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纪实报道·祭天乐舞盛况|祭天舞
祭天大典祭文
祭天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国家大典,明清两朝的皇帝每年都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
祭天仪仗就是皇帝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时所使用的銮驾仪仗,称大驾卤簿。
这是春节期间天坛文化周举行的祭天仪仗表演。
御前侍卫的静鞭表演威风凛凛的八旗禁军战旗猎猎的八旗雄兵龙伞、花伞、方伞等各式伞盖这是随祭官员,他们的官阶都在四品以上。
尊贵的皇帝登上丹陛桥,他衷心的祈祷皇天上帝保佑皇帝的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祭天乐舞是献给皇天上帝的舞蹈,这种舞蹈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文德舞—64名乐舞生手执羽籥,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武功舞—64名乐舞生手执干戚,按照八佾的队列,排成纵横各八列,表现了古代将士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高擎拜香的皇帝,代表普天之下亿兆子民,请求皇天上帝为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福祉。
随着清亮优雅的歌声,乐舞生做出各种动作,表达对上天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祭天大典祭文臣诚惶诚惧顿首告之于苍天上帝与四方神灵:自臣即位以来,尊先祖之遗训,恤百姓之疾苦,治五气(即五行之气:以五行配四时,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亦即尊照五行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活动),艺五种(艺:耕种。
五种即五谷),抚万民,度四方(规划丈量土地),披山(开山)通道,未尝宁居(不曾宁静的休息过)。
然哉,蚩尤兴兵,北犯中原;荤逐南侵,欲夺冀州;在此中华危难时刻,赖天帝与四方神灵之护佑,助臣北逐荤粥,南平蚩尤,于是天下太平,万国归一。
更赖四季之神,更替有序;风雨霜雪,应时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无语而物成。
于是,我中华大地,五谷丰登,六畜蕃盛,民人无饥寒之苦,社稷无兵火之灾,此皆天帝诸神之所赐也。
为报答上帝诸神护佑之恩,臣等特于此举行封禅大典,敬献苍璧、玉圭、三牲、清酒及四笾之实等各色礼品,并将以上礼品燔而烟之,乞上帝与诸神共飨!甲子年,己卯月,己丑日,己巳时,臣顿首再拜。
祭天礼仪程序祭位设置: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详解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详解祭孔大典乐舞告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礼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用以纪念传统的节日活动。
这是一项纳准守礼的表演,表达了人们对孔子和古代文化的尊重。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是以孔子为中心举行的,在古代中国,为了纪念孔子,朝廷每年定期举办祭孔大典。
祭孔大宗精神仪式由祭祀、歌舞、讲词、仪式等元素组成。
在大宗祭孔礼仪当中,“乐舞告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歌舞特点集华丽、庄严、威武于一体,以供奉孔子为中心,祭祀仙灵,以“祭祀孔子”为主题,洋装扮之,神情错调,充满传统文化气质。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由各色锦衣礼服组成的祭台,大小舞架,礼服,横幅,器物等组成,以及祭孔特有的特色动作,造型,步法等构成。
这是一场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古典舞蹈,以供奉孔子为中心,祭祀仙灵,以“祭祀孔子”为主题,旨在表达出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与崇敬。
祭孔大典乐舞在表演中采取有节奏的步伐,可以分为“抬神”、“展拜”、“拜祭”和“收神”四个部分。
展拜时,舞者们先用手执笔,轻轻抚摩笔袋,含笑致敬;接着再手执玉佩,左右晃动,把玉佩传向四面八方,示意玉佩用来与天地汇合,然后仰头、双手拱起、仰叩三拜,以此示敬诚恭。
然后拜祭,又分为“唱祭”、“坐祭”、“谛祭”和“望祭”四个部分,步伐此起彼伏,声调圆润宏亮,表现出上祭所有的崇敬精神。
另外,还有收神,舞者们把笔回到笔袋里,手执玉佩,又将玉佩传向四面八方,后将双手护住脸庞,仰叩三拜,以此示意玉佩归位,表示神明已经启程,这就是收神。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不仅是一项古典舞蹈,而且还体现出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充分阐明了中国古代在尊重古代教育家孔子,宣扬古代文化传统的思想观念。
舞蹈演出盛况报道新闻稿
舞蹈演出盛况报道新闻稿盛况空前!本周末举行的舞蹈演出在本地剧院掀起了一阵文化艺术的狂潮。
无数观众齐聚一堂,目睹了精彩绝伦的演出。
本次舞蹈演出强调了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并吸引了众多知名舞者的参与。
演出开始前,观众们充满期待地进入剧院大厅。
剧院内外创造出了热闹而又庄重的氛围,各种音乐和灯光将整个场地装扮得如梦如幻。
观众们纷纷拍照留念,载歌载舞,期待着一场精彩纷呈的舞蹈盛宴。
随着伴奏音乐的响起,首个节目《飞天》迅速点燃了整个舞台。
舞者们优雅的身姿与优美的旋律相互交织,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浪漫的空间。
《飞天》以其独特的编舞和高超的舞技成为了本次演出的高潮之一。
接下来的节目《海洋之舞》让人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
舞者们用身体的起伏和飘逸的动作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和宁静。
这个节目不仅给观众带来舞蹈艺术的魅力,更让大家对大自然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在此之后,法国知名舞团带来了一场《现代韵律》的精彩演出。
他们以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紧凑的编排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这次跨文化的交流无疑扩展了观众们的舞蹈视野,让他们以崭新的方式欣赏艺术的美。
演出的最后,舞蹈团队呈现了一支富有中国特色的舞蹈《霓裳羽衣舞》,为观众带来一份浓厚的中国风。
这支舞以华丽的服饰和优美的舞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典雅。
观众们纷纷鼓掌欢呼,对舞蹈团队的表演表示高度赞赏。
本次舞蹈演出盛况空前,不仅得益于舞者们的出色演出,也离不开掌声不断的观众们的支持。
观众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反馈是这场演出圆满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这次演出,观众们不仅享受了舞蹈艺术的美,也加深了对不同舞种的了解和欣赏。
