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与行为疗法效果评估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与行为疗法效果评估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互动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为特征。
早期干预和行为疗法在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社交交往、语言和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以及行为疗法在治疗中的效果评估。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自闭症诊断后尽早进行的治疗和教育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的目的是在儿童大脑发育关键期进行有效的干预,以促进正常神经发育。
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儿童自闭症的康复非常关键。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早期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应用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正向的学习环境,培养儿童自发行为和积极学习行为的方法。
应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儿童学习社交技能、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2. 视觉支持工具:在早期干预中,视觉支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自闭症的教育和治疗中。
比如使用图片、符号和时刻表等视觉化工具,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信息,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3. 家庭支持和亲子干预:家庭支持和亲子干预是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培养家长的教育技能和提供儿童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增强家庭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和教育支持。
三、行为疗法的效果评估行为疗法是儿童自闭症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效果的评估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调整干预策略非常重要。
常见的行为疗法效果评估方法包括:1. 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干预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如社交互动、语言表达等,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来评估行为疗法的效果。
观察法需要细致记录儿童的行为,以客观评估干预的效果。
2. 量表评估:使用量表评估儿童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改善情况,常用的自闭症评估量表包括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社交交往评定量表(SRS)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一、概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起病于发育早期,以持续的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缺陷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该障碍患病率日益增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 年报道的患病率为1/150,2020 年上升为1/54。
我国患病率低于美国,但也呈现上升趋势。
该障碍男性更易罹患,通常为慢性终身性病程,常常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并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是一个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晰。
大量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遗传度为 0.7~0.9。
孤独症谱系障碍为多基因复杂疾病,数百个基因与其相关。
同时,表观遗传机制也参与发病。
免疫因素也与该障碍相关。
环境因素可增加个体发病风险,包括父母生育年龄大、第一胎或第四胎之后、母亲妊娠前肥胖或体重不足、母亲妊娠前和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暴露于环境污染、先兆流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等。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导致个体脑发育异常,包括额叶、颞叶等多个脑区灰质发育异常、杏仁核等多个脑区局部脑功能异常、面孔加工网络等多个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等,某些神经递质系统(如5-羟色胺系统)或神经肽(如催产素)等通路也存在异常,从而使个体出现面孔识别、情感认知、心理理论能力、执行功能、中央信息整合能力等发展受损,产生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一)临床特征1.起病年龄与起病形式孤独症谱系障碍起病于发育早期,多在 36 个月以内。
其中,约2/3 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约 1/3 的患儿在经历 1~2 年的正常发育阶段后退行性起病。
2.核心症状ICD-11 和DSM-5 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分为两大领域,即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的持续性缺陷,以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干预与康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干预与康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个体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以及行为表现。
由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特征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孩子早期的干预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干预方法,旨在为病患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3岁以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干预和康复的过程。
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孩子的发展潜力,改善社交互动、语言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早期干预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自理能力。
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1. 应用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方法之一。
它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和提供适当的激励,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语言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行为疗法可分为应用行为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两种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
2.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将多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常见的联合治疗包括语言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
联合治疗能够全面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
3. 家庭支持与教育:家庭支持与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家庭支持与教育,家长可以学习和运用一些专业的干预方法,例如交流技巧、情感支持等。
家庭支持与教育还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让家长们共同面对困难,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4. 社交技能训练:由于社交互动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各种社交技能训练,如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技巧,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影响因素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影响因素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与神经发展相关的疾病,对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ASD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已经确定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实验证明ASD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性,家族中有ASD 患者的风险要高于一般人群。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SD患者的基因突变在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会增加ASD的风险,例如母亲怀孕期间接触一些有害物质、药物、感染病毒或细菌等。
此外,早期的心理创伤、生活事件的不稳定性、家庭破裂等也可能对ASD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
3.大脑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ASD患者的大脑结构存在差异,其功能连接网络也发生了改变。
这可能与ASD患者在社交互动、情感认知等领域出现的困难有关。
4.神经递质异常:ASD患者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谷氨酸等)的异常水平被认为可能与ASD的发生相关。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大脑区域之间的通信异常,从而影响社交互动和行为模式。
5.免疫系统异常:研究表明,ASD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可能与ASD的发生有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的增加,从而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产生影响。
