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与西北革命根据地

合集下载

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

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

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在一九三三年六月陕北特委扩大会议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安定、延川地区,绥德、清涧地区,神木、府谷地区,佳县、吴堡等地区,广泛地开展了抗粮、抗税、抗租、抗债、抗捐斗争和游击战争,创造了游击根据地。

在游击根据地的广大乡村,推翻了国民党、地主豪绅的统治,普遍建立了贫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没收地主豪绅的粮食、财物,废除了粮、租、捐、税、债,并对城市实行粮食封锁,给敌人以严重的打击和威胁。

陕北军阀井岳秀八十六师及各县民团共一万五千余人,为了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于一九三四年五月间组织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围剿”的中心在安定、绥清、佳吴、神府地区。

敌人以连排为单位,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在根据地烧杀抢劫,捕杀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破坏群众革命组织,企图消灭游击队,摧毁游击根据地。

陕北特委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号召游击区的贫农会、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在军事上诱敌深入,适时集中力量配合赤卫队、游击小组各个歼灭敌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同时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

“围剿”绥德、清涧、安定地区的敌军、民团,活动十分嚣张,白天以连排分散活动,夜间集中于较大的村镇据守,对麦收影响很大。

为了打击敌人,保护麦收,六月特委将四支队从佳、吴调到绥、清地区,配合游击小组、赤卫队实行坚壁清野,各村巡逻放哨,封锁敌人;组织土枪、土炮、“响鞭队”,各山头设置岗哨,组织成“无线电话”,监视敌人。

四支队和游击小组、赤卫队白天保护群众进行麦收,夜晚袭扰敌人,并在绥德县韩家山等地伏击了敌人,使敌人十分疲惫和恐慌。

历时一个多月,胜利完成了保卫麦收的任务。

八月中旬,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兼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等同志,率领二十六军红三团(约三百人,团长为王世泰,政委为黄罗斌)及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返回陕北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有几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有几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有几块革命根据地?作者:李荣珍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06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开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各地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火热斗争,陆续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五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其中较大规模的有13块,地处西北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就位列其中,这块根据地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西北,到底都有哪些革命根据地?其历史沿革又怎样?这些是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关注的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西北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有6块。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由中共渭北地区党组织领导创建的根据地。

根据地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包括渭河以北的三原、富平、耀县、泾阳和淳化五县的交界地区。

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750平方公里,4万多人口。

从1928年起,渭北地区的三原、泾阳、淳化等地就有中共组织领导的活动。

1931年5月,中共武字区委成立。

1932年7月,中共三原县委组建,金理科任书记,黄子文等任委员。

10月,中共渭北特委成立,李杰夫任书记。

12月,中共三原中心县委成立,刘林生、杨声、赵伯平先后任书记;同时成立共青团三原县委,李盛弟、习仲勋、李纪善、魏光波先后任书记。

渭北革命武装的建立始于1931年7月成立的武字区赤卫队,孙铭章任队长。

1932年4月,成立武字区游击大队,孙铭章任大队长,下设三个分队。

8月,武字区游击大队改建为渭北游击队,队长马志舟,政委金天华。

9月,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特务队被改编为武字后区游击队。

队长陈国玺,指导员习仲勋,属渭北游击队指挥。

在政权组织方面,1931年9月武字区农民反日救国会成立,侯守愚任主任,唐玉怀任副主任,下设五个分会,各村设村会;1932年3月,改为武字区农民联合会,黄子祥任主任,辖雇农工会和妇联会。

8月,武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黄子祥任主席,唐玉怀任副主席。

9月22日,渭北革命委员会(又称原富耀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字区举行。

延安革命史

延安革命史

延安革命斗争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2年西北党组织成立—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后,1922年8月,陕西也建立了党团组织。

陕西的党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的革命斗争推向高潮。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陕西出现了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位民族英雄。

刘志丹,190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他和谢子长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

先后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红26军、27军总指挥、红2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瓦窑堡警备司令、北路军总指挥和红28军军长。

1936年4月率部东征抗日时,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英勇牺牲,时年34岁。

毛泽东称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为了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保安县命名为“志丹县”。

谢子长,1897年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1928年5月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

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26军第42师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曾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后在清涧河口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身负重伤,1935年2月,因伤势恶化在安定县逝世。

为了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安定县命名为“子长县”。

1932年2月,刘志丹、谢子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抵达照金(今耀县境内),创立了照金革命根据地。

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

1933年3月,陕甘边特委成立。

11月,红26军42师回到南梁地区,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建立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并于1934年11月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任政府主席。

与此同时,谢子长率领陕北游击队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

随着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的发展,两块根据地日益接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2)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2)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8月/19日/第014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2)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共进社结识共产党人1923年夏,谢子长从山西学兵团毕业。

在他的同学们纷纷投靠军阀而谋求升官发财之际,谢子长孑然一身前往北平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当他风尘仆仆到达古城北平后,选择住在了三眼井吉安所左巷六号的“共进社”总部。

“共进社”是一个由陕籍旅京“志愿革新之青年”组成的进步社团,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其宗旨是“提倡文化,改进社会”,其社刊是五四后期著名的进步刊物《共进》。

当时,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创始人李子州、魏野畴、刘含初、刘天章就参与“共进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在当时的革命氛围中,谢子长积极参加北平学生运动,常常赴各大高校参与学生集会并多次进行演讲。

