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①两岸密切的地缘关系,台湾形成于亿万年前。

在距今2.2亿年前的古生代晚期,台湾从海中隆起后,曾多次与大陆相连。

更新世后期,约2万年前,台湾再次独立成岛。

②两岸血缘和史缘关系,(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曾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设省,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台湾被迫割让日本,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返祖国怀抱,1949年割据至今)
③台湾与大陆的交往,在台汉族移民过程中,建立了与中国大陆相一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模式
2、台湾与大陆的交往从何时开始?
三国:史书记载,台民“至会稽市布”;稽东县人遇凤漂流到台湾。

这里的会稽,秦始皇时设郡,指的是吴县(今天的苏州),辖江浙一部分。

西汉,面积扩大为江浙大部分地区及福建全省。

东汉顺帝刘保(126-144年)时,郡治从苏州移至绍兴,辖区也大大缩小。

所以后人多误会会稽就是指绍兴。

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从浙江台州出发巡弋台湾,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相传最早是秦始皇派江苏赣榆人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前往夷洲、亶州寻找此药未果。

徐福等留在日本未归。

结果卫温、诸葛直找到夷州,即台湾,却未找到亶州(传为日本琉球群岛,亦说台湾岛)。

在台湾驻留一年后被召回杀害,罪名是“违诏无功”。

3、台湾文学的历史情结是什么?
一、中国情结与台湾情结是与台湾社会形成和发展并生的一段历史情结。

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它们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在历史、民族、政治的层面上表现出它们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三、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不存在根本冲突。

四、在特定情况下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日本情结”,又有“中国情结”。

五、中国情结与台湾情结对台湾文学形成的深远影响。

4、台湾原住民现有多少人?分作几个族群?
2004年台“行政院”统计,台湾原住民共有45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左右。

原住民分为两大类,即高山族和平埔族。

高山族包括现今居住在台湾高山地区和东部的9个族群,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达悟族(也称雅美族)。

平埔族包括原居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的邵族、噶玛兰族以及泰鲁阁族3个族群。

5、台湾神话传说的特点是什么?
(1)想象丰富大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
(2)故事有头有尾,内容完整,情节生动;
(3)形象鲜明,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4)注重写实,同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6、台湾神话传说有几个类型?
(1)关于台澎等岛及矿藏、山川的形成。

(2)关于原住民与汉族的来源。

(3)关于原住民的风俗习俗。

(4)关于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

7、台湾歌谣的特点是什么?
(1)浓郁的人情味,具有真实感。

(2)篇幅短小,一般只有四、五、六句,最多八句。

(3)反复吟唱,具有表现力。

8、沈光文是什么人?
沈光文是明郑时期台湾艺术成就最高诗人,组织了台湾历史上的第一个诗社“东吟诗社”。

同时散文开风气之先。

是台湾文学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人。

(1)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诗、赋传入台湾
(2)开创台湾乡愁文学之先河,也是散文创作第一人。

(3)创立东吟诗社:开台湾文人联结诗社的风气之先。

9、何谓“东吟社”?
1684年大陆来台文人成立了“东吟社”。

这是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有组织的文人诗社,“东吟社”14位主要社员是:无锡季蓉洲名麒光、宛陵韩震西名又琦、金陵赵苍直名龙旋、福州陈克瑄名鸿猷、无锡郑紫山名廷桂、武林韦念南名渡、福州翁辅生名德昌、无锡华苍崖名衮、会稽陈易佩名元图、金陵林贞一名起元、上虞屠仲美名士彦、福州何明卿名士凤、泉州陈云卿名雄略、宁波沈斯庵名光文
10、施世纶是什么人?
施世纶(1658-1722),字文贤,号浔江,晋江县衙口乡人,后被编入清朝汉军镶黄旗。

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

有人以其遗闻佚事创作了小说《施公案》,《施公案》标志中国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

施世纶不仅官声好,诗歌水平也高。

《克澎湖》一诗对父亲施琅功业的崇拜跃然纸上。

11、如何评价唐景崧的功过?
台湾初期抗战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而军队腐败、纪律松驰、训练不足则是失利的主要症结。

唐景崧作为这一时期当地最高负责人也难辞其咎。

尽管如此,唐景崧在甲午战争中仍不失为一个功过参半的主张抗日的官员。

他在清廷决意割台的形势下从容应付,多方筹划,稳住阵脚,渗淡经营,为台湾初期抗战在组织动员、武器装备诸方面作了准备。

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唐景崧力主抗日,清廷割台时他坚决反对,曾7次去电力争,但腐败的清政府不予采纳。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唐景崧拒不奉命。

