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绿》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3)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4分)1.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

A . “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是武汉二中每周一校会的开场仪式。

B . 为配合城市交通秩序整顿工作,武汉市交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告示牌,其中有这样一幅——“开车你别抢,后悔万年长”。

C . 夏日的黄昏,公园里好不热闹:有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有人在吹奏乐曲,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跳舞,有人在表演节目……真可谓享受生活,我的地盘我做主。

D . 火箭队在终场前0.9秒遭反绝杀,麦克海尔作为主教练,在战术的布置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哈登最后的不补防,也是造成反绝杀的重要原因。

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晶莹翼翅棱角B . 确切招引襟袖C . 裙幅蕴蓄蔚篮D . 皱缬摇荡鲜润3. (2分)选出下面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便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B . 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C .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D .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副。

4.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几乎B . 茶几C . 几率D . 几个5. (2分)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B .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还参加了红桥村研制饲料、科学养猪的经验。

C . 256次列车运行途中.广播点歌、宣读家书等活动丰富多彩,车厢里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D . 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6. (3分)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她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九上《绿》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上《绿》同步练习及答案

二十二绿【课前学习】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揪草高竣离和追捉 B.平铺裙副温润抚摩C.鞠躬蕴蓄惊咤薄阴 D.招引厚积攀援掀开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这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

(2)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的呀。

(3)我们登上岳阳楼的顶层一望,天光一色,一碧万顷,心中天地也顿时宽广起来了。

A.偶尔妄图竟然 B.偶然妄图竟然C.偶然妄想果然 D.偶尔妄想果然3.“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读着这个句子,你会想到《醉翁亭记》中的一个句子:“。

”4.文章写梅雨潭用了很多比喻,请从文中找出三个,并说说他们对写梅雨潭的“绿”的作用。

【课堂检测】阅读《绿(节选)》完成1—5题。

(13分)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苏教版九上《绿》

苏教版九上《绿》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课
绿
朱自清
灵宝四中 建明秀
一.自主学习
找出文章中的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体会文章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1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 3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
的几绺。 4这时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
倏的钻了进去。 5瀑布在襟袖之间。
说一说,在你的眼中,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作业:
认真观察秋天的景物, 以《秋天的色彩》为题, 写一篇300字的习作.
6她松松的皱撷着,像少妇拖着的裙
幅。
7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
碧玉。
8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9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 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二.整体感知
思考:怎样朗读才能 有韵味?
《绿》配乐散文欣赏
让我们神游那优美深 远的诗化意境,去感悟 作者的情感……
三.小组交流 梅雨潭因何而得名?
根据课文,作者依次在哪些观察点观察 梅雨潭?
A 梅雨潭边-梅雨亭-在山边 B 梅雨亭-在山边-梅雨潭边 C 在山边-梅雨潭边-梅雨亭 D 在山边-梅雨亭-梅雨潭边
为了突出绿的特点,作者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四.班级交流
朗读文章中你喜爱的 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作者 怎样的情感?
五.拓展训练

2020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绿》同步练习

2020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绿》同步练习

【文库独家】22 绿导学练习一、导学1、查询资讯必读书目:《朱自清文集》作者简介: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在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担任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加,但坚决不想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事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背景资料:《绿》是朱自清先生在《温州的足迹》一组散文中的第二篇,写于1942年。

当时,作者正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国文教员。

名段欣赏: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着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以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背影》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清雾浮起在河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清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4分)1.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

A . “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是武汉二中每周一校会的开场仪式。

B . 为配合城市交通秩序整顿工作,武汉市交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告示牌,其中有这样一幅——“开车你别抢,后悔万年长”。

C . 夏日的黄昏,公园里好不热闹:有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有人在吹奏乐曲,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跳舞,有人在表演节目……真可谓享受生活,我的地盘我做主。

D . 火箭队在终场前0.9秒遭反绝杀,麦克海尔作为主教练,在战术的布置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哈登最后的不补防,也是造成反绝杀的重要原因。

2. (2分)选出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 (梅雨潭)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B .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C .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它。

D .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B .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C .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呼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D .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4.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几乎B . 茶几C . 几率D . 几个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绿》第一课时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绿》第一课时教案.docx

苏教版初中九上《绿》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

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学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3、情感教育:感受绿色之美。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 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白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9—1948),字佩眩,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担任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期间, 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0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绿》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4分)1. (2分)选出下面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便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B . 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C .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D .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副。

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晶莹翼翅棱角B . 确切招引襟袖C . 裙幅蕴蓄蔚篮D . 皱缬摇荡鲜润3. (2分)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B .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C .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D . 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4. (2分)选出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 (梅雨潭)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B .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C .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它。