6.性别因素:男性患者的ASD发生率远高于女性,但目前尚不清楚性别因素对ASD的影响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因素可能与ASD的发生相关,但AS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未知,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ASD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了解和把握这些影响因素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ASD 的发病机制,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更好的指导。
孤独症的康复指南
孤独症的康复指南孤独症,即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以及兴趣狭窄。
虽然孤独症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康复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孤独症康复指南,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孤独症挑战。
1. 早期识别和干预早期识别孤独症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父母可以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发育进程,注意社交沟通的迟缓或异常,如不注视他人、不回应名字等。
如果观察到异常表现,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并尽早开始康复干预计划。
2. 医疗治疗孤独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儿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和语言治疗师等。
医疗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
行为疗法通过积极的激励和反馈机制,帮助患者克服社交和沟通障碍,培养语言和日常生活技能。
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控制与孤独症相关的行为症状,如冲动、焦虑和抑郁等。
其他辅助疗法包括音乐疗法、动物辅助疗法等,可以提供额外的心理和情绪支持。
3. 教育干预孤独症患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和环境支持。
个体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干预方式,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促进患者的学习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还可以尝试包容教育和特殊学校等提供个性化教育的机构。
4. 社交技能训练孤独症患者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社交和沟通困难。
因此,帮助他们发展和提高社交技能至关重要。
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患者可以学习与他人互动、交流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例如,教授他们正确的目光接触、非言语沟通和表情识别等技巧,同时提供模拟情境训练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机会。
5. 家庭支持和心理辅导孤独症的康复过程对患者家庭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家庭成员需要充分理解孤独症,并学会合理应对。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医学治疗与教育干预综述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医学治疗与教育干预综述邹小兵【摘要】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is a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disease with social and communicational barrier, narrowed interest and stereotyped behavior. The prevalence rate has been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but with no certain cause of disease and cure method. The core symptoms are usually treat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assisted by psychoactive drug. Educational training should be systemic, long term, high intensity and individual. With structural education strategy, and based on framework of autism and related barrier curriculum methods, it should use behavior correction method as basic training measure. An intervention mode based on positive actions fromthe commun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04
挑战与展望
诊断标准的完善与更新
要点一
总结词
诊断标准的发展是孤独症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研究的 深入,诊断标准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目前,孤独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观察和行为评估,但 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诊断标准。随着孤独症相关基因和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孤独症的异质 性,因此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诊断标准来区分不同的亚型 和个体差异。同时,诊断标准的完善需要考虑与治疗、 康复和教育等领域的衔接,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支持和服务。
环境因素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孕期和围生期危险因素、免疫因素、感染等。
详细描述
孕期和围生期危险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已被证实与孤独症风险增加有关。此外, 免疫系统异常和某些感染也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然而,关于环境因素与孤独症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 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 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2023-10-28
目 录
•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 研究热点 • 前沿趋势 • 挑战与展望
01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语言沟 通以及行为表现。
症状
ASD的症状包括缺乏眼神接触、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能的缺陷、兴趣范围狭 窄以及重复性行为和动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孤独症的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多个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导 致ASD,家族研究显示一 级亲属中有较高的患病率 。
环境因素
孕期和围生期的不良因素 、感染和免疫异常等环境 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
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
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研究进展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育障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并表现出严重的临床和病因异质性[1]。
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坎纳教授于1943年首次报道了自闭症[2]。
该疾病通常在3岁之前开始,男女比例约为4:1。
在《美国诊断精神病学手册》(DSM-IV)的第四版中,ASD分为五类。
这些是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其他类别的发育障碍[3]。
DSM概念于2013年5月18日正式发布。
这彻底改变了自闭症相关疾病的原始诊断标准。
1ASD的病因学1.1ASD的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双胞胎中ASD的发生率为60%至80%,双胞胎中ASD的发生率为3%至10%,同胞兄弟姐妹中ASD的发生率为3%至5%[4]。
根据患ASD疾病的家庭关系中,遗传因素在ASD发病中发挥了90%以上的作用,表明遗传因素有助于ASD疾病诱发[5]。
在病因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用基因组杂交微阵列(CGH)比较,在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中发现了多个拷贝数(CNV)变体:2q24缺失,3P14缺失和复制,1P36缺失,遗传CNV4q21-23。
3q27〜3q28缺失,7P21缺失,16P11缺失和重复,然后重复Xq24,重复15q11-15q13,然后缺失22q13[6]。
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特征和早期干预方法
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特征和早期干预方法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展性障碍,常见于儿童时期。
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性行为以及感觉异常。
早期干预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特征以及早期干预方法。
一、症状特征1. 社交互动困难: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通常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困难。
他们可能不善于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
同时,他们可能缺乏和他人产生情感联结的能力,如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 沟通困难: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受限。
他们可能出现延迟语言发展、语言受限、语言重复或刻板化的语言表达。
此外,他们还可能遇到理解他人语言的困难。
3. 刻板重复性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常出现刻板重复性行为。
这包括刻板的手势、重复性的言语、固定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强迫性的行为,对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抵触。
