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2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2
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
明确: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 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 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 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 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三、名句赏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对王昭 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 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 抒写了自己的怨愤之情。作者运用了 借古咏怀的写作手法,在咏叹昭君不 幸的同时,也在感概自己的不幸;在 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 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合作探究
一、品鉴诗歌借古咏怀的写作手法。 思考:作者表面上叙写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 实质上在写什么?试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加以 分析。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明确:第一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 王昭君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 略看着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 能。第二句写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 里又有什么用呢?除了讽刺汉元帝外,也写出 了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课堂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课件p
地塞 阴上
风 云 接
承接巫山,写山静,风 云为高处,地阴为低处, 由高到低,立体写秋。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 评论说:“波浪在地而 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 江间波浪兼天涌, 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 塞上风云接地阴。 状。”阴晦惨淡的气氛 笼罩四野,阴沉压抑、 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 的写照。
日丛 泪菊
《登高》
首联:空间景物描写,先是“风急天 高猿啸哀”的全镜头,然后是“渚清 沙白鸟飞回”的眼前景,境界阔大。
颔联:空间与时间结合,萧萧落叶, 仿佛是在为秋的脚步伴奏;滚滚长江, 好像是在为秋的来临壮大声势。落叶, 江水,无边无尽,合奏出一首三峡秋 日最为强劲的交响乐。
《登高》
颈联:空间与时间对举,抒发了命途多 舛的多层悲意:
两 开 他
时间角度:“丛菊两 开” 指诗人离蜀历经 了两秋,“开”是绽 放、生发、催发之意, 既指丛菊盛开,又指 触景催泪,一语双关, “他日”即今昔跨度, 表示悲伤之久。
园孤 心舟 。一
系 故
空间角度: “孤舟”是实 指与暗喻结合, 表明自己如孤 舟一般,形单 影只,但心系 牵挂家国。
“处处”表示空间,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暮”表示时间,风 霜凄紧,严冬将至, 诗人漂泊之悲与故园
之思愈加凝重与深沉。
请赏析《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的时空建构与意蕴。
《咏怀古迹·其三》
首联空间描写。“群山万壑”集于 荆门,空间广远,极具飞动之势。 目的是以江山的灵秀来托出昭君。
颔联是时间描述。“一去”“一 留”,写出了昭君落寞孤苦的一生。
2.时间设置的特定与延伸,衬托果 时
出诗人一生的急促短暂,也流露 空
出迟暮的伤感与处境的凄凉之人 生况味。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24页)
3、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万里”和“百年”从时空两个角度将作者的愁苦表 现得格外深远。而“常”“独”更加重了这种愁苦。
那么,这种愁苦到底是什么呢?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暮 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 重愁苦。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艰难”、“潦倒”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难点)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 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 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
4.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为何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 再使风俗淳”,一心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空有 一腔热情,抱负无法实现。而此时自己由于年老多病已
颠沛流离,坎坷一生。他一直致力于“致君尧舜上,
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无法“兼济天下”了,故而极度痛
恨自己的衰老。这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
高尚、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的诗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
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 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 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 家的征敛了。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
运之恨,且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5.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 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秋兴》《登高》ppt课件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 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 动荡不安、 以及诗人阴沉 那种动荡不安 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 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 压抑、翻腾起伏的心情。 压抑、翻腾起伏的心情。 •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 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 囊括其中, 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 杜甫《秋兴》 杜甫《秋兴》 登高》 《登高》
登 高
杜 甫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郁:思想内容。 深刻、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 深刻 深广、 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 真实、凝重、 真实 蓄 • 顿挫:艺术形式。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音调的抑扬顿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 •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十四字写六种景, • 风急 风急——凄寒 凄寒 • 天高 天高——辽远 / 内心很孤单渺小 辽远 内心很孤单渺小 • 猿啸哀 猿啸哀——叫声凄哀,闻者欲哭,悲情顿生 叫声凄哀,闻者欲哭, 叫声凄哀 • 鸟飞回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暮 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 飘飘何所似 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最新《杜甫诗三首》公开课课件课件ppt
年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
时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期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
挫”的诗风。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战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流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 哀感深沉。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 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 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耸、 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 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 塞上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 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明代书法家 陈淳
听朗读,悟诗歌
诗情
(情怀感染)
诗义
(内容主旨)
诗韵(声韵节奏)
诗技
(笔法技巧)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伤
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触 景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暮砧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课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文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讲
。,。,。,。,
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 玉露——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
时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期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
挫”的诗风。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战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流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 哀感深沉。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 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 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耸、 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 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 塞上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 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明代书法家 陈淳
听朗读,悟诗歌
诗情
(情怀感染)
诗义
(内容主旨)
诗韵(声韵节奏)
诗技
(笔法技巧)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伤
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触 景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暮砧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课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文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讲
。,。,。,。,
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 玉露——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
5、杜甫诗三首(秋兴、咏怀古迹、登高)课件
主旨: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引 发感慨,表达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 东归长安的悲哀(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 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 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 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 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尾联,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描绘千家 万户在严冬将至时,赶制冬衣的情景,此情此景, 怎能不触动诗人的思想情思,表现了什么情感? 尾联:表现了诗人思乡的急切、伤感之情。
分析:“催刀尺”,即催动刀尺。“急暮砧”,黄昏 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 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 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 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 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 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 忧伤之感。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 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 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 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 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 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 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杜甫诗三首》优秀完整课件
时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期 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
