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上一页
咀嚼真味,亦美亦淳
▪ 陆游一生多慷慨豪迈之作,此诗却泛着恬 淡从容的美感,让人心驰神往。你从本诗 中感受到了哪些方面的“美”?并说说其 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要求:1.先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讨论。

3.代表发言分享。(+5)
追溯背景,知诗知心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 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 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 (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战败后, 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 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 府通判任上被罢官回乡。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
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上一页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上一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 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 “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 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 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 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 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 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 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 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但在意 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 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 周围山峦重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第21课的三首古诗词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杂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友的心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给人一种恬静静然的感觉;而“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简洁明快,语言优美,给人以抒怀和感伤之感。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望去,眼界开阔,心胸豁达的豪情。

诗中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展
示人物志气和独立个性。

整首诗既有写景的笔墨,又融入了大气磅礴的豪情,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

《杂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采用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
考和感慨。

诗中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直面内心的坚强态度。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身世坎坷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命运的不平与
叹息,同时也鼓励自己坚持追求理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融入哲理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解析和欣赏,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情感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有助
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全解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全解读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重点)2.反复朗读至能够背诵诗歌,品析重点句子,理解诗歌意境。

(重点)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文题解读《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ji)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题目不仅点明了写诗的地点,还暗含诗歌的主旨。

《望岳》“望”,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这里指“五岳之首”--东岳泰山。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登飞来峰》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地点。

《游山西村》“游”,出游;“山西村”,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

题目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在山西村游览时的见闻。

《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己亥年,这里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作者简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望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杜工部集》传世。

《登飞来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眼:视线。 缘:因为。
翻译: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
文本探究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 飞来峰的塔上 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特点:极高 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侧面衬托古 塔高耸,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前:向前看。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诗意: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去,向前看不到 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
境遇:“前不见”、“后不见”表示时间无止无休。这 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穷无尽,而诗人的生命短暂, 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就、空老 一生。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 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孤寂之情。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远望) 颔联:望到了泰山神奇秀意丽、巍峨高大的景象。(近望) 颈联:望到了泰山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 尾联:想象自己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遍之景。(想象)
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未来登上泰 山顶峰远望之景,“望”字是本诗线索,贯 穿全诗。
作家简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 公。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 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王安石当过宰 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 做“王安石变法”。有《王临川集》、《临 川集拾遗》等存世
二、创作背景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 和齐、赵 ,期间曾赴洛阳 应举,不第。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 高适,三人同游。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七年级语文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七年级语文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广大。诗人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 的背景中,个人便显得渺小,从而 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析读诗歌 墨剑飘雨
➢ 请赏析liy诗ongq中iang的“独”字。 李永强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感。纵观 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 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 郁闷的心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析读诗歌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 诗中的后liyo两ngqi句ang 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绪?李永强
第三句写时间和空间,第四句描写
自身情状,天、地、人融为一体, 勾勒了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 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孤独和悲愤。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停顿恰当
读出情感
墨剑飘雨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幽州台”,l即iyo蓟ng北qia楼ng,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李永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曾向武则天提出 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 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他的意见,反嫌他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后陈子 昂重新出仕,又因政事牵连,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在极度 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 墨剑飘雨这首《登幽州台歌》。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1课《古诗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1课《古诗五首》

诗歌主题
作者登高远望,借景抒情,
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他高瞻 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
和不畏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 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作者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 进士,仕途坎坷,直到 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 后辞官游历名山大川。 诗的风格平淡自然,意境
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
幽深,感情含蓄。他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 / 落尽/子规啼,
闻道 /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 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 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诗文理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齐到鲁 都科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 (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南山 北,明昏不同。(写出泰山的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 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 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灿烂的星辰好像在在海涛中闪 烁光彩。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 心志吧。
观沧海
曹操 总写 实 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群山是那样的渺小! 述志之笔。点明题旨,气势不凡,意
境辽远;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之后20年左右,爆发了安史之乱。 758年6月,叛军攻下唐朝都城,杜甫在投奔 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解回长安。《春望》写 于次年三月,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
启下。“花溅泪”“鸟惊心”小处落笔, 景随情移,以美景写哀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指战争。家书,家信。抵:值 战火连绵,延续多月;音讯不通,一
封家信能抵得上万两黄金啊。 悲情之笔,“连三月”写战事长久,
“抵万金”写音讯隔绝。此联也是杜诗钟 传诵甚广的名句。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抓,挠。浑:简直。欲:将要。
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己亥(1839年),作 者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在南北 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 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 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背景介绍 李涉,唐朝诗人,流放时做此诗。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 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 聊了很久。 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 闲。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 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 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 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 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 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带拼音带拼音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带拼音带拼音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带拼音带拼音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带拼音版如下:《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的拼音版是: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bái y ún shēng chù yǒu rén jiā。

píng chē zuòài fēng lín wǎn , shuāng y è hóng yúèr yuè huā。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的拼音版是: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 , jú cán yóuyǒu ào shuāng zhī。

yī nián hǎo jǐng jūn xū jì, zhèng shì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的拼音版是: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jiāng sh 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yè shēn l 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迢:遥远。

