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困境与破局: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思考
困境与破局: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思考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5)2.1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7)2.2 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 (8)2.3 武术教育与培训的现状 (10)三、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的困境 (11)3.1 技术创新的挑战 (12)3.2 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冲突 (13)3.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挑战 (14)四、破局之路 (15)4.1 技术融合与创新 (17)4.2 文化传承与推广 (18)4.3 市场开拓与国际化战略 (19)五、案例分析 (20)5.1 某武术流派的现代化发展 (21)5.2 武术与现代体育的结合 (23)5.3 武术文化节及赛事的推广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研究总结 (26)6.2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28)6.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28)一、内容概要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武术发展:分析全球化对传统武术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传统武术的发展机遇。
现代科技与传统武术的融合: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武术的创新与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武术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如何在保持传统武术特色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传统武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武术人才。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探讨如何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过程中,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贡献。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分析政府在支持传统武术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如何在产业布局上充分发挥传统武术的优势,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武术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化、科技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和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传统武术亦是其中之一。
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当代发展
武术研究2021年10月第6卷 第10期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当代发展张俊杰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摘 要:在观看《藏着的武林》纪录片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困境、当代的变革方向进行思考,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常识的缺乏、技击的缺席、传承的危机、时代的迷失四个方面。
建议:大众传媒应加大传播正确的传统武术认知、社会应大力发展传统武术对抗格斗类技术项目、传统武术要在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继承者、传统武术需顺应现代城市化社会的文化潮流。
关键词:传统武术 技击 武术套路 发展困境 《藏着的武林》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10—0009—031 传统武术的发展困境1�1 常识的缺乏:大众对传统武术缺少客观正确的认识当今社会,大众由于受到太多武侠影视、小说等艺术作品的影响和误导,认为中国传统武术应该像电影小说里那样能够飞檐走壁武功盖世、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一敌多玄幻莫测,这种认识甚是荒谬错误,这也是这几年传统武术格斗能力备受炒作和质疑的根本所在。
武侠影视、小说剧情的确受传统武术影响较大,但更多的是创作者在格斗客观事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现实中的传统武术格斗技法并不像武侠影视中展示的高深莫测,传统武术攻防格斗是在遵循客观的物理常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军旅武艺强调集体作战,民间武艺则更强调两两对抗中的你来我往,这跟古今国外军事战争、二者格斗的范式没有太多区别。
传统武术由于在近现代受火器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客观影响,逐渐由杀伐之术转变为一项体育项目,运动形式由两人攻防对抗为主体转变为单人套路演练为主体,存在的价值也由保家卫国、安身立命转变为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长此以往,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变成了单一的、只图“人前好看”的武术套路,但是这并不能扼杀古老的传统武术格杀技击的本质。
当今的传统武术缺乏实战技击能力是由于缺少实战对抗强度的训练经验导致的,毕竟民间仍然存在恪守传武格斗能力的武术人,纯粹套路演练和说手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攻防格斗能力,从套路到格斗还缺少“力量、耐力、灵敏、意识、空间”[1]等核心要素。
新中国武术发展的演进与思考
下武术发展 的现实境遇 , 分析 当前武术发展存在 的问题 , 出今后一段时间武术发展的突破 口和切人点。 指 关键词 : 中国武术 ; 发展战略 ; 国际推广 ; 职业联赛 中图分类号: 8 2 G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1 -14 20 )8 oh 4 10 -9 5 (09 O —0 2 —o - 5
体委和一些省、 市体委设立 了专门的武术工作机构 , 配 备了相应的人员。15 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 98 同时 l 8
Ab t a t iea u e r ve a o i a n lss a e e ly d i }s a t l o dic s n n l z he e ou o s r c :L tr tr e iw nd lg c la ay i r mp o e n t i ri e t s u s a d a ay e t v l t n l c i
一
它在振奋民族精神、 增进 民族凝聚力、 改善 国民体质 、 构建 和谐社 会 、 进 国际 交 流等 方 面做 出了积 极 的 贡 促
献 。回顾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武 术 的发 展历 程 , 们 发现 我
武术也 经历 了挫 折 , 出现 并仍 存 在许 多 问题 。在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6 0年华诞 到来之际 , 正确地认 识武术 发展 取得 的成绩 , 科学 地总结 发展经验 和教训 , 理性地 探寻 存在 的 问题 , 武术将来 的发展 有着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对
a d d v lp n fC ie e W u h ic h o n i g o R n e eo me to h n s s u s e t e fu d n f C.I iw o e o p ru i e rp e e tW u h e eo - n P n ve f h p o t n t sf r s n s u d v l p t i o me t h e t e i w i rp i t o te i n r b e n W u h e eo me ta d p o o e r a t r u h d o t t fr n ,t s rt o ns u x s g p o lms i s u d v lp n rp s sb e k h o g s a u ls o h s e i t n n e
