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探讨——以龙岩学院服务地方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例
农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现有推广体系的束缚 , 开拓创新 , 探索出“ 农业专 家大院” 的新型模式 。 00 20 年以来 , 在陕西 省科技 厅等有关厅局的支持下 , 根据宝鸡市 区域经济发 展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 先后在宝鸡十二个县 区
14 , 5 座 智能化连栋温室 16 0 , 0m。畜禽 良种场 3
座。西晁高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我校专家指导 下建立的西晁杜鹃植物园, 占地 1 . 3m。年提 3 3h , 供 3  ̄4 万盆花 , 0 0 产生经济效益 2 0 5 万元 。这些 示范基地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科技水平 的提高 , 促进 了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 , 也成为对外展示我 校科技成果和人才实力的重要窗 口。 长期 以来的实践证 明, 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 地, 建立示范样板是高等农业学校开展农业科技 推广工作 ,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的一种有效形式 , 也 是高等农业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 , 切入 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 ,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整 中起 到 了积极 的示 范和 指导 作用 。 校 1 学 3个示
范基地被中国农学会列入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第三
批试点单位 。我校陕西合阳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
1 创 建 农 村 示 范基 地 , 发挥 示 范带
动作 用
示范 基地 既是 展示 和推 广学 校农 业科技 成果
立 2 多年来 , 0 共引进、 推广农作物、 畜、 果、 草新品
种 5 0多个 , 示范 推广新 技术 3 项 , 当地 人均 0多 使 产 粮达 到 50k , 均产值 300元 。 0 g 人 0
1 3 建立示 范性 强 、 示 度高 的省外 农 业科 技 示 . 展
范 样板
的重要窗 口 和前沿阵地 , 也是学校在农业科技推广 方面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农村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建 设方面 , 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杨凌为中心 , 立足陕 西, 面向西北 , 辐射西部乃至全国的庞大的农村科 技示范基地网, 为促进地方农业发展发挥了良好地 示范带动作用 , 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11 建立技术新、 . 水平高的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样板 为 了使学校 的科技 成果首先 在杨凌开花结 果, 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供科技支 撑, 学校先 后组织 6 0多名科教人员参与杨凌 1 4 个村 的科技包村工作 , 建立 1 4个农业科技示范 园、7 .3 m 示范样板 , 1 33h 。 培养各类专业户 10 0 多 户, 引进指导涉农企业 1 家, 3 促进 了杨凌农业主 导产业的发 展, 使农民人均年增收超过 40 。 0 元 学 校建立的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 已成为展示农业科 技成果的窗 口, 为西部农业产业化发 展起到了 良 好 的示 范带 动 作用 。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以龙岩学院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与 老牌本 科大学 比较 , 建地方本 科 院校 办学 新 整体实力相对 较弱 , 特色有关 的诸 多要素如学 科 与 专业 、 学研究 、 生整体 素 质 、 科 师 服务 社会 能力等 , 达不到 “ 优质性 ” 的程度 , 较为 突 出的项 目可 以称 之
2 办 学特 色的分类 .
