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_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

合集下载

闽南建筑文化赏析

闽南建筑文化赏析

闽南建筑文化赏析闽南居民建筑特色闽南民居从建筑形式的角度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

闽南民居从建筑形式的角度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

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

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

→闽南特色戏台角檐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也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着艺术化的本义,也有出砖入石之说。

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

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

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

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红砖赤瓦、燕尾山墙,镶嵌上精美的木石雕刻装饰……这样的红砖古厝在闽南一带十分常见。

从审美的角度看,这类建筑反映着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浅析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浅析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浅析摘要通过研究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演变、现代发展及未来展望,指出了该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具有推动时代发展的积极因素,在空间形制、建筑形态、材料利用等方面传承和发展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关键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文化认同引言闽南地区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传统建筑方面能够体现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展闽南传统建筑文化,需要在创造风格和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探索具有推动时代发展的积极因素。

1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点闽南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陶唐时期,而在隋唐时期,闽南地区开始出现以木材和竹子为结构骨架,以泥土、青砖、青瓦、花岗石为建筑材料,同时采用斗拱和悬山式等传统建筑技法的建筑形式。

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大量的园林建筑、宗祠、民居、府第、钟楼、鼓楼、牌楼、桥梁和墓葬等建筑遗迹留存至今。

在传统建筑发展历程中,很多建筑始于民间,历经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其中,园林建筑、宗祠和民居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三大类别。

园林建筑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营造了既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又把闽南文化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与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

宗祠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由家庙发展而来,承载了宗族的传承和依附、信仰和礼仪、历史文化和社会秩序等多重意涵。

民居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闽南传统建筑,以土政掌握为核心,讲究阳宅选址、气运格局、用材装饰、节令礼制等规矩,形成了多样的居住体系和富有装饰性的建筑风格。

闽南传统建筑是闽南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纯朴、雅致、端庄、和谐为特点,表现了闽南人民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凝聚着千百年来建筑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红砖白石双坡曲, 出砖入石燕尾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形象地概况了闽南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

其外观特点为高大挺拔,形体厚重,屋檐翘翹,构造严谨。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闽南地区是中国独特的地域之一,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以及文化表达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建筑结构相辅相成,通过装饰细节的运用将文化内涵和民俗习惯融入其中,成为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符号和象征的运用。

传统的屋顶脊兽通常采用福、禄、寿、财等吉祥图案,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例如,龙门脊兽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带有辟邪驱邪的寓意。

此外,传统民居的门框和门楣上也常常雕刻有花鸟、虫鱼、人物等各种生活图案,以象征着家庭的如意吉祥。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物,更是文化和心愿的表达。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二是注重色彩和纹饰的运用。

传统的屋脊和墙面常常涂成红色、灰色、白色和绿色等传统颜色。

其中,红色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喜庆和祥和。

灰色则代表稳重、安定,白色则常与灵感、纯洁和无瑕伴随。

绿色则寓意着和谐、健康与富饶。

此外,传统民居的木构架结构以及室内家具也常采用独特的纹饰,例如传统的雕花、木雕和绘画等手工艺技术。

这些色彩和纹饰的运用使得闽南传统民居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并且从中体现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三是注重室内布局的合理性。

传统闽南民居有四合院和类似庭园的院落结构。

它们通常由多个厢房和花厅组成,分为前后两进。

而每个房间的布局也常常注重功能的合理性。

例如,礼堂一般用于招待客人,房间则用于家庭生活。

此外,闽南传统民居的家具布置也承载着文化内涵。

家具的选择和摆放常常考虑到家庭成员的身份和尊重的程度。

例如,神龛常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以示对祖先的崇敬。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在现代社会中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建筑和装饰风格的体现,更是闽南文化的物质载体。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弘扬和传承闽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智慧。

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愿望,并且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论文关键词:传统民居;闽南民居;传承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

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

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1引言在当今国际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

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传统民居优秀的特色,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显得特别重要。

做为一个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者,在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显得日渐式微而感到遗憾的同时,深感有责任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2闽南红砖传统民居的解读单德启在他的《人与环境一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传统住宅”(traditional rcsidcnce),“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etecture without archtect),对“传统乡土民居”的含义进行l}释。

n]现仅以笔者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民居为例,就其内部空间形态、外观特征、色彩特征、装饰符号、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对于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z]闽南红砖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红砖结合本地石材和工艺、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闽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 "詹”是闽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屋”。

1 .1闽南红砖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闽南红砖民居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