谢子长在这里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大开了眼界,接受了不少的新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改造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他认为,尽管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在旧社会这个根基上挖下一些砖,总比空说作用大,大家都来“做所能做,做所应做的事情”,那旧世界这座腐朽不堪的大厦总有一天会倒塌的。

于是,谢子长决计回到家乡安定县做挖毁大厦根基的基础工作。

北京入党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办起了安定县民团,担任团总。

他招收贫苦农家子弟、青年学生加入民团,加强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热心为民办事。

同时,利用民团这一合法组织,谢子长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保护群众利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谢青天”。

在此期间,谢子长帮助太原学兵团的同学安定县警佐(警察局长)李象九成立了“学兵连”,随后,谢子长把阎红彦、雷恩俊等一批有志青年送到学兵连。

学兵连后来被陕北“土皇帝”井岳秀收编为石谦团第三连,为中国共产党以后在石谦团建立地下党组织打下了基础。

之后,经多方努力,谢子长成功地将其控制的安定县民团编入石谦部三营十二连,谢子长自任连长。

[革命先烈谢子长以身报国的爱国故事]谢子长闫红彦

[革命先烈谢子长以身报国的爱国故事]谢子长闫红彦

[革命先烈谢子长以身报国的爱国故事]谢子长闫红彦<i></i>儿童故事网权威发布革命先烈谢子长以身报国的爱国故事,更多革命先烈谢子长以身报国的爱国故事相关信息请访问儿童故事网。

在学童时代就记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如今记忆犹新。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怀念追思革命先烈谢子长!谢子长烈士为陕北红军和苏区发展壮大做出卓越贡献。

毛泽东主席曾亲自为谢子长的墓撰写的277字碑文《謝子長︰“民族英雄” “雖死猶生”》雄关漫道追思革命先烈谢子长!1897年1月19日,谢子长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农民家庭,原名谢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

先后在西安省立一中、陕北榆林中学求学。

谢子长从小目睹陕北军阀横行霸道、鱼肉民众的暴行,求学期间就已萌生反抗旧社会的思想。

1920年夏考入山西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

1923年冬毕业后到北京,结识了李子洲、魏野畴等共产党人,参加了青年进步组织共进社的活动,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回到家乡秘密发展党组织,组织农会,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他与唐澍、李象九等领导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8年他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推动了西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谢子长积极投身反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指示,1932年初,谢子长与刘志丹等一起筹划,在甘肃正宁县柴桥子村组建了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

2月12日,奉中共陕西省委之命,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被任命为总指挥。

3月22日,在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主持下,在正宁县寺村塬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初创了寺村塬革命根据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探索了道路。

同年12月,参与组建红26军,后受“左”倾路线执行者排挤,被迫离开部队赴上海“受训”。

有关于谢子长的事迹有哪些 后世对他的纪念有哪些

有关于谢子长的事迹有哪些 后世对他的纪念有哪些

有关于谢子长的事迹有哪些后世对他的纪念有哪些本文导读:1926年初,受中共北方区执委会派遣回到陕北,与中共和共青团绥德地方组织取得联系后,回安定继续办民团,仍任团总。

不久,在友人、中共党员李象九推荐下,县民团编为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团第十二连,谢任连长,以公开的身份在安定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并秘密在石谦团建立了中共第二特别支部,谢任第二特支书记,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

在此期间,他还积极协助中共上级组织建立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书记冯景翼);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他领导县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和高利贷者的斗争,拘禁和审判了大土豪宋运昌、李耀辉等,赶走了全县最大的高利贷者王玉书和马子厚,当众烧毁了文契、账簿,宣布欠债作废,废除苛捐杂税,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谢青天”。

1927年4月,李大钊等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的消息传到陕北,谢义愤填膺,和冯景翼一起领导安定县农民协会召开大会,追悼李大钊,声讨帝国主义、奉系军阀和蒋介石镇压革命的罪行,决心武装农民,继续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8月,白色恐怖笼罩陕北,军阀井岳秀企图消灭由共产党掌握的石谦旅,形势十分紧张。

此后,谢被派往洛南许权中的暂编第三旅,任营特派员兼副营长。

5月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与唐澍、刘志丹、许权中、高克林等一起领导了渭(南)华(县)起义。

谢在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任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部英勇奋战,歼敌甚多,并领导暴动的农民打土豪分财物,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

由于代理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派三师之众“围剿”,起义又遭失败。

谢离开部队抵达西安。

不久,奉命秘密回陕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29年2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同年10月初参加中共陕北特委第三次扩大会议。

会议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扩大会议精神,合并党、团、工会、农会组织,成立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谢任总指挥,至1931年1月行动委员会撤销。

同年10月,陕北游击支队与南梁游击队在陕甘边界会合,1932年1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共陕西省委派谢任总指挥。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6)矢志不移创建陕甘苏区_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6)矢志不移创建陕甘苏区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16日/第011版史鉴矢志不移创建陕甘苏区——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6)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四村原游击根据地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立即开展武装斗争,第二天就打下旬邑县职田镇,打了以少胜多的大胜仗,红军的影响迅速扩大。

