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第一章 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过程中,空气从外部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喉部,经过喉头和气管进入肺部。
肺通气是一种生理过程,其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肌肉的收缩:肺通气的关键是呼吸肌肉的收缩。
肺部中有两种主要的呼吸肌肉,即膈肌和肋间肌。
当这些肌肉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加,导致胸廓扩张和肺容量增加,进而使空气能够进入肺部。
2. 呼吸中枢的调控:呼吸中枢是位于脑干的一部分,负责调节呼吸的速率和深度。
当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到体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或者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时,会向呼吸肌肉发送信号,激发呼吸反应,从而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促进肺通气。
3. 气道的开放性:肺通气还需要气道的开放性。
气道是从鼻孔或口腔到肺部的通道,其中包括鼻腔、喉部和气管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气道应该保持通畅,没有任何堵塞或阻塞,以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4. 气压差的产生:肺通气还需要产生气压差。
当呼吸肌肉收缩时,胸廓膨胀,导致胸腔内气压降低,而外部大气压力相对较高。
这种胸腔内外气压差的存在使得空气能够自然地进入肺部。
通过上述原理,肺通气能够保障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也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气,如二氧化碳。
肺
通气是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过程,对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生理学 呼吸
(4)成因:
肺内压
肺回缩力
(大 气 压)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用力相 互抵消的代数和,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在胸膜腔的压 力。
过程: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迷走N→延髓→兴 奋吸气切断机制N元→吸气转化为呼气 。
意义: ①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②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特征:①敏感性有种属差异; ②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这种反射不明显,深
呼吸时可能起作用; ③病理情况下(肺充血、肺水肿等)肺顺应性
降低时起重要作用。
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 氧能力。
2.中段: 坡度较陡。
PO2降低能促进大量氧离
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氧 供。
下
中
上
3.下段: 坡度更陡。 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氧供。
(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 Pco2↑ PH↓ Pco2↑PH↓→氧离曲线右移
物理溶解 动态平衡 化学结合
二、氧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1.5%)
PO2↑(氧合) HbO2
(二)化学结合:(98.5%) 暗红色
鲜红色
PO2↓(氧离) ⒈ 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Hb + O2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 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
2. O2与Hb结合的特征:
肺泡回缩
(扩张)
透明膜病→呼吸窘迫 综合征。
生理学——呼吸(一)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或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仅在用力呼吸时起作用)(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一般情况下:腹胸混合式呼吸特殊情况:①仅胸式呼吸:妊娠后期女性、腹腔巨大肿块、腹水、胃肠道胀气、腹膜炎等因膈肌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肋间外肌舒缩运动呼吸。
②仅腹式呼吸:胸腔积液、胸膜炎、婴幼儿等因胸廓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膈肌舒缩运动进行呼吸。
2.肺内压❖吸气: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随之降低,低于大气压后,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增加,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吸气停止;❖呼气: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随之升高,高于大气压后,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减少,肺内压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停止。
❖总结:肺内压:吸气——先降低后升高;呼气——先升高后降低。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较大气压低3~5mmHg,平静吸气末,较大气压低5~10mmHg。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计,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波动幅度增大。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由肺回缩压决定。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①不仅扩张肺,而且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②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保持负压的前提:胸腔保持其密闭性。
(二)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肺通气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肺泡气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而压力差产生的原因是呼吸运动(原始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1.弹性阻力指胸部和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来自肺泡表面张力。
顺应性表示可扩张性。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之间成反比的关系。
2.非弹性阻力包括呼吸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黏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是由肺泡上皮H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有降低弹性阻力,保持肺泡的“干燥”,维持肺泡稳定,以及调节肺泡在呼吸运动中的回缩力。
4.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即胸膜腔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由肺的回缩力造成。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在于有利于肺的扩张,促进静脉与淋巴向心脏的回流。
胸腔的密闭性保证了肺的有效扩张,是产生吸气的重要条件。
5.静态肺容量、动态肺容量和肺通气量(1)静态肺容量:ERV.补呼气量;FRC.功能残气量;IC.深吸气量;IRV.补吸气量;RV.残气量;TLC.肺总量;TV.潮气量;VC.肺活量(2)动态肺容量:用力肺活量(FVC)是尽力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出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FEV),是在测定FVC的基础上,再分别测定呼出的第1秒、第2秒和第3秒内呼出的气体量(FEV1、FEV2、FEV3)。
常以它们各占FVC的百分数来表示。
正常成人的FEV1应为83%,FEV2应为96%,FEV3为99%。