办 学特 色是 一个 多 要素 的集 合 ,可 以分为 两 类 : 一类 特 色与 高校 的理想 信念 、 值观念 和 精 第 价
神文 化有 关 , 主要表 现在 办学 理念 上 , 其核 心是 大
学 院为例 , 进一步探讨 新建 地方本科 院校办学 特色
的培 育、 练及现实路径 的选择 。 凝
形成发展 战略》 中所 下的定义 :大学 的办学 特色是 “
指一 所大学 在发 展历 程 中形成 的 比较 持久 稳定 的 发展 方式 和被社 会公 认 的 、 特 的 、 良的办学 特 独 优
龙 岩学 院的前身是 创建 于 15 的龙 岩师 范 98年
高等专科学校 ,04年升格为 本科院校 。经过几 年 20 的改革 、 展和 建设 。 发 基本 构建 了适 应本科 所 需 的
为“ 亮点 ”还谈 不上“ 色 ” , 特 。新 建地方本 科院校必 须根据 自身实 际 和 当地 经 济社会 发 展需 要选 择发 展方式 ,合理整合 资源 ,积极进行 培育和 打造 , 将
“ 亮点” 打造成独特的、 稳定的、 优质的、 可持续发展
浅谈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浅谈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院校着力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抓好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对接、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的对接,可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对策如下:1调整结构,增强能力1.1科学构建学科专业结构。
高等教育要科学构建学科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要求,实行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培育地方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群。
瞄准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
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1.2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以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为重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科研教学团队,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1.3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高等院校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技术与资本融合、成果与市场对接、专家的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同企业家的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
开展面向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开展科技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活动,全面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
2加强协调,促进合作2.1全力支撑产业发展。
围绕地方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以龙岩学院为例
实习就业导航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随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但是与就业形势严峻相矛盾的是大量企业出现“技工慌”。
作为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地方类本科院校,龙岩学院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难发现,原有的形式单一、内容僵化的职业指导模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背景下,将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引入到高校职业指导中来,取得一定成就。
一、我校在精细化职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工业化时代创造出来的先进管理方式,强调的是对目标的分解细化和落实,在每一个细节和过程上精益求精。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将这种细化和责任落实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要求职业指导的全员性、系统性、量化性、规则性以及长远性。
相对于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我校职业指导模式仍存在着各种问题。
1.我校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
与诸多新建本科类院校一样,龙岩学院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于学校规模的扩大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虽然就业工作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但是在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与选择上,职业指导工作始终处于较为滞后的地位。
这种职业指导工作不受重视现状,主要体现在职业指导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专业教师及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尚未形成全校共同参与的全员化共识等方面。
我校目前的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政治辅导员,专业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很少配合职业指导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同时学生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职业咨询。
2.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需要精细考究和探索的专业,要求专业从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纵观我校职业指导师资现状,由于没有成立专门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部门,大多数的指导工作由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及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深陷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无法自拔,造成职业指导工作者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低,对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较为浅薄,在日常的学生职业指导过程中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我校的职业指导的效果欠佳。
地方本科院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思考-以铜仁学院生
职业教育2014年9月下康公平地方本科院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思考———以铜仁学院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专业建设探索为例摘要: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专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好坏自接决定专业教育的水平。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促进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提升服务能力;专业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专业建设是实现高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要着力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新兴专业和交叉前沿学科专业,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设置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坚持以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当地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应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专业的优化与组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结构调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铜仁市产业发展布局铜仁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机遇,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和“两区一走廊”(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黔东工业聚集区、乌江经济走廊)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特色食品加工、营养健康、新型物流、冶金化工、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
