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西方城市更新政策演进及启示
西方城市更新政策演进及启示作者:姚震寰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8期[提要] 城市更新的政策演进主要有内涵综合可持续、更新模式多元化、以人为本、重视公共利益的保障等特点。
我国城市更新政策的优化应包括实施可持续有机更新、协调多方主体利益、增强城市社区的特质与识别性、推进以社区为主导自下而上的小规模更新、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强历史文化保育、强化公众参与等,进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进而就东北地区如何进行城市更新展开思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政策演进;可持续发展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5月3日城市更新的概念在1954年由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一个顾问委员会提出,并列入当年美国住房法规。
1958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讨会认为,城市更新是指生活在都市的人基于对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环境或者通勤、通学、购物、游乐及其他生活更好的期望,为形成舒适生活以及美好市容,进而对自己所住房屋的修缮改造以及对街道、公园、绿地、不良住宅区的清除等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对土地利用形态或地域地区制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等所有的都市改善行为。
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外在物质环境的改善。
英国于1977年公布的《内政政策》指出,城市更新涉及物质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是一种综合解决城市问题的方式。
该政策已经关注到城市更新的综合性。
法国于2000年公布的《社会团结与城市更新法》提到“城市更新是一种推广以节约利用空间和能源、复兴衰败城市地域、提高社会混合特性为特点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明确指出城市更新涉及资源能源、区域经济、社会融合的问题。
里奇费尔德认为,城市更新是一个综合协调和统筹兼顾的目标、远景和行动,旨在解决城市问题,寻求持续改善该地区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
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应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并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改善改造,从而达到有机秩序。
西方城市规划的经验和启示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会改良运动。
在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城市为不断解决城市社会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规划对策,城市规划也从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转向了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普遍关注,从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设想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从历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工业化发展、城市规模的无序膨胀、过度郊区化产生的内城衰退、经济危机及战争破坏等是引发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西方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缺少对城市郊区化的有效控制而导致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2、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危机和战争等灾害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等,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构筑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十分必要;
3、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4、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中已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规划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该看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须注重对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
美国旧城更新和改建的案例分析
美国旧城更新和改建的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关键时期。
一方面,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大规模迁移、城际间人口流动加剧,城市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大中城市力图通过发展副中心与卫星城来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众多城市的旧城区必须进行市政、交通与居住条件的更新(改造),城市面临保护与更新(改造)的现实难题。
2006年12月16日-18日,有关专家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全国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高级论坛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今天上午的论坛正式开始。
今天是全国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高级论坛暨招商项目对接洽谈会,我们今天有重量级的嘉宾给我们做主题报告。
昨天我们从很多国外的经验以及案例来做相关方面的剖析,尤其是重点介绍了欧洲的很多经验,今天我们在旧城保护和更新做得非常好的另外一个国家,就是美国。
非常性我们介绍今天上午第一位主讲的嘉宾就是原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公司总裁饶及人先生。
我们今天第一场主讲就是美国及中国大陆之城市更新与旧城改建。
饶先生是原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公司总裁,目前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驻中国地区的商务代表,负责美国引进中国的投资,以及美国到纽约的投资,他拥有中国一级建筑师资格。
美国龙安集团被推举为20大规划设计事务所之一,2005年9月他获得建设金奖,我们非常荣幸请到饶先生,也非常感谢他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做主题报告,今天对他的演讲我们也很期待。
【饶及人】:感谢各位这么早来做报告,一般来讲礼拜天在被窝里面比较好,领导也在被窝里面,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做这个报告,跟你们昨天听的不太一样,昨天是针对欧洲几国案例的分析,今天是对美国的案例分析。
我将会给大家带来两个旧城改建的案例,还有在天津我们刚刚完成的一个案例。
我的图片量很大,希望大家从案例上面看得出来是怎么样的规划,手法是什么样子的。
欧美当代旧城改造理念与实践对我国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借鉴