(3)肺通气:肺通气包括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每分肺通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最大通气量是指以最快速度、最大幅度呼吸1min所能达到的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
呼吸生理 生理学
大通气量× 100% ,正常不小于 93%,反映通气功 能贮备。
肺泡通气量
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鼻或口至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 功能的呼吸道腔隙,约 150ml 。
肺泡无效腔 :因血流分布不均匀而未能发生气体 交换的肺泡容量。
气体分压差·温度·扩散面积·溶解度 D∝
距离· √分子量
——————O——2、——C——O—2—扩——散——速——率——(——D—)——比——较—————————
分子量 血浆溶解度 肺泡 A血 V血 D
(ml/L) (KPa ) (KPa ) (KPa )
—————————————————————————————————————— O2 32 21.4 13.9 13.3 5.3 1 CO2 44 515.0 5.3 5.3 6.1 2 ———————————————————————————————————————
2、原动力:呼吸运动
① 呼吸肌: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 辅助呼吸肌:斜角肌、胸锁乳突 肌
② 平静、用力呼吸 ③ 胸式、腹式、混合式 ④ 12~18次/分;小儿快,老人慢。
3、胸膜腔内压:将原动力 转化为 直接动力
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决定因素:
1. 密闭潜在腔隙:少 量浆液 --润滑,内聚力。
参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与
器
注:体液因素(组胺、5-HT 、缓激肽等)→收缩
官
传入神经末梢---机械、化学感受器
肺泡:平均直径0.1mm
呼吸肌:肺通气动力
胸膜腔:负压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一、肺通气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
1)行成原理:①胸膜腔密闭。
(气胸时负压消失)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0-肺回缩力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一)基本肺容积(1)潮气量(2)补吸气量(3)补呼气量(4)残气量(余气量)(二)肺容量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功能一般是指衡量空气进入肺泡以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中的动态指标,通常指的是肺的呼吸吐纳功能,是肺的生理状态,所以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外界的空气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到肺内,此过程只是一个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并不包括气体的交换。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和肺泡通气量。
主要是检查呼吸道通畅程度和肺容量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道病变,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病因、病变部位及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
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予以针对性治疗。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1.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2.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称为顺应性。
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3.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4.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正常成人约400~600ml。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6.用力呼气量(FVC) 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其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也称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分别为83%、96%和99%。
7.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加上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8.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肺内仍余留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2.5L。
9.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钟内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6~8L/min。
10.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1.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生理学第章呼吸系统
O2=1.5% CO2=5%
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①量大 ②主要运输形式。
动态平衡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精选ppt
一、 O2的运输 (一) H b 与O2 的可逆性结合
1.结合形式:
PO2↑ (氧合)
PO2↓ (氧离)
2.结合特征 1)快速、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的影响
2)是氧合 oxygenation 反应,
血红蛋白两对α、β肽链与O2结合能力可互 相促成结合或解离(释放)。 肺部,PO2升高促结合;组织,PO2下降促释 放。
精选ppt
(二)氧离曲线特征及生理意义
表示血液PO2 与Hb氧饱和 度关系的曲线。 呈“S形。
精选ppt
1.上段60-100mmHg : 坡度较平。 表明: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90%~98%
精选ppt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速率
P 温度 溶解度 扩散面积
扩散距离 √分子量
△P•T•A•S D∝
d•√MW 精选ppt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海平面各呼吸气体的分压(Kpa)
大气 吸入气 呼出气
O2 CO2 H2
FEV1/FVC% 80 % 3) 意义: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FEV1/FVC%是评定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用指 标,也常用于鉴别阻塞性肺病和限制性肺病。
精选ppt
(二)肺通气量 lung ventilation volume 1.每分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 呼吸频率 Tidal Volume×respiratory frequency
肺通气
由于解剖无效腔为常数,浅快呼吸降低肺
泡通气量,深慢呼吸增大肺泡通气量。
小结:
呼吸(respiration)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lveolar surfacant) 潮气量(tidal volume, TV)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平静吸气时
平静呼气末
深吸气时
不同情况下肺与胸廓弹性阻力的关系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顺应性(compliance):
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扩张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顺应性 = 1 / 弹性阻力
(二)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其中气道阻力增加是临床上通气障碍最