6月2日,日军从基隆登陆。

6月4日,“总统府”护兵兵变,火烧“总统府”并大肆抢掠。

唐景崧在这一天携带巡抚官印,在德国舰船护卫逃离台湾回到厦门。

6月7日,在汉奸告密下,台北城外的日军知道台北已成空城,遂长驱直入。

其时,当年攻台的日军仅有一万余人,而我军有17000多人,却不攻自破。

12、现代台湾文学有几个阶段?头尾各多少年?
现代台湾文学史通常分为孕育期、发展期、战争期三个阶段。

时间跨度从1920年起,至1945年止,头尾一共25年。

一、1920年7月,《台湾青年》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标志着台湾现代文学的开始;
到1927年8月,《台湾民报》从东京迁入台湾印刷发行,这7年属于现代台湾文学的孕育期。

二、1927年到1937年,这10年属于现代台湾文学的发展期,是以1927年8月1日
《台湾民报》从东京迁入台湾印刷发行作为标志的。

1923年4月15日在东京创刊的《台湾民报》是台湾新文学——亦即台湾现代文学的摇篮。

三、1937年到1945年,这8年属于现代台湾文学的战争期,它是伴随着台湾人民抵抗
日本的“皇民化云动”直至抗日战争胜利而进一步成熟起来的。

1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俄、德、法三国出于自身利益出面干涉,
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中国,但中国得增付日本“酬报”白银三千万两。

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⑤.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张我军的文学贡献是什么?
①、认同祖国母体,明确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向台湾旧文学体系
展开勇敢批判,积极宣传“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观念。

②积极介绍祖国现代文学的新成就,重点推荐从“五四”大潮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和优
秀作品,由此鼓舞了台湾文坛的振奋与跃进。

③致力于台湾现代文学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为开拓台湾新文学体系不遗余力。

同时
提出“白话文学的建设,台湾语言的改造”是台湾现代文学运动的两个要点。

④张我军的白话文小说和新诗创作,固然数量有限,但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标新立异,
对台湾现代文学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15、《台湾民报》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是什么?
《台湾民报》迁台后,直接为台湾的新文学运动提供了舆论中心和强大阵地,对促进新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推动文学事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扩大了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每期文艺专刊上——到1932年等于每天都有一篇到两篇以上文学作品刊发,这对于岛内文学青年的鼓舞是巨大的。

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

例如赖和的《不如意的过年》、《可怜她死了》、《丰收》,杨云萍的《秋菊的半生》等。

《台湾民报》从1930年3月更名《台湾新民报》后,自8月2日的第324期起增辟“曙光”专栏,专门发表用白话文创作的新诗,一时产量激增,迅速涌现一批台湾本地的新诗人新作家和优秀诗歌。

例如赖和的《流离曲》、陈虚谷的《敌人》、守愚的《长工歌》、林克夫的《失业的时代》、杨华的《小诗十二首》等。

《台湾新民报》还站在进步的提倡汉语白话文的立场上,关注并参与了开展于1930年至1931年的“台湾话文与乡土文学大论战”。

16、“台湾话文与乡土文学大论战”发生时间、经过及论战双方代表人物为何人?
开展于1930年至1931年,这场大论战是由黄石辉和郭秋生大力提倡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而展开的。

黄石辉认为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贵族式的,不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

所以他在1930年8月的《伍人报》发表《怎么不提倡乡土文学》一文,1931年7月7日,郭秋生在《台湾新闻》连载发表了《建设台湾白话文一提案》长文。

强调“台湾人不得放弃固有文字的汉字”,主张“以汉字为工具建设台湾白话文”。

而台湾白话文的定义“就是台湾语的文学化啦”。

对此,林克夫、朱点人等许多新文学作家著文反对,认为黄、郭二人的主张都有狭隘性、片面性。

17、台湾文联何时成立?机关刊物是什么?
1934年5月6日成立的“台湾文艺联盟。

1934年11月15日,作为“台湾文联”的机关刊物,《台湾文艺》月刊正式出版发行。

18、赖和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有人说,赖和的小说是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台湾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赖和的小说题材都是关于台湾同胞抗日爱国的,他爱憎分明地塑造了多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A、塑造卑劣的统治者形象——揭示出日本殖民统治的吃人本质。