浅谈欧美当代旧城改造理念与实践对我国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借鉴【摘要】欧美城市旧城改造实践经历了从大拆大建到多方合作的历程,对我国现今城市旧城改造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演变,分析其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关键词】旧城保护旧城更新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研究背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以来城市持续发展扩张的历程中,许多旧城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亟待解决,而缺乏系统性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往往带来以下三种负面效果:第一种是推倒重建的更新改造,破坏了旧城的空间肌理和人文特征;至上而下的旧城功能置换往往带来绅士化的负面影响;仅仅保护数量有限的文物建筑也难以真正体现城市街坊文化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在文化保育的必要性和环境改善的迫切性的背景下,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已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模式。
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经验,寻找其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二、欧美旧城改造的理念与实践经验1、欧洲旧城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转变及实践以英国为例,1914年,伦敦郡政府正式开始以拆除重建为主要手段清除贫民窟及复兴内城,为劳工阶级重新修建低密度住宅。
到20世纪60-70年代,新的旧城更新政策呈现福利主义色彩,政府主导实施的“城市计划”却极大地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终随着政治的博弈无疾而终。
进入1980年代,在自由主义、私有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中央政府拨款成立企业性机构,力求提高土地开发潜力以吸引私人投资,然而这种策略忽略了社区大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公众在规划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更新思潮更强调公私合作以及本地社区的参与,强调公、私、社区三向合作伙伴关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多层次更新,大力鼓励本地社区三方伙伴关系发挥作用,弱势社区居民被纳入到城市政策的主流。
以法国里昂红十字坡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1997年政府开始了地区的全面复兴项目,包括建设花园、改善居住计划等。
国外城市更新的历程与特点及其几点启示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15 20 )5—02 0 10 6 3 (0 6 0 0 2— 3
Co r e & Ch r c e it s o n wa fAp e r n e o o e g t s d S me En i h e m e t us a a t rsi fRe e lo p a a c f F r i n Ci e An o l t n n c i g
翁华锋 (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 ) 摘 要: 目前我 国正处于一个工 业化进程加速 , 经济结构发 生明显变化 , 社会各方面都在 变革 的关键 时期 , 城市更新在这一宏观背
景下既面临过去大量存 在的物质性老化 问题 , 而且 更交织着功能性衰退 , 以及 与之相关的传 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 的继承和
W e g Huae g n fn
( uh uU bn& R rl l nn ueu) F zo ra ua Pa i B ra n g
Ab t a t C iai o fcn r ca e o h tid sr l ain i a c lrtd a d ge tc a g s h v a e lc n te e o o c s r c : hn sn w aigac ilp r d ta n u t ai t s c eeae n ra h n e a etk n pae i h c n mi u i i z o
sr c u e a d te oh ra p cs o h oe s ce y Un e h s cr u tn e i h e e a f ct p a a c , e c u tr n to l h t t r n h te s e t fte wh l o it. d rt i i ms c ,n t e r n w l o i a p r n e w o ne o n y t e u c a y e
英美城市更新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经济、人文等全方位的复兴。 (2 )在改造方案上,英国在清除贫
民窟阶段采用的是“卫星城”战略疏散城 市人口、缓解城市压力。而美国采用的是 清除地段土地市场出售的办法,以逃避公 众的严厉批评,但是市场化的结果是在清 除地段建造起高档公寓,贫民窟的市民根 本无法承受,被赶到其他的贫民窟,结果 其他地方贫民窟更加拥挤、居住环境更加 恶劣。
4 .英美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意 义
从英美城市更新成败的经验,我们可 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的城市建 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城市更新不能只注重物质性表象 问题,采取简单化的改造措施。把更新改 造注意力集中于城市空间景观、风貌等表 象性问题上,对旧城背后的历史、经济及 社会问题关注不够,城市更新的结果将收 效甚微,犹如英美 30-40 年代的清除贫民 窟运动。
(5 )成立相类似的组织(如英国的 城市开发公司,美国的授权区等)对城市 更新开发授权管理,执行政府的财政措 施,对授权区的土地、基础设施进行经营 开发,实现更新改造的目标。
英美城市更新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英美早期大规模的清除贫民 窟,代之以毫无特色的“国际式”标准高 楼,破坏了原有的街区风貌及邻里之间那 种和睦的社区关系。同时,清除过后城市 密度更大,给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基础设 施等带来更大的压力。 (2 )英美旧城更新通过强化中心区 的土地利用,旧街区地段通过市场化的地 价机制吸引了盈利能力较高的产业(如金 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 等)。但是,这种更新方式将原有居民住 宅和混杂其中的中小商业排斥到城市的其他 地区,因为它完全用获利更高的商业取代 了居住用途,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利 用,城市缺乏多样性。如美国纽约曼哈顿 中心区的WallStreet,尽管摩天大楼鳞次栉 比,该地区的文化娱乐业和餐饮零售业等 其他商业逐渐衰败,街道景象萧条。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更新是通过解决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对城市退化现象采取的干预措施,以促使城市“新陈代谢”。
国外城市更新历时较长,是各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解决的历史问题。
总体来看,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梳理总结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借鉴参考的有益启示和建议。
一国外典型国家城市更新的实践模式总结(一)英国城市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也让英国成为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城市更新的基础背景。
英国的城市更新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二战后新城建设计划、20世纪60年代末转向住宅整修和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等不同发展阶段。
1.建立财政补贴制度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运动以及二战后大规模的住房短缺时期,政府为大规模的住房拆迁重建提供住宅客体补贴,以消除住房短缺状况,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
