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二)》教案(2018新教材)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综合与实践(“重复”的奥妙)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综合与实践(“重复”的奥妙)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综合与实践(“重复”的奥妙)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综合与实践("重复"的奥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数学好玩”单元中的“综合与实践”部分,主要围绕“重复”的奥妙进行探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复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重复图形进行创作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和识别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理解重复图形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复图形进行创作和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复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重复图形进行创作和设计。

2.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理解重复图形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重复图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瓷砖、地毯、衣服图案等,引起学生对重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重复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重复的特点和规律。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出重复图形,并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画纸上,创作出自己的重复图案作品。

4. 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重复图形的概念、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信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重复图形,用剪刀剪出来,并粘贴在画纸上,创作出一幅重复图案作品。

2. 答案:学生完成的作品,每幅作品都应该体现出重复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最新】2018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最新】2018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思想: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为解决这些问题,预计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

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一、除法一、教学内容:P2~P26二、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并能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式与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3、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的计算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三、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数:5课时五、教学进度:第1~2周除法〔一〕认识竖式一、教学内容:P2~P3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亲密联络。

2、通过引导学生进展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究、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假设干圆片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二〕、探究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考虑上述问题〔2〕接着进展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20 ÷ 5 = 44 ——商除数¯¯¯¯¯¯被除数2 0 ——除数与商的积0 ——余数〔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1〕演示20个苹果〔2〕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假如每盘放6个呢?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北京版数学二下教案

北京版数学二下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录《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2)《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4)《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5)《实践活动(一)》数学教案 (7)《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8)《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10)《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12)《千克与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13)《实践活动(二)》数学教案 (17)《时、分、秒的认识》数学教案 (19)《统计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2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1. 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方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

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2. 怎样列算式?3. 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4. 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 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1. 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小学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本教材,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

- 教材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和活动,如购物、出行、健康等。

-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单元:购物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购物场景、购物清单、货币认知等。

- 教学步骤:1. 创设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购物角色扮演。

2. 给学生分发购物清单,让学生根据清单选择商品。

3. 引导学生认识货币,并进行货币兑换练习。

4. 学生自由购物,进行实践活动。

第二单元:出行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出行方式、交通规则、地图使用等。

-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出行方式,并帮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基本规则。

2. 给学生分发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地图使用练习。

3. 进行出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地图规划出行路线。

4. 学生自由出行,进行实践活动。

第三单元:健康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运动锻炼、个人卫生等。

-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介绍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的基本知识。

2. 进行健康饮食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健康食物。

3.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锻炼,并讨论适当的运动方式。

4. 学生讨论个人卫生习惯,并进行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教学内容:对前三单元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 教学步骤: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反思和讨论。

3. 教师总结各组的反思和讨论,进行全班总结。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2)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到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能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

2.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到问题解决的进程,为以后解决其他问题留下思路和足够信心。

3.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实践掌握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小组讨论——分类问题的步骤及优势。

2.教师示范和指导——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小组展示——展示小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巩固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到分类问题的优势以及如何完成分类的步骤。

2.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类。

2.学生需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教学过程第一步: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分类问题的步骤及优势。

2.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可行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生根据不同题目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并互相学习。

第二步:教师示范和指导1.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使用分类方法来解决问题。

2.教师可采用PPT等工具进行示范和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

第三步:小组展示1.小组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发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互相借鉴。

第四步:巩固知识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讨论并完成课堂练习。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分类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资源1.PPT2.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示范和指导、小组展示和巩固知识四个方面完成了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分类问题的步骤和优势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从而为以后解决其他问题留下了思路和足够的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课堂展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课堂展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课堂展示课堂展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会把一大堆物品放在讲台上,包括各种形状的卡片、木棍、积木等等。

然后教师会要求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形状,把物品分类,例如:把所有的长方形放在一起,把所有的正方形放在一起等等。

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分类,然后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分得准确。

教师还会通过展示具有不同长度的钢尺或细线,让孩子们自己量度各种物品的长度。

比如用钢尺测量一张卡片的长度,用细线测量一根木棍的长度等等。

孩子们会把量出的长度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分析和分类。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掌握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会通过让孩子们制作简单的几何图形,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和性质。

例如让孩子们用卡片或棍子拼出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简单的图形。

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更好地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构成和性质。

教师还会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让孩子们猜数字、填数表、玩数学四则运算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和神奇。

《实践活动》这节学课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达,更是孩子们探究、创造、发现和体验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