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一般摆放祖宗神位,前设石煌,两边为厢房,左为大。

浅谈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

浅谈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

浅 谈 闽南 当代 继 承 传 统 的建要 : 总结闽南传统建 筑的基础上 , 当前 闽南地 区继承传 统 的建筑 创作实例进行 了分析 , 在 对 并对 当代 闽南如何进 行 继 承传 统的建筑创作展开讨论 , 以期对今后 的建筑 实践 有所帮助。 关键词 : 传统建筑 文化 , 特色 , 细部装 饰
中 图分 类 号  ̄ U 4 T 21 文献标识码 : A
马丘 比丘宪章指 出 :不 仅要 保护 和维 护好 城市 的历 史遗址 “
闽南 大厝 屋顶 多 为悬 山式 曲线坡 屋顶 , 面铺 设朱 红筒 瓦 , 屋
燕 独 和古迹 , 而且 还要继 承文 化传统 。 当前 , ” 闽南 地 区正 处于 海西建 檐 口装 配瓦 当和 滴 水。其 中闽南 屋 脊— —“ 尾脊 ” 具 特 色。
基 础 上进 行 探 索 、 新 。 创
1 闽南传 统建 筑 特色
闽南传统 建筑具有 中国传统建筑 对称 、 严整 、 封闭 的性格 , 更 以其独特 的结构体 系 , 优美 的艺术 造 型 , 丰富 的雕绘 装饰 而 闻名 于世 。其 中传统 民居 中的官 式大厝最 为典型 , 蕴含 了大量 的传 统
第3 6卷 第 1 4期
2 0 10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删
Vo . 6 No. 4 I3 1
M a. 2 1 y 00
・l ・ 7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40 1 —2 1 0 —8 5 2 1 1 —0 70
设的重要阶段 , 多建筑 以超 乎寻 常 的速 度被 建造 , 许 而建 造周期 “ 大厝 ” 的屋脊 如 同长 龙腾 飞 , 中间下沉 , 头 以燕尾 高翘 。我 国 两 的压缩导致 了建筑 在空间 、 态 、 形 细部等处理上被 忽视 , 大量标新 古代有敬天 的思想 , 而屋 脊上 的 “ 犹如 天使 , 一种通 天 的灵 鸟” 是

闽南建筑特色心得体会

闽南建筑特色心得体会

闽南建筑特色心得体会闽南建筑,是指中国福建省闽南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

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而闻名。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闽南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近期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闽南建筑的魅力,下面是我对闽南建筑特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闽南建筑注重和谐与平衡。

闽南建筑讲究布局合理、结构稳定,追求气势恢宏的效果。

建筑师通常根据地形、地势、景观等因素来设计建筑,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布局上,闽南建筑多以中轴线为主,前后相一、左右对称,给人以稳定平衡之感。

其次,闽南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选用和装饰的精细。

闽南地区以石材丰富,闽南建筑大多采用花岗岩、青石等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这些石材质地坚硬、富有质感,经过精心的加工和装饰后,使得闽南建筑更加具有艺术魅力。

另外,闽南建筑的装饰非常讲究细节,采用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对门窗、屋檐、墙壁等进行精致的装饰,使得整体建筑更加美观精致。

再次,闽南建筑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结合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闽南建筑常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闽南人以家庭为单位,尊重家庭和睦相处的价值观念,因此闽南建筑常常注重家庭生活的方便和舒适。

在建筑内部,常常设有庭院、客厅、饭厅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与自然环境充分接触,体验到自然的美好。

最后,闽南建筑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

闽南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历史文化的痕迹,如装饰、门神、匾额等,这些都展示了闽南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身份。

闽南建筑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体现,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闽南建筑了解闽南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综上所述,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体验和了解闽南建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种建筑的独特魅力。

