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级

合集下载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34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1-0034-0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李 擎,陈雯柏,李邓化,苏 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01)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校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毕业生去向引导,重点阐述了我校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机器智能;信息智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信息时代正在向智能时代前进,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各高校都在大力调整现有信息类专业,建设新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

2005年10月,我校原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专业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把握先机,申请开办工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正式招生。

2007年招生数为32人(1个班),2008年招生数为66人(2个班),自2009年始,计划招生数扩大到3个班。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与专业培养目标智能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索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机制,智能技术将这种机制尽其可能地移植给人造机器系统,将人类从很多复杂的思维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机器系统为人类工作。

简言之,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寻求机器智能和信息智能的构建方法和实现技术。

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高校必须明确的专业定位问题。

专业定位首先必须和学校自身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

作为北京市的市属市管高校,我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为北京市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前沿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71A0911193)。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5900字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5900字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5900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5900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5900字摘要:针对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在分析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发展的某些策略思考,包括以大联合促进大发展,以高标准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精品意识创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以大力气加强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以高标准搞好教摘要:针对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在分析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发展的某些策略思考,包括以大联合促进大发展,以高标准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精品意识创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以大力气加强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以高标准搞好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申报设立IST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继续申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等。

这些策略对于本专业和学科建设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思考;大联合;大发展 1现状分析我国的智能科学与技术(Intelligene Siene and Tehnlgy,IST)专业创办至今已有8年历史了。

它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现在全国已有近20所大学试办这个新专业[1-2]。

应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8年征途并不平坦,开拓者们也为之付出了艰辛和心血。

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再不是“婴儿”,而是“小学生”了。

然而,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上好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课程,迈上专业建设的新征途,攀登学科建设的新高峰。

在IST专业建设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起了重要的带头作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及其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发挥了很好的组织作用[3-4]。

他们齐心协力,默默奉献,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开创性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现已有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培养出IST专业的毕业生。

也就是说,我们有了IST专业的第一代“产品”了。

(完整)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计划

(完整)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计划

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计划1教学指导思想: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之一。

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具有独到之处。

“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领域内容易为高中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内容,是选修模块。

本模块教材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编写,教材以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工具支持、评估配合为编写思路,从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2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把握其基本特点;能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3教材分析:本书内容体现了活动引领、任务驱动主导思想,每个单元的前几节的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在为最后一节综合性的活动作准备,前两个单元又是第3单元的铺垫;同时,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也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同,而是请学生们参与评价;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完成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4重点难点: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的理解、对人工智能诸多应用领域的体验,感受人工智能的无穷魅力以及它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价值。

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好奇”、“喜欢”这门科学,了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新、特之处,拓展学生思维。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使学生科学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

2、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了解,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在人类发展中更多的应用。

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探讨

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探讨

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探讨摘要:“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广泛涉及到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对其自身发展、培养该方面高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专业建设和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我校本专业定位为培养“设计与创新型”人才。

按照“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方针,我们力争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个人素质方面,我们努力使学生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新型专业,其本身具有发展非常迅速、技术并没有完全定型且各有特色的特点。

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设计与创新型”。

“设计与创新型”人才模式的特色在于“创新”。

“创新”可分为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

科学创新是一类认识未知的创新,强调的是“创”,创造的原始性、首创性;技术创新是一类设计型的创新,强调的是“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创新。

“设计与创新型”人才模式的立足点在“设计”。

通过4年的培养,要使一个合格的本科生具备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对于信息学科,就是要掌握软件、硬件及系统,能从事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发软件、硬件及系统的产品,有初步商品概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从2021年国内开始招生至今,全国已有不少高校设立了智能科 学与技术专业。

我校是较早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于2021年在信息工 程学院设置其为第7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2021年9月,学生 进入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一届学生于2021年7月毕业。

日前, 该专业学生已经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

在专业开设过程中,我们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调研国内外相关院校智能科学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 形成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制定2010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

同时,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概论,人工 智能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可视化程序设计、 智能计算与应用四个课程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首届毕业生知识结构因为是首届学生,我校大多数课程安排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的课 程设置,也参考了我校自动化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

学生的知识结构 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如图1所示。

1) 数理基础课程群:工科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 变换、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应用力学 基础、离散数学等。

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实验技术、模拟电 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

3) 机电技术基础课程群:工程制图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号处 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检测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 DSP 处理器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等。

