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港台文学专题讲座》课件
港台文学生于民间,具有反映民间烦恼的特点, 因此与社会密切相关。
港台文学作为文化产物,增强了本地文化认同感, 提高了本土文化软实力。
港台文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反映生活, 也影响生活。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港台文学的未来发展
1 前景
随着地区文学和少数民族 文学的崛起,港台文学将 逐步拓展其影响范围。
港台文学作品解读
背景
《鱼米之乡》是一本关于乡村生活的小说,讲述了 一个农村小村庄的变迁。
情节
《鸳鸯蝴蝶》是一篇女性小说,讲述了两位女性的 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女性生活的困境,以及对传 统观念的挑战。
人物
《金锁记》是一部以家庭为主线的小说,塑造了许
主题
张爱玲的小说以情感、女性话题为主,关注人际关
港台文学与社会
收获
通过这场精彩的讲座,我们加 深了对港台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启示。
未来展望
港台文学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持 续壮大,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 发扬作出重要贡献。
讲座主讲人
我们邀请了资深港台文学研究专家担任主讲人,他拥有多年港台文学研究经验,为我们带来 了丰富的知识。
港台文学概述
1
历史
港台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2
流派
港台文学系由各地文学作品汇聚而成,分为主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由散文、 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流派。
3
代表作品
港台文学是海内外华人文学的重要分支,代表作品有《天马茶房》、《鱼米之 乡》、《鸳鸯蝴蝶》等。
2 挑战
3 方向
未来,港台文学将面临来 自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 冲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 先勇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 社会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 小说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 中国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 出身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 竟是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白先勇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但是 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 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人物形象塑造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 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 白。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 当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 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梦》 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 份、地位、个性与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 化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4)语言特色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 陶,一方面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 使得他的小说语言“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 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格。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 和美学情趣。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 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 “言语”。沪腔儿、川味儿、台湾方言等的介入, 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了小说多彩的 品质。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 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第九讲港台文学ppt
白先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取以形写神 的手法,在人物心理活动上采取意识流的手法 等;在结构上纵横交织,既有传统的纵剖,又 有西方的横端截取;语言上典雅精美、洗练明 快。
三、余光中的诗文
余光中(1928-): 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 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 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 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 者”。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 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热爱中 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称“中国,最美最母亲 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 条黄河的支流”。表达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得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得啊腊梅香
