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大纲

合集下载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573091课程名称:设计构成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后续课程:图形创意适用层次、专业:专科、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使用教材:(韩)郑美京着《二维设计基础》(2013年12月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2.参考资料:蒋纯利编着《色彩构成》(2014年4月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毛溪编着《平面构成》(2009年7月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美]约瑟夫·阿尔伯斯着;李敏敏译《色彩构成》(2012年4月第一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一、课程性质、定位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在当前我国高校转型变革的时期,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在发挥构成基础课的作用同时,更能让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点、线、面以及视觉语言的训练表现,实现各种形象的大小、方向、渐变、均衡、对比、统一、发射、群化、特异等视觉变化,提高学生对视觉形象节奏感、韵律感、形式感方面的构成能力;第二,通过二维空间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视觉语言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艺术创造能力。

第三,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材质是设计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设计的质感和触感。书中提到:“材质是 设计的质感之源,它通过表面质感、纹理、光泽等要素,为设计作品赋予独特的 个性和风格。”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材质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书中还摘录了关于材质构成的一些实践建议,如“材质的选择与搭配”、 “材质的加工与处理”、“材质的环保与可持续性等”。这些建议可以帮助设计 师更好地选择和处理材质,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设计目标的作品。
目录分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是一本在设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书籍,它系统地介绍 了设计的三大基础构成要素,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论。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 在。
该书的目录结构清晰明了,按照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形态、色彩和材质, 分为三大章节进行阐述。这种分类方式既符合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便于读者按照 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性阅读。
我被书中关于平面构成的讲解深深吸引。平面构成,它就像是设计的骨骼, 支撑着整个设计的结构。平面构成讲究的是形式美感和视觉效果,如何在二维平 面上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感的作品,这是平面构成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这本 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平面构成的魅力和挑战,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设计作 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平面构成。
在形态构成章节中,作者详细探讨了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设计中的 应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性的练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形态构成的基 本原理,并学会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形态元素,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性的 作品。
色彩构成章节则重点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心理效应以及在设计中 的实际运用。作者不仅分析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配色技巧,还结合具体的设计案 例,阐述了色彩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设 计的吸引力和传达力。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84学分:5适应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实习周数:16周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构成
三⼤构成即平⾯构成、⾊彩构成与⽴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的基础⼊门课程,现代设计花样百出,平⾯设计、⽹页设计、⼯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每⼀个分⽀更可细分出近数⼗种的职位,不同的职能,在各⾃的领域有着独特的创意产⽣⼿法,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根”-“设计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构成。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江⼤河各个⽀流的发源地。

以平⾯构成,⾊彩构成,⽴体构成三个知识对设计中的点、线、⾯、⾊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进⾏综合研究。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来培养我们今后在设计⼯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空间⽴体思维能⼒、⾊彩的构成思维、⼯艺⼿⼯制作能⼒、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能⼒、⾊彩综合运⽤能⼒、对点线⾯的综合运⽤能⼒等等。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色彩构成》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构成》课程作为一门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电脑完成构成作业、开发软件功能、创新构成形式。

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

其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点、线、面和色彩的配置。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

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

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构成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注重对已有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基础构成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并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本课程三周共计36学时,按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工具为电脑(用的软件: CorelDRAW, Photoshop);尺子,24色水粉颜料,麦克笔,黑色各种笔号签字笔若干,纸(复印纸,水粉纸),画板,胶布等。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900112课型:职业素质课学时:总共64学时。

其中讲授12学时,实验(实训)5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实训场地:画室、实训基地二、学时分配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设计实际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并能融会贯通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色彩构成是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色彩视觉语言表达的一种基础训练,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色彩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要素与色彩主体,以及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认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色彩构成规律培养色彩的审美自觉性,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设计之中。

主要内容:(一)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表示方式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基本属性3、色彩的混合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第四单元色彩的构成1、色彩的对比构成2、色彩的调和构成3、色彩的调性构成4、色彩的采集重构第五单元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功能1、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2、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3、产品造型设计的色彩功能4、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5、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二)实验(实训)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见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四、建议教材(或自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 材:《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书:《色彩艺术》(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分为讲授部分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两者成绩之和为本课程最终成绩。

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概要

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概要

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点线面2. 构成的形式法则 :对称 (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 ; 均衡 (不对称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 ; 变化 (形态变化方法:加法、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 ; 统一 (持久的美感 ; 点、线、面综合构成3. 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4. 构成是现代艺术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诞生而生,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业产品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

