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长度单位
2023-11-07
目录
• 认识厘米 • 用厘米量 • 长度单位的认识 • 长度单位的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认识厘米
什么是厘米
01
02
03
长度单位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之 一,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 单位之一。
定义
1厘米等于10毫米,即 1cm = 10mm。
测量对象
误差来源
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导致测量误 差的产生。
误差消除方法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同时,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改 善测量环境也可以降低误差。
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换算
常见长度单位
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 米、米、千米等。
单位换算
根据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比如1米=100厘米,1千米=1000 米等。
英尺和码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分别定义为30.48厘米和 91.44厘米。
04
长度单位的应用
生活中的长度单位使用场景
衣
衣物的大小、长度等需要使用长度 单位进行测量和标注。
食
食物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也需要使 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标注。
住
房屋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房间 的面积等需要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 量和计算。
应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 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 记录,比如身高、房屋面积、路程 等。
03
长度单位的认识
长度单位的种类和定义
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空间距离 的单位,通常包括米、分米、
厘米、毫米等。
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分 米、厘米和毫米则是常用单位
。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辨认和认识厘米单位,并知道厘米的简称是cm。
2. 能够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厘米的认识和辨认。
2. 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小学数学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材,包括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厘米尺或直尺。
3. 不同长度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快地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米的概念和认识。
可以放置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在教室里,然后请学生用手指或步数猜测它们的长度,然后再用直尺或厘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物体的长度是不同的,并且这些长度是用厘米单位来表示的。
Step 2: 引入厘米教师可以拿出一张标有厘米刻度的厘米尺或直尺,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厘米的概念。
教师可以指着厘米尺上的刻度问学生:“这段距离是多少厘米?”,然后请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当我们要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厘米”并简写为“cm”。
Step 3: 配套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翻开数学课本的第一课时,完成教材上关于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练习题。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引导学生正确填写答案。
Step 4: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让学生使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然后用厘米单位来表示。
教师可以逐个指定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要求他们用口述的方式报告结果。
Step 5: 小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厘米的认识和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最后可以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使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的长度,并写下它们的长度,然后在下节课上报告结果。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小玩具或日常用品到教室,然后让学生用厘米尺或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单位表示。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15张PPT)
巩固拓展
下面这把尺子上有4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
出哪几种长度?
0厘米
2
6
9
2厘米、 4厘米、 3厘米、 6厘米、9厘米、 7厘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 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 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 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方正,
第二个问题: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2、据答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谁能来说说1红3蓝的规律:即使有个别小组的红球数和蓝球数比较接近,当摸球的次数足够多时,摸球的这个不确定事件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那就是:摸到红球的次数远远少 于摸到蓝球的次数。 教师: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线段图,并找出等量关系式和方程吧!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三、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享出来的错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训练、检查、思考,再引导学生归纳注意事项,提高辨析能力。】 每个盒子中球的总数一样,你为什么不选择②号和③号盒子呢?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找准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新知
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5”,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5厘米
探究新知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
度,应当注意什么?
9白1黑、8白2黑、7白3黑、6白4黑。 生2: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难点:根据提供的素材,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 培养学生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厘米进行测量和交流的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厘米尺子、毫米尺子、实物道具。
2.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课本、练习本。
2. 尺子、文具。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环节二:探究新知1. 教师介绍厘米的概念,出示1厘米的长度。
2. 学生观察厘米尺子,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举例说明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
环节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用厘米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宽度。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趣事。
环节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厘米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环节五: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厘米的长度单位,并能灵活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或厘米标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入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 讲解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教师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椅子等。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测量长度的方法,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完成练习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或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尺子或厘米标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
2. 画一画,用厘米表示家庭里的物品长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第二课时:巩固厘米的认识,进行测量练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尺子或者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或高度等尺寸信息。