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与思考1 前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熏陶下,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份子。
它具有的浓郁东方身体文化的特性和独特的技术特征,一直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
中国武术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历经着岁月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和政局的动荡,然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品性使得中国武术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总能体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这种“适应性”始终在维系和推动着中国武术的发展。
在今天,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武术的发展又一次面对“辛酸”的境遇:武术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现状是那么的“不尽人意”。
因此,在当下探究武术在“大众化”、“科学化”以及“世界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是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2 “武术大众化”的问题与思考众所周知,从陈长兴和陈清平开门收外姓弟子开始,陈式太极拳才向外传播,杨露禅在北京宫廷传拳为武术大众化拉开了序幕。
太极拳起初是偏重于技击的,动作复杂细巧,其习练难度较大,又由于融合了导引吐纳和经络学说,使得太极拳更是难以掌握。
由于随着社会的稳定与近代火器的引进,使得武术家开始重视思考武术的价值定位,因此,武术由偏重技击开始向健身和休闲娱乐等方向发展。
太极拳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其训练原则由松入柔,运柔达刚,直至刚柔相济,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得太极拳为走进大众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强大的西方体育与时尚流行的国外体育不断的挤压,并在传媒的大力推介下,国外的跆拳道、空手道、瑜伽等外来运动,成为影响我们民族休闲体育的重要运动形式,并趋于取代武术作为中国人在古代“耍拳”的生活休闲方式。
作为国民教育的学校武术,其实是武术通过学校教育走进大众的一个良好平台,但学校武术教育“名存实亡”。
传统武术的动作简朴性、技击性等特点,使得武术套路的美感享受藏于内而非外。
而竞技武术过度的强调其动作的“高、难、美、新”,武术核心的攻防含义趋于消失,使其武术在大众中普及的娱乐性、健身性逐渐丧失,远离了大众。
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
参考容
引言
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断加强,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考,以 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改革对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和传承的重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改革为传统武术人才的培养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首 先,通过招生改革,可以扩大学生来源,丰富人才储备。这将为传统武术的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武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其次,招生改革将提升民族传 统体育专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有志于武术事业的年轻人报考,进而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3、创新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武术技艺和人文素养。 除传统武术技能外,增设相关理论基础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史等,以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拓展实践平台
通过组织各类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艺的平台。同时,积 极与社会团体、企业合作,为传统武术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促进武术 的传播与发展。
为了实现传统武术的持续发展,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1、完善招生制度
在招生过程中,应注重考察学生的武术基础和综合素质,而非单纯以考试成绩 为录取标准。此外,可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制度,为优秀武术人才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2、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培养高质量武术人才的关键。应鼓励教师参 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技艺和理论水平。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武术大师参与教学,以充实师资力量。
2、文化融合
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的方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理性思考,以促进我国武术在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基础上迅速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华武术世界名牌。
关键词:武术产业机遇和挑战理性思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的经济体系将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中国将逐步融入世界市场的大环境中。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其超强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面临着全球化的这种巨大冲击,如何更好地发展武术产业以及把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形式推向世界便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体育产业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体育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兴奋点。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邃的精神内涵,现阶段在我国体育产业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的新形势下,加快武术产业创新的步伐,使武术逐渐与国际接轨,必将大大促进中华武术的和谐发展。
一、武术产业发展现状武术是一项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运动形式,集健身、修身、防身、娱心、医疗等多元价值功能于一体的,注重内外兼收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其它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建国后,武术被正式列为体育竞技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中国武术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的。
武术,自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时,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欧表演,直至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片”,80年代“少林寺”的公演,90年代武术文化热,使武术的威名远扬海内外,同时亚洲武联,国际武联的成立,也大大促进了国际武术的发展。