牵牛星:即牛郎星,在银河北。

皎皎:明亮。

河汉:银河。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zhuó):伸出。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文中指布帛。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jiàn):隔。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语:文中是动词,交流、谈话。

【段析】诗的第一句即交代了牛郎、织女这两个人物。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

这两个叠词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这是从远景遥望写起。

以织女的口吻抒发被困织机的哀怨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求。

因思念而无法施展高超技艺,以至“终日不成章”;因思念无法排遣痛苦的折磨,以至“泣涕零如雨”。

“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长江的南岸。

楚国:文中指湖南、湖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边的原野。

海楼:即海市蜃楼,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全反射,产生幻象,使远处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

常发生在海边或沙漠地区。

【段析】首联直接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颔联紧承首联,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PPT课件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PPT课件
诗人青少年时期,生活优越,四处漫游,还有一段与李白,高适一起 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经历。 【知识拓展】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755年至763年唐朝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叛乱,它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人生以 及诗歌风格的转折点。
解题——岳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北岳-恒山(山西) 中岳-嵩山(河南) 西岳-华山(陕西) 南岳-衡山(湖南)
•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 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 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 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 大败亏输。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 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 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燕昭王为 招揽贤士而建的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 海的无穷感慨。
• 诗歌以律诗见长,风格以沉郁为主。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 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 他的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 了人民的疾苦,历来被誉为“诗史”。
创作背景
《望岳》于杜甫青年时期(早期)所作,开元二十四年(736),是 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整体感知
望岳
杜甫
首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颔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颈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凝望 尾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

五上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

五上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翻译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3、诗文主要内容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注释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泊:船靠岸,停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夜半:半夜。

到:传到。

2、翻译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3、诗文主要内容写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yú)关那畔(pàn)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程:里程。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高水长。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是虚数,指军营之多。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家园。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2、翻译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质课件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 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 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 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 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 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 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 家”,王安石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著作存《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 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 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 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指泰山。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望岳
写景 抒情
远望——巍峨高大 近望——神奇秀丽
凝望——心胸坦荡 愿望——勇攀绝顶
不怕困难 勇攀高峰 俯视一切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课外阅读积累杜甫的名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1课《诗词五首》观刈麦等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1课《诗词五首》观刈麦等
,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
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
徐禁除鸦片。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
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
组诗《己亥杂诗》,本诗是第五首。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的联军 打败了曹操的大军。赤壁之战 对三国鼎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 的时候,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
雄成败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
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借赤壁
之战的史事,抒发自己对国家
兴亡的感慨。
赤壁
杜牧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 节和爱国精神。气势磅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追忆自己抗元的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
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已亥杂诗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
先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感慨,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也受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地势险要,兵家 必争之地,为下文感 慨做铺垫。
触景生情,过去“万间宫阙”, 望西都,意踌躇。 今日“做了土”,对比强烈,言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历史变迁,战争灾难, 全篇主旨,表达作者 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 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论 不畏浮云遮望眼, 眼:视线。
抒 情
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
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
决策层。
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
站在山的最高峰。
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 神境界。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写景
登 飞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 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 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2.赏析“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之妙。
“割”字炼得极好, 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 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 两面,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意:(望着)层云叠起,不 禁心胸震荡,目送飞鸟归林, 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liǎo):不尽。
诗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它苍翠的山色掩映在齐鲁大 地上连绵不尽。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自问 自答,写远望所见,借 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 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 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 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拟人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虚写
实写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 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 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
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最新整理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过零丁洋)ppt课件

【最新整理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过零丁洋)ppt课件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比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追忆抗元经历,表 现忧国之痛和以 对偶 死明志、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抒情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巩 固 提 升
• 1、从本诗所写的内容来看,这首诗 属于( B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 2、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与个 人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作者忧国忧 身世浮沉雨打萍。 民思想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_________________ • 3、诗中巧用双关,用两个带有感情 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七言律诗
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星 辛苦遭逢起一经, 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合作探究1: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 家的哪两件大事?
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 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一是自己读 经书入仕途
辛苦遭逢起一经, 二是国家 干戈寥落四周星。 危急存亡
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 际,以全部家产充军费, 起兵抗元。
关头,起 兵抗元
• 回想我早年经科举选拔入仕历尽艰辛, • 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合作探究2: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两句有何联系?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动荡不安,危在旦夕 。 “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漂泊不定,时起时沉。

第21课《古诗五首》

第21课《古诗五首》

《诗五首》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反复朗读,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二)学习重点反复朗读,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三)学习难点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四、教材精华杨花落尽子规○1啼○2,闻道龙标○3过五溪○4。

【字词全解】①[子规]即杜鹃,又称布谷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衷怨之情。

②[啼]叫。

③[龙标]这里指王昌龄,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

④(五溪)即雄溪、樠(mán)溪、酉溪、潕(wǔ)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当时属蛮荒之地。

【翻译】扬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句解】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挂念之情。

我寄愁心与○5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⑤[与]给。

⑥[夜郎西]泛指遣远的西南边地。

【翻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伴着您奔赴夜邓之西。

【句解】这两句抒情。

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

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登飞来峰王安石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诗意,并能熟读、背诵、默写。

3.体会本诗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生活哲理。

(二)学习重点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诗意,并能熟读、背诵、默写。

(三)学习难点体会本诗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生活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