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菩萨蛮其二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复习10 菩萨蛮(其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高考复习10 菩萨蛮(其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菩萨蛮(其二)【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浔阳月色”入手,分别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和“月色”这个意象,结合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识记和理解,寻找与之相关的诗句。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名师点睛描写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的表现之类的来反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乾.坤(qián)东南坼.(chè)笑靥.(yān)凭轩.(xuān)B.泥.古(ní)戎.马(róng)蹊.跷(qī)羽扇纶.巾(guān)C.滂.沱(pāng)摈.弃(bìng)垆.边(lú)悄.然无声(qiǎo)D.洞穴.(xué)涕.泗(tì)酝酿.(niàng)皓.腕(h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禁拾辍皓腕忧心忡忡B.乾坤戎马垆边美轮美奂C.膳味涕零断肠卷帙浩繁D.折裂迥然凭轩忐忑不安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此处指北方边关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垆边..人似月垆边:指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些许二、古代诗歌阅读5.下列对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

“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有说服力。

也有劝说游子留在江南,而游子意在回乡的意思。

B.三、四句写江南的景色之美: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眠。

这是从局部着墨,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C.五、六句写江南的人之美。

“似月”说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人物美得具体形象。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中的“莫还乡”表面上是顺承,实则反扑,前面一直说江南好,劝人留在江南,现在说“莫还乡”,实际蕴含的是一片思乡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
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 酒 垆 。 《史记·司马相如传》:“而令文君当 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 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1)好在景美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
春水碧于天
水色彩,突出水之清,
江 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
南 好 画船听雨眠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 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 意闲适。
情和景的关系
主旨总结: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j 景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 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赞美 和依恋之情,同时以乐景衬 哀情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 愁苦之情。
赏诗方法
拓展探究
提示:可以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去比较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
❖韦庄,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唐末五代诗人。
❖黄巢起义后,藩镇混乱,韦庄避难 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即是他避 乱江南时所作。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蹋尽公卿骨。 ——《秦妇吟》

通过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们就知道当时正处在唐
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满目疮痍,哀鸿遍野,今
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会令人悲伤,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 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 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 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 蓉。早晚复相逢?
相同点:
韦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 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 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 丽的图画(内容),并融进了深深 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情感)。
(3)好在人美
2021/1/2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届高考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 菩萨蛮其二含解析

届高考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 菩萨蛮其二含解析

菩萨蛮(其二)【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浔阳月色”入手,分别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和“月色”这个意象,结合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识记和理解,寻找与之相关的诗句。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名师点睛描写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的表现之类的来反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10课菩萨蛮(其二)+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10课菩萨蛮(其二)+Word版含答案.doc

第10课菩萨蛮(其二)江南,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抬眼望天,看行云如画,俯身檐下,听溪水如歌;打开小窗,是峻岭含绿,关上小窗,有高柳鸣蝉”。

江南小巷总给人一种隐逸的味道,悠远中显出空灵,宁静中露出质朴,似淡淡落云,似清清溪水,似袅袅余音,拂过心田。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赋:唐代的韦庄重归江南,吟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悲怆乡情;白居易青年时期漫游江南,留下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绝代美景;余秋雨出游江南,发出了“江南小景的美色远不仅仅在于它们自身,而更在于无数旅行者心中的描绘”这样的慨叹……水幽静地蜿蜒在江南,把天地滋润出一片灵气,乡,有了婉约如水的江南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滋生出一个个引人遐想的传说。

水在江南孕育了鲜活的生命,也激活了审美和写作的灵感。

于是江南出才子,江南出文人,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垆.边(lú)勾.当(ɡōu)审时度.势(duó)不落窠.臼(kē)B.炮.烙(páo)皓.腕(hào)茕茕.孑立(qiónɡ)越俎.代庖(zǔ)C.切削.(xiāo)乘.便(chénɡ)崭露.头角(lòu)自怨自艾.(yì)D.媲.美(bǐ)龃龉..(jǔ yǔ)命运多舛.(chuǎn)良莠.不齐(yǒu)解析:A项,“勾”应读ɡòu;C项,“露”应读lù;D项,“媲”应读pì。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垆边..人似月垆边: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须要解析:D项,“须”,应该,应当。

答案:D3.下列对此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就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美好。