目前,国际武联已经拥有106个成员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这都说明现阶段武术已经成为国际化的运动项目。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武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训练,传统中国武术更是一门深邃的哲学思想体系。
通过武术,中国人体验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哲学思想。
1. 功夫的本质:内外合一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合一的原则。
内在修炼体现在呼吸调节、意念集中和内力的培养上,而外在修炼则体现在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的发挥和技术的运用上。
武术家通过内外合一的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在武术技巧上的体现,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
2. 柔中有刚:阴阳平衡传统中国武术注重阴阳平衡的原则。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武术家在实战中,既要有柔软的技巧,又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这种阴阳平衡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武术,也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武术中,武术家通过阴阳平衡的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3. 心境的修炼:内功的重要性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功的修炼。
内功是指修炼武术者内心的修养和境界。
武术家通过内功的修炼,培养出坚定的意志力、集中的注意力和平静的心态。
内功的修炼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武术技巧的水平,更是为了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4. 和谐共生:自然之道传统中国武术强调与自然之道的和谐共生。
武术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从而学习到自然之道。
武术家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发展出了独特的武术技巧和招式。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武术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5. 修身养性:道德伦理的追求传统中国武术注重修身养性的追求。
武术家通过武术的修炼,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道德伦理。
武术家注重礼仪、尊重他人、坚持正义和勇往直前。
通过修炼武术,武术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6. 修行的境界:道家思想的体现传统中国武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中国武术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对策
的意识 形态 , 变 一 个 民族 的 发 展 前 途 。 口 对 于 改 ” 文化在 国家安 全 中的地 位 , 在 晚清 时 期 国人就 早
形成 了很高 的认 同。“ 故 国有学 虽亡 而复 兴 , 是 国
位 。 因为 , l 从 9世纪后 半 叶至今 ,我们 自家 的 文 “
再 一 次开 始理性 地提 出 民族 文化 的 回归 , 寻 “ 追 国 学” 的复兴 。这 不是 民族 中心 主义的趋 势 , 而是 反
代的发 展与进 步息 息相关 。 n 在全球 化 进程 日渐 ” 强烈和加 剧 的进 程 中 , 化 安 全作 为 国家 存 亡 的 文
重 大现 实问题 , 被充 分地 得 到重视 和关 注 。因为 , “ 化是 民族 得 以 传 承 、 文 国家 得 以维 系 的 精 神 支 柱 , 国家政权 、 是 社会 制度 得 以建立 和维 护 的重要 基础 。 ‘ ” J文化 安 全 在整 个 国家 安 全体 系 中有 着 ‘ 特殊 的地位 和作 用 , 对一 个 国家 、 它 一个社 会产 生
2
安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 0 9焦
学 的《 易》 《 极 学 说 》 《 行学 说 》 《 卦 学 周 、太 、五 、八 说 》 《 学》 。他 强 凋阴阳 、 、兵 等 中庸的 “ 证” 则 , 辩 原 体 现“ 天人 合 一 ” “ 一 、 内外兼 修 ” 的哲 理 , 与西方 近代
的影 响 是 长 远 的 、 刻 的 , 至 足 以 瓦 解 一 个 国 家 深 甚
映 出“ 当代 中 国在 新 的历史 条件下 , 想与 文化 的 思
又一次 跃升 ” , 志 着 “ 国开 始 迈 向 文 化 自觉 标 中
困惑与征途:对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在这一 时期 内 , 竞技 势, 今天的全球 化其实表 现为 西方化 。在体 育上 , 伴随 着奥 式 。传统武术的主体作 用逐 渐被 削弱 ,
难、 新取代 了传统武术 的攻 防技击性 。 林 匹克运动全球化 的进程 , 西方奥林 匹克强势体育文 化逐渐 武术的高 、 美 、
收 稿 日期 : 0 7 1 0 20 . 12
2 国内竞技 武术 对传 统武 术的排 挤
竞技武术是奥林 匹克运动文化标准下 的产物 , 为当代 作
l 9世纪末伴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和 文化扩 张而传遍 世界 武术的一种新 形态 , 不能 代表 中 国武术 的全 部。2 它 0世 纪
的现代西方体育是人类文化 的一种特殊形式 , 以现代奥林 匹 以来 的中国武术是竞技武术一统 的时代 , 尤其是 近 2 0年来 ,
Vo | 3 N . l2 o 2
Jn 0 8 u e2 0
困惑与征途: 2 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对 1
李 吉远 , 业 雷 谢
( 海 体 育 学 院 武 术 学 院 ,上 海 2 0 3 ) 上 0 4 8
摘Hale Waihona Puke 要 : 运用文献资料法、 分析 法、 归纳法分析 了中国传 统武 术面对 的全球 背景下 西方强势体 育文化
历经着传统 , 面向往着未来 ; 面萌动着 “ 一 一 现代化改 革” 的
传统武术是在 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 展的 , 中 是
意识 ; 面依托着 民族 情感 ; 一 在艰 难 的征程 中交织 着文化 错 国冷兵器时代 的民问技击术 。进入火器时代后 , 武术 的技击 位、 心态失衡 的情绪焦虑 , 感受着价值分裂 、 同丧失 的本 体 性 失 去 了实 践 的 舞 台 。 在 人 类 进 入 2 认 l世 纪 的今 天 , 们 的 人 痛楚 , 承受着无可 回避 的理想 冲突 与意义 失落 的精神 迷茫 。 生活环境及物质 、 精神 文化生 活水平 都得 到很 大的提 高 , 传
武术与道家思想武学之道的哲学思考
武术与道家思想武学之道的哲学思考武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体育运动,而成为一项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的综合艺术。
与之相对应的是道家思想,强调人的自然性和与宇宙的共通性。
本文将探讨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及其启示。
一、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融合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技艺,其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思想影响。
而道家思想作为古代哲学中重要的一个流派,对于武术的发展与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武术的内在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入自然哲学: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界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武术修习者在实践中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态和力量,将自然的力量与人的身体结合起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2. 实践道德智慧:道家思想追求心性的至善,强调淡泊名利、宽容待人、养生保健等美德。
