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等级考内容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2.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
⎪⎨⎪⎧
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2)沉积岩: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而成,具有层理构造,往往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 是岩浆岩;B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 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三、板块构造理论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3.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岸山脉、岛弧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岭等。
[名师注解]
【注1】 (1)花岗岩属于典型的侵入型岩浆岩,质地坚硬,常被用做建筑材料。 (2)沉积岩往往成层分布,但不一定都含有化石,且含有化石的岩层也不一定是沉积岩,有可能是变质岩。
【注2】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 (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
【点】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及原有岩石如下:
【辨】
(2)澳大利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3)板块交界处地震、火山多发,但地震、火山发生地却不一定是板块交界处。
考点一岩石类型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集训过关]
(2019·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A.甲类岩石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D.丁类岩石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①—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D.③—高温熔融
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1.B 2.A 3.A第1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可知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第2题,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①~⑤分别是侵入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第3题,甲为喷出岩,多具气孔构造;乙为侵入岩,不可能找到化石;丙为变质岩,无层理构造;丁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页岩等,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普陀山是燕
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据此完成4~5题。
4.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A.A类岩石B.B类岩石
C.C类岩石D.D类岩石
5.图甲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海浪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风化作用
解析:4.B 5.A第4题,由材料可知,普陀山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第5题,由图甲可知,该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
考点二板块构造与宏观地貌
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图表所示。
生长边界
2.板块构造学说的其他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集训过关]
如图是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北方四岛的形成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C.火山喷发而成
D.流水沉积形成
解析:选A北方四岛属于东亚岛弧,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由两板块碰撞形成,故A项正确。
如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