4. 感觉异常:许多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受非常敏感。
他们可能对光线、声音、触觉等感官输入有异常反应。
比如,他们可能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或者对某些质地或颜色的物体有特殊的偏好或排斥。
二、早期干预方法早期干预是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发展和适应的有效策略,它可以帮助他们在关键的发展阶段获取必要的技能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早期干预方法:1.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ABA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实证研究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并使用正反馈和重复练习,ABA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此外,ABA还可以帮助改善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
2. 社会技能训练:社交技能对于和他人建立关系和适应社会至关重要。
通过角色扮演、情绪识别和表达的练习,以及与同伴进行群体活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可以提高社交技能,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医学心理学的实践经验
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医学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医学心理学的实践经验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干预在帮助儿童克服障碍、发展潜能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医学心理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讨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
一、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目标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克服社交沟通障碍、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并帮助他们发展自身潜能,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自制力和注意力、减少刻板行为和焦虑情绪。
二、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1.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治疗师通过与儿童进行互动,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情境,提高情绪调节和社交技巧。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模拟社交情境,引导儿童学习并练习与他人交流和相互合作的技巧。
治疗师会利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沟通能力、友谊建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感觉统合疗法(SIT):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常伴随着感觉处理异常,感觉统合疗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处理感觉输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治疗师会通过使用不同的感觉刺激,让儿童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并提高感知能力。
4. 家庭教育与支持:将心理干预延伸到儿童的家庭环境中,提供咨询、教育和支持,帮助家长理解和应对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儿童干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是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评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观察和评估儿童的社交互动、语言表达、情绪调节、自我控制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收集家长的反馈和观察结果;利用标准化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工具,定期评估儿童在社交和认知领域的发展情况。
【课题申报】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
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课题申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与沟通的缺陷、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范围的狭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的幸福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自闭症患者的发病率约为1%,国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调节机制,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减轻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行为,并促进其发展潜能的实现。
然而,目前尚缺乏系统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课题将通过对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提高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效果,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1)探究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效果。
(2)评估心理干预对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长期影响。
(3)深入研究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支持。
(4)建立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心理干预模式。
2.研究内容:(1)收集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目前常用的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
(2)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
(3)开展系列心理干预实验,比较不同干预策略的效果差异,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4)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建立适用于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模式。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综述:收集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心理干预文献,分析目前常用的干预模式,总结其优缺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相关背景知识。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和干预策略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和干预策略儿童孤独症,即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儿童孤独症病因复杂,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刻板重复行为模式以及对环境的过敏。
本文将介绍儿童孤独症的常见症状,并探讨一些有效的干预策略。
一、儿童孤独症的症状1. 社交互动和沟通缺陷:孤独症儿童通常缺乏对他人的兴趣,不愿意注视别人的眼睛,也不善于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指示、手势等。
他们对社交互动缺乏兴趣和理解,无法适应社交场合,容易感到孤独和隔离。
2. 语言和沟通障碍:许多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上存在困难,如延迟说话、重复语言或单调语调。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语言的含义,往往只能使用有限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刻板重复行为模式:孤独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如手部摆动、重复性走来走去、强迫性地排列物品等。
他们对环境中的变化和变动感到不适应,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4. 对环境的过敏:儿童孤独症患者对环境中的感官刺激反应异常敏感,如对光线、声音、触觉等刺激表现出过度或不适当的反应。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容易产生焦虑和冲动行为。
二、干预策略1. 早期识别与干预:对儿童孤独症的干预应尽早开始,因为早期干预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通过观察孩子的社交行为、语言发展和重复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孤独症的症状,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2. 多学科综合干预:儿童孤独症是一个综合性的障碍,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士的协同干预。
包括儿科医生、心理学家、康复师、特殊教育师等的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全面提升孩子的社交、语言和自理能力。
3.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针对孩子的社交互动和沟通缺陷,开展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
这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帮助孩子学习和理解社交规则、表情和身体语言,并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系统干预方法的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系统干预方法的研究作者:丁柯雅李艳玮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8年第03期【摘要】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发育障碍,是影响大脑功能的神经紊乱的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治疗包括策略治疗法、代际/鲍恩疗法、结构家庭治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叙事治疗法和多系统疗法。
