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前的追忆优质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的详细解读。
2. 中山陵艺术价值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认知和感受。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中山陵有哪些了解?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占地面积、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
(2)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如雕刻、建筑风格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比较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类似建筑,如南京明孝陵、北京天坛等。
(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山陵与其他建筑的异同,深入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提问: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爱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6. 布置作业(1)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中山陵的资料,加深对中山陵的了解。
(2)写一篇关于中山陵的短文,阐述自己对中山陵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巍巍中山陵》教案连续课程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案连续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懂得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性;2、能够通过了解中山陵的建造过程,认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3、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认识中山陵建造的意义和价值;3、掌握中山陵建造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中山陵与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2、探寻中山陵建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3、掌握中山陵建筑特色。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和讲述,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山陵的意义和价值;2、展示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山陵的基本情况1、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山陵的景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述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讨论:分小组讨论中山陵对于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中山陵的建筑特色1、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山陵建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述中山陵建筑风格、特点等相关知识。
3、讨论:分小组讨论中山陵建筑的特色和对当今建筑艺术的影响。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三课:中山陵的文化价值1、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山陵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述中山陵文化价值和其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讨论:分小组讨论中山陵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四课:中山陵的实践意义1、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山陵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述中山陵对于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3、讨论:分小组讨论中山陵对于个人发展的启示和对未来的影响。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听课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和个人表现等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批评,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分析中山陵所体现的红色文化——《巍巍中山陵》教案2
分析中山陵所体现的红色文化——《巍巍中山陵》教案2。
中山陵的雄伟壮丽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尊严崇高的气质的体现。
由于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因此中山陵被赋予了具有革命情怀和红色文化精神的象征意义。
中山陵主要由墓道、石刻群、纪念堂、方阵和陵园五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都充分展现了中国革命先行者的民主思想、进步精神和伟大品格。
墓道是中山陵的一部分,是专为游客接待而设计的,也是中山先生历经风雨、跋山涉水走出未来中国的道路的缩影。
在墓道中,游客能够欣赏到一系列的石刻和彩绘。
其中的石刻描述了中山先生的人生历程和革命生涯,彩绘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爱国主义、民主等精神,表达了中山先生一生追求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旷世伟业。
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山陵红色文化的整体性和具体性,是中山陵人文价值的典型代表。
石刻群是中山陵最为重要的景点之一,并被誉为“中山革命精神的丰碑”。
在石刻群主体中,刻有中山先生曾提出的国府组织政纲、“三民主义”等伟大思想的文字,悉数体现了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以及中国革命的必然性。
通过观赏石刻群,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理念,以及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未来的信念和热爱。
纪念堂也是中山陵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山先生事迹的重要展示区。
纪念堂的主要建筑是一座中央展厅,该展厅展示了中山先生的传记及其革命生涯、革命事迹和主要成就,而展厅两侧则悬挂着中山先生的头像。
这种尊崇和纪念,深深地表明了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和国家繁荣稳定所作的突出贡献,并在广大中国民众心中树立了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无尚崇高的崇敬。
方阵也是中山陵的重要景点之一。
方阵上耸立的巨大门杆,以及门杆上面悬挂的中国国旗和“Liberation”的大字,寓意着中山先生”光复中华”的远大愿望,体现了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辉煌贡献。
方阵是中山陵对中山先生民主思想和进步精神的最大表达,它在设计布局、造型雕塑等方面都力图呈现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巍巍中山陵》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山陵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和建筑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浏览教材,找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分析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如陵墓的布局、雕刻艺术等。
(3)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中山陵,如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民族精神等。
4.案例分析(1)展示中山陵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建筑之美。
(2)引导学生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的关系。
5.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2.调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讲解分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尊敬先烈。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关于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中山陵在设计上有哪些独特的建筑特色吗?学生1:老师,中山陵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风格。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七下《巍巍中山陵》PPT课件 (一)
采用比喻1分、对偶1分的修辞,生动形象、 句式整齐的写出了平台日出日没之际的美
准确性:解释词语+结合句意+体现准确性
生动性:修辞或词语+内容+作用。
这些生动的描述虽然运用了文学语 言,但这样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 的,是为了使读者“有所知”,而并不 像文学作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 部。
“大致”意为大概,这里表明是一种大概的区 域划分,实质上整个中山陵浑然一体,没有 明确的区分,所以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4、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 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 八段,每段三十余步至五十余步不等,共290 级。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 突出重点的写法;
2.学习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感受中山陵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对孙
中山生发敬仰之情。
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中山陵的特征是“巍巍”,本文从哪些方
面来表现这一特征的?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孙中山先生的形象。 3、为什么钟山能吸引孙中山先生? (10分钟)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吾言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巍巍中山陵》教案_1
《巍巍中山陵》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文是怎样说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的?二、教学难点;文在说明中山陵的雄伟的特征时,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文,学会提出问题和根据文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时教学流程:一、外自学:(学生按常规自学文)、通读文,将生字词找出来并各抄写4遍2、就的语言、结构、思想主题以及表现方法等提出两个问题。
二、内学习(一)导入新:同学们有谁到过南京去旅游吗?如果有那是一定要到中山陵去参观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瞻仰先生丰功伟绩的地方,也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如果没有游览过,今天我们就随着刘叙杰一同去参观中山陵。
(二)学生自读文、解决生字词2、根据文自己理解后练习。
3、学生质疑(教师巡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要求学生订正错误)(三)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第2段用了一半多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环境、优美景色?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3、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4、第7至11段既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