中国现当代文学
蔺春华
第九讲 港台文学
(一)香港文学概况: 1、19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从发生到勃兴。 2、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 :前所未有的繁荣。 3、战后香港文学:凋零时期。 4、50、60年代的香港文学 :浓厚的政治意识— —现代主义的兴起——通俗文学的勃兴。 5、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 :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12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13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示等手法。
37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 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 亲办的农场当助手。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 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 阳结婚。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 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 子在贫病中夭折。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8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 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白越 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他是台湾当 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 《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 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 物。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 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 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14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 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 3、70年代的乡土文学 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15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
较多样。
港台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港台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时数:36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港台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香港和台湾文学概貌,掌握香港和台湾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香港和台湾文学与中国内地文学的分合关系。
本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一编台湾文学(27课时)导论(1课时)第一节台港文学研究回顾、研究展望第二节台港文学特色第一章台湾文学概述(2课时)第一节台湾文学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台湾文学的分期及文学论争第二章日据时期的乡土小说(3课时)第一节赖和、杨奎第二节吴浊流第三节钟理和第四节吕赫若第三章光复后的乡土小说(6课时)第一节钟肇政第二节陈映真第三节黄春明、王祯和第四节宋泽莱、李乔第四章现代派小说(5课时)第一节白先勇第二节王文兴第三节七等生第四节马森第五章通俗小说(1课时)第一节高阳第二节古龙第三节琼瑶第六章女性作家小说(2课时)第一节林海音、郭良蕙第二节聂华苓、於梨华第三节陈若曦、欧阳子第四节施淑青、李昂、廖辉英第七章新生代小说(1课时)第一节黄凡、吴锦发第二节张大春、王幼华第三章台湾诗歌(2课时)第一节从现实主义诗歌到现代派诗潮第二节现代诗社、蓝星社、创世纪诗社第三节乡土诗歌第四节新生代诗歌第四章台湾散文(1课时)第一节台湾散文发展概述第二节乡土、田园散文第三节学者散文第四节女性作家散文第五节杂文第五章台湾戏剧影视文学(3课时)第一节戏剧影视文学发展概述第二节李曼瑰、姚一苇的戏剧第三节侯孝贤、李安得电影创作第二编香港文学(9课时)第一章香港文学概述(1课时)第一节香港文学的萌芽第二节香港文学的发展、性质第二章香港本土作家的小说(2课时)第一节黄谷柳、侣伦、舒巷城第二节海辛、西西、吴煦第三章香港的通俗小说(1课时)第一节金庸、梁羽生第二节亦舒、林燕妮、梁凤仪、李碧华第三节卫斯理、南宫博、董千里第四章香港南来、旅港作家的小说(1课时)第一节徐言于、刘以曾、陶然第二节颜纯钩、东瑞、施叔青第五章新生代小说(1课时)第一节董启章第二节黄碧云、钟晓阳第六章香港的诗歌(1课时)第一节本土诗人的诗歌第二节南来诗人的诗歌第三节旅港诗人的诗歌第七章香港的散文(1课时)第一节学者散文第二节框框散文第四章香港影视戏剧文学(1课时)第一节朱石麟、李翰祥、王家卫第二节李援华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解与学生课外阅读并重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及文学分析能力。
台港诗歌 ppt课件
纪弦(1913——)祖籍陕西,