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一、红砖古厝的历史背景
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台湾等地区,是一种传统的闽南民居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以红色砖块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和装饰手法,营造出 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的氛围。红砖古厝的外墙装饰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更 是体现了闽南人民对于建筑美学的独特追求和深刻理解。
二、红砖古厝外墙装饰的地域性 特点
内容摘要
红砖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其基本形式是 用红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砖石和木结构相结合,建造出精美绝伦的住宅和公 共建筑。在历史上,红砖厝曾经是闽南地区最为普遍的建筑形式之一,代表着当 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传统。
内容摘要
红砖厝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红砖、青砖、石材和木料等。红砖是其主要建筑 材料,由当地特有的土壤制成,经过烧制而成。这种砖颜色鲜艳,纹理独特,具 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青砖则是用黏土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颜色和红砖 形成鲜明对比,使建筑更加美观。石材和木料也常常被用作辅助材料,使建筑更 加坚固和美观。
三、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应该加强对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保护和传承 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将传统的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理 念相结合,推动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通过与文化产 业相结合的方式,将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也注重弘扬传统美德,如忠孝节义、仁爱友善等。 许多古厝的墙壁、门窗和屋顶上都有寓意深刻的道德题材绘画和雕刻,如“岳母 刺字”、“孟母三迁”等历史故事,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赞扬和传承。
二、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 的艺术特点
二、闽南传统古厝建筑装饰艺术的艺术特点

闽南 建筑的发展历程

闽南 建筑的发展历程

闽南建筑的发展历程
闽南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其特点是注重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开始逐渐成熟并达到巅峰。

明代是闽南建筑风格逐渐形成的时期。

明朝时,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受到宋代建筑的影响,同时吸收了福建传统建筑特点,形成了独有的建筑形式。

闽南建筑的房屋通常采用悬山顶、匾额亭阁和庭院等构造,外观典雅简洁,内部空间合理布局,注重通风采光和舒适性。

清代是闽南建筑风格发展的黄金时期。

清朝时,闽南建筑进一步发展并达到巅峰。

清代的闽南建筑风格有着更为精致的雕刻和装饰,使得建筑更具艺术价值。

闽南建筑中常见的特点包括使用红砖和青瓦、多使用木质结构、建筑形式复杂多样,如厅堂、门楼、亭阁、庭院等。

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闽南建筑受到了一些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形式和材料。

然而,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仍然在保留和传承,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在古朴中展现新的特色。

如今,闽南建筑发展至今已有多个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闽南建筑风格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了闽南地区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

同时,闽南建筑也进一步演变和发展,适应了现代化的需求和审美观念,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特质。

闽南 建筑的发展历程

闽南 建筑的发展历程

闽南建筑的发展历程闽南建筑是指位于中国福建南部的一种地方建筑风格,它在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并且在数百年间一直保留传承着。

闽南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唐代,闽南地区就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随着宋代的到来,闽南建筑开始逐步改良和发展,采用了更多的木材和砖瓦作为建筑材料。

这样的材料选择使闽南建筑在抗震能力上颇具优势,因此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得以广泛应用。

进入明代,闽南建筑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了更为精致的艺术和雕刻。

特别是在明代晚期,闽南建筑达到了巅峰。

大型寺庙、府邸和私人住宅都开始采用更加精美的装饰,如对称的雕花、砖雕和瓷砖嵌花等。

这些装饰物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也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

清代是闽南建筑最后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建筑开始融入了一些西洋元素和风格。

例如,在府邸和私人住宅中出现了更多的欧洲风格的窗户和门框。

此外,在建筑的规划和布局上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寺庙和宗祠的庭院和建筑结构开始有所调整。

在现代,闽南建筑的风格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闽南建筑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景观和文化符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闽南建筑的保护和研究。

许多古老的建筑被修复和保护,一些新的建筑也开始采用闽南建筑的元素和特点。

总的来说,闽南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古代自成一派,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再到现代传承与发展。

闽南建筑在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它也承载着闽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建筑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欣赏和体验。

浅析新闽南建筑对于传统建筑要素的传承和运用——以漳州传统闽南

浅析新闽南建筑对于传统建筑要素的传承和运用——以漳州传统闽南
漳州传统民居主要有“古大厝”和“竹篙厝”两类形式,前者 分布广泛,但经历史沧桑,现存者多数在农村,城市保存较少。 “竹篙厝”主要分布在城市和集镇,现状保存完好,但有一定规模 的较少,多数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如漳州新华东路、新行街等区 域。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宗族思想及防御需要,在漳州西部 山区出现了“土楼”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 产,而在东部滨海区域出现了堡寨的建筑形式,最为出名为漳浦 的赵家堡。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体现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论文通过对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闽南建筑的分析,总结了其最有代表的元素(主要针对漳州地区),在总结归纳特征的基础上,来传承和展现其独
特的地域文化。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facing a huge impact. How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Building in Minnan
—Cas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Minnan of Zhangzhou
陶勇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TAO Yong
(Zh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从总体上看,漳州重文,泉州重商,而厦门则更洋气一些。比 如同属闽南“砖文化区”,三城建筑外观有着细微的不同:漳州 建筑外观呈“红白相间”,呈现为红色胭脂砖与墙面白色抹灰的 结合,其中白色的分量相比较泉州来讲更多一些,也有部分传统 建筑采用青砖黑瓦,更显质朴、雅致;泉州的建筑外墙红色的比 例更高一些,少量的白色则来自“出砖入石”的白色花岗石,红色 更为浓重;厦门的建筑则“洋风更盛”,西洋建筑细节体现得更 为频繁。再拿质朴;泉州中山路的骑楼为圆 柱形廊脚,优美大气;厦门的骑楼高达三四层,廊道宽阔,造型和 纹饰采用西洋式,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 因而,相比较厦门、 泉州等其他闽南城市来说,漳州传统地域建筑具有更强的“雅 致、质朴、文气”的韵味。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

