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镇纳墩村同步小康驻村发展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兴农种粮奔共富

兴农种粮奔共富

兴农种粮奔共富作者:马超游本根来源:《雷锋·文明号》2024年第06期别墅成群、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生活小康,这24个字是人们对江苏省建湖县沿河镇郑沟村文明实践及和美乡村建设的高度概括。

日前,郑沟村被评定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民们说:“要不是叶书记这个‘领头雁’领头,我们村哪能发展得这么快、建设得这么美啊!”村民们所说的叶书记名叫叶元林,2011年12月从部队退役后,先后在村里任共青团书记、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在村支书岗位一干就是12年,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带民共富铸初心郑沟村是一个以稻麦轮作为主的农业村,全村共有耕地3468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不少村民感到种田不划算,纷纷弃地撂荒,另择他业。

“耕地撂荒,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又不利于乡村振兴,我们村干部必须带头流转耕地,让撂荒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叶元林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经过调查摸底、座谈讨论、统一思想、协商签约,从2013年开始,叶元林陆续流转村民零散撂荒耕地400多亩种植稻麦。

凭着吃苦耐劳精神加上科学种田,他流转的耕地年亩产稻麦都在2300斤以上,除去机械耕作、农药化肥等成本,年均收入20多万元。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两名村干部也流转了300多亩撂荒零散耕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了使村民们实现共同富裕,他采取了一系列助农增收举措:主动对接县内规模骨干企业,介绍村民到企业务工,增加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将1531亩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给专业大户耕种,增加村民流转资金收入,并安排这些村民为专业大户季节性打工以增加收入;培植党群联合体,联合党员群众,建立优良樱桃种植基地130亩,实行收益分成……叶元林还积极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通过洼地治理增值、水面养殖发包、高速绿化流转、集体耕地领种等途径,每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80多万元。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及其实践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及其实践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5期(总第457期)“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及其实践杨 阳,丁凤霞(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摘要]精准下派“第一书记”是贯彻和落实精准扶贫“六大精准”的重要实践路径,旨在探讨这一制度在基层推进过程中的帮扶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宿迁在制度创新推进过程中形成了可推广的驻村扶贫新路子。

但在第一书记制度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扶贫成效差异性、不可持续性及路径依赖性。

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及配套政策措施,保障第一书记制度的高效落实。

[关键词]“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帮扶实践[中图分类号]D422.6;F323.8 [文献标识码]A1 研究意义根据党中央部署,我国确保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随着扶贫工作开展,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呈现出新障碍,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内生扶贫力量不足,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涣散。

为此,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显得尤为重要。

现共有19.5万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下派第一书记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路径。

该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政策产物,其实践成效是学术界解读的重点。

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已被我国大部分扶贫实践及学术界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制度(庄曙光,2017)。

第一书记实现了国家与地方的有效对接,进而实现村庄发展(谢小芹,2016);但部分学者认为驻村帮扶会存在注重短期效益、形式主义严重等弊端(王文龙,2015;王晓毅,2016)。

从现有研究看,学术界对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及帮扶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而宿迁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早已消除绝对贫困,并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子,基于此,本文利用前期的调研资料,以宿迁第一书记的扶贫实践为例,重点分析该制度选派落实、帮扶机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并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理论支持。

2 “第一书记”制度发展2.1 制度安排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第一书记工作。

南化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总结

南化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总结

南化塘镇南化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总结3月11日,全市共同缔造第二批扩面试点工作动员培训会后,南化塘镇积极行动,确定南化村5组作为共同缔造试点,成立了以驻村工作队为主工作组,正式启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

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试点基本情况南化村5组位于南化村范家岭,距离村委会1公里,整体经济状况一般,有耕地300亩、林地180亩。

主要产业有粮食作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以及红薯。

户籍人口105户359人(其中空挂户13户15人),18岁以下69人,18至60岁227人,60岁以上63人。

建档立卡脱贫户35户149人,监测对象4户13人,享受农村低保20户32人。

外出务工90多人,常年全家居住在外地15户60人,住镇安置点4户8人,租住在5组有3户15人,常年在家居住的180多人以老人和妇女儿童为主。

打工经济在家庭收入中占较大的比重,除部分劳动力从事主产粮食种植外,劳动力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有20多人在镇内袜子厂或服装厂等企业打工。

