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
【测控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单元测评: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B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二章测评B(高考体验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3·浙江文综)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中,②③④均有逆温层,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①图大气垂直对流运动较强,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答案:A(2013·北京高考)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2~3题。
(a)(b)2.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3.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解析:第2题,看图可知:①处比②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①处比②处风速小;①处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多为晴朗天气,③处位于低压中心,多为阴雨天气,所以①处比③处云量少;②处气压为1 015~1 020百帕之间,③处为1 000~1 005百帕之间,所以②处比③处气压高;②处位于冷锋的后方,受冷气团控制,④处位于冷锋的前方,受暖气团影响,所以②处比④处气温低。
第3题,由图可知:通过④地的锋为冷锋,冷锋过境时,风向逐渐转为偏北风,这一转向出现在10时~12时,且该时间段风速不断加快,所以冷锋过境的时间可能为上午。
答案:2.B 3.A(2011·4.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解析:根据气温判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结合降水量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可以判断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④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一):第二章 第一节 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错误!二、地壳的物质循环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 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
据此回答1~2题。
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A.矿物B.岩石C.矿产D.矿床2.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是( )A.长石、石英、方解石B.长石、石英、云母C.云母、角闪石、石英D.长石、云母、辉石考查点2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3.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石中的____________岩,B处为________岩。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两者的成因有何不同。
(3)花岗岩和玄武岩中能形成许多气孔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岩石A、B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地层A、B的形成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点3 地壳的物质循环4.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印度半岛盛行()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A.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C.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D.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2)若该洋流流向纬度较高的地区,则该洋流()A.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 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 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D. 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3.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规律大致是(以北半球为参照)()A. 夏季偏北B. 冬季偏北C. 秋季偏北D. 春季偏北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1)该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天气特征是()A. 高温多雨B. 高温少雨C. 温和多雨D. 温和少雨6.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读天然地表与城市地表水循环环节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天然地表相比,城市地表()A. 蒸发量增加B. 地表径流量增加C. 地下径流量增加D. 下渗量增加(2)为建设海绵城市,下列举措有效的是()A.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 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C. 加快城市住房建设D.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7.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B.C. D.8.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同步训练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基础过关]1.下列地质名称按其形成及相互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A.②→⑤→①→④B.②→④→⑥→①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下图中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
据此回答2~3题。
2.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3.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同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
”庄子对“彼此是非”的论述,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或直接转化,或间接转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
完成5~6题5.下列不能直接实现由“此”及“彼”的是() A.岩浆岩→岩浆B.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浆岩D.变质岩→岩浆岩6.根据庄子的论述,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关于岩石转化的一定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B.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作用→侵入岩D.出露地表的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7.我国首次在陆地发现的“可燃冰”赋存于细砂岩、泥岩中,这表明陆地“可燃冰”的形成环境最可能是()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8.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
高中(湘教版_)地理高一必修1检测:第2章_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_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2019·黄埔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地某年4月17日~2019温和气压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4月17~20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及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是()A.暖锋,绵绵细雨天气B.冷锋,大风沙尘天气C.气旋,大雾天气D.反气旋,冻雨天气2.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A.农牧业设施受到了损坏B.附近山区易出现泥石流C.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D.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和气压曲线的数值变化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故应该是冷锋过境。
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4月份气温回升,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松散,快行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尘天气。
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次天气过程为冷锋引起的大风沙尘天气,可能导致农牧业设施受到损坏,A对。
西北地区降水少,附近山区不易出现泥石流,B错。
大风沙尘天气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变差,C错。
大风天气加快了蒸发,加重了绿洲农业供水紧张,D错。
答案: 1.B 2.A(2016·成都高一检测)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3~4题。
3.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A.a B.bC.c D.d4.有关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B.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C.丙地,狂风暴雨D.丁地,阴雨连绵解析:第3题,近地面的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a、d错误);且北半球风向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故只有c箭头正确。
第4题,图示丙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而丁位于暖锋锋后,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则丙处多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故昼夜温差较丁处小。
只有A项正确。
答案: 3.C 4.A(2016·绵阳高一检测)读四种不同的天气系统示意图,箭头代表空气流动方向,回答5~6题。
5.代表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A.①B.②C.③D.④6.代表台风天气的示意图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冷锋、北半球的气旋、暖锋、北半球的反气旋天气系统图。
高一地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1