【关键词】孤独症;家庭支持;干预方法【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4-0012-04【作者简介】1.丁柯雅,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8)在读博士;2.李艳玮,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学前弱势幼儿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2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和障碍儿童早期心理和脑发育评估,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诊断、评估和干预。
自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首次被描述以来,大量的研究都专注于神经生物学、行为特征以及合适的干预或者治疗方案。
然而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来说,让他们了解自闭症,得到正确的干预和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对生活的影响和挑战,才是最现实和最急需的。
传统医学思维模式是先概述孩子的疾病、症状,进行科学的量表式的诊断,然后由专家做出最后诊断并推荐治疗或者干预的方法。
这种医学的模式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少生理上的症状,但对于行为问题的干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几乎没有参与或者参与得很少。
家庭干预方法摆脱了传统医学的单一诊断模式,是根据每个家庭独特的情况来帮助创建合适的干预方法。
也就是说,在专家们给出初步治疗方案之后,家长也要参与到讨论中并给出建议,完善干预计划的制订,积极配合实施,并及时反馈结果以优化干预方案。
家庭支持的干预方法虽然不能改变诊断结果,也不能完全治愈孤独症儿童,但是研究发现,这种干预方法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改善与外界的关系,让孤独症家庭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家庭的重要性及孤独症对家庭的影响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是生活在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这个系统而存在。
孤独症病人的护理问题和措施
孤独症病人的护理问题和措施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就会显现出来。
这种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行为表现,使他们很难适应日常生活。
因此,孤独症患者的护理问题非常复杂,需要专业的护理措施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一、孤独症病人的护理问题。
1. 社交障碍,孤独症患者通常缺乏社交能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会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感到不适。
这种社交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 沟通困难,孤独症患者常常面临语言能力的问题,他们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这会导致沟通困难,使得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3. 行为异常,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常常表现出异常,他们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焦虑、冲动行为等问题,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情绪波动,孤独症患者的情绪常常会出现波动,他们可能会突然情绪低落或者兴奋,这需要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
5. 自理能力,孤独症患者的自理能力通常较差,他们可能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比如穿衣、洗澡、进食等。
二、孤独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1. 个性化护理计划,针对每位孤独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社交训练、语言训练、行为疏导等方面的内容。
2.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孤独症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有利于他们的情绪稳定和行为控制。
3. 沟通技巧培训,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沟通技巧培训,学会与孤独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行为干预,针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异常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为干预计划,采用正面激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5. 情绪疏导,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帮助孤独症患者处理情绪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
6. 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帮助孤独症患者提高自理能力,进行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包括穿衣、洗澡、进食等方面的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首先,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交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困难,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这导致他们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感到孤立和困惑,往往难以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障碍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发展,也给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带来了困难。
其次,孤独症谱系障碍还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语言和沟通能力造成了挑战。
许多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延迟或障碍,他们可能出现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理解能力有限等问题。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此外,孤独症谱系障碍还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感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许多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对感官刺激过于敏感,对噪音、光线等刺激有着异常的反应。
这种感官敏感性可能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适和困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此外,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还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如重复摆弄物品、坚持特定的日常习惯等。
这些行为特点使得他们在适应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中面临额外的困难。
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行为疗法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行为疗法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帮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此外,语言和沟通疗法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改善与他人的沟通。
药物治疗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被使用,如控制焦虑和注意力缺陷等症状。
除了专业治疗,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提供支持和理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2024年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观察》范文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
学龄前儿童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其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目前,对于ASD的治疗主要包括教育干预、行为治疗和心理药物治疗等,但效果仍不理想。
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名学龄前ASD儿童,年龄在XX至XX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过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
rTMS治疗采用低频刺激,每周进行XX次,共治疗XX周。
在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评估。
三、结果1. 执行功能评估实验组在经过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治疗后,其执行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为计划组织能力、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执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核心症状评估实验组在经过治疗后,其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核心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
同时,实验组在症状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对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显著。
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能够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ASD儿童的症状。
而综合康复训练则从认知、社交、感觉等方面进行干预,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执行功能。
