育盛 行 与 新课
源 自然下降, 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 , 不仅制约 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发展速度 , 而且有损教 育公平的实现 , 不利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 从
教育政策应有的价值取 向, 从而使我 国普通高 中教 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 协调发展、 富有特
色、 充满 活力 、 保证 质量 、 管理 规范 的新格 局 , 也是 我 国普 通 高 中教 育实 现 质 量 与 普及 并 重 、 以公 平 促 效
改理念理解偏差 , 教育行政领导干部只讲政绩与不 按教育规律办事 , 学校领导行政级别与办学 自主权
第 1 1卷 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f S c h o o l i n g S t u d i e s
Vo 1 . 1 1 .No . 2 Apr . 2 01 4
我 国普 通 高 中教 育 政 策 转 型 的 当代 境 遇 与 价 值 取 向
2 0 1 0年 7月 2 9 E t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颁 布 的《 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2 0 2 0
错缺位 , 校长负责制理解不全面与 内部治理结构 缺
失制衡 , 学 校周 边环 境 状 况 堪忧 与 校 园安 全事 故 责 任重 大 , 学 校后 勤社 会 化 管 理带 来 的债 务 压力 与生
机制 带动 处 于资 源不 利 地 区 的发 展 , 进 而 最 大 程 度 地 发 挥资 源 的利 用效 率 , 以 避免 资源 浪 费 或 差 距 越 拉 越 大现 象 的出 现 , 是 我 国普 通 高 中教 育 面临 的重
作者简介 : 祁 占勇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 教育学博士 。E— m a i l : q i z h a n y o n g @s n n u . e d u . c a
祁 占勇 .我 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转型 的当代境 遇与价值取 向
( 一) 坚 持 以政府 投 入 为主 , 积 极 拓展 普 通 高 中
祁 占勇
( 陕西师 范大 学 教 育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在“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政策的引领下 , 普通 高中教育作 为高中阶段教 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 为了实现《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展规 划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第三条规
年) 》 第三条规定 , “ 到2 0 2 0年 , 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 ,
毛入学率达到 9 0 %” 。在普及高 中阶段教育 中, 普 通高中教育是普及高 中阶段教育 的关键一翼 , 普通 高 中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 国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的发展水平。但不可否认 , 我国普通高 中教育 的发展仍存在着多项问题 , 诸如: 政府教育经费投入 严重不足与不均衡 , 普通高 中教育供给与需求不平 衡 即供小于求 ,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与优质资源短 缺, 学校布局不合理与办学格局单一, 办学规模偏小 与质量效益不高 ,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与教师待遇偏 低, 教师结构性缺编与教师流动率增加 , 校际间生源
体制创新 , 走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型发展道路 ; 四要省思普通 高中性质 , 满足 多重需要 , 走养成基
础上 的选拔 化发展 道路 。
关键词 : 普通 高中 教 育; 价值取 向; 教育公平 ; 教育效率; 教 育质量
中图分 类号 : G 5 2 0 文 献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2 2 3 2 . 2 0 1 4 . 0 2 . 0 0 6
率、 满足多重需要、 体制创新的根本保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2—2 5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陕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 规划 2 0 1 2 年度课 题“ 陕 西省普通高 中多样化 、 特殊化 、 优质化发 展实践研究 ” ( 课
题立项号 : S G H1 2 2 6 7 ) 的研究成果。


合 理 配置 教 育 资源 , 不 断缩 小 差 距 ,
教 育 的经 费筹措 渠 道 能 力 , 构 建 合理 的成 本 分 担机

走公平基础上 的效 率化发展道路
教 育资 源 稀 缺 或 短 缺 是 教 育 经 济 学 永 恒 的 命 题, 也 是 制约教 育 发展 的瓶 颈 。因此 如 何 使 有 限 的
从普通高 中教育的性质定位来看 , 普通高中教 育虽不属于义务教育 , 但仍属于基础教育 , 是基础教
育 的高级 阶段 , 制 约 普 通 高 中教 育 发 展 的 主要 因素
教育资源得到充分 的使用 , 合理调整教育资源 , 实现 资源要素的整体优化 与全程优化 , 不仅使资源缺乏 地 区的教育能够得 到有效发展与补偿 , 而且使资源 相对富裕地区在做好示范 的基础上 , 通过资源补偿
根本 上制 约着 我 国普 通高 中教 育 的可持 续发展 。
在“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政策 的引领下 , 我
国普 通高 中教 育 的发 展应 进行 适度 而有 效 的政 策 调
适, 实现从效率走向公平 、 从数量走 向质量 、 从封 闭
走 向创新 、 从 升 学走 向多 元 的战 略转 型是 普 通 高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