武术修习过程中要求自律、坚持训练、尊重他人,这些要素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
通过武术修习,人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我约束、忍耐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悟出道家思想中的道德智慧。
3. 强调身心统一:武术修习注重身体的力量、敏捷和协调,这与道家思想中的身心统一十分相似。
武术修习者通过内外功的修炼,使身体和心灵达到无缝连接,达到身心统一的理想境界,进而发展出独特的自我表达和控制技巧。
二、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共通之处武术与道家思想在某些重要方面有着共同的理念,这些共通之处不仅丰富了武术文化,也提供了道家思想的实践途径。
1. 追寻内在能量:武术修习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内功修炼,挖掘和激发内在能量。
而道家思想中也强调追求内在的能量,崇尚虚无与内省的力量,通过修身养性达到身心顺畅、灵动自如的状态。
2. 坚持自然原则:武术修习强调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平衡体内的阴阳和五行;而道家思想也体现了顺应自然原则的智慧,让人们从繁杂的人事世界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本然的状态。
3. 追求心性上的自由:武术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心性上的自由与超越。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如历史传统与现代市场需求矛盾、教育体系薄弱、评价体系缺失、商业化导致功夫价值观偏差以及传承链条中断等。
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应加强与现代社会需求对接,保持传统特色创新;建立健全的武术教育体系,提高师资水平;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激励武术人才发展;倡导健康理念,回归功夫本质;加强传承,确保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中蓬勃发展,传承久远。
【关键词】中国武术,现代发展,困境,破解,历史传统,市场需求,教育体系,评价体系,商业化,传承链条,现代社会,创新,师资,健康理念,传承,师徒关系,文化传承1. 引言1.1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中国武术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遗产,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传承至今已成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体育项目。
在当代社会,中国武术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威胁着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挑战着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
与现代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大难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武术形式和教学方法已无法完全适应现代人的需要,这导致了武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乏人问津。
武术教育体系的薄弱与缺失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规范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学习成果无法评估,从而影响了对武术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
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也是中国武术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
目前,很多武术比赛和评级考核都存在着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评判标准不统一,容易出现评分不公等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武术人才的培养,也降低了武术的竞技水平和表现力。
商业化导致功夫价值观偏差也是中国武术发展中的一大困境。
在商业化的浪潮下,一些武术机构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宣传武术,导致了武术的功夫价值观发生偏差,功夫被当成娱乐工具或商业产品,严重破坏了武术文化的本质和精神。
文化学视野下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S p o r t U n i v e r s i
Vo 1 . 3 9
No . 5. 2 01 3
文 化 学 视 野 下 当代 中 国 武 术 发 展 的 思 考
n a ” ;( 3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w u s h u s h o u l d b e mo d e r n i z e d t o c o n s t i t u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c e p t o f ” k e e p i n g u p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e s e wu s h u s h o u l d r e t u r n t o” t r a d i t i o n ”a n d s e t u p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n c e p t o f ” c u l t u r a l s e l f ”;( 2)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Ch i n e s e wu s h u s h o ul d l e a n r ro f m o t h e r s t o f o m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n c e p t o f”ma k i n g f o r e i g n s e r v e Ch i —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u h u r e . w h o s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n c e p t s s h o u l d b d f r o m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1 )t h e d e —
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I q r
d o i : l O . 3 9 6 9 / j i s s n 1 6 7 4 — 1 5 1 x . 2 0 1 3 1 0 0 7 7
中国传 统武术 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周 明进
( 郧 阳师 范高 等专 科学 校 ,湖北 十堰 4 4 2 0 0 0 )
2 传统武术特点分析
2 . 1 门派种类 多而杂
久 ,在漫 长 的发 展过 程 中也形 成 了多 种 门
性 ,技击 性也 是其本 质特 征 。达 尔文在 其
生物 进 化 论 中 也道 出:“ 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 泽 ,适 者
生存 ” ;中国 的韩非 子也 曾说 过 :“ 多 事之
过 :“ 事 无 大 小 ,人 无 高低 ,均在 竞 争 中
中 图 分类 号 : G 8 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1 5 1 X( 2 0 1 3 )1 0 1 4 7 . 0 3
1 定义分析
在 对 传 统武 术 国际 化 内涵 进 行 分 析 , 其 内涵主 要体 现在 以下 3点 :第 一点 ,开 放 性 。 传 统武 术 受 中国 传 统 文化 的影 响 ,
国的 文化 中找 出其 共 同点 , 即做到 求 同存
调和 ”“ 内外合 一 ” ,因而 相 比西方 体 育而 又将 武术 中的 礼仪称 为武 德 。这 也是传 统
国传 统 武术 也很 注 重武 者武德 的培 养 ,传 神 层 面 的影响 来看 ,传 统武术 的价值 相 比