20世纪60年代,住房政策逐步转向住房整修和改善,此阶段政府转向主体补贴,将补贴对象改为需要住房改善的市民。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共支出大幅减少,社会建房受到指责。
受郊区化的影响,英国内城开始衰落,为了弥补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英国政府注重将私人投资吸引到内城改造中来,为此,英国专门成立城市发展基金,主要对计划内的改造项目进行补偿,以弥补改造收益的不足,以此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2.成立城市开发公司城市开发公司隶属英国环境部,环境部在极度衰退的内城划出指定区域,成立开发公司。
城市开发公司可通过环境部赋予的权利合法获得有价值的国有土地,由公司负责经营,地方政府不得过多干预。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及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及启示作者:李爱民袁浚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7期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拓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城市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到存量调整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
国外城市更新走过了较长的历史进程,可以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一、国外主要国家城市更新实践(一)英国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历程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失业率显著上升,城市贫困现象急剧涌现,贫民窟大量存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启清除贫民窟计划,真正意义的城市更新开始。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多,“大城市病”较早涌现,1946年开始推行新城建设计划,将建立卫星城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
二战后,英国开始了郊区化过程,英国城市出现了严重的衰退,20世纪60年代末转向住宅整修和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
前40多年英国城市更新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让公众广泛参与到城市更新过程中。
2、城市更新重要举措建立财政补贴制度。
财政补贴是英国政府推行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从20世纪30年代格林伍德法实施的按人口安置补贴的制度开始,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成立城市开发公司。
1980年,为解决内城衰退,实现内城复兴,英国成立了城市开发公司,一个开发公司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担负着吸引私人投资、改造内城地区、实现内城复兴的重任。
在更新的过程中注重文物保护。
英国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采用整旧如旧的方法,把对历史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同时,配合这些建筑物的风格、特色,建造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建筑,使其自然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二)法国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的历程巴黎城的第一次大變身,是在拿破仑三世时代,通过拆除旧建筑改造巴黎,以“大”为美,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基本奠定了今天的城市格局。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理论探讨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城镇化的发展,二者之前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会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现阶段,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和城镇化建设水平要远远高于我国,这是由于他们进入现代化阶段早于我国,城市化水平也更高,在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上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因此,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化建设;经验教训;启示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并且在促进城市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显著作用。
城镇化的主要评判指标就是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数量比例,2011年底,我国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这代表我国城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保障制度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建设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和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出发,探讨未来我国城镇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模式。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化建设美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农业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外来移民的推动,并且从美国近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化发展历程来看,城镇化发展早期并未发展出社会保障制度,1830到1880年美国城市化刚刚起步,在美国生活会依然以农业社会为主,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城镇化发展高速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也明显更加完善,1880年到1970年美国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开创了工业革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这一阶段也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伤害,政府开始做出各种立法,加强对城市居民利益的保障,城镇化发展低速,其实会保障出现漏洞,1970年以后,美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由此政府也削减了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的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几乎是同步调的。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在城市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首都北京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面临巨大的转型,以往“大拆大建”的外延式扩张道路已经难以为继,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转向内涵式增长的必然选择。
