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第一章《机械能》:第1节《机械能的概念》;第2节《动能和势能》;第3节《机械能守恒》。

2.第二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概念》;第2节《串联和并联电路》;第3节《电阻和电流》。

3.第三章《电磁学》:第1节《磁现象》;第2节《电流的磁效应》;第3节《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机械能、电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电路的串并联、电磁感应等现象的理解。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器材、黑板、粉笔等。

2.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课堂互动:提问、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4.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1.第一章《机械能》:

第1节:机械能的概念

第2节:动能和势能

第3节:机械能守恒

2.第二章《电路》:

第1节:电路的概念

第2节:串联和并联电路

第3节:电阻和电流

3.第三章《电磁学》:

第1节:磁现象

第2节:电流的磁效应

第3节: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第一章:1.解释机械能的概念;2.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第二章:1.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上册教材,主要围绕“力的作用”这一章节

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力的合

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3.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运用摩擦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计算。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摩擦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弹簧测力计、斜面、滑块、砝码、小车等。

2. 学具:弹簧测力计、斜面、滑块、砝码、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演示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形变。

提问:力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 例题讲解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物体发

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掌握读数方法。

3. 随堂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4. 知识拓展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实例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方法。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3. 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测量一张纸的重量,计算摩擦力大小。

已知两个力的方向和大小,求它们的合力。

2. 答案

摩擦力:F=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热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热传递与内能

气体的性质

2. 光现象

光的传播

反射与折射

光的色散与光谱

3. 电磁现象

静电现象

磁现象

电流的磁场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热现象、光现象和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

热现象的微观解释

光的反射与折射

电磁现象的应用

2. 教学重点:

热传递与内能的关系

光的传播规律

静电现象与磁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

热现象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等)

光现象实验器材(如平面镜、三棱镜等)

电磁现象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磁铁等)

2. 学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课堂练习本

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热现象、光现象和电磁现象的兴趣。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

热现象:讲解物体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的关系。

光现象: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原理。

电磁现象:讲解静电现象、磁现象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热现象、光现象和电磁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

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1. 热现象: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热传递与内能

气体的性质

2. 光现象:

光的传播

反射与折射

光的色散与光谱

3. 电磁现象:

静电现象

磁现象

电流的磁场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解释物体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的关系。

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篇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篇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篇

作为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保持逻辑思路清晰,教案是上课的流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批改作业,搞好单元过关,将教学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力学的有关知识。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章节一:物理学导论

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2 物理量的测量

2. 章节二:力与运动

2.1 力的概念与测量

2.2 运动的描述

2.3 动力与阻力

3. 章节三:能量与热量

3.1 能量的形式与转换

3.2 热量与温度

3.3 热传递与物体的内能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基本关系,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 了解能量与热量的基本概念,理解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物理量的测量、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与守恒。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热量的传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能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演示物体运动、能量转换等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物理学导论,介绍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量的测量。

讲解力与运动,介绍力的概念与测量、运动的描述、动力与阻力。

讲解能量与热量,介绍能量的形式与转换、热量与温度、热传递与物体的内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知识框架:列出章节、节,形成知识结构。

2. 关键概念:标注重要概念、公式、原理等。

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精选】

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精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与燃料的质量和燃料的热值有关(Q = mq)。那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会被吸收,那么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新课推进】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我们知道在夏天,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会很烫,而河水里却比较凉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

演示实验:P12图1-3-3实验

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沙子的两只烧杯,但我

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

质的属性,沙子密度比水大。

在同一个酒精灯下加热大概6min,在相同的时

间里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大体相等。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沙子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

的水和沙子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

量比沙子多。

二、比热容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学生:有水的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9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9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方案9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篇1

又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遵从领导安排,本学期担任九年级14-16班的物理课,为了更好地完本钱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方案,仅供自己教学参考。

一、学情概况

九年学生已掌握了相应的物理根底知识和学习方法,在进一步学习根底知识的前提下,本学期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教法概述

依据新课标理念上好每一节课,是我的目标,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明确化,如预习什么?如何预习?预习效果会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自己课前要考虑的内容。

2、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决不是在45分钟里给学生讲了多少?而是在课堂教会了学生多少,将课堂民主化,视课堂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备好课更要备好作业

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负担,节约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放松。

4、学习知识,重视应用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必备的物理能力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根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范本两篇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范本两篇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范本两篇

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初三物理电学基础,理解电路的构成及

电路图表示方法,掌握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单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简单电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电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

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知识点:电路的构成、电路图、电流、电压。

2.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实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构成、电路图表示方法,介绍电流、电