01闽南建筑的发展溯源与未来传承

闽南建筑体系的形成溯源及未来传承文章摘要:本文将闽南建筑体系的形成过程置于整个大的时代与历史背景中,以中国建筑主体系作为铺垫,引出具有浓郁地方特点、自成一体的考察对象,以历史全貌浏览的方式回顾闽南建筑整个形成脉络,再抽选闽南建筑体系中几个最为典型的建筑类型的形制特点以及文化成因进行详尽论述,突出民间文化及信仰对主体系产生的调整作用;最后针对整个中国建筑所面临的时代选择问题如何思考子体系的方向和对策进行浅显的探讨。

文章写作动力来源于当前设计行业中,作者对福建特色建筑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些构思和感触。

特别将闽南民居在功能上从民居形态到其它形态的转型,同时将现代建筑元素与闽南民居建筑元素相融合;为了更加完善闽南民居的诠释、跨越现代建筑元素与闽南民居元素相融合的难度,对闽南建筑这个中国建筑体系一分支做了一定量的学习、总结。

关键词:闽南建筑体系文化土壤营造体系文化成因传承与发展曾经在大学就读时的讲座上,其中有这样一个比较:如果一个百年前的人来到今天,他将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因为这百年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是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由内而外的脱胎换骨,无论器物、制度;但从这些来比较千年前与百年前的面貌,似乎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动,饮食、起居,或其他行为方式,均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来描述千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建筑面貌的变化。

中国特有的这套建筑体系一直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社会更新,民族冲突,甚至改朝换代均无法给它带来形象上的巨大变更,几千年来,一直在微调;直到进入20世纪,西方在生产力的强大优势终于打跨中国依赖土地的精耕细作,并及时的反应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末端—建筑领域来,迅速地诞生了国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现代建筑,并直到今日横扫大江南北的城市化运动,似乎要将那些曾经给予人们庇护的宅第,庙堂推到生活的角落,留做日常之外的回顾、凭吊。

福建闽南地处东南一隅,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闽南建筑的生成和发展是以其为大背景的,同时又处于与东南亚或其他地区的频繁交流,以及对主流文化区的联系弱化,而带上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在将来建筑面貌的影响上依然有作用。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传统民居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闽南民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闽南民居为例,对传统民居的解读及其传承意义进行探析。

闽南民居是指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

闽南民居通常采用“围屋”形式,即围成一个庭院的建筑群体,包括正厅、翼房和后院等。

建筑材料以砖、木、瓦为主,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材料精美。

闽南民居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是从建筑构造上看,闽南民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坚固耐用、风水布局、四合院等。

其次是从装饰艺术上看,闽南民居以彩画、纹饰为主,寓意吉祥、美好。

再次是从宗教信仰上看,闽南民居常常会在建筑中融入神像、祭坛等宗教元素,体现了当地人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传统民居的传承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化传承的意义。

传统民居作为一个具体的建筑形式,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居,可以让后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

其次是历史文化学习的意义。

传统民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学习,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再次是社会发展的意义。

传统民居虽然已经不再是现代人们居住的主要场所,但它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却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承传统民居,可以加强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然而,传统民居的传承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是规划和保护的问题。

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民居常常会被拆除或改建,给传承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其次是传承者的缺失。

传统民居作为一种复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对其了解和认同度不高,缺乏传承的动力和意识。

再次是市场需求的问题。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闽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区之一,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极具独特性,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是对当地文化的生动表达。

通过传统的建筑装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闽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一、灰瓦黛瓦的屋顶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以灰瓦、黛瓦为主要屋顶材料,这种屋顶独具特色,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灰瓦黛瓦的颜色与房屋墙体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搭配。