这场演出无疑在舞蹈文化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演出,为观众们带来更多舞蹈艺术的盛宴。
舞蹈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将继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为文化艺术增添绚丽的色彩。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留连忘返,讨论着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瞬间。
天坛将再现祭天礼乐盛典
春节期间,中外游客还可以聆听昔日皇家的天籁之音。清代皇家礼乐学府 ——天坛神乐署,是教习礼乐的场所,而今天的天坛神乐署是中国唯一传承和演奏中和韶乐的地方。祭天礼乐演出继承了中国古乐表演中歌、乐、舞相得益彰的手法,音乐、舞蹈、歌唱、吟诵等多种艺术样式珠联璧合,古风今韵相结合,准确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礼乐文化精髓,为中外游客送上一道音乐盛宴,感受到传统礼乐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天坛将再现祭天礼乐盛典
千龙网2月5日讯(记者 戚连民)今年春节期间,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五,北京天坛公园将为中外游客呈献一台气势宏伟、精彩绝伦的祭天礼乐盛典,届时,浩荡的仪仗表演,将再现昔日大驾卤簿的庄严与震撼;翩跹的乐舞演绎文治武功的骄傲与辉煌,今天祭天礼仪和祭天乐舞均进行带状彩排,记者提前向您独家揭秘相关环节。
祭天礼仪表演,由320名演员组成的祭天仪仗队伍从天坛的西天门出发,一路行进到祈年殿南砖门后结束表演。行进中将展示静鞭、罡筒、笛箫、幡幢、刀枪剑戟、旗罗伞盖、金八件等仪仗器物,表现出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内廷侍从等历史人物形态,通过候驾、行进、静鞭、迎驾等环节展现清朝皇帝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的盛大场面。
祭天乐舞表演在天坛祈年殿院内进行。由128名乐舞生通过武功舞和文德舞,表现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的寓意。“皇帝”扮演者在歌声舞影中向上天敬酒致意,表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祝福。天坛祭天乐舞由“初献”“亚献”“终献”三部分组成。
为了让表演更具真实感和观赏性,今年的祭天仪仗表演增加了大臣撞肩礼和跪拜迎驾表演,在祭天乐舞表演前还增加了大臣礼仪表演,并对武士队列表演进行了重新编排。祭天乐舞表演,每天上午和下午将各举行两场,届时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古代皇帝的宏大震撼场景。
另据了解,天坛文化周期间,天坛公园还将举行新东城成立以来首次非遗展,展览将在北天门内文化长廊举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东城区64相国家和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天坛神乐署中和韵乐,在天坛内各个景点还设有祭天系列展览供游客参观加深对天坛历史文化的了解。
清明节文化盛宴欣赏传统音乐舞蹈表演
清明节文化盛宴欣赏传统音乐舞蹈表演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清明时节,人们会踏上旅途,祭扫故人墓地,追思先祖,同时也是赏花、行春的好时光。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传统音乐舞蹈表演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好。
清明节这一天,各地的广场、公园或文化场所纷纷举办传统音乐舞蹈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到来。
这些表演以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舞蹈为主题,通过特殊的演出形式将经典文化展现给观众。
在表演开始之前,观众们正在追赶时间,寻找一个舒适的位置,迎接即将开始的视听盛宴。
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明节的音乐舞蹈表演中,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常常背景乐队的主要演奏工具。
乐器声音悠扬,如清晨的鸟鸣,给观众们带来了一种舒缓、安详的氛围。
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服饰,随着音乐的起伏,优美的舞姿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的动作流畅而灵活,气质高雅,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舞蹈艺术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在音乐舞蹈表演中,除了演出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外,观众们还经常享受到传统民间舞蹈的欣赏。
中国传统舞蹈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舞蹈节目常常围绕着乡村民俗、自然景观和古代历史等主题展开。
通过跳舞,表演者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展示传统艺术在舞蹈中的无限魅力。
每一段舞蹈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清明节的音乐舞蹈表演中,观众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例如,一支名为《清明上河图》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者们的表演,再现了唐代的繁华景象,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这样的表演既满足了观众们对艺术的欣赏需求,又让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音乐舞蹈表演外,清明节期间还有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表演活动,如传统戏曲演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明节的传统祭祀舞蹈
清明节的传统祭祀舞蹈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祭祀祖先和缅怀先人的节日里,人们有许多的活动和仪式,其中舞蹈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清明节的传统祭祀舞蹈。
一、古琴舞古琴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也常被用来表演在清明节期间的祭祖活动中。
这种舞蹈的特点是舞者手持古琴,借助琴声表达敬祖和思念先人之情。
舞者在舞台上以慢步行走,悠扬的音乐伴随,表现出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二、山歌舞山歌舞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也常用于清明节的祭祀仪式中。