谢子长接着率领部队南下耀县照金镇,消灭了部分民团,并及时在香山召开会议,总结经验,讨论如何按照中央红军的办法建立根据地。

会后,在宜君焦坪一带又消灭了部分民团,乘胜进入正宁县山河镇四村原,建立农民协会,创建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从而开辟了陕甘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在此前后,游击队为了建立根据地,两次攻打甘肃正宁县山河镇,由于向导引错了路,耽误了时间,又缺少重武器,都没有成功,部队随即转移到盘克原一带活动。

1932年4月2日,由习仲勋等人在甘肃省两当县发动兵变。

起义部队200余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任队委书记。

随后,部队离开两当向北进发,沿途进行了五六次战斗,行军千余里。

正当部队准备向谢子长率领的陕甘游击队靠拢、攻打永寿县城时,不料与当地大土匪王结子遭遇。

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兵变失败。

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省委书记杜衡于1932年4月18日来到游击队,以两次攻打山河镇失利为口实,指责游击队不在平原建立根据地,转战山区是“拒不执行省委指示”,给谢子长扣上了“游而不击、逃跑主义、流寇思想、梢山主义”等大帽子,说“梢山里没有马列主义”,然后在党内宣布撤销谢子长总指挥职务。

杜衡考虑到谢子长威望高,怕引起部队波动,没敢在部队中公开宣布。

谢子长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带领部队于4月20日一举奇袭旬邑县城成功。

这是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第一次攻下的县城,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和群众。

事后,杜衡为了推行南下平原建立根据地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撤销了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派谢子长到甘肃靖远搞兵运工作。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根据地,“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期间几乎全部丧失。只有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提供了长征“落脚点”。
1935年7月、8月、9月的《大公报》,曾经连续报道陕甘红军活动的消息。7月23日天津《大公报》报道:“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非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70余万,编为赤卫军者20万,赤军者2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正是从《大公报》对于陕甘地区“赤化情况”的连续报道中得出结论:陕甘地区存在着刘志丹等率领的红军,具有相当实力,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建立有革命根据地。同时,中共陕西省委派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贾拓夫,长征中也多次向毛泽东介绍陕西情况。9月28日,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将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地区吴起镇,完成长征。
实践证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这些政策切合实际,适合西北民情,符合中国国情,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这也是陕甘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地处西北一隅的艰苦条件下,创建、生存和发展的根源所在。
陕甘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创建、坚持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宝贵经验
在自然环境极端艰苦的西北、在远离中共中央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攻,排除党内历次右倾和“左”倾错误的干扰,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陕甘地区特色的历史经验。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植根群众、服务群众,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群众领袖。习仲勋经常和同志们一起,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逐村调查研究,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开展工作,一家一户地做群众工作,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和游击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抗租、抗捐、抗税、分粮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各级民主政府。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习仲勋向各级干部强调:“对根据地群众开展工作,最主要的是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一家一户做工作,一家都不能落下。调查土地改革分配的情况,分配要做到公平合理。通过土地革命,从宣传群众到组织群众,条件成熟时就建立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对红军家属开展工作时,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支持红军和边区政府。要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解决。帮助他们孝敬老人、抚养子女……对他们的家属要经常宣传、争取和教育,详细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生活困难的要适当接济。”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4)上下求索(2)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4)上下求索(2)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2日\第14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4)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回陕北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秋,谢子长受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回陕北做军事工作,途中,被太白镇民团抓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脱险。

1929年1月,陕北特委在绥德县张家岔(今子洲县)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谢子长被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

5月特委扩大会议在榆林红石峡召开,由刘志丹担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陕北特委工作,设立军事行动委员会,具体负责革命武装的创建工作。

这个委员会由三人组成:谢子长任书记、马云泽和赵文尉(李锦峰)任委员。

8月,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决定派吉国桢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刘志丹去陕甘边开展兵运工作。

谢子长因为眼疾,同年三四月份到山西开刀,后直接到宜川风凰山,做争取改造绿林武装梁占魁的工作,没有参加红石峡会议。

6月,为了解救为民情愿,率众抗粮抗款的黑宪章,他组织近万名民众、民团和各路绿林围困攻打宜川县城达一周之久。

接着,他派阎红彦、雷恩俊等到后九殿山寨做争取改造民间武装杨庚武部的工作。

平罗兵运,组建学兵团1929年初,冯玉祥委任苏雨生为驻守宁夏平罗的骑兵第四师师长。

苏雨生部第九旅旅长石子俊因早年在井岳秀部当过连长,所以与谢子长认识。

石子俊当时大力向苏雨生推荐谢子长,并于1929年冬专门派人到陕西神木请谢子长。

当时,陕北特委正准备派人到苏雨生部从事兵运。

到了平罗后,苏雨生深知谢子长在陕甘一带的知名度,当即便给了他第十一旅长头衔及部分枪支弹药,至于队伍则要谢子长自己拉起。

于是,陕北特委乘机动员党团员、进步青年、学生去十一旅参军。

没多久,谢子长就组建起三个连。

与此同时,谢子长将来自陕北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共四十多人组成学兵队,任命第八旅第十五团副团长,共产党员张东皎任学兵队队长,组建了以共产党员张东皎、高岗、张秀山、贺晋年等为骨干的学兵队,成立了以张东皎为书记的党支部,将学兵队队员高鹏飞、杨林、曹盛荣、郝新民、李仲英等发展为党员。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8)重整旗鼓缔造陕北红军_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8)重整旗鼓缔造陕北红军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30日/第014版史鉴重整旗鼓缔造陕北红军——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8)特约撰稿张化民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常文平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恢复红一支队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返回陕北安定。