黛瓦上还常常雕刻着各种生动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这些图案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传递着吉祥、富贵之意。

二、雕刻精美的方盖板闽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方盖板雕刻精美,方盖板是位于建筑屋脊的一种装饰性设施,其造型多样,图案繁复,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方盖板通常雕刻着龙、凤、狮子、花卉、鱼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既具有装饰意义,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盖板的雕刻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的雕刻和装饰。

三、木雕的匠心独具闽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中,木雕是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无论是门楣、梁枋还是窗花、栏杆,都能看到别致的木雕装饰。

这些木雕以其细腻、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闽南地区民居建筑装饰的独特魅力。

木雕的图案多以动植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吉祥富贵的追求。

四、门窗的独特设计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设计也非常独特。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以庭院式的大门和五马门为主,这些门的设计栩栩如生,既有实用价值,又体现了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的心血结晶。

门窗上通常会绘制各种图案,如龙凤、百花、瑞兽等,这些图案寓意着吉祥、安康、幸福之意。

同时,传统民居门窗上的雕刻和装饰工艺也非常讲究,细致入微,表现了当地木雕工匠们的匠心独具。

综上所述,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生动表达。

通过屋顶的灰瓦黛瓦、方盖板的雕刻、木雕的精美以及门窗的独特设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是一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美丽城市,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貌。

厦门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也体现了浓厚的闽南特色。

以下将介绍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和鉴赏价值。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平衡感。

传统闽南建筑多以庭院为核心,布局严谨,建筑物之间相互呼应、协调统一。

大门、厅堂、前厅、后院等空间依次延伸,构成了一个开放且互通有无的整体空间。

房屋的主体通常以硬山头为基础,采用砖木结构,屋顶多采用青瓦,檐角和屋面雕刻精美繁复,体现了广东的雕刻技艺。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融合。

闽南人重视文化传承和家族观念,因此他们在建筑中会多加入一些象征性的文化元素。

在门额上会刻有对联或吉祥的寓意图案,代表着家族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内部装饰也常常以传统漆画、木雕、瓷器等传统工艺品为主,展示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风韵。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厦门地处海边,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闽南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的利用和融合。

房屋通常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建造,窗户多采用对开窗设计,以保证采光和通风。

建筑采用绿色植物和花卉装饰,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更加美观。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观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闽南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装饰的协调性,结构稳定,线条流畅,给人以简约、大气的美感。

闽南建筑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为一体,使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厦门闽南建筑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延续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布局、文化融合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还为观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鉴赏体验。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鉴赏价值不容忽视,它成为了厦门这座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闽台文化:台湾传统民居源于闽南——从建筑形式到建筑内涵的传承

闽台文化:台湾传统民居源于闽南——从建筑形式到建筑内涵的传承

台湾传统民居源于闽南——从建筑形式到建筑内涵的传承传统时期,台湾的典型民居,是以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且白石红砖双翘脊加燕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居住建筑(参见“台湾典型传统民居鸟瞰图”),而为人们所熟识。

其实,无论是从建筑风格或样式、布局或构成的形式上看,或者是从建筑观念思想、风俗意识等的内涵上论,都是源于邻近的海峡对岸的大陆闽南,迄今的两岸民居建筑遗存,尚可找到这一脉络的传承关系。

或者简言之,台湾传统民居,就是传承于闽南传统民居的。

一、建筑形式台湾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人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给予认识。

一方面是自前而后、从总体平面布局上着眼,看其各部分构成空间的情况和特征;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从立面造型样式和构造上观察,分析其各个组成构件的形态和风格。

然后,来与闽南的传统民居作比较,人们或许会有惊讶的发现--难道这是一种巧合?1、平面布局由于台湾大部地区,地处约北纬22度—25.3度、东经120度-122度之间,刚好是躺在北回归线上而重心稍北,故其传统民居多取南北朝向而坐南朝北;民居总体通常呈南北稍长的矩形的院式建筑构成平面,有明确的纵中轴线,且基地的建筑总体规划也重心在北,以前(南)埕、后(北)厝为基本构成平面形式,先入前埕、再入后厝,后厝的入口大门朝前埕,这便构成为“前埕后厝”的总体基本联系。

