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面》 教学设计
三数下 铺地面教学设计
铺地面〖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在学习“铺地面”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了解面积的概念,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了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材安排“铺地面”这个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因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新单位。
教材安排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操作活动去感知、去体验,掌握面积单位间换算关系,形成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米的纸片、1平方分米的纸片、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100米尺、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方案(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换算意义)课件: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那么25平方厘米的方砖能修补好吗?(学生讨论。
)师:那么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要不要进行换算?生:要。
师:怎样知道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小组讨论拿出一个方案。
(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
师:这个方法太棒了。
(二)自主体验,活动感知(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1.以“摆一摆”的实际操作为主,推算为辅师: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说明。
师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按学习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或体验,能够反映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模式,同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发展空间观念。
师:那么刚才提到的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那么需要25平方厘米的方砖多少块呢?2.看谁答得对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理解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正确地运用迁移类比,准确地进行了估算,然后汇报归纳。
《铺地面》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铺地面》教案范文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数学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学会用平面图形来铺地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平面图形铺地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如何合理地选择平面图形进行铺设,使地面无缝隙。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平面图形卡片、地面模型、剪刀、胶水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地面、桌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地面,引导学生发现地面是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接而成的。
2. 提问:你们能找出哪些平面图形呢?它们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平面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 讲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讲解如何用平面图形来铺地面,以及铺设的方法和技巧。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教师发放地面模型和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尝试用平面图形来铺地面,观察和分析铺设的效果。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来铺地面呢?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铺地面的方法。
2. 提问:你们能用平面图形来铺地面吗?有哪些注意事项?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合理选择平面图形进行铺设,使地面无缝隙。
2. 讲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和组合。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发放地面模型和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尝试用不同颜色的平面图形来铺地面,观察和分析铺设的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铺地砖教案
铺地砖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2页例题8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应用面积公式知识解决生活中铺地砖的问题。
2、应用“包含关系”计算地砖块数。
技能目标:学会测量地面的长和宽及其计算一块地砖的面积,从而计算出所需地砖的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根据地面的面积及其地砖的大小计算出要铺多少块地砖。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教学重点:1、会应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贴瓷砖问题。
2、会应用包含关系解决生活中贴瓷砖时,计算大面积里包含多少个小面积,即瓷砖块数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所需地砖数量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课时划分:1课时教具准备:教学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铺地砖教学过程:一、复习(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正方形长方形师:那么我们最近几天我们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有那些?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要知道那些条件?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要知道那些条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师:你们会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呢?(插入微课)教师出示教学插图,让学生看图获起计算信息。
师:工人叔叔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测量客厅的长和宽及地砖的长和宽) 师:他们这样测量的目的是什么?……(计算出铺客厅地面一共要多少块地砖?)师:揭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铺地砖)二、教学新课让学生结合插图,齐读题目,感知题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已知条件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要我们算什么?该怎样算?)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师:通过看图,我们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地砖是正方形的,它的边长是3分米;还知道了客厅的长和宽,其中长是6米,宽是师:问题要我们算什么?……(问题要我们计算:铺客厅地面一共要多少块地砖?)什么样的地砖叫做边长3分米的地砖呢?(教师出示实物地砖给学生看,并做相应的讲解)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师:要算铺客厅一共要多少块地砖,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我们要先算出客厅的面积,再算出一块小地砖的面积,最后计算大客厅的面积里包含着多少个一块小地砖的面积,也就是算出了铺客厅一共要多少块小地砖;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先统一单位。
【教学设计】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
学生活动二:用三种正多边形合在一起拼地板
师生共同小结(辅以课件演示):围绕一点能不留空隙,不重叠地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1个正方形、1个正六边形和1个正十二边形;
(2)1个正三角形、2个正方形和1个正六边形。
生:说明铺满地板的理由。
三、反馈练习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十二边形能拼成不留空隙,不重叠的平面图形吗?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两种以上正多边形拼地板,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等能力。
教学难点
寻找用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铺满地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各若干张。
教师准备:CAI课件。
教学活动流程(师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有哪几种可以用它们铺满地板?
2.用正多边形瓷砖能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满地板的关键是什么?