当时,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正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

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攻打安定枣树坪失利,惠泽仁等5名同志牺牲,支队长强世卿受伤。

部队在转移中又遭遇敌人,政委魏武不幸阵亡。

随后,白德胜、任志贞分队在延川关庄作战失利,白德胜负伤。

强世卿、白德胜、任志贞等被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部队失散。

谢子长于1934年11月回到安定后,找到陕北特委地下党组织,他先后联系上了一支队的李胜堂,谢绍安、刘明山、薛兰岗等人。

谢子长召集几人开会,他总结了一支队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安定的敌我斗争形势,并严肃指出埋枪行为是错误的。

当时,他鼓励大家说,革命就是要有三起三落的思想准备。

此后,谢子长带领李胜堂等七八个干部和战士白天在山窑子里隐蔽培训骨干,晚上到村子里发动群众。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准备,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一支队在谢子长的领导下,于同年3月8日晚上在刘家圪劳正式恢复。

谢子长任命李胜堂为支队长、谢绍安为副支队长。

谢子长当场将一面由红色被面缝制而成的、上面写有“陕北工农红军第一支队”的三角形队旗郑重授予支队长李胜堂。

紧接着,召开了由一支队十多名干部参加的会议,最后一致决定以安定县的李家岔为中心成立人民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

随后,陕北游击队一支队在谢子长的带领下连战连捷,尤其是在姚则峁河一战中,谢子长带领一支队一举消灭了敌一个营部及一个排的兵力,敌营长张建南混乱中逃走。

经此一役,红军声威大震,一支队也因此迅速扩大到100多人,成为陕北游击队的主力。

而且,以李家岔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也随之建立起来。

之后,红军在陕北的游击战争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建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1934年7月8日,在陕北特委的领导下,作为中共北方代表派驻西北的军事特派员,谢子长迅速在陕北掀起了武装斗争的新高潮。

陇原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300字

陇原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300字

陇原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300字100个陇原红色故事 | “入虎穴而示丹心,履险境而冒白刃”——谢子长在陇东谢子长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他病逝后,毛泽东曾两次题词,称其为“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为子长墓亲笔撰写了碑文。

1949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从青少年时代起,谢子长就积极投身到改革社会的洪流中,兴教育,办民团,反官僚,惩恶霸,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5年,他前住北平联络陕西旅京军界、学界人士,结识了魏野畴等陕籍共产党员,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伟大的革命历程。

1927年10月1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下,谢子长与唐澍、李象九等同志在陕北清涧县组织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举起了西北地区武装起义的第一面旗帜。

1928年5月,他与刘志丹、唐澍等领导发动了渭华起义。

这两次起义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央决议,把开展兵运工作、发动革命兵变、培养党的武装作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先后派谢子长、刘志丹等人到陕、甘、宁一带从事兵运活动。

其中陇东就是谢子长从事兵暴运动的主要地区之一。

谢子长在陇东一带开展兵运活动始于1930年初,先后发动了“三道川事变”和“西华池起义”。

早在1929年初,谢子长曾到宜川凤凰山作争取改造梁占魁土匪部队的工作。

同年秋又与刘志丹一起在宁夏平罗苏雨生部开展兵运,任苏部十旅旅长。

他们利用公开身份派遣大批党团员和青年学生进入苏部,还在其下属第八旅王子元部组成学兵队,为以后靖远兵变、西华池起义埋下种子。

1930年夏,谢子长、刘志丹先后带领一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趁国民党陇东驻军谭世麟扩充势力之机,秘密打入该部,并以谭的名义张旗建军。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5)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3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5)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3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9日/第016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5)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晋西游击队1931年春夏之交,根据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刘天章同志的指示,正式把阎红彦和拓克宽等领导的游击小组和太原兵工厂的部分地下党员,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总支书记杨重远,阎红彦和吴岱峰为副大队长。

1931年秋,农历七月二十,由拓克宽、黄子文、阎红彦、杨重远等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遭到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处境十分困难。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刘天章同志的指示,游击队的骨干、30名共产党员西渡黄河,进入陕北。

农历七月廿三,游击队行军到安定县南沟岔时,途中突然遇到敌军六七人,因拓克宽、黄子文认识该股敌人,放走了敌人,引起队员们的强烈反对。

经全体队员讨论,撤销了队长、政委职务,一致选举阎红彦为队长,杨重远为政委,吴岱峰仍为副队长。

游击队在安定一带活动时,中共安定县委(今子长)马文瑞同志组织动员了马云泽、强龙光、强世卿等一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参加了游击队,队伍很快发展到六七十人。

这时,活动在黄河沿岸的杨琪、师储杰两支土客武装,因受到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要求与晋西游击队联合行动。

晋西游击队队委会与陕北特委马文瑞研究,为争取和改造他们,在接受听从红军游击队的“统一指挥、不抢穷人、不强奸妇女”三个条件后统一行动。

为统一指挥,暂将土客保运队编为陕北游击支队(因当时他们还不具备红军的条件)。

晋西游击队和陕北支队在特委领导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打了不少胜仗,迅速发展到300多人。