南化村5组除去空挂户,只有八十多户,基础条件一般,群众对改变村庄面貌的意愿比较强烈,村组干部得力,群众骨干素质较高。

符合选点要求。

二、工作推进情况1、注重统筹谋划,专班有力推进。

3月12日成立了以市卫健委驻南化村工作队为主的共同缔造工作组。

驻村第一书记郑长全为组长,成员有驻村工作队员龚传敏、孙俊豪,包村副镇长王正国,村党委书记尚士涛,村委委员信息员金利。

工作组严格按照共同缔造工作手册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有效保证了工作时间,试点工作逐步推进。

2、注重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推进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好党小组,摸清组内党员基本情况,成立了党小组,制定了党小组职责。

通过走访摸排,发动群众推选村民中有威望和影响力的群众骨干,成立村民小组理事会,出台村民小组公约和协商议事规则,探索推广多途径协商议事形式,落实民主监督管理制度,发挥民主协商议事组织作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参与决策管理。

扶贫路上破浪行

扶贫路上破浪行

扶贫路上破浪行作者:来源:《新长征》2018年第10期郝洪印是双辽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派驻那木乡前进村的第一书记。

郝洪印深知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

面对前进村村集体收入少、扶贫对象产业基础薄弱、劳动生产条件不足的实际情况,郝洪印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各级扶贫政策文件,研究帮扶措施,选择了多项适于本村实际的增收致富项目。

合理规划土地,做到物尽其用。

郝洪印积极争取四平市扶贫资金,选择善于树木生长的2公顷土地,利用扶贫资金购置灌溉设备,建立经济苗木育苗基地。

苗木基地由村集体进行经营,将收益以分红的方式发放给贫困户。

同时,选择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建设光伏项目,该项目共计架设300块光伏发电硅板,现已成功并网发电。

这两个项目2017年共收益13.35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3.76万元,残疾贫困户和五保戶共34户每户分红1100元,其他贫困户65户每户分红900元。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困难。

前进村沙化土地较多,赶上春季雨少的年头,对收成影响严重。

在此情况下,郝洪印带领村“两委”成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研究决定由村委会出资修整灌溉设施,清洗抗旱井35眼,解决了200公顷耕地的灌溉问题,大大降低了村民春耕投入成本。

仅此一项,每户就可节约春耕成本500-1000元,直接受益612户共2192人。

推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郝洪印积极寻找适于沙化土地或受其影响较小的农业作物,并将种植技术引入村里,指导没有种植经验的农户进行种植。

经过3年来的努力,前进村种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现有种植地瓜60公顷、小麦3公顷、大葱30公顷、其他杂粮10公顷、蔬菜大棚5公顷,并且今年增加种植大豆面积72公顷。

为了保证经济作物有畅通的销售渠道,郝洪印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与开犁网电商积极探讨、研究如何将土特产品在网上销售,争取做到村民在家就能与外界联系,将自家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

目前,开犁网电商基本架构已经构建完成。

加大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率。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下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提供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范文(一)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xx镇xx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

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

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庄村现状(一)村情概况xx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xx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

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

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

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

2001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

2002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

2003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

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

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

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

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

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

走访记录乡村振兴

走访记录乡村振兴

走访记录乡村振兴走访记录乡村振兴近日,我在乡村振兴的调研中走访了湖南省某个偏远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名叫杨家村。

通过走访,我对乡村振兴的当前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杨家村位于湖南省的一个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登上山顶,村庄的景色优美,四周翠绿的山林环绕,空气清新,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但是,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务工,杨家村逐渐变得冷清起来,许多老人和儿童成为主要的居民。

杨家村的村民多以农业为生,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要生计。

然而,由于地处山区,村民们的农业产出较低,生活水平也较为贫困。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他们普遍表示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持乐观态度,并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认为,乡村振兴是当地发展的重要机遇,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村民们期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业设备,帮助他们提高农业产出,增加收入。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对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的需求,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他们打通销售链条,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让他们的农产品能够更好地走出山区,进入市场。

除了农业发展,村民们还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他们表示,杨家村的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狭窄、崎岖,给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村民们希望政府能够修建更好的道路,让他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杨家村还缺乏教育和医疗资源,村民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通过这次走访,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偏远山区的重要性。

只有加大对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改善山区村庄的发展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应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政策,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

同时,村民们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主动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在对乡村振兴的调研中,我将继续关注山区村庄的发展情况,推动政府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帮助山区村民实现更好的生活。

我相信,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引领下,杨家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驻村第一书记现实表现材料七篇