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更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和趋势,让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更快乐和自信地成长。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P2~P26二、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应用.2、使学生体验除式与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的计算办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三、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2、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四、教学时数:5课时五、教学进度:第1~2周除法(一)认识竖式一、教学内容:P2~P3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二)、探索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20 ÷ 5 =44 ——商除数ˉˉˉˉˉˉ被除数2 0 ——除数与商的积0 ——余数(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1)演示20个苹果(2)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3)全班交流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教学内容:P4 ~ 5 “分草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二、探索新知1.探究试商方法.(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2)列算式: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 ~ 5题.四、总结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教学内容:P6 ~ 8 “租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6<25 8×()<38 7×()<40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48÷5= 36÷6= 53÷7=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3.解决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1÷4=5(条)……1(人)至少要租6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5.练习:P6“试一试”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10÷3=3(时)……1(元)答:10元钱最多划3时.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 ~ 4题.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四、总结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8 ~ 9 练习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板书:除法练习课二、指导练习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2.第2、3题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4题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4.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5.第6题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6.第7题(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派车的可能性有5种,只要求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就可以.7.第8题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二、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二、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关键:(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5、引导学生掌握以内眼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四、课时划分:6课时五、教学进度:第3~4周第一课时:乘加、乘减教学内容:P10 ~ 11 “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点: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9×3= 8×5= 37-15= 8+15= 36+7=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 45-18+20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二、探索新知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3.解决问题.(1)列算式:3×4+6 6+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解法一:3×4+6 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12+6 =6+12=18(元)=18(元)答:该付18元.4.尝试独立解决(1)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20-12=8(元)答:应找回8元.(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巩固练习:P11“试一试”1.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2.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3.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课时:除加、除减教学内容:P12 ~ 13 “花店买花”教学目标: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 28÷7 36÷6 24÷8 81÷9 15÷3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8+6 40-6×4二、探索新知出示P12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3. 解决问题.(1)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a . 24÷8=3(元), 5-3=2(元)答:(略)b . 5 - 24÷8=5-3=2(元)答:(略)(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5 - 24÷8=5-3=2(元)答:(略)(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4.尝试解决问题.(1)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2)让学生独立解答.(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三、巩固练习1.P13“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2.P13“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四、总结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14 ~ 16 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板书: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练习课二、指导练习1.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2.第2、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3.第4题.注意图中“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4.第5题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解法一:12÷6=2(元)3>2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解法二:3×6=18(元)18>12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解法三:12÷3=4(听) 6>4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再算每听便宜多少元?3-12÷6=3-3=1(元)答:每听便宜1元.5.第6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有什么规律,然后小组讨论,订正.6.第7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7.第8题先审题,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再让学生改错.可指名板演.三、介绍“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四、总结第四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17 “过河”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题:(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 计算32-8÷8 20+16÷4 30-4×5二、探索新知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 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 写出解答过程(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54÷9=6(条)答:(略)5.练习(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24+16÷8 (24+16)÷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2)独立完成P17“做一做”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三、巩固练习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16-8×2 (6-8)×22.P18 “练习三”的第1题.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18 ~ 19 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每四人准备1副扑克牌,每人准备1枝红笔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第2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上?(小括号)2.第3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让学生独立解答.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3)指导提问.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3.第4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要求每个班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2)让学生独立解答.分步列式:24+29+28=81(人)81÷9=9(人)综合算式:(24+29+28)÷9=81÷9=9(人)答:(略)4.第5题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让6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5.第6题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6.第7题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7.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三、总结三、方向与路线一、教学内容:1、辨认方向.2、用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认识简单的路线.二、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2、难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3、关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要求: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四、课时划分:3课时五、教学进度:第5周第一课时:辨认方向教学内容:P20 ~ 21 “辨认方向”教学目标: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第一至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如观察、调查、实验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我们的校园(1)观察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布局和功能区。

(2)调查同学们对校园环境的看法,提出改进建议。

2. 第二课时:我们的节日(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探讨节日习俗的意义。

3. 第三课时:我们的食物(1)认识常见的食物,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2)调查同学们饮食习惯,提倡合理膳食。

4. 第四课时:我们的家乡(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2)调查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5. 第五课时:我们的身体(1)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认识主要器官的功能。

(2)调查同学们的生活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2. 调查法: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的能力。

3. 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验证科学原理。

4.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调查、实验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的态度、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

2.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问卷等。

3. 实地考察:如校园、家乡等。

4. 网络资源:如相关网站、论坛等。

5. 学生作品: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第一至第五课时:本节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至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每个课时40分钟。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年 级
二年
学 科
数学
章节 (单元)
第 1 单元
课题
分苹果

主 备
李舒
备课 李恒梅、李舒华 成员
授课 日期

知识
1、使学生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能够准确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教 能力
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目 过程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与
图 33 欣赏与设计 形
活 14 比一比
34 练习五