山歌舞的特点是舞者们围成圈子,在音乐的节奏下迈着舒缓的步伐,伴随着快乐而欢快的歌声,表现出对祖先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三、扇子舞扇子舞是一种常见的中国传统舞蹈形式,也常用于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中。
舞者手持扇子,舞动着轻盈的身姿,以流畅的动作展示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扇子舞的动作优雅轻盈,具有很高的技巧性,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
四、花鼓舞花鼓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也是清明节祭祖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
花鼓舞的特点是舞者身穿色彩鲜艳的服装,手持花鼓,伴随着鼓点节奏,依据舞蹈动作跳跃和转动,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五、踏青舞踏青舞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特殊舞蹈形式,常见于江南地区的乡村。
踏青舞的特点是舞者们手挽着手,在野外的树林、田野等地方,随着轻快、欢快的音乐,舞动身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祈福之情。
踏青舞通常在青青绿野中进行,让人们在舞蹈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清明节的传统祭祀舞蹈。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使人们能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祖先的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些舞蹈表演,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明节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舞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祭祀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天,虽然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清明节的祭祀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但传统的舞蹈形式仍然保留并承袭下来,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传递。
汉代民间祭祀乐舞的舞蹈形态
汉代民间祭祀乐舞的舞蹈形态“祭祀”指的是人们通过一系列规定的仪式、程序向祖先、天地表达敬畏崇拜,并祈求获得祖先神灵保护的祈禳活动。
“祭”代表这个活动的形式,“祭”在逐步的仪式化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礼乐标准;“祀”代表活动中的内容,指的是祭的对象,比如常见的天地、祖先神灵等。
祭祀乐舞指的是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与神灵进行联系沟通、且具有一定指向、代表功能的舞蹈。
已有的文献资料中对民间祭祀乐舞的记载十分稀少,我们只能在现有的文学典籍当中找到少许记录,并从中推想出汉代民间祭祀乐舞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际影响。
一般来说,民间祭祀乐舞往往以宗族和地域为单位,每个宗族或地域都具有固定的祭祀对象和明确的祭祀目的,具有地域性和确定性的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民间祭祀乐舞逐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走向:一种是更加注重仪式化,强调乐舞规范,弱化宗教观念,祭祀的仪式规范和内容形式更加充实;另外一种是逐渐走向大众化、娱乐化,对神灵、祖先的虔诚敬畏之心弱化,成为百姓在重要节日中愉悦身心的娱乐形式。
(一)民间祭祀活动与祭祀乐舞在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文化落后,生存资料匮乏,人们想要与神灵进行沟通往往不会依赖于具体的物质祭献,更多的是用舞蹈的方式与神灵进行沟通,以此来获得神灵的保佑。
在整个祭祀过程中,主持整个仪式的巫觋便是以舞事神的通神媒介,祭祀乐舞变成为了一种沟通联系、答谢神灵的形式,整个过程表现出一种真诚且强烈的宗族感情。
可以说,祭祀乐舞和祭祀仪式不可分割,祭祀乐舞承载并装饰着整个祭祀活动,使宗族信仰实现了表达目的;同时,祭祀仪式凭借着它功利目的的驱使,也反过来促进着舞蹈的发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祭祀活动中对神灵的物质祭献也成为了祭祀活动的主要形式,祭祀乐舞在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便逐渐弱化。
这个时期的祭祀乐舞在发展过程中便渐渐不再依赖于漫天想象的意念方式,逐渐摆脱掉了直接的巫术感应方式,而逐渐依靠于巫觋或领导人物规定的规则和程序,走向了功利化和仪式化。
周朝的宫廷乐舞舞蹈与音乐的盛宴
周朝的宫廷乐舞舞蹈与音乐的盛宴周朝的宫廷乐舞——舞蹈与音乐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周朝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记。
其中,周朝的宫廷乐舞是其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既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
周朝是第一个将乐舞系统化、正式化的朝代,周室以乐器和舞蹈作为礼仪的宗旨,形成了独特的宫廷乐舞文化。
周朝的宫廷乐舞主要分为宴乐和祭乐两个大的方面。
宴乐是为宴会娱乐活动而设,祭乐则是为祭祀活动所用。
这两个方面的乐舞形式千篇一律,它们集合了文化、宗教和政治意义,成为周朝文化的集中展示。
在宫廷乐舞中,舞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记载,周朝的宫廷乐舞分为舞歌和每天的舞蹈两大类。
其中,舞歌是一种较为庄重的宫廷乐舞形式,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中。
而日常的舞蹈则更为欢快活泼,是宴会娱乐时常见的节目。
不论是舞歌还是舞蹈,都以优美的姿态和协调的动作表达出舞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宫廷乐舞的音乐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周朝的音乐以乐器合奏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乐队,如编钟、磬、瑟等乐器被广泛应用于宫廷乐舞中。
这些乐器具有丰富多样的音色和音域,能够表现出不同节奏和情绪,为乐舞增添了动感和魅力。
同时,音乐也是乐舞的灵魂,通过音乐的编排和演奏,表达出社会秩序和宗教意义的融合。
周朝的宫廷乐舞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性,更在历史内涵上有着丰富的意义。