驻村第一书记现实表现材料七篇

驻村第一书记现实表现材料七篇1. 分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经验和方法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我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新的耕作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方法,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的附加值。

我还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动农产品的销售,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

通过我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当地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脱贫致富的目标逐渐实现。

2. 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困扰。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资金,组织修建道路、桥梁和供水系统等基础设施。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3. 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是造成农民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积极寻找和引进项目,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我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动项目的落地,帮助农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同时,我还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通过合作社等方式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

4. 加强教育和卫生健康工作教育和卫生健康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卫生健康问题,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源,改善学校和医院的硬件条件,提高教育和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

我还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5.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农民组织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注重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帮助农民提高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6.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要政策方向,也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积极宣传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民了解政策,并在实践中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落地。

让村民更幸福——记沧源县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军

让村民更幸福——记沧源县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军

长期 以来 , m于生 产 力发展 水 平 不高 , 又受 落 后思 想 观 念 的影 响 , 和平 村 的经 济 发展 缓 慢 , 基础 设 施 薄 弱 , 众 贫 群
困面广 、 困 程度 深 , 了勐 省镇 最 为 贫 冈 的行 政 村 之 一 , 贫 成 20年 , 0 6 全村 人均 纯 收人 不 到 l0 元 为 帮助 群众 找到 一 条 30 脱贫 致 富 的发 展 路 子 , 永 军 带领 村 “ 委 ” 子成 员走 村 李 班
艟 霸 圈 露 嚣 溺


群 象 年

其他 村 民一样 起早 贪 黑 , 勤劳 作 。成 年后 , 川 辛辛 苦苦 辛 他
干部群众 , 宣传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 、 普及科学技术 , 开展文
化体 育 活动 , 挥 出阵 地作 用 和联 系 群众 、 发 服务 群众 的纽带 作用 。 不久 , 和平 村 又先 后完 成 了 医务室 、 厨房 等建设 仃 务 , 全村 基本 实 现 了村级 标 准建 设 的总体 目标 。
明村 ” 荣誉 称号 。 等
李延华

4 7
貌 为 突破 口 ,通 过 召 开村 民代 表 会议 、群众 大 会 和上 门访
么 对得 起群 众 的信 任呢 ?那 天 晚 I, :他和 妻 子 部无 法入 睡 , 最 后还 是妻 子鼓 励 他 :去吧 , “ 只要 你 把村 = 部 好 了, 累 I 我
点 没什 么 。”
谈、 发放 资料 等 形式 , 动员群 众 积极 投 入 社会 主 义新 农村 建 设, 成立 了 新农 村建 设理 事 会 , 请 了8 并聘 名顾 问 。 他 的带 在 领 下 , 平村 掀起 了大 干新农 村 建设 的 热潮 。 和 面对 干冬 季节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汇报2016-01-06 :9 手机版第一篇自被选派为羊庄镇xx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

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

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工作开展情况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

xx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

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

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

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

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

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一、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同步小康村。

为了加强对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工作,我公司派出了团队成员驻村工作。

本文就我所参与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工作内容1.调研与调查:进驻村庄后,我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与调查工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发展需求和潜在问题。

2.制定计划: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确定了工作重点和优先级。

3.扶贫政策宣传:在村庄中,我们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帮助村民们了解相关政策,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

4.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我们积极提升村庄的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设施等,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5.产业扶贫:为了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我们推动了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如发展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6.教育和培训:为了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包括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

三、工作成果与效果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效果:1.扶贫政策宣传取得良好效果,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

2.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道路得以修复,村庄的供水设施得到完善。

3.产业扶贫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多个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在村民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4.教育和培训活动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村民们的技能得到了提升,就业机会也得到了增加。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与挑战:1.资金不足:由于工作需要,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等项目,但目前资金还不足以满足需求。

2.人员配备不足:由于驻村工作需要长期驻扎在村庄中,人员配备不足会影响工作效率。

3.技术和知识不足:有些村庄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当好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

当好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

当好领头雁建设新农村——记楚州区马甸镇二堡村党总支书记胡金龙熟悉二堡村的人都知道,几年前全村无一条好路,村集体负债百万,不仅群众收入水平低下,而且存在着穷打官司乱告状等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风气,是有名的后进村。