4)专业主干课程群:信息论与编码、控制工程基础、脑科学与认 1) ―r—t方'^K 。

2)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组成原理、计算智能基础、模式识别基础、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5)实践创新课程群:计算机应用实践、雷子技术实习、MATLAB 编程与工程应用、Linux系统与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引言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教学计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结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针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建设思路和构建方案。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1引言智能科学技术是当代两个带头学科——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交叉领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前沿和制高点,其应用已经成为IT创新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应当不失时机地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体系。

智能科学与技术(Intellig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IST)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跨应用领域的新兴综合前沿性专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04年3月,教育部批准公布北京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智能科学技术专业的诞生和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开端。

之后,教育部先后批准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3个大学设立该专业。

目前,中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正在积极申请或筹办中,可见IST专业建设在多所高等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发的、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新专业的建设中,课程体系的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

然而,由于智能科学的迅速发展、不同应用领域对IST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不同以及不同层次的学校对IST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加上人们对新兴学科认识和理解的偏差,所以IST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建设需要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和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近些年电气信息类课程体系建设经验,提出了针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探索性方案。

2IST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课程体系是人类通过实践所积累的知识,经过选择和组织而形成的供传授用的由课程组成的体系,是诸多课程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

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业科学技术人才.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硬、软件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工程技术及综合应用方法。

毕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1. 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具有对其的操作技能及基本的逻辑设计能力。

2。

掌握计算机硬、软件开发和综合应用的知识和能力。

3. 系统地接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工程与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和开发能力.4。

具有计算机科学新理论及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1。

学位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2。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操作系统、计算机科学方向系列课程、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系列课程、信息技术方向系列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

学制:四年2. 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必修(含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学分为109。

学生从计算机科学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四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

每个毕业生要修满55学分的选修学分(其中必须取得短2、短3学期各3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0学分、跨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0。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胜任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职务的技术人才。

2. 培养内容2.1 理论教学- 研究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传感器与控制器的应用、自动化工艺与生产流程等。

2.2 实践教学- 开展实践操作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包括设备调试和维护、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等。

2.3 实实训- 安排学生进行实实训,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学生对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培养要求3.1 知识能力- 掌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理解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熟悉智能传感器、控制器的应用技术;- 熟悉自动化工艺与生产流程。

3.2 技能能力- 具备智能制造设备的调试和维护能力;- 掌握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方法;- 能够运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智能制造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3.3 综合素质-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备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4. 毕业要求4.1 知识方面- 掌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了解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

4.2 技能方面- 具备智能制造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能够独立进行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

4.3 综合素质-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培养评价本专业的培养评价将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实训成绩和综合评价等。

6. 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学制为3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并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授予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7. 招生对象具有普通高中或同等学历,对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8. 入学要求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4 3.5 1 4 4 6 6 2.5 3
64* 48*
16
64
44.5
64*
40
48
EDA 技术
24 24
1.5
专业英语(智能科学与技术)
32 32
2
24 32
★ 自动控制原理 II
64 56 8
4
6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0 28 12
2.5
40/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736 694 34
44.5
必修课合计
工业通信与控制网络
生物信息处理




全校通识选修课

学时分配


总 讲 实 课程 上机

计 授 验 实践 课内 课外
各学期学时分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学 分
40 32 8
2.5
/40
40 32
8 8 2.5
40
56 48 8
3.5
40 32 8
2.5
48 40 8
3
56
40
14
48
40 40
2.5
37.5
16
16 16 1
16▲
2周
2
2 周▲
2周
1周 1周
1.5 周
1.5
1.5 周▲
2周
2
2 周▲
3周
3
2周
3周
3
3周
16 周
16
16 周▲
8
45.5
45.5
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3、加“()”表示课外学时。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专业名称: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质与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能胜任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1.具有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能够运用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人工智能中复杂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予以成功实现,达到工程师水平;3.能够在项目、产品或科研团队中担任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4.能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培养(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12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人工智能工程与系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动态;- 掌握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2. 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 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培养规格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导论等。