二、实践探索
师:用一种正多边形拼地板,关键是看哪种正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360°的约数。今天我们要探讨用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拼地板。
学生活动一:用两种正多边形合在一起拼地板。
师生共同小结(辅以课件演示):围绕一点能不留空隙,不重叠地拼成一个平面图形:(1)3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2)2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六边形;(3)4个正三角形和1个正六边形;(4)1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十二边形;(5)1个正方形和2个正八边形;
2、试以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为例,说明即使满足“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种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一个周角”的条件,也不一定能铺满地面。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谈收获与体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三年级数学《铺地面》教学设计
铺地面教学设计主备人:刘桂珍复备人:陈佰荣审核人:李幸年教学内容:铺地面课本第57—58页及练一练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认识公顷、千米2等面积单位。
2、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互相换算。
教学难点:1、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面积为1厘米2、1分米2、1米2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前置作业(预习作业)。
1、说说学过了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2、练习。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40m,宽12m,它的面积是多少?(2)边长是8分米的方桌,它的面积是多少?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1m²、1 dm²、1cm²大约有多大?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本第57页“铺地面”的教学情境图,并出示例题:小明家有一块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1分米2的方砖才能修补好?三、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面积为1厘米2、1分米2、1米2的纸片贴在黑板),老师巡视指导。
1米2 =()分米21分米2 =()厘米2(无论学生猜测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要忙于下结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验证)小组1汇报:1米=10分米,所以1米2=10分米×10分米,就是100平方分米。
小组2汇报:我们组在地面上画了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然后划分成1分米2的小正方形,一共100个。
师:那么小明家卫生间需要1分米2的方砖多少块?学生得出:需要100块。
2、学生独立思考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总结掌握进率。
师生共同总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人教2024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铺地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铺地砖是一种常见的装修工作,明确其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铺地砖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铺贴砖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铺砖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铺地砖的实物、图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砖头模型、学生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铺地砖”的话题,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参与过铺地砖的过程。
2.展示一些铺地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铺地砖的好处和作用。
二、探究(30分钟)1.讲解“铺地砖”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展示实物进行示范。
2.学生观看并讨论示范的过程,记下关键步骤。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块砖头模型和一小块纸板,自行设计并实践铺贴砖。
4.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实践过程,全班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拓展(20分钟)1.学生练习册上完成与铺地砖相关的题目,如图形绘制、砖块计算等。
2.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应用到铺地砖的技能,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3.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具体场景,表演铺地砖的过程和解决方案。
四、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铺贴砖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2.学生分享铺贴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2.教师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家里或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一小块地面的铺贴砖。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10分钟)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地方。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一些复习性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通过引入铺地砖的话题,结合实物和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探究环节中的分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和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2021年《铺地砖》教案【可编辑】
2021年《铺地砖》教案2021年《铺地砖》教案1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2021年《铺地砖》教案2设计意图在教室益智区一直有俄罗斯方块这个工作,孩子会根据操作卡进行拼摆,但兴趣不大,一天在区域活动中一个孩子拿个几个不同形状的在拼摆,让我有了想法,可以出示一个图形,让孩子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多种拼摆的探索。
《铺地面》教学设计(2)
《铺地面》教学设计(2)目标提示一、确认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长度、面积的意义,实际了解1m²,1 cm²,1 dm²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对面积单位间进率进行理解和记忆。
知识点解析知识点一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问题导入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边长1米的地面损坏了,那么需要多少块1平方分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呢?方法讲解教材呈现的方式是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新的困难,寻找新的策略,同时把面积单位换算的方法渗透在其中。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1米²等于多少分米²”。
这时,可以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并得出:1米:=100分米²。
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要借助直观操作,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重点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之间的区别。
归纳总解1分米²=100厘米² 1米²=100分米²典例剖析[例1] 7米²=()分米² 400分米²=()米²解析因为1米²等于100分米²,那么7个100分米²就等于700分米²;而100分米²等于1米²,那么4个100分米²就是4米²。
答案 7米²=(700)分米² 400分米²=(4)米²点拨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变式训练1]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答案9平方分米=(900)平方厘米300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点拨把握准各单位间的进率。
铺地砖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
铺地砖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授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推敲。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铺地砖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铺地砖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1教学内容:16页例2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样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形公道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样方法。
根据具体情形公道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形公道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进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1、引入新课(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进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知道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教学设计
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多边形地板的条件,会用一个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镶嵌的问题,增加应用意识,获得各种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的发展.
四、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小结反思,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而正五边形则不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了解一般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可以进行密铺.
实验1:尝试用手中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进行密铺.
实验2:用任意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效果图案.
问题1:分析实验结果
问题2:解释实验结果
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分组讨论平面镶嵌的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发现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师生归纳得出多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两种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刚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案.
学生说明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原因:
正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90°,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20°,设若能进行平面镶嵌时正四边形有x块,正六边形有y块,则90x+120y=360,此方程x、y都是正整数,找不到能同时满足x、y为正整数的解,故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不能平面镶嵌.