首先,宫廷乐舞是周朝王权的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标志着宫廷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此外,宫廷乐舞还与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息息相关,乐舞的表演和演奏传递出一种和谐共融的社会状态,体现了周室致力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总而言之,周朝的宫廷乐舞是中国历史上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以舞蹈和音乐为载体,通过优美的动作和动感的音乐表达出周朝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宫廷乐舞不仅是周室政权的象征,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展现,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艺术文化的瑰宝。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周朝的宫廷乐舞遗失无复,只能通过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窥见一斑。
清明节与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式
清明节与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式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和追思先人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参加各种祭祀仪式,其中舞蹈形式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舞蹈形式在清明节和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的作用、特点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明节与传统舞蹈祭祀仪式的关联。
首先,舞蹈形式在清明节和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舞蹈是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清明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舞蹈形式的运用使得祭祀仪式更加庄重肃穆,更好地表达了对先人的敬意和追思之情。
通过舞蹈形式的艺术表现,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情感。
舞蹈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传达情感、凝聚力量的媒介。
在祭祀仪式中,舞蹈能够带给人们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使得仪式更加庄重肃穆。
其次,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式有其独特之处。
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有所不同,它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舞者的形态、动作和氛围的塑造。
在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舞者通过身体的舞动和舞蹈动作的展现,表达对祖先和先人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在舞蹈形式的呈现中,舞者往往会采用踢腿、旋转、跳跃等动作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
舞者的动作和表情在舞蹈形式的展现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祭祀仪式的情感和内涵。
此外,清明节与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传统舞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良。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舞蹈形式在清明节和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也有了新的表现方式。
例如,舞者可以采用更加现代化的舞台布景、服装和音乐,使得传统舞蹈更加亲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提高舞蹈形式在祭祀仪式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舞者的舞姿也更加多样化,可以有更加自由灵动的动作,以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先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清明节与传统舞蹈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式具有重要的关联。
国庆节日记体验国庆期间的传统民族舞蹈
国庆节日记体验国庆期间的传统民族舞蹈国庆节日记——体验国庆期间的传统民族舞蹈国庆节,是中国人民欢庆国家独立和团结统一的重要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有幸亲身体验了国庆期间的传统民族舞蹈,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与喜庆的节日气氛。
时间回溯到国庆节当天,我特意前往市区的广场,欣赏民族舞蹈表演。
广场上,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五彩斑斓的颜色展示出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舞台上,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汉族长袖舞服、蒙古族的服饰、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等,精心编排的节目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鲜活的民族舞蹈世界。
首先登台的是《锡伯舞蹈》,锡伯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舞蹈以柔美的动作和优美的旋律著称。
舞台上,锡伯族舞蹈团的演员们身穿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在宛如牧场的场景中翩翩起舞。
女舞者轻盈地舞动身姿,优雅地转身,并时而用手中的花朵打造出各种动人的图案。
他们的舞姿犹如开放的花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接着是《蒙古舞蹈》,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舞蹈以豪放奔放、阳刚之美著称。
舞台上,蒙古族舞者们身着蓝色的长袍,头戴红、黄、白色的羊毛帽,以及色彩斑斓的宝石装饰,仿佛置身于大草原之中。
他们跃动的舞步,壮美且凌厉,在舞动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除了锡伯族和蒙古族的舞蹈,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表演。
其中,彝族舞蹈、壮族舞蹈、藏族舞蹈等都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美。