统 武术 的修 炼过 程 也是 一种 内外兼 修 的过 西方 竞技 体育 而言就 更为 深刻 ,习练 传统 程 ,其 技术 特 点也 以 内外 的和 谐统 一 为特 武术 可达 到 内外兼修 的作 用 。在 当前 ,社 点 。“内外 合一 ”的 “ 内 ”主 要 指 的是 习 会经 济快速 发展 ,互联 网的发 展 导致人 与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竞赛 , 全是清一色 的‘ ’ 快 的竞争 。” 这种表面上是项 目表现的差 异, 实则 隐喻着东 、 自然观的不同。 西 东方体育 的“ 、慢 ” 静” “ 的活
动形式与西方体育的过多 的耗散人体 的生命能量相 比,在一定 程度上更能使人保持健康 。
升。 因于此使得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 , 正 更是一种修身养性
足现实 , 冷静分析武术与奥运存在的问题 , 思考这些 问题能否被 克服 , 以及在此分析基础上给出可行 的对策与建议 , 这才是对 中
有人 比喻东方体育是 寻求使 蜡烛的火焰燃烧时 间加长 , 为 此不 断地对蜡烛芯进行修剪 , 防止燃烧 的火焰过大。 而西方体育 恰恰追求不断加大火焰 , 使之充分燃烧 , 力求短期 内的最大的亮 度, 追逐效率 。“快 ’ ‘ 是西方体育运动中的最大特征 。 所有 比赛 ,
地 的 运动 项 目 。
搏击・ 武术科学
21年6 00 月
第 7卷 第6 期
【 武术发展研究 】
后 奥运 时代 中国武术发展 的思考
康 浩 ( 西北 师 范大学 体育 学 院 ,甘肃 兰州 70 7 ) 3 00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 究方法, 中国武术进入奥运 面临的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 对 匹克文化的差异 ; 竞赛项 目不明确 ; 竞赛规则的制约等问题进行分析 , 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是不可行的结 得 论。现 实表明, 中国武术的后奥运时代 已经来临, 在此结论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今后在传承 、 普及 与发展进行 了积极思考 , 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关 键词 : 中国武术 奥运 发展 思考
1 .“ 与“ .4 慢” 快” 1
之“ 中国武术 ” ? 吗 还能起 到传播 中国文化的作用吗? 了迎合将 为
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武术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武术学校的发展不仅构成了一种新的特色职业教育模式,弥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不足,开辟了一条新的培养人才之路,而且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
战术教育最大的功绩在于挽救了一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顽皮成性,家长管不了、普通学校不愿管、辍学在家、浪迹社会、步入违法乱纪边沿的青少年,为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虽然这个观点目前还不被全社会所公认,但20年来武术教育发展的事实已做了最好的诠释。
试想,如果现在把全国几千所武校同时关闭,将会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不亚于唐山的大地震。
因此,武术学校的发展已成为关于我国教育、体育、经济、社会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武术教育搞不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如何搞得更好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武术教育的形势,正视武术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纵观当前全国武术教育形势,我国是武术教育正处在动荡期、调整期、组合期、规范期。
武术教育从上时节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中兴起之后,初期集中于北方几个武术重点区域。
如河南的嵩山少林寺、焦作温县的陈家沟、山东的水泊梁山、河北的沧州等武术基础叫好的地区。
九十年代拓展到周边省份,安徽、山西、四川、江苏等省。
新世纪初发展到全国,形成了武术教育热潮。
2003年后渐趋下滑,2005年急剧下滑,进入低谷。
武术学校进入低迷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客观方面看:一是全国学龄儿童总量减少,我国连续30年的计划剩余政策推行,使我国少生了两亿多人口,这两亿多人口大多数都属于学龄人口。
当前不仅是武校学员减少,许多普遍学校学员也在减少,不少农村学校的校舍已经闲置下来。
二是国家推行“两免一补”政策,九年义务教育段的学生不再收取学杂费,使正在就读我校的学员回归到普通学校。
三是全国1亿多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在他们进入城市时,也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
农村学生包围城市,形成了教育资源配量的严重失衡,出现了城市学生爆满,农村学校闲置,我校学生转移的局面。
对中国武术在创新发展中若干争议的思考
特色。从另一角度看 , 武术受师徒 家族 的传 承方式 制约 , 现代 “ 使 规 定” 中培养 出的运 动员 , 以训练 难 到“ 统” 传 所演 练 出 的神韵 , 大有 照葫芦 画瓢之感 ,而 民间培 养 出 的运动员 在精 神意识 上又缺 乏表 演意识 。例如 , 现代武术表演意识 认 为 ,传 统武术 中的小 动不 知是 否实用 , 但决 不 中看 。所 以 , 小动
在历 史发展 中本 身就 是 以套路 为 主要训 练手段 ,即使代表 技击 的
技 击和健 身娱乐 不分 家 ,转 向 了 三者截然分 开 的多元 化并行 发展 的局面 , 较传统 武术 的技击 、 表演 和健身不 分家 可 以说 是一个 时代 发展 的结果 。
= 、武 术在 发展和 创新 中 的 民 族 特 色
入研 究武术 发展 史 的情 况下 随意 断言。事实说 明, 代的竞技武术 现 已经发展 成 了对 比和 对抗两种 完 全不 同的运 动项 目。 目前 的中 国 武术 已由历史 上套路 演练 、对抗
三、 国家竞技 武术 日益兴 盛 ,
而 民间传统武 术在 日益流失 国家的稳 定 、 经济 的发展 、 法 制 的健 全 、 体育 的世界交 流等 , 促 使 民间大众 武术追 随于 国家提倡
目前 的竞技 武术 套路统 一 了 动作和 时间 ,在有限 的时 间和限 定 的动 作 中发展 无 限 的难 度 、 高 度和强 度 ,这无 疑有 利于竞 赛 中 的 比较 , 难 以保 留部分拳 种 的 但
军事 武术一旦 流入 民 间成为大 众 体育 , 难免加入“ 法” “ 也 花 和 虚 套” 。从 历史发展 上看 , 武术是 从 军 事武 艺 的母 体 中脱 胎 而 来 的 , 不 可否认武 术与军 事武艺 共 同的 基本 特性是技 击性 。在历 史 中也 逐渐 把武术 的传播 形式 锁定在 以 套 路 和个 别 的功 法训 练 为主 , 这 种带 有个体技 击特 征 的民间武 术 旦 再进 入军事 ,就难免 存在 与 杀敌 不相符 的 内容。这也 造成 了 “ 套路演 练( 播和训 练手段) 传 和对 抗技击 的交融 发展” 的现 象。 如果武 术套路 单纯是 为了表 演 、 和健身 而编排 演练 , 么 普及 那 必定 存在 哗众取宠 的艺 术夸 张和 简化 的保 健等的运 动意识 ,武 术 中的技击 内涵必 然也会 流失 。套 路训 练虽对技 击奠 定 了一 定 的基 础 ,但 离实 战技 击的确 还有一 段 不小 的距离 。何况 现代武 术套 路
文化传承视域下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蕴粤韵匝哉允陨粤晕杂匀耘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历程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传统哲学思维的因子,因此,中国武术具有较强的“文化性”。
自近代以来,中国武术被圈缚在“一项体育运动”的视野中,造成了与“体育”等同化的发展偏差,使中国武术的“文化性”淡化。
在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回归“文化”的视域来审视中国武术,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是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需要,是继承祖先智慧、树牢民族文化之本的时代使命。
只有把握武术先天的文化属性,才能更好地探讨中国武术发展的路径。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本属———受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氤氲中国武术作为一个文化命题,是历史的问题。
武术内容的宏富、特点的差异和中国的山川河流、气候风貌有着重要的联系。
然而,并不是生发于中华大地的身体技术行为在逻辑上就应该成为“武术”,如果这样,世界各国的武技就没有质的区别,因为各国武技都是以肢体的动作为基础,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身体有着共同的特征,自然环境也有着普遍性,技击之法也应该有着普遍的规律。