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探索,城市更新从大规模的推倒重建转为小规模、分阶段的谨慎修复和改造,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改造过渡到基于经济、社会等多层面的整体更新。
在国内,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积极通过城市更新推动空间重构和功能改善。
北京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以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为突破口,尽快建立符合市情的城市更新机制。
一、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演变,国内外城市更新从以物质改造为主的大规模重建过渡为渐进式、修补式的有机更新,对存量空间的利用也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尤其是更加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通过微更新来提升存量空间的品质。
(一)在旧居住区上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发展初期,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方式以“拆旧建新”为主,即对某些破败老旧的建筑予以拆除,并结合土地利用情况和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其中很多公共服务设施是在旧居住区上重建而成的。
美国纽约市的林肯中心是这一更新实践的典型案例。
1955年纽约市政府出面选定地址,由贫民窟清理委员会征用部分既有空地并推倒大片贫民窟,为项目腾出共计15亩的地块,建成后的林肯艺术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表演艺术综合体。
(二)为旧建筑增加新的功能“大拆大建”虽然使交通、居住等物质环境得到迅速改善,但也摧毁了■ 贾硕作者简介:贾硕(1988—),女,北京市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更新、市场消费等。
2021 / 352城市中诸多有价值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达国家开始转变城市更新方式,旧建筑不再统一推倒重建,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修缮和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需要。
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是旧建筑改造的知名案例。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2007-06-27 15:41:26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时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更新,欧美经验,旅游资源保护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进程遵循着产生、发展、兴盛、衰退、更新的历史规律。
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谢机能,它不断改善着城市的结构和机能,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更新主要包括重建、改造和修缮三种方式。
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旧城区的衰败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区房屋老化、结构失衡、功能衰退、经济迟滞等。
城市的衰败及其蔓延会造成城市不动产的贬值。
每个城市都将面临着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及保护文化经济遗产的双重任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建和更新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战后,欧洲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城市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不尽相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城市更新及其影响二战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城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的富裕与辉煌。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这一辉煌逐渐逝去,美国城市出现了衰败现象。
导致城市衰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城市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而引起的房屋向下淘汰。
房屋向下淘汰就是城市原住房是为中、上阶层高收入者修建的,经过若干年后,房屋质量下降,功能衰退,这些房屋就淘汰给下层低收入者。
产业革命致使西方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加速,城市产业迅速集中,大工业的建立以及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促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日渐稠密。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城市病”,如:居住环境恶化,市区拥挤混乱,交通拥堵等等,给城市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1.1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在多年的旧城改造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总结如下: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
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院士在总结东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特别是在伊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别是北京的旧城更新的实践归纳升华而来.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城市活力论:美国建筑评论家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及死》一书中所提倡的城市设计思想。
在雅各布看来,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对城市设计而言,最好的办法是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性;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少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等。
城市设计并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及空间景观的创造,更需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让人们在各类活动及活动场所之间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使城市获得生命和活力。
1.2国内外旧城改造经验总结 1.2.1 国外旧城更新成功案例分析1、莎德泰晤士(Shad Thames)总体规划——滨水仓库区的改造 项目简介莎德泰晤士地区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塔桥的东侧,是历史悠久的码头工业区,其中心区域拥有伦敦目前最大最密集的维多利亚式仓库群,由桥梁贯穿于建筑物之间,这种建筑形式成为了该片区的主要特色。