《铺地面》 教学设计
《铺地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挂图、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二)玩中学1.估一估。
教师先把问题进行特殊化,引导学生解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要用几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修补。
让学生估计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2.填一填。
通过操作,学生掌握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求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要用几块方砖。
3.想一想。
刚才我们推理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认一认。
(1)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认真观察。
(2)介绍面积单位公顷,使学生了解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推算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4)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大家都能感觉到1公顷的确很大。
但它并不是最大的。
以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来说,它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
那1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呢?学生合作探究,体会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学中做1.完成48页“练一练”第1题。
2.填空。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7平方米=()平方分米800平方分米=()平方米2平方千米=()公顷4公顷=()平方米3.完成48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把面积换算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体会到面积换算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铺地砖》教学设计
《铺地砖》教学设计洪岭小学郑景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例8的内容。
例8教学应用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标准(2011)中,将“应用意识”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同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例8专门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更突出了“拟定方案”的过程。
这是以往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教材用学生发言的形式呈现“我先,,再,,”。
体现出在解决问题时,应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在有理有据的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是正确灵活的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但有部分学生仍然容易混淆面积与周长公式,在解决问题容易出现审题不细致,单位不统一直接计算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 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拼图吗?那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拼图比赛。
这一边的同学为红队,这一边的同学为蓝队。
老师为每一队准备了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比赛规则是,请你用手中的小正方形铺在长方形上,最先铺满的队获胜。
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2、学生动手拼图。
3师:老师现在宣布:蓝队获胜。
蓝队的同学,你们的动作真快!红队的同学,你们为什么这么慢?生:蓝队的正方形大些。
块数少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8 铺地面】
第8课时铺地面◆教学内容:教材77~78页铺地面◆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结合铺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用边长为5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分别可以怎样铺?在指导用4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的算法时,使学生了解沿长边进行摆,每排可摆10块,但宽是3米,摆7排后,还剩20厘米,也要按一排算,要用80块。
结合实际推算的基础上,在提出“用总面积除以每种瓷砖一块的面积”的方法。
2、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阅历。
用边长为40厘米的瓷砖铺地面,不同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不一样,应当按哪个结果算,让学生重点进行讨论,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阅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综合运用数学学问和阅历,解决选择瓷砖并计算需要的砖数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同伴合作,运用所学学问研究、解决生活中铺地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铺地砖的问题。
难点:选择合适的瓷砖解决铺地砖的问题。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课件学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家的客厅地面是铺的木地板还是瓷砖?(生回答)铺木地板或瓷砖是在地面的面积上铺还是周长上铺?(面积)师:老师这有一块儿长方形木板,和一些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板,把木板当成地面,纸板当成瓷砖,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瓷砖的铺法?(学生演示)师:×××同学演示的真好,今日我们大家探究的问题就是铺地面(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演示,让学生了解铺地砖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铺地砖跟地面的面积和瓷砖的面积有关,既揭示主题又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1、讨论铺地面问题①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通过情境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信息:三种可选瓷砖以及每块瓷砖的边长、价格;亮亮卧房的长和宽。
②提出问题:假如你的卧房地面要铺瓷砖,在选择瓷砖时,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全班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见解。
《铺地砖》教学设计
《铺地砖》教学设计《铺地砖》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使学生能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合作、探索和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首先欣赏样板房,然后说一说你家的客厅是怎样布置的?从而揭题进入解决问题的情景中。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问题1: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爸爸想在客厅里铺上地砖,具体该做些什么呢?爸爸把这个任务教给了小明。
你认为小明该做些什么呢?需要购买80×80的地砖多少块?[学生小组合作,模拟铺设,交流反馈,教师评析,小结方法]问题2:小明家的餐厅也是长方形的,长420厘米,宽400厘米,用40×40的地砖来铺,你认为需要购买这样的地砖多少块?[教师启发:在一边或几边不能刚好铺完而有剩余的情况下该怎样计算它的块数或行数?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索解决的方法]问题3:小明的爸爸想在客厅地面四周铺上宽是20厘米的大理石条,你认为可以选择哪种地砖来铺?需要购买多少块?[学生:小组合作、模拟操作、探索解决的方法并交流反馈;教师适当评析并小结]问题4:根据平面图,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房间,设计一个铺地砖的方案。
[学生:小组选择,设计方案,交流反馈;教师适当评析]三、回顾小结,交流体会⑴提问: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⑵总结谈话:感谢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了这么丰富的铺地砖方案,老师在装修时一定考虑同学们的建议。
同时祝愿大家能更灵活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数学真正为生活服务。
《铺地砖》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四 面积 铺地面 教学设计 教案
一、快乐小帮手。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2.边长是1 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边长是100 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也就是1( )。
3.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千米²。
4.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国家体育馆“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万( )。
三、>><<<=
四、
五、4000 50000 13
六、1.(1)20×4=80(平方米)
(2)80平方米=8000平方分米
8000÷5=1600(块)
2.14×7=98(平方米)