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
文化视野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邱华锋 吴钒珲 龙岩学院摘要: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自觉参与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
同时,学校用好用足用活“红色”和“客家”特色文化,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关键词:文化;高校;内涵建设;实践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391-02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有三万多儿女参加长征,顺利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多人,平均每500米长征路上就倒下一位闽西儿女,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留下的丰功伟绩至今仍激励后人。
龙岩又是客家祖地,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以永定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享誉海内外。
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育人,自觉参与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将学校建成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近年来注重挖掘地方资源,致力于具有“红·土”文化特色的实践探索,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一、完善顶层设计,用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才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把文化传承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来定位,将大学精神的支撑、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学精神与人文的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办学目标的基本元素,注重深入发掘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红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在培养人才中的涵育功能,着力培育文化品格。
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地域文化特征,总结凝练了师生广泛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形成了“龙岩学院是海峡西岸的高校,闽西人民的大学”的师生共识;确立了“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明确了“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描绘了“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个别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建设成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闽粤赣边应用型多科性本科院校”的远景目标;创作了《龙岩学院赋》,以骈文的形式简约深刻、生动活泼地艺术描写龙岩学院办学历程,阐释龙岩学院精神;厘清了“一个中心(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两个转变(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从师范教育向多科性应用型教育转变)、三个追求(不求发展过快,但求保证质量;不求大而全,但求有特色;不求顶天,但求立地)、四个打造(努力打造“红·土”特色的高校、接“地气”的高校、竞争力强的高校、合作共赢开放式的高校)”的办学思想。
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是指高校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合作等方式,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种方式以利用高校的科研实力、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为基础,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一、产业升级项目合作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产业升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某地方政府与当地大学合作创建了一家技术研发中心,旨在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通过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技术专家,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难题,同时为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通过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将科研成果运用到产业实践中,为地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例如,某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大学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了一家科技公司,将该材料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生产。
由于新材料的应用,当地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高校孵化器建设高校孵化器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地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例如,某大学通过创建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
大学设置了专门的导师团队,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还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和场地支持。
这样,很多创新创业项目得到了孵化器的支持,成功孵化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企业。
四、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研究所等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创新。
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与当地大学合作,共同开展了一项新产品的研发项目。
在项目中,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而大学负责研发工作。
通过双方的合作,成功地解决了新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包括产业升级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孵化器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
这些经验和案例都展示了高校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合作优势的重要作用,对于地区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的思考
幽
地 方 高校 为地 方服 务 白 思考 勺
文 0 付 文杰 ( 宜春 学 院 继 续教 育 学 院 方服 务是 高等教 育 发展 的必 然 选择 ,是 高校 社会 服 务职 能 的 具 体 体 现 。 我 国 地 方 高 校 为 地 方 服 务 成 效 显 著 , 但 也 存 在 一 些 误 区 , 必 须 采 取 相 应 的 对 策 促 进 地 方 高 校 为地 方 服 务 的 开