高中语文《菩萨蛮(其二)》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菩萨蛮(其二)》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
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
寐,秦淮应是孤月。
(1) (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1分)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答案:D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1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 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 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 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 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 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 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 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可编辑ppt
17
⒉搜寻研究1990年语文高考诗 词鉴赏题 ⒊细心揣摩课本中探究·讨论之 三,并写出书面研究心得。
可编辑ppt
18
1、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 (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1分)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秦王的故事
答案:C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可编辑ppt
20
五、相关链接 想我你晚你卸江挡炖柔四雪却从 落 着 地象 自 我 湖 不 海 吹来情杨一的中遥日俱的住之不天暖柳路一,远 暮 在 素 红 内 断欲意衰 的 壶 隔的 的 当 昧 泥 皆 室雪颓 风 琥 牖从 苍 垆 平 小 兄 内前 山 的 生 炉 弟 樽的 尘 珀 风走 皓 前津 色 吹渡 的 竹来 腕登前岸可编古那人本最不将人热烘遥雪即总辑p容群怀朴段心色像孤不花闹远便pt 易报揣真古不真多独干盛的的远一我温纯老施诚年投一开人从走见以热的的铅的之向颗的群前天如陌的萍岁华面后人潮时涯聚 月 粉 容 的 群 湿 日故 生 怀雅 黛 今 的和 念冷 和意 时 心漠 向雨雪往 2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 第9_10课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 第9_10课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含解析

第9~10课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坼.(chè) ②乾坤..(qi án kūn ) ③戎.马(rón ɡ) ④凭轩.(xu ān) ⑤涕泗.(sì) ⑥菩萨..(pú s à) ⑦垆.边(lú) ⑧曾谙.(ān) 2.辨形组词①⎩⎪⎨⎪⎧坼(坼裂)析(分析)②⎩⎪⎨⎪⎧戎(戎马)戍(戍守)③⎩⎪⎨⎪⎧涕(涕泗)悌(孝悌)④⎩⎪⎨⎪⎧皓(皓月)浩(浩荡)二、词语积累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②乾坤..日夜浮:象征日月星辰等 ③戎马..关山北:借指战争 ④凭轩涕泗..流:眼泪、鼻涕 ⑤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 ⑥画船..听雨眠: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⑦垆边..人似月: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5)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课外名句(1)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 (2)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一、作者简介(1)杜甫,详见《蜀相》。

(2)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早年寓居长安、洛阳、虢州等地。

壮岁南游,足迹遍长江南北,浪游十余年,到昭宗乾宁元年(894)才考中进士,任校书郎。

他的诗多为记游怀古、感乱伤离之作,写得有情致,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但风格与温不同,一般比较清丽自然,清朗疏淡,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菩萨蛮(其二)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菩萨蛮(其二)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5 自主赏析篇目四菩萨蛮(其二)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人只合
..江南老只合:只会
B.垆边
..人似月垆边:酒家
C.皓.腕凝霜雪皓:洁白
D.还乡须.断肠须:会,必定
解析:选A。

只合:只应。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显然沿袭了白居易《忆江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①并融进了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②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③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
④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
⑤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
⑥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
A.②③⑤④①⑥B.③⑤②⑥④①
C.④①⑥②③⑤D.⑥①④③⑤②。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导读:《菩萨蛮·其二》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其二》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菩萨蛮·其二》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菩萨蛮·其二》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 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 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Word版含答案

菩萨蛮(其二)本课话题——眷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句为我们展示了江南的大好风光,先从总体落笔,既写景,也写词人的感受,境界开阔,给人以水天一色、上下景明的感觉;再从局部着墨,近镜头写出江南水乡的春雨声韵,同时也反映出词人的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水乡的无限眷念之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博士返乡笔记中的人情之感2015年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

作者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在文中描述了自己的返乡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

许多网友都用“感同身受”四字评价,但也有人指出返乡笔记有“美化”嫌疑。

年味少了,亲情淡了,应该是不少人的共同感受,这些感怀虽然有对往昔温情的眷恋,但也要正视当代社会转型、人情与人际表达方式日趋转变的现实,不该过分顾影自怜。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

——元好问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

——刘过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

——郑光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吴承恩莫怪行人头尽白,异乡秋色不胜多。

——袁凯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菩萨..(pú)(sà) 垆.边(lú) 皓.腕(hào) (2)多音字好⎩⎪⎨⎪⎧(hǎo)好事(hào)喜好 还⎩⎪⎨⎪⎧(huán)还乡(hái)还是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游人只合江南老.(形容词作动词,变老)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成才之路】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2单元 自主赏析4 菩萨蛮(其二)(含答案)

【成才之路】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2单元 自主赏析4 菩萨蛮(其二)(含答案)

