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合集下载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长 度单位
2023-11-07
目录
• 认识厘米 • 用厘米量 • 长度单位的认识 • 长度单位的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认识厘米
什么是厘米
01
02
03
长度单位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之 一,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 单位之一。
定义
1厘米等于10毫米,即 1cm = 10mm。
测量对象
误差来源
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导致测量误 差的产生。
误差消除方法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同时,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改 善测量环境也可以降低误差。
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换算
常见长度单位
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 米、米、千米等。
单位换算
根据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比如1米=100厘米,1千米=1000 米等。
英尺和码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分别定义为30.48厘米和 91.44厘米。
04
长度单位的应用
生活中的长度单位使用场景

衣物的大小、长度等需要使用长度 单位进行测量和标注。

食物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也需要使 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标注。

房屋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房间 的面积等需要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 量和计算。
应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 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 记录,比如身高、房屋面积、路程 等。
03
长度单位的认识
长度单位的种类和定义
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空间距离 的单位,通常包括米、分米、
厘米、毫米等。
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分 米、厘米和毫米则是常用单位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辨认和认识厘米单位,并知道厘米的简称是cm。

2. 能够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厘米的认识和辨认。

2. 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小学数学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材,包括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厘米尺或直尺。

3. 不同长度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快地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米的概念和认识。

可以放置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在教室里,然后请学生用手指或步数猜测它们的长度,然后再用直尺或厘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物体的长度是不同的,并且这些长度是用厘米单位来表示的。

Step 2: 引入厘米教师可以拿出一张标有厘米刻度的厘米尺或直尺,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厘米的概念。

教师可以指着厘米尺上的刻度问学生:“这段距离是多少厘米?”,然后请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当我们要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厘米”并简写为“cm”。

Step 3: 配套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翻开数学课本的第一课时,完成教材上关于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练习题。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引导学生正确填写答案。

Step 4: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让学生使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然后用厘米单位来表示。

教师可以逐个指定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要求他们用口述的方式报告结果。

Step 5: 小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厘米的认识和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最后可以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使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的长度,并写下它们的长度,然后在下节课上报告结果。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小玩具或日常用品到教室,然后让学生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单位表示。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15张PPT)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15张PPT)

巩固拓展
下面这把尺子上有4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
出哪几种长度?
0厘米
2
6
9
2厘米、 4厘米、 3厘米、 6厘米、9厘米、 7厘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 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 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 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方正,
第二个问题: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2、据答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谁能来说说1红3蓝的规律:即使有个别小组的红球数和蓝球数比较接近,当摸球的次数足够多时,摸球的这个不确定事件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那就是:摸到红球的次数远远少 于摸到蓝球的次数。 教师: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线段图,并找出等量关系式和方程吧!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三、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享出来的错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训练、检查、思考,再引导学生归纳注意事项,提高辨析能力。】 每个盒子中球的总数一样,你为什么不选择②号和③号盒子呢?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找准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新知
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5”,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5厘米
探究新知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
度,应当注意什么?
9白1黑、8白2黑、7白3黑、6白4黑。 生2: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难点:根据提供的素材,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 培养学生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厘米进行测量和交流的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厘米尺子、毫米尺子、实物道具。

2.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课本、练习本。

2. 尺子、文具。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环节二:探究新知1. 教师介绍厘米的概念,出示1厘米的长度。

2. 学生观察厘米尺子,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举例说明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

环节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用厘米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宽度。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趣事。

环节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厘米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环节五: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厘米的长度单位,并能灵活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或厘米标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入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 讲解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教师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椅子等。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测量长度的方法,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完成练习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或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尺子或厘米标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

2. 画一画,用厘米表示家庭里的物品长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第二课时:巩固厘米的认识,进行测量练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尺子或者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或高度等尺寸信息。

而厘米作为一种常用的度量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本文将介绍厘米的定义,并提供一些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

厘米的定义厘米,符号为c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的一种。

它是米的小数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

即1cm = 0.01m。

厘米常用于长、宽、高等尺寸的测量,特别适用于小尺寸物体或者细微的测量需求。

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1. 测量身高身高是一个常见的个人特征,而用厘米来测量身高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常,在测量身高时,我们会站立直挺,将脚并拢并贴近测量板,头部也保持直立。

可以使用一把测量尺或者卷尺,将其从头部顶端到脚底部的最低点进行测量。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测量结果为165cm,则表示其身高为165厘米。

2. 测量物体尺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尺寸,如书籍的尺寸、家具的尺寸等。

使用厘米单位进行测量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尺寸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卷尺来测量书籍的尺寸,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书架来存放。