每一支舞蹈都流淌着浓郁的民族元素,舞者们用优美的舞姿和韵律感人的音乐,将自己的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传递给观众。
我也参与了其中的一支舞蹈,那就是《东北大秧歌》。
大秧歌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寓意着丰收和喜庆。
在舞台上,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团结和振奋的力量。
与其他舞者们一起跳跃、旋转、挥舞彩旗,我仿佛融入到了一个热闹洋溢的群体之中,感受到了国庆的喜庆与庆祝的氛围。
国庆期间的传统民族舞蹈表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博大。
每一支舞蹈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和传统的味道,彰显了我们各个民族的风采。
“非遗”语境下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
“非遗”语境下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祭祀仪式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许多祭祀仪式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宗教神秘色彩,而成为了表演与娱乐的一种形式。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祭祀仪式舞蹈的价值,它们是反映民间文化、历史与传统的重要载体。
因此,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其独特的舞蹈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保护祭祀仪式舞蹈的文化价值。
祭祀仪式舞蹈通常是以崇拜神灵为目的而进行的,舞蹈的形式和技巧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极其丰富。
这些舞蹈反映了民间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社会风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理、自然与文化信息。
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建构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共同体。
其次,保护祭祀仪式舞蹈的文化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大国,各地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祭祀仪式舞蹈在不同地区间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其舞蹈特点和表演方式都不相同。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是其丰富的精髓,而祭祀仪式舞蹈的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缩影,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最后,保护祭祀仪式舞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的重要性。
祭祀仪式舞蹈往往与一些自然景观或地貌特征紧密相连,使得人们更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并了解自然环境。
这些舞蹈往往是祈求自然命数的方式,它们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尊重,这也是保护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重要意义之一。
总的来说,祭祀仪式舞蹈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被保护。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包括传承、继承和创新。
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通过积极保护和传承,让祭祀仪式舞蹈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生活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重阳舞蹈表演舞姿翩翩动人心弦
重阳舞蹈表演舞姿翩翩动人心弦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怀念祖先,感恩生活,同时也是一个欢聚的时刻。
在重阳节期间,舞蹈表演成为一种流行的庆祝方式,舞者们以翩翩动人的舞姿,在舞台上展现着他们的灵动与韵味。
舞台上,舞者身着华丽的服装,优雅而庄重地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追求。
演员们的舞姿翩翩,优美而动人,仿佛仙女在人间舞蹈,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与感动。
重阳舞蹈表演的舞姿通常以腰身的转动为主,展现出舞者的柔美和灵动。
他们的舞姿犹如流水般轻盈,优雅地演绎着中国古典舞蹈的韵味。
舞台上的舞者们用背景音乐的伴奏,通过舞步、手势和表情,将他们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重阳节的舞蹈表演中,舞者们身穿各种色彩斑斓的服装,这些服装通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其中,红色是最常见的颜色,寓意着吉祥和喜庆。
舞者的服装上装饰着亮丽的刺绣和金丝,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除了服装,舞台布置也是重阳舞蹈表演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舞台上通常会布置一些代表重阳节的元素,例如菊花、重阳糕等。
这些元素与舞者们的舞蹈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富有传统氛围的舞台。
重阳舞蹈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舞者们通过舞蹈,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美和魅力。
他们的舞姿翩翩动人心弦,让观众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所在。
舞台之上,舞者们舞姿翩翩,身姿飘逸,融合了优雅与动感,将舞蹈表演发挥到极致。
他们跳跃、转身、舞动肢体,配合音乐的节奏,诠释了舞蹈的魅力。
观众们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感受舞蹈的美妙。
重阳节的舞蹈表演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通过舞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髓。
舞者们用自己的舞姿,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传递着情感与温暖。
他们身上流淌的汗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重阳舞蹈表演舞姿翩翩动人心弦,令人陶醉其中。