D .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绿》 学案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绿》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绿》学案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绿》读悟案教学目标:学习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生动的特点。

一、课前一赛: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气氛达到了高潮。

C.今年以来,朝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专题文化活动。

D.《文明办网倡议书》为我国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地奉上了一枝鲜花,增添了一叶新绿。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删除“独自”)B.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删除“给”)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二、课中比拼(一)独立自主学习1.小组内齐声通读全文2.思问议练悟活动一:分组学习探讨,(先独立自主完成题目,然后对子互相交流更正)小组内自由朗读文中的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3.齐读(男生/女生/同姓/指定几组/全班读全文或议论抒情句段或特色段)(二)合作互助学习1.读(男女生接龙读第二三段)2.思问议练悟活动二:边读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对子互相交流。

难题交给小组长全组起立讨论,做好讨论记录,轮流让组内的每个人当小老师,边给大家讲边给大家读。

最后小组内有选择地齐读或自由读。

(1)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展示引导学习1.集中展示(教师把握):选取重难点问题集中展示:先读全文或某段或某句,然后学生边展示边读,边读边展示,尽量让每个人都展示+再自由读或齐读某段或某句领悟2.置疑问难先齐读全文或某段或某句后,各组之间问疑,我代表组出的题目是,我要考(谁),然后再用不同方式读3.教师针对本节课进行5分钟讲解三、课后活动三、巩固提升学习尽管百花百色,绿才是春色。

《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积累运用精妙的词、句。

教学重点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

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主要作品有《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绿》,写于1924年。

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反映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三、合作学习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远景)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近景)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联想)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3、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瀑的绿。

四、问题探究1、在三个观察点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个观察点所见景致的?潭边2、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感受是什么?醉人、奇异、似近似远3、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绿》同步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绿》同步练习

《绿》同步练习[学习目的]1. 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 体会作品中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学习过程](一)简介1. 文体著名女作家冰心谈及散文的共性时说,散文,可以“铿锵得象诗,雄壮得象军歌、生动曲折得象小说,活泼尖锐得象戏剧的对话”。

散文不管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整理总是要追求他的某种真挚情致的表现。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表现手法很多。

例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本篇课文就是这样的一篇典型的散文。

2. 整理[来源:学.科.网Z.X.X.K]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 年 11 月 22 日),卒于 1948 年 8 月 12 日。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 1953 年开明书店出版的 4 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 6 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思考1.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来源:学*科*网]2. 《绿》的文体有什么特点?3. 在课文中整理抒发了什么感情?4.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三)生字正音记形。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绿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绿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绿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绿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绿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课《绿》一、学习目标⒈整体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⒉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空白处写批注。

⒊用“吟哦讽诵”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介绍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朱自清作品导入。

2、课文北京3、作者简介二、我惊诧1、引导学生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一个赘余的词“我",引出本文重在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找出“我”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三小节,把对第三小节的研读作为本节课的方向。

2、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惊诧”.3、自读“我”出现频率高的第三节,试着体会到底是什么让“我惊诧”?仅仅是绿吗?(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归纳:梅雨潭是一潭活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而绿本身就象征了生命和青春的活力,让我惊诧的不仅是梅雨潭的绿,更是生命的充盈,蓬勃的生机。

)三、精选的意象1、引导学生思考:第三节中有没有句子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明确:第三节中并无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的地方,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作者的惊诧之情。

)2、探究第三节中精选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表现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提示:年轻女性群像在第三节中大量出现,勾连《荷塘月色》等篇目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景物描写作比对并小结。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二十二绿学习目标1.了解朱自清的有关常识、理清文章内容。

2.学习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态度学习重难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一、预习1.了解作者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的读音。

踞( ) 薄( )阴绺( ) 棱( )角穹( ) 尘滓( ) 皱缬( ) 什刹( )明眸( ) 善睐()挹( ) 掬()3.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4.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词语。

5.学贵有疑:找出疑点,阐述观点(多提几个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展示课堂自习。

学生认真地通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三、反馈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梅雨潭水色和水光的特点。

(不超出10个字)2.看到梅雨潭如诗如画的景色,作者内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用简要的语言依次写出。

3.选段运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

仔细阅读选文,完成下表。

4.有读者读了上文后,写了一副对联:“一潭清水映出少妇神韵,几多感悟溢满处女芳心。

”请根据上文的理解对此联作一简要评价。

第二课时一、预习1.注意梅雨潭周围的环境,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梅雨瀑的环境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绿》的主色调是什么?从色彩符号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学贵有疑:找出疑点,阐述观点(多提几个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展示1.品味语言美:①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分别运用了那些方法?②找出文中精彩句子,进行赏析。