自胡金龙同志任二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五好”党组织要求,着力加强党建,建强村两委班子,建优党员队伍,带领实现带领全村人民努力奋斗,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年年倍增,2010年实现64万元,农人民均纯收入8100元,在2010年楚州区目标考评荣获第一名。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近年来也一直位于楚州区农村村居前列,2008年和2009年,分别被楚州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村”;2009年荣获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村”;2010年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抓班子建设,明确思路“打造活力火车头”要得火车快,全靠车头带。

面对集体经济薄弱,群众贫穷的落后状况,胡金龙同志首先抓住班子建设,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先后多次到先进党组织学习请教,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和完善了党建工作制度。

订立了村“两委”自身建设、廉洁自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目标考评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党群议事会制度、工作记录制度、公开承诺、践诺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二堡村工作的规范化。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二堡村党组织建设的重头戏。

党总支首先着眼于改变现有党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重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得到优化。

在抓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对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三会一课”、党员冬训、党员评议、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党员深入进行宗旨教育、先进性教育,使大家明白新时期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白党员所肩负的重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党员的素质普遍提高,涌现出一批为本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谋划策的优秀党员,也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富的优秀党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海原,交出满意答卷

海原,交出满意答卷

海原,交出满意答卷作者:张虎钟培源来源:《宁夏画报》2020年第03期如今,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脱贫奔小康不落一户一人,在海原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在一系列脱贫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在全市干群共同努力下,经县级自评自验、中卫市复验和自治区第三方评估,海原县减贫25476户99788人,12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2014~2019年,海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2%、8.5%、9.8%、11.4%、11.1%、11%,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发展困境。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海原县把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来落实,坚决落实“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和“五个一批”工程,严格执行“户申请、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识别认定制度;每年开展一次贫困对象大调研大排查活动,严把标准,严格程序,简化流程,一户一户“用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该纳入的全部纳入,该退出的予以退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降低漏评率、错退率,提高精准质量。

同时,严格执行脱贫退出“组提名、村评议、乡复核、县验收、两公示、一公告”制度,防止错退、漏退,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得到了群众认可拥护。

为了如期完成脱贫目标,海原县严格落实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责任制。

所有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人向县委、政府立下“军令状”, 24名县级领导每人包保1个乡镇和1个贫困村,151个区市县直部门和22家企业定点帮扶126个贫困村,6070名帮扶干部每人帮扶3~5户贫困户,126名“第一书记”长期驻村,1500多名乡村干部坚守一线,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周通報、旬调度、月研判”,形成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推进体系。

为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海原县深挖“有土”“离土”两篇文章,坚持既定发展思路,建立“普惠+特惠”扶持机制,强化到村到户产业基础。

在“有土”文章上,海原县立足全县草畜、马铃薯、枸杞中药材、瓜菜、小杂粮“一主四特”产业优势,实行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功能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旱作有机农业,引龙头、建基地、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9年第5期张北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面积4185平方公里,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河北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8年是张北县脱贫攻坚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突出的一年,全年实施扶贫项目2 9 3个, 6 9 个贫困村摘帽退出, 1 1 5 2 6 户1 7 5 2 9人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8 . 7 5 % 降至2.79%。

2 月2 1 日,踏着初春的瑞雪,《民生周刊》记者走进张北县。

德胜村最后的贫困户在张北县德胜村,一排排光伏面板和马铃薯大棚引人注目。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德胜村看望贫困群众,视察了德胜村的光伏电站和马铃薯产业。

两年过去了,拆旧村换新宅,如今,德胜村又有了新的靓丽风景。

“这就是德胜新村,楼上楼下共150平方米,已经建成96套,今年村民就可以入住。

”站在一排排精致的乡村民居面前,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颇为自豪,“还将建设村民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到时候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会很漂亮。

”村级光伏电站被当地人称为“ 铁杆庄稼”。

2018年,两座光伏电站收入72万元。

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起的280个大棚也是村集体收入的一个来源,2018年,为村里带来了41万元的收入。

“村民承包了180个大棚,大棚种植微型薯,收入都还不错,可望每棚收入1万多元,不仅有订单农业,网上卖得也不错。

”叶润兵介绍。

“2018年种了两个大棚微型薯,收入两万多元,另外种了13亩商品薯,还有甜菜、莜麦,毛收入共两万多元。

打工挣了1万元,光伏用地流转金6000元,总收入5万多元。

”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村民陆金旺一笔一笔算账,“两个孩子上学要花3万多元,日常花费1万多元,基本够花,还有余头。

