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科学技术源远流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遇到了崭新的挑战,如何围绕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和富裕农民工作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服务的核心目标,本文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并结合当代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
问题,对农业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科学技术;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非常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
而“农业、农村、农民”这3个问题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伴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 2013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出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协调,着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从体制上和政策不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农业
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
尽管如此,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家庭为单位,小面积经营。
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方式,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均需在单位面积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且以低水平、重复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
既不适应不断提高的农业生产要素水平和社会化分工的要求,也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市场风险,更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
尽管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造成农户兼业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
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反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影响“农业、农村、农民”3者共同协调发展。
2.2 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有待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现代化农业,尤其是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市场农业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在供需双方交换,生产不能与市场相适应;产业布局和专业化分工错乱,不符合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储运加工系统不畅,导致“卖难”问题十分突出。
这些问题都大大地抑制了广大劳动者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3.3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解决好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
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与食品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带来的极端气候,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及病虫害问题,始终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
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已走出实验室,成为动植物育种的常规手段。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正逐步侵入和占领传统的农业国家,我国同样未能幸免。
尽管该技术在提高产量、抗逆及抗病虫害方面比传统作物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其安全性却无法准确评估。
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不仅危害食品安全,更不利于我国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平稳。
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这些接连不断发生的事件,引发了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
3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18世纪以来,西方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技体系引领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尤其是数量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与变革。
我国用了近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努力进步与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尽管我
国人口增加了2.4倍多,但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t多,增加到5.9亿t,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增长。
4 农业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1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是“三农”建设的基础,而科技创新更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特征,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彻底改变了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到现代化农业工程——超高产作物选育、现代化的畜禽育种技术、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重大工程等,通过高科技手段不仅使得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更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古人总结出的一句老话,从中反应出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在生命科学爆发式发展的推动下,尤其是经典数量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促成了现代化的作物、畜禽选育技术。
高密度芯片和深度测序技术的出现,不仅使科技工作者更方便地定位疾病和生产相关候选基因,其衍生出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作物、畜禽育种领域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极大地降低了育种成本。
而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抗病、抗逆育种,使得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
被誉为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两弹一星”——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更是应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在党和各级政府协同努
力下重点针对盐碱障碍耕地淡水匮乏问题,改善种植结构,改良工程和农艺措施,选育耐盐抗旱新品种,综合利用咸水和雨水资源对这一饱受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和开发。
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不可估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2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的问题。
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而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世代耕作的土地进城务工,而留守农户身兼数业,无心种田。
这些归根结底是传统劳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不能为劳动者带来切实的利益。
农业产业化,这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应时而生,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仅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和生活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是农民增收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业结构的优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用现代化的工业理念来规划农业生产,通过土地集约经营,不仅可以加速农业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更能加速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农业科技园区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在农业高新技
术开发、试验和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产品的高效快速流通也是困扰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大难题。
随着我国农产品“七区二十三带”布局的完成,现代化的农产品收储、加工、运输技术为“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 结论
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发展。
这一过程中显现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粮食和食品安全及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借助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稳定快速地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解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农业、农村、农民”3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卢良恕.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j].中
国科学基金,1999(5).
[2] 王坤林,肖石江,王寿红,谢红生.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2010(11).
[3] 黄跃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
[4] 张洪源.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
方经济,2007(6).
[5] 杜兰芬.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及原则论要[j].北方经贸,2001(9).
作者简介:张征(1966-),男,吉林德惠人,高级农艺师,本科。
研究方向:农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