舞者们的精湛技艺和高超的表演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以舞蹈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将无声的音符转化为优美的姿态。
汉代民间祭祀乐舞
汉代民间祭祀乐舞一、民间祭祀乐舞产生的思想背景祭祀乐舞起源于先民的祭祀活动。
原始先民缺乏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自然界现象,他们将一些自然现象解释为神灵的惩罚,因此原始先民普遍信仰神灵,并通过跳舞的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希望以此获得神灵的保护。
由此可见,在物质文明尚不发达的原始时期,舞蹈是祭祀活动中连接人与神灵的主要媒介。
随着物质文明的日渐发展,舞蹈也成为整个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从最早的对自然的崇拜,再到对图腾的崇拜,到对祖先的崇拜,最后到宗庙祭祀,这些信仰意识和崇拜观念的表达都凝聚在人们的祭祀仪式之中。
而仪式中出现的祭祀乐舞,就是人们信仰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
在商朝以前,物质生活的贫瘠导致了祭祀仪式上形式和内容的零散化和不确定化。
到了商朝,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祭祀活动开始有了严格的制度规定,人们也逐渐构建起了庞大有致的天神、地祇、人鬼的神灵集团;至西周时期,这种鬼神信仰的人格化、秩序化、礼制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一)自然崇拜原始时期,人们的思维还较为简单,当对自然界出现的现象感到不可理解时,他们往往发挥想象力,将各种现象与神灵的活动联系起来。
原始先民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意识,人类应该想办法与之沟通,只有这样,自然界才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行事。
这种物我混同的原始思维,促使原始先民将自然界中的风云、日月、星辰、山石、草树、飞禽、走兽,都赋予了神性。
在这个时代,日月、风云、山石、虫草、飞禽、走兽就成了人们祭祀的对象。
人们举办祭祀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向神灵表达敬畏之心,祈求神灵能够帮助他们得到食物以及征战胜利。
但由于物质水平低下,这时的人们还未有“以物享神”的意识和条件,这个时期的祭祀活动还以与神的精神沟通为主。
因此这时祈福的方式不是物质祭献,而是部落式的巫术幻想和欢跳呼号,这些群体性的号叫、追逐、敲打之中,便蕴含着最早时期的歌舞形式。
可以说,早期的舞蹈就是娱神、媚神的艺术媒介。
从今广西花山的崖画、内蒙古阴山的岩画之中,我们都能看到原始先民对自然神祭祀歌舞的情景。
【现场实拍】天坛皇家盛典彩排祭天乐舞表演很给力
【现场实拍】天坛皇家盛典彩排祭天乐舞表演很给力1月27日,北京天坛公园举行祭天仪仗和祭天乐舞表演排练,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天坛公园将举办第七届文化周,活动推出多个以天坛祭天礼乐文化为特色的表演项目,包括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同时向游人开放斋宫敲钟祈福活动,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是依照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驾卤簿图》和古代舞谱记载,再现了中国古代祭天情景,届时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古代皇帝祭天的盛大场面。
在祭天仪仗表演和祭天乐舞表演彩排现场,由320名演员组成的祭天仪仗队伍,不仅展示了静鞭、罡铜、兵器、旌旗、幡幢、宫扇、伞盖、京八件等仪仗器物,变现了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内廷侍从等历史人物形态,祭天乐舞表演在祈年殿内举行,128名乐舞生通过武功舞和文德舞,表现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的寓意,“皇帝”在歌舞中向上天敬酒,表达国泰民安的祝福,祭天乐舞分为“初献”“亚献”“终献”三个部分。
另据了解,在天坛神乐署,文化周期间还将举行古乐艺术表演,每天演出6场,上下午各3场,另外,为了满足人们祈福迎新的美好愿望,文化周期间天坛斋宫钟楼将开放,游客只要购买神乐署门票即可进入钟楼敲响太和钟,亲身体验皇家祭天礼仪。
活动期间,天坛公园还将增设小吃和年俗商品满足游客的需要。
演出时间表:天坛祭天仪仗表演从西天门开始到丹陛桥、天坛祭天乐舞表演在祈年殿广场举行,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表演一场;古乐艺术表演在神乐署凝禧殿举行,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每天6场,每场15分钟。
【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摄影:戚连民】我的相关日志:。
祭祀舞蹈的名词解释
祭祀舞蹈的名词解释祭祀舞蹈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舞蹈形式,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先祖和自然力量的崇敬与祭祀。
这种舞蹈传承了文化的精髓,是一种集体性的表演艺术形式。
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和舞姿的变化,祭祀舞蹈向观众传递着一种虔诚的意境,并表达了对神祗的追求和敬畏之情。
祭祀舞蹈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作为一种仪式的表达,参与者以某种身份角色的扮演,通过舞蹈演绎神灵的祝福和祈愿。
同时,祭祀舞蹈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欢声笑语。
不同地域的祭祀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舞蹈中,有许多与祭祀相关的舞蹈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民间艺人表演的“神龙行舞”,这种舞蹈具有很高的技巧性,舞者们以灵活的身姿、矫健的舞步和协调的舞蹈动作,展示了对龙神的敬畏和崇拜之心。
祭祀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它还反映了人类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舞动,传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重。
他们通过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恢弘而激情澎湃的节奏,以及对自然力量和生命能量的追求。
同时,祭祀舞蹈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功能。
它可以加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
祭祀舞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仪式,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参与和祭祀。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感受到了自然力量的存在和神灵的庇佑,还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共鸣和情感的交流。
