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质量通病防护措施隧洞施工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列举如下并相应采取一些措施。

一、洞内渗透漏水目前,隧洞的渗透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其原因是隧洞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

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造成渗漏水,对衬砌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隧洞的渗漏水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

形成原因:(1)拱顶衬砌不密实,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法施工,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水。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过程中,有时存在衬砌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渗漏水的预防措施:(1)设计预防措施在隧洞设计时应首先做好水文地质勘测,根据透水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流量、补给条件及洞顶地面形状等制定防水措施,以保证衬砌的使用寿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隧洞防排水设计的宗旨。

( 2 )结构自防水措施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等级,一味加大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将会使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量增加,导致混凝土裂缝,破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

对变形缝及施工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们往往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部位,通常变形缝形式有:嵌缝式、粘贴式、埋入式。

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中稍有不慎易走形,导致止水效果降低,应确保施工接缝严密、不渗不漏,变形缝应密封止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青海省S312线珍秦—称多段公路C标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通病1、施工通病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因分析: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2、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二、洞门施工通病1、洞门施工通病⑴、洞门坍塌。

⑵、洞门表观质量差。

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3、预防及处理办法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⑴、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3)防水层施工前应加强对初支的注浆堵漏,防水层不应带水作业;
4)防水层应按规范精心施工,当存在漏焊、假焊或烤焦、焊穿现象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5)防水层应与初支混凝土表面密贴,不得有明显的拉扯、空鼓、折皱和水囊;
6)二衬施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防水层被戳破、烧穿等;
7)二衬砼水平和环向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施工缝表面应凿毛。冲洗干净;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洞口端墙、翼墙及洞口挡土墙开裂
1)洞口位置、高程及结构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虚渣、杂物、积水、软泥必须清除干净;
3)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
4)墙背后回填应密实;
5)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
洞口边、仰坡不稳
1)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3)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宜过早;
4)拆模后应加强养护。
3)隧道不应欠挖,当有欠挖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或补充小炮爆破。
超挖回填不密实
1)超挖在允许范围之内的部分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在衬砌时采用与衬砌同材料一次施工;
2)超挖大于规定时,要用片石砼、浆砌片石或喷射砼回填,禁止泥、石、废木等杂物充填。
初期支护不及时,格栅钢架间距大
1)隧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支护形式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喷射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不宜大于16mm,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
3)喷射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站应用计量装置,不得减少水泥用量,速凝剂掺量应准确,添加均匀,不得随意增减;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

(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2 防治措施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隧道工程中,质量问题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质量通病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1.地质条件不明确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明确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在设计前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形态和地下水分布的了解;- 建立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或不稳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进行材料质量抽检,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拒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使用。

3.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质量问题,例如渗水、裂缝等。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严格遵守;- 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避免操作失误;- 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监理不到位监理在隧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位的监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改善监理工作,我们建议:- 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问题;- 建立监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监理职责和权力。

5.不合理的维护保养隧道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不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有效维护隧道质量,我们建议:-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视和保养;- 及时修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缺陷;- 定期评估隧道结构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1、锚固长度不够;
2、砂浆注不饱满;
3、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
4、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
5、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1、钻孔直径应现锚杆直径相配套;
2、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
3、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
4、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隧道开挖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1、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
2、布孔位置偏差较大;
3、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
4、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
3、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
4、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
5、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1、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2、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
3、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隧道锚杆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2、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
3、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1、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隧洞衬砌渗漏水
隧道衬砌渗、漏水,主要是隧道的防排水工程不完善及施工质量不良造成的。

设计上完善隧道的防排水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好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是保证隧道不渗不漏的关键。

①隧道衬砌防水设计可采取浇筑抗渗砼和铺设防水层的办法;漏水防止设计;恰当地设计施工缝、伸缩缝、变形缝的位置,采取专门的防水、防渗措施。

②隧道的排水工程设计分为衬砌的防水层背后的排水工程、路基排水工程及路缘排水工程;在防水层背后,设置良好的环向排水盲沟或排水管,将隧道的涌水通过环向排水设备,排入路基纵向排水沟,将水排出洞外。