生于河北清苑。1929年开始写诗, 1934年在上海创办《火山》诗刊, 1936年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 月刊。1956年在台湾发起成立“现代派” 诗社。1976年旅居美国。
诗集:
《易士诗集》 《火灾的城》
《三十年前 《摘星的少年》 《隐者诗抄》 《晚景》 《半岛之歌》 等。
开篇反问:“为什么向 我索取形象”,直接、干脆, 揭示传统爱情和婚姻中普遍 存在的一个问题,即男性对 女性外貌形象的要求,显示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佛将我化为树。
诗人笔锋一转:你无视地走过我。
探讨1: 她的诗歌魅力何 在?
其诗语言浅白,但感染力不 弱,让人悱恻缠绵,尽意回味。 这大概与诗人所采用的追思的 抒情视角有一定联系。 “你”“我”的倾诉口吻,也 易让人介入,认同诗中情感, 能够参与和再创造出满足自己 的浪漫幻想和意境,这些可能 是席慕容诗歌能产生较大的艺
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蓉子
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为在你的华冕上, 镶嵌一颗红宝石? 我在你生命的新页上, 又写上几行? 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如果你有那份真, 我已镌刻在你心上;
一、蓉子: 台湾女诗人中影响最大
蓉子(1928——),江苏人,1955 年与诗人罗门结婚,并参加“蓝星”诗 社。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版了《青鸟 集》,是台湾第一部女诗人诗集。
《一棵开花的树》体现了她 的诗歌特征,是她的一首代表 作。
三、具体鉴赏
其抒情诗模式:重 复着一个模式——从现 在的忧伤中追思往昔, 以一个无怨无悔的追思 为前提。
“假设”的手段:
营造对往昔追思的意境。本诗开 始就设置这一个假设,为了在我最 美丽的时刻遇见你,我求佛求了五 百年,这是爱的虔诚。
台湾文学之台湾新诗概述
台湾文学之台湾新诗概述台湾文学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初以来,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其中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
在这些文学体裁中,台湾新诗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形式,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对台湾新诗进行概述,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一、台湾新诗的发展历程台湾新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台湾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环境的变迁极大地影响了文学创作。
在这个时期,一批优秀的台湾诗人开始崛起,他们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台湾的现实。
同时,他们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将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湾新诗。
二、台湾新诗的主要特点1. 反映台湾的现实:台湾新诗以反映台湾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生活为主题,关注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
诗人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2. 自然意识与环境关怀:台湾新诗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感悟和关注,诗人常常以自然景观作为创作的素材,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3. 语言的创新与突破:台湾新诗的诗人对传统的写作方式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他们运用图像化、抽象化的表达方式,使诗句充满意象和隐喻,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4. 女性意识的表达:在台湾新诗中,女性意识的表达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女性诗人以自己的视角和声音,反映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体验,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三、台湾新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1. 杨逸:杨逸是台湾新诗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为主题,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水墨画般的描写方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雨巷》、《冬夜行》等。
2. 余光中:余光中是台湾新诗的代表性诗人,他的作品通常以饱满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他以真实的感情和文学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台湾文化的独特之处。
他的代表作品有《倒影》、《稻草人》等。
3. 叶绿:叶绿是台湾新诗的女性代表之一,她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性表达,展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世界。
台湾现代诗
台湾现代诗
摘要:
一、台湾现代诗的起源与背景
1.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的发展
2.光复后台湾现代诗的兴起
3.文学论战与台湾现代诗的发展
二、台湾现代诗的主要特点
1.语言创新
2.表达形式多样
3.反映社会现实
三、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人物
1.洛夫
2.余光中
3.痖弦
4.郑愁予
四、台湾现代诗的影响与意义
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成为华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岸文学交流的桥梁