展 。
关键 词 :地方 高校 ;地方服 务; 高等教
育
高 校社 会 服 务职 能主 要 是 指高 校 立 足 当地 ,为 地方 经济 、社 会发 展服 务 。然 而 , 目前 地 方 高校 的 发 展 还存 在 许 多 问题 :对 学校 的 类 型和 层次 结 构定 位 不 清晰 ;忽 视 地 方 高 校 自身的 优 势 、特 色 ,盲 目追 求 升 格 现 ,特 别在 社 会 服 务职 能 上 ,没能 充 分 发挥 其 得天 独 厚 的 优 势 ,扬 长 避短 ,努 力 为 地 方 经济 发 展 和 社 会进 步 做 出更 大 贡 献
【】 l。
一
地 方 高 校 为 地 方 服 务 的状 况 ( ) 地 方 高 校 为 地 方 服 务 成 效 显 一
.
著 是 广开 渠 道 ,为 地 方培 养 社 会 急需 的 各类 人 才 。 地 方高 校 紧 紧抓 住 高 等 教 育 大发展 的机遇 ,大胆 、果断地 进行 改革 ,在 学 科和 专 业 设置 、办 学形 式 等 方 面 进行 全 面革 新 ,积极 为 当地 的 经济 社 会 发展 造 就 各 种人 才 ,例如 ,宜 春学 院 近 年 来加 强与 社 会联 系 ,为适 应 社 会对 人 才 的 需要 ,设 置和 创 办新 学 科 、新 专业 。如 面 向农 村 经 济发 展 ,设 置 生 物 工程 、农 用 化 工 、食 品 加 工 与 保鲜 、美 容 医学 专 业 ,为 地方 经 济 社 会发 展 培 养 了大 批 人 才 。 二 是 发挥 自身的 科 技优 势 ,直 接 解 决 和 促进 解 决 当 地 各种 生 产 、 经营 、管 理 等 方 面 问题 。如 参 与 国家 和 地 方的 多学 科联 合 科研 攻 关 ;组织 和 参 与 科技 市 场 ,实 现 科 技成 果 的转 化 ;进 行 广泛 的技 术推 广服 务 和 科 技 咨询 等 。 三 是 以 服 务 于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为 宗 旨 ,办 主 动适 应 当地 需 要和 人 民 群 众满 意 的 高 等 教 育 。 地 方 高 校 的 生 源 主 体 在 地 方 ,毕 业生 也 以 服 务地 方 为 主 , 因此 地 方 高 校 只 有主 动 地 适 应地 方 的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和 人 民 群众 对 高 等 教 育的 需 要 , 将学 校 建 设 成为 名副 其 实的 “ f 家 11 : 7的大学 ” ,显示 出它 为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培 养人 才 的 不 可 替 代性 。东 莞 理 工学 院 按 照地 方 人 才 市场 的 需要 设 计 其 人才 培 养 模式 ,确 立 了 “ 懂 管理 的 技 术 人 才 ,有 技 术 的管 理 人 才 ” 的 培养 目标积极办学 ,学 生 9 % 来 自东莞 ,毕 0 业生几乎 1 % 留在 东莞 ,学院 创办十二年 00 来 为 东 莞 培 养 了 二 万 多 名 下 得 去 、 用 得 上 、留 得住 的 各 类 专业 人 才 ,为 东莞 经 济 社 会发展 起到 了重要 作用 [ 】 3 。 ( )地 方 高 校 在 发 展 战 略 上 的 误 二 区 有 待 消 除 由于 现行 的 一 些 评价 机 制 的 诱 导以 及 办 学 理 念 上 存 在 的 误 区 , 地 方 高 校 追 求 “ 高水 平 ” 主要 体 现在 高 层 次 的科 研 学 术 , 成 果 、高 学 历 和高 职 称 的 教 师队 伍 , 高规 格 的教 学 设 备 及 设 施 这样 一 些 硬 指 标 上 ; 追求 “ 大规 模 ” ,主要 表 现为 以扩 大招 生规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的探讨——以龙岩学院为例
以龙岩学院为例
郭 华龙 . 张 凌
3 6 4 0 1 2 )
( 龙岩 学 院 福 建龙 岩
摘要 : 在进行信息学科群对接 产业集群 的调研 的基础上 , 分析龙岩市信息产业发展 态势,
总结信 息产 业 集群化 发 展 特征 。结合 龙 岩 学 院 学科 链 结构 , 探 讨 了计 算机 科 学 与技 术 、 软 件 工 程、 信 息与 计 算科 学 、 物联 网工 程和 数 字媒 体技 术 等 与产 业 集 群 对接 的模 式 , 及 以上 学科 与 信
局 目标 :重 点 建 设 福 州 一 莆 田一 平 潭 、厦 门 一 漳
发形成 的。本文是在龙 岩学院信息学科群对接
产业集群的调研活动的基础上 , 分析福建省 、 龙
岩市信息产业发展态 势 ,总结信息产业集群化
发展特征 , 结 合 龙 岩 学 院 学 科链 结 构 , 探 讨 地 方
州一 泉州 两大沿海信 息产业 核心 区 ,培育 发展 龙岩 、 三明 、 南平 、 宁德 四个信息产业 梯度 转移
承 接 区 。 在 培 育 物 联 网 的 产 业 布 局 上 支 持 福 州、 龙 岩加 快建 设物 联 网产业 园区 , 鼓 励 福 州 软件园 、 厦 门 软 件 园 等 有 条 件 的 园 区 和 地 市 设
本科院校信息学科群与产业 集群对接的模式 。
l 信 息 产 业 集群 化 发 展 特 征 和 区域 格 局 明显
在我 国 ,电子 信息产业 具有战 略地位 。福 建 省 信 息 产 业 总体 规 模 持 续 保 持 全 国前 列 。 2 0 0 6 ~ 2 0 1 0年全 行 业 销 售 总 收入 从 2 2 6 6亿 元 上升到 4 1 3 5亿元 . 年 均增 长 1 8 . 5 %; 产 业增 加 值 稳步提升 , 占全省 G D P比重接 近 1 1 %。全省 信息产 业 就业人数 已超过 6 0万人 ;信息产 品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其专业对接产业是非常关键的。
在当前大环境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对此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提高专业对接产业的效果和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和需求,从而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地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会决定人才需求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根据产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与当地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
如果当地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产业,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考虑增设新能源工程、可再生能源等专业,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与产业进行密切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和动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符合产业要求的人才。
合作可以包括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参与产业研究与开发等。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可以鼓励学校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经验和知识的共享。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对接不仅仅意味着提供人才,更需要提供创新能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创新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加强课程设置中的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作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随着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可以通过开设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设置跨学科教学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需要更好地符合市场的需求。
而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延伸和高等教育的基石,其专业对接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首先要从教学模式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与产业对接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更加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开设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还需要从专业设置出发,开设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正在不断涌现,这就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产业密切相关的新专业课程,不断拓展专业领域,满足产业的不断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融合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融合。