“前埕”,一般也为矩形,由于前埕通常所占面积比例(与后厝面积之比)较小,故而其矩形却是东西稍长、南北稍短。

也一般是铺砌地产的长条凿平白石板的埕面,所铺石板有规则地纵横交错,与主体建筑呼应地也分成三个区,以中区的纵中轴线为对称的左右相同或相似的铺砌而成;然后围以周垣,留下中轴线两侧对称的左右入口,或在南墙两侧,或分置东西墙,而南墙中轴线上的稍高的部分为“照壁”。

这便构成了一个围合的院式“埕”,也为整座民居建筑的前奏部分。

“后厝”,在前埕之北,一般与埕的东西向同宽,其包括纵中轴线上的“主厝”和通常是对称的东西两侧的“护厝”两部分。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美育的传承与运用的实践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美育的传承与运用的实践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美育的传承与运用的实践前言闽南古厝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也与闽南地区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在幼儿美育教育中,如何将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运用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的简介、幼儿美育教育中运用古厝文化的意义、具体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幼儿园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简介闽南古厝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

古厝建筑形制以庭院式为主,多由中厅、左右配屋和后院等组成。

其建筑风格特点是:“倚山傍水,布局严谨,层次分明,装饰精美。

”闽南古厝建筑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一方面,其建筑风格和技艺体现了闽南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另一方面,闽南古厝建筑又与闽南地区的经济、社会、信仰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文化符号。

二、幼儿美育教育中运用古厝文化的意义1. 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经验通过引入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可以让幼儿了解和认识闽南地区的特有文化元素,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自信。

同时,幼儿通过欣赏古厝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2. 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在幼儿美育教育中,可以通过模仿古厝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引导幼儿探索和创造与古厝建筑相关的艺术品或手工制品,如绘画、造型、手工制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艺术技能和创造能力,还能为他们带来愉悦和成就感。

3.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通过介绍闽南古厝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性,并引导他们在美育教育中形成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弘扬文化,传承文明。

弘扬闽南建筑文化传承名城历史文脉

弘扬闽南建筑文化传承名城历史文脉

弘扬闽南建筑文化传承名城历史文脉本文已被民建泉州市委会推荐为泉州市政协2016年闽南文化复兴论坛调研报告弘扬闽南建筑文化传承古城历史文脉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其古建筑承继了由晋朝士族衣冠南渡所带来的皇室威仪和贵族气派,同时又糅合海派的动感变化和洋风的繁饰点染,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遗存尤其丰富和瑰丽多姿,深度挖掘并传承、弘扬历史建筑文化,对复兴闽南建筑文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闽南建筑文化基本特征闽南建筑以红色为主的浓烈色调,以“红砖、白石”为代表的地方建材,以“拼砖、石雕、出砖入石”等为特色的传统工艺,以“坡屋面、骑楼、燕尾脊”等为标志的建筑方式,极具鲜明的地域特色。

闽南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博大精深的建筑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建筑功能看,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主要特色是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土楼木楼还有中西合璧。

二是从建筑布局看,有四合院布局,主要特点是工整严谨的中轴对称;有几间张几落大厝的布局手法,闽南古大厝中的“三张起”和“五开张”,建筑用房主次分明;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式”、“番仔楼”,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又保留有泉州传统民居官式大厝的特色,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

三是从建筑技艺看:闽南传统建筑不但在大的形体让人赏心悦目,在细节上也是精雕细琢。

“出砖入石”是对闽南建筑丰富的墙面表现形式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燕尾脊”是屋顶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形成美丽的燕尾状,据考证,我国古代有敬天的思想,屋脊上的“燕尾”代表一种通天的灵物;再加上砖雕、木雕、石雕、泥雕、彩绘等镶嵌其间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了其建筑的表现形式。

浅谈闽南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闽南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闽南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时代发展的今天,各国文化之间兼容并蓄、相互交融。

在这一切向西看的大潮中,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不断的消失,城市建筑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如何传承及发展我们的民族建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而独具地域性特色的闽南建筑,作为我国民族建筑大家族中的一员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探寻一条传承与创新闽南建筑的新路,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性,是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地域性;闽南建筑;传承;创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闽南建筑这一特有“红砖文化”,以其建筑类型的多样,建筑形式的夸张,建筑色彩的浓烈,建筑空间的灵透,建筑材料的考究,突出的表现了其强烈的地域性特征。

对于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笔者,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更像是儿时记忆的延续:它是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欢乐;它是青年们一起劳作的畅快;它是老人们一起聊天、下棋的闲暇;它是一切美好的回忆。

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贯穿了整个闽南建筑发展历程,其地域性表达展现了当地丰富的风土人情。

