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精编】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oc

【精编】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oc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实施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撑原则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基本原则。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宗旨。

而在法律实施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则,对汉以后历朝司法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实施原则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则。

但是,如果其运行规则与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侵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罚。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则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侵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实施尊长优先原则。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罚;反之则加重处罚。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实施亲属对冲原则。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侵权,则比照普通案件处理标准,减等处罚,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相互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别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罚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一模试卷 解析版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一模试卷  解析版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4分)如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2.(4分)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B.中共治国方略总是比较合理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对改革开放的坚持3.(4分)如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

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4.(4分)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说明元代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5.(4分)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

这说明()A.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B.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C.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D.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6.(4分)下列选项中对表的正确解读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B.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门岸的开放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由于清政府放宽没厂限制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7.(4分)龙太江在《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中说:“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

【2019武邑中学高三一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 语文

【2019武邑中学高三一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 语文

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河北省武邑县高三语文一模(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河北省武邑县高三语文一模(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河北省武邑县高三语文一模(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三下·云南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

(2)少焉,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3) 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2017·衡水模拟) 下面这封信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改正。

敬爱的爷爷: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常常惦念着您,有时思念心切,①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

爷爷,②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勿挂念。

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

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

此致敬礼!孙××敬上××年×月×日(1)这封信格式有两处错误:________(2)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3)文中加线的三个词中有一个不得体,找出来加以修改。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3. (19分)(2017·莱芜模拟)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

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副标题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小题1】CE【小题2】【解析】(1)C.“‘红’字写出了炉火熊能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E.“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层次分明,第一层通过“乱云低薄暮”一句写出黄昏时分栾云变化;第二层通过“急雪舞回风”写出大风凛冽的现象。

这些具体的描绘,属于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压抑的氛围,突出诗人的悲愁与寂寥的情愫,进一步呼应诗歌的标题内容,使得诗歌结构更为完整,为下面的抒发具体的情怀做铺垫。

答案:(1)CE(2)第一问: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繁的景象。

第二问: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实施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撑原则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基本原则。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宗旨。

而在法律实施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则,对汉以后历朝司法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实施原则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则。

但是,如果其运行规则与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侵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罚。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则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侵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实施尊长优先原则。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罚;反之则加重处罚。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实施亲属对冲原则。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侵权,则比照普通案件处理标准,减等处罚,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相互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别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罚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实施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撑原则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基本原则。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宗旨。

而在法律实施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则,对汉以后历朝司法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实施原则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则。

但是,如果其运行规则与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侵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罚。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则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侵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实施尊长优先原则。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罚;反之则加重处罚。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实施亲属对冲原则。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侵权,则比照普通案件处理标准,减等处罚,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相互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别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罚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实施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撑原则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基本原则。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宗旨。

而在法律实施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则,对汉以后历朝司法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实施原则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则。

但是,如果其运行规则与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侵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罚。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则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侵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实施尊长优先原则。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罚;反之则加重处罚。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实施亲属对冲原则。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侵权,则比照普通案件处理标准,减等处罚,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相互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别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罚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一模试卷 解析版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一模试卷  解析版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4分)如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2.(4分)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B.中共治国方略总是比较合理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对改革开放的坚持3.(4分)如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

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4.(4分)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说明元代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5.(4分)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

2019届高三一检语文参考答案.doc

2019届高三一检语文参考答案.doc

【质检题参考答案】1.D (应该是按照《左传》的叙事)2.C (“正反对比论证”有误)3.A (B项“调解”表述不当,应当是“缓冲”;C项“不符合《史记》忽视故事情节间联系的写作特点”有误;D项“《左传》的史学价值大于《史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4.C“我”喜欢看巴黎时装报告的原因是“我”喜欢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

5.(1)母亲第一次岀现,从侧面表现“我”的性格特征:固执。

当母亲批评我的小说不符合生活逻辑时,我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写法;(2)母亲第二次出现, 母亲的话既从侧面显现出我缺乏口常生活能力,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我在生活中的“愚笨”的叙述。

(3)母亲第三次出现,她的两年计划最终失败,再次凸显出我缺乏待人接物的常识,难以适应环境,为下文写我承受“咬啮性的小烦恼”张木。

(每点2分,共6分)6.(1)张爱玲是一个感觉敏锐、心思细腻的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

她在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天赋,她能够领略生活的艺术,认识到生命的美丽, 故而她把生命比作“华美的袍子”。

(2)张爱玲发现自己是一个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显得思笨,很难适应环境,并“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故而说“爬满了虱子”。