的 15 有多少个字 大 数 16 练习二
35 奥运开幕
第 七
36 1 分有多长


17 铅笔有多长
单 元
37 淘气的作息时间


18 1 千米有多长
时 38 上学时间


19 练习题
分 秒 39 “重复”的奥妙
20 整理与复习(一)
40 练习题
析 难点 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 具 学 小黑板、练习本





第三课时 搭一搭(二)
个性化修正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用小棒搭了一个正方形,你能用小棒搭一个小房子吗? 学生动手操作。 指名学生是怎么搭的。 选一个用 6 根小棒搭成的房子。(展示) 全班动手用 6 根小棒搭房子。 二、探究新知 (1)搭一搭。 ①刚才用 6 根小棒搭成了 1 座房子,那么 12 根小棒能搭几个房子呢? 学生动手操作。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12÷6=2(个)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竖式计算。 ②如果是 16 根小棒呢? 学生动手操作。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16÷6=2(个)······4(根)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竖式计算。 (2)理解除法竖式。 结合学生搭房子的过程说一说。 除法竖式中的“16”表示什么?(16 根小棒) “6”表示什么?(每 6 根小棒可以搭 1 个房子) “2”表示什么?(搭 2 个房子) “12”表示什么?(搭 2 个房子要 12 根小棒) “4”表示什么?(搭了 2 个房子后还剩 4 根小棒,不能在搭了) (3)看一看,说一说。 13÷5=2····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小学的学习中,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需要用到实践的学科,因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非常基础,所以更应该加强实践操作。

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份好的教案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步,因为只有确定好教学目标,才能更有的据可循,更有的计划可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基本数字概念及简单的数学运算。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的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础知识。

例如:1、学习数字的基本概念:即0-100以内的整数组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字。

2、学习整十数的个位数、十位数,让学生通过数码拼接积木来学习。

3、学习有序数列,让学生通过数码拼接棒子来形成有序数列。

4、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加、减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球来体验运算的过程。

5、学习数字的用途及其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数码计时表、电话号码、邮编等来了解数字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学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收获,例如:1、使用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记忆力。

2、使用幼儿教育法。

幼儿教育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全面教育学生的认知能力。

3、使用图像教学法。

图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数学知识,加深他们对数字的印象。

4、使用互动白板教学法。

互动白板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知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理解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2. 学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3. 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含义,让学生理解问题是由疑问、困惑、矛盾等引发的,需要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案。

(2)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3)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验证。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个问题,并提出问题。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验证。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1)解决问题的含义(2)从生活中发现问题(3)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二)北京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二)北京版

⼆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第六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年级:⼆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是学⽣学习完连减解决问题之后的⼀节练习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多数学⽣已经能借助图帮助⾃⼰理清数量关系,初步掌握了解决此类解决问题的⽅法,明⽩了两种解题⽅法的异同。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进⼀步提升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理清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

帮助学⽣进⼀步了解不同的解题⽅法,巩固解题思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应⽤数学的意识。

根据以上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有以下⼏点:1.带领学⽣对⾃⼰的解题思路进⼀步梳理,通过画图的⽅式理清数量间的关系,进⼀步提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

2.加强学⽣间对算法及解题思路的交流,提⾼学⽣的分析和表达能⼒。

3.培养学⽣结合⽣活实际提出问题的能⼒,感受⽣活中的数学⽆处不在。

⼆、教学⽬标1.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进⼀步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法。

(重点)2.尝试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能⽤⾃⼰的语⾔⽐较清晰地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

(难点)3.体验数学与⽣活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应⽤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活动⼀:快乐庄园——植树梳理解题⽅法1.出⽰:P66 1教师:乐乐带我们来到了第⼀站——快乐庄园,你们看,⽼师和同学们正在植树呢!(1)寻找信息和问题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选择正确的算法出⽰:⼩杰:127-47=80(棵) 80-50=30(棵)悦悦:127-(47+50)=30(棵)教师:这是⼩杰和悦悦两⼈的算式,请你判断⼀下,看看他们都做对了吗?你也可以先画个图来帮助你。

(3)交流想法①借助直条图理解题意教师:先画⼀个直条表⽰3天⼀共种了127棵树,也就是这道题的整体。

从这个直条⾥分出⼀部分表⽰第⼀天种的47棵,再从这个直条中分出⼀部分来表⽰第⼆天种的50棵。

剩下的这部分就是这道题的问题—第三天种了多少棵。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二)教学设计(最终5篇)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二)教学设计(最终5篇)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二)教学设计(最终5篇)第一篇: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二)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张秉贵的照片,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生:不认识。

