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散步》word教案 (37)
初中语文散步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散步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讨论、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表达技巧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散步》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能分享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散步》,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可以查阅词典或与同学讨论。
三、课堂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相关练习。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任务一: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任务二:讨论课文中的亲情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散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亲情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通过表达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三篇】
《散步》是⼀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散步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散步教案 1教学⽬标知识⽬标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理解⽂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朗读去品味⽂中画⾯的优美和细节的动⼈。
2.指导学⽣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阅读能⼒特别是品评鉴赏能⼒。
3.学习本⽂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度,学写反映家庭⽣活的短⽂。
德育⽬标感知⽂中蕴含的家⼈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引导学⽣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意,体味三代⼈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把握本⽂独特的写法,学习运⽤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度。
教学难点1.揣摩⽂中⼀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赏读美⽂的能⼒。
教学⽅法1.朗读教学法。
⽂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朴素⾃然⽽⼜醇⾹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的感受,学⽣对课⽂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
课⽂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
放⼿让学⽣⾃主发现,⾃⼰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录⾳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整体感知⽂意,明确课⽂主旨;品读课⽂,美点寻踪,包括对⼀些或⽤词⽣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学习说话,表现⾃⼰⽣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初中《散步》教案
初中《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复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和理解长辈,培养良好的家庭伦理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家庭亲情和伦理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家庭和亲情。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散步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互相学习。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自己与家人散步的故事。
(2)学生互相分享,感受亲情的温暖。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与家人散步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1《散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散步》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
2.透过朴实的语言品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
学生喜欢《散步》这样的文章是很自然的,但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和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则殊为难得。
本篇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将短文精教,以品读、感悟主要手段,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阅读文段,揣摩情节的发展。
二、感知课文1.听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2)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捕捉细节议人物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二)各抒己见提观点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三)体验幸福说“秘诀”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
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
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四)走入画面探景物1.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朗读语气的处理。
2.思考: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有无关联?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四、感悟体验1.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散步》的作者和背景,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把握文章情感色彩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笔记、摘录等学习工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通过《散步》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优美句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隐喻和象征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文学风格,评价作者的表达效果。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深入理解文章对亲情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散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散步这一日常活动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与家人散步的经历和感受,引出《散步》的主题。
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为深入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散步》全文,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分享,了解学生初读感受。
3. 文章解析分段解析文章,教师讲解各段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和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讨论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探究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深层含义。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组内交流个人见解,形成小组观点,并进行展示分享。
教师总结并点评各组的观点,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2.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情;3.学会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来推测人物的行为和动机;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教学准备:1.课文《散步》;2.黑板、粉笔;3.小组讨论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用一段音乐作为导入,让学生们听音乐,创设出散步的场景。
随后,导入课文《散步》。
二、课文阅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散步》。
2.鼓励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强调人物的心情和情感。
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2.要求学生就这个人物的心情和动机进行思考和分析,讨论这个人物为什么选择散步,以及在散步过程中的所想所感。
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随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四、开展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让每个小组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2.学生进行问答环节,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
五、小结:通过课文阅读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散步》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心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活动,写一篇类似于《散步》的文章,描述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所想所感。
2.在下一堂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以小剧场的形式再现《散步》这个场景。
七、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份关于他们最喜欢的散步地点的小作文,描述他们喜欢散步的原因以及在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音乐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课文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2.小组讨论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辨能力,通过对人物心情和动机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3.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个人的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初一语文《散步》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散步》教学教案课程背景《散步》是初一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在晚上散步时所观察到的景色、所感受到的感情以及对自然的认识。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初一学生阅读和理解。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并能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感。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散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学生能够掌握《散步》文章中的核心词汇和句式。
3.让学生具备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生能够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发掘文章中的深层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在课堂上,我会看着全体同学,问道,“你们喜欢散步吗?”这是班上讨论的开始,学生们会积极参与回答:“我喜欢散步,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
”“我不喜欢散步,在外面太热了。
”然后,我会引导全体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喜欢散步,而有人却不喜欢呢?这就是散步这个话题引发思考的地方。
教学环节二:阅读课文在导入环节之后,我会让学生阅读《散步》。
在学生阅读中,我会督促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2.掌握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
3.学习文中简单的句式和结构。
4.突出文章中展现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环节三:展示与交流在学生做完阅读之后,我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也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方式,让他们有机会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环节四:关注语言细节在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回归到文章的语言细节上,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技巧,如以下几点:1.控制语言的语气和节奏。
2.运用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步的好处和意义;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含义;2.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散步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散步的好处和意义。
2.阅读文章:将文章分段给学生阅读,每段结束后进行解读和讨论。
3.整体理解:将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内容,通过思考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5.拓展延伸: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与散步相关的知识和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步的好处和意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散步的好处和意义,并能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散步》相关的习题。
七、板书展示:散步的好处和意义散步,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身体运动方式。
它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器材,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
而且,散步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多好处。
首先,散步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处。
通过散步,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提高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长时间的坐着不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体力下降,而散步正好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耐力。
此外,散步还可以帮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每天坚持散步,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其次,散步还对心理健康有很多好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学习的压力也很大,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和焦虑。
而散步可以让人暂时远离喧嚣与压力,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微风拂过的清爽,聆听鸟鸣和风声,使心灵得到舒展和宁静。
这样的放松和舒缓,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和抗压能力。
而且,散步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活跃度和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认识,和家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 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家的文章——《散步》。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主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关爱家人,尊老爱幼。