压的概念及单位。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电

压的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电路图,讲解如何解决电学问题。

五、课堂管理

1. 座位安排:采用小组围坐的形式,便于讨论和实验。

2. 分组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优秀生和后进生。

3. 课堂纪律:严格要求,确保课堂秩序,为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六、学生活动

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作业:课后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主要包括第

1章《力和运动》的第1节《力的作用》和第2节《运动和力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1.1 力的作用: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

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1.2 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能够运

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力传感器、气球、小车、滑轮组、绳子、钩码。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如吹气球,引发学生对

力的兴趣,引入新课。

2. 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

3. 力的三要素:讲解力的三要素,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掌握力的三要素。

4.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绘制力

的示意图,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5. 运动和力的关系:讲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状态,让学生通

过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理解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一起看看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欢迎查阅!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学预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

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生答:)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

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状况?(生答:)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

事实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日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究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屏显):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看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索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板书(屏显):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初三物理上册教案篇一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1.供电线路

家庭电路的低压供电线路有两根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它们之间有220V的电压。

2.电能表

位置:供电线路在接其它元件之前,首先接电能表,也可以说电能表要接在干路上;

作用:测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铭牌数据含义:220V是指电能表的额定电压,10A是指电能表允许通过的电流,1500r/kW?h是指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1500转;

读数方法:记下起始时间的值,再记下结束时间的值,两次的差就是这段时间消耗的电能,注意最末一位数字为小数部分,单位为千瓦时,也叫度。

3.总开关

位置:在电能表后,保险丝之前;

连接方法:有时用双刀开关同时控制火线和零线,有时用单刀开关只控制火线。

4.保险丝:

作用:在电路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切断电路;

材料: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原理: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保险丝的电阻比较大,通过的电流较大,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就比较多,温度上升的较高,而保险丝的熔点又较低,所以会迅速熔断;

选择: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稍大于家庭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能用更粗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5.用电器

位置:在保险丝后;

连接:各用电器之间并联连接,既保证了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又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均为220V;

控制开关位置:用电器的控制开关要放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不允许放在用电器和零线之间。

6.插座

作用:在家庭电路中插座是为了给可移动电器供电;

种类:分为固定插座和可移动插座,又分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

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小球 B 悬吊在距离 A 球远近不同的 P1、P2、P3 处(如图所示)。
合理设计作 业,对课的 巩固是非常 有益的!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图,提出一个猜想。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路的组成,知道通路、开路和短路。 2.会连接简单的电路,并能画出电路图。 3.知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
小结
1.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好班补充一 点利用验电 器检验物体 带什么电, 学生还是容 易接受的。 普通班效果 不好,学生 不易理解。
上网学习, 现代生活的 趋势!教师 必须用好引 导工作!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练习设计
1.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
电荷间相互作 用规律是重 点,补充练习 十分必要!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
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
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第十一章补充训练题 第十二章 探究欧姆定律 12.1 怎样认识电阻 12.2 探究欧姆定律 12.3 欧姆定律的应用
补充教材 第十二章补充训练题 第十三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3.1 什么是功 13.2 比较做功的快慢 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
第十四章 热机与内能 14. 1 认识内能 14.2 热量和热质 14.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4.4 热机与社会发展 第十四章补充训练题 第十五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5. 1 从永磁体谈起 15. 2 奥斯特的发现 15. 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5. 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第十五章补充训练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实验 1:感受静电 通过起电机起电,让学生感受一下静电作用。 实验 2: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观看闪电景象,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电是什么 活动 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 1.实验:摩擦起电。 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 (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①先让验电羽带上电; 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一下,看看什么有没有什么规律: ①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是不同的; ②不同的带电体之间,不是相吸,就是排斥。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思考各元件的作用,共同总结电路的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指出各元件的作用:
本节教学要重视 学生实验,通过 “活动”让学生 对电路获得足够 的感性认识,在 此基础上学习电 路的基本知识。 另外,学生第一 次做电路实验, 要注意对学生连 接电路进行规范 训练,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实验习 惯。
棒__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2.实验室常用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它是利