常见的病因。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呼吸道口径、气流速度、气流形式。 气道阻力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 1. 潮气量(tidal volume, TV)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约为0.4~0.6L,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volume)
思考题:
1.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因?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3.简述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姚泰主编. 生理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3
朱大年主编. 生理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8 Guyton AC, Hall JE.Textbook of Medicine Physiology. 10th edition.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2000
生理学-呼吸
呼吸respiration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过程外呼吸(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内呼吸肺换气肺通气组织呼吸细胞内氧化代谢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呼吸第一节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定义:肺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肺通气的原理二、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呼吸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二)肺通气的阻力(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泡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与呼吸运动有关的呼吸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吸气吸气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胸阔前后左右径↑胸阔上下径↑胸阔容积↑肺容积被动↑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气体流入肺内吸气完成平静呼吸时,呼气不是由呼气肌收缩引起的,而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所致。
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吸气除吸气肌主动收缩外,还有辅助吸气肌参与收缩用力呼气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的参与收缩用力呼吸的特点: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是主动过程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随呼吸活动肺内压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肺内压肺内压的大小肺内压平静呼吸用力呼吸吸气呼气-2~-1mmHg1~2mmHg-100~-30mmHg60~140mmHg肺内压肺内压的运用人为的建立肺内压与大气压人工呼吸:之间的压力差方法:呼吸机口对口人工呼气+胸外按压胸膜腔内压(胸内压)特点: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围成的、潜在的、密闭的腔隙。
在吸气与呼气过程中胸膜腔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所以又称胸内负压胸膜腔结构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因为: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所以:吸气末或呼气末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若以大气压为0,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胸廓坚固,大气压不能直接作用于壁层胸膜,所以壁层胸膜不受力的作用•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肺始终处于扩张状态,形成肺回缩力,所以脏层胸膜受肺回缩力的作用•胸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胸膜腔内压平静呼吸呼气末-5~-3mmHg(-0.67~-0.4kPa)吸气末-10~-5mmHg (-1.33~-0.67kPa)胸膜腔内压气胸胸膜腔负压的意义:1.保持肺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有利于吸气2.牵张腔静脉和胸导管,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回流,维持心输出量。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之肺通气、肺换气考点总结
在医疗招聘考试中,生理学呼吸系统内容是考查的重点,更是考查的难点,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肺通气、肺换气的知识,关于肺通气、肺换气的重要考点,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肺通气考点总结1.肺通气概念:气体从外界进入到肺,到达肺泡为肺通气。
2.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3.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活动(呼吸运动)。
4.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压力差(肺泡气和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5.吸气时:肺内压<大气压;呼气时:肺内压>大气压。
6.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是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
9.反应一次通气最大能力的是肺活量。
10.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原因是支气管口径。
11.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肺泡通气量。
12.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13.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二、肺换气考点总结1.肺换气是指肺泡里的气体与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换气。
2.肺换气影响因素:呼吸膜厚度、呼吸膜面积、通气与血流比值。
3.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约为0.84。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为:O2的运输、CO2的运输。
5.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上升(PH下降)、温度上升、二磷酸甘油酸增多,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向右下方移位。
6.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氢离子浓度下降(PH上升)、温度下降、二磷酸甘油酸减少,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上升,氧解离曲线向左方移位。
7.浅快呼吸不利于肺换气的原因是由于浅快呼吸使肺泡通气量下降。
8.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分压差。
9.通气与血流比值升高会使肺泡无效腔加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肺通气、肺换气考点,希望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
生理学-5呼吸 (1)-209
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Hb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O2 content / O2 capacity) x 100%
发绀 Cyanosis
去氧Hb>50g/L
★(二)氧解离曲线
Oxygen-hemoglobin dissociation curve
Laplace’s law: P=2T/r
Effect of size of spher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lveolar surfactant
来源:主要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 组成:磷脂 80%, 固醇 10%; 蛋白质