”“去年,我们为村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合作社参展的马铃薯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河北省工信厅规划处调研员、德胜村第一书记李志军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针对村民种植的马铃薯原种销售问题,我们还积极与当地马铃薯种子公司和经销商对接,争取让村民卖个好价钱。

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作者:李春华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7期【关键词】驻村“第一书记” ; 精准扶贫 ;农村党建 ; ;【中图分类号】D602 ; ;【文献标识码】A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固然是要助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但面对现实存在的基层组织薄弱、涣散局面,首要和重要的任务就是建强基层组织,抓班子建设,帮带班子,尤其是帮扶共建党建阵地,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力,带领村“两委”搞好农村的各项事业。

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成当前农村发展的两大重要任务。

农村发展、摆脱贫困,关键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初衷之一,正是解决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问题,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选派的“第一书记”是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优秀干部,他们驻村后扎实工作,以党建为抓手,通过“传帮带”引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增强,村委班子向心力增强,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是帮学习,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培养和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一些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应对党员队伍老龄化、知识水平不高的现状,花大力气吃透相关文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广大党员;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入党,特别是在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中发展党员,改变基层党组织年龄结构,提升能力与素质;把扶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改变宽松软的不良作风及导向。

二是帮建制,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各项制度。

在建强基层组织方面,配齐班子、完善制度、规范作风,使原来班子不齐、组织涣散、软弱乏力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同时,健全各项制度,使村“两委”工作机制、村民“一事一议”、“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得到完善。

乡村振兴台账现场会经验

乡村振兴台账现场会经验

乡村振兴台账现场会经验大家好!我是王家坝村的驻村干部,今天我将结合我们的乡村振兴台账,来分享一些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们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王家坝村的背景。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村庄,王家坝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一直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驻村干部与村民们一起努力,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修建了村级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还实施了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建设等工程,确保村民用电、通信畅通无阻。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村庄的发展。

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我们结合本村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积极引进优质农业品种和技术,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我们还发展了特色农业和家庭农场,鼓励村民养殖业发展,增加收入来源。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庄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有效推动。

三、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我们组织村民清理河道、垃圾分类、拆除违章建筑等,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同时,我们还实施了绿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品质。

这些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村庄的对外形象和吸引力。

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我们挖掘本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

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弘扬了乡村文化,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

通过我们的努力,王家坝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业产值逐年增长,村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同时,我们还荣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如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等。

南屯村的脱贫攻略

南屯村的脱贫攻略

南屯村的脱贫攻略 文/蔡俊杰驱车而来,一路颠簸辗转。

放眼望去,崭新的电杆挺立,一片片光伏板在太阳下蓝得耀眼,一根根电线延伸到村里,一台台农机在田间地头轰鸣耕作,南屯村的春天已悄悄来到。

南屯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总面积约2万亩,常住户约五百户近千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单一,是张家口宣化地区屈指可数的千户大村、宗教大村和贫困大村。

2018年6月,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南屯村,以“党建+”活动为引领,积极开展“党建+精准扶贫”工程建设,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农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光伏扶贫电站也建了起来,大棚种植、奶牛养殖等产业齐头并进,南屯村有了持续不竭的脱贫动力,该村于2019年11月实现脱贫摘帽。

用电再也不愁了“以前电压不足,家用电器都用不了。

现在好了,不光是电冰箱、洗衣机这些功率大的家电能用了,就连抽水浇地用电也不愁了。

”南屯村村民张玉荣从未像现在这么开心。

自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张家口公司全力推动农村地区电网改造。

2016年,国网张家口宣化区供电公司与南屯村结对帮扶,积极筹措资金,对10千伏南屯支线进行改造升级,对南屯村原有的两台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并在负荷集中区域新增布点,新建变台一座,累计总容量达600千伏安。

同时,对南屯村低压电力设施进行改造,更换低压线路5.5千米,外线全部换成安全性较高的绝缘线,更换电表箱246个,下引线246条。

改造升级后,村级电网用户均配变容量大幅提高, 低电压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张家口公司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保障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用电需求,为“十三五”期间张家口地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我刚来南屯的时候,村里吃水都成问题,更别说灌溉了。

”回忆起刚来村里的情景,驻村工作队队员王16华北电业华北电业/NORTH CHINA POWER2020/04宝力言语里透露着“难”字。

奔走田间地头带领群众致富

奔走田间地头带领群众致富

奔走田间地头带领群众致富作者:崔雅丽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13年第6期●文/本刊记者崔雅丽五月的高原,浅绿色的小草已经舒展开来,但早晚温差依旧悬殊。