高校和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主动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将产业需求引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促进产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产业需求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还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不断调整,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需要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变,以下是几点思考:一、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无论是对学历还是对工作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如增加课程中的实训环节、搭建企业实习基地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二、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设置贴合产业需求的专业。
地方本科院校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与当地产业对接,制定出贴合产业需求的专业方向。
如某地区工业发达,可以设置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等专业,而某地区依靠旅游业发展,可以设置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
三、建立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建立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接触到实际工作,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与师资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招聘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爱抚合作的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产业,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接产业的本科院校专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专业对接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出发,探讨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需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本地区人才的“摇篮”,其专业设置应当密切对接当地和国家的产业需求。
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学校需要深入了解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市场的趋势和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专业。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本地区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地方本科院校也应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加大对接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力度。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结合国家政策,主动设置相关专业,培养符合国家产业需求的人才。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专业对接产业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当地产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推动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合作形式可以包括共建实验室、联合科研项目、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通过此类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引入产业资源和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专业对接产业更加紧密。
地方本科院校还应当积极引进产业专家、技术人才到校任教,建立产业专家库,形成学校教师和产业专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产业的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更新专业课程,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为培养更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动专业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地方本科院校还应当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产业需求和行业趋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产业,促进学生和产业的深度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科研服务地方路径探索
29/36122-125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1卷第1期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20,Vol.21,No.1ISSN 1009-8976CN 22-1322/CDOI :10.3969/j.issn.1009-8976.2020.01.029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科研服务地方路径探索收稿日期:2020-02-19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80489)作者简介:苏团(1986—),女(汉),福建龙岩,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高校科研管理。
苏团(龙岩学院科研处,龙岩364012)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牢固树立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十分重要。
地方本科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融共生。
本文深入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在科研服务地方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化机制改革、强化应用研究、提升多元化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途径增强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区域经济;科研服务地方;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976(2020)01-0122-04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彰显出产教融合的重要战略意义[1]。
产教融合是将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开展社会服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要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2]。
高校的四大职能中,社会服务是重要职能之一。
地方高校服务休闲农业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服务休闲农业路径研究【摘要】休闲农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地方高校在该领域的服务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探讨了地方高校在服务休闲农业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地方高校服务休闲农业的路径。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阐述了地方高校在休闲农业中的潜力与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展望了地方高校在休闲农业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服务休闲农业、路径研究、作用、问题、提升、案例分析、实施策略、发展前景、研究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技术力量,能够为休闲农业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地方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可以为休闲农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