国外城市更新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发布时间:2022-10-14T01:44:08.72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6月11期作者:刘影李新芝[导读]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后工业化时代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都面临着转型的迫切需要刘影李新芝济南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后工业化时代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都面临着转型的迫切需要,如何更好的推动城市更新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避开的主题。
在此情况下文化和遗产被认为是财富创造的主要来源,历史遗产成为了实现城市复兴战略的重要资源并被广泛应用。
因此,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城市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后,如何更好的保护城市遗产并通过更新使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且也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议题。
因此,通过对国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多样化的遗产保护和更新手段对于中国应用遗产探索城市可持续建设十分重要。
关键词:国外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启示引言在城市改造和改造过程中,伴随着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在美国开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
更新的目的是解决因族裔、宗教、收入等差异而造成的人类住区支离破碎和社会冲突问题。
在快速城市化之后,主要目标是消除贫民窟。
这一城市改造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环境和振兴经济,其范围比以往的阶段大得多,后者只侧重于优化城市规划和改善基础设施,但也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1980年以后,欧洲和美国停止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一般进入了谨慎、渐进和小规模的改造阶段,重点是改造街区,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则是重新分配地块或建筑物,例如将工业区和港口区改造成以下地区联合王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城市重建方面承担了更大的任务,并选择了城市复兴一词,这不仅意味着改善城市的物质环境,而且意味着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复苏。
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经验对上海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经验(一)英国旧城改造经验英国的旧城改造,或者说是城市更新、城市复兴,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清理贫民窟计划。
由工党执政的英国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当时颇有影响的建造“独院住宅”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贫民窟问题。
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的同时,在市郊建一些独院住宅村。
该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接下来的40年,英国的城市更新持续不断进行,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政策有了重大转变,以政府计划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转向市场引导与私人投资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同时公众逐渐参与到更新改造规划当中,对城市更新产生了一定影响。
英国的城市也由政府操纵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
为弥补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将私人投资吸引到旧城改造中来,英国政府环境部1982年成立了英国城市发展基金,主要用作计划内的改造项目补偿金,弥补改造收益的不足,以带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英国伦敦道克兰地区的城市更新,堪称城市更新的经典。
伦敦道克兰地区曾是19世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由于贸易、技术发展、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逐步衰落。
城区的衰落使该地区本身已有的问题更加突出,如落后的交通通达度、被严重破坏的环境、大量的失业人口、恶劣的住房条件以及不完善的基础设施。
为改变道克兰地区的落后面貌,英国政府建立伦敦道克兰城市开发公司作为道克兰城市开发区主体,开始了长达17年的更新历程,直到1998年更新工作完满结束。
英国的更新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核心理念在《2000年英国城市改造白皮书》中对城市建设与改造制订了基本原则,其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核心理念贯穿始终。
其主要做法就是利用已开发土地。
英国曾经是老牌的工业发达国,产业转型后有大块旧工业如煤矿、发电厂、船坞区等留下的废旧土地,政府利用这些地块开发新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摘要:城市更新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50%,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对城市的旧城老化、功能落后、城中村等城市问题的更新改造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面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更新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回顾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差异,认为西方的城市更新有许多成功的理念和深刻的教训,对我国城市更新带来有益启示。
标签: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市发展1 引言无论在我国或是国外,城市更新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对它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了解还不深入。
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其概念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更新理论。
而我国的城市更新研究比欧美国家晚,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出现了有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在建筑及规划界、学术界开始提出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城市更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但是此时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还不深入,对城市更新的概念、特点及模式等内容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城市更新理论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2 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综观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和演化历史,对城市更新的概念无论是我国或是西方国家,在不同阶段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说法,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更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城市更新的3种方式,英美荷法有哪些经验做法?