10% 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PL, DPPC)
占60% 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增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Pulmonary volumes and capacities
肺量计Spirometer
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s
潮气量 Tidal volume (TV)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400~600 ml
补吸气量或吸气储备量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
生理无效腔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bronchus
pulmonary artery
respiratory bronchiole
pulmonary vein
alveoli
‘wasted’ ventilation
自学内容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 呼吸功
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VA = (潮气量 – 无效腔) x 呼吸频率
生理学--呼吸
(一)呼吸中枢 1.脊髓: 第3~5颈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 配肋间肌和腹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初级中枢 2.低位脑干 1)延髓:是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 •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2)脑桥:脑桥呼吸N元的作用为限制吸 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呼吸调整中枢。
3.大脑皮层: 呼吸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可随意进行 ,并能按自身主观意志,在一定限度内 停止呼吸或用力加快呼吸,都是在大脑 皮层严密控制和协调下完成的。 •随意调节呼吸运动
机能:通气、 湿润、加温 清洁、保护
呼吸道口径的调节:
迷走神经(Ach)+ M受体
交感神经(NE) + β 2受体
平滑肌收缩 气道阻力↑ 平滑肌舒张 气道阻力↓
体液因素: 如组织胺、 5- 羟色胺、缓激肽等,可引起 呼吸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
二、肺泡的结构和机能
肺泡是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肺泡上皮细胞分为: Ⅰ 型细胞(扁平细胞) 95% Ⅱ 型细胞(分泌上皮细胞)5% 肺泡隔: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弹性,维持肺 泡的稳定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2.胸内压成因
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 胸廓生长>肺生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呼气末:-3 ~ -5 (mmHg) 吸气末:-5 ~ -10 (mmHg) 用力吸气:-30 ~ -80 (mmHg) 用力呼气:110 mmHg
3.胸内压作用:
①维持肺泡和小
气道扩张状态,
使肺随胸廓运
动而运动。
② 利于静脉血及
淋巴回流
呼吸系统生理
②肺充血
肺纤维化
DPL↓
肺弹性阻力↑ 肺顺应性↓
吸气困难
③肺气肿
弹性成 分破坏
肺弹性阻力↓ 呼气困难 肺顺应性↑
(2)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肺容量= 67%肺总量 胸廓无变形, R= 0
< 67%肺总量 R向外
吸气的动力 呼气的阻力
>67%肺总量 R向内
吸气的阻力 呼气的动力
2.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气体分子间,气体和气道
前角有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 ⒉低位脑干
⑴ 延髓 基本中枢,产生基本节律的呼吸
背侧组呼气神经元
腹侧组 疑核
主含吸气神经元
面神经后核 主含呼气神经元
⑵ 脑桥上部
呼吸调整中枢,集中于PBKF核群。作用是 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⒊ 高位脑: 下丘脑 边缘系统 大脑皮层:保证呼吸相关活动的完成。其 呼吸调节系统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
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1. 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2.最大随意通气量是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
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3.通气贮量百分比反映了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
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最-大每通分气平量静通气量×100%
三、组 织 换 气
组织细胞
CO2 O2
血液
影响因素:细胞内氧化代谢的强度和血流量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O2 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二、氧的运输 ㈠ 运输的形式 ⒈物理溶解:占1.5% ⒉化学结合:占98.5%,以HbO2形式
㈡ H b与O2结合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辅助呼吸肌 只在用力呼吸时才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其它肌肉
平静呼吸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 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
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腔负 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吸
气
颈段6节以下 损伤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
用力相互抵消的代数和 , 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 在胸膜腔的压力。
(5)生理意义: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病理意义:肺通气障碍、体液回流障碍(气胸)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性 肺泡表面张力:2/3 阻 肺 力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通 气 阻 力 非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弹 性 粘滞阻力: 阻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力 惯性阻力:
注:体液因素(组织胺、5-HT、缓激肽等)→强烈收缩
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 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
一、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是肺 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 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呼
收 缩
吸
肌
舒 张
胸
扩 张
廓
缩 小
肺
扩 张
脏
缩 小
肺内压<大气压
吸 气
肺内压>大气压
呼 气
呼吸运动参与肌肉(呼吸肌) 吸气肌 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 膈肌和肋间外肌 呼气肌 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肌肉
(4)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4.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0.3~0.4kPa→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2)来源: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肺的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2/3 ①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 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