③排水施工,严格作好的防排水工程质量控制是保证隧道不漏不渗的关键,在具体施工中,应作好衬砌背后的环,纵横向排水系统,防水层和施工缝的施工质量控制。

(2)隧道超挖、欠挖和局部坍塌
隧洞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超挖、欠挖及局部坍塌(大坍方属
工程事故,应按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等通病,对此要从针
对隧道具体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开挖方案、爆破技术,量测信息反馈,超前加固,加强排水,及时初支,保证支护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超前控制。

①爆破施工方案要合理,炮眼的布置、使用的药量要合理,宜采用弱爆,浅眼密眼,严格控制用药量,采用微差爆破等技术。

②加强对围岩地下水的处理。

③加强隧道施工动态监控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

施工必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开挖面围岩描述,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测点动态布置等。

④根据围岩岩性和地质构造,采取必要的超前加固措施。

⑤初期支护应及时,应保证初支的厚度和质量,初离与开挖面的距离及施工时间间隔应合适。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通病:1)初期支护质量通病1.超欠挖。

防治措施: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

2.初期支护分层喷射混凝土掉层脱落。

防治措施:喷射时喷射手先喷射填塞钢架背后,然后以每层3~5cm厚度分层喷射。

对于富水隧道尽量采取引排的措施减少初期支护背后积水对混凝土的长期侵蚀。

3.喷射混凝土不进行养护。

防治措施:喷射混凝土表面的灰尘用高压风清理,再进行养护液涂抹,加强检查力度。

4.喷射混凝土拱顶部位空洞。

防治措施:喷混凝土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作喷射混凝土;,对在施工后产生的空洞,应采取打眼压浆处理,用水泥浆进行回填,以填补空洞,保证施工质量。

5.拱脚初支产生纵向裂缝。

防治措施:加强锁脚锚杆施工;施作大拱脚并做好围岩量测,及时了解围岩变形动态;拱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并彻底清理虚渣,衬砌紧跟开挖面。

2)衬砌质量通病1.衬砌混凝土裂缝。

防治措施: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衬砌施工前保证边墙等基础部位无虚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接缝施工时,严格按接缝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施工,在保证先浇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重塑性时,加强接茬处混凝土的振捣。

2.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

防治措施: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每条焊缝均做充气压力检查;加强对防水板的保护,特别是二衬钢筋焊接施工时,应防止防水板被烧伤、灼伤,防止钢筋接头扎破防水板,混凝土浇注振捣时,尽量防止破坏防水板。

3.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

防治措施:二次衬砌模板拼装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模板检查;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加强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工序质量控制。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隧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市政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对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是市政隧道施工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充分研究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导致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技术不科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勘察和设计阶段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二、材料使用不合理市政隧道施工中,材料使用不合理也是常见的质量通病。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材料,导致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

三、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虽然有施工经验,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也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严格,存在施工进度和质量把关不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结论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包括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材料使用不合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和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

为了提高市政隧道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研究和设计阶段的工作,选择优质材料,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隧道水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地层情况如下时。

a.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b.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c.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d.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

②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

a.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b.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c.防水层(内贴式、外贴式或中间夹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使用数年后失效。

d.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e.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f.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因年久失修而阻塞。

(2)防治措施。

①因势利导,给地下水排出的渠道,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②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③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④水害整治的关键为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2. 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设计方面的原因。

隧道设计时,因围岩级别划分不准、衬砌类型选择不当,造成衬砌结构与围岩实际荷载不相适应引发裂损病害。

a.对一些具有膨胀性的围岩地段,未采取曲墙加仰拱衬砌;偏压地段未采用偏压衬砌。

b.断层破碎带、褶皱区等局部围岩松散压力或构造应力较大的地段,衬砌结构未能相应采取加强措施。

c.对基底软弱和易风化泥化地段,未设可靠防排水设施,混凝土铺底厚度及强度不足。

②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时,受技术条件限制,方法不当,管理不善,造成工程质量不良。

a.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架支撑变形下沉,造成拱部衬砌产生不均匀下沉,拱腰和拱顶发生施工早期裂缝。

b.对Ⅳ级以下的围岩,过去通常采用先拱后墙(上下导坑)施工方法,由于工序配合不当、衬砌成环不及时、落中槽挖马口时拱部衬砌悬空段过长、拱架支撑变形下沉等原因,造成拱部衬砌产生不均匀下沉,导致拱腰和拱顶衬砌发生施工早期裂缝。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隧道施工相较于其他工程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较高,为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应充分认识隧道工程质量通病的危害性并加以防止。