游击队向陕甘边转移,急切希望找到西北革命斗争中的领袖谢子长、刘志丹同志。

1931年10月,晋西游击队派曾经和刘志丹一起搞兵运的马云泽带了20多个骑兵,在南梁梢山的土窑里找到了刘志丹。

随后,他们一起到阎家崖子和阎红彦、杨仲远、吴岱峰会合,阎红彦等非常高兴见到刘志丹,并把他最好的一把手枪送给刘志丹。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1)永远的纪念_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1)永远的纪念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10月/28日/第016版史鉴永远的纪念——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1)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民族英雄,给谢子长和刘志丹极高的评价。

1935年秋,中共西北工委决定将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子长县。

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谢子长的遗体移葬到他的家乡子长县枣树坪。

为此,毛主席先后两次亲笔题词:“谢子长同志,民族英雄”和“谢子长同志,虽死犹生”,并书写了277字的碑文: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共产党。

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农民讲习所,组农协会,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参加渭南暴动,败不丧志,奔走西北、华北各地。

“九·一八”事变后,于陕甘之间组织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是第二十六军之前身。

一九三三年赴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陕北组织第二十七军,协同刘志丹、高岗诸同志创建了陕甘宁边区。

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负伤,一九三五年春因伤逝世。

党政军民各界感子长之功德,改安定县为子长县,以志纪念。

于政府及人民为子长立墓时书以叙之。

毛泽东题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初九同时,毛主席在延安接见谢子长侄子谢绍彦、白卓武时给谢子长很高的评价,并亲切慰问谢子长的家属,勉励他们继承谢子长的事业。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陵。

这一回,毛主席第三次为谢子长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

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给同一个人墓3次题词,并亲写碑文,这在毛泽东一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朱总司令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地图上题词:“谢子长和刘志丹等同志创造了这块福地。

”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如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等也都一一为谢子长题词。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8月/12日/第016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者谢子长(1)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编者按: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以及老一代革命家马明方、阎红彦、马文瑞、吴岱峰、贺晋年、郭洪涛、张秀山、张达志、崔田民、王世泰、崔田夫、刘景凡、黄子祥等人和李子州、魏野畴、刘含初、刘天章、杨重远、王泰吉、杨森、杨琪、李妙斋、强世卿、白雪山、黄子文等革命先烈都对西北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本报从本期起,刊发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的革命系列故事。

寻常家世西北革命领袖、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民族英雄谢子长,1897年1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枣树坪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起名世元,后改为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

谢子长父亲谢彪鹏务农,但他聪明好学,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了山沟里的“先生”。

加上他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成为上下川道里断案了事的“乡官”,受到人们的敬重。

母亲是位贤惠、勤劳,有副菩萨心肠的农家妇女。

少年时期谢子长聪明勤快,农忙时下地劳动,农闲时读书认字、练功习武。

8岁开始读私塾,14岁开始在村里父亲办的农村冬学上学,1914年,16岁到安定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

这期间,先和姓朱的镖头学拳,后拜闻名陕北的武林高手魏进德为师习武,学了一身好武艺。

父母的善良正直,祖父母的贤惠勤劳,耳濡目染,从小就给他打上了深深的家庭烙印。

在父母、兄长和师傅影响下,谢子长从小就养成了同情穷人、疾恶如仇、打抱不平的性格。

反羊圈税、抗盐税他刚上小学那年,安定县玉家湾村民牵头,集合九里二乡农民近千人到县公署要求取消羊圈税,当众挖出收税科员赵国安的眼珠,迫使知县宣布取消羊圈税。

这对谢子长影响很大,他痛恨贪官污吏,钦佩农民群众的斗争精神,看到了团结起来群众的力量。

1916年,安定县数千群众奋起砸了瓦窑堡盐税局的招牌,进行抗盐税斗争。

陕北红军创建人谢子长生平简介

陕北红军创建人谢子长生平简介

陕北红军创建人谢子长生平简介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

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陕北红军创建人谢子长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谢子长生平简介谢子长原名叫谢世元,曾经改名为德元,号浩如。

他是陕西长县人。

当时陕北红军和苏区的创建人,还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

他曾担任过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和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的政治委员等职位。

谢子长曾化名为秋阳,他出生于一个算是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

在1922年秋天,他考入了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在里面谢子长学习军事。

1925年的时候谢子长因为反对陕北军阀的活动,他来到京津地区,和陕西旅京学生中的中共党员的一些人接触的非常多,所以也因此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同年,谢子长经白超然、白志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就受到中共北方区委的派遣,在陕北同当时任中共绥德特别支部的负责人李子洲等人取得联系。

在那时候,谢子长在安定县民团团总。

1927年的时候,他当选为安定县的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的成员,还有农民协会促成会的委员。

谢子长还创办过青年军事干部培训班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宣传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教育。

因为谢子长多次的组织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还严惩了当地的土豪劣绅,因此还被当地的农民群众尊称是“谢青天”。

1934年8月在河口战斗中,谢子长因为不顾个人的安危,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中弹,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