而厘米作为一种常用的度量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本文将介绍厘米的定义,并提供一些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
厘米的定义厘米,符号为c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的一种。
它是米的小数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
即1cm = 0.01m。
厘米常用于长、宽、高等尺寸的测量,特别适用于小尺寸物体或者细微的测量需求。
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1. 测量身高身高是一个常见的个人特征,而用厘米来测量身高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常,在测量身高时,我们会站立直挺,将脚并拢并贴近测量板,头部也保持直立。
可以使用一把测量尺或者卷尺,将其从头部顶端到脚底部的最低点进行测量。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测量结果为165cm,则表示其身高为165厘米。
2. 测量物体尺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尺寸,如书籍的尺寸、家具的尺寸等。
使用厘米单位进行测量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尺寸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卷尺来测量书籍的尺寸,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书架来存放。
如果测量结果为20cm x 15cm x 5cm,则表示该书籍的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和5厘米。
3. 厨房烹饪在厨房烹饪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要求进行配料。
有时,我们会需要按照厘米的长度进行加工或切割食材。
例如,一道食物食谱要求将胡萝卜切成3厘米长的块状,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切菜刀和切菜板,根据需要将胡萝卜切成相应的长度。
4. 家居装修在家居装修过程中,用厘米作为测量单位非常常见。
我们需要测量墙面的长度、家具之间的距离等等。
例如,在挂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来准确测量墙壁的尺寸,以确保挂画的位置和大小更加合适。
总结厘米作为一种常用的度量单位,对于尺寸测量来说十分实用。
通过用厘米进行测量,我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尺寸信息,并且方便在不同领域应用。
无论是在测量身高、物体尺寸、烹饪还是家居装修中,都可以充分利用厘米单位来实现精确测量的目的。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第一章:认识厘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和意义。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2 教学内容厘米的定义:厘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厘米的符号:cm使用厘米进行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等工具,将物体的长度、宽度等测量出来,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
1.3 教学步骤1. 引入厘米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厘米的定义和符号。
2. 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厘米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二章:用厘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2.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选择:尺子、卷尺、直尺等。
测量方法的掌握:将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读取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记录: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2.3 教学步骤1. 介绍测量工具的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场景。
2. 演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量并记录长度。
第三章:用厘米量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宽度。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3.2 教学内容测量宽度的方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将尺子与被测物体的宽度紧密接触,读取测量结果。
测量宽度的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的垂直度,避免误差。
3.3 教学步骤1. 引入宽度测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测量宽度的方法。
2. 演示测量宽度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量并记录宽度。
第四章:用厘米量面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面积的方法。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4.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选择:尺子、卷尺等。
测量方法的掌握:测量长和宽,计算面积。
测量结果的记录:用平方厘米作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4.3 教学步骤1. 介绍测量面积的工具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场景。
2. 演示测量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明白厘米的大小和重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尺子、铅笔、纸张、实物示例等。
3.课前准备:布置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教具和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1.老师出示一张明显刻度为厘米的尺子,请学生注意尺子上的标志。
2.让学生猜测:这条尺子叫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3.谈论尺子的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意识到厘米的日常生活应用。
讲解1.讲解厘米的概念和大小,引导学生辨别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2.利用教具示范:用尺子量示例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观察。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让学生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记录在纸上。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巩固训练1.引导学生继续测量、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培养其用厘米量长度的技巧。
2.老师辅导,纠正学生在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学反思及展望:此课程通过引入厘米、实际测量和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厘米的用法。
学生在观察、测量和记录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探索其他长度单位如分米、米的概念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的游戏,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数学课的教案设计,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希望学生能够对厘米及其测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感谢学生的配合与努力,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宝锋
4、课件演示错误和正确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去判断,加深正确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回家后找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加深认识,再次感知1厘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取整厘米)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1)“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2)刻度线有长有短。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
教法
设计
学法
设计)
教学新知前,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出示的两根不同颜色线绳的长短,从而引出带有刻度的尺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学用厘米量时,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最后让学生量自己带的线绳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时
计划
1课时
主备人
回小.徐玉
复备人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材例2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前面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尺子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实物和自己的尺子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长度,然后交流总结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如回家量一量自己书桌的长和宽等等。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尺度单位,厘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长度单位,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生物、化学等许多领域。
然而,很多人对于厘米的理解与运用还十分模糊,甚至会在测量时出现误差。
因此,认识厘米并且正确运用厘米量成为非常必要的一项技能。
