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利用的、能够提供现实或潜在的物质财富或生活资料的一切东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空间,是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环境知识点涉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环境污染、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资源与环境知识点做一定的总结。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资源按其由性质、来源、用途等不同特征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资源要素等不同类别。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
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和个人的文化、技术、职业、知识等方面的积累和发展成果。
包括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
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文化和精神支撑,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
3.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社会团体和组织所拥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本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等。
社会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持,是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 要素资源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因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
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要素支持和保障,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效率和价值,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
1.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需的能量来源,包括矿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需的各种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土壤和水资源等。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一、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性资源与环境领域是指研究和管理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学科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的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本概念1.资源:资源是指供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或能源。
常见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可能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2.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自然和人造物质的总和。
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建筑、道路、工业设施等人造环境。
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三、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问题与挑战1.能源危机: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资源与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但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
四、资源与环境领域的解决方案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策略。
它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保护和提高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目标。
2.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等措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创新环保科技,提升环保水平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研发绿色 、低碳、循环的先进技术,提升环保产业的整体 竞争力。
优化能源结构
推广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02
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
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存在泄漏和环境污染的风 险。
02
环境保护现状
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目前已出台了多项与 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等。
工业化进程中,温室气体 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 。
噪声污染问题
噪声污染普遍
交通、工业、娱乐等活动中产生大量噪声,影响人们的 生活和学习。
噪声污染法规不完善
噪声污染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噪声污染 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放射性污染问题
01
放射性污染严重
核能、工业、医疗等领域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 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及环境保护现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 环境保护现状 • 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
0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 ,且分布不均,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
02 水污染严重
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地球作为我们人类的家园,赋予了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环境。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行为对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的工业生产、农业用水和浪费行为,世界上许多地区已经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包括限制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重视水资源的再利用。
2. 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的肺腑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的砍伐和不负责任的林业管理,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森林保护,实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浪费,许多矿产资源正面临枯竭的风险。
我们应该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替代。
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地球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过度的工业排放和能源消耗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进而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环境管理。
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提倡绿色出行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 水污染水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药和污水排放等。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我们应该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改善废水处理和农业排水。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与环境概论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二什么是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作用所引发的人们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造成有害影响的问题三中国资源的特点:• 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资源总体结合较好,配套程度较高,但质量相差悬殊;•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运输成本较高;• 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
广义的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狭义的资源:特指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一.资源环境学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问题,寻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资源环境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的方法2、生态学方法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4、数理模型分析方法5信息技术方法6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一.资源分类系统:按资源的基本属性不同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按其性能和作用的特点:硬资源和软资源;按资源的更替特点: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按自然资源的固有属性:可耗竭性、可更新性、可重复使用性、发生起源等按利用限度划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多用性;利用的层次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一无限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是指资源随着地球的形成而存在、用之不竭的资源,其数量丰富,性质稳定,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大气等。
但是其中某些资源如大气、海水因人类社会的不当活动而受到污染。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1. 资源问题(1)资源短缺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如淡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资源利用效率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例如,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3)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不足。
这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雾霾、扬尘、酸雨等现象频发。
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我国水体污染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退化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导致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1. 资源对策(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和支持。
(2)优化资源开发和配置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减少地区间发展差距。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开展国际资源合作,确保国家资源安全。
2. 环境对策(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地球上,但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许多重要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其储量正在逐渐减少。