→使肺泡缩小。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b.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c.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颈段6节以上 损伤
支配肋间肌 的肋间神经 发自胸段
支配膈肌的膈 神经发自颈段 5-6节段
人工呼吸
平静呼吸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
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呼
气
3.呼吸类型 (1)型式: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呼吸困难(病理 性,伴有鼻翼扇动等) 按动作部位分: 混合呼吸: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②表面活性物质
(DPPC )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作用:
a.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降低吸气阻力; b. 减少肺泡内液的生 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c. 维持肺泡内压的稳 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临床意义:
●成人肺炎、肺血栓 等→表面活性物质↓→肺 不张。 ●6-7个月胎儿才开始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故早 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 质而发生肺不张和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 合征。
平静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0.3~0.4kPa→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5.胸内压
(1)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3)胸内压变化:
平静吸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0.7~1.3kPa 呼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0.4~0.7kPa
2.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①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大→管径被动扩大→阻力↓。 ②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
小气道的弹性组织对无软骨支持的细支气管保持通畅。
③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
迷走N→Ach + 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交感N→NE +β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④高气压:
如深潜水环境下,由于气体密度增大,气道阻力增大,呼吸 减慢加深,增加了呼吸肌作功和能量消耗。
肺容量变化(△P) 胸廓顺应性 = ──────── 跨壁压(△P)
= 0.2L/cmH2O
肺和胸廓的总弹性阻力
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呈串联排列
3.影响弹性阻力的因素: ①肺充血、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 维化和感染等原因→肺弹性阻力↑
②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破坏→肺回缩力↓→ 肺弹性阻力↓(肺顺应性↑)→呼气困难。
故肺顺应性加大并不一定表示肺通气功能好。
③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腹内占位病变 等原因→弹性阻力↑(顺应性↓)
(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1.气道阻力特点:
(1)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2)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3)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主要病理因素):(R∝1/r4)
第五章
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肺
呼 吸
述 通 气
气 体 交 换 气 体 运 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闲 如静花照水
概 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第一节
肺
通
气•
第一节
肺
通
气•
肺通气概念 气体流动进出肺脏的过程。 肺通气结构 血管网 粘液腺 加湿、加温、过滤、清洁 呼 纤 毛 吸 道 迷走N→ACh+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平滑肌 (故哮喘病人夜间发作较多) 交感N→NE+β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②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③有时可为正压(如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
(4)成因:
肺 内 压 肺 回 缩 力 (大 气 压)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一)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1)度量法:
顺应性 =(1/弹性阻力)
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肺容积变化(△V) ─────── = 0.2L/cmH 2O 跨肺压变化(△P)
肺顺应性(CL)=
测得的肺顺应性(L/cmH2O) 比顺应性= ———————————————————— 肺总量(L)
(2)频率:
妊娠、肥胖。
成人:12-18次/分 婴儿:60-70次/分
(3) 过程:
①平静呼吸: ②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 肌)也收缩。 ③人工呼吸: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次/min) 16 8 32 潮气量 (ml) 500 1000 250 肺通气量 (ml/min) 8000 8000 8000 肺泡通气量 (ml/min) 5600 6800 3200
故从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
吸 气
(呼气) (↓) (密集) (↑) (↓) (扩张) (萎陷)
肺泡表面积↑
DPPC分散 降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回缩 防肺泡破裂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 =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⑤化学因素的影响:
◇儿茶酚胺→气道平滑肌舒张。 ◇PGF2α→气道平滑肌收缩;PGE2→气道平滑肌 ◇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气道平滑肌收缩。 ◇吸入气CO2↑→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哮喘病人的气道上皮合成、释放肺内皮素↑ →气道平滑肌收缩。 舒张。
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出的气体量(1.2.3秒) 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注: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
A:正常时间肺活量 B:气道狭窄时的时间肺活量
(二) 肺通气量:
⒈每分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 6~8 L/min =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率(次/分)
= 70~120 L/min
最大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通气贮存量百分比= ——————————————————×100% 最大通气量 ≥93%(反映通气贮备能力)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4.2~6.3 L/min 解剖无效腔: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 (从上呼吸道→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