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儿科护理•【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孤独症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
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孤独症状(CARS )及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CA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干预前,两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觉认知、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觉认知、自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干预前,两组穿衣、进食、如厕、洗漱、作息规律、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穿衣、进食、如厕、洗漱、作息规律、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从而减轻患儿孤独症状,改善患儿行为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父母;团体干预;认知行为;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 1672-9676.2021.22.025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作者单位: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行为发育科黄永儿童孤独症可影响儿童日常交往能力,对患儿心智发展及社交行为造成较大的影响,尽早干预,有助于缓解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情感障碍,提高患儿社交功能及自理能力[1-2]。
患儿干预效果受其父母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及治疗行为的影响,部分父母面对患儿病情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儿康复训练[3]。
孤独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孤独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孤独症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孤独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更快的恢复健康。
那么,孤独症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下面就请看看专家为我们介绍的孤独症的护理。
1、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
婴幼儿期的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时期从外界给予刺激性治疗和功能训练,可使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异常,学习和建立正常的模式和功能,达到最佳效果。
2、综合性康复:综合性康复是以患者为中心,制订全面系统康复训练计划,进行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康复,以达到患者的身心康复。
3、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小儿孤独症患者的异常运动和姿势模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康复必须与日常生活动作紧密结合。
除了正规的康复训练之外,还要培训家长和看护着,开展家庭康复,注意采用正确的抱姿和转移方式,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活环境和条件,预防并发症,制作和采用简单实用的辅助器具等。
不仅使患者学会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学习和注意保持正常运动和姿势模式,抑制异常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柏璐;王霞;崔海静;张静;张明静;张远达;郭爱民【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7)7【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00例铅中毒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金属硫蛋白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金属硫蛋白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铅、锌、铁、镁、钙、铜水平、肝肾功能指标及血常规;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站立与步行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铅、锌、铁、镁、钙、铜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铅水平下降(P<0.05),锌、铁、镁水平增加(P<0.05),钙、铜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上升(P<0.05),红细胞和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Gesell评分、ADL评分及GMFM-88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esell评分、ADL评分及GMFM-88评分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BDNF、NSE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升高、NSE和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i l d r e n wi t h a u t i s t i c s p e c t r u m d i s o r d e r( A S D) .Me t h o d s 5 0 c h i l d r e n wi t h AS D we r e r a n d o 2 g r o u p s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治疗效 果。
AB S T RAC T O b j e c a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i mp a c t o f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t h e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2 5 i n e a c h ; r o u t i n e d r u g t h e r a p y wa s p e r f o r me d o n c h i l d r e n i n b o t h g r o u p s wh i l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
・
61 4 ・
综合护理 干预对儿童孤 独症谱 系障碍患者 治疗效果的影响
马 静
[ 摘要]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 系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5 0 例孤独 症谱 系障 碍 患儿 随机 分 为 综合 护理 干预 组 ( 2 5 例) 和 对 照组 ( 2 5 例) , 对 照 组仅 给 予常 规 药物 治 疗 , 干预组 给 予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 治疗后分别采用A B C 量表、 P E P 一 3 量表、 G e s e l l 量表连续治疗 6 个月 后, 评治疗 效 果 。结 果 治 疗 6个 月后 干 预组 儿 童孤 独症 AB C量 表得 分 有 明显 下 降 , P E P 一 3 量表 、 G e s e l l 量 表得 分 有 明显 提 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9 1 . 0 %、 6 7 .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尸 <0 . 0 5 ) 。结 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 系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 能够有效地改善儿童孤独症谱 系障碍 患者康复 [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 儿童孤独症谱 系障碍 ; 疗效评价 [ 中图分 类号 ] R 7 2 9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1 9 3 ( 2 0 1 4 ) 0 6 . 0 6 1 4 . 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7 1 9 3 . 2 0 1 4 . 0 6 . 0 0 6
I mp a c t o f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N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t h e Cu r a i t v e Ef fe c t i n t h e Tr e a t me n t o f Ch i l d r e n wi t h Au t i s t i c S p e c t r u m Di s o r d e r Ma J 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u r s i n g , Me n t a l He a l t h Ce n t e r o f Li n y i Ci t Y ,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2 7 6 0 0 5 , R R. C h i n a
v e n t i o n wa s a d d e d t o c h i l d r e n i n j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 ABC s c o r e s . P E P 一 3 s c o r e s a n d Ge s e l l s c o r e s o f t h e c h i l d r e n i n b o t h g r o u p s we r e r e — c o r d e d b e f o r e t r e a t me n t a n d 6 mo n t h s a te f r c o n t i n u o u s t r e a t me n t a n d t h e s c o r e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i n t h e 2 ro g u ps . Re s u l t s T h e ABC s c o r e s o f t h e c h i l d r e n i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6 mo n t h s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d e c r e a s e d o b v i o u s l y wh i l e t h e i r P E P 一 3 s c o r e s a n d Ge s e l l s c o r e s i n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 t h e t o t a l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wa s 9 1 . 0 % i n i n t e ve r n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6 7 . 0 %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