同时,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资源综合利用,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处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新矿石的开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废纸的回收可以生产出新的纸张,减少树木的砍伐;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再加工可以制成各种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在工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
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果这些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比如,一些化工厂可以通过回收废气中的有用成分,生产出化工产品;一些钢铁厂可以利用废渣生产建筑材料。
农业领域也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场所。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但如果通过沼气池发酵、秸秆还田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除了工业和农业,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垃圾都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推行垃圾分类,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利用,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等,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资源综合利用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环境与资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指的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地球表面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资源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所获取到的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下面将对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
首先,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
环境中的空气、水源、能源、土壤等自然要素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还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例如,空气是人类呼吸的基本需求,水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能源是推动工业和交通发展的驱动力。
因此,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资源是环境中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
人类通过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获取各种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资源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长期活动中创造的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如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社会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产权关系、人际关系等。
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与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资源是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环境是资源的来源和承载体。
资源的形成和存在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像是手套和手的关系,手套是手的一部分,手的活动也离不开手套的保护和作用。
例如,水资源是由自然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共同形成的,森林资源是通过自然的生长和演替过程形成的。
资源离开了环境将失去其存在和发挥的基础。
其次,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正面的影响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为国家经济增加贡献;负面的影响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如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导致环境的恶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资源与环境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一、资源问题1.1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远大于其再生速度,导致了资源的日益枯竭。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正逐渐减少,而且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1.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和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与规划,资源在开采、利用、再生等过程中遭受破坏。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资源价值的认知不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水资源被大量用于农业灌溉,但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二、环境问题2.1 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扩张,大量的废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质恶化。
一些重金属、农药、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威胁。
2.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造成了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2.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砍伐、湿地开发、捕捞过度等都对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造成了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减少了人类获得的自然资源。
三、解决之道3.1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效率等。
只有通过节约资源的方式,才能够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所依赖的各种物质与能源,而环境是指人类生活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同时环境的质量也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它们是人类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人力资源则是指人们的智力、技能和创造力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们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然而,资源开发和利用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一方面,大规模资源开发会导致环境破坏。
例如,过度的煤炭开采导致土地沉陷、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大规模的森林开发导致退化和砍伐率加快。
另一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造成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给环境带来压力。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这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增加环境投资。
同时,人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
跨国企业和国家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开展资源和环境的研究和合作,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合力。
在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责任。
资源与环境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 生态环境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对可耗竭资源来说,蕴藏量是绝对减少的
对可更新资源来说,蕴藏量是一个可变量
蕴藏量代表着地球上所有有用资源的最高极限(很重要)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四、中国资源历史与现状
历史上: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富庶 现在:自然资源的破坏
1.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A.土地资源
陆地面积960万km2,占世界7.2%,占亚洲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1hm2,只及世界平均数的1/3 耕地面积1.33亿hm2,居世界第4位,人均0.12 hm2,为世界平均水平1/3 林地面积1.25亿hm2,居世界第6位,人均0.11 hm2,占世界平均水平1/6 草地面积4亿hm2,居世界第2位,但和0.35 hm2,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耗竭既可看作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状态
可耗竭资源的持续开采过程也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
当资源的蕴藏量为零时,就达到了耗竭状态 当开采成本过高,使市场需求为零时,尽管资源蕴藏量不为零,
也可视为资源耗竭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分为
–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完整环境中任何资源要素的变化均可引起整体效应的降低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1.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根据统计,中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这其中包括广袤的平原、高山峡谷和广阔的草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中国土地面积虽然庞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部分土地逐渐受到破坏。
2. 中国的水资源作为一个全球化大国,中国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拥有约249,090亿立方米可用水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
尽管如此,在中东部沿海城市和干旱少雨区域,水资源供应可能会受到限制,充分利用和保护水源显得尤为重要。
3. 中国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并且还是天然气、原油和核能等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量都位居前列。
不过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水污染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持续的工业化和农业化使得很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业化学物质和生活废水等。
这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2. 空气污染中国也面临着持续不断的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车辆排放、工厂烟囱以及燃煤产生的废气都会导致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现象。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土壤退化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开采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原因,中国土壤质量普遍下降,出现了退化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并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捞和非法贸易等因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珍稀动植物种类正面临灭绝危机。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解决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措施1. 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1、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南宁市是以南宁盆地、武鸣盆地、邕宁盆地及盆地周边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山地约占总面积2.5%,丘陵约占57.32%,台地约占8.49%,平原约占14.29%,水域约占2.4%,其他约占15%。
