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和报告制度

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和报告制度

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和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

范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处理和报告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相关人员。

三、意外事件分类

实验室意外事件分为小型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 小型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设备造成一定影响,但未造成重伤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2. 重大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伤害或污染,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事件。

3. 特大事故:导致人员死亡、大规模环境污染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意外事件处理流程

1. 小型事故处理流程:

(1)发生小型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2)现场人员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

(3)现场人员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实验室负责人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并完善。

2. 重大事故处理流程:

(1)发生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2)现场人员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降

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

(3)现场人员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向院科室负责人报告。

(4)院科室负责人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

污染防控,组织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

3. 特大事故处理流程:

(1)发生特大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停

止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2)现场人员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降

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报告制度

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报告制度

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风险评

估报告制度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报告制度

为保证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人员和仪器等的危害得到及时评估,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等有关检测活动的危险评估,或者在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对病原微生物可能给人或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

职责:

1.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本科室开展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险度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2.进行危险评估的人员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和科学文献的新

信息,跟踪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3.负责将该制度上报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通过委员会讨

论并批准该制度,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使其掌握该制度并落实实施。

具体要求:

1.掌握初筛实验室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HIV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危险程度分级、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因素分析,安全保障措施等。

2.确定实验室风险评估的目的,掌握评估范围涉及到的病

原微生物、物理、化学、辐射、防护用品、环境等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同时结合实验室的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

3.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

还要进行定期的阶段性评估。

4.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报告单,并对存在的风险及时填写报告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事件是本预案的首要任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用品等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生物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预判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预警信息应当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报告。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当详细、准确、及时,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信息。

第四章应急响应措施

第十二条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启动响应级别。

第十三条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实验室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事故,保证实验室内外环境

的安全。同时,应当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报告,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第十四条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措施,确保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性和适时性。

第五章善后处理和评估

第十五条生物安全事件处理结束后,实验室应当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善后处理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于造成损失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验室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

实验室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

实验室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一般生物安全事件、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一)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

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二)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或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三)生物恐怖事件

生物恐怖事件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施或菌(毒)种库(或保藏设备)被蓄意破坏;高致病性菌(毒)种或样本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被盗、被抢;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故意播撒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现不明原因或人为造成的火灾、断电、爆炸事故;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人群中发生的蓄意投放病原微生物事件及其它可能涉及生物恐怖的事件。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4篇)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4篇)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实验室紧急事故的报告处理工作,加强事故的防控和处置,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人员,包括职工、学生、访问学者等。

第二章报告程序

第一节事故报告的要求

1. 发生事故后,实验室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实验室主管人员报告事故情况,并说明事故的性质、地点、时间、伤亡情况等相关信息。

2. 紧急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漏等可能对实验室人员和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二节事故报告的流程

1. 实验室主管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并及时向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等汇报。

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性质、地点、时间、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等相关信息。

3. 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根据报告内容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并按照相应的预案进行处置。

第三章处理措施

第一节伤员救治

1. 发生事故造成人员受伤时,应及时进行紧急救护,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2.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呼叫器等,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急救技能。

第二节消防措施

1. 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并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发生火灾时,实验室人员应迅速将火灾报告给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并进行紧急疏散。

3. 实验室人员应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在火灾初期进行初步扑救。

第三节泄漏应急措施

1. 发生液体或气体泄漏时,实验室人员应立即关闭泄漏源,并迅速向上级汇报,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置。

2. 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泄漏处理设备,如吸漏器、中和剂等,并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1。实验室意外事故多种多样,应区分仪器设备损坏、爆炸、火灾、被盗、污染、中毒、职业暴露、人身意外伤害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和补救措施。

2.事故发生后,应在采取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的同时,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向中心分管领导报告。如属现现场人员解决不了的事故,应赶紧拨打求救电话,火警119、救护120、报警110,请求帮助处理。

3.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过程中,遇到病原微生物泄漏或实验人员被感染等生物安全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1)、溅入眼睛必须用洗眼药进行清洗消毒.(2)、溅入口腔必须用含嗽消毒药进行消毒。(3)、溅入皮肤上必须用70-75%乙醇或用2%来苏尔溶液进行消毒,对于有芽胞的致病菌可用2%戊二醛常温下15分钟消毒。(4)、溅至衣服上必须用23%来苏尔或含氯消毒溶液浸泡4—6小时后清洗.(5)、溅落台面、地面必须用3-5%来苏尔溶液或含氯消毒溶液进行消毒。(6)、如遇到水源污染应立即根据被污染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对应的消毒处理。

4。事故发生后,不管事故大小,当事人应尽快把事故的起因和后果以书面的形式,紧急情况可用电话及时报告,之后再补书面材料,报告给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交给分管领导,由领导开会研究作出处理意见.

5.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从严处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体系与预案意外事件处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体系与预案意外事件处置
• 在12 小时内向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对事故旳通过以及事故旳因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 是旳分析,对感染者旳发病过程作具体记录和检 查。
• 事故有了成果后来,当事人、负责人应进一步实 事求是地找出事故旳本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 结。单位领导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 报告事情旳通过、后果、因素和影响。
第9页
应急准备
• 在制定旳应急预案中应涉及消防人员和其 他服务人员旳工作。应事先告知他们哪些 房间有潜在旳感染性物质。要安排这些人 员参观实验室,让他们熟悉实验室旳布局 和设备。发生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 筑内和∕或附近建筑物旳潜在危险向本地或 国家紧急救济人员提供资料。只有在受过 训练旳实验室工作人员旳陪伴下,做好个 人防护才干进入这些区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体系 与预案、意外事件处置
第1页
应急体系与预案
• 由于存在仪器设备或设施浮现意外故障以及操作 人员浮现疏忽和错误旳也许性,生物医学实验室 发生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旳。但是,任何生物安 全实验室在其建立之初或从事某项危险旳实验活 动之前,各个单位均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处 置意外事件旳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制定多种意 外危险旳应急预案并体目前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中,并不断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旳需要。 有关应急预案应定期演习,使所有工作人员熟知。 现就有关实验室意外事件应急处置旳有关原则加 以简介。