质量通病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预防措施:(1)超前地质预报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利用各种探测的特点进行取长补短相互验证,保证探测的精度;(2)特殊地段特殊处理,对于高风险隧道、特殊地段要加强探测,将隐患提前暴露出来,再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防治。

质量通病2:洞门坍塌。

预防措施:(1)在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施工洞顶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2)洞口边仰坡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做好锚、网、喷防护工作,防止雨水冲刷;(3)根据洞口围岩情况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软弱围岩做好超前支护,并预留核心土开挖进洞,围岩较好,可采用超前小导管进洞,一般严格按设计支护类型施工,局部适当加强,方可安全进洞;(4)洞口一般沉降量较大,衬砌施工时间较晚,施工时根据围岩情况适当增大沉降预留量,防止因围岩变形而侵占衬砌净空。

质量通病3: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预防措施:(1)加强超前探测,充分认识前方围岩岩性及存在的隐患,制订相应的施工措施,特殊地段要采用多种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式进行相互验证探测;(2)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围岩在塌方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形,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围岩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塌方,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施工衬砌,杜绝衬砌施工严重滞后,出现塌方隐患。

质量通病4: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预防措施:(1)喷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同的配合比严重影响喷混凝土强度和回填量,配合比比选中一般采用强度等级稍高的水泥比较好,回弹量少;(2)喷混凝土施工中喷枪手的熟练程度影响喷混凝土效果和回弹量,一般采用分层施作,每层厚度约3~5cm,喷枪口距离喷混凝土面距离80~120cm为宜;(3)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制订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确保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4)喷混凝土前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有欠挖及时处理到位;(5)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可采用钻孔或者预留孔检查。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洞身开挖过程中围岩的超挖、欠挖1.形成的原因(1)钻孔时周边眼大小、分布不准确。

(2)爆破时装药量不精确。

(3)测量放线的误差。

(4)地质条件差。

(5)施工管理不善。

2.防治措施:(1)周边眼应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

(2)提高钻眼精度。

(3)控制装药量。

(4)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5)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喷射混凝土回弹量过大、强度不足1.形成的原因(1)选用的配合比不准确。

(2)砂石材料不合格、级配不好。

(3)选择的喷射方式不当。

(4)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2.防治措施:(1)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精确性(2)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现场维修能力以及粉尘和回弹量的限制程度,正确选择喷射方式。

(3)及时清除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必要时应冲洗干净。

(4)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5)工作人员操作时,喷头喷射方向应与受喷面垂直,偏角小于10度;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0.6-L2米之间,喷头应均匀缓慢移动。

三、洞身坍塌1、形成原因(1)地质原因;如隧道穿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各种堆积体、通过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褶曲及错动的发育地段、通过岩层软硬相间段等情况。

(2)施工方法和预防措施不当;如施工方法选择不当、锚喷不及时、钢支撑安装不牢固、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等情况。

2、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积极的防排水措施。

(2)严格按照“短开挖、弱爆破、早封闭、紧支护、勤观察、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3)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四、隧道衬砌后出现渗水、漏水、涌水等1、形成原因(1)施工的排水系统不畅通、排水管堵塞;(2)铺设的防水板破损;2、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原则进行施工。

(2)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保证排水系统不堵塞、不淤积,防水板不破损;加强排水系统的经常检查。

