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精品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精品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家乡》中的《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增强乡土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家乡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地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包括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方面。

(2)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料,详细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让学生用画笔、剪纸等表现手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4. 例题讲解:(1)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价值。

(2)讲解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家乡的特产,维护家乡的声誉。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并分析其意义。

(2)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浓浓乡土情》2. 内容:(1)家乡的自然风光(2)家乡的风土人情(3)家乡的传统文化(4)热爱家乡,传承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

(2)写一篇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短文。

2. 答案:(1)学生作品。

(2)例文: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家乡地名)的由来”。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之地,后来,一位勇敢的先民带领人们开荒拓土,辛勤劳作,终于使这里变成了富饶的家园。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家乡节日》中第8课《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包括: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增强对家乡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家乡情感。

2. 教学重点: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承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2. 新课展示:(1)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资料,引导学生解家乡特色。

(2)播放课件,介绍家乡变化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家乡美丽。

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以家乡传统节日为例,讨论节日来历、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提高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家乡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浓浓乡土情2. 内容:(1)家乡传统文化(2)家乡风俗习惯(3)家乡民间艺术(4)家乡变化和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民间艺术展览,加深对家乡文化解。

(2)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活动,鼓励学生介绍家乡特色,提高表达能力。

(3)开展“家乡变化”摄影比赛,让学生记录家乡发展,培养观察力。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实地考察、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乡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乡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定义。

(2)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俗性等。

2.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1)让学生认识到乡土文化对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乡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感受乡土文化。

4. 访谈法:引导学生采访当地长者,了解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乡土文化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准备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乡土文化,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章节为《浓浓乡土情》。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乡土情感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乡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习俗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习俗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播放家乡的特色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课堂讲解(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家乡乡土文化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一份关于家乡乡土文化的手抄报,可以是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人文景观家乡的传统习俗家乡的风土人情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家乡乡土文化的手抄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通过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家乡的乡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

教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如何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家乡特色文化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

教学活动:食文化。

(2) 美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家乡美食,并简单介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美食的文化内涵,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美食的特色,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活动:(1) 视频欣赏:播放家乡民间艺术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 艺术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掌握的民间艺术技能,如剪纸、泥塑等。

(3) 小组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家乡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意义。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民间艺术在家乡的地位,并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 第三课时:家乡的风景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景的喜爱。

教学活动:景文化。

(2) 风景介绍:邀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家乡风景名胜,并简单讲述风景背后的故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风景名胜的特色,以及如何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风景名胜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景的喜爱。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3浓浓乡土情》word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3浓浓乡土情》word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浓浓乡土情合江镇中心校陈思滨教课目的:1、观察和认识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拥有家乡特点的地区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究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课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

2、学生展开检查活动,准备家乡的有关资料。

(文字、图片等):(1)学生自由组小组,经过各样门路,采集认识家乡文化中的不一样方面。

(2)依据采集的资料,按类型归类整理并写出检查报告。

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1、聆听泸州合江歌曲。

(课件展现)2、教师自我介绍,抽生自我介绍。

讲话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同是家村夫,今日,我们就一同来认识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家乡文化节活动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同学们准备一下,分别展现拥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家乡文化节开幕了!(课件展现)1、家乡的语言(以小品、民谣等说唱的形式展现)凡是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几句合江方言,合江人说话声音洪亮、吐词有力、快言快语。

合江方言,不单有显然的地区特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的风趣委婉耐人回味,有的要言不烦寓意深刻,有的比喻生动让人忍俊不由,有的富含真理叫人耐人回味。

2、家乡的美食(1)合江“三绝”:荔枝、青果、柚子(2)四川火锅,家常麻辣,鲜美而不燥火,川南风味突出。

(3)泸州的小吃和特点菜肴看起来更切合北方人的口胃:黄粑、猪儿粑、白糕、串串香以及荤豆花、酸菜豆花,朴素而个性突出,一如泸州人的性格。

在泸州吃早饭绝对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光面食就有几十种“惯例武器”的佐料让人选择。