98×26=2548(千克)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4米,宽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26千克,这块菜地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1.平方0 m²公顷
3.1000
4.(1)平方米(2)厘米(3)平方厘米(4)米(5)平方分米
5.6000平方分米60
二、1.√2.√3.×4.×5.×6.√
(2)国庆60周年军旗手朱振华的身高是188( )。
(3)一块橡皮的上表面约4( )。
(4)一棵大树高12( )。
(5)一张课桌的桌面约有48( )。
5.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120分米,宽是50分米,它的面积是( ),合( )平方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
2.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是公顷。( )
3.3分米大于2平方厘米。( )
4.篮球场的面积约是400平方分米。( )
5.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6.一幅长4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水墨画,面积应是6平方分米。( )
《铺地砖》教案
《铺地砖》教案《铺地砖》教案1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铺地砖(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8人。
本班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比如班集体缺乏凝聚力;班中尖子生比较少;在纪律方面本班学生特别爱讲空话,但真正让他(她)上台面来说点东西又鸦雀无声;以及本班学生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学困生占了班级的三分之一等。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专题活动“数学与生活”中的第三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
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4.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生活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5.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习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6.教学课时一课时7.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老师最近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
在装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在建材市场一眼就看中了一块50cm×50cm规格的地板砖,我跟卖地砖的老板说,想用这样的地砖铺卧室,老板问:你们家卧室多大,我说大约20平方米,老板想了片刻,马上就报出了需要多少块地砖,大约需要多少钱,我很惊讶,问老板你怎么算得这么快?老板说,他是这么这么想的……同学们你们想想,老板是如何计算的?我们就一起来给老师家的卧室铺地砖(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在铺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估算一下,这两种地砖各需要多少块?师:老师家的卧室的长是5米,宽是4米谁能来估算一下呢?(125块)你是怎么估出来的?(一平方米大约能铺5块,客厅20平方米,所以能铺100块)那第二种地砖呢?(大约80块)说的很好,那大家估的准不准呢?我们就来实际计算一下,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需要多少块地砖?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镶嵌的知识,学会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正多边形镶嵌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基础知识,对正多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正多边形镶嵌的条件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镶嵌的知识,学会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多边形镶嵌的条件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条件,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正多边形镶嵌的知识。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正多边形的镶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正多边形模型,如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镶嵌地面、瓷砖等,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镶嵌地面图片,如瓷砖、地砖等,引导学生关注正多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正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正多边形镶嵌的条件。
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情况:
验、合作、创
从准备的材料中任
造力]
取三种正多边形进
这是在前面
行组合,探讨有哪
的实践---认
些组合能铺满地面,
识的基础上,
铺满地面的关键是
再实践---再
什么,并用数学知
认识的过程,
识给予论证
是一个不断
探究的学习
过程,在这样
的活动中鼓
3.能否用数学知识验证你的结论?
励学生大胆
4.总结:
创新,同时亦
种地砖铺满地面,在每个顶点的周围,正方形,正三角形地砖的块数可以分
别是( )
A.2,2 B.2,3 C.1,2
D.2,16、如图①,②,③,
用一种大小相等的正多边形密铺成一个“环”,我们称之为环形密铺.但图
④,⑤不是我们所说的环形密铺.请你再写出一种可以进行环形密铺的正多
边形: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检验真知 《同步练习册》P58-59
4
C.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 D.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4.某中学新科技馆铺设地面,已有正三角形状的地砖,现打算购买另 通 过 练 习 加
一种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地砖,则该学校不应该购买的地砖形状是( ) 深理解记忆,
A.正方形 B.正六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二边形
巩固新知。
5.某中学阅览室在装修过程中,准备用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两
形的情况:
边形,它们的内角和:
60º+90º+108º+120º=378º>360º
故四种以上正多边形不能拼地板。
(三)总结概括、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年级《铺地面》教学设计
三年级《铺地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
2.使学生体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换算。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 1dm2=100cm2,1m2=100dm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尺子、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投影: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m2、 dm2、cm2 m。
(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2.选择,将序号填在括号。
(1)一块手帕的面积约是 4()。
① dm2。
②cm2 。
③m2。
(2)一座 5 层楼高 13()。
① m ② dm ③ cm(3)度量正方形的边长要用()。
①面积单位。
②长度单位。
③分米。
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1m2、1 dm2、1cm2 大约有多大?二、讲授新课1.师对复习情况进行简单小结,随之出示投影 P50“铺地面”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小明是怎样回答的?他非常自信地说:“我还以为什么难题呢?不就是 5×5=25 只要一块就行了。
”师:对于小明的回答,同学们觉的对吗?(小组讨论不对的原因)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要引导他们:小明的回答是不对。
因损坏的方砖的面积是 5×5=25(dm2) 每块方砖面积是 25cm2,,同是 25 但他们的单位不同。
师:请同学们闭上想一想::1dm2 有多大?谁来用手比划一下?引出课题:看来“单位”在数据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省略的,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单位间的进率,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铺地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47页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
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预测出需要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47的填一填完成。
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1、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
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一会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3、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都能比划出。
但是碰上不同单位的数,学生换算已经全乱套了,有1米=100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
这个,教师应多加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