城市更新的3种方式,英美荷法有哪些经验做法?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四个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以及对我国存量用地再开发再更新的的借鉴与启示。
首先,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重建,对城市中严重衰退地区进行清除并作合理的使用;第二种重整,对城市中整体功能仍能适应需求,但出现衰退迹象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或局部拆除重建;第三种是维护,针对城市中环境状况良好的地区予以保护和维修, 并适当补充必要设施以防止衰退现象发生。
本文将介绍部分发达国家三种方式在更新过程中配合使用,使得城市焕发出新生机。
比如在一、英国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模式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
1930年,英国工党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建造独院住宅法〃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地方政府提出消除贫民窟的5年计划。
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并在市区以外建一些独院住宅村。
这一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英国政府建立了城市开发公司(如伦敦道克兰区发展公司Dockland Development),隶属于环境部,由国家政府直接控制并委派官员负责,不受地方管制。
其主要负责是土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强制收购、土地整理等,将土地出售给合适的开发商;同时培育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住宅市场等,利用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和一些优惠政策,刺激更多的私人资金注入指定区域。
早期,英国城市更新的初期是政府主导,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拨款补助为主要资金来源。
随后,政府和城市开发公司设立企业区,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并把投资从富裕地区引入旧城区的开发与建设中。
1980年,英国颁布了《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在立法上确定了城市开发公司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使用土地和建筑物,鼓励现有的和新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住宅和社会设施以鼓励人们生活、工作在这些地区。
自此,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政策也有了重大转变,逐步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以引导私人投资为目的,最后公、私、社区三方合作,让公众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快更好地推动了城市更新进程。
【公文范文】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
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旧城改造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指出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3个方面的内容。
德国在对旧城改造问题上就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各级政府把城市改造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他们对旧城改造执行如下程序:(1)调查研究。
对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作出基本判断,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并进行汇总;(2)确定旧城改造地区。
社区政府根据调查和经济能力规定旧城改造的地区,如果房地产所有者不能承诺按照改造的目标和意图利用建设用地时,地方政府有权实施预购权以及终止租赁合同;(3)整顿措施。
在做好相应准备之后,由社区政府负责实施整顿措施,包括拆除有关建筑、居民和商业企业的迁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或变更等;(4)建设措施。
包括建筑设施的新建、补充和现代化修缮、其他公共设施的兴建等;(5)结束旧城改造。
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第一,把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质量作为城市改造的中心内容。
例如,德国在城市(乡镇)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在地方规划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外,都有绿化规划。
目前,德国城市绿地面积一般占20%-30%,高的达到40%-50%,人均占有量达100平方米左右。
(注:转引李其荣《对立与统——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287页。
欧洲城镇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欧洲城镇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田德文/文资料来源:/Faculty/BCooperman/EarModCity/Hoh-Leesintro.pdf城镇化是经济结构与社会利益重新布局、创造和分配的过程,是规模浩大的政治、经济系统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职能会发生急剧的扩大与转变,政府必须做好“尽精微、致广大”的全面设计、安排与管理,才能确保城镇化的效率和质量,少走弯路,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减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在这方面,世界上最早实现城镇化的欧洲国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2012年5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表达了学习欧洲经验,与其开展全面合作的意愿。
[1] 在此精神指导下,本文将主要对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城镇化历史进程进行比较研究,聚焦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问题,总结可资中国借鉴的经验。
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积极调整政府职能,做好“政府搭台、经济唱戏、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沿着更好、更快的路径发展。
城镇化进程须以产业升级为基础如果说现代化是一枚硬币,那么工业化和城镇化就是这枚硬币的两面。
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人们居住方式的转变,城镇化反过来又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必要的社会需求。
因此,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国家的城市主要以商业或政治为基础,因此人口规模普遍较小。
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先后启动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规模急剧扩大,逐步完成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参见附表一)从欧洲的历史经验看,没有产业升级这个基础,只能产生人口规模有限的政治城市和商业城市,而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完成则必须依靠以产业升级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城市。
