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本(5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本(一)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①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②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③在发生事件后的____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针刺伤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②用____%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____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④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⑤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____周后检测hcv的rna⑥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____周、____周、____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____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____喂养过____时要用避孕套。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①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②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③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____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实验室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
实验室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一般生物安全事件、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一)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二)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或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三)生物恐怖事件生物恐怖事件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施或菌(毒)种库(或保藏设备)被蓄意破坏;高致病性菌(毒)种或样本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被盗、被抢;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故意播撒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现不明原因或人为造成的火灾、断电、爆炸事故;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人群中发生的蓄意投放病原微生物事件及其它可能涉及生物恐怖的事件。
(四)信息报告1、责任报告单位或人1)实验室设立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2)卫生行政部门(五)报告时限和程序1、报告时限为2小时。
一般事件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重大事故同时报告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和卫生行政部门(卫计委);疑似生物恐怖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局。
2、实验室设立单位发现实验室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或疑似生物恐怖事件,应案属地化原则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实验室设立单位可直接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一、报告内容
(1)实验室工作违章情况:时间、地点、原因、危害性、事件性质、违章人员、后果情况以及消毒处置等情况。
(2)实验室感染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人员、感染原因、途径、发病与健康状况、应急处置情况等。
(3)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运行异常情况。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场所的消毒处置情况。
(5)职业病
二、报告机构与报告人
(1)实验室工作人员为法定报告人。
(2)除法定报告人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为实验室感染的责任报告人。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三、报告程序
发现实验室感染一般差错的直接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由实验室内部妥善处理;
重大差错的由实验室负责人直接向实验室所在单位的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发现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应立即报告所在实验室负责人;所在实验室负责人接报感染事件后应立即报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
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应立即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一般实验室事故报上级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严重及重大事故的应立即报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四报告方式
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所在单位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报告。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试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试验室的安全运营和及时有效应对紧急事故,本制度旨在规范试验室紧急事故报告的处理流程,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保障试验室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资产的安全。
2. 责任与义务2.1 试验室负责人试验室负责人是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负有直接责任,具体责任如下:•确保试验室成员充分了解试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和维护试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档案;•依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组织调查并订立应急措施;•指定特地人员负责试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工作;•定期组织试验室紧急事故演练,提高应急处理本领。
2.2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是试验室中专业技术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发生、报告和处理供应相应支持,具体责任如下:•及时向试验室负责人报告试验室紧急事故;•帮助试验室负责人进行紧急事故调查和处理;•供应技术支持,参加应急措施的订立和实施;•组织紧急事故演练,培训试验室成员应急处理本领。
2.3 试验室成员试验室成员是试验室的常驻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发现和报告承当基本责任,具体责任如下:•发现试验室紧急事故时,立刻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及时向技术人员或试验室负责人报告紧急事故情况;•搭配试验室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紧急事故调查和处理;•参加紧急事故演练,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本领。
3. 紧急事故报告流程3.1 紧急事故报告的方式试验室成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报告紧急事故:•口头报告:直接向试验室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口头汇报紧急事故情况;•书面报告:填写紧急事故报告表格,认真描述事故发生时间、地方、原因、影响等。
3.2 紧急事故报告流程紧急事故报告的处理流程如下:1.试验室成员在发现紧急事故后,立刻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试验室成员采取紧急措施后,立刻向试验室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口头报告紧急事故情况。
3.试验室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接到口头报告后,立刻进行初步核实和评估。
4.假如事故属于紧急事态,试验室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应立刻组织应急小组,并启动应急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1。
实验室意外事故多种多样,应区分仪器设备损坏、爆炸、火灾、被盗、污染、中毒、职业暴露、人身意外伤害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和补救措施。
2.事故发生后,应在采取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的同时,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向中心分管领导报告。
如属现现场人员解决不了的事故,应赶紧拨打求救电话,火警119、救护120、报警110,请求帮助处理。
3.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过程中,遇到病原微生物泄漏或实验人员被感染等生物安全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1)、溅入眼睛必须用洗眼药进行清洗消毒.(2)、溅入口腔必须用含嗽消毒药进行消毒。
(3)、溅入皮肤上必须用70-75%乙醇或用2%来苏尔溶液进行消毒,对于有芽胞的致病菌可用2%戊二醛常温下15分钟消毒。
(4)、溅至衣服上必须用23%来苏尔或含氯消毒溶液浸泡4—6小时后清洗.(5)、溅落台面、地面必须用3-5%来苏尔溶液或含氯消毒溶液进行消毒。
(6)、如遇到水源污染应立即根据被污染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对应的消毒处理。
4。
事故发生后,不管事故大小,当事人应尽快把事故的起因和后果以书面的形式,紧急情况可用电话及时报告,之后再补书面材料,报告给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交给分管领导,由领导开会研究作出处理意见.