1 闽南建筑的地域性建筑地域性具体就是指在一些设计上所吸收民族的、本地的、以及民俗风格和历史上所留下的一些民族文化的痕迹。

这些全部都是由人们所创造出来的,这些特定的人文文化都是与我们所在的环境中相适应的。

它能够反应出外在的环境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共生关系。

而闽南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特点,依山傍海的区域优势,造就了其独有的人文文化。

地域性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因素:文化、礼仪以及风土人情,本地地域的环境,气候和自然的条件,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还有就是各个地方生活的方式。

只有达成以上这些因素才能够构建规划出美丽独特的建筑。

在闽南居住的人大多数全都是从北方汉族移民而来的,北方人民都是熟悉农业耕种,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以及历史的演变,还有被沿海地带的环境影响以及很多的因素慢慢的就造就了独特、美丽的闽南文化。

闽南人性格胆大,很喜欢冒险,个性张扬也就是这样慢慢形成而来的。

浅谈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

浅谈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

浅谈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张金清【摘要】在总结闽南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对当前闽南地区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代闽南如何进行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展开讨论,以期对今后的建筑实践有所帮助.【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4【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细部装饰【作者】张金清【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马丘比丘宪章指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文化传统。

”当前,闽南地区正处于海西建设的重要阶段,许多建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被建造,而建造周期的压缩导致了建筑在空间、形态、细部等处理上被忽视,大量标新立异忽略闽南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充斥着整个城市。

面对这种现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意识到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并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创作的结合。

所谓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重返过去,是立足现实问题,在对传统进行当代诠释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

1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闽南传统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封闭的性格,更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于世。

其中传统民居中的官式大厝最为典型,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

1.1 墙体闽南民居建筑的墙体主要采用红砖与白石搭配。

闽南红砖俗称“胭脂砖”,这种砖烧后会有黑、红两种颜色,工匠根据这两种颜色组合各种墙面,形成丰富的花样及独特的红砖文化区。

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风格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有相似之处。

闽南民居墙体的拼砌方法丰富多样,通过不同石材的搭配和同一石材加工工艺的差异可增强墙体的层次感;不同规格大小的红砖被利用来拼砌各种图案和吉祥纹饰;利用建筑废料,红砖和白石可混砌成独具闽南特色的“出砖入石”墙体,这些无不体现了闽南工匠的智慧和对地产建材的巧妙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与发展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New Annotation of the Minnan Tradition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文 / 陈琦 陈秀莲 Chen Qi Chen Xiulian
陈 琦 厦门市规划局建筑工程管理处 副处长
厦门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 副主任
国家注册规划师
陈秀莲 前传媒工作者
筼筜书院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之美
2010 09 A+C XIAMEN P069
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福建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四种,即:土楼、
土堡、红砖和灰砖。

福建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
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布局、结
构体系、外部造型及细节装饰等方面,既保持
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
顶等我国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由
于福建所处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独
特的地方风格,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

在这
四种民居中,以红砖民居(也是闽南地区特有
的)最为靓丽。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即红砖民
居)素有“闽南地上文物”之称,蕴含着丰富
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充满闽
南地域特色的飞檐翘角、独具闽南风格的砖石
墙、成熟的砖雕工艺、精湛的木雕工艺、具有
象征意义的墙体彩绘等艺术形态,无不体现着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之美、结构之美、装
饰之美及文化意蕴之美。

1、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之美
(1)中轴对称,主次分明。

在一条纵向
轴线上,布置一系列重要建筑,并左右对称地
布置其他附属用房和院落,组成一幢严谨对
称、主次分明的完整建筑群。

(2)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院落,是
以三面或四面房舍(围墙)围合而成的。

以院
落为基本单元,进行群体组合,是我国民居建
筑布局的又一个共同特征。

在闽南传统民居建
筑中,院落的主体是厅堂,而不是庭院,这是
和常见的北方四合院民居的主要差别之一。

(3)宽敞的廊、厅,贯穿全宅。

闽南地
区太阳光强烈而且多雨,气候湿热,人们需要
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檐廊厅堂,既能遮阳避
雨,又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从而成为人们活
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一般
都使宽敞的檐廊与厅堂相连结,以构成全宅的
通道。

其面积约占全宅的一半,有时甚至更大
一些。

2、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之美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建筑结构由木
作、瓦作和石作构成。