正文:
台湾现代诗起源于日据时期,受到日本现代诗的影响,开始发展台湾新文
学。
光复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台湾现代诗逐渐兴起。
在文学论战中,现代诗派与传统诗派展开激烈的辩论,进一步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
台湾现代诗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在语言方面,诗人积极创新,运用口语、方言、外来词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其次,表达形式多样,既有自由诗、散文诗,也有图像诗、行为诗等,展现了现代诗的多元风貌。
最后,台湾现代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对台湾的历史、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表现。
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人物有洛夫、余光中、痖弦和郑愁予等。
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成为台湾现代诗的瑰宝。
洛夫以意象丰富、形式新颖著称;余光中的诗歌充满音乐性,语言优美;痖弦则以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见长;郑愁予则以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为特色。
台湾现代诗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成为华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台湾现代诗在两岸文学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互动与繁荣。
中国台湾诗歌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台湾诗歌的特点和成就中国台湾的诗歌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色,是华语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民国时期到今天,台湾诗歌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诗作,成就颇丰。
本文将从诗歌的创作理念、艺术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台湾诗歌的特点和成就。
一、创作理念鲜明,主题多样性强中国台湾诗歌一直致力于探寻人生的真谛、呈现社会的多彩,具备丰富的主题和内涵。
在主题方面,早期的台湾诗人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以及家国情怀;而现代台湾诗歌则更加关注人性、社会心态、时代变迁等课题,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主题。
此外,中国台湾的诗人常常强调对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关注,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诗歌创作中。
比如对海岸线的描写、对植被的赞美、对生态的呼吁等都是台湾诗歌独有的特点。
总之,中国台湾的诗歌主题多样、情感真挚,反映生活与生命的真、善、美和自然的光辉。
二、艺术形式独具匠心中国台湾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追求创新和多样性,书写方式与语言技巧多姿多彩。
早期的台湾诗歌多采用客观描写和叙述的方式,但近几十年来,中国台湾的诗人在创作上不断探索,尝试破除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现代流行文化和多元化的读写习惯来进行诗歌创作。
例如,以打羽毛球、健身为题材的现代诗歌《我和我的肌肉》,以及在聊天室语言中书写的乡土诗歌《南台湾的晴天、蝴蝶和谢姓们》等作品,都在艺术形式上起到了创新的突破作用。
此外,台湾的诗歌创作方式也广泛包括朗诵、音乐、戏剧等不同表现形式,其中朗诵诗歌已成为了台湾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文化内涵深厚中国台湾的诗歌是华文诗歌中文化内涵最为深厚的,它不仅具有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淀,还深受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独有的文化背景和时空意识,赋予了台湾诗歌独特的韵味和深度。
以民间艺术为题材的《海韵之歌》、描述人与自然景色关联的《岛上的故事》、对社会现实问题反应的《在这样主权之下》等诗歌作品都在文化内涵上体现出台湾诗歌的重要性和创造性。
台湾文学概述
台湾文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台湾文学发展的历程、状况及其文学现象认识台湾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作家、作品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把握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概况,明确台湾文学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创作特色认识,了解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教学内容:一、台湾文学的性质1、研究台湾文学的原因: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了解台湾,研究台湾新文学是统一祖国的需要。
2、如何研究台湾新文学:台湾新文学发生于二十年代,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学传统,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有许多因素,浓郁的地方色彩。
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有健康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又有“反共”意识的创作。
所以,研究台湾新文学,即要将其与祖国文学相连。