尽管祭祀舞蹈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在现代社会中,它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祭祀舞蹈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人们对先祖、神灵的敬意和纪念,更是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祭祀舞蹈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
总而言之,祭祀舞蹈是一种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舞蹈形式。
它通过舞者身体的舞动和舞姿的变化,传递着对神灵、先祖的崇敬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虎年新春游园会之皇家历史
虎年新春游园会之皇家历史文化活动篇祭天场面恢宏气派,可是普通老百姓是无福观赏的。
而现如今,我们有眼福了,祭天盛典的恢宏场景再现天坛。
“祭天仪仗”展演在丹陛桥上举行,“祭天乐舞”展演在祈年殿院内举行,“天坛古乐艺术”展演在神乐署凝禧殿举行。
为了让咱老百姓重温当年的盛况,展演时的服装道具、礼仪规制等方面都还原了清代“祭天”大典原貌。
而且从祭天仪式一开始就伴随着优美的演奏,从《燔柴迎帝神》、《海宇生平日》到《合欢曲》、《太平令》、《千秋词》等等,无不彰显出夕日皇家的气派与威仪。
这可算一场地地道道的视听盛宴呢。
但能在颐和园北宫门至须弥灵境沿途观赏到气势磅礴的河南盘鼓,惟妙惟肖的舞狮表演,精妙绝伦的民间高跷,还能在中心岛上的品评吴桥杂技、大鼓、独角戏,揽涛楼上的京剧,嘉荫轩内的古筝、琵琶等异彩纷呈的表演项目。
另外,为了更好的演绎宫市的"清味、京味、南味"。
老北京的小吃摊、卖布头、剃头、磨刀等行业的叫卖声也将把我们带回到老北京喧闹的街市之中。
买一点采芝斋糖果、嚼一口苏州卤汁豆腐干、摇曳着手里的冰糖葫芦和古朴的风车,享受着信念带来的喜庆与祥和。
逛累了,玩饿了的朋友,就到颐和园听鹂馆宫廷饭庄品尝宫廷佳肴,咱们也能在皇家园林里红红火火过上一回宫廷年。
化、首都画虎名家作品联展、庆祝建国60周年摄影图片展等内容于一体,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跨过福门。
身着盛装的“真龙天子”在众侍卫、御林军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拾级而上,进入阐福寺祈求“苍天赐福”。
除此之外,这里还特别推出11项祈福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以历史上清皇室举行庆典和祭祀礼仪的祈福圣地––阐福寺为中心举行,包括祈福盛典、祈福乐舞、走“福”桥等等,让我们从步入阐福寺开始,便跨福门、进福寺、登福台、选福礼、观福虎,体验“福文化”的无限魅力。
段落主题:收尾感受了热闹,再要寻求写雅致,引出花卉迎春文化活动。
演播室:朋友和老赵聊天,哎我说老赵,你怎么对这些活动知道的这么详细啊。
民间祭祀舞蹈:庄重的表达
民间祭祀舞蹈:庄重的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祭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人们对于神明、祖先的敬仰与尊重,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祭祀舞蹈的特点、内涵及社会功能,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一庄重的表达。
一、独特的舞蹈风格民间祭祀舞蹈,是一种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舞蹈形式。
在舞蹈动作上,它充分展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节奏明快、欢快的舞步,还是庄重、沉稳的步伐,都反映了舞蹈者对神明的敬畏之情。
在服饰道具上,祭祀舞蹈的服饰通常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服装为主,配以神祇、神兽等象征性道具,增强了舞蹈的神秘感和视觉冲击力。
此外,民间祭祀舞蹈还强调身体语言的表现,舞者通过身体的摇摆、旋转、跳跃等动作,将内心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庄重的文化内涵民间祭祀舞蹈作为一种庄重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祭祀舞蹈源于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与祈求,通过舞蹈向神明传达人们的愿望和心声,从而达到沟通人神、调和天地的目的。
其次,祭祀舞蹈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追溯历史、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祭祀舞蹈还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通过舞蹈,人们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社会功能民间祭祀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重社会功能。
首先,祭祀舞蹈具有沟通人神的功能。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与神明沟通交流,传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达到人神共舞的境界。
其次,祭祀舞蹈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在祭祀活动中,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人们通过共同参与祭祀舞蹈,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祭祀舞蹈还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通过祭祀舞蹈,人们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了解民族历史和民俗风情,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结语民间祭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庄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纯音乐《飞天乐舞》琵琶与小提琴的完美合奏
纯音乐《飞天乐舞》琵琶与小提琴的完美合奏《音乐疗愈》中国最美音乐微刊
探
索
音
乐
美
学
音乐 | 静心 | 冥想 | 疗愈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首的《飞天乐舞》由赵聪演奏琵琶,李传韵演奏小提琴,让我们一起品味中西结合的乐曲吧!
——壹心
飞天乐舞来自音乐時光00:0004:27
©点击上方音乐,聆听最美音乐
敦煌壁画中保存了大量的乐舞、乐器图像资料,吹、打、拉、弹及各种舞蹈,非常丰富。
壁画中的乐舞多用于礼佛,很多出现在佛的说法图中。
虽然听不见声,但却能让人感到场面的庄严神圣从佛经演变来的变文众多,弹唱也越来越世俗化,渐渐失去了神圣的内涵,人们也不再重视佛理的传播。
现代的音乐、歌舞蜕变成了人们的享受、娱乐,小说、戏曲也变
成了人们的业余消遣。
《飞天乐舞》由琵琶、小提琴与鼓的重奏,演绎了东方与西方声音的碰撞、唯美与豪放的对接、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沟通、现实与未来的畅想!
