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简介 历史沿革 馆藏文物 镇馆之宝 主要陈列 研究与学术出版 图片观赏 参观信息 展馆信息 1 6 8 11 12 17 18 27 27
概述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 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是国 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 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 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水陆街,1956 年迁至武昌水果湖,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 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 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 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 列馆建成开放。
承载研究 迄今,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 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 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 (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 前列。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9年自湖北省博物馆分 离,成为隶属于湖北省文化厅的独立法人单位,具备国家文物 局认可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在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 的领导下,主要担负湖北省境内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 建筑保护设计维修等项工作,承担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的文 物保护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任务,组织编写考古报告,开 展科学研究。自考古所成立以来,一直把配合大、中型基本建 设工程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放在首位,十多年来,相继 和正在完成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北)京九(龙)、合 (肥)九(江)、焦(作)柳(州)、长(江埠)荆(门)、 西(安)南(京)等项铁路工程;(北)京珠(海)、黄(石) 黄(梅)、襄(樊)十(堰)、襄(樊)荆(州)等项高速公 路工程;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埠垭等项水库工程的文物保 护与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配合南水北调 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一级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主要有: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 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战国时 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 重2500多公斤。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 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 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 工艺制成。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 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 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铜鼓,商代打击乐 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 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 冠等。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 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156号。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 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 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 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布局风格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 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构成一个硕大无朋 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 “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 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 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 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 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 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和谐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给观 众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幽雅、公园式的室外游览空间。是风 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 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丰富且有着 地方特色的珍贵藏品和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 交流中的显著成就,使本馆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世界上最 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 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都在中国 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 化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世界意义。
江陵楚墓文物 馆中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青铜矛与彩 绘木雕鸟兽座屏,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国“聘礼行迎图”漆画 与楚国司法文书竹简,云梦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及 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等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 艺术价值;又如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的敦煌写经,明清书 绘大师江夏派吴伟,“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松江派 董其昌、陈继儒,“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金农、郑燮、 黄慎及张裕钊、杨守敬等诸家的墨迹,都属稀世珍品。如辛亥革 命武昌首义时十八星军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恽代英、陈 潭秋、施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遗物、纪 念物,均为异常稀珍。
珍惜藏品 在14万余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 科学资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 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 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 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 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 价值。
主要陈列 湖北省博物馆目前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 《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 《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 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展品丰富,向 观众介绍了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在的主要陈 列有十三个: 一为《楚文化展》。陈列于楚文化馆,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 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05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 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 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 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 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 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 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展 品中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有复原的2002年在湖北枣 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
馆藏简介 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 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套), 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这些 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 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 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并且,一部分器物即使在中国古代文 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 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 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 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
5.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址武昌东湖风景区,湖北省 政府拨款兴建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6.1963年1月,经湖北省文化局党组批准,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 与省文物管理处合并,正式更名湖北省博物馆。 7.1981年,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的文 博机构。 8.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文管部”从馆 内分离,成立独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 湖北省博物馆所”。 9.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10.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 11.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举办展览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 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 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 事》、《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续》、《秦汉漆器艺术》、 《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 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以其精美丰 富的展品、精良的陈列布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宜人的观赏环 境,向观众介绍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深受海内 外游人欢迎。每年接待观众达十几万人次,成为我省重要的青 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 民等曾给予高度评价, 湖北省博物馆 国际友人基辛格等曾多次来馆参观,留连忘返。
二为《郧县人》。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 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 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 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 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 三为《屈家岭》。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 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 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 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屈家 岭》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 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四为《盘龙城》。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 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 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 冈上层文化(约1500BC)一致。《盘龙城》展示了商代“南土” 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
镇馆之宝 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 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 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1965年江陵望山1号 墓出土,长55.7厘米。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 重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 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 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 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郧县人I号头 骨化石:时期为旧石器时代。1989年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出 土,颅长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 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年钟祥市郢 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 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 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 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 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历史沿革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前身可追溯到湖北省人民科 学馆,几经变更之后,形成如今的湖北省博物馆。 1.1953年3月16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局关于撤消湖北省人 民科学馆,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的请示报告,湖北省博物 馆筹备处由省文化局领导。 2.1953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 员会合并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地址暂设武昌水陆街湖 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内。 3.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湖北省省文物管理委员 会,划归省文化局领导,与省博物馆筹备处合署办公。 4.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处, 办公地址武昌姚家岭农业展览馆内。
机构设置 2002年10月馆所合并,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属 全民事业单位。主要部门16个:其中湖北省博物馆业务部门有 社教部、保管部、陈列部、文保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业务部门有史前考古部、历史时期考古部、地上文物研究室、 信息中心、考古协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