医院微生物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医院微生物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医院微生物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1 目的

明确微生物室人员在发生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和报告程序,避免或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和出现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

2 范围

适用于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 职责

3.1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本原则执行情况的监督;

3.2 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施;

3.3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以本原则规范自己的工作。

4 处理要求

4.1 感染性材料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处理的一般原则

4.1.1 用纱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4.1.2 向纱布或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2000mg/L含氯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

4.1.3 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4.1.4 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分),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

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内以待处理;

4.1.5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4.1.6 对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4.2 皮肤粘膜被污染

实验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生皮肤粘膜被感染性材料污染,视为有较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液消毒的皮肤部位(如手)可用75%乙醇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20min,若感染性材料溅到眼睛里或眼睛周围等部位,立即摘掉手套,用洗眼器清洗或流动水冲洗眼部。之后立即撤离,期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对现场可能污染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可能污染的实验室空气进行通风和紫外线消毒。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定为事故;

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

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

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

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我所(中心、站)检测工作,及时上报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人员及检测工作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按事故处理:

a、由于检测人员、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条件不符合要求,

试验方法有误、数据差错,而造成检测结论错误。

b、试验人员弄虚作假,伪造试验数据。

c、检测样品及备份样丢失。

d、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丢失或泄密。

e、爆炸、火灾、被盗、污染、中毒、人身意外伤害等。

三、职责

各室负责人负责事故的报告和处理。

技术负责人审批。

四、工作制度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的同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拔打求救电话。

事故发生后,无论事故大小,当事人应尽快把事故的起因和后果以书面形式(紧急情况可用电话及时报告,之后再补书面材

料)报所技术负责人及所领导。

事故发生后,由室主任写出事故原因分析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经所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报设备管理小组及所领导。事故特别重大的要送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c、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e、事故原因分析

f、事故处理意见

g、其他需要报告的有关事项。

对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应对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及事故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3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3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

(一)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

①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②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③在发生事件后的____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针刺伤

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②用____%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____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④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⑤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____周后检测hcv的rna⑥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____周、____周、____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____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____喂养过____时要用避孕套。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微生物实验室,包括科研、教学、医疗、监测等领域的微生物实验室。

三、术语和定义

1.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指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设备故障、试剂污染等原因,导致微生物泄露、感染或其他生物安全

问题,对实验室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

2.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操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实验室人员、环境和公众不受微生物危害的过程。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1.各级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微

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处理工作。

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报告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组织初步处理和调查。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的检

查和维护,指导实验室人员正确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安全问题。

4.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规程,及时报告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参与事件的处理和调查。

五、处理程序

1.发生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危险操作,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实验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生物安全委员会。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四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四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

1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____%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摄入

实验过程中不慎摄入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____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____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材料10实验室意外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材料10实验室意外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GLSC_01-39实验室暴露事件的紧急处理“暴露事件”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职工作时与潜在传染性物质的接触(眼、嘴、其它黏膜、经吸入方式进入呼吸道、破损皮肤、或非肠道)。遭到已知的或潜在暴露事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相应暴露事件的处理措施,尽快脱去手套并处理被污染部位。

一、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

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皮肤

消毒剂。

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眼、面部飞溅:用冲眼器冲洗或温水冲洗污染部位15 分钟。

5、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6、气溶胶暴露:屏住呼吸迅速离开房间,小心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当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时

必须确保个人防护用品暴露面朝里,用皂液和水仔细洗手,在实验室入口处贴上飞溅标记,实验室排风至少1 小时。实验室清洁后才准许人员再次进入。大范围的污染,必须通知生物安全办公室,安排相关人员清洁实验室以便再进入。

二、报告事件

1、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如怀疑HIV职业暴

露时,应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2、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三、意外事故登记

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

1、意外和/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实验室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实验室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实验室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

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各种生物实验的场所,涉及

到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有毒化学品、生物制品等。为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定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至关重要。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处理程序,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全体员工及临时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实验员、技术员、清洁员等。

二、意外事件的分类及处理程序

2.1 生物安全事件

2.1.1 发现病原微生物泄漏、感染或其他生物安全问题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同时,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

2.1.2 实验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封锁实验室、停止实验、进行消毒等。

2.1.3 生物安全委员会应立即调查事件原因,评估事件严重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预防措施。

2.2 化学安全事件

2.2.1 发现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化学安全问题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关闭阀门、通风换气、报警等。

2.2.2 实验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化学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疏散人员、隔离事故现场等。

2.2.3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

2.3 机械设备事故

2.3.1 发现实验室设备故障、损坏或其他机械设备

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设备,并报告实验室主任。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

一、概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预案旨在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对流程、责任分工、应急措施和资源保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事件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事件分级

1.一般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小,且易于控制和消除。

2.较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大,控制和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3.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较大,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4.特别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极大,可能引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

三、应急组织机构

1.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

2.应急办公室:设在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协助应急指挥部制定应对措施。

4.应急队伍: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处置、消毒和防护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

1.发现与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生物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初步控制措施。

2.应急启动: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技术专家组和应急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四队中心卫生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