中国武术之所以为“武术”,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与中华文化的开端有关,因为传统文化、传统哲学、兵学思想等均渗入了武术的发展。
正是客观上经历了“文化的渗透”,才使得武术有别于他国武技,武术的文化性在中国文化的开端就已决定。
中华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区别于其他地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其哲学内涵也通过武术技术得以体现。
[1]儒家的淳厚、善美,道家的飘逸、洒脱,墨家的朴实、悲悯,这是中华文化传承视域下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盛敏洪熊潘桃铃[提要]基于文化传承的视域,分析中国武术的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武术受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氤氲,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但自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出现了“与体育等同化”的发展偏差,影响了武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传播。
在此基础上,认为文化传承视域下,中国武术文化价值的挖掘可提高文化自信,是中国武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路径。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中国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武术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如下所述。
首先,中国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了特定的影响,这使其面临文化认同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中国武术的需求和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浮夸和低俗僵化等现象的嫌弃也日益增长。
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导致了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和接受度的不断下降。
其次,中国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了时代逆流的挑战。
伴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纪律性教育逐渐被取代。
现代人注重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武术恰恰强调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这种脱离时代潮流的教育模式,让许多人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
第三,中国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市场化的压力。
市场化竞争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趋势,武术也不例外。
中国武术的市场化竞争在道德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因此,许多武术院校和俱乐部在市场压力下,忽视了道德教育,导致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针对上述困境,破解理路如下:首先,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正是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单一性,导致了中国武术被忽视、边缘化。
因此需要经过深入研究中国武术及其传统文化内涵,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以真正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和方式导向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发扬中国武术的时代价值。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应该将中国武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广中国武术的时代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和接受度。
最后,弘扬中国武术的精神,注重道德教育。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培养。
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就在于其背后的较高的道德水准和文化功底,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使得中国武术得以承载一种积极、个性化的道德品质。
中国武术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中国武术的发展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在前瞻武术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在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根据其问题所在提出几点策略和建议,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
【关键字】武术发展对策研究1.前言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它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笔珍贵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从萌芽、产生、演变、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以更新的姿态逐步走向世界。
如何发展中华武术,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并在全世界蓬勃发展起来,是我们武术工作者目前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武术的生存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其提出几点策略,希望对武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2.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的优劣问题20世纪以来,武术界围绕“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的优劣问题;武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问题;武术进入奥运会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其中一种是对现代武术发展中创新的忧虑和批评,表现出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恐惧和排斥心态。
他们认为,现代武术近50 年的发展已基本脱离了传统武术,已散失了武术固有的本质特征:另一种却完全地用西方体育的理论解释和分析我们民族的东西,认为传统武术不去,武术的世界化就无法实现,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武术厌弃的心态。
诚然,此两种不同的倾向和思潮对武术的发展无疑存在着偏颇,简言之,前者是守旧,后者则完全追求异化。
但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学者认为,武术的发展应该遵循“传统与现代、创新与继承、民族与世界、取舍与保留”的结合,并有兼容和共享。
他们主张要满足世界体育或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需要,同时仍应体现民族特色和武术固有特征。
2.2 中西文化差异问题由于中西文化形成背景的极大不同,自然形成了两者的巨大差异。