原理制成的。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乙球靠近甲球时,
两球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或都带正电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1.观察验电器,了解它的构造; 2.验电器的使用方法; 3.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验电器的作用: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检验物体带什么电。(好班补充)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实验: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2.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闪电形成的原因和尖端放电现象。 3.生活中“放电”现象: 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如果在夜晚 还能看到火花,这是衣服之间摩擦起电然后放电产生的现象; 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电荷,这时 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将发生放电现象,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 痛感; 油罐车的后面常拖有一条铁链,使油罐上产生的电荷经铁链流入大 地,避免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火灾; 在存放大量易燃物品的工厂车间或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 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人体所带的静电导入大地,避 免因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高压输电导线和高压设备的元件,表面要很光滑,可避免因尖端放 电而损失电能或造成事故等。 课后登录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了解静电复印机、避雷针等设备 的构造、原理等。
5.小红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装运汽油为什么不准用塑料桶,而要用金属桶?
6.小 明 参 观 科 技 馆 时 , 一 组 静 电 实 验 给 他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印 象 。 回
家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 A 为放在绝缘支
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 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
本章的教学重点: 1.串联和并联是电路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重要仪器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难点: 1.电路的连接和识别 2.串联、并联、短路、开路、电流表、电压表等知识。
三源自文库课时安排
本章教材共 6 节,建议全章教学用 15 课时,其中第 2 节用 3 课时,其余每节各用 2 课时,复 习总结用 2 课时。
利用学生喜欢 动手的特点, 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思考、交 流,使小灯泡 亮起来,体验 到成功的快 乐。!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14.1 认识热量
11
14.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期中 考试
12
14.3 认识内能
14.4 热机与社会发展
4
13
第 14 章小结、测试
15.1 从永磁体谈起
4
14
15.2 奥斯特的发现
15.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4
15
15.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第 15 章小结、测试
4
16
初三下第十七章
4
17
初三下第十七章
静电教学的成 败关键在于实 验,课前一定 要尽心准备, 处理好器材。
让学生感受一 下静电作用, 对课的教学有 奇效。
规律在于发 现!教重在于 引!生活与规 律原来是这么 近。 物理源于生 活!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 (1)实验探究:
二、本章教材分析 www.xkb1.com
本章是电学的入门篇,主要内容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
教材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然后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这些知识为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4
3
11.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1.6 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4
4
第 11 章小结、测试
4
5
12.1 怎样认识电阻
12.2 探究欧姆定律
4
6
12.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 12 章小结
4
7
13.1 什么是功
13.2 比较做功的快慢
4
8
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
4
9
期中测试
4
10
期中测试评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电路和跟电有关的精彩画面。 上网搜索生活中有关电器线路板,展示电的路径。 对电路知识的学习,我们从最简单的电路入手。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电路
活动一:怎样使一个小灯泡发光? 明确任务:让灯泡亮起来,并用开关控制灯泡。 注意事项: ①切不可用导线直接把电池两端连接在一起; ②连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合上开关。 ③裸线接线方法介绍。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电路连好后,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连接的电路。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第十三章补充训练题
2012.9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学 物理 周课时 12 年级 初三 班级 4、11、12 任课教师 江铁铸

周 月日

教 学内容
课时 备 注
1
11.1 从闪电谈起
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4
2
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11.4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4.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5. 能识别串联和并联的电路,会画出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重、难点
重点: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难点:短路及其危害;根据实物图或电路图判别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器材准备
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示教板(插件)、 教学用软件(初中电学实验室)。
4
18
初三下第十八章
4
19
初三下第十八章
4
20
期末复习测试、阅卷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21
放假
第十一章 电路初探
一、课标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5.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11.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4. 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
教学点滴: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器材准备
起电机、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物体、验电羽、验电器等
个验电羽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练习: 1.有 A、B、C、D 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
情况如图所示,已知 B 带正电,则 D 带____电荷。
这样处理学 生对两种电 荷认识要好 一些!
对于电荷间相 互作用规律, 我将实验作了 改进,效果非 常好。 可推广!
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两种电荷:
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
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实验探究: ①通过起电机分别给两个验电羽带上相同电荷,再将两个验电 羽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通过起电机分别给两个验电羽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再将两
4.有 4 个轻质小球 A、B、C、D,已知 C 带正电,A 与 C 相互吸引,
A 与 D 相互排斥,B 与 D 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 带负电,D 带负电,B 一定带正电
B.A 带负电,D 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
C.A 带负电,D 带负电,B 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D.A 带正电,D 带正电,B 一定不带电
关于电路,教学从最简单电路入手,由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逐步认识电路。先学习电路 的基本组成,再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定量研究电流的强弱,学习电流的概念,进而用电 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最后探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用电压表探究串、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作为电学部分的入门,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通过“怎样使小灯泡发光”“怎 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用电压表测干 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等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实 验中观察、思考,逐步熟悉电路,认识电路,进而定量研究电路,并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电压的规律。教学中要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和科技发展,以拓宽学习物理的空间。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上册)
主讲:罗叫根
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学校
二○一二年九月
湖坊学校集体备课
目录
第十一章 电路初探 11.1 从闪电谈起 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11.4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11.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1.6 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