(3)杜绝不合格排水材料进入工地。

五、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1、形成原因(1)水灰比较大。

(2)拆模时内外温差较大。

(完整版)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完整版)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12.1隧道超挖 .欠挖5.12.1.1表现特征隧道的开挖轮廓线凹凸不平,可能导致围岩崩塌或支护与衬砌受力条件的恶化,进而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隧道超挖导致初支钢拱架(或格栅钢架)与开挖轮廓线间距过大,造成初支背部空洞。

欠挖影响钢拱架(或格栅钢架)的安装。

5.12.1.2原因分析1施工时未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开挖方法作出合理调整。

炮眼间距、深度控制不严,当岩质软硬或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变化时,炮眼孔位、间距、深度、装药量等参数未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2开挖进尺长度控制不当。

3断面检测不及时,掌子面开挖放样误差大。

4挖掘机开挖时直接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

5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

6未考虑围岩预留变形量。

5.12.1.3防治措施1岩质变化情况,充分考虑断面形状尺寸、岩质变化、裂缝、涌水、围岩条件等因素。

通过试爆确定周边眼间距、最小抵抗线、相对间距、装药集中度等关键爆破参数。

合理调整开挖方式,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炮眼布置、深度、装药量等参数进行调整。

2全断面开挖的隧道,可以考虑采用拱部断面光面爆破,边墙断面预裂爆破相结合的方法。

分步开挖时,可考虑预留光面层的爆破方案3预留开挖断面的检测,欠挖超出允许范围时必须作凿除处理,超挖允许范围较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 Im范围内断面严禁欠挖4预留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采取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

5开挖到设计轮廓线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6隧道开挖轮廓线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两侧的信息进行调整。

5.12.2隧道初期支护中的常见病害5.12.2.1表现特征初期支护中的病害,如不平整、开裂、松动、剥落、离层、厚度不足、拱顶空洞、衬砌干缩裂缝及荷载变形裂缝等5.12.2.2原因分析1由于爆破开挖控制精度不高,导致岩面凹凸不平,局部超挖过大的低凹处未找平,欠挖凸出过大而未凿平,喷射初衬混凝土时难以找平而使喷射面起伏过大,平整度较差。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质量预防措施1洞口工程1.1边仰坡坡面冲刷1、表现及典型特征:雨水冲刷形成天然水道及局部深陷、坍塌。

2、主要产生原因:没有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致使大面积汇水涌入洞口,造成严重冲刷;边仰坡防护封闭不及时。

3、防治措施: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应在进洞前修筑完毕),完善排水系统,将外部水源截断,引至天然沟渠,从而减小汇水面积,降低雨水对边仰坡坡面冲刷;减少对天然坡面的破坏,及时封闭边仰坡(黄土坡面不宜使用喷锚封闭)。

1.2 洞口及洞顶积水1、表现及典型特征:洞口及洞顶低洼处无处排水,雨水汇集形成积水坑。

2、主要产生原因: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将水排到洞口之外;洞顶坡面排水不畅,低洼处没有及时填补平整。

3、防治措施: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尽早形成系统,将水排到洞口之外,低洼处及时填补平整。

1.3洞口土石方开挖方式及顺序不正确1、表现及典型特征:不正确开挖方式及顺序导致洞口边仰坡坍塌,进洞困难。

2、主要产生原因:隧道洞口一般情况下地质较差,容易积水,应先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施工洞口。

3、防治措施: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段应采取预加固措施,边仰坡较高的地方应分层开挖,洞口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应及时施做。

边仰坡施工不宜大挖、大刷。

1.4雨季施工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冲刷水道,基底积水浸泡。

2、主要产生原因:排水设施未完善。

3、防治措施:正常情况下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如在雨季施工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形成排水系统,避免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同时注意观察,避免边坡垮塌。

1.5超欠挖1、表现及典型特征:没有按设计轮廓线成型,造成开挖面凹凸不平顺。

2、主要产生原因:测量放样不准或未按放样施工,形成大面积超欠挖现象;刷坡施工不当造成局部超欠挖。

3、防治措施:准确放样,按设计坡度施工。

1.6爆破对原围岩挠动过大1、表现及典型特征:土石松软,破碎,原有裂隙破坏。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能符合相关标准,对盾构法施工的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保证各关键技术参数达到能控制工程质量标准的范围。