单元检测(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50分)青岛的崂山山脉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时期,山海相连,雄伟壮观。
崂山的山脉主要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山体呈垂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
结合以下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回答1~2题。
1.图中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及岩石,属于崂山花岗岩和变质作用的字母编号分别是()A.B和⑥⑧C.B和①②B.A和⑤⑧D.A和⑥⑦2.关于花岗岩球状风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B.属于图中④环节表示的地质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属于外力作用1~2.解析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可推断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①②③均表示重熔再生,④表示冷却凝固,⑤⑧表示外力作用,⑥⑦表示变质作用。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D项正确。
第2题,花岗岩球状风化是指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花岗岩体棱角处先消失,表面逐渐变光滑的一种现象。
答案 1.D 2.D“岱崮地貌”(如图)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
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石灰岩为沉积岩。
答案B4.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解析“岱崮地貌”具有陡直的陡崖,说明有断层发育,即该景观是先沉积后断裂出现的。
答案A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示断层形成过程中,上盘岩体从远处推移过来,覆盖在下盘岩体之上。
甲山谷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覆盖—外力侵蚀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覆盖C.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覆盖—外力沉积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覆盖—外力侵蚀解析图中下覆岩有明显弯曲,最有可能是水平岩层受挤压后产生的弯曲,之后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比较甲山谷两侧岩层分布,可以发现山谷处于断层的上覆部分,谷中岩层缺失与外力侵蚀作用有关。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_测试_word版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岩石与花岗岩属同一大类岩石的是()
域后期降水少,风化和风蚀作用较强烈,在平顶山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石林景观。
8.重庆因为多雾,有“蜀犬吠日”之谚。
重庆多雾时()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回答9~10题。
9.此时北方的季节天气为()
10.下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答案:B
11.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符合此次天气变化的是()
答案:C
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M主要是()
1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17~18题。
17.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是()
读“甲、乙两洋流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甲洋流为()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____(字母)。
(14分)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
(1)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一、单选题1.因大洋板块向下俯冲,挤压大陆板块而形成的地貌单元是A.阿尔卑斯山脉B.日本岛弧C.东非大裂谷D.喜马拉雅山脉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甲(沙黄土带)、乙(典型黄土带)、丙(黏黄土带)。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三个黄土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3.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及成因分别是()A.地垒岩块上升B.背斜挤压隆起C.地堑断裂下陷D.向斜挤压凹陷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上图左图中的气压带为A.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B.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D.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5.上图右图乙所示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B.地中海沿岸高温多雨C.蒙古高压强盛D.济宁昼长夜短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中( )A.①③④为寒流B.②③④为暖流C.②洋流附近盛行西北风D.⑤洋流附近盛行西南风7.②洋流( )A.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B.能缩短欧洲到北美的航行时间C.进入北冰洋地区后,使海面能见度转好D.能与①暖流交汇,形成渔场8.④洋流流经海域渔场的成因为( )A.B.C.D.读下面某大洲沿60°W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B.地形单一,平均海拔高C.地势起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D.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10.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质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B.均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较稳定C.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②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岩浆活动和地热11.下列物质组成示意中,正确的一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矿物→地壳→化学元素→岩石C.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D.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12.下列三幅部分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湘教版版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选择题如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的高空等气压差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近地面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 B.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C.顺时针辐散、逆时针辐合 D.逆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2.下列风带的风向与丙地近地面风向一致的是( )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东南信风带C.北半球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答案:1.C 2.D如图为某年春季某日傍晚时分某地区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该日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相比( )A.甲小于乙 B.甲大于乙C.两地一样 D.不能确定答案:3.A 4.B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
据此完成5~7题。
5.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6.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7.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答案:5.C 6.C 7.D2017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于北京时间4月10日在加拿大落幕。
冰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
下面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冰壶实景图。
据此回答8~9题。
8.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左图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9.下列关于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变质作用形成 B.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C.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D.由外力作用形成答案:8.B 9.A读某地貌模式图,回答10~11题。
高中湘教版必修1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湘教版课后练习
高中湘教版必修1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湘教版课后练
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图中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分别是( )有误
A、寒流、西南流向东北
B、暖流、西南流向东北
C、寒流、东北流向西南
D、暖流、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处中( )
A、甲为背斜,乙为向斜
B、甲、乙均为背斜
C、甲为向斜,乙为背斜
D、甲、乙均为向斜
甲、乙两处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
A、地壳受到垂直压力
B、地壳受到水平拉张力
C、地壳受到地下岩浆的顶托力
D、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力
甲处可能有( )
①大量的石油②丰富的地下水③大量的化石④大量的天然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无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