2、森林资源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有热带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
全市林业虽因1958年大跃进和八十年代初期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但经过近十年的灭荒达标建设,森林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现森林面积约3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
3、水资源南宁市河流众多,径流丰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2 条,总长1171.9公里,平均年径流总量476.6亿立方米。
全市大中小水库 317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9座及小型水库304座,总库容20.42 亿立方米。
另有山塘5000多座,总库容3.9013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有武鸣灵水、邕宁清水泉等25条地下河,枯季流量达12立方米/秒。
4、旅游资源南宁市是广西“王”字型旅游网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全区重要的旅游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有地文景观类资源,如山地、岩溶、洞穴;有水文景观类,如风景河段、湖泊、泉;生物景观类,如风景林、观赏花草和原始植物群落等。
2、生态环境建国以来,我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有绿城之美誉。
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邕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功能区噪声基本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武鸣、邕宁两县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建立优质粮食基地生态工程、亚热带水果基地生态工程、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资源与环境的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的专业类别资源与环境专业类别包括资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与灾害防治等相关领域。
本文将从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人类的视角描述,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叙述。
一、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资源的利用,然而过度的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土流失等问题;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也给其他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为了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等措施,可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等手段,可以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与前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从事资源勘探与开发、资源管理与规划等工作,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等工作,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资源与环境专业类别涉及到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专业的发展与前景等方面。
通过加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我们可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资源与环境专业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环境、资源、国土
如何理解资源、环境与国土关系1、资源“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
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
“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
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1)劳力经济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
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
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2)自然经济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
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
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3)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
资源环境学知识点
资源环境学知识点资源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资源的分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资源环境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资源的分类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 人文资源: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资源,如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等。
3. 社会资源:指社会组织和个体所拥有和掌握的资源,如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
二、环境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环境问题是资源环境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2.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物、交通尾气和燃煤排放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气候变化。
3. 土地退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土地污染等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湿地开发和物种入侵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平衡失调。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资源环境学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概念。
以下是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1. 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 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
4. 政策与治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加强环境管理和资源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结:资源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资源的分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资源:指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要素。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资源环境科学是一门从生态观点出发,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运用到生产和环境建设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资源环境的产生是由是人们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对认识的一种深化,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
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
物质分类1.矿产能源资源。
主要指标有: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开采量和资源环境产生的废物总量。
2.土地资源。
主要指标有:耕地面积的耗减数,耕地质量指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指数。
3.水资源。
主要指标有: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下降程度,洪涝灾害。
4.森林资源。
主要指标有:森林面积,森林的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灾面积。
5.海洋资源。
主要指标有:近海水体质量,水体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资源下降数。
6.草地资源。
主要指标有:草地面积,草地面积耗减量,草地质量指数,草地退化(特别是沙化、碱化)数,草地受灾面积。
7.野生动植物资源。
主要指标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耗减,种群数量的耗减,珍稀濒危物种、极危物种的增加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耗减数。
8.再生资源。
是指通过劳动的投入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来规模和水平的自然资源。
主要指标有:水资源的环循利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的林木资源,通过植草增加的草地,通过垦荒、治沙增加的耕地(草地),通过保护措施增加的物种、湿地及渔业资源储量的增加等等。
9.环境资源。
反映大气保护方面的指标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耗损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城镇地区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反映城市噪声的指标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反映固体废物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的生成量。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资源和多样环境的国家。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也很多样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并就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的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储量。
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铜、铝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中国的江河湖泊众多,这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条件。
中国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树种和野生动物。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为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然而,中国的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的矿产资源开采面临的难题较多。
过度开采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环境的问题。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依赖矿产资源的程度较高,这导致了对外资源的依赖性过大。
其次,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此外,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加大了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淘汰力度,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同时,中国也动员全社会,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中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
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国家开展了资源开发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未来,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将继续发展和变化。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中国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2、能源:是指可为人类利用以获得能量的各种来源。