5.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从严处理。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引言实验室作为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设备。
然而,由于实验室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操作、化学试剂等,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实验室日常运营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紧急事故,为了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人员的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事故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实验室内发生的事故,以保护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扩大范围,并为事故原因的查明提供依据。
建立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意义重大,可以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提高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二、事故报告的程序1. 事故发生后,事故目击者、受害者或发现者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员等相关人员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
2. 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员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紧急救援,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 同时,负责人和安全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事故报告表格,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各项信息。
4. 完成事故报告后,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及时将事故报告表格上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将事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三、事故报告的内容1.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等。
2. 报告还应包括事故的现场描述,清楚地描述事故发生时的环境状况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3. 事故报告应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事故发生的起因、过程和原因等。
4. 在事故报告中,同时应提供事故的应急处理情况,即在事故发生后,负责人和安全员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救援和事故控制。
5. 最后,在事故报告中,需要对事故后续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包括对事故的救援、善后工作的安排和进展情况等。
结论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三篇)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理实验室紧急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和防止事故扩大,而建立的一套报告和处理制度。
以下是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一般流程:1. 报告:发生紧急事故后,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向实验室主管或相关负责人报告,并告知具体情况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员等相关信息。
2. 紧急处理:实验室主管或相关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发展,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3. 情况调查:事故处理完成后,实验室应立即成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彻底调查,包括收集证据、询问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进行实验室设备和安全管理的检查等。
4. 报告和通知:调查组完成调查后,应向实验室主管或相关负责人提交调查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如安全管理部门、事故报告处理部门等)报告事故情况。
5. 教训总结:实验室主管或相关负责人应根据调查报告,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改进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6. 事故记录和档案:对于重大事故,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始报告、调查报告、处理结果、教训总结等,以供后续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流程,具体的制度和流程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二)是为了应对实验室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和处置事故,并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1. 安全责任人:指定专门的安全责任人负责实验室事故的报告处理工作,确保事故及时上报和处理。
2. 事故报告:实验室内发生紧急事故时,应立即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责任人,并填写事故报告表。
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情况描述和受伤人员情况等详细信息。
3. 事故处理:安全责任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验收报告内容,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确保伤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4. 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完后,应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并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一、报告内容
1)实验室工作违章情况:时间、地点、原因、危害性、事件性质、违章人员、后果情况以及消毒处置等情况。
2)实验室感染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人员、感染原因、途径、发病与健康状况、应急处置情况等。
3)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运行异常情况。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场所的消毒处置情况。
5)职业病
二、报告机构与报告人
1)实验室工作人员为法定报告人。
2)除法定报告人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为实验室感染的责任报告人。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三、报告程序
发现实验室感染一般差错的直接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由实验室内部妥善处理;
重大差错的由实验室负责人直接向实验室所在单位的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发现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应立刻报告所在实验室负责人;所在实验室负责人接报感染事件后应立刻报单位生物XXX负责人应立刻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一般实验室事故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严重及重大事故的应立刻报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四报告方式
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所在单位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意外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一、实验室应有实验室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的报告程序。
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
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序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三、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
四、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或严重差错,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
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详细如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五、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
六、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
事故有了结果以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实事求是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
七、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医院领导、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审。
检验科2013年4月检验科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潜在危害性物质的意外食入的紧急处理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送到急救室。
告诉医生食入的物质并按照其建议进行处理。
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皮肤和眼睛的接触: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不应在实验室化妆;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的紧急处理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
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微生物实验室,包括科研、教学、医疗、监测等领域的微生物实验室。
三、术语和定义1.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指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设备故障、试剂污染等原因,导致微生物泄露、感染或其他生物安全问题,对实验室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