首先,厘米是什么?厘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厘米等于0.01米,是长度单位制中的十分之一。
厘米的国际单位是cm,是国际通用的单位。
使用厘米量,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高度、直径以及各种尺寸,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各种行业的应用中,都十分常见。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厘米量进行测量呢?对于测量长度和宽度,通常使用卷尺。
我们需要对卷尺进行校验后再进行测量。
正确校验过的卷尺可以测量最小的1毫米,而且通常分米和毫米不用编号,每隔10毫米刻度一个数字,卷尺的0刻度应在测量物体的一端位置,需紧贴物体表面,并确认卷尺没有松弛。
如发现卷尺松弛,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小,需要重新进行测量。
测量长度时,密切注意尺子必须水平地放置,准确读出对应的数值,避免让卷尺与目标物体交叉发生。
在测量宽度时,通常不允许直接从上面测量物体。
而应该将卷尺放置在物体底部,确保水平,然后将读数与上述对应,得到物体的宽度值。
不仅如此,厘米量的测量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物体形状和尺寸,尤其在制作衣服、家具、工具、设备等领域的设计制作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厘米量。
此时,通常使用的是卡尺。
卡尺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寸,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情况选用不同大小的卡尺。
当我们使用卡尺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卡尺的小尺寸千万不可直接用于物体测量,必须使用过渡块,此块必须与卡尺本身相对应,并严格保持平衡状态。
其次,对于圆形物体的测量,通常要使用扣尺。
在使用扣尺时,最好把卡尺咬紧后再进行测量,以防止物体与卡尺间出现缝隙,导致测量误差。
此外,在进行厘米量测量时,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测量不规则形状物品时,不要轻易做出偏见性判断,需要仔细察看其形状全貌,然后谨慎测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一、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厘米的概念和用厘米量的方法;2. 能够正确使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3. 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厘米;2. 用厘米量;3. 初步测量。
三、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纸条、小石子等材料;2. 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厘米1.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尺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尺子,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1.2 概念讲解:教师解释道:“尺子有厘米和毫米两种单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简写为cm,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教师拿出一张A4纸,并在其边缘刻画刻度,让学生观察并交流,试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厘米、什么是刻度。
教师指导学生,先让学生读出纸条上每5个刻度为一组的数字,是5、10、15、20……等等,再让学生回答每个小刻度代表多少厘米,是1厘米的十分之一。
2. 用厘米量2.1 直线长度的测量:教师将一根笔直木板摆在桌面上,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为30cm,之后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们进行跟随练习,使用尺子测量直线的长度,如桌面、图书的长度等等,并在空白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2.2 为不规则物体测量长度:教师集合几个尺子,让学生将其缠绕在不规则物体上,通过近似测量,得出物体长度,仍需记录测量结果。
3. 初步测量3.1 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名队员,于规定时间内测量每个人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3.2 学生自我思考:学生完成测量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计算测量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鉴别与分析各项数据规律。
五、课后练习:1. 选择题:1) 厘米简写为:A. CMB. mMC. MmD. M2)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A. 1B. 10C. 100D. 10003) 下列哪些物体可以使用厘米进行测量:A. 书包B. 钢笔C. 聚乙烯D. 电视4) 春节的大红灯笼长度为30厘米,则大红灯笼长度为多少毫米:A. 3B. 300C. 3000D. 30000答案:1.A 2.B 3.A 4.B2. 初步测量:1) 王明身高1.50米,王飞身高1.48米,则两人身高之差为多少厘米?2) 张琳在班里排第12名,如果排名按身高从高到低排序,则她的名次会在几位之间?3) 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5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1.42米,则两人身高之差是多少厘米?答案:1.2 2.10 3.8六、教学反思:这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厘米及其用量,并且初步体验测量的过程。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讨论:(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集 体 备 课 教 案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时数:1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践观察和操作中,使
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学会用厘米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用厘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不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时是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尺,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那一般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直尺
1、你已经知道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
2、这些尺子,你们认识吗?
3、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尺子,你有什么发现?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愿意?
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课件显示)
(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0表示起点),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课件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你有什么发现?
(2)找找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课件显示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趁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实践应用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估一估
出示小棒,你估计这根小棒有多长?
(2)量一量
尝试测量(师留意不同量法)
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评一评
课件出示3种测量方法,进行辨析比较。
(渗透如何用断尺进行测量)
(4)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件显示)
2、量非整厘米数
(1)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
(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9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1、2组量的长是9厘米少一些,
3、4组量的长是9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9厘米。
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3、测量课桌的宽(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提出问题:尺子短,怎么办?
(2)讨论,交流策略
A可以同桌合作;B一把尺子量到哪儿作记号;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P6 1、
2、3
2、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手掌宽大约()厘米,脚、手指、耳朵、铅笔、书本各有多长?有多宽?
五、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1)以厘米为单位,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教学反思
学生对尺子都有所认识且基本上会用它来量,为了暴露学生的原认知,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说: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并让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尺子。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而且,适时地引导认识了尺子。
在认识厘米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记一记、找一找、摸一摸”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1厘米,从而掌握度量方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部分学生对不从0刻度线开始量,解读测量的结果有困难,需在
以后的练习中加强指导,特别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几厘米是几个1厘米组成的,从本质上去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