又必须根据台湾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环境,从具体作品出发,实事求是地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各个流派,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3、台湾新文学的性质台湾新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成部分。
A 地缘关系: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密不可分,《唐》过台湾,从性氏、宗族、传统方面详细考察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是从唐来的”1978.11台湾史迹研究会议,“研究台湾同胞根的问题”,《台湾日报》1919、6、11发表了《乡土、血统、根》指出,台湾是我们直接的根,而这根不嵌在更大的根里,非便是中国。
B、政治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台湾人民同祖国人民一样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五四”时,台湾先驱者接受“五四”爱国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开展了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目标的斗争,组织了“应声会,启蒙会,新民会,”创办“台湾青年”,加入了大陆民族解放运动大合唱,有人称之为,台湾新文化运动。
C、文化背景看,受“五四”新文学影响,从1920年起,以“反对文言,提倡讨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内容的文学改革运动,《台湾青年》发表了《文学的职务》《日用文鼓吹论》(陈瑞明),《台湾》《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汉文欧革论》黄朝戮,提倡改革旧文学,推广白话文,尤其是廖汉原《新旧文学之争》,“中国新文学开始于文学改革,终于文学改革台湾文学已步其后坐,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受中国新文学运动影响而发生的。
台湾现当代乡土文学及代表作家课件
面对台湾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他在作品中往往采用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小知识分子的颓伤、哀愁、虚无、
绝望。其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空想,都
缺乏为实现理想去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最后在失败中走
上自杀的道路。
C、反省时期 1966年至1975年,陈映真开始对自己、对当时流 行的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 由于突然入狱,7年的铁窗生活,促成了他创作 思想的转变,他后来写了《试论陈映真》剖析了 自己的创作经历。通过乡土文学的论战,他的思 想深度均超过了前两期。出狱后写的《永恒的大 地》、《缪一个日午》、《贺大哥》、《夜行货 车》、《华盛顿大楼》等系列小说,以及《上班 族的一日》、《云》、《万商帝君》等都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新理念——弘扬民族文化。
盟”,他担任主席,1990年曾率团回大陆寻根。
2、创作概况
陈映真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传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
反省时期 政治小说时期。
A、自传时期 1959年至1961年是他的创作自传时期,这个时期 他的创作基调是“伤感、忧郁、苍白而且苦闷”。 他曾在《试论陈映真》中写道:“……这种由沦 落而来的灰黯的记忆,以及因之而来的挫折败和 困辱的情绪,是他早期作品中那种苍白惨绿色调 的一个主要根源。” 《面摊》、《我的弟弟康雄》、《乡村教师》、 《死者》、《故乡》、《祖父和伞》等小说中常 常有破败的家乡市镇,贫困的哀愁,苦闷的情绪 以及远离故乡的愁思,明显带有自传的烙印。
《山路》塑造了一位舍己帮助革命家庭的女青年 蔡千惠。蔡千惠的未婚夫及他的战友李国坤被自 己的哥哥出卖了,李国坤被杀,未婚夫被长期监 禁。蔡千惠怀着负罪感冒充李国坤在外的妻子来
台湾现代诗及纪弦的诗歌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1、精妙的构思,非凡的艺术感染 力。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鬼使神差地选取为人所忽视的对 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这就在平凡中 表现出了不平凡的艺术效果。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呼唤、写、画、刻,含而不露,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给人以想象余地,渲染一层不可捉摸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第三节由现在写到未来,表达游子思归的强烈愿望。 这片槐树叶既是瓢零异乡的游子的自况,又是游子梦 寐难忘的故国的象征。结尾句与开头相呼应,完成了诗中 心意象的整体构造。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现代派诗人纪弦及其诗歌创作
现代派诗人纪弦及其诗歌创作
一、生平简介。 原名路逾 1913年4月27日生于河北清苑县,祖籍陕西。小
时家住北京,1924年定居杨州。1929年写诗,同年考上武昌美 专,次年转学苏州到南京举办画展,并不时发表诗作。
1948年11月,离沪去台,先是在报社任编辑后执教于台北 成功中学,直到退休,1973年,离台赴美,移居加州。
地概括出来了。在
错就错到了今天的这种结论;
似醉非醉,似醒非
既而无又纱不帽容或许勋我章去之游足山以玩光水宗说耀再祖见的----,醒的些微醺醉之中,
此之谓命运。
他清醒地看待人生、
命运,冷静地面对
我的猫是正在谈着恋爱, 月光下,屋脊上,它有的是 唱不完的恋歌,怪腔怪调的。 为了争夺一匹牝的老而且丑, 去和那些牡的拼个你死我活, 带了一身的伤回来的事
台港现当代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课件