构成形象奉行的是理性的、简约的、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的原则。

作品往往是机械的、冷漠的,追求的是“少就是多” ,适合产品的批量复制。

5. 图案是装饰艺术 ,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生活、劳动和手工艺密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案形象往往是有机的、富于情感的, 是人类真情的自然流露。

图案创造注重的是师法自然和传统, 认为自然是源, 传统是流, 源与流缺一不可。

因此, 表现的内容常常是自然的美、生命的美, 需要对自然进行提炼、归纳, 对传统进行研究、学习。

常常经过具象——变形——意象——抽象的过程,使图形或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图案只限于染织、服装、广告、建筑及器皿等方面的装饰。

6. 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 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

他们还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一个小小的物品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7. 大小点的更替会产生节奏感 ;由大到小旋转的点会产生深入感。

在同样大小的点中,明亮的、暖色的点感觉大,有扩张感;深色的、冷色的点感觉小,有收缩感。

8. 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发射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弯曲的错视效果。

9. 面的性质: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教师信息姓名:嵇小庭职称:讲师办公室:教苑楼B座102 电话:/电子信箱答疑时间:第一周-第十六周每周二下午13:30-14:30;微信、qq答疑时间为每天晚上九点前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色彩构成课程名称(英文):Color Composition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方法技能类课程代码:周学时:4 总学时: 32 学分: 2先修课程:素描开设专业:动画三、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形式美规律和法则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按一定的色彩定律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动画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使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对已有的形象进行分析、对创造的形象赋予合理、创新的色彩表现。

让学生了解色彩、懂得色彩运用的原理。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力求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掌握色彩搭配的视觉规律,并具备使用色彩表现各种人物、动物、场景和情感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1.色彩的来源;2.色彩构成的定义与概念;3.色彩构成之色相的概念与分类;4.色彩构成之色彩的明度的概念与分类;5.色彩构成之色彩的纯度的概念与分类;6.色彩构成之动画中的色彩;7.色彩构成之色彩的联想。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需要清晰地呈现每周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周的学习任务。

如果当周有分量较重的活动环节的安排,需在“单章教学设计”部分呈现完整的活动设计。

学生在每周课后需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本周的任务和下周的安排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关准备。

六、修读要求纪律要求: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按时递交作业。

3课堂效节奏紧凑而高效。

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通过欣赏和练习掌握色彩搭配能力。

每次课堂的教学内容的练习,必须在下一堂课堂结束之前整理好交给老师,以便辅导和评分。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

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

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

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1.了解构成的概念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2.掌握均衡规律3.掌握调和规律4.掌握统一规律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第二单元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2. 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基础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任务和作用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

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与研究形态的基本形式法则、形式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这个课程环节中能够了解法则、研究逻辑、学到规律,是艺术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方法的学习愉快结合,为从事“艺术设计”打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形式:教学形式采用讲授一堂基础设计美学形势法则的理论课起步,是对二维设计基础的综述。

除了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展示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二维的与形、色、质有关的素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学生作业案例,也有与形、色、质相关的人文、自然的图片,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品位。

方法:希望在课程中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用,立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像做游戏一样在“玩”中学到所需的知识。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教学年限:第一学年
学时:90学时
学分:5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部分平面18学时×2周
1、点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点”的形态造型。

要求从点的大小、形
状、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2、线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线”的形态造型。

要求从线点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3、面
纸的切割与重构练习。

对黑、白色方形进行一次切割、两次切割、多次切割再重组的练习,寻找新的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4、图形与肌理
肌理是材料与质地在图形上的体现,是图形所具有的材质与痕迹特征。

有时肌理在图形的体现中同时具有较明确的“造型形态特征”,也有时则仅仅是以“肌理”或“痕迹”的方式呈现出来。

5、构图
对画面的组织结构的一种决策。

6、骨骼
对设计中常用的如重复、渐变、特异、聚散等基本骨骼进行了解并进行实际的练习。

第二部分色彩18学时×2周
1、色面积
用准备好的色块进行分割与重组,寻找新的色彩搭配、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2、色彩调性
寻找色调、色谱、色彩氛围。

3、色相
色彩的相貌关系[同类、临近、对比、互补]。

4、艳度
色彩的鲜艳程度[高、中、低艳度,艳灰]。

5、明度
色彩的明暗关系[高、中、低明,调性]。

第三部分综合排版18学时
利用形、色、质等要素的特质,进一步领会点、线、面的关系,对其进
行创造性的组合游戏。

五、考试与考察
此课程采用课题作业的形式进行,可以手绘也可用电脑制作,并使学生体会创作中的过程美。

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学生为作业而做作业、无法将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