如果测量结果为20cm x 15cm x 5cm,则表示该书籍的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和5厘米。

3. 厨房烹饪在厨房烹饪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要求进行配料。

有时,我们会需要按照厘米的长度进行加工或切割食材。

例如,一道食物食谱要求将胡萝卜切成3厘米长的块状,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切菜刀和切菜板,根据需要将胡萝卜切成相应的长度。

4. 家居装修在家居装修过程中,用厘米作为测量单位非常常见。

我们需要测量墙面的长度、家具之间的距离等等。

例如,在挂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来准确测量墙壁的尺寸,以确保挂画的位置和大小更加合适。

总结厘米作为一种常用的度量单位,对于尺寸测量来说十分实用。

通过用厘米进行测量,我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尺寸信息,并且方便在不同领域应用。

无论是在测量身高、物体尺寸、烹饪还是家居装修中,都可以充分利用厘米单位来实现精确测量的目的。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第一章:认识厘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和意义。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2 教学内容厘米的定义:厘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厘米的符号:cm使用厘米进行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等工具,将物体的长度、宽度等测量出来,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

1.3 教学步骤1. 引入厘米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厘米的定义和符号。

2. 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厘米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二章:用厘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2.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选择:尺子、卷尺、直尺等。

测量方法的掌握:将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读取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记录: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2.3 教学步骤1. 介绍测量工具的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场景。

2. 演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量并记录长度。

第三章:用厘米量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宽度。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3.2 教学内容测量宽度的方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将尺子与被测物体的宽度紧密接触,读取测量结果。

测量宽度的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的垂直度,避免误差。

3.3 教学步骤1. 引入宽度测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测量宽度的方法。

2. 演示测量宽度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量并记录宽度。

第四章:用厘米量面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面积的方法。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4.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选择:尺子、卷尺等。

测量方法的掌握:测量长和宽,计算面积。

测量结果的记录:用平方厘米作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4.3 教学步骤1. 介绍测量面积的工具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场景。

2. 演示测量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明白厘米的大小和重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尺子、铅笔、纸张、实物示例等。

3.课前准备:布置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教具和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1.老师出示一张明显刻度为厘米的尺子,请学生注意尺子上的标志。

2.让学生猜测:这条尺子叫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3.谈论尺子的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意识到厘米的日常生活应用。

讲解1.讲解厘米的概念和大小,引导学生辨别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2.利用教具示范:用尺子量示例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观察。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让学生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记录在纸上。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巩固训练1.引导学生继续测量、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培养其用厘米量长度的技巧。

2.老师辅导,纠正学生在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学反思及展望:此课程通过引入厘米、实际测量和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厘米的用法。

学生在观察、测量和记录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探索其他长度单位如分米、米的概念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的游戏,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数学课的教案设计,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希望学生能够对厘米及其测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感谢学生的配合与努力,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宝锋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宝锋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课件演示错误和正确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去判断,加深正确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回家后找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加深认识,再次感知1厘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取整厘米)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1)“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2)刻度线有长有短。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
教法
设计
学法
设计)
教学新知前,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出示的两根不同颜色线绳的长短,从而引出带有刻度的尺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学用厘米量时,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最后让学生量自己带的线绳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时
计划
1课时
主备人
回小.徐玉
复备人






教材例2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前面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尺子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实物和自己的尺子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长度,然后交流总结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如回家量一量自己书桌的长和宽等等。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尺度单位,厘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长度单位,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生物、化学等许多领域。

然而,很多人对于厘米的理解与运用还十分模糊,甚至会在测量时出现误差。

因此,认识厘米并且正确运用厘米量成为非常必要的一项技能。

首先,厘米是什么?厘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厘米等于0.01米,是长度单位制中的十分之一。

厘米的国际单位是cm,是国际通用的单位。

使用厘米量,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高度、直径以及各种尺寸,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各种行业的应用中,都十分常见。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厘米量进行测量呢?对于测量长度和宽度,通常使用卷尺。

我们需要对卷尺进行校验后再进行测量。

正确校验过的卷尺可以测量最小的1毫米,而且通常分米和毫米不用编号,每隔10毫米刻度一个数字,卷尺的0刻度应在测量物体的一端位置,需紧贴物体表面,并确认卷尺没有松弛。