在艺术上,作品致力于融合中西小说技巧,表 现在人物塑造上,它突破了传统小说重在“做 什么”和“怎么做”的外部描写,而着重向内 心开掘,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 “怎么想”,作者成功的借鉴了意识流技巧, 多层次地编织作品、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给人 以强烈的立体感,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意识流小 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意识流流出了脉络清晰的 情节,造就了心态鲜明的人物。
作品特色:作品披露事实,不动声色中流露出反 封建倾向;而对封建统治下普通人物命运的关注, 又情不自禁地渗入了深深的乡愁。可见,在这些 往事回忆中潜流着的浓烈乡思,既渗透在风土民 俗的描写中,也集中在人物形象、尤其是这些妇 女悲剧命运的刻画中,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 和思想意义;加上地道的北京风味,她便成为令 人感兴趣的北京化的台湾作家,但她写起台湾风 情来,又成了台湾化的北京作家。这在当代台港 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城南旧事》 )。
高阳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 字雁冰,另有笔名郡望。浙江杭州人。高中未 毕业即开始写作,抗战胜利后曾入《东南日报》 当记者,后被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录用,1949年 随校迁台。1960年辞去军职,曾任《中华日报》 主笔、总主笔和《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62 年专事创作,成为职业作家,在历史小说领域 耕耘30年 。
主要作品有:《金大奶奶》、《毕业》 (后改为《那晚的月光》) 、《玉卿 嫂》 、《纽约客》、《台北人》 、长篇 小说《孽子》 、《游园惊梦》、《金大 班的最后一夜》、《台北人》(包括《永 远的尹雪艳》、《国葬》、《思旧赋》 等十四篇 )。
作品特色:白描也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 白先勇早期作品也曾使用过白描手法,但 由于主观性强,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圆熟 自然。而《台北人》的白描,文字之简练、 功力之深厚,在台湾文坛实不多见,从中 既可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陶冶,也有 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妙用,其突出标志便是 白描与象征,原籍湖北应山,生于宜昌。 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携全家赴台,任 《自由中国》编辑 。1967年成立了“国际作家写 作计” ,通过这个机构,聂华苓不但成为加强世 界各国作家交往的一个纽带,而且是联系台湾海 峡两岸当代文坛的一座桥梁,为促两岸文学交流 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葛藤》 、短篇小说集《翡 翠猫》、《一朵小白花》、《王大年的几件喜 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 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梦谷集》、 《三十年后——归人札记》等。
台湾文学概述
怀乡文学在台湾文坛流行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 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人的情感的自然需求。 、人的情感的自然需求。 2、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3、战斗文艺的衰落。 、战斗文艺的衰落。
返回
(三)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 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
台湾现代派文学深受精神分析学、存在主 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文艺 思潮的影响,从卡夫卡、乔伊斯、吴尔芙、 福克纳、詹姆斯、劳伦斯等现代作家的作 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 的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盛行于台湾文坛的原因 主要是对50年代“战斗文艺”政治化、庸 俗化、公式化的反拨。“战斗文艺”脱离 现实、庸俗化、公式化的现象,使许多严 肃作家感到厌恶和失望,但他们慑于当局 的专制痛治,又不能正面地公开地抵拒, 于是起“纯艺术”的旗帜, 转向西方现代 派文学,探索偏重于艺术的文学之路。
返回
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 (二)5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战斗文艺”和 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 战斗文艺” 怀乡文学” “怀乡文学”
• 所谓的“战斗文艺”是50年代国民党为
适应其政治需要而推行的文艺政策。 • 1950年5月,在国民党当局的授意下, 由张道藩出面主持了“中国文艺协会” 第一次大会,大会的《宣言》宣称,台 湾文艺家的天职就是要把反共救国作为 神圣的任务。大会成立了以张道藩为主 任委员的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并把 “反共抗俄意识’作为主要评选标准。 这个文艺奖金委员会还发行机关刊物 《文艺创作》,为反共作品提供发表园 地。
返回
在创作方面,开“战斗文艺”风气之先 的是“战斗诗”。孙陵的《保卫大台湾 歌》即为代表作 在“战斗文艺”中,持续时间较长和影 响较大的是小说,主要代表作家有潘人 木、陈纪滢和姜贵等。代表作品有潘人 木的《涟漪表妹》、陈纪滢的《狄村传》 和姜贵的《旋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覃子豪在早期和中期基本上是秉承传统的诗
观进行创作和理论活动的,体现了一个中国传统诗
人的风貌,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卓越的创