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姥.(mǔ)木屐.(jī)澹澹.(dàn) 石扉.(fēi)B.訇.(hōng)然渌.(lǜ)水战栗.(lì) 霓.(ní)裳C.嗟.(jiē)叹鸾.(luán)鸟青冥.(míng) 恍.(huǎng)然D.栖.(qī)隐东南坼.(chè) 涕泗.(sì) 垆.(lú)边【答案】B(渌:l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购物正在成为人们最习惯的购物方式,2015天猫双十一购物节24小时内销售额达到571亿,这一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加速了一些实体店转投淘宝的步伐。

B.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甚至迷信评比考核、总结表彰,大有用“应试教育”思路搞“管理”的趋势,有了“应试”这个指挥棒,写材料搞总结自然就大行其道....了。

C.韩美启动2015年度“关键决断”联合演习。

朝鲜投桃报李....,于2日清晨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南浦地区向东部海域发射了2枚短程弹道导弹。

D.《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答案】B(B项大行其道: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

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符合语境。

A项“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只看到了该词中包含的“惊讶”意味,而没有顾及词语的完整义;C项“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望文生义;D.“溢美之词”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话语”,多贬义。

此句褒贬失当。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调查显示,一些人之所以春节不愿回家,除了事业、经济等因素外,还有假期短和回农村不适应等原因,也使有些人患上了“春节恐归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讲授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讲授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温庭筠
•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 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 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 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 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花间词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 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
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才思艳丽,
工于小赋,每入试,
押官韵作赋,八叉
手而八韵成”。所
以也有“温八叉”
之称,也叫“八叉
手。
素有“救数人”
的绰号
也 有“温钟馗”之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t 课件
• 屈原和温庭筠都不可能画蛾眉。蛾眉, 喻指男子的才华品德美好,也指人精神品 格。
• • “画蛾眉”是追求才华品德美好, 温词
也可看作有这样的寄托之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菩萨蛮 其二》 讲授pp唐代 女子好在额部 涂上黄色,谓 之鹅黄。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第9课《菩萨蛮其二》导学(包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第9课《菩萨蛮其二》导学(包含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菩萨蛮其二》导学(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入蜀为,自此终身仕蜀。

天佑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

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

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 "代表作家,并称" "。

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并称" "。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2. 写作背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 ”,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

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

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三、诵读训练1.出示投影,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1)游人只合江南老:。

(2)只合:。

江南好:。

(3)碧于天:。

(4)垆边:(5)皓腕凝霜雪:。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菩萨蛮(其二)作业(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菩萨蛮(其二)作业(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天姥.(mǔ)木屐.(jī)澹澹.(dàn)石扉.(fēi)B.訇.(hōnɡ)然渌.(lǜ)水战栗.(lì)霓.(ní)裳C.嗟.(jiē)叹鸾.(luán)鸟青冥.(mínɡ) 恍.(huǎnɡ)然D.栖.(qī)隐东南坼.(chè)涕泗.(sì)垆.(lú)边【解析】渌:l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A.栗深林兮惊.层巅B.一夜飞度.镜湖月C.云青青兮欲雨.D.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A使动用法;C、D名词作动词用。

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各部分内容的展现如高山流水,一气呵成。

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作开篇先进行了两组对比:以瀛洲仙山的“信难求”反衬“天姥山”的“或可睹”;以“五岳”“赤城”“天台”和“天姥”对照,突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正是这两点使诗人油然而生游天姥山之念。

对全诗来讲,这是在写入梦之由。

B.“我欲因之梦吴越”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之”在这是指示代词,代上面所说的入梦之由,这是承上;“梦吴越”是启下,说明了梦的方向,梦的内容。

一个“梦”字统领了以下24个诗句的全部内容。

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两句是“梦游天姥山”的收束。

“惟觉时之枕席”和诗人“梦游天姥(山)”的行动相呼应,“向来之烟霞”和“梦游天姥(山)”的内容相呼应。

D.“世间行乐亦如此”作为最后一章的首句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此”字“承”前面一、二两章的内容。

“世间行乐”指的是作者由东鲁南游吴越的现实,这四个字既扣了诗题“吟留别”,又“启”了下面及时行乐的全部内容。

【解析】南游吴越不是现实,而是梦境。

4.对下列诗歌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夜归鹿门歌》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业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远离尘世时孤独寂寞的心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

篇目四菩萨蛮(其二)一、字音认读1.菩萨..(pú sà) 2.垆.边(lú)3.皓.腕(hào) 4.还.乡(huán)二、词语积累1.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2.画船..听雨眠画船: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3.垆边..人似月垆边:指酒家4.皓.腕凝霜雪皓:洁白5.还乡须.断肠须:应该,应当三、佳句诵读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说作者(一)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59岁举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卒于蜀。