主旨句深意句精彩句③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三、反馈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尽管百花某某,绿才是春色。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绿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绿

二十三绿01 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我惊诧.于眼前的一切:那座亭蹲踞.在假山上,如鸟展开的翼.翅。

那瀑布飞驰而下,撞击在岩石上,飞花碎玉般迸溅着。

那清潭,明眸善睐般,蕴蓄着少女的柔情,风吹过,水面皱缬.着,是她那层层叠叠的裙。

一只翠鸟飞过,不等人看清,已经倏.地钻入那边的芦苇丛中不见了。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惊诧.(chà)翼.翅(yì)蹲踞.(jù)皱缬.(xié)倏.地(shū)(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4)请写出选段中冒号的作用。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沧鹰棱角鞠躬襟袖(2)蕴蓄抚摹苍穹攀岩(1)“沧”改为“苍”(2)“摹”改为“摩”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解析:B项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项“劝阻”“戒烟”前后矛盾,把“戒烟”改为“吸烟”;D项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得”。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时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5.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第22课《绿》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绿》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绿》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开始上课,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绿〞字,让学生定睛看15秒钟。

〝你联想到什么?〞课堂上少有的活跃:〝万物葱郁的森林〞、〝一碧万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绿茵场〞、〝绿裙装〞……发言积极,不一而足。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将如何样表现出眼前的绿?〞〝拿出画笔,饱蘸绿色画料,大笔一挥,这确实是绿。

〞有的同学竟跃跃欲试了。

〝假如让你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绿表述出来,又该如何样表述呢?〞学生们在紧张摸索,从他们的表情能够看出那个咨询题的难度。

至此,蓄势已足,因此引出课文,直奔教学目标。

〝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温州游仙岩梅雨瀑时写下的散文佳作«绿»,是如何样将一潭绿水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

〞中间开花,重点突破。

〝第三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摹写绿的?〞〝比喻。

〞这是一个难度不大的咨询题,然而要体会出其妙处,须引导学生吟诵、涵咏、品味意境。

〝接着作者又使用什么方法写绿?〞〝比较。

〞〝作者笔下的绿与其它地点的绿相比有什么特点?〞〝明暗适度,浓淡适宜,恰到好处。

〞〝下面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写绿?〞〝联想拟人。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如何样的画面?〞〝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漂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

这绿真是太奇异了。

〞学生感叹道。

〝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学生哄堂大笑。

〝‘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受,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纯洁、鲜活、灵动,如同以为二八女孩立在你的眼前,美貌可人、神韵悠长。

〞一个同学讲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可谓丰富,明白得可谓深刻。

到那个地点,学生差不多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段,该是适当点拨,总结规律的时候了。

〝像朱先生如此用比喻、比较、联想来描画色彩的,在诗词中屡见不鲜,请大伙儿联想旧知,举出一些例句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绿》阅读训练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绿》阅读训练 苏教版

绿张佐香①我如武陵渔人误入这一片绿色的海。

②两棵枝叶交叠、亭亭如盖的香樟树把守路口。

虚虚实实的香气牵引我沿着瘦长曲折、古朴雅致的石板路前行。

极目远眺,里面赫然藏着蓊蓊郁郁、遮天蔽日的古老的大森林。

这是一个秀色天然、风景绝佳的森林公园,叫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数不清的树木向我挤压过来。