2.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操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实验室人员、环境和公众不受微生物危害的过程。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1.各级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处理工作。
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报告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组织初步处理和调查。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指导实验室人员正确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安全问题。
4.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报告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参与事件的处理和调查。
五、处理程序1.发生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危险操作,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实验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生物安全委员会。
3.上级生物安全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生物安全委员会应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
5.实验室应根据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要求,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调查报告。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四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文1目的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____%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
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
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摄入实验过程中不慎摄入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____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
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
____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
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概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预案旨在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对流程、责任分工、应急措施和资源保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事件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事件分级1.一般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小,且易于控制和消除。
2.较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大,控制和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3.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较大,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4.特别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极大,可能引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
三、应急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
2.应急办公室:设在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协助应急指挥部制定应对措施。
4.应急队伍: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处置、消毒和防护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与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生物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初步控制措施。
2.应急启动: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技术专家组和应急队伍。
3.现场处置:应急队伍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评估,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4.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等级,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资源保障:应急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保障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需求。
6.后续处理: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各种生物实验的场所,涉及到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有毒化学品、生物制品等。
为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定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处理程序,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全体员工及临时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实验员、技术员、清洁员等。
二、意外事件的分类及处理程序2.1 生物安全事件2.1.1 发现病原微生物泄漏、感染或其他生物安全问题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同时,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
2.1.2 实验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封锁实验室、停止实验、进行消毒等。
2.1.3 生物安全委员会应立即调查事件原因,评估事件严重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预防措施。
2.2 化学安全事件2.2.1 发现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化学安全问题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关闭阀门、通风换气、报警等。
2.2.2 实验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化学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疏散人员、隔离事故现场等。
2.2.3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
2.3 机械设备事故2.3.1 发现实验室设备故障、损坏或其他机械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设备,并报告实验室主任。
2.3.2 实验室主任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3.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报告程序3.1 发生意外事件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
3.2 实验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生物安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报告。
3.3 生物安全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
医院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医院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1、目的: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4、步骤: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4评估暴露级别(见下表)4.1.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第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微生物组学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一、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应有意外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的报告程序。
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喷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
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序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三、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
四、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或严重差错,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
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详细如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五、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院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
六、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
事故有了结果以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实事求是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
七、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医院领导、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审。