盾构进出洞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在进、出洞过程中,施工环节多,工作量集中,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设备、人员众多,工作零乱,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尤其重要。

1、现象在盾构进出洞过程中,盾构基座发生变形,使盾构掘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

2、原因分析⑴盾构基座的中心夹角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平行,盾构在基座上纠偏产生了过大的侧向力;⑵盾构基座的整体刚度、稳定性不够,或者局部构件的强度不足;⑶盾构姿态控制不好,盾构推进轴线与基座轴线产生较大夹角,导致盾构基座受力不均匀;⑷对盾构基座的固定方式考虑不周,固定不牢靠。

3、预防措施⑴盾构基座形成时中心夹角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方向一致,当洞口段隧道设计轴线处于曲线状态时,可考虑盾构基座沿隧道设计曲线的切线方向放置,切点必须取洞口内侧面处;⑵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克服出洞段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⑶合理控制盾构姿态,尽量使盾构轴线与盾构基座中心夹角轴线保持一致;⑷盾构基座的底面与始发井的底板之间要垫平垫实,保证接触面积满足要求。

4、管理方法⑴先住手推进,对已发生变形破坏的构件分析破坏原因,进行相应的加固。

对需要调换的部件,先将盾构支撑加固牢靠,再调换被破坏构件;⑵盾构基座的变形确实严重,盾构在其上又无法修复和加固时,只能采取措施使盾构脱离基座,创造工作条件后对基座作修复加固。

1、现象在盾构出洞过程中,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在受盾构推进顶力的作用后发生支撑体系的局部变形或者位移。

2、原因分析⑴盾构推力过大,或者受出洞千斤顶编组影响,造成后靠受力不均匀、不对称,产生应、力集中;⑵盾构后靠混凝土充填不密实或者填充的混凝土强度不够;⑶组成后靠体系的部份构件的强度、刚度不够,各构件间的焊接强度不够;⑷后靠与负环管片间的结合面不平整。

3、预防措施⑴在推进过程中合理控制盾构的总推力,且尽量使千斤顶合理编组,使之均匀受力;⑵采用素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填充各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除充填密实外,还必须确保填充材料强度,使推力能均匀地传递至工作井后井壁。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①在喷射前要彻底清理表面尘土污染,确保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要密实,避免空鼓,确保初期支护表面不漏水,钢架不生锈;③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要及时进行收敛和沉降的处理,避免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④在喷射混凝土时,要采用分层喷射技术,确保每层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进行彻底清理。

对于黄土隧道,严禁水洗。

在喷射混凝土时,应先喷射填塞钢架背后,然后以每层3-5厘米的厚度分层喷射。

对于富水隧道,应尽量采取引排的措施,以减少初期支护背后积水对混凝土的长期侵蚀。

此外,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等措施也可以减少对原有土层的扰动,从而减少原深埋土层的暴露时间。

喷射混凝土不进行养护的原因是混凝土表面会布满灰尘,这会导致养护液涂抹存在困难。

为了减少材料费和人工费,施工单位不进行喷射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高压风清理喷射混凝土表面的灰尘,然后再进行养护液涂抹,并加强现场监理检查力度。

喷射混凝土拱顶部位的空洞是由于超挖或开挖后未及时进行支护导致局部坍落,而施作喷射混凝土前又未按要求用同级混凝土进行回填密实,或者是因为拱顶喷混凝土在垂直作业时,在自重作用下喷混凝土混合料易与接触面出现较大空隙,造成空洞。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开挖前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开挖后尽快封闭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前对超挖或坍落部位进行同级混凝土回填,再进行喷混凝土施工。

在施工后产生的空洞,应采取打眼压浆处理,用水泥浆进行回填,以填补空洞,保证施工质量。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骨料大小级配原材料的影响,施工温度对二次衬砌施工的影响等。

荷载变形裂缝主要是由于仰拱和边墙的基础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注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加强锁脚锚杆施工,施作大拱脚并做好围岩量测,及时了解围岩变形动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S312线珍秦—称多段公路C标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通病1、施工通病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因分析: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2、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二、洞门施工通病1、洞门施工通病⑴、洞门坍塌。