(二)作品:著有《浣花集》,名篇《秦妇吟》。

诗以七绝见长,极富画意,词尤工,艺术上含蓄婉约。

(三)评价: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花间派”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因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寻背景韦庄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不使其归,又重视他的才华,任命他为宰相。

中原战乱,韦庄有家难归,内心充溢着思归之情。

这首《菩萨蛮》词,就隐寓着他羁留蜀地不能归的思绪。

链常识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

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毛文锡、牛希济等人。

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名《花间集》,故称“花间派”。

花间词派的作者适应当时宫廷生活的需要,多写闺阁闲情,描写女人姿色,浓艳华丽,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其中,韦庄成就较高,其词清丽疏淡,质朴自然,感情真挚,代表作品如《菩萨蛮》五首等。

1.这首词共写了江南的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的景色特点?提示:春水、画船、垆边美人。

表现出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

2.诗人用四句话简洁直白地描摹江南的“好”,可分三个层次,请分析。

提示:作者用四句话简洁直白地描摹江南的“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春水碧于天”是江南的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的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则是写江南的人物之美。

韦庄《菩萨蛮·其二》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其二》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其二》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菩萨蛮·其二》是由韦庄所创作的,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菩萨蛮·其二》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其二》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其二》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菩萨蛮·其二》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菩萨蛮·其二》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诗歌之部 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诗歌之部 第2单元 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本课话题——眷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句为我们展示了江南的大好风光,先从总体落笔,既写景,也写词人的感受,境界开阔,给人以水天一色、上下景明的感觉;再从局部着墨,近镜头写出江南水乡的春雨声韵,同时也反映出词人的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水乡的无限眷念之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博士返乡笔记中的人情之感2015年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

作者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在文中描述了自己的返乡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

许多网友都用“感同身受”四字评价,但也有人指出返乡笔记有“美化”嫌疑。

年味少了,亲情淡了,应该是不少人的共同感受,这些感怀虽然有对往昔温情的眷恋,但也要正视当代社会转型、人情与人际表达方式日趋转变的现实,不该过分顾影自怜。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

——元好问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

——刘过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

——郑光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吴承恩莫怪行人头尽白,异乡秋色不胜多。

——袁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菩萨..(pú)(sà) 垆.边(lú) 皓.腕(hào) (2)多音字好⎩⎨⎧(hǎo )好事(hào )喜好 还⎩⎨⎧(huán )还乡(hái )还是 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游人只合江南老.(形容词作动词,变老)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其二)【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浔阳月色”入手,分别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和“月色”这个意象,结合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识记和理解,寻找与之相关的诗句。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名师点睛描写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的表现之类的来反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

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的《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

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

《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上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

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

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

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

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

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

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清楚地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

D.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有影响。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清楚地区分出来”说法不准确,文章第一段中说的是“似可区分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诗歌的起源区分出圣诗和俗诗两个不同的源头并分别加以探讨,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文明早期的圣诗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皆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D.安德鲁·兰认为: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

他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意象与情感朱光潜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选择该意象。

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何以《闺怨》这首诗的主人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

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

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

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

所以诗是作不尽的。

有人说,风花雪月等都已经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作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

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

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作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王昌龄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这又要回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老问题了。

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

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要钻进那个人的心孔,在霎时间就要变成那个人,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

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们深中情理。

在这种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连贯。

一般批评家常喜欢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类,以为写自己经验的作品是主观的,写旁人的作品是客观的。

这种分别其实非常肤浅。

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总之,主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超以象外”,客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得其环中”,像司空图所说的。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

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

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和谐整一的。

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

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

人的美往往在眼睛上现出,但是也要全体健旺,眼中精神才饱满,不能把眼睛单拆开来,说这是造化的“警句”。

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画龙做起。

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

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

《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

我们可以见出创造如何是平常的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如何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如何使意象整一种种道理了。

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

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

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选自《谈美》,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意象与情感”的关系的一项是()A.《诗经?蒹葭》分为三章,运用了意象和情节相结合的方法,每章只是改变了一些词语,比如“苍苍”“萋萋”“采采”和“为霜”“未曦”“未已”等,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B.王昌龄的诗《长信秋词》通过描写班婕妤受汉成帝宠幸后谪居长信宫来慨叹宫女失宠之悲,诗人客观描述了班婕妤的遭遇,而并未掺杂个人情感,因而使诗歌的表情达意更加真实。

C.李白《长相思》诗中的“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两句把黄叶、白露、青苔等本来不相关的意象用“相思”的情感联结起来,体现了抒情主人公因所思之人迟迟不来而生发的悲凉。

D.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中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借曲终人杳和江上青峰,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