(4)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

2. 实践教学:(1)实验: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课程设计: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就业方向
该专业本科生可报考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 的硕士学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智能网络技术、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领域 的研究、设计与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或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保证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实验需求。
(3)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 学生进行实验。
(4)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 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建议教学内容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
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示例如下:
示例一:电路、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 Python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人基础、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总体框架
实践教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须支 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 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该专业以光、机、电系统的单元设计、总体集成及工程实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具备基于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 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 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标题:探索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本人人工智能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是一个融合科学与趣味的教学场所,而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则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二、本人人工智能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智能机器人陪伴学习本人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助手,陪伴孩子们学习。

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2. 个性化学习辅助本人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获得更有效的知识传授。

3. 实时反馈和融入评估通过本人系统,教师可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人系统也可以为孩子们进行综合表现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1. 培养科学素养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园孩子们在趣味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2. 个性化关怀通过本人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跟踪,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3. 提升教学效率本人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四、对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从事幼儿园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充满期待。

这一方案的应用,可以为幼儿园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只是教育的辅助工具,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个体。

我们需要在使用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让科学趣味园真正成为一个培养未来人才的乐园。

五、总结在幼儿园科学趣味园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教学工具。

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计划

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计划

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计划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当下最热门的科技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面对AI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如何将其融入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AI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计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教学主题人工智能教育的主题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就业趋势,旨在培养学生的AI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将教学主题分为AI基础知识、AI应用技术、AI伦理道德和AI创新实践四个方面展开。

1. AI基础知识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讲解AI的发展历史和技术原理,引导学生认识AI的核心概念,并培养学生应对技术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AI应用技术其次,学生需要学习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技术。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AI应用场景。

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或企业代表来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具体的AI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

3. AI伦理道德在AI教育中,要强调人工智能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就业、隐私保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并倡导学生在应用人工智能时遵守道德底线和合法合规的原则。

4. AI创新实践最后,要通过具体项目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AI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设立AI实验室、编程俱乐部等创新空间,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并积极参与竞赛和项目实践,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二、活动安排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安排相应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活动安排示例:1. 高中阶段(1)开设AI基础理论课程,学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原理。

人工智能教学教研方案

人工智能教学教研方案

人工智能教学教研方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人工智能教学的教研方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注重实践。

人工智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进行项目实践、编程训练、实验操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其次,注重跨学科融合。

人工智能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等。

因此,在人工智能教学中,应该将各个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

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跨学科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另外,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是一门充满创新的学科,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比赛、设置创新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通常需要团队合作,教学方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注重社会责任感。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教学方案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组织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教学的教研方案应该注重实践、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智能科学是一门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且有深度的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在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首先应该包含课程的简介和目标。

课程的简介可以介绍智能科学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目标则可以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机器学习的基本算法等。

二、基础知识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基础知识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方法。

例如,学生应该具备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智能科学相关的领域知识,如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

三、人工智能基础在智能科学课程中,人工智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技术方法。

此外,还可以涵盖一些人工智能的经典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通过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对智能科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智能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明确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线性回归、聚类和深度学习等。

通过学习机器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使用数据训练模型,并能够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智能科学应用智能科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等。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介绍一些智能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方法。

例如,如何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疾病诊断、如何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等。

通过学习智能科学的应用,学生可以了解智能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Web程序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决策支持技术、运筹学、虚拟现实与智能游戏、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

特色课程: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生物特征识别。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含军事理论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程序设计基础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智能系统工程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公共课程
(二)大类课程
(三)专业课程
八、教学进程安排
附表一、二、三、四
九、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及安排附表五
附表一
08级自动化专业智能方向指导性学历
符号说明:⊙军训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考试= 假期○实习※设计 综合实验、计算机实践+ 制造工程训练△公益劳动/ 学年论文廿社会实践(调查)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机动
注意:寒假统一安排5周,暑假原则上安排7周。

集中实践或集中教学环节一般与暑假统筹安排,寒假原则上不安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第2学期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2周,分散进行。

第3学期第1周,专业导论,16学时;第2~3周制造工程训练II
第4学期第18~19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I;第20周,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践II,1周,分散进行。

第5学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1~3周开课;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2周,分散进行。

第6学期第18~19周,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第20~22周,生产实习。

第7学期计算机仿真技术:1~3周开课;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2周,智能系统工程训练,2周,分散进行。

2010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2010级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外研学安排表
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在第七学期之前取得至少8学分课外研学学分,此类学分单独记载;
2、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3、主要创新教育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大学生科技论文、大学生科技作品等。

4、主要学科竞赛项目:“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智能机器人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电子设计大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