B、塑造劳苦大众受欺压的形象代表——表达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

C、塑造苟且偷生者的形象——进而加以批判。

19、杨逵小说代表作是什么?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代表作《送报夫》
①杨逵的小说讲究结构艺术
②杨逵的小说讲究象征手法
20、请简介战争期台湾小说创作任意两个作家的代表作。

杨逵《送报夫》:《送报夫》讲的是,主人公杨君作为从台湾去东京的留日学生艰难求学的经历。

通过杨君一家家破人亡的悲剧,对日本血腥占领下台湾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作了有力控诉。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亚细亚的孤儿》草创于1943年,完稿于1945年台湾光复前夕。

这两年是日本统治台湾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吴浊流以极大的勇气来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

《亚细亚的孤儿》最初名为《胡志明》,正式在日本出版。

后因与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重名,改名为《亚细亚的孤儿》在日本再版。

小说通过主人公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所有的污泥渣滓一一加以揭露。

21、简述战争期台湾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浪漫的“个人抒情”。

代表人物有邱淳洸、邱炳南、陈逊仁等。

②理性的“大我抒情”。

代表人物有杨云萍、张冬芳、巫永福等。

22、吴浊流生平简述。

吴浊流祖籍广东蕉岭县,原名吴健田,笔名吴饶畊。

1900年,吴浊流出生于台湾新竹县新村,父亲吴秀源是当地名医生,祖父吴信芳汉学功底深厚。

1916年,吴浊流入台北师范前身,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就读。

1920年,吴浊流毕业当教师。

执教20年。

因不满日人歧视,辞职。

1941年,吴浊流到南京担任《大陆新报》记者。

愤怒大陆与台湾同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之下。

1942年,吴浊流返回台湾,先后担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等记者。

1964年,吴浊流创办了《台湾文艺》杂志。

到1976年吴病逝共出刊52期。

1969年,倾其所有,独自创设“吴浊流文学奖”。

1976年10月7日,吴浊流病逝于台湾,享年76岁。

一生盼望祖国统一。

23、吴浊流小说艺术特色是什么?
①强烈的社会批判力量。

②浓郁的乡土气息。

③精巧的艺术构思。

④成功的人物描写。

⑤尤其擅长讽刺手法。

24、台湾光复时间及受降仪式的中日代表为何人?
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时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受降仪式,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大将,中国受降主官陈仪上将兼台湾省行政长官。

25、大陆作家来台有几批,各有哪些作家代表?
第一类作家代表:多是20世纪30年代资深的老作家,例如许寿裳、李何林、台静农、黎烈文、李霁野、雷石榆、袁珂等
第二类作家代表:这一类多是战前生活在祖国大陆的的台湾籍作家,例如张我军、洪炎秋、王诗琅、林海音、钟理和等。

第三类作家代表:这一类是1949年随国民党溃败台湾跟从而去的大陆作家。

不少是知名作家,如梁实秋、谢冰莹、杜衡、胡秋原、陈纪滢、钟鼎文、葛贤宁等。

26、台湾“2、28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①二次大战后期,美军对台湾日军展开大规模轰炸,造成台湾工业厂矿、港口毁坏大半,生产处于停顿状态,百姓生活物资奇缺。

②台湾最高行政长官陈仪本人虽清廉奉公,但各级接收大员中一些人利用职权大肆贪污腐化,中饱私囊。

加之经济上实行公有统制措施,使台湾人遭到层层盘剥。

③遣返20万日本陆海空军及30多万日本移民时,留用8000日籍技术人员,使台湾行政得以保持基本运转。

但广大台胞无法理解
④20万退役台籍军人返回台湾,很难在失业率颇高的城市觅得工作,无业待济。

⑤光复后,一代台籍精英以为可以当家做主,但行政长官公署的集权体制及腐败人事政策使他们参政无门,参加公务员考试又不通国语。

感到心灰意冷。

⑥国民党政府调派3万军队收复台湾后,鉴于台湾财政拮据,为减轻台胞的负担,陈仪将驻防的70军及62军调回大陆,接防的21师实际只有一个团和一个营,仅5000兵力,且分散在台北、基隆、高雄、台中各地。

⑦由于战争的创伤及社会的急遽转型,台湾战后重建面临巨大困难。

27、何谓“战斗文学”?
“战斗文学”即反共文学,它的提出是国民党当局坚持反共立场的反映,也是其推行“反攻复国”政治路线的产物。

特点:这期间从事“战斗文学”,也就是“反共文学”创作的,大多为政界作家和军中作家。

形成千篇一律的“反共八股”,违背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28、“战斗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孙陵写作歌词《保卫大台湾歌》,“反共文艺的第一声”。