(3)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生命看似华美光鲜,实则有无限烦恼。

(每点2分,共6分)7.B(“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是他从厦门到昆明读研究生的原因。

)8.D(“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青年成长成才同等重要。

)9•内在因素:(1)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有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要对科研工作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不怕困难,执着追求;(3)要懂得感恩,积极从前辈身上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外在因素:(1)国家要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平台;(2)社会要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要有宽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容忍他们的失败;(3)国家应建立鼓励青年创新的有效机制,并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单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富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

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反对滥杀无辜。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

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的。

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

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杭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远见卓识相辅相成小肚鸡肠自成一家B.远见卓识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自成一家C.真知灼见相辅相成小肚鸡肠与众不同D.真知灼见相得益彰睚眦必报与众不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实施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撑原则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基本原则。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宗旨。

而在法律实施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则,对汉以后历朝司法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实施原则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则。

但是,如果其运行规则与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侵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罚。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则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侵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实施尊长优先原则。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罚;反之则加重处罚。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实施亲属对冲原则。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侵权,则比照普通案件处理标准,减等处罚,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相互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别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罚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实施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律原则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实施,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基本原则。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宗旨。

而在法律实施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则,对汉以后历朝司法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实施原则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则。

但是,如果其运行规则与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侵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罚。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则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侵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实施尊长优先原则。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罚;反之则加重处罚。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实施亲属对冲原则。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侵权,则比照普通案件处理标准,减等处罚,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相互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别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罚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唐律现定:犯徒、流、死罪者,如果其祖父母、父母年过80岁,或者患笃疾重病,而家中无其他成年男子侍奉,可通过改变处罚方式,或者专案上报朝廷以求皇帝特旨的方式,以使得罪犯能够留待家中侍奉祖父母、父母。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对于刚刚出现的这种现象,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B .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解决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的问题。

C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D .卫生局动员市民注射疫苗,目的是曲突徙薪....,防止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不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B .只要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C .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的,一定是真正的美,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D .之所以真正的美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是因为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毕业后的我们,在教师节到来之际,都纷纷莅临学校拜访恩师。

B .您是德高望重的泰斗,我要刻苦努力,如愿以偿成为您的得意门生。

试卷第2页,总11页C .李老师客气地对他说:“你惠赠的大作我已收好,回去一定拜读。

”D .我在学校食堂丢失一个钱包,如有拾到者,请迅速奉告本人。

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 《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B.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B.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 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王鼎钧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

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

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

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

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

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

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

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叶落了还无法归根”,这是常态。

你观察过没有,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落叶粘在根部的泥土里。

你观察过没有,树根能杀死杂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这一小块圆形的湿地粘住了一些落叶,让落叶化为春泥。

“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如果见过中国人的家谱,你可以发现家谱就是家族的流浪史。

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东来说”“西来说”,都说明曾辗转迁徙。

你可以说,人类根本没有家,自从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人类都在地上漂流。

你也可以说,天空是一个大屋顶,人从这间房子到那间房子,从这个院子到那个院子,可谁也没离开这个大家庭。

这里有一个南美洲来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从蒙古迁到阿拉斯加,生儿育女,某一代迁到北美腹地,某一代迁到南美,经过与异族通婚生下他这样棕色皮肤的子孙,他又移民回到美国,现在他的孩子到荷兰去发展,可能在那里永久定居。

“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

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

那么,乡愁?是的,乡愁。

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名词。

当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奋勇出走,本来义无反顾。

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

许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他用“故乡”当做符号来代表。

怀乡,温柔而有情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

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

人情之常:“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

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

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

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

请恕直言,非常遗憾,有人把乡愁当做我们的弱点。

游子还乡,乍见亲人,互相拥抱痛哭,上了电视镜头,街谈巷议,都说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今日何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

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

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

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

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

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自己的八字属“伤官格”,然后写自己的家毁于两次战争,只能流亡,是为了说明算命先生的预言准确。

B. 作者并不认为“丁公化鹤”“王子求仙”“穆王南征”是神话,而是发他人之所未发,将其视作对流亡生活的理解。

C. 文章通过“南美洲来的人”讲述祖先的迁徙和孩子的人生规划,说明漂泊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不一定意味着悲伤。

D. 作者认为将乡愁理解为我们的弱点,理解为游子在他乡的落魄,固然是误解;理解成“一种反省的方式”也是误解。

5. 请简要概括作者对故乡和家的理解。

6. 本文语言典雅齐整,请以最后四段为例,从词句选用、句式结构、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怕周海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

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

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

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

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

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

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