⑵、洞门表观质量差。

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3、预防及处理办法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⑴、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⑵、修补工艺欠佳。

5、预防及处理办法加强洞门立模的精度和稳定性,灌注时应严格控制速度,尽量一次施工成型,避免修补。

确要修补的,修补工艺要认真,细致,增强洞门的观赏性。

三.开挖施工通病1、开挖施工通病⑴、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⑵、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⑴、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

⑶、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⑷、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3、预防及处理方法⑴、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定位要准确,炮眼应平直、平行,炮眼间距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布置。

⑶、软弱围岩边墙宜采用预裂爆破,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并预留沉落量。

⑷、加强爆破工的责任心。

提高业务水平,施工中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小药量间隔装药,导火索引爆。

⑸、技术员应每循环对开挖断面进行准确测量。

测量实行双检制,每开挖10米,对中线、标高和轮廓线进行一次复查。

⑹、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在允许范围内,应按照同级混凝土回填;超出允许范围,应根据相关规范做出方案报批后实施回填作业。

4、塌方原因分析⑴、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⑵、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或未严格按设计进行支护,盲目追求进度。

5、预防及处理方法⑴、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塌方地段地质的特征。

⑵、根据地质特征,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开挖进度、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

⑶、增加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

四.初期支护施工通病1、初期支护施工通病⑴、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⑵、锚杆数量、长度不够,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未施作,拉拔力不足。

⑶、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连接板连接不牢,架立间距过大。

2、喷射混凝土病因分析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⑵、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⑶、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⑷、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⑸、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⑹、喷射工技术不熟练。

3、喷射混凝土通病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加强现场管理,喷射混凝土时应全过程旁站。

⑵、试验室应对进场的原材料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⑶、拌合站严格按照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并做好冬季施工措施。

⑷、认真做好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⑸、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对欠挖及时处理,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⑹、隧道环向每2米布设一个厚度标尺。

⑺、加强对喷射工的培训和指导。

喷射混凝土时喷嘴宜与喷射面垂直,其间距宜为0.7-1.5m,喷嘴应连续、缓慢作横向环形移动。

4、锚杆施工病因分析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对设计图纸不清楚。

⑵、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⑶、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⑷、锚杆长度不够。

5、锚杆施工通病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熟悉设计图纸,隧道每个部位锚杆类型和数量要掌握,确保锚杆数量、长度和类型满足设计要求。

⑵、严格钻孔深度和孔径检查,保证钻孔满足设计要求。

⑶、调整注浆(锚固)工艺,保证排气畅通,适当加大注浆压力。

⑷、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施工一定要施作锚垫板。

6、拱架施工病因分析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

⑵、型钢拱架的弯曲设备对两端的弧度控制有偏差。

⑶、电焊工技术较差,责任心不强。

7、拱架施工通病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拱架架立间距偏差控制在±50mm。

⑵、型钢拱架的每节弯曲时,两端60cm范围内的弧度要严格控制,确保整个拱架几何尺寸。

⑶、提高电焊工的业务水平和,增强责任心,确保连接板和拱架之间的焊接质量。

五、衬砌施工通病1、衬砌施工通病⑴、衬砌背后存在空洞。

⑵、衬砌错台明显、漏浆、流沙严重,外观质量差。

⑶、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⑷、衬砌渗漏水。

⑸、衬砌混凝土开裂。

⑹、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

⑺、排水沟排水不畅。

2、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⑴、对超挖未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

⑵、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

⑶、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

3、衬砌背后空洞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加强质量意识到位,加大过程控制,责任到人,监控到位。

