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建模
太全了!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附例题)
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已整理)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8
炼句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 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
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离人的思念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
12
比较评价型
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 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 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此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 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 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门见山、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
中见大、卒章显志……
乱箭齐发, 泛化技巧
19
解题失误
• 没有读懂题干就盲目答题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观
点
品
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
境
品
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语
言
风
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增分技巧【增分意识】1.得分意识。
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
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
3.再创造的意识。
诗人的作品是第一次创造,我们的鉴赏是第二次创造,更具有个性色彩,真正体现了“千个读者,千个哈姆雷特”。
主观题作答不是机械地写一堆文字,而是运用技法,能动地再创造。
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要有强烈地角色代入感——我不仅是考生,我就是诗人,我是审美再创的作者。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
试题上的诗歌鉴赏,不是平素的品读赏玩,是有使命感的,要完成命题人的问题设置,要多得分。
必须要养成揣摩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诗歌鉴赏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1.熟记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及历代名家的诗歌风格特点,体现作答的专业性。
2.鉴赏流程:(一“读”二“看”三“思”四“答”)。
一“读”:诗词都比较简练含蓄,文字量不多,所以需要细细地读诗词文本,不要遗漏。
二“看”: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看标题,知晓写的什么内容,是赠别诗、思乡诗,还是咏物抒怀、托物言志?接着“看”作者,知名的诗人,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积淀了解他的生平、情感倾向,不知名的作家往往有相应的注释,不要遗漏,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然后,“看”注释,诗人的现在处境怎样,被贬谪了吗?看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紧接着,“看”命题老师的题设,明确考点和答题方向。
最后,“看”题号后的分数,真正做到,看分作答,看分赋点。
比如本题总分六分,习惯上要切分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要点;如果是四分,两个要点足矣。
三“思”,之所以称为“三思”,第一个原因是第三个流程,第二个原因是提醒考生“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一看,显然就是“三思”。
诗歌答题建模
诗歌答题建模回答诗歌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的规范性,从而踩准要点,提高得分率。
下面就问答模式作一小结,希望给考生答题以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认知形象型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展现形象的基本含意;②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
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望月朱超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惟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1)这首诗描写舟中所望之月,形态生动。
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它的特点。
答:(2)“惟余故楼月”一句中的“故”字,使诗情景相生。
说说你的理解。
答:2、感知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3、鉴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模式
4. 总结意境
综合以上分析,总结出诗的整 体意境,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
03
答题模式三:语言风格分析法
定义与特点
• 语言风格分析法主要是对古诗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答题模式 的特点在于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受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特点
重视对诗歌中具体形象的感受和分析,强调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 握。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塑造人 物形象的诗歌。
适用于诗歌中意象丰富、语言含蓄、 意境深远的情况。
答题步骤
3. 结合诗歌的背景和 作者的生平,深入理解 2. 分析意象之间的联系 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和组合方式,理解诗歌 的整体意境。 1. 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 象,理解其含义和象征 意义。
4. 整合答案
将以上分析整合成完整的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
05
答题模式五:情感分析法
定义与特点
• 情感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诗歌中表达的 情感来解答鉴赏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 点在于,它要求考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 感,并能够将这些情感与诗歌的主题、意 象、语言等元素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答 案。
适用范围
• 该答题模式适用于要求分析诗人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题目。通过对诗人所使用的特定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够更好 地理解诗人的艺术追求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答题步骤
1. 识别语言特点
2. 分析修辞手法
3. 品味表达方式
4. 总结语言风格
5. 联系诗作分析
首先,要识别出诗人所 使用的独特的语言特点 ,如特定的词汇、句式 或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模式
菩萨蛮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 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 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 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 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 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 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 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 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 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考虑。(思构思)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析情感)
• 注意: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 怀”是不行的,一定要答出为 什么而伤感。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春行即兴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 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 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 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 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 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 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 之情(析情感)。
第二种:分析技巧型
• 一般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
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诗歌基本信息。
1. 诗歌名称:
2. 作者:
3. 朝代:
4. 体裁:
5. 题材:
6. 内容概要:
二、诗歌主题。
1. 诗歌主题是什么?
2. 诗人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主题?
3. 诗歌中有哪些具体的描写和意象支撑主题?
三、诗歌语言特色。
1. 诗歌中有哪些典故、比喻、修辞手法?
2. 诗歌的语言特色如何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3. 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奏和韵律有何特点?
四、诗歌艺术特色。
1. 诗歌的整体结构如何?
2. 诗歌的节奏、押韵、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何运用?
3. 诗歌的艺术特色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五、诗歌与当时社会背景。
1. 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和人文风貌?
2. 诗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何关联?
3. 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六、诗歌鉴赏。
1. 你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如何?
2. 诗歌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3. 你觉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何?
七、诗歌赏析。
1. 你认为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2. 你觉得诗歌对当今社会还有何启示和警示?
3. 你对这首诗的最终评价是什么?