历史上,欧洲各国的城镇化模式都是由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决定的,相互之间差异很大。
从根本上说,城市化的动力来源于工业化。
美国旧城更新历程下的中国城市更新反思探讨
美国旧城更新历程下的中国城市更新反思探讨摘要:本文梳理了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旧城改造经验,美国已经经历了城市更新的阶段,体制较为成熟,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中国的国情及城市更新现状的特点,以启发指导中国现在城市更新的行动,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建设提供指南。
关键词:城市更新;存量规划;中国美国;对策1美国旧城更新历程1.1国家政策制度的保障随着美国旧城更新的深入,国家政策和实施保障制度相继出台和更新。
对于经济上的管控,主要通过三种模式:授权区(EZS)、社区企业的参与模式、新城镇内部计划模式。
美国通过推行一系列方式获得资金:土地银行的手段、TIF、BIDs、税金见面等政策来吸引私人资本的投资。
对于规划设计,采用弹性的区划技术、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进行空间品质的改造。
到197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000k㎡的城市土地上进行了2000多个项目,联邦政府花费了130亿美元用于这些项目,加上私人投资,投资总额是过去好几倍。
1.2不同更新思想的冲击与杂糅①注重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和活力多样性由于战后的清除贫民窟运动,居民在城市更新运动的行动中被粗暴的赶出家门,城市中心开始建立高档的办公场所、精美的家庭公寓,美国各级政府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刺激了民众去参与城市更新的运动,以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不受到侵占。
为了寻求个人利益,公众参与的机制开始渗透入美国的城市更新。
②注重城市历史文脉保护美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前期的大工程的自上而下的更新过程造成了城市更新的“一刀切”的更新手法,机械的推倒旧建筑,大片单一的生产住宅,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城市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建筑遗产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城市肌理被清理蚕食。
美国国会1973年宣布终止城市更新计划,并在1974年以富有人文色彩的住宅与社区开发计划代替了城市更新计划。
③城市文化理论的支撑与渗透美国中心区的衰败空间由于其带有浓郁的地区特色和文化价值,遭到了许多特殊群体的中产阶级的追捧,包括艺术家群体、单身或丁克等少数派群体、同性恋群体等,相比于规整的郊区的的统一新建的house的风格,他们更喜欢独特的创造性和文化性融合的住宅风格和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蔡绍洪1,3 徐和平2,3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0;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3.贵州财经学院,贵阳 550004)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更新;欧美经验;旅游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F291 1 文献标识码A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进程遵循着产生、发展、兴盛、衰退、更新的历史规律。
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谢机能,它不断改善着城市的结构和机能,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更新主要包括重建、改造和修缮三种方式。
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旧城区的衰败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区房屋老化、结构失衡、功能衰退、经济迟滞等。
城市的衰败及其蔓延会造成城市不动产的贬值。
每个城市都将面临着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及保护文化经济遗产的双重任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建和更新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战后,欧洲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城市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不尽相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城市更新及其影响二战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城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的富裕与辉煌。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这一辉煌逐渐逝去,美国城市出现了衰败现象。
导致城市衰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城市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而引起的房屋向下淘汰。
房屋向下淘汰就是城市原住房是为中、上阶层高收入者修建的,经过若干年后,房屋质量下降,功能衰退,这些房屋就淘汰给下层低收入者。
产业革命致使西方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加速,城市产业迅速集中,大工业的建立以及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促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日渐稠密。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城市病∀,如:居住环境恶化,市区拥挤混乱,交通拥堵等等,给城市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产生区域就业不平衡状态,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
经济衰退降低了个人及家庭收入等,低收入者生活在贫困之中。
由于罪恶滋长和社会混乱,导致社区邻里缺乏安全保障和生活稳定,城市社区缺乏安全感,那些希望更好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有钱人(多数是中产阶级)纷纷离开城区迁移至郊区居住。
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汽车的普及与高速公路的发展,美国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城市外围的新住宅区迁移,城市中心区的旧住房就通过出售与出租淘汰给低收入者和城市穷人。
新来者由于经济拮据,不能对所继承的住房进行更新,甚至连养护与维修也十分困难,旧住宅集中街区的房屋破旧不堪,致使城市衰败现象日益严重,且呈蔓延的趋势。
二战后,美国城市的衰败现象更加目惊心,纽约市的哈莱姆街区就是房屋向下淘汰后造成的典型衰败区。
本世纪初,哈莱姆仍然是白人中产阶级居住的街区,20年代以后,贫穷的黑人涌入哈莱姆,白人中产阶级纷纷从哈莱姆迁出,黑人继承的房屋因年代久远而逐渐老化。
60年代调查,哈莱姆住宅90%是30年前建筑的,几乎一半以上的是1900年前修建的,所有住房中,11%的失修倒坍,33%的破烂不堪[1]。
而且城市街区的外在化影响十分突出,单个城市化 文章编号1006-3862(2007)03-0026-06房主常陷入互相牵制的困境,一旦街区某外房屋衰败,就会引发毗邻的房地产贬值,致使城市衰败地区不断蔓延。
房地产贬值极大地打击了城市房地产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起房主放弃其房屋不动产。