但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伤势不断恶化,在1935年的2月21日不幸去世。

谢子长刘志丹为什么发生矛盾其实他们的矛盾并不是真正的发生了误会,他们都是为了部队,为了中国共产党着想。

所以因为他们对于西北军委主席的人选有了争议,所以发生了争吵,这就是谢子长刘志丹为什么发生矛盾的原因了。

谢子长原来在河口战斗打响的时候,因为敌军凭借这碉堡坚守阵地,谢子长见久久没有攻下这个地方没救亲自到前线,指挥,不想被子弹射中身负重伤。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7)华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_张化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7)华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23日/第019版史鉴华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7)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组建十八师谢子长、阎红彦在上海受训以后,1933年初派他们到北方局。

1933年,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占领了热河和察哈尔东部4县。

北方局派了330多名共产党员到察哈尔工作,成立了中共河北省前线工作委员会(前委),协同冯玉祥组建同盟军的工作,领导察哈尔地区军队和地方的一切工作。

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1933年5月26日,在察哈尔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

北方局派谢子长、阎红彦、强龙光一起协助许权中组建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十八师,许权中是十八师师长,谢子长是党代表。

谢子长、阎红彦到包头孙殿英部和共产党员、副团长刘振远成功举行了“包头兵变”,拉出一个团,编为十八师第一团,是十八师的主力。

收复多伦,强龙光殉国1933年6月21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各部分头北上,向日、伪军展开进攻,中共领导的十八师是主力作战部队之一。

22日,克复康保。

7月1日,克复宝昌、沽源。

7月12日,经过5天激战,收复日军茂木骑兵第4旅团2000多人及炮兵部队固守的塞北重镇多伦,在收复多伦的激战中吉鸿昌“亲率敢死之士,肉袒匍匐前进,爬城三次”。

强龙光担任敢死冲锋队队长,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攻进多伦城中后,大部队被日军堵在城外无法跟进。

由于战事激烈,部队几进几退,强龙光壮烈牺牲。

收复察东四县各战役,共毙伤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数百名。

同盟军计伤亡官兵一千六百余人,内有团长五人。

多伦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土。

谢子长参加了这些战斗,特别是在收复多伦的战斗中,亲眼看到了原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队长强龙光担任冲锋队长在攻城战斗中牺牲,他非常难过,还一再说革命成功后要立碑纪念他。

为了实现谢子长的这个遗言,他的儿子原国家科委顾问谢绍明于2010年率西北红军将领亲属到张北抗日同盟军纪念馆院内专为强龙光立了烈士纪念碑。

陕甘革命根据地何以成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两点一存”历史原因分析

陕甘革命根据地何以成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两点一存”历史原因分析

162021.06陕甘革命根据地何以成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南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高地。

80多年前,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

这一根据地,在时间上一般是指1931年9月倒水湾整编到1935年8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地理上是指东到洛河川、西至元城川、北至宁条梁、南至耀县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曾说,“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从总体上讲是“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那么多根据地呢?”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我2009年来甘肃的时候,总结其为‘两点一存’,就是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硕果仅存,进而成为落脚点、出发点,至少有10个方面的原因。

一、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使革命有了定盘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以刘志丹为代表的领导核心。

这个核心的坚强正确,突出表现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克服“左”和右的干扰,经受得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在危险的时刻力挽狂澜,转危为安。

尤欧阳坚文_ —“两点一存”历史原因分析其是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不盲目依靠上级指示和抽象教条,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地估量敌情我情,按照客观情况去决定自己的政策,独立地处理重大问题,表现出政治上的成熟和独创,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作出了有益贡献。

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使根据地有了“活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斗争的血雨腥风中,革命先辈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根植于中国西北大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断克服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的干扰,在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西北民情、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这正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地处西北一隅的艰苦条件下创建和发展的根源所在。

谢子长:毛泽东为他三次题词

谢子长:毛泽东为他三次题词

谢子长:毛泽东为他三次题词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37期谢子长带领全家17人参加了革命,全家出了9位烈士,留下6名遗孀。

毛泽东一生为他三次题词。

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题词,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

群众称为“谢青天”1897年1月19日,谢子长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

1921年夏,谢子长投笔从戎,到山西太原学习军事。

1923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学兵团”结业,到河南、北平、天津等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创办安定县民团,任“团总”。

他带领民团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被群众称为“谢青天”。

1925年冬,谢子长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对中共北平地委负责人刘伯庄说:“国共这种合作迟早会破裂,共产党应该抓枪杆子,发展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1927年春,谢子长率部进驻安定县城,协助建立了中共安定特别支部。

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在全县成立了1个县级、14个区级、100多个村级的农民协会,9个党支部。

农民运动在安定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陕北的革命火种得以播撒。

1927年10月1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谢子长等组织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旅,发动了清涧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全国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我国北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以后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建立独立武装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在陕西渭南、华县一带率领政治保卫队和中山学校学生千余人配合当地农民举行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谢子长和刘志丹先后受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回陕北做军事工作,并先后分别担任了陕北特委军委的负责人和陕北总暴动总指挥、副总指挥。

从1929年到1930年,谢子长和刘志丹先后进行过多次兵运工作,均告失败。

血的教训使谢子长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靠在军阀队伍里面招兵买马是走不通的!从此,他开始探索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独立武装道路。

西北革命元勋--吴岱峰

西北革命元勋--吴岱峰

西北革命元勋--吴岱峰七十年前,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意气风发地开进了凋敝的延安城,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了为期十年的面壁修炼。

从此,廷河岸边的这座偏僻小城,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城。

六十年前,一支精神饱满的精干队伍,信心满怀地走出了延安城,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转战陕北的战斗生活。