3、家乡的手工艺品。

(课件展现)4、家乡传统文化(学生模拟表演舞龙、舞狮、川剧表演,课件展现合江傩舞)三、沟通领会,升华感情。

1、今日,经过学习沟通,我们看到了勤奋朴素的家村夫,他们乐观向上,勤劳耕作,创建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美,让我们钦佩。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第一章:家乡的风景1.1 学习目标: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景特点。

培养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景,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城、建筑、文化遗址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和描述家乡的风景。

学生可以绘画或写作来表达对家乡风景的感受。

1.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家乡风景的描述和表达是否准确和生动。

观察学生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第二章:家乡的物产2.1 学习目标: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特色。

培养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和珍惜意识。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工艺品和手工艺品。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田和农业基地,了解家乡的农作物。

学生可以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家乡的工艺文化。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知和表达是否准确和全面。

观察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和珍惜意识的培养情况。

第三章:家乡的习俗3.1 学习目标:了解和体验家乡的习俗文化。

培养对家乡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家乡的习俗活动,如舞狮、舞龙、庙会等。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可以进行习俗活动的表演和展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家乡习俗的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和深入。

观察学生对家乡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意识的培养情况。

第四章:家乡的故事4.1 学习目标: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故事和传说。

培养对家乡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听讲或阅读家乡的故事和传说。

引导学生参与讲述和创作家乡的故事。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或引导学生阅读家乡的故事和传说。

学生可以进行故事讲述和创作,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浓浓乡土情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浓浓乡土情人教新课标

3、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重难点: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课堂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暖身(5—10分)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感受各地方指出自己家乡的方言最亲切,道出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学生积极发言二、合作探究(约20分钟)任务一.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小组展示考察结果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搜集的材料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二、合作探究(约20分钟)任务二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小组讨论老师总结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在这个环节学生有可能总结的不够全面,教师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启发补充。

三、分享评价(10—15分)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史同时提出问题----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文化艺术。

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抽代表汇报展示组与组互评生生互评四、课后任务各小组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浓浓乡土情》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知道家乡的特色文化,提高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乡土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乡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家乡的文化,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文化,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学生汇报交流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4.情景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家乡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家乡的骄傲》中的第二课《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关注家乡、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美景。

2. 新课内容(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

②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③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

(2)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图片。

② 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③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

②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浓浓乡土情一、家乡的历史文化二、家乡的风土人情三、家乡的发展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或制作一件手工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乡土情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重点:1.介绍乡土情的概念和特点;2.分析乡土情与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乡土情的存在和表达方式;4.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乡土情的发现和感受能力;2.引导学生展示对乡土情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乡土文化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素材;3.学生提前准备的作品和表演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情的表达方式;2.提问:你们小时候是否曾体验过浓浓乡土情?你们对乡土文化有什么了解?二、重点讲解乡土情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使用ppt课件,从文字和图像两个方面,对乡土情进行定义和解释;2.分析乡土情的特点,如情感饱满、朴实自然、独特传承等;三、展示乡土情与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关系(15分钟)1.展示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相关素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乡村建筑等;2.引导学生发现乡土情在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中的表达和体现;3.分组讨论:乡土文化对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四、学生互动演绎乡土情(20分钟)1.学生自行准备关于乡土情的表演、歌曲、舞蹈或诗歌;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乡土情的存在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总结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学习乡土情的意义;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们对乡土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你们对学习乡土情的期望是什么?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以《浓浓乡土情》为题,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或小作文;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深入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情的存在和表达方式,能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新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浓浓乡土情

新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浓浓乡土情

新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3课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感受家乡的可爱。

2.能力: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3.知识:知道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教学重点】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活动一:家乡文化采风播放课件:家乡文化采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1.家乡文化大致有哪些方面?2.开展家乡文化节活动: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戏曲;做做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家乡文化的图片等。

(板书:浓浓乡土情家乡文化采风)(二)活动二:找找家乡的老房子1.课前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2.播放视频:家乡的老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那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样的?从不同的家居中,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老房子风格会不同呢?学生可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房子,选择优秀作品办一期壁报,并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老房子的故事和传说。