在城市街区的衰败过程中,房主仍然需要向城市付出沉重的不动产税,由于衰败地区不动产的贬值,房主已无利可图,许多房主被迫放弃了城区住宅而移往郊区,致使成千上万幢大楼空空荡荡。
70年代初,圣路易斯就有一万人放弃了城市住宅,约占该市房地产的4%,致使一些街区80%至90%的大楼无人居住[2]。
70年代,纽约市一年放弃住宅竟达四万套。
年代久远的住宅大量放弃使城市衰败地区不断扩大。
城市破败不仅使城市生活质量大为下降,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城市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此背景下,城市的更新与重建在所难免。
随着二战后社会的富裕,政府推动城市重建与!再发展∀的欲望增强。
1949年,美国政府在总结1937年的#住宅法案∃实践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颁布了称为#城市再发展计划∃的住宅法案,1954年扩大的法案改称为#城市重建计划∃,由此拉开了美国城市重建或更新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拆除、清理破旧的贫民窟,改造城市中心区;二是振兴城市经济,吸引更多的居民重返城市,恢复城市活力;三是建设优美市区,美化居住环境;四是消除种族隔离,解决社会矛盾。
60年代,民主党人林登%约翰逊入主白宫伊始,就号召全国向城市贫穷开战。
美国举国进行更大规模的城市重建,联邦拔出大量的专款用于改造和重建城市衰败地区,城市当局也拔出巨款用于城市重建,这就是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
民主党人政府企图通过城市更新来扩大影响,城市政府则试图通过城市更新来重振城市雄风,恢复城市中心功能作用,同时也恢复市民的信心。
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重建,在美化城市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给城市带来一线生机。
在更新期间,整片整片的衰败地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成群耸立的高层建筑,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绚丽多彩的街心花园。
城市吸引力渐渐增加,重建后的街区房地产略有升值,大公司总部也开始搬回了城市中心,一些富裕的人口在郊区呆腻了又回到城区建起豪华大厦。
最富裕的人口回到了市中心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人口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的长期减少之后,70年代初开始回升,城市学家把这一流动称为!再城市化∀。
这次城市更新运动虽然实现了振兴和繁荣城市经济的部分目标,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始料末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观注。
这次城市更新的结果所造成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破坏了社区固有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些研究表明,内城区低收者十分重视以地缘为基础的邻里关系及街坊关系,相互间具有较深的感情,邻里与社区归属意识极强。
成片成片的街区夷为平地,原来毗邻的居民各自搬迁到城市边缘公寓式的单元住宅里,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人地生疏,社区和邻里观念的!根∀已经消失,因而失去了对精神的寄托。
据美国一些学者调查发现,在邻里生活几十年的老人,城市更新迫使其离开后,大大加速了其衰老的进程,许多人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一迁移对老年的伤害难以言表。
第二,导致了贫民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
这次城市更新影响到城市贫民家庭获得的城市资源,降低了他们的福利,使其生活变得更加困苦。
更新前,这些居民利用接近城市中心的地利,出租与开设商店或从事其他职业活动。
原来的居住区被夷为平地后,商贸设施、办公楼或豪华的高层公寓取代原来的旧房,原来的居民难以付得起更新后的巨额房租,只好另觅居所,绝大多数人不能从事原来的职业,很多人只好靠国家救济为生,结果使城市贫民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第三,增加了城市道路拥挤和交通成本。
城市中心的居民多属于低收入者,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更新后,他们迁往城市边缘或郊区,他们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距离拉长了。
运输线的拉长使大量的人口每天从居住地点向工作地点来回摆动、道路负载因此大大增加。
城市更新把旧城区大量低矮的建筑物整片拆除,在原地上建起高层建筑群,容纳的人口倍增。
人口密度的增加,也增加了基础设施的负载,尤其是增加道路上车辆的负载。
上下班高峰期,汽车在城市街头常常堵塞,给居民和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交通成本,城市为此要承受巨大的经济代价,每年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第四,破坏了城市文明繁荣的历史文脉。
不少城市的市长认为,城市高楼越多越现代化,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坏城市的协调性。
城市传统的建筑群、摩天楼同为城市风光的重要内容。
古老的建筑物是城市文明的!根∀,代表了城市的风格,成片的街区被夷为平地,古老的建筑物大量消失。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代表各州、各城市的过去文明,体现了城市风格和特色。
这次更新后的城市,在美化方面也普遍遭到的斥责,结构呆板、单调乏味、缺乏人性、毫无地方物色的高层建筑物,以及千城一面的城区方格布局,毫无欣赏价值,使到城市的旅游者感到沮丧和压抑,城市旅游资源大量丧失。
第五,造成了城市经济财政的巨大压力。
城市更新耗资巨大,所需资本大多向企业和个人征税,在更新发生的城市中,税收远高于其他地区。
1970年,美国城市平均每人税收高出邻近的郊区40%[3]。
重税政策迫使一些制造企业进一步从城市迁出,致使城市经济遭到重创。
此外,由于大规模推倒重建要求前期一次性大的投入,城市更新耗资巨大,60、70年代的城市更新花去了数千亿美元,使得城市财政难以承受。
纽约市城市更新,在1974年仅短期贷款就达53亿美元,市政当局因此弄得债台高筑、负债累累,市政府因无力偿还而宣布财政破产。
更新引起的城市危机是联邦政府始料未及的。
2 欧洲城市建设与规划欧洲城市的历史更为悠远,其发展也经历了由繁荣到衰败的过程。
二战后,欧洲城市也普遍进入衰退时期。
由于制造业及富裕人口向外围地区迁移,城市空洞化现象十分突出。
在西欧一些城市,古老的建筑群衰败也很严重[4]。
尤其是傍晚城里工作的人返回郊区和小城镇的住宅之后,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显得空空荡荡,成了欧美国家作家笔下的!幽灵城∀。
在城市更新重建的问题上,美国人犯了将澡盆水和盆里婴儿也一并倒了出去的错误。
欧洲人在处理城市衰败采取与美国人截然不同做法,在城市更新重建过程,首先考虑到是确保城市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并通过传统的城市文化带动城市旅游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欧洲人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欧洲人将城市古老的建筑乃至传统建筑群作为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及经济资源[5]。
基于这种观念,城市古建筑群或传统建筑群决非是城市的!疮疤∀,它们是城市文明的!根∀,代表着城市古老的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象征一个城市昔日历史的辉煌,是一部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
这种历史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西欧国家,大自然所赋予的自然景观不多,虽然风景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随处可见,但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却黯然失色,西欧独特的城市文化资源也就成为其重要的经济资源,欧洲人也就小心翼翼地维护它。
第二,制定严格保护措施,确保城市传统建筑得以长期保存。
尽管城市传统建筑的衰败不可避免,各国都有古建筑保护的严格法规,极尽全力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