如发现卷尺松弛,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小,需要重新进行测量。

测量长度时,密切注意尺子必须水平地放置,准确读出对应的数值,避免让卷尺与目标物体交叉发生。

在测量宽度时,通常不允许直接从上面测量物体。

而应该将卷尺放置在物体底部,确保水平,然后将读数与上述对应,得到物体的宽度值。

不仅如此,厘米量的测量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物体形状和尺寸,尤其在制作衣服、家具、工具、设备等领域的设计制作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厘米量。

此时,通常使用的是卡尺。

卡尺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寸,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情况选用不同大小的卡尺。

当我们使用卡尺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卡尺的小尺寸千万不可直接用于物体测量,必须使用过渡块,此块必须与卡尺本身相对应,并严格保持平衡状态。

其次,对于圆形物体的测量,通常要使用扣尺。

在使用扣尺时,最好把卡尺咬紧后再进行测量,以防止物体与卡尺间出现缝隙,导致测量误差。

此外,在进行厘米量测量时,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测量不规则形状物品时,不要轻易做出偏见性判断,需要仔细察看其形状全貌,然后谨慎测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一、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厘米的概念和用厘米量的方法;2. 能够正确使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3. 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厘米;2. 用厘米量;3. 初步测量。

三、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纸条、小石子等材料;2. 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厘米1.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尺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尺子,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1.2 概念讲解:教师解释道:“尺子有厘米和毫米两种单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简写为cm,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教师拿出一张A4纸,并在其边缘刻画刻度,让学生观察并交流,试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厘米、什么是刻度。

教师指导学生,先让学生读出纸条上每5个刻度为一组的数字,是5、10、15、20……等等,再让学生回答每个小刻度代表多少厘米,是1厘米的十分之一。

2. 用厘米量2.1 直线长度的测量:教师将一根笔直木板摆在桌面上,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为30cm,之后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们进行跟随练习,使用尺子测量直线的长度,如桌面、图书的长度等等,并在空白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2.2 为不规则物体测量长度:教师集合几个尺子,让学生将其缠绕在不规则物体上,通过近似测量,得出物体长度,仍需记录测量结果。

3. 初步测量3.1 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名队员,于规定时间内测量每个人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3.2 学生自我思考:学生完成测量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计算测量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鉴别与分析各项数据规律。

五、课后练习:1. 选择题:1) 厘米简写为:A. CMB. mMC. MmD. M2)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A. 1B. 10C. 100D. 10003) 下列哪些物体可以使用厘米进行测量:A. 书包B. 钢笔C. 聚乙烯D. 电视4) 春节的大红灯笼长度为30厘米,则大红灯笼长度为多少毫米:A. 3B. 300C. 3000D. 30000答案:1.A 2.B 3.A 4.B2. 初步测量:1) 王明身高1.50米,王飞身高1.48米,则两人身高之差为多少厘米?2) 张琳在班里排第12名,如果排名按身高从高到低排序,则她的名次会在几位之间?3) 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5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1.42米,则两人身高之差是多少厘米?答案:1.2 2.10 3.8六、教学反思:这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厘米及其用量,并且初步体验测量的过程。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讨论:(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集 体 备 课 教 案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集 体 备 课 教 案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时数:1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践观察和操作中,使
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学会用厘米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用厘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不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时是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尺,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那一般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直尺
1、你已经知道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
2、这些尺子,你们认识吗?
3、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尺子,你有什么发现?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愿意?
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课件显示)
(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0表示起点),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课件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你有什么发现?
(2)找找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课件显示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趁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实践应用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估一估
出示小棒,你估计这根小棒有多长?
(2)量一量
尝试测量(师留意不同量法)
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评一评
课件出示3种测量方法,进行辨析比较。

(渗透如何用断尺进行测量)
(4)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件显示)
2、量非整厘米数
(1)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

(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9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1、2组量的长是9厘米少一些,
3、4组量的长是9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9厘米。

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3、测量课桌的宽(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提出问题:尺子短,怎么办?
(2)讨论,交流策略
A可以同桌合作;B一把尺子量到哪儿作记号;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P6 1、
2、3
2、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手掌宽大约()厘米,脚、手指、耳朵、铅笔、书本各有多长?有多宽?
五、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1)以厘米为单位,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教学反思
学生对尺子都有所认识且基本上会用它来量,为了暴露学生的原认知,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说: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并让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尺子。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而且,适时地引导认识了尺子。

在认识厘米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记一记、找一找、摸一摸”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1厘米,从而掌握度量方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部分学生对不从0刻度线开始量,解读测量的结果有困难,需在
以后的练习中加强指导,特别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几厘米是几个1厘米组成的,从本质上去突破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