以上是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希望对你的诗歌鉴赏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的答题路径与思维建模.123456doc
诗歌鉴赏的答题路径与思维建模诗歌鉴赏,作为高考试题的必考题型,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解题时令人头疼的焦点。
从高考阅卷者的反馈来看,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鉴赏诗歌的能力较差,所以各地诗歌鉴赏题目的得分率仍然偏低。
2012年我市一轮验收考试中诗歌鉴赏题抽样调查得分仅为 4.6分,学生失分极为惨重。
为了让高三学生认真充分地备好这一考点,并把此题作为今年高考语文分数的增长点,我们对诗歌鉴赏的答题路径与思维建模试做探究,让我们以规范化的答题步骤,逐一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权且作为备考启示,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答题能力。
一、答题误区及对策误区一:面对诗歌,雾里看花,难解其中之味。
原因:诗歌阅读量太小,缺少解读经验,没有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
对策:加强阅读训练,多读多背,培养悟性,积累经验。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以下几点:1、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是学生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中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诗题是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春日”交代了时令,“秦国”交代了地点,“怀古”点明了此诗为怀古诗,因而可初步感受作者的怀古伤今之情。
2、意象是关键。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
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中储光羲的《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此诗属咏物诗(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山泉的意象,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3、注释很重要。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诗歌,命题者往往在注解中交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相关人物、事件出处等。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重视审读注解,主要关注如下几点:(1)关注作者生平,了解写作背景。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古诗歌的六种答题模型
模型一分析诗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注意: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图景画面)。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氛围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思想感情) 。
模型二分析表现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⑴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是一种不需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⑵间接抒情:A、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㈠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 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 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 过来的动词。
1. 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 ” “见”,看见,在此属无意识行为,描写 出作者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表现出作者自然而然的悠闲及心中的恬适情怀。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意使成长、成熟;“肥”,使肥 大;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词始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例2: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弄”字,捣弄、舞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 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 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闹”字,摇荡、旺盛意;运用拟人手法,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 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2.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 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 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 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最典型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诗歌鉴赏六种模型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
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 么样的形象(品质)?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
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 尚。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蝉 以蝉表品行 高洁。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 别绪相联系。琴瑟 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亦作“瑟琴”。⑵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相关知识链接
抒情方式:
⑵间接抒情:
B、托物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动静衬 衬托 反衬 声寂衬 描写 乐哀衬 手法 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白描
修辞手法:比兴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用典 设问 反问 反语等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 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 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 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 把握程度。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
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
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
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炼句型
答题思路: 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 2、分析 一般是从内容、结构、手法等角度分析, 也有从写法上分析的 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06辽宁卷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 山多大石。
五、情景关系型
问题:赏析某诗(或某联)的情景关系。 答题步骤: 1、明确所用的手法,一般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2、简单描述写景内容或列举所写意象。 注意:一定要写出画面的特点。 3、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09福建
行 宋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 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
三、意境型题目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意境:
•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 艺术地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 情境。常见意境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 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激 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 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 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
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 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 (3) 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 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 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四、描述画面型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步骤: 1、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画面特征。 2、给画面取一个名字(一般包括时间、地点)。 3、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一)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怎样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比较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 的有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 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 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 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 抒情、言志、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 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 、衬托、用 典、象征等。 • 鉴赏时,应抓住技巧运用的主要特点作答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 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 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 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 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 的?请简要叙述。 庭院等景物。
七、炼字型题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分析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作用) 注: ①注意结构上的作用 ②如果是两个字,要分开来解释、分析 ③如果问是否可以换成别的字,最后要写上“不能换 成某某字,如果换了没有这种效果了”。
【颤】听到这个消息,有 人颤(zhàn)栗,有人颤 (chàn)抖。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
一、分析形象型
(1)概括特征 诗中塑造了什么形象(用一些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2)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品性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概括 特征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 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 表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 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 达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 情 感 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具体分析
二、景物描写手法型
1、感官多角度 通感 2、色彩搭配 3、动静关系 4、描写的方位角度、层次 5、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6、景情关系 7、白描 8、修辞 9、语言(叠词、炼字) 10、特殊角度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 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 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 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 ?写出了景物 远近结合(由远而近); 的什么特点 ? 仰看俯察。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 山?将谓六丁①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 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 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①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鹅湖山本来是被云遮住的,作者却说是被神"偷去",想 象丰富,构思新奇,幽默而有情趣,(1分) 照应题 目中的"藏",(1分) 运用拟人手法。(1分)
九、一字领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含义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3)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态。(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 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 (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 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
十一、情感主旨类
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 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有何效 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 法(步骤一)。天未放 亮,星斗纵横,分外 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 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 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江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 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 “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 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六、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化用了(《诗经· 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分)
诗的前两句化用了什么诗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 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2分)使用引用 (暗引)的修辞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 富)(1分)
己亥岁感事
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最后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 “荣”与 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 “枯”的对照(1分),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 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 人丧生的现实本质,(1分)讽刺了一些黩武好战而功成名就的 将军(1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无情感叹(1分)。
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牧牛图①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 丽画面,(3分,“秋天原野”1分,“牧童吹笛放牧 ”1分,“闲适平和”1分)与 “干戈扰扰”的社会 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社会的向往 之情。(1分)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 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 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