单元测试(二) (第二章)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D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2.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B )A.花岗岩 B.某某岩C.砂岩 D.砾岩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图中①处为断层,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河谷,②为背斜成谷,③处有岩浆侵入,具有高温高压的条件,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某某岩,图例中显示的沉积岩为沉积作用形成,该地区发生过水平挤压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堆积作用等。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 D )A.山岭 B.谷地C.背斜 D.向斜解析:M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
5.图中N处的地质作用是( D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 D.岩浆活动解析:N处为火山喷发通道,地质作用为岩浆活动。
6.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B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南水北调是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即②环节。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完成7~8题。
7.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B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②河段较狭窄,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其他三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侵蚀作用弱。
8.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A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①处为河流的出山口处,可能形成冲积扇。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9~10题。
9.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解析:③是大气逆辐射,昼夜都出现。
①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评(二)
单元测评(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内容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②地球的表面形态;③大气环境;④水循环和洋流。
一、选择题(60分)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据此完成1~2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煤、石油等存在于沉积岩中。
答案 C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解析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属岩浆岩;砂岩属沉积岩;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形成的,属变质岩。
答案 D阅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解析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答案 A4.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解析河流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
答案 C5.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 B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⑥处岩石不可能含有化石B.③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处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D.⑤处形成大陆岛7.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6~7.解析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2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 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解析:第1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
第2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
答案: 1.A 2.A
(2016·宜宾检测)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4.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3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高,15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温日变化最小。
第4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
答案: 3.B 4.C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6.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
解析:第5题,由于海洋比热容小,增温慢,降温也慢,故海洋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幅度小。
第6题,当吹海风时,同一水平面上海洋的气压比陆地大,可逆推出海洋的温度较陆地低,结合甲图中②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对应的时间。
答案: 5.B 6.B
读下表,完成7~8题。
在30°N不同海拔上海陆气温及其差值(℃)
A.随着海拔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小
B.7月份,在海平面上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C.7月温差大于1月,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
8.下列等压面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高空海陆差异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7题,考查不同高度的海陆热力差异。
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差变化有大有小,趋势表现不明显;7月份温差最大的在海拔1 500米,海陆热力差异最大;7月温差大,但冬夏季风的强弱与气压差有关;在不同海拔,1月大陆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
第8题,从表格中可以获得1月和7月不同海拔的气温值,1月1 500米和5 500米都是大陆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大陆气压高,海洋气压低。
答案:7.D8.A
(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10.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析:第9题,阅读图表资料可知,该城市冬季气温低于0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性气候,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0°N附近大陆西岸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南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均高于0 ℃,A、B、C项错误;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 ℃,D项正确。
第10题,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的气温高,空气对流更旺盛,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项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对降雪的影响小,由于城市热力环流的存在,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大气污染物较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B、C、D项错误。
答案:9.D10.A
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E点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6百帕B.1 010百帕
C.1 018百帕D.1 022百帕
1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气压差可知E点外侧的等压线数值应该为1 020,故E 点气压值>1 020百帕,D项符合要求。
第12题,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甲点的风向为西北、乙点的风向为东北;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判断出丙点的风向为东南、丁点的风向为西北。
答案:11.D12.A
二、综合题
1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北京关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形状,在市中心温度高,然后向两侧呈波浪式降低。
第(2)题,市中心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左侧的环流呈逆时针,右侧呈顺时针。
第(3)题,分析屋顶绿化对降低温度的作用,应从绿地增温慢、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三个方面分析。
第(4)题,如果搬迁到乙处,则钢铁厂的污染物依然会进入城内,造成污染,
因此不合理。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略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较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4)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14.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看,甲处是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
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hPa(选择填空)。
A.59<P<60 B.60<P<61
C.64<P<65 D.50<P<51
(2)如果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________。
(3)丙处与丁处相比,________处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处的风较温暖湿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气压状况可知甲处为高压,乙处是低压。
从气压值可知甲、乙两处气压差在50~60之间,故最大值选A。
第(2)题,从等压线数值可知A为低压,它可能是山地。
第(3)题,丙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丁处大。
丁处多吹偏南风,温度较高。
答案:(1)高压低压 A
(2)山地(山峰、高地)
(3)丙图中丙处等压线比丁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丙处的风力较大丁丁处多吹偏南风(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