赵聪,中国当代琵琶演奏家。
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大学艺术总团顾问。
李传韵,1980年生于青岛的一个音乐世家。
11岁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少年组的比赛,高超的技巧,成熟的音乐表现,成为此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
| 主编壹心说 |。
论述周代有关农业的祭祀乐舞
论述周代有关农业的祭祀乐舞
中国古代的祭祀乐舞已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古老的要数周代的农耕祭祀乐舞。
周代的农耕祭祀乐舞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繁荣有力地影响了周代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世界。
周朝时期,农民对农耕祭祀乐舞充满敬畏,他们把它作为祖先和神明期望他们敬畏、专心致志、积极合作的仪式。
其祭礼仪式通常以歌曲和舞蹈开头,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心。
由于周朝社会的人力资源紧张,人民紧凑的关系使他们的行为得以得到协调,也由此激发出一种分工协作的文化。
特别是农耕祭礼,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职位或地位的人们都有不同的责任,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序的社会结构。
农耕祭礼乐舞既有宗教含义,又有文化欣赏的价值,它具有古老的神话与图腾的象征性,采用了肢体表达和言语表达两种形式,既直观又能表现出神秘的韵律和动感,乐韵和声色相融,让祭司和下等的人们颇有清新自然的感受,象征着人们最原始的精神与美好的愿望。
总而言之,周朝时期的农耕祭礼乐舞极其重要,为中国古代文化注入了深厚的智慧和精神内涵。
它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化内涵,而且注入了一种赤诚的精神。
这种古老文化,不仅展示着古代人民对神明的虔敬,也是对忠贞、勤劳和兄弟般团结的赞美。
悠悠青史,舞典华章
悠悠青史,舞典华章历史是一部沉甸甸的史书,记录着人类走过的岁月,记载着昔日的辉煌与悲壮。
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舞蹈犹如一颗下沉的珍珠,静静地闪烁着,为这部史书增添了无数的色彩与光辉。
舞蹈,是一种最接近灵魂的艺术表达方式,它通过肢体的舞动,展现出人类最纯净的情感和意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舞蹈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舞蹈形式之一——祭祀舞。
古代的祭祀舞是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祈祷为目的,舞蹈动作简单而庄重,舞姿肃穆而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之情。
随着历史的进程,舞蹈逐渐融入到各个领域中。
在宫廷舞蹈中,华丽和庄重是主题,舞者们身穿绣金绣花的服装,在美丽的宴会上翩翩起舞,给人以优美、高贵的感觉。
而在农民舞蹈中,自然和朴实是主题,舞者们身穿简单朴实的服装,在田间地头跳起舞蹈,给人以纯朴、自然的感觉。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形式。
京剧舞蹈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京剧文化和戏剧性的表现力,杂技舞蹈则以灵活的身体技巧和高难度的动作震撼人心,而民间舞蹈则展现出了各个地区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中国舞蹈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多样性和丰富性,更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舞蹈注重对人物角色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观众带入一个个充满戏剧性和情感的场景中。
中国舞蹈也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技巧性,舞蹈动作优雅而精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的震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舞蹈也在不断改变与创新。
现代舞蹈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内心世界的追寻和情感的表达,街舞融入了流行文化和时尚元素,展现着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些新兴的舞蹈形式为中国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使其更加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
悠悠青史,舞典华章。
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光辉与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实报道·祭天乐舞盛况(原创)(2013-02-18 06:03:02)
转载▼
标签春节
天坛祭天乐舞
摄影
刑警视觉
原创
分类老刑警·本人原创
纪实报道·祭天乐舞盛况
·1·
·2·
蛇年春节从2月14日(大年初一)到2月18日(大年初五),北京天坛公园依据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驾卤簿仪制,进行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和天坛古乐艺术表演,再现了昔日皇家祭天盛典的宏大场面。
今年参加祭天仪仗和祭天乐舞表演的人数也比去年多了20余人,总人数达到了280多人,是历届文化周中参加表演人数最多的一届。
不仅演员多,观众也多,这也是每年安保工作最头疼的事。
·3·
很多第一次观看祭天乐舞表演的游客,只想着占领好位置,却不知你站在那里了,皇上站哪?早年间是要掉脑袋的。
·4·
这不,大部队过来啦。
·5·
哎。
这才是咱们的位置,我就在你们对面哪。
·6·
观众听指挥,民警也松快。
·7·
上午11:00,盛大的祭天乐舞演出开始了。
·8·
两名威武的静鞭武士从丹陛桥进入祈年殿广场·9·
·10·
·11·
·12·
·13·
·14·
今年祭天表演新增了大臣撞肩礼和跪拜迎驾的环节
·15·
由320名演员组成的祭天表演队浩浩荡荡地走来,一路展示静鞭、罡筒、笛箫、幡幢、旗罗伞盖、金八件等皇家仪仗器物。
我看到了一个细节,“皇上”在祭天仪仗表演时,穿的是黄龙袍。
而40分钟以后的祭天乐舞表演则外面换上了蓝色龙袍披肩。
据说这位“皇上”是天坛公园六届文化周中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天坛公园内部职工,是一位讲解员。
观察了一下,举手投足间,还真有那点真龙天子的范儿。
·16·
·17·
·18·
今年参加祭天仪仗表演的演员有280多人,只有将近30人来自天坛公园,其余都是临时征召的业余演员,基本上每年都进行更换。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祭天礼成,“皇上”回宫。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