站在大通县台其庄村的田埂上放眼望去,处处都能看到田地中农民务农的景象。

在蔬菜大棚的种植地,我们看到村民马万福正在自家的黄瓜大棚中忙碌着,旁边钢架结构的蔬菜大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马万福告诉记者,这种新型的蔬菜大棚能节省劳动力,还能缩短蔬菜生长周期,比起之前传统的蔬菜大棚,现在的育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彻底改变了以前蔬菜大棚不能种植喜热蔬菜的现状。

群众得实惠离不开大通县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通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干部自身优势,深入各村,开展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市、县2643 名干部与基层单位建立联系点318 个,与全县3016 户农户确定了联户关系,发放填写了3016 张为民服务卡。

其中大通县农牧局为群众办实事327 件,个人帮扶资金23.74万元。

记者来到大通县逊让乡逊市村油菜种植农民田间学校,油菜种植技术员正在以幻灯片、照片等形式,向种植油菜的农民群众讲解油菜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让农民群众及时发现并防治油菜病变。

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大通县农牧局和扶贫开发局的全体干部,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举办民间学校、扶持特种养殖、手拉手入户培训等途径,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工作。

目前,共协调解决春播贷款3515 万元,推广各类优质特色蔬菜种苗300万株,指导建立各类蔬菜农作物示范基地30 个5.26 万亩;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等开展培训412 期,培训11.67 万人次。

力争做到手把手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水平。

随后,记者来到塔尔镇王庄村大通庆华牛羊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村委会主任张海富告诉记者,他养了肉牛210 头,奶牛70 头,还有30 多头是牦牛,现在的塔尔镇上,家家户户吃的都是他养的牛,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小康村的带头人

小康村的带头人

小康村的带头人
佚名
【期刊名称】《新长征》
【年(卷),期】2006(000)05X
【摘要】<正>朱炳义,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七一村党委书记兼寿山镇党委副书记、七一实业集团总经理。

自1995年任村书记以来,朱炳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奉献精神,以发展七一村集体经济为己任,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培育立村企业,带领七一村班子开拓
【总页数】1页(P66-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3
【相关文献】
1.卞直兵:小康村的带头人 [J], 石方志
2.“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小康村带头人——记云南省劳动模范、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训奎 [J], ;
3.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龙庵社区党总支书记方继明:皖江小康村带头人 [J],
4.小康村里带头人 [J], 李彩岩; 付宏杰
5.小康村的领头雁--记河南省首届全面建设小康村优秀带头人丁建华 [J], 张忠振; 贺庚辰; 宋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马厂镇纳墩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一、基本情况:
纳墩村位于马厂镇东部,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总户数459户共2116人,其中贫困户301户共936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945人。

辖13个村民小组,正式党员16人,预备党员3人,发展对象1人。

全村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333.4亩,纳墩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

2015年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名册
帮村书记陈学元镇宁自治县发改局副局长
第一书记及驻村组长吴勰镇宁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员
村支两委共5人,后备干部1人(伍登忠、男、31岁、住纳墩村、大专文化)。

二、发展定位:
主要发展:“种植示范村”、按照“高端、高效、高质、高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种植业功能拓展和优化升级、完善现代种植业的精品生产、生态保护、科技示范、教育培训、休闲观光、安置等功能,培训种植业的价值链,使纳墩村成为马厂镇主要良品生产区、生态休闲观光基地。

三、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纳墩村“高效、高产、生态”种植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种植,拓展种植业功能,加工物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纳墩村新型和谐、幸福宽裕村寨。

四、帮扶计划:
1、在现有的致富能人扶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培养一批致富能手、农业生产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争取每个自然寨发展1至2人;积极对接、申报、争取与纳墩村产业发展规划相匹配的项目资金。

争取用本部门资金,帮助解决资金量小、群众呼声较为迫切的事项;到每个自然寨开展调研,争取每个自然寨走访5户以上农户,与全村致富能手座谈。

2、水是生命的源泉,纳墩村桥边一二组和新龙湾组的人畜饮水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使得民生问题较为严重。

着力协调相关部门和资金,力争解决目前反映强烈的个别自然寨饮水难及出行难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如农业灌溉问题),降低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成本。

3、引导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完善社会管理、民主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级各类组织有针对性开展政策法规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