地方高校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地方高校在服务休闲农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与农业企业合作不紧密、缺乏市场导向等。
如何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在服务休闲农业中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休闲农业教育、培训和科研活动,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地方高校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市场营销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休闲农业经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的探讨,可以为地方高校在休闲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化对地方高校在休闲农业中的作用和问题的认识,为未来地方高校在休闲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方高校在服务休闲农业中的作用地方高校在服务休闲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高校可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具有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
通过开设休闲农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关于休闲农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休闲农业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汇报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汇报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特色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现设有管理、财经、计算机、养殖、绿色食品、制药、机电等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专业两个。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
学院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
美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
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
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加 大培 养 适应 地 方 产 业 需要 的 应 用型 人
才 力 度 的 必 要 性
上 的规 模 企业 2 6 0家 、亿 元 以上 企 业 1 6家 。
“ 十二五 ” 期间. 龙 岩市力 争建 设农 产 品加工规
就地方本科 院校而言 :传播 知识 、培养人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5
院 校 往 往 是 地 方 产 业 所 需 专 业 人 才 的 主 要 来 源 之地 , 地 方 产 业 需 要 地 方 高 校 为 之 培 养 适 应
百 亿产 业之一 , 在龙 岩 的经济 发展 中占有 重要
地 位 ,是 促 进 农 业 增 效 和 农 民 增 收 的 重 要 产
业, 要 进一 步发展农 产 品加工 业离 不开 地方 高
力 度
其发展要 求 的相应 专业 的应用 型人 才 。
以 龙 岩 的农 产 品加 工 产 业 为 例 :龙 岩 的农 产 品 资 源 丰 富 , 近 年 来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发 展 迅
猛 。 目前 ,全市年 产值 1 0 0万元 以上农 产 品加 工企业 发展到 7 7 9家 .其 中产值 在 5 0 0万元 以
服 务地 方 社会 是 地方 高 校 的基本 定 位 , 地
才、 科学 研究 和服 务社会 是 现代 大学 的 四大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也 不 例 外 。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办 学 定 位 特 点 要 求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必 须 加 快 培 养 适 应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的应 用 型 本 科 人 才 。 [ 2 1 因此, 地方 本科 院校要 服 务 地方 产 业 , 应 该 从
查 的企业 老总认 为 : 一个 规模企 业 . 至 少需要 4 名 具有 食 品专业 知识 的毕 业生 ( 分 别为食 品营 销、 研发 、 生产 管理 和质量检测 四个 方 向) 。 在此 调查基础 上 ,笔者 对食 品专 业人才 需 求 量进 行 了估 算 , 按 现有 的规模 农 产 品加工 企
石 小琼
( 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
3 6 4 0 1 2 )
摘要 : 以龙 岩 学 院服 务 地 方农 产 品加 工产 业 为研 究视 点 . 调 研 和 思考 地 方 高校 如 何 更 好 地
服务地方产业的问题 , 提 出: 一是要加 大培养适应地 方产业需要 的应 用型人 才力度 : 二是要更
加 工 专 业 毕 业 生 。地 瓜 产 业 协 会 负 责 人 和被 调
培 养应用型 人才 的力度 , 可从设置 专业着手 , 进 而开展学科结 构调整 与建设 。 面对地 方农 产 品加工 业 的人才 急需 情况 , 学 校在原 有生 物技 术专 业 的基础 上 , 分 设 了生
物 技术 ( 食 品方 向 ) 专业 , 继 而 进 一 步 调 整 该 专
校的知识 、 人才、 技 术等智力支持 。 龙 岩 学 院作 为 龙 岩 唯 一 的 一 所 本 科 高 校 。
如何 主动作 为 、 服 务地方 产业 。笔者 以地方 农
产 品加 工 产业 为研 究 视点 , 进 行 了调研 , 提 出 以下 若 干 思 考 。 1 加 大 培 养 适 应 地 方 产 业 需 要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方 本 科 院校 要 充 分 体现 其 服 务地 方 的 办学 宗 旨, 以服务求支 持 , 以贡献求 发展 , 在地方 有 为 有位 , 途径之一 就是 与地方 产 业建 立密切 的互 动关系, 努力 提高对地方产业 发展 的贡献 率 。 龙岩 的农 产品加工业是 当地 的四个产值破
加大培养适应地方产业需要 的应用型人才人手 。 从 地方产业 而论 :地方产业 的地域性 决定 了其 所属企 业大 多位 于一 、二 线城市 之外 , 对 外地 毕业 生就业 吸引力 较 弱 。因此 , 地方本 科
第3 1 卷 第2 期
2 0 1 3 年 4月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Vo 1 . 3 1 No - 2 Ao r i l 2 0 1 3
J OU RNAL OF L ONG N UNI V ERS I T Y
地 方本科院校 服务地 方产业 的探 讨
— —
以龙岩 学院服务地方农产品J j u - r 产业为例
每 个 县 1个 以上 。
整 的主要 依 据 。地 方 高校 只有贴 近 区域社会 , 贴 近地 方经 济 ,贴 近企 业设 置 和调整 专业 , 为 其 输 送 高技 能 人才 , 以服 务 求 支持 , 以贡 献 求
发 展 。l 2 l 龙 岩 学 院 要 加 大 为 地 方 农 产 品加 工 业
模 以上 企业 5 0 0家 、 亿 元 以上企 业 5 0家 , 大力
作 者简介 : 石小琼, 女, 福建新 罗区人 , 龙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 农产品贮藏加 工。
78
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探讨—— 以龙岩学院服务地方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例
发 展农 产 品加工 专业 园 区 。 到“ 十二五 ” 末争 取
加直接参 与地方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三是要 为地方产业的重大决策和推进 产业 结构调整 与改革提供智 力支持 。同时 , 对相应 的措施 和办法进行思考并加 以实践 。
关键词 : 地 方本科 院校 : 服务 : 地 方产 业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8 . 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4 6 2 9 ( 2 0 1 3 ) 0 2 — 0 0 7 8 — 0 4
农 产品加 工业 如此快速 发展 ,但 专业 人才 奇缺 。就 以连城地瓜 产业而 言 , 连城是 “ 中 国红 心地瓜 干之 乡 ” ,连 城地瓜 加 工产 业是 龙岩 市 农 产 品加工 产业 中产 业成 熟度 较 高 、 产 业链 较 长、 就 业人 数 较 多 、 市场 占有 率 较 高 的一 个 分 支 产业 , 现有的 4 0家 企业 , 一 共 只有数 名食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