师: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售货员。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顾客要多重的糖,他一把抓起来放到秤上一称,准得连一块糖也不差,所以被人们尊敬的称为“一抓准”。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抓得那么准吗?就是因为他勤学苦练,练就了能够准确的估算物品质量的绝活。

你们想不想向他学习?生:想。

(二)实践活动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模仿一个购物的场景,评选出咱们班的小“张秉贵”。

1.活动要求:(1)同学在小组活动时要互相帮助。

(2)当你在准备称物品时遇到人多地情况下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

(3)活动时说话要轻,不要影响到其他组。

(4)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物品的质量,先不考虑物品的价钱。

2.活动过程:(1)同学们把要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后拿到售货员那里称一称,看看你的估算准不准,把估算和实际称的数据请记录员帮你记录下来。

(2)老师想先做一次售货员,你们做顾客,你们同意吗?(同意)请你拿出带有红色标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指名回答)咱们把物品放到秤上称一称,看谁估算的最准。

(500克)请同学们再来轮流掂一掂,这就是重5001 克的物品。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1.出示图片
李叔叔带了600元,买了一台饮水机和一台吸尘器。
(1)还有什么已知条件?
(2)如果我要提问题,该提什么?
(3)自己小声读读,按解题步骤解答
(4)在班里交流。
2.出示图片
学校礼堂有330个座位,一年级已经来了120人,二年级来了104人。还有多少个空位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只要我们能按照所学方法去解答,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看屏幕
看题回答:
学生看题回答。
学生在小卷子上做。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图片内容
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课件演示:课件出示

师:找找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用彩笔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知道连环画有450本,一年级已经借走100本,可以求什么问题?
师:知道一年级已经借走100本,二年级借80本。可以求什么问题?
师:要求还剩多少本连环画?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1)有几种解答方法
(2)每种方法是什么?只列式计算,不答题.
二、出示主题图
1.这是一幅生活场景图,快看看,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连环画有450本,一年级已经借走100本,二年级借80本。
师:如果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时还剩多少本连环画?应该选取那些数学信息?
生:连环画有450本,一年级已经借走100本,二年级借80本。
师:赶快读读题,想想题里说的什么意思?
教学难点:为什么加小括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活动
多媒体使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学生喜欢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践活动素材3.学生作品展示板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一幅校园风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元素。

(二)实践活动一:数学趣味游戏1.游戏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游戏规则。

(2)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队长。

2.游戏过程(1)教师出示游戏素材,学生根据素材内容,完成相应的数学任务。

(2)队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收获。

(三)实践活动二:生活中的数学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如购物、旅行等。

2.学生根据生活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学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各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实践活动三:数学小剧场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个数学小剧本。

2.各组表演数学小剧场,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1.学生分享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

3.学生填写实践活动反馈表。

五、教学反思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在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存在依赖性强、思考不深入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和家人一起购物、计算家庭开支等。

2.开展数学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合节日,开展数学主题实践活动,如元宵节的灯笼制作、端午节的粽子计数等。

4.组织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如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活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估计物体的质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张秉贵的照片,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
生:不认识。

师: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售货员。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顾客要多重的糖,他一把抓起来放到秤上一称,准得连一块糖也不差,所以被人们尊敬的称为“一抓准”。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抓得那么准吗?就是因为他勤学苦练,练就了能够准确的估算物品质量的绝活。

你们想不想向他学习?
生:想。

(二)实践活动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模仿一个购物的场景,评选出咱们班的小“张秉贵”。

1.活动要求:
(1)同学在小组活动时要互相帮助。

(2)当你在准备称物品时遇到人多地情况下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

(3)活动时说话要轻,不要影响到其他组。

(4)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物品的质量,先不考虑物品的价钱。

2.活动过程:
(1)同学们把要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后拿到售货员那里称一称,看看你的估算准不准,把估算和实际称的数据请记录员帮你记录下来。

(2)老师想先做一次售货员,你们做顾客,你们同意吗?(同意)
请你拿出带有红色标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指名回答)咱们把物品放到秤上称一称,看谁估算的最准。

(500克)请同学们再来轮流掂一掂,这就是重500克的物品。

3.你还想买别的物品吗?
(1)角色分配:
每组选定一个售货员,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其他同学做顾客。

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自由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略)。

(3)全班交流。

同等质量的物品都有哪些?(小组汇报)
(4)评选小“张秉贵”。

每组评选出一名同学。

(5)提数学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手中的物品,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6)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小结:
出示生活中的物品:
(一)出示一袋奶,你们估计它有多重?
出示一盒奶,估计它有多重?
出示一袋包子,估计它有多重?
(二)药品:
在药盒上找数学信息。

师:克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三)营养配餐:
找数学信息。

(师指说含量)
师:克的知识能让我们的营养均衡。

看来克与千克的知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