小说方面,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姜贵的《旋风》、陈纪滢的《荻村传》、潘人木的《如梦令》《莲漪表妹》等。

诗歌方面,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孙陵的《保卫大台湾歌》、葛贤宁的《常住峰的青春》等。

29、请简述林海音、郭良蕙、孟瑶主要作品和创作特色。

林海音:《城南旧事》(收集了5个短篇小说《惠安馆的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创作特色:①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

②小说里的人物多是市民阶层的群生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

③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

孟瑶:《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长篇《美虹》、中篇小说《心园》、《危楼》、《几番风雨》、《柳暗花明》、《梦之恋》、《斜晖》、《鉴湖女侠秋谨》、《杜甫传》创作特色:①以浪漫的笔触,讴歌美好的爱情和高尚的人性;②以写实的眼睛,观照女性的现实境遇和人生命运;③以女性意识的投射,塑造事业女性的现代形象;④作品不仅记录了台湾社会转型的变动踪迹,更见证作家对女性世界的人文关怀。

郭良蕙:第一个短篇小说〈陋巷群雏〉、长篇小说《心锁》、《感情的债》、《春尽》创作特色:①真切写出了社会急剧变化中普通人物的命运②生动表现了中层社会知识妇女的感情纠葛和生活烦恼,不但能紧紧吸引住读者,而且能深深打动读者③很会讲故事,很会写人物,知道怎样在自己的作品艺术地表现生活,描绘人生。

30、请简述钟理和生平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①作品情节线索单纯清晰,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②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形象真切感人,栩栩如生;
③作品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描绘出一幅幅质朴、清新的乡土风俗画;
④作品还充满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语言的种类有白话语、客家语、北京语、谚语、山歌、童谣等。

钟理和的作品不足之处:
①小说大多取材于真人真事,题材较为狭窄,自传味道过于浓重。

②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影响创作深度的挖掘。

31、简述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三大诗社及代表诗人。

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诗社”:1953年2月1日,纪弦在台北创办《现代诗》杂志。

由纪弦、叶泥、郑愁予、罗行、杨允达等9人组成筹委会。

以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社”:1954年3月,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夏菁、邓禹平、蓉子等发起组成“蓝星诗社”。

创办《蓝星诗选》(季刊)、《蓝星诗页》(月刊)。

以痖弦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社”:洛夫、张默、痖弦被戏称为“创世纪诗社”的“三驾马车”。

32、简述“现代文学”与现代派作家代表与作品。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以现代诗的兴起作为开端,但以现代主义小说的全盛作为繁荣标志。

而后者与《现代文学》杂志密不可分。

《现代文学》之前是《文学杂志》。

由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夏济清等在1956年创办。

1960年3月,白先勇、陈若曦、王文兴、欧阳子等创办《现代文学》杂志
白先勇:第一篇短篇《金大奶奶》、短篇小说《月梦》、中篇小说《玉卿嫂》、中篇小说《毕业》、长篇小说《孽子》、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王文兴:短篇小说集《龙天楼》、《玩具手枪》,长篇小说《家变》、《背海的人》。

唯一散文集《书和影》。

陈若曦:小说集《招魂》,中文著作有《尹县长》、《老人》、《陈若曦自选集》、《城里城外》、《贵州女人》和《走出细雨蒙蒙》等6部短篇小说集;《归》、《突围》、《远见》、《二胡》和《纸婚》等5部长篇小说。

33、简述“留学生文学”及作家代表和作品
20世纪60年代前后,台湾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学成后留在当地定居下来的人数增多了,其中研究文学甚或原来就从事过文学创作的人也随比例而增加,于是在台湾文坛便出现所谓“留学生文学”。

台湾“留学生文学”的题材大多是留学生的切身问题:学业、工作、爱情、来自本国和异国的精神和生活压力、种族歧视等等。

於梨华:长篇小说《梦回青河》、《变》、《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焰》、《考验》、《傅家的儿女们》,中篇小说《也是秋天》、《三人行》,短篇小说集《归》、《雪地上的星星》、《白驹集》、《会场现形记》,散文集《新中国的女性及其他》、《一个夏天的收获》、《谁在西双版纳》等聂华苓:《变形记》,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