⑵、从源头做起,尽可能控制好开挖质量,控制超挖。

⑶、衬砌灌注混凝土施工时,拱顶设置溢浆管,检查拱顶混凝土灌注的饱满度。

⑷、衬砌表观适当增加拱部混凝土灌注口,保证混凝土灌注饱满、密实。

在拱顶设注浆孔进行注浆,充填空洞。

4、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⑴、衬砌台车刚度不够,模板整修不到位。

⑵、衬砌混凝土水灰比不合理,泌水严重。

⑶、两侧未进行对称浇注。

⑷、浇注速度过快,台车上浮。

⑸、模板涂油太多,拆模后形成鱼鳞云。

⑹、局部模板未清理干净涂油,拆模后形成“扒皮”掉块现象。

5、衬砌表观质量差预防及处理办法⑴、检查台车、模板的加工制作质量,保证其有足够的精度、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⑵、分节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检查,表面平整度和接头缝隙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准进行浇注混凝土作业。

⑶、对称浇注混凝土,避免偏压造成衬砌台车移位;控制浇注速度,防止台车上浮和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必要时采取防止台车上浮措施。

⑷、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可适量增加外加剂或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大坍落度。

⑸、台车拆模后应彻底清理模板上的浮浆,均匀涂刷脱模剂。

6、衬砌厚度不够病因分析⑴、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过程监控不到位。

⑵、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为满足净空减少支护和衬砌的厚度。

⑶、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

7、衬砌厚度不够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⑵、加强初期支护和衬砌过程的旁站监督。

⑶、对欠挖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支护和衬砌。

⑷、适时开孔检查支护和衬砌的厚度,对衬砌厚度不足部分应开天窗,凿除欠挖部分周围的围岩,用同等级砼回填或注浆回填。

8、衬砌渗漏水病因分析⑴、衬砌开裂。

⑵、防水、排水、引水设施不完善。

⑶、环向施工缝、变形缝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止水条、止水带安设不规范。

⑷、防水板破损、穿孔,焊缝不严密。

⑸、衬砌捣固不密实,存在孔洞或蜂窝。

⑹、防水材料不合格。

⑺、泄水孔数量不够或排水不通。

9、衬砌渗漏水预防及处理办法⑴、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防排水工程实施质量监控。

⑵、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钢筋头、尖锐突出物进行清理,并用沙浆把基面基本找平;防水板紧贴基面,对有较大坑凹处,应增加固定铆钉数量,确保防水板与基面之间紧贴不留空洞。

⑶、根据基面实际情况适当留有松弛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挤裂。

⑷、防水板与暗钉圈焊接要牢固,两幅防水板搭接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双焊缝搭接,焊接时温度适合,焊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得焊穿。

⑸、铺设及搭接顺序应遵循先拱部后边墙,下部防水板压住上部防水板。

⑹、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⑺、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加强衬砌浇注过程控制。

⑻、加强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确保止水条安装位置在施工缝的中间。

⑼、因地制宜采取附加排水措施(暗沟、盲沟)。

⑽、必要时对洞身地层、衬砌背后实施防水注浆处理。

⑾、做到环向、纵向盲管通畅,对水量大的地段增设泄水孔的数量,确保水流通畅。

10、衬砌开裂病因分析⑴、温差和砼的干缩。

⑵、碱骨料化学反应。

⑶、边墙基础下沉。

⑷、洞身偏压。

⑸、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⑹、拱部混凝土灌注困难或灌注中断而引起的开裂。

⑺、拆模时间太早,衬砌强度不足以支撑自身自重而开裂。

11、衬砌开裂预防及处理办法⑴、砼加入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骨料。

⑵、改进砼的浇注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

⑶、放慢边墙混凝土浇筑速度,并分层浇筑,待边墙稳定后再浇筑拱部混凝土。

⑷、必要时对围岩实施锚杆、注浆等措施预加固,以阻止围岩徐变过大而使衬砌混凝土开裂。

⑸、边墙基础浮碴必须清理干净,使边墙底部与衬砌紧密结合。

⑹、结构交叉部位应作加强处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开裂。

⑺、控制拆模时间,对不受围岩应力的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Mpa,对承受围岩应力较大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⑻、偏压隧道应对偏压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衬砌。

目录12、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病因分析⑴、立模不细致,不牢固,沟槽外沿没有按照线路中线控制。

⑵、盖板预制、安装质量差。

⑶、其他工序施工,多次掀起、搬动和碰撞而破损。

13、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