为什么第9段写平台所见景色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6、本文写陵园建筑,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哪些地方还用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四)堂学习总结、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说明中山陵的特征2、说明的时候采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行踪)3、其他(五)内练习《基础训练》21页(六)外作业、语文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决定。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中山陵的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掌握中山陵的建筑背景和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介绍中山陵的建筑背景中山陵的历史意义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中山陵的建筑背景。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中山陵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掌握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2.2 教学内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中山陵的设计理念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建筑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中山陵的文化价值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掌握中山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2 教学内容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中山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掌握中山陵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意义。
4.2 教学内容中山陵的保护工作中山陵的传承意义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的保护工作和传承意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保护与传承的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中山陵的教育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教育意义。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公开课《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学目标1. 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 学习文章是如何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教学重点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 学习文章是如何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重点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流程:一、走近孙中山⒈板书课题⒉检查字词⒊你所了解的孙中山二、走近巍巍中山陵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
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根据胡汉民的说法,孙中山还曾说过“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病危之时又对汪精卫等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
”从未有过厚葬要求。
⒉国民政府葬事筹备处从选址到花费,在四年多时间里,花费白银100多万两(仅美国造的铜棺就达1.5万两),占地6500多亩,折合大洋400多万。
有人认为:经济萧条,此项花费实属惊人,劳民伤财;有人认为,陵墓修得雄伟宏大才能彰显孙中山先生不朽的功绩。
三、走进巍巍中山陵⒈对话葬事筹备处:⑴中山陵为何会选址南京钟山?这是孙中山的遗愿(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①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②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⑵中山陵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吕彦直的方案的?密封评议,竞争入选。
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
⑶吕彦直的设计占尽优势,可见设计方案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设计方案的实施又是如何呢?(“陵园工程…余万元”;列数字;列举说明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占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山陵前》教学案例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山陵前》教学案例《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中山陵前》教学案例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是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单元,由《鸦片的背后》《中山陵前》《南湖游船》组成。
本课它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奋斗历程。
课文以孙中山为话题,由点到面,从而牵引出在他周围的一群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和他们所做的历史功勋。
教学对象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孙中山本人有所了解(中山陵就在南京,南京有不少和中山先生相关的事务),但学生所了解的也只限于局部的、表象的,而对其所建立的伟大历史功勋知之甚少,甚至是比较陌生的。
课文涉及大量的历史史实,都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
面对高度浓缩的的教材内容,加上文本距离学生生活久远,很难体会孙中山等人的伟大之处,一味的说教,学生往往觉得枯燥。
所以借助多媒体信息的优势,通过音乐,图片,音像资料再现历史片段,增加直观性。
从身边话题入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
教学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学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本课的活动灵活多样,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活动中了解孙中山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和一些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了奋发为国,立志为国的理想。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孙中山伟大历史功绩。
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2、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情怀。
3、过程与方法:分组搜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有效地参与补充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了解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面对各种信息资源,加工整理,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巍巍中山陵》教案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山陵的历史背 景和建筑特点。
掌握中山陵的地理环 境和周边景观。
了解中山陵在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和意义。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总结
总结词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总结出其外观、内部 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总结。
作业二: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分析
总结词
分析中山陵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 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 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注重因材 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自我评估
总结词
教学相长、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在完成《巍巍中山陵》的课堂教学后,我进 行了自我评估,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 和教学难度的层次上还有待提高。未来,我 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
重点2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 设计精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重点3
中山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中山陵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意义和价值是 本课的重点之一。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2. 教学难点:中山陵建筑艺术风格的分析和解读。
培养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环境布局。
学生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关注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中山陵的感悟和认识。
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包括建筑外观、环境布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图片。
2. 视频资源:播放关于中山陵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中山陵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巍巍中山陵》教案3:分析中山陵建筑中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
《巍巍中山陵》教案3:分析中山陵建筑中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
一、家国情怀的浓厚氛围中山陵建筑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其所散发出的家国情怀的氛围。
这种情感感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也让人们深深地爱上这座陵墓。
中山陵建筑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又体现了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围合式正门中央,巍然屹立着"民族复兴"热词,如此霸气的建筑设计,也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与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
在建筑的设计中,也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古色古香的红色木质擂台,传统的花园景观、山水石等,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精髓。
在中山陵所展示的文化元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的积淀与精神的魅力,并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形成的根本。
对陵墓空间的内部隆起和盘曲空域的建立,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万物之中的自然状态。
这种对自然的认识也体现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另外,中山陵外围的景区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山陵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其中便是中区的大型礼堂。