毛泽东率领这支小小的队伍,安详从容地行走在陕北大地,指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走进7辉煌的紫禁城。

从此,中国开始了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时代。

在这些辉煌而巨大的胜利背后,谁能说得清,有多少陕北人民的优秀儿女,洒下7多少鲜血和汗水啊!吴岱峰就是这样一位杰出代表。

为了纪念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本刊隆重开辟“红色纪念”专辑,分期分批推出纪念文章,以告慰先烈,启迪后人。

吴岱峰同志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是西北红军中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是谢子长、刘志丹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得力的参谋助手。

在西北地区为数众多的老革命中,吴岱峰是十分难得的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人才。

他文化很高,正牌中学毕业,又在各类军校中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性格耿介,能打一手好篮球,好唱激情豪迈的陕北民歌,颇有燕赵之士慷慨悲歌之风范。

他上马击贼寇,下马办军校,既是一员能够带兵找仗的战将,又是西北红军中军事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和实际主持人。

每到战事紧张之际,他便带兵出征,东征西讨;战事稍缓,又回到红军学校,培养军政干部。

他坚持真理,尊重事实,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西北红军斗争历史,他受到高岗的排挤和打击,长期赋闲,得不到公正合理地使用。

所幸天佑善人,他得享高寿,熙养天年,成为世纪老人,最终为后人留下一部真正是秉笔直书的回忆录:《黄土高天举红旗》,客观公正地记录了西北党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完整过程,毫无保留地将历史真相告诉了后人,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彻底地还原了西北革命历史真相的史著,堪称研究早期西北革命史的信史、良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子长与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1-268页)张化民常文平[摘要]西北根据地是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26军和红27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的。

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

谢子长是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关键词]谢子长;西北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陕北根据地;红26军;红27军西北红军和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谢子长,1897年1月19日出生,1935年2月21日逝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8岁,但却有着光辉的一生。

值陕甘边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研究他对创建西北根据地的贡献很有必要。

毛泽东曾3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并亲笔写了277字的碑文,为毛泽东一生之仅有。

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把谢子长的家乡陕西省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中共中央的几代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都先后为谢子长题词、写墓碑和书名。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何对谢子长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西北根据地(也称陕甘根据地)“是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的。

”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

20世纪30年代初,以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马明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艰苦斗争和浴血奋战,在陕西北部和甘肃、宁夏交界地区创建了一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西北根据地。

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谢子长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之大。

陕甘边根据地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张秀山、王世泰、高岗等人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为主和其他游击队创建的;而红二十六军是由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等领导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而成。

陕北根据地是由谢子长、马明芳、马文瑞、郭洪涛、崔田夫、贺晋年、崔田民、张达志等人领导的红二十七军为主和其他几支游击队创建的,而红二十七军是由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和后来组编的红一团、红二团、红三团等组建而成的。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赤源县周家崄联席会议召开,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两块根据地统一成为西北革命根据地。

一、部队里建党,开展农运,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建立创造群众基础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解决好农民的问题,就等于把中国问题解决了多一半。

谢子长出身农民,家庭生活的影响和少年时代的经历使他对农民的境况有着很具体的感性的同情与了解。

他目睹满目疮痍的陕北,感受了封建军阀及地主豪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年轻的谢子长深受杜斌丞教育救国思想影响,1919年回到家乡安定高小执教。

但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教育救国的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1921年夏,他投笔从戎,到山西太原投考阎锡山办的“学兵团”。

1923年夏毕业后,又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人魏野畴组织的共进社,他认识到武装是打垮旧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组建民团,就任安定县民团团总。

谢子长利用民团这一合法组织,保护人民利益,惩办恶霸劣绅“老狼”,处置乱拉差的井岳秀部士兵,被人民群众尊称为"谢青天。

这一美名后来还流传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耳里,他为谢子长写碑文时就写道:“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

在此期间,谢子长结识了有志青年李象九,帮助李象九成立了"学兵连",后来编为井岳秀部石谦团第3连,把阎红彦、雷恩俊等一批有为青年送到学兵连作骨干,为以后党在陕北军队中建立组织打下了基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武装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主要力量。

谢子长在革命的实践中,比较早的意识到建立自己的武装,进行军事斗争的重要性。

早在1925年春他入党的时候就给北京地委书记刘伯庄提出:“我想这种合作(国共)迟早会破裂,我们党应该抓枪杆子,发展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①]当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也是极其少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是从严治军,将创建革命武装的活动与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

1926年,谢子长将自己领导的民团编入倾向民主、进步的石谦团三营十二连,自任连长。

共产党员李象九担任学兵连连长。

不久,谢子长在石谦部秘密建立了中共组织,发展党员,开始了党领导创建革命军队的探索。

在几个营、连都建立了党支部,100多名官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他除了安排军事训练外,用主要精力和时间对部队进行政治、文化教育,启发官兵阶级觉悟,使这支部队军政素质大为提高。

他将政治工作渗透到官兵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之中,有效地提高了大家的觉悟。

他还直接向石谦宣传革命道理,使石谦部下大部分官兵倾向于革命。

当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向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大屠杀的紧要关头,这支军队毅然响应中央和省委指示,在谢子长领导下举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这与谢子长的启发、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民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否。

