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①两岸密切的地缘关系,台湾形成于亿万年前。在距今2.2亿年前的古生代晚期,台湾从海中隆起后,曾多次与大陆相连。更新世后期,约2万年前,台湾再次独立成岛。

②两岸血缘和史缘关系,(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曾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设省,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台湾被迫割让日本,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返祖国怀抱,1949年割据至今)

③台湾与大陆的交往,在台汉族移民过程中,建立了与中国大陆相一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模式

2、台湾与大陆的交往从何时开始?

三国:史书记载,台民“至会稽市布”;稽东县人遇凤漂流到台湾。这里的会稽,秦始皇时设郡,指的是吴县(今天的苏州),辖江浙一部分。西汉,面积扩大为江浙大部分地区及福建全省。东汉顺帝刘保(126-144年)时,郡治从苏州移至绍兴,辖区也大大缩小。所以后人多误会会稽就是指绍兴。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从浙江台州出发巡弋台湾,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相传最早是秦始皇派江苏赣榆人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前往夷洲、亶州寻找此药未果。徐福等留在日本未归。结果卫温、诸葛直找到夷州,即台湾,却未找到亶州(传为日本琉球群岛,亦说台湾岛)。在台湾驻留一年后被召回杀害,罪名是“违诏无功”。

3、台湾文学的历史情结是什么?

一、中国情结与台湾情结是与台湾社会形成和发展并生的一段历史情结。

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它们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在历史、民族、政治的层面上表现出它们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三、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不存在根本冲突。

四、在特定情况下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日本情结”,又有“中国情结”。

五、中国情结与台湾情结对台湾文学形成的深远影响。

4、台湾原住民现有多少人?分作几个族群?

2004年台“行政院”统计,台湾原住民共有45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左右。原住民分为两大类,即高山族和平埔族。高山族包括现今居住在台湾高山地区和东部的9个族群,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达悟族(也称雅美族)。平埔族包括原居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的邵族、噶玛兰族以及泰鲁阁族3个族群。

5、台湾神话传说的特点是什么?

(1)想象丰富大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

(2)故事有头有尾,内容完整,情节生动;

(3)形象鲜明,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4)注重写实,同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6、台湾神话传说有几个类型?

(1)关于台澎等岛及矿藏、山川的形成。(2)关于原住民与汉族的来源。(3)关于原住民的风俗习俗。(4)关于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

7、台湾歌谣的特点是什么?

(1)浓郁的人情味,具有真实感。(2)篇幅短小,一般只有四、五、六句,最多八句。(3)反复吟唱,具有表现力。

8、沈光文是什么人?

沈光文是明郑时期台湾艺术成就最高诗人,组织了台湾历史上的第一个诗社“东吟诗社”。同时散文开风气之先。是台湾文学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人。

(1)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诗、赋传入台湾

(2)开创台湾乡愁文学之先河,也是散文创作第一人。

(3)创立东吟诗社:开台湾文人联结诗社的风气之先。

9、何谓“东吟社”?

1684年大陆来台文人成立了“东吟社”。这是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有组织的文人诗社,“东吟社”14位主要社员是:无锡季蓉洲名麒光、宛陵韩震西名又琦、金陵赵苍直名龙旋、福州陈克瑄名鸿猷、无锡郑紫山名廷桂、武林韦念南名渡、福州翁辅生名德昌、无锡华苍崖名衮、会稽陈易佩名元图、金陵林贞一名起元、上虞屠仲美名士彦、福州何明卿名士凤、泉州陈云卿名雄略、宁波沈斯庵名光文

10、施世纶是什么人?

施世纶(1658-1722),字文贤,号浔江,晋江县衙口乡人,后被编入清朝汉军镶黄旗。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有人以其遗闻佚事创作了小说《施公案》,《施公案》标志中国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施世纶不仅官声好,诗歌水平也高。《克澎湖》一诗对父亲施琅功业的崇拜跃然纸上。

11、如何评价唐景崧的功过?