的诗风。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
战 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 乱 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
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
流 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离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时 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译: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 玉露——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
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玉露凋伤枫树林
期 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
漂 泊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 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 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
西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南 时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就的。
期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 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 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 了《秋兴》这首诗。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伤羁
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暮砧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33页)
【每诗一题】
指出诗人感怀的关键句和感怀的具体内容。
答:“千载琵琶”句最为关键,诗 人借助一个特定意象,含蓄地告诉我们 “怨恨”还在延续,吟唱由同情王昭君, 转而感慨自身的始终怀才不遇、漂泊无 归,寄托了家国不幸的悲情。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拓展:《咏怀古迹》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沉郁顿挫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拓展: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译:早听说洞庭湖水势浩大,今天我终于 登上了这高高岳阳楼。洞庭湖广阔无边,东南 面的吴地楚地,似乎被分割成两国。不管白天 或夜晚,日月星辰大地都在波涛上出没。 我的亲友没有一点消息,而今年迈多 病,只有一条小船陪伴我。关山以北 依然兵荒马乱,倚栏远眺,想到国难 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综述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每诗一题】
谈谈诗人“登高”而生的情怀。 诗人独自登高,面对萧瑟秋天。顿生 长年漂泊,举目无亲,晚年病苦的愁绪。 而国势艰危,仕途坎坷,更让人难易排解。 忧国伤时悲己,是诗人挥之不去的情怀。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深沉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 起伏、反复低回。杜甫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 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便把这喷薄欲出的 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 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学习导入】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四岁以前)《望岳》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四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八首
阁夜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秋
甫
兴 八 首
秋兴八首(其一)
• 写作背景
•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 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 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 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 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课 那个“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 文 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 分 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
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
析 一滴的眼泪。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
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
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
望岳 房兵曹胡马
画鹰
赠李白 饮中八仙歌
春日忆李白
兵车行 丽人行
醉时歌
月夜 前出塞(其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悲陈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哀江头 北征
曲江(其二)
石壕吏 新婚别
赠卫八处士
蜀相 月夜忆舍弟
梦李白二首
江村 春夜喜雨
狂夫天末怀李白
客至 不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楼 赠花卿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登高 旅夜书怀
我 心 中 的 杜 甫 形 象
杜甫:字子美,诗 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 博,颇有政治抱负。开 元后期,举进士不第, 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 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 年,未能有所施展,生 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 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 深的认识。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 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 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 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 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 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 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 蜀,病死湘江途中。
白寒孤丛塞江巫玉其
帝衣舟菊上间山露一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课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
文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讲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解 。,。,。,。,
玉露凋伤枫树林
1.
“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
课 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
文 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
分 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
•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
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流寓四
川,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
早日平息。“安史之乱”虽于763年被平定,
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
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
“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
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 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 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三接地,这都是客观 的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
课
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
• [内容述评]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 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 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 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 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 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 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 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 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 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 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 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 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 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 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 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 圣”。
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 《北征》、《三吏》、《三别》、《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 传诵。 有《杜工部集》。
作 者 作 品
文 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 分 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
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
析 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 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
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析
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 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
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
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
1. 他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 课 江两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 文 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 分 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 析 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
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
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
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1.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 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
课 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 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
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
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 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历经流离,备尝 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 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他已55岁,处 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
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 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文
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的联系。
分
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
析
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
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
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
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1.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 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 “丛菊”回应了诗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