其中,木作是建筑的
“主角”,分“大木”、“小木”。

“大木”
是结构性的,包括斗拱、构架等;“小木”则
筼筜书院主体-讲堂顶部装饰
筼筜书院主体-讲堂外观
配套设施B-一层平面图
配套设施B-二层平面
筼筜书院-展廊1
筼筜书院-展廊2
配套设施B-立面图
配套设施B-效果图
2010 09 A+C 厦门 P071
是细部、零件等。

木作由大变小、由简洁变繁琐的历史演变,实质上是由结构走向表现,木作的作用在力学上反而是次要的,而表现(主要是表现建筑的社会地位和美观)却变成是主要的了。

瓦作主要应用于屋顶和墙,其中屋顶形式多样(基本形式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
攒尖等),做法甚为复杂及讲究。

石构件则主要应用于台基、栏杆、台阶、铺地以及桥梁、牌坊等,形式同样多样。

3、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之美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院落式民居形态中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涉及各种细部处理,也正是这些固有的传统做法及强烈的地方特色影响着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对于形成闽南传统民居的风格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别有特点的细部处理包括:(1)丰富多样的“马头墙”及屋顶;(2)精雕细刻的梁架、
斗拱、柱头、垂花及门、窗、隔扇;(3)多样变化的柱础石刻;(4)丰富多彩的墙面装饰;(5)形式各异的大门入口处理。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我国古代住宅建筑的一种类型,建筑本身相当考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艺术装饰。

如装饰有“三雕”:木雕、砖雕和石雕,还有泥塑、壁画等其他许多艺术加工。

就部位而言,木雕施于构架、门窗、顶棚等部位;石雕施于墙垛、门洞、门框、匾额、阶沿、明沟、柱础等部位;砖雕施于主入口门罩等部位;泥塑施于院墙檐口等部位;壁
画施于院墙马头墙垛等部位。

4、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意境之美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细部处理均透露着独特的文化意境之美,其建筑技艺及独特的建筑规制完整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理念(“礼”的层次最复杂)。

如屋脊上的翘脊优美清秀,和北方民居建筑上屋脊那种庄严、平稳,迥然不同;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单体屋顶出檐长翘的形式除具有遮阳挡雨、防台风季风、避雷电、散热防潮的实用
配套设施C-二层平面图配套设施D-二层平面图
配套设施C-立面图配套设施D-立面图
配套设施C-效果图配套设施D-效果图
配套设施C-一层平面图
配套设施D-一层平面图
筼筜书院主体-讲堂内部装饰
性,独具的宋代曲线屋顶汇集后又可营造出独特的群体视觉效果(审美性)。

而闽南民间教化、崇祖敬宗、兴学重教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思想也在建筑中诸如对联、匾额等作品中完美体现。

二、厦门筼筜书院建筑小品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新阐释
1、厦门筼筜书院简介
厦门筼筜书院于2009年7月落成,是厦门第一座现代书院,这座浓郁古色古香气息的书院致力于国学传播、研究和交流。

筼筜书院共占地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由三个建筑群落组成。

主体建筑位于白鹭洲东公园中部,居中心位置,是书院主题功能用房。

它带有经典的中国书院格局和闽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由讲堂、学堂、展廊3个部分组成;另有南北两组建筑作为配套设施用房,整体建筑风格不仅体现民族传统、人文
性,还具备闽南地域特色。

虽然书院的设计借鉴了中国古代书院的格
局,同时借鉴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外表
看起来古典,但是现代元素也很丰富。

比如屋
檐像琉璃瓦,其实是铝合金钢管制成,斜坡顶
采用玻璃材料,采光非常好。

透过现代手法及
新建筑语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得到新的
阐释。

2、厦门筼筜书院建筑小品设计构思解读
筼筜书院所在的白鹭洲东公园三面环水,
具有良好的水岸景观,且植被丰富。

书院、服
务配套设施、管理用房等三部分建筑的设计以
自然协调为原则,在保证规划功能结构及景观
绿化完整的前提下,既有个性,又低调含蓄,
力求与环境融为一体。

在此设计原则的指导
下,建筑小品的设计追求“少就是多”的艺术
风格,办求做到小型、简洁、轻盈、通透、自
2010 09 A+C XIAMEN P073
厦门园博苑嘉园建筑外观实景图-闽南传统民居坡屋顶的“新”应用
厦门园博苑嘉园主大门-闽南传统民居坡屋顶的“新”应用
厦门园博苑嘉园主厅-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新”发展厦门园博苑嘉园主厅-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