2. 解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进行课文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课堂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布置课后作业: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下周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分享优秀作品。
2.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散步》。
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思考。
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进行课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总结课堂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的作文。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上第二单元《散步》教案
在完成《散步》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提问和引导,试图帮助他们体会作者散步时的愉悦心情和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但部分学生似乎仍然难以完全融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步相关的主题,如“散步中的美好瞬间”或“散步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一段描写,体验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
七上第二单元《散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七上第二单元《散步》教案,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步》一文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1.熟读课文《散步》,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悠闲、萎缩等。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个人发言环节,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步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散步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散步》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而选择了大路。
“‘我’
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二、初读文章,感知课文
(一)学生自己轻声朗读,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0)基础: 熬______ 分歧_____ 一霎时_____ 水波粼粼_________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
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1)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 一家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这些语句整齐,对称,互相映衬,有情趣,琅琅上口。
g 教师点拨----本文语言还含义丰富,意在言外。
d主题美 主题:宣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从中感悟到中年人的生活责任感和使命感。)
e意境美(景物描写)
《散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反思教学节奏是否合适,是否能够保证学生的学 习效果。
05
教学资源与教具
教学资源
教材
教学目标
《散步》一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课本,是部编版教材的新增篇目。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 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 美德,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与重点
课文《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丰富 的散文,通过描绘一次家庭散步的情景, 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品 味文章语言。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 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进 取精神。
学习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思 想感情。
感受亲情、尊老爱幼的美德,提高自 身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中华传统美德有 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
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 演、情境模拟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 感和体验感。
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
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及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 更好地指导教学。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 的质量如何。
课堂纪律
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是 否专心听讲。
小组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能与他 人有效合作。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 求。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 活动。
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山东省临沂市费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一上册语文《漫步》教案教案普通包括教材简析和先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
下方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漫步》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目标:1.全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浏览性课文,品味文章活力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言语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1、重点:(1)全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言语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腕:多媒体四、教学工夫: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分钟)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类水叫作母爱,由于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由于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漫步。
二、读文生情全体感知(8分钟5+3)1、配乐朗读,考虑:(1)文中写了一件甚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必然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同来探求以上两个成绩。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漫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三、研读出境合作讨论(10=5+5)(下方就让我们把本人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讨论)1、展现:(1)在全部漫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成绩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分歧: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散步
徐军华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一、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美读课文读美文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一篇美文能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火花。
美读要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重音、认知文字、感受音韵、体味词语、领悟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充满情致、声情并茂、拨动心弦。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
4、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1、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3、母亲是这样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5、妻子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6、儿子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师明确:1、这是一个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2、这是一个和睦的、幸福的、温馨的、尊老爱幼的家庭。
3、慈祥、充满爱心、体谅儿子母4、“我”是一位孝顺的男子汉。
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季节: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发生了:分歧
(2)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3)和睦、温馨…...
2过渡: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已经感知了许多道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语言美:句子整齐匀称体现音韵美(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有感情地读一读,感悟其中的美。
教学活动4
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生讨论师归纳:风烛残年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都需要我们关心和照顾,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我和妻子代表中年人,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教学活动5
1、同学们,和你们一起品读《散步》这样的美文,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爱的奉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
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唤起了我们对家的眷恋。
2、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体谅他们的苦心的?
教学活动6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感悟了什么是亲情,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希望你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和实践。
《散步》
课题名称
《散步》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音乐铺垫,深情导入播放背景音乐《童年》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亲情是什么?有人说,亲情是一缕阳光,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和温暖;也有人说,亲情是一根绳子,将心和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感受浓浓的亲情,一起来学习文章-―《散步》。
(板书课题)〖柔和的的音乐、深情的导入旨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散步的意境中来,为文本的情感解读作铺垫。
〗【过渡】首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一、作者简介字词检查(3min)1.作者简介: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2.读一读,写一写信服子嫩芽(nèn)霎时(shà)拆散(chāi)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水波粼粼(línlín):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散步学案word版
归纳总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天地间充满着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1、检测生字词。
熬(áo) 歧(qí) 粼粼(lín) 嫩(nèn) 霎(shà)
2、思考:
(1)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2)用自己的话简要的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点:根据图画复述故事讲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师小结:
(1)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或者“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中心人物:“我”。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写这篇文章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指导学生如何说话:我应该我对说师过渡语: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人物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母亲--温和慈爱;“我”--稳重、孝顺、温和;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⑴采访刚才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三)讨论
1、在 “走 大 路 还 是 走 小 路” 的 问 题 上,“我 ”最 终 还 是 依 从 了 儿子,这 不意 味 着 母 亲 的 意 愿 没 有 得 到 尊 重 吗?你 怎 么 看 待 这 个 问 题?你 有 两 全 其美 的 办 法 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
练习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剧,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为什么?
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家庭永远是让我们感受到温馨与快。乐的终点站,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一位叫做莫怀戚的作者,看看在他的文章里,记录了那些家庭生活的事情。
4、1、品味阅读: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二、问题导学
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祖孙三代一家四口散步经过
母亲
亲情
“我”和妻子“我”和儿子
温馨
2、假如你是文中的爸爸,你能把当时散步的情景简单叙述一下吗?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课题
散步
教
学
目
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
学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
比较阅读
方法
合作探究
手段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达
标
检
测
课内
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3、给本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概述散步的人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补叙散步的缘由和母亲出来散步之不易。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散步所见的春天的景色及散步中孩子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发现“,点出散步的乐趣。
第四部分(第6~8自然段):写一家四口同走小路和子背母、母背子的动人情景。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煎熬()波光粼粼()一霎时()
蹒跚()()脚踝()背着()嫩芽()
2、解释词语: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得到适合的位置。
3、文学常识。
《散步》一文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本文写了一家人散步的事,体现了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