西方体育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并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现代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与思考作者:王倩倩来源:《武术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大众化”、“科学化”、“世界化”三个维度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武术发展的三个维度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得出:只有在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及时的能纠正与调适,才能使得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会越走越有“劲”。
关键词:中国武术大众化科学化世界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2—0014—031 前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熏陶下,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份子。
它具有的浓郁东方身体文化的特性和独特的技术特征,一直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
中国武术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历经着岁月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和政局的动荡,然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品性使得中国武术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总能体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这种“适应性”始终在维系和推动着中国武术的发展。
在今天,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武术的发展又一次面对“辛酸”的境遇:武术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现状是那么的“不尽人意”。
因此,在当下探究武术在“大众化”、“科学化”以及“世界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是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2 “武术大众化”的问题与思考众所周知,从陈长兴和陈清平开门收外姓弟子开始,陈式太极拳才向外传播,杨露禅在北京宫廷传拳为武术大众化拉开了序幕。
太极拳起初是偏重于技击的,动作复杂细巧,其习练难度较大,又由于融合了导引吐纳和经络学说,使得太极拳更是难以掌握。
由于随着社会的稳定与近代火器的引进,使得武术家开始重视思考武术的价值定位,因此,武术由偏重技击开始向健身和休闲娱乐等方向发展。
太极拳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其训练原则由松入柔,运柔达刚,直至刚柔相济,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得太极拳为走进大众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强大的西方体育与时尚流行的国外体育不断的挤压,并在传媒的大力推介下,国外的跆拳道、空手道、瑜伽等外来运动,成为影响我们民族休闲体育的重要运动形式,并趋于取代武术作为中国人在古代“耍拳”的生活休闲方式。
作为国民教育的学校武术,其实是武术通过学校教育走进大众的一个良好平台,但学校武术教育“名存实亡”。
传统武术的动作简朴性、技击性等特点,使得武术套路的美感享受藏于内而非外。
而竞技武术过度的强调其动作的“高、难、美、新”,武术核心的攻防含义趋于消失,使其武术在大众中普及的娱乐性、健身性逐渐丧失,远离了大众。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影片中的一些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
“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达到什么高度”[1]。
影视文化更多的是注重娱乐,它偏重于感性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
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以大众为主的影视文化,其实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文化内涵的。
这造成了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严重亵渎和伤害,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在武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国际影视当中……是对于视觉享受和技术效果的一味追求往往掩盖和忽略了对于武术理论文化的充分认知和传播”[2]。
这种传播模式会导致大众对中国武术的片面化认识,将武术仅仅定位于一种刺激好看的技艺而已,很难引起大众的共鸣。
一种文化只有被大众所接受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要,那么文化发展的盲目性是不言而喻的。
武术也是如此,脱离了大众,没有了解大众的精神需求,没有深入大众的现实生活实际,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抄袭观念等等,其结果导致武术文化的亵渎。
武术走进大众作为发展的一个目标,绝不是为了迎合大众,使其堕入低俗、媚俗、庸俗的泥潭中,而是把握武术正确发展的文化脉搏,抓住武术文化的根基,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让大众在享受武术带来快乐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武术文化的力量。
因此,只有从大众需要出发,使武术发展不能脱离大众,走进大众,才能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潮流中做到顺势而为,从而激发武术发展的新鲜的生命力。
3 “武术科学化”的问题与思考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而民族传统体育学在199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重新规划学科时,把其规划为体育学中的二级学科。
“从科学的历史来看,正是由于武术的先期发展,丰富多彩的拳种技术以及辩证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依托,为日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学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所做的“贡献”功不可没。
如今,在体育学中,把武术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归属关系发展为并列关系,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这无疑不是对武术学科科学发展及其壮大的肯定。
但是,作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仅仅生存在体育的领域中,由于体育学的局限性使得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
由于大部分学者出身于体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乏,再加上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他们仅仅的用西方体育文化的理念来阐释中国武术,而导致中国武术内在理论研究的忽视。
因此,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武术走向了‘新武术’也因此开始了传统武术的现代改良,武术就这样走进了西方体育的语境中”[4],“武术学科没有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的科学体系,其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的联姻尚处于探索阶段”[3]。
目前,武术的本质问题还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甚至武术本质问题还处在一个对立阶段,如,有一部分学者指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另一部分学者指出,技击不是武术的本质。
由于本质的混沌,武术概念始终没有确切的定义,而导致武术始终“寄生”于体育学科,而没有真正的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国学”。
因此,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要有学识博远、高瞻远瞩的精英人才。
精英人才对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起到推进和引领作用,他们为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所构筑的蓝图,会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归根结底是观念与思想的革新,武术学科在科学化的历程中,要有质的飞跃,需要科学理念的支撑于助推。