(板书:家乡的老屋)(三)活动三:追溯村名的由来1.教师根据学生居住的状况,按区域分组考察自己所在村落、集镇、街道名称的由来。

2.课前分组采访当地人、查阅资料、访问村文化馆等,并做好充分的调查采访记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浓浓乡土情》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方面的了解家乡。

本课的设计主旨是通过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仅有机地融合了儿童生活世界的许多领域,又结合了现今时代赋予的新内涵,超越了传统单科课程的纯知识技能,彰显出立体多彩的课程价值与功能。

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重在选择不同教学视角和呈现方式。

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人人参与创新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快乐体验。

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引入本节话题。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还记得这样的一首诗吗:“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对于我们家乡是温暖的、是美丽的、是可爱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的家乡,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情。

板书课题;浓浓乡土情二、活动感知,激发爱乡之情。

活动一:夸夸我的家乡美——“家乡文化采风”。

1、听话切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是什么地方,你爱的你的家乡吗?就让我们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2、夸夸家乡美。

同学们谁来先介绍介绍我们的家乡呢?你为什么喜欢我们的家乡呢,家乡美不美,谁来夸夸我们的家乡。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和文化生活等等。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浓浓乡土情,描述乡村风景和乡村生活;(2)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乡村的喜爱和向往。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感受浓浓乡土情;(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3) 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乡村风景》、《乡村生活》三、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图片展示乡村的美景和乡村生活,向学生展示浓浓乡土情的魅力,引发学生对乡土情的好奇和向往之情。

2.启发讨论(1) 阅读《乡村风景》一文,引导学生观察、描绘课文中的乡村风景,提问学生:你心目中的乡村风景是什么样的?请描绘一下。

(2) 引导学生思考:乡村风景和城市风景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 课文理解(1) 学生个别阅读《乡村风景》一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

4.朗读、模仿(1) 全班齐读课文,模仿课文语音语调,感受乡土情的韵味。

(2)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自由发挥,展示对乡村的热爱。

5.课文欣赏(1) 学生鉴赏课文《乡村生活》中的描写,品味乡村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6.写作训练(1) 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和对乡村的感受,写一篇关于乡村的作文,表达对乡土情的热爱和向往。

(2) 学生互相交流、评议,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7. 语言运用(1) 学习乡村相关词汇,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乡村的喜爱和向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8. 教学评价(1) 学生个人阐述自己对乡土情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

(2) 班级小组展示课堂活动成果,并进行互评、评优。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和句子;
2.能够介绍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乡村,表达对家乡和乡村的热爱之情;
3.能够阅读简短的叙述性文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本单元所涉及的生词、词组和句子;
2.难点:掌握表述家乡或乡村的基本语言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
2.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
Step 1:自我介绍
1. 老师首先进行一段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出生地、成长地以及熟悉的乡村。

2. 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出生地、成长地以及熟悉的乡村。

Step 2:生词、词组和句子掌握
1.老师教授本单元所涉及的生词、词组和句子,并让学生多说多读用于巩固。

2.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掌握得最快、最准确。

Step 3:阅读理解及交流
1.老师让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内容,然后分享由此想到的一些场景和情景。

2.学生分组,根据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组成故事情节,并讲述给其他同学听。

Step 4:口语练习
1.根据学生们组成的故事情节,展开下一轮的口语练习。

可以设置场景模拟,让学生充分模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可以分组较劲,发挥想象力,表达出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口语技巧。

五、教学评估:
1.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生字、词组与句子。

2.对学生的交流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提高措施。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教学内容:介绍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观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具体步骤: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老师可以介绍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乡村的特点和魅力。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4)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周围的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5)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乡村相关的活动,如采摘水果、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的生活和文化。

5.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清晰的认识和反思。

同时,也可以通过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第三课时:课堂表演
一、上节回顾
二、新课学习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

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

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第四课时:办一份“家乡手抄报”
一、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

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

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
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