作技巧,风格上明朗而不浅显,含蓄而不晦涩,雄 浑而又深沉。创作于50年代的《追求》可以代表这 个时期的风格: “大海中的落日/悲壮的像英雄的喟叹/一颗 心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黑夜/一个健伟的灵魂/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覃子豪对台湾诗坛贡献最大的是,于50年代 主持了“中华文艺函授学校”的新诗讲习班,为台 湾培养了大批诗人,成为台湾诗坛青年诗人们共同 拥戴的领袖。 覃子豪曾担任“中国文艺协会”、“青年写 作协会”、“中国诗人联谊会”理事和监事。他既 是诗人,也是诗歌理论家和诗歌教育家。 覃子豪在台湾孤身一人,他去世时由学生充 作儿子,为他守灵送终,并铸铜像纪念。学生和生 前好友组成“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出版了三 大册《覃子豪全集》。
2、蓝星诗社的影响和贡献
蓝星诗社在台湾诗坛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它 的资格最老,刊物最多。最早在《公论报》上出版 《蓝星周刊》,后由覃子豪主编《蓝星季刊》,余 光中和夏菁主编《蓝星诗页》,还有《文学杂志》 上的诗歌专栏和《文星杂志》上的诗页,有个时期 还在《宜兰青年》上办卫星诗刊。 据80年代的统计,蓝星诗社出版的诗歌评论集 约50余种,诗歌集约百种,诗刊、诗页约350种,为 台湾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
二、蓝星诗社代表诗人 1、覃子豪
(1)作家简介 覃子豪(1921-1963),四川广汉县人。1931 年毕业于南京私立安徽中学,后进北平中法大学。 1935年进日本东京中央大学读书。1938年毕业返国, 任国民党“第三战区”设计委员等职务。1947年去 台湾。1951年他与钟鼎文、纪弦、葛贤宁等创办了 《新诗周刊》,任主编。1954年与余光中、钟鼎文、 夏菁等成立“蓝星诗社”,任社长,先后任《蓝星 诗周刊》、《蓝星诗选》、《蓝星诗页》、《蓝星 诗季刊》的主编。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理想和愿望的诗歌。诗人面 对落日西沉的大海,展开想象。那个火红的落日就
是自己壮丽、灿烂、辽阔的理想和追求,虽然黑夜
来临,风沙骤起,但那健伟的灵魂不但不灭,而且
跨上时间的快马。
这首诗很有创新意味。诗人如此理解、想象和 赞美“落日”,改变了世俗的“日暮途穷”的传统 观念,给“落日”以新的涵义,表达了诗人更上一 层楼的雄劲的内涵。
(3)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 郑愁予因写了许多浪子生活和旅游生涯的诗, 所以有人称他为“浪子诗人”。他自己也认为,“影 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任侠精神, 如果提到革命的高度,就变成烈士,刺客的精神。 这是我写诗主要的一种内涵,从头贯穿到底,没有 变”。 浪子和任侠表面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还 是有区别的。郑愁予将这种任侠精神融化到诗中, 就变成了内容上的正直、正义,风格上的豪爽、奔 放。
郑愁予善于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诗的 技巧相结合,将现代的爱情和古典情感表达方式相 结合,这使得他的诗歌,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 既是西方的又是非常中国化的。从这个角度看,郑
愁予的诗艺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
第二节 台湾的蓝星诗社
一、蓝星诗社简介 1、蓝星诗社的成立和发展
蓝星诗社成立于1954年3月,社长覃子豪。 1954年到1964年是蓝星诗社的黄金期。后来由 于各种原因蓝星诗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从1964 年到1984年,罗门、蓉子夫妇维系着蓝星的一线生 机。1982年初,《蓝星诗刊》由林白出版社赞助复 刊,罗门任社长,向明任主编。如今几经变故, 《蓝星诗刊》改刊为《蓝星诗学》,由台湾淡江大 学中文系主办出版,余光中做发行人,孙维民和唐 捐任主编。
(2)创作主张与创作特点 覃子豪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反映人生,反
映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主张个人风格的创作应该和
民族的精神、气质、性格融为一体。他认为诗歌不
应该故弄玄虚,认为从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
验中去发现新思想、新主题,比玩弄技巧更重要。 覃子豪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大陆时 期,亦称早期;台湾50年代时期,亦称中期;台湾 60年代时期,亦称晚期。
比如《雾起时》一诗是描写海上浪子生涯的。 诗人在这首诗里,以恋人的身份对大海这位美女进 行调侃,表现出诗人的浪漫情怀。但即便如此,他 仍然缺乏足够的勇气去征服它。 诗人在诗中将内在和外在、粗犷和细腻、相爱 又陌生等动作和内心感受的美,全部交融在一起, 激发了人们对大海的想象和热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郑愁予的许多名篇佳作,读之都能令人如痴如 醉,比如《情妇》。 诗中的主人公是个极端自私的爱情霸权主义者。 他同时占有妻子和情人。他出门了,就把情妇束之 高阁,只给她留下金线菊和高高的窗口。金线菊用 来等待,窗口用来眺望。 这首诗格局虽小,但很精巧,短短的几行诗句, 情感真切,形象鲜明,将一个爱情上极端自私的男 子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一首众口传颂的佳作。 郑愁予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穿蓝衫子”诗人的雅号。
3、创作主张
蓝星诗社实行“自由创作路线”,诗社没有统
一宗旨,对同仁也不作任何约束,同仁之间的各种
创作风格和流派共存共荣,被称为台湾现代派三大
诗社中的“温和派”。
比如蓉子、向明的诗作中包含较多的中国传统 成份;余光中创作现代派诗歌;覃子豪的诗作中, 早期和中期有着较多的中国成份,到了晚年又转向 西方。
由于蓝星诗社实行自由创作路线,内部不甚团 结。因此,覃子豪和纪弦关于《六大信条》的论争、 余光中和洛夫之间的《天狼星》论争等,几乎都是 单枪匹马孤军奋战。 由于蓝星诗社在诗歌活动中各自为战,形成了 蓝星诗社诗人们的个人名声比诗社名声更显赫、个 人成就大于诗社成就的情况。
“蓝星”是一个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
没有固定的理论和绝对的信条,创作主张也不像 “现代派”那样前卫和激进,是现代派诗歌创作中 的“温和派”。 覃子豪主张,诗要“注视人生”、“重视实
质”,强调个性和民族精神,认为风格是诗人自我
创造的完成,“自我创造”是民族的气质、性格、 精神等等在作品中无形的表露。“蓝星”社诗人的 作品大都既接受西方技巧,有现代气息,又尊重传 统,其艺术取向也较为稳健、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