每棵树都尽性尽情地舒枝展叶,一张张,一片片,光滑油亮,翠绿如洗。

叶片蓬蓬勃勃、葱葱郁郁恣意地绿着,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种的绿汇聚在一起。

晨曦映衬出绿的层次,幻化出淡绿、深绿、青绿、黄绿、墨绿的微妙色感。

如此浓密,又如此层次分明。

③悠游其间,这些毫无间隙的绿向我涌来,令我屏息凝神,甚至有瞬间的眩晕。

伸手,可掬一捧凝结的绿;旋身,使簇簇流动的绿;呼吸,是屡屡馨香的绿;舒怀,是满满一怀深深浅浅的绿。

这绿哟,绿得缠绵、热烈,绿得惹人爱怜。

我放轻放缓脚步,怕惊扰一场绿梦。

聆听绿的心语,我与绿对话,耳膜挤满了绿的搏动。

有绿浸入我的肌肤毛孔,有绿渗出我的体外。

我的眉眼唇齿变成了绿色,思绪想必也是绿色的了。

接受这绿的洗礼,身心清爽至极。

④入林越深,树林越茂盛幽深。

藤蔓扭绞缠绕树冠,有树从头至脚穿上了苔藓衣,绿上生绿,野趣盎然。

我用心灵的耳朵谛听,深邃幽静的绿叶丛中鸟洒乐音,路畔溪涧传来涓涓的泉水声,再配上绿叶的簌簌低语,仿佛是在演奏一曲悠扬的交响乐。

这神曲仙乐融进悠悠的绿之中,张扬着一株又一株绿的生灵。

风儿碰醒了一叶绿梦,轻轻一旋,晨露散落如宋词中的哀叹,一滴一句,一句一滴,令我怦然心动。

⑤伫立在万绿丛中,一阵阵草木的郁香,尤其是香樟树的芬芳扑面而来。

莫非这高大葳蕤的古树吞天地之精华,吸日月之精华,修炼成花的魂魄、花的精灵?它散发的特有体香穿透了整座城市空间,令我心醉神迷。

我如司马相如所言,“飘呼忽忽,惹神仙之仿佛”。

合上双目,我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世间竟有这美好的树林,这般醉人的绿。

亦梦亦幻,我跌落在一个绿的深渊,置身闲寂的人间仙境,采摘一片又一片被绿叶泡透的静,采撷一支又一支绿色的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囚绿记》检测及能力拓展
一、基础知识闯关
《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倏.()皱缬.()挹.()掬.()
明moú()善lài()尘zǐ()qióng()门
2.根据要求填空。

①《绿》作者是,字,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②《绿》写于1924年,这篇短小的记游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昂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写出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和,表现了作者,。

3.文章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为了表现梅雨潭的绿美到极处,作者还以北京,杭州,西湖波的“”,秦淮河的“”进行衬托,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淡淡相宜,绿得实在恰到好处。

4.课文的结尾与开头相比只多了“不禁”一词,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
5.新鲜贴切的比喻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

请分析下面的句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①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②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6.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绿》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相同,记述了作者的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

B.全文选择了三个观察点,由远而近写了梅雨潭、梅雨亭和梅雨潭。

C.文章开篇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梅雨瀑,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D.作者称“绿”为“你”,是把“绿”拟人化,这样更便于抒发强烈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绿》的第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第一句中的“招引”和“追捉”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如何?
2.这段文字中,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怎样?作者运用多种感觉写出了梅雨潭之绿的哪些特征?
3.仿照划线部分的语句,自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可以写一条小河,一根垂柳,一片小草……
4.作者为什么为“绿”取名为“女儿绿”,人们对此有多种看法。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揣摩,你的理解是什么?
三、课外拓展阅读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子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

鲜花罕有,绿叶为多。

渐渐的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

但得不到我的照顾。

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

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

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

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

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

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

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

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

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

绿萝是最淘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

于是,在我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以前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像,只有离开写作才能回到现实来。

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往往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享受到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我被它折服了。

并把这种感受告诉一位朋友。

朋友说:“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

你们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

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

这因为你们天生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节选自2007年第12期《读者》)1.“我”本来是想把这间木屋作为新辟的书房,但坐在那里却写不出东西,你帮作者解释一下原因。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试举例进行具体说明。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的含义。

4.作者对待花草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由此得到的收获是什么?陆蠡“囚绿”的结果是什么?
四、习作水平展示
绿是生命的色彩。

生活中一定有令我们留恋的那一片绿,请你用优美的语言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将那画面描绘出来,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绿》1.shū xié yì jū眸睐滓穹2. ①朱自清佩弦《背影》②醉人奇异似近似远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3. 什刹海绿杨的“淡”虎跑寺“绿壁”的“浓”明暗4.“不禁”是“禁不住”的意思,这里是说被“绿”陶醉,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了。

突出了梅雨潭“绿”的可爱和作者对“绿”的热爱。

5.①描绘出了潭水静态的美,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

②形容了潭水的动态美,写出了梅雨潭绿的
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征。

6.A
二、1.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写出了“我”对这绿色的倾心喜爱。

2.总的感受是:醉人,其一,似近似远。

梅雨潭之绿的特征是:清亮、鲜嫩、柔软、纯净。

3.提示:至少写三句,组成排比,还要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4.作者顺着前文“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比喻写来,便要把眼前的“绿”称为“女儿绿”。

三、课外拓展
1.因为作者到了那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被大自然的美所陶醉,因此无心写作。

2.动词的运用,如“蹿”字写出了绿萝旺盛的生命力。

拟人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

”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

3.提示:根据朋友的话来回答。

意思接近即可。

4.收获是“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


陆蠡出于对绿的喜爱,想把它们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才“囚绿”,但结果是“绿”总是想出去,而且长势越来越糟糕。

四、作文训练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