台湾初期抗战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而军队腐败、纪律松驰、训练不足则是失利的主要症结。唐景崧作为这一时期当地最高负责人也难辞其咎。尽管如此,唐景崧在甲午战争中仍不失为一个功过参半的主张抗日的官员。他在清廷决意割台的形势下从容应付,多方筹划,稳住阵脚,渗淡经营,为台湾初期抗战在组织动员、武器装备诸方面作了准备。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唐景崧力主抗日,清廷割台时他坚决反对,曾7次去电力争,但腐败的清政府不予采纳。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唐景崧拒不奉命。6月2日,日军从基隆登陆。6月4日,“总统府”护兵兵变,火烧“总统府”并大肆抢掠。唐景崧在这一天携带巡抚官印,在德国舰船护卫逃离台湾回到厦门。6月7日,在汉奸告密下,台北城外的日军知道台北已成空城,遂长驱直入。其时,当年攻台的日军仅有一万余人,而我军有17000多人,却不攻自破。

12、现代台湾文学有几个阶段?头尾各多少年?

现代台湾文学史通常分为孕育期、发展期、战争期三个阶段。时间跨度从1920年起,至1945年止,头尾一共25年。

一、1920年7月,《台湾青年》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标志着台湾现代文学的开始;

到1927年8月,《台湾民报》从东京迁入台湾印刷发行,这7年属于现代台湾文学的孕育期。

二、1927年到1937年,这10年属于现代台湾文学的发展期,是以1927年8月1日

《台湾民报》从东京迁入台湾印刷发行作为标志的。1923年4月15日在东京创刊的《台湾民报》是台湾新文学——亦即台湾现代文学的摇篮。

三、1937年到1945年,这8年属于现代台湾文学的战争期,它是伴随着台湾人民抵抗

日本的“皇民化云动”直至抗日战争胜利而进一步成熟起来的。

1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俄、德、法三国出于自身利益出面干涉,

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中国,但中国得增付日本“酬报”白银三千万两。

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⑤.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张我军的文学贡献是什么?

①、认同祖国母体,明确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向台湾旧文学体系

展开勇敢批判,积极宣传“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观念。

②积极介绍祖国现代文学的新成就,重点推荐从“五四”大潮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和优

秀作品,由此鼓舞了台湾文坛的振奋与跃进。

③致力于台湾现代文学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为开拓台湾新文学体系不遗余力。同时

提出“白话文学的建设,台湾语言的改造”是台湾现代文学运动的两个要点。

④张我军的白话文小说和新诗创作,固然数量有限,但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标新立异,

对台湾现代文学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15、《台湾民报》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是什么?

《台湾民报》迁台后,直接为台湾的新文学运动提供了舆论中心和强大阵地,对促进新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推动文学事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扩大了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每期文艺专刊上——到1932年等于每天都有一篇到两篇以上文学作品刊发,这对于岛内文学青年的鼓舞是巨大的。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例如赖和的《不如意的过年》、《可怜她死了》、《丰收》,杨云萍的《秋菊的半生》等。

《台湾民报》从1930年3月更名《台湾新民报》后,自8月2日的第324期起增辟“曙光”专栏,专门发表用白话文创作的新诗,一时产量激增,迅速涌现一批台湾本地的新诗人新作家和优秀诗歌。例如赖和的《流离曲》、陈虚谷的《敌人》、守愚的《长工歌》、林克夫的《失业的时代》、杨华的《小诗十二首》等。

《台湾新民报》还站在进步的提倡汉语白话文的立场上,关注并参与了开展于1930年至1931年的“台湾话文与乡土文学大论战”。

16、“台湾话文与乡土文学大论战”发生时间、经过及论战双方代表人物为何人?

开展于1930年至1931年,这场大论战是由黄石辉和郭秋生大力提倡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而展开的。黄石辉认为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贵族式的,不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所以他在1930年8月的《伍人报》发表《怎么不提倡乡土文学》一文,1931年7月7日,郭秋生在《台湾新闻》连载发表了《建设台湾白话文一提案》长文。强调“台湾人不得放弃固有文字的汉字”,主张“以汉字为工具建设台湾白话文”。而台湾白话文的定义“就是台湾语的文学化啦”。对此,林克夫、朱点人等许多新文学作家著文反对,认为黄、郭二人的主张都有狭隘性、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