微生物组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应急预案一、潜在危害性物质的意外食入的紧急处理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送到急救室。
告诉医生食入的物质并按照其建议进行处理。
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皮肤和眼睛的接触: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不应在实验室化妆;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的紧急处理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
生物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危害评估报告制度
生物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危害评估报告制度本文介绍了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危害评估报告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活动或事故处置工作在相对安全的水平开展,减少危险性事件的发生。
该制度适用于检验科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等有关的研究、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危险评估,或者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对病原微生物可能给人或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
该制度的职责包括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科室开展的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险度评估,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以及进行危险评估的人员负责收集相关的新资料和来自科学文献的新信息,跟踪评估的结果的有效性。
特定实验活动或操作程序的危险评估需要评估病原微生物的类别、危险度等级、致病性、传播方式、感染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适宜宿主、暴露的潜在后果,实验操作、浓度及含量,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动力研究数据、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信息,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
危险度评估程序包括危险评估的组织实施、评估结果的报告、评估报告的审查/审批和评估结果的修订。
生物安全事故的危害评估需要评估事故的性质、范围、危害程度、危害对象、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评估结果需要形成书面报告,并经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时提交主管领导或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审查评估报告,重点审查危险评估的充分性、合理性、相关SOP的可行性和评估结果。
必要时委托上级生物安全委员会到实地考查取证,提出审查意见及审查结论,同时按规定要求报主管部门审批。
在该制度下,实验室条件满足相应实验活动要求并被批准开展相关工作后,科室负责人应持续收集与危险相关的最新资料、信息,适时修订评估结果。
本文介绍了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评估程序。
在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时,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事故地点和涉及区域的确定、危险人群的识别、暴露和受伤人员的紧急医疗处置、人员的紧急撤离、应急装备的供应、现场控制及清除污染等。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1.意外注射、割伤及擦伤伤者应当去除防护服,清洗手部及伤处,施用合适的皮肤消毒剂,到急救室就医,并将受伤的原因及有关微生物的情况通报负责人。
必要时,应当向医生咨询,并遵照其建议执行。
应当有恰当完整的病史记录。
2.具有潜在危险物质的以外摄入应当去除患者的防护服,并将其送往急救室。
应当告之医生其所摄入的物质,并遵从医生的建议。
应当进行恰当而完整的病史记录。
3.生物安全柜外潜在危险气溶胶的的泄露应当立即疏散现场波及区域内的所有人员,且应对所包暴露人员都提出相应的医学建议。
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及生物安全主管。
至少在1小时内,任何人员不得进入现场房间,以便气溶胶的消散及空气中较重微粒的沉降。
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排气系统,进入实验室应当延至24小时后。
应当张贴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
经过适当的时间后,应当在生物安全主管的监督下进行消毒、净化处理;执行这项工作时应当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及呼吸防护用具。
4.培养物等传染性物质的破碎与溅洒小玻璃瓶及其他容器杯等传染性物质污染的破碎物品,以及培养物等溅洒的传染性物质,应当用布或纸巾覆盖。
尔后,将消毒液倾倒其上,并放置30分钟。
其后即可清理掉布、纸巾及破碎物品。
玻璃碎片应当用镊子清理。
污染区域应当用消毒剂擦洗。
破碎物品清理时如果使用了簸箕,应当将其进行高压灭菌或用有效的消毒剂浸泡24小时。
清理时用过的布、纸巾、抹布、、及拖把,应当放入污染废弃物容器中。
上述步骤均应佩带手套。
如果实验室的记录表格、其他印刷品或书面材料遭到污染,在妥善转抄或拷贝后,应当将其弃入污染物废弃容器。
5.装有潜在危险物质试管破碎于无密闭离心杯的离心机如果怀疑破碎发生在离心机运转中,应当关闭电机并使离心机在其盖子关闭状态下静止30分钟。
如果在离心机停转后才发生了破碎,应当立即关上盖子,静止30分钟。
上述两种情况都应当通知生物安全主管人员。
后续操作步骤均应佩戴厚实橡胶制成的手套,必要时加戴合适的一次性手套。
实验室重大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
实验室重大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1. 概述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承载了大量的实验和试验。
然而,由于实验室操作的复杂性和实验物质的特殊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重大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对于保障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
2. 实验室重大事故定义和分类实验室重大事故的定义根据国际标准和当地实验室管理规定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实验室重大事故是指发生突发性、严重性高、影响范围大的事故,能够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化学品事故:包括有害物质泄漏、燃烧引发火灾等。
•生物安全事故:包括病原微生物泄漏、实验中人员感染等。
•物理实验事故:包括实验设备故障、异常能量释放等。
•辐射事故:包括实验中辐射泄漏、误操作导致辐射超标等。
3. 实验室重大事故报告程序实验室重大事故报告程序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将事故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调查处理。
实验室重大事故报告程序的关键步骤如下:步骤1:紧急处理发生实验室重大事故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尽快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疏散人员、关闭设备、切断电源等。
紧急处理的具体措施应根据事故性质和紧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步骤2:事故情况调查在确保人员安全后,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展开事故调查工作,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范围和影响等。
调查工作需要全面、客观地收集相关证据,并进行现场勘查和记录。
步骤3:事故报告准备•事故概述:简要描述事故的性质、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等重要信息。
•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人为原因、设备故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可能的教训与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步骤4:事故报告上报和反馈事故报告应上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或机构,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审核和审批。
审核和审批过程中,管理部门或机构可能会要求补充提供一些额外的信息和材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材料10实验室意外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GLSC_01-39实验室暴露事件的紧急处理“暴露事件”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职工作时与潜在传染性物质的接触(眼、嘴、其它黏膜、经吸入方式进入呼吸道、破损皮肤、或非肠道)。
遭到已知的或潜在暴露事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相应暴露事件的处理措施,尽快脱去手套并处理被污染部位。
一、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眼、面部飞溅:用冲眼器冲洗或温水冲洗污染部位15 分钟。
5、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6、气溶胶暴露:屏住呼吸迅速离开房间,小心脱去个人防护用品。
当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时必须确保个人防护用品暴露面朝里,用皂液和水仔细洗手,在实验室入口处贴上飞溅标记,实验室排风至少1 小时。
实验室清洁后才准许人员再次进入。
大范围的污染,必须通知生物安全办公室,安排相关人员清洁实验室以便再进入。
二、报告事件1、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
如怀疑HIV职业暴露时,应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2、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三、意外事故登记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1、意外和/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2、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3、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四、医疗援助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事发现场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援助后应立即电话告知生物全办公室。
对于某一些暴露,如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叮咬、抓伤或蚊虫叮咬、或暴露在传染因子中,工作人员应及时接受评估。
当生物安全办公室无法联系或需更复杂的治疗时,工作人员应向医院急诊室求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四队中心卫生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