礼堂内两侧的圆球型主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开天辟地”的过程,展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同时又充分彰显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二、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中山陵的建筑中也融入了许多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孙中山先生思想的思考和启示。
在建筑设计之后,其中的黄龙石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充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
此外,中山陵中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的文化元素。
其中,中华石质的岛屿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想。
然而,同时又体现出了对自然和环境的高度尊重。
全景式展示孙中山“同是中国人”思想的山水石,同样体现了中山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挖掘。
中山陵的文化内涵还在于,建筑的烈士墙简洁而不失庄重。
其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英雄的纪念和悼念之情,更提醒着民众,要始终铭记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历程,不断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品德第三单元教学方案-——中山陵前
1.模拟现场——孙中山答记者问
引导: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十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但他仍不气馁,屡败屡战,有人不禁问他:“你失败这么多次了,为什么还不丧气,总是这样热心呢?”下面我们让一个小组学生充当孙中山,其他同学充当记者来提问,开展一个“孙中山答记者问”的模拟现场活动。
教学方案
课题
9、中山陵前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
a ( )年( )月( )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
b 武昌起义的胜利敲响了帝制的丧钟,( )年( )月( )日,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被迫宣布退位。
结合题目b讲解:武昌起义的胜利敲响了帝制的丧钟,在短短20多天里,全国形势有了怎样的变化?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板书:他把皇帝拉下马】,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终于被推翻了。听到这个消息,你心情如何?
①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宣言中就申明要施行新的建国宗旨,要“扫尽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还颁布了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③教师启导学生思考归纳,孙中山治国与清政府治国有何本质不同?你认为共和制好?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好?
c ( )年( )月( )日,孙中山在(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巍巍中山陵》课堂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课堂教案设计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及其意义。
2.掌握中山陵的形象表现和写作方法。
3.学会欣赏中山陵艺术形象,提高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及其意义。
2.沉浸式体验中山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
4.学生表达中山陵的个人感受和体会。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在黑板上写下“巍巍中山陵”,让学生猜测此处是什么,并谈论一下此处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2.教学活动活动一:中山陵文化内涵的解读让学生感受中山陵的巨大气魄和庄严肃穆的气息,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和意义,通过一系列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山陵建筑、雕塑、博物馆等具体情况,让学生对中山陵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二: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山陵诗歌、散文及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并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时间,让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山陵形象。
活动三:学生表达中山陵个人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学习了一系列中山陵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后,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达,例如绘画、演讲、视频等。
3.小结与评价在本节课的询问学生对于此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并分享学生表达的中山陵个人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1.课堂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巍巍中山陵”让学生猜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猜测能力。
2.教学内容:黑板、图片与视频介绍、小组讨论、自由创作、演讲、绘画、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结与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效果,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针对中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进行了综合性的培养。
通过本课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山陵,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及其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有了很好的启发。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
2. 教学难点:中山陵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的解读。
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山陵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关于中山陵保护与修复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意义。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关注彼此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 体会本文准确、简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2. 难点: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山陵的雄姿,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中山陵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陵前的追忆》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革命斗争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克服的勇气。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了解中山陵。
探究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知道其他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谈话: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朝代和政权在今天的南京建都,更有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那里。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坐落于此,供人们永远瞻仰。
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预设:喜欢
2.出示课件:中山陵视频。
3、教师:观看了中山陵的资料片,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想知道中山陵的来历。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中山陵的资料片和图片,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我知道的孙中山的故事
1、教师:大家对孙中山有什么了解?
(学生汇报交流关于孙中山的基本情况)
教师补充孙中山的资料
2、教师:孙中山为了救国救民走上了一条艰辛的革命之路,并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事例和故事。
具体要求是:
(1)汇报时,要讲明自己搜集资料的来源。
(2)个人汇报后,小组内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汇总。
(3)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3、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班内交流。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作补充说明。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部分影视图文资料。
5、教师:了解了孙中山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
预设:革命先辈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英勇不屈、视死如归。
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危难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搜集到的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例的讨论和教师的相关补充,让学生体会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知道革命的艰难和危难以及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明白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合作探究
教师谈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他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前,还有一些仁人志士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他们都是谁?他们又是怎样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的?
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1、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分为几部分,板书: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等,便于学生围绕几个方面去汇报交流。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补充、解释和纠正。
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四、各抒己见
1、教师谈话:
(1)从这些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先辈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大家汇报交流的英雄人物中,你最佩服哪一个?为什么?
(3)作为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富强和文明做些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启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大家都有了很多收获。
课下你们还想继续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确定课后研究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