武术学科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必须站在科学的前沿,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大量吸收对武术学科发展有利的方法与理论,使武术学科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有效融合,才能使本真武术科学化发展。
4 “武术世界化”的问题与思考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积淀中有创新,创新中再积淀。
如果一种文化不接受其他外来优秀文化,“不向世界开放,不经常与其他文化联系,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或产生好结果的认同感”[5]。
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的推断出对方的感情和需要。
只有充分认识对方的行为价值观,寻找共同点,才能够使双方对对方的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奥运会是当代世界各国积极参与的最高级别的赛事,各国通过奥运会宣传各自的文化特色以及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成功进入奥运会以后,我国更坚定地相信武术也能顺利走进奥运会。
在申请奥运会的历程中,国家和政府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且为了武术能进奥运会,不惜代价地使武术技术向“高、难、美、新”发展。
即使,“我们全身心地拥抱奥林匹克,总是追求武术世界化,追求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但人家却‘并不在意’”[4]也许,我们太急于使武术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而没来得及真正体悟武术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价值差异,便盲目的跟从西方文化的发展模式。
竞技武术就是在盲目地跟随下,衍生的“怪胎”。
竞技武术似乎穿着传统武术的“外衣”,内心抛开传统武术是新形势下的“自由体操”。
最终成了“无源之水”的体育,没有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便没有了文化认同,没有认同的文化,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的,是短命的。
长期对外传播以来,中国武术更侧重于技术传播,再加上奥运会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申请入会的正式运动项目,必须在七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大面积开展方可申请。
为了加快传播速度,中国武术便“依靠”体育的传播手段,因为“体育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他文化功能的特殊效果……易于打破国家、民族之间的障碍,能被不同文化信仰的人群接受,具有快速形成广泛的民众基础的优势”[6]。
但是,中国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缺失了对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播。
西方习武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了解中国文化,缺失了武术理论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中国武术,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武术,更达不到宣传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目的。
柔道和跆拳道作为日本和韩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进入奥运会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国外推广的时候是以宣传其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为主导。
他们先进行本国的传统文化推广,在人们思想普遍接受了之后,才进行技术层面的学习。
因此,我们有必要地借鉴日本和韩国对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传播模式。
毫无疑问,保护传统武术是必要的,但不能作为最终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武术作为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的“文化输出”,而是为了武术能在世界体育文化领域中有自己的地位,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巩固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只有对中国武术文化建立牢固的认同、真正的读懂武术文化要义,深悉其文化的真义,才会对武术文化给与热爱的情感,感知到与这武术文化相应的文化心理体验,才能最终使中国武术文化内容和价值实现传承”[7]。
5 结论尽管中国武术从历史中一路走来,虽然其文化的内核从未中断过。
但是,时至今日,曾经浩博的武术生存空间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现状给中国武术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保住历史留给我们的真贵“记忆”,我们必须要正视武术在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进程中出现的那样或者这样的问题,寻求解决的路径。
假设我们不能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武术发展现状漠不关心,我们民族所创造的独特形式的身体文化就会被异化、替代甚至消亡。
因此,当武术在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进程中出现问题与错轨时,我们唯有及时纠正与调适,中国武术的发展才会越走越有“劲”。
参考文献:[1]蒋元伦.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21.[2]祝晓风,许航.中国电影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25.[3]邱丕相,马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4):62-64.[4]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科学,2006(4):26-29.[5][美]欧文·拉兹洛,著.多种文化的星球[M]. 戴侃,辛末,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05.[6]孙喜莲,余晓惠,等.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73-75.[7]周红云.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J].北京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8):27-29.On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From the Views of the Popularization, Scientification and WorldlizationWang Qianqian(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Wushu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s of the popularization, scientification and worldlization. We find that: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we should make Chinese Wushu enter the people’s life, improve its science and move toward the world with more positive attitude with timely adjustments, which is benef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future.Keywords:Chinese Wushu the popularization the scientification the world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