如太阳能,核能,地热等。
3、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具有立体垂直剖面的空间客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5、土地资源退化:是指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受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降低的过程。
6、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物质发生剥蚀、迁移和沉积的过程。
7、土地沙化: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景观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
8、土壤盐渍化:指表层中含有0.6%―2%以上易溶盐的土壤称为盐土;含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20%以上的土壤称为碱土;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
9、耕地土壤贫瘠化:是指耕地在利用过程中,投入到耕地中的养分物质数量不足以弥补同期由于作物收获、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从耕地中移走的养分物质数量,从而导致土壤肥力、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的现象。
10、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规划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做空间上的优化组合设计计划及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安排。
11、土地管理: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科学技术的措施,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对土地使用活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过程。
环境资源资料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是指大自然赋予生物的各种条件和物质,是维持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
这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照等各种自然条件。
环境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空气空气是地球上生物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它包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为动植物提供呼吸和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
空气中的氧气对维持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至关重要,而二氧化碳则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碳源。
此外,空气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它们可能对生物体造成危害,因此空气质量的保护和改善至关重要。
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水不仅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物体的栖息地。
此外,水还是运输、农业、工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并承载着植物的根系。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也对植物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的过度耕作、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等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令土壤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推动土壤保护和恢复显得尤为紧迫。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影响动植物生活节律的重要因素。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
光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都会影响光照资源的供应,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光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必要举措。
综上所述,环境资源是地球上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关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未来。
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一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A、B两市发展过程中有关项目的比较
城市 新科技研究 环保经费 引进国外 经济增速
与开发资金 投入
科技成果
A市 8亿元
17亿元 19项
11%
B市 1亿元
16.8亿元 96项
9.8%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2).两市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2分)简要说明这些 相同点是如何促进两市经济发展的。(2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相对而言,你更赞成哪个城市的发展模式?请作简要说明。 (5分)
我更赞成A市的发展模式。
①A市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较大, 说明该市十分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1分) ②科技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1 分)。③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 科技成果(1分),④但一味靠引进难以摆脱 技术落后的局面(1分)。⑤我们必须始终把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 (1分)(或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政治初三习题·资源环境
背景: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它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 ★ 绿色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 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2分)
(1)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2)请运用“我国资源、环境国情”的相关知识,谈谈“树立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模式”的意义。(4分)
(2)①目前我国资源人均占量少、开发难度大,加上开发利用 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这些资源 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开发难度大。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 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③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 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 峻。(4分)
(2)我国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什么战略、国策? (2分)
(2)①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分)
②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 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 容乐观。
③资源和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低碳生活,可以有效减少资源 消耗,有效保护环境,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 发展。(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4.(12分)据中国政府网2011年9月7日刊载的《“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到0.869吨标准(按2005年价格计算), 比去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 准煤下降32%,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 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全国氨氮和氮氧化合物排放 总量分别控制在238万吨、2046.2万吨。“十二五”期间,实 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1)我国制定上述目标的现实依据是什么?(4分)
(3)我国如期实现上述目标有什么意义?(6分) ①有利于我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②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 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 方。
③科技创新能力,已越为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我国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三点即可,4分)
6.在学习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时,小 明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 材料一:《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示意图》
(3)为践行材料中所体现的发展理念和消费模式,某校九年 (4)班同学以“低碳生活,重在践行”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 倡议。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倡议内容。(4分) ①使用空调时,夏天不低于26℃,冬天不高于20℃;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据图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 系(2分),并说说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曲线的起伏变化? (2分)
16(1)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而变化,开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呈 现下降的趋势;后来环境质量又会随着经济发 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意思相符合即可,2分)
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高 低;科技发展程度;国家的政策措施等。(2 分,每点1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两市都十分注重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分),进一步增强 了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分)两市都十分注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分),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新科技的使用是两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 要原因。(如答科技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 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产成本更好)
(3)略,符合题意即可。 示例:把灯泡换成节能灯; 房间无人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 一张纸两面用,节约纸张; 购物时自备购物袋; 夏天或衣服较少时,手洗而不用机洗; 多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少打车。(4分,每条1分)
★ 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 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 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 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为此,九年(4)班同学对规划纲要的这一措施进行了讨论。请 你一起分析国家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三点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