谢子长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1927年1月,谢子长利用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在和地方上的共产党员商议后,谢子长决定召开全县地方行政会议。

2月20日,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召开了,谢子长被推选为大会执行主席。

在谢子长的主持下制定了《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组织大纲》及其《细则》和《农民协会章程》等三个主要文件,并做出了关于建立天足会、农民协会、保卫团及捐税等八个决议案。

这些文件以“改革地方一切行政事宜,解除民众痛苦为宗旨”。

号召群众加强自身团结,革新社会,改革教育,兴利除弊,改善自己生活。

县行政会议之后,谢子长协助领导建立了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并与特支一起,成立了安定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协会促成委员会、基层农民协会和安定县农民协会。

在党组织和谢子长的领导下,广大农民阶级觉悟得到很快提高,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使安定县成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

二、参加领导清涧、渭华起义,用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疯狂屠杀共产党人。

按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中共陕西省委九·二六会议精神, 1927年10月12日,谢子长与唐澍、李象九、白明善等在清涧石谦旅发动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8年春,谢子长、唐澍、刘志丹受省委派遣前往洛南,到我党控制的许权中旅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5月,许权中旅发动起义,脱离国民党部队,配合渭华地区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这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北方军事运动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典范。

在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中,谢子长都担任领导职务,指挥战斗,发挥了重大作用。

虽然,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因种种原因归于失败。

但这两次起义是在革命转入低潮,斗争处于严重困难的时期举行的,它有力的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教育和锻炼了陕西党和人民,培养了阎红彦、白乐亭、雷恩俊、史唯然、李维俊、白锡林、王泰吉、阎揆要等大批政治、军事人才,对西北地区后来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根据地和开展武装斗争,起到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三、百折不挠创建陕甘游击队和陕甘边根据地1929年2月,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张家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六大和中共陕西省委第四次扩大会议精神,并作出积极开展兵运工作的决定。

会议推举谢子长为中央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会后,谢子长受命去宜川县凤凰山作争取梁占魁绿林部队的工作。

1929年夏天,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派,谢子长等一批共产党员秘密打入西北国民党地方部队从事兵运工作。

1930年1月,宁夏驻军骑兵十四师苏雨生部扩充势力,他很欣赏谢子长的军事才能,请谢子长担任其部骑兵师十旅副旅长。

当时安定、保安、横山一带慕名到平罗去投奔谢子长的青年很多,中共陕北特委也动员了张秀山、高鹏飞、李树林、黄玉华、郝兴民、贺晋年、曹又参、张东皎、王子元、牛化东、高岗、刘约三等一批党员随谢子长、刘志丹打入苏部。

谢子长很快就在平罗组建起三个连。

此后,谢子长在部队建立起一个四五十人的学兵队,任命共产党员张冬皎任队长,对队员进行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并在队里建立了党支部,发展了高鹏飞、杨林、曹盛荣、李仲英等一批党员。

正当谢子长的兵运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苏雨生部应冯玉祥之命开往河南,途中屡遭军阀袭击,苏雨生部四分五裂,学兵队开到靖远驻防,兵运工作暂告失败。

同年夏天,谢子长又在陇东民团军总司令谭世麟部挂名建军,开展兵运,以直辖三团团长的身份组织武装,先后编了两个营的兵力。

部队正准备起义时,却突然遭到军阀张廷芝部的袭击,起义以失败告终。

1930年8月中旬,谢子长到绥德参加陕北特委第五次扩大会议。

会议上,谢子长被任命为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刘志丹为副总指挥。

1931年春,根据党的指示,谢子长赴甘肃平凉一带继续从事兵运工作。

谢子长对武装斗争的道路坚信不疑。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毫不气馁,愈挫愈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准备投入新的斗争。

经过大革命时期和三年多兵运工作血的教训,使谢子长意识到:“搞革命武装,依靠在旧军队的合法地位招兵买马是不行的。

还是要走井冈山的道路,要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用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武器武装工农,建立和逐步壮大共产党绝对领导的工农红军。

只有这样的部队才是人民自己的队伍,和人民血肉相连,永远不被敌人打垮。

”从此,谢子长为创建人民军队开始另辟蹊径。

此外,这些兵运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保存了革命力量,埋下了斗争火种,为我党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1年春,谢子长被中共陕西省委任命为军事特派员,在陕北与甘肃陇东一带从事兵运工作。

当年10月,得知刘志丹召集的地方武装与阎红彦、杨仲远、吴岱峰领导的晋西游击队都在南梁后,省委指示谢子长赶赴该地与刘志丹、阎红彦会合。

10月30日,谢子长和省委交通员高岗来到南梁。

陕西省委指示,这一带所有部队都归谢子长指挥。

1932年1月部队暂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谢子长担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

1932年2月12日,部队移驻到陕甘交界的正宁县三嘉塬,再次进行整编,以晋西游击队为骨干,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谢子长为总指挥,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李杰夫任政委、队委书记、杨仲远任参谋长。

这是党在陕甘地区建立起第一支红军武装力量!当时,执行王明“左”倾错误的陕西省委,命令游击队撤离人烟稀少的南梁山区,开往三原、淳化一带,在平原地区建立根据地。

陕甘游击队即挥师南下,进军关中,执行在平原创建根据地的任务,虽然在邑旬阳坡头、耀县照金取得胜利,但遭受到强敌的围攻,无法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