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课件上课
合集下载
老子-讲解ppt课件
15
课外练习:标点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
1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 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 不一定善。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 的人不一定有真知。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 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 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 “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22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 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 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8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 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 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 的、普遍的法则。
标点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6道可道非常道
1
文选:《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国寡民
2
一、老子和《老子》
1、老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0
本章参考译文
课外练习:标点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
1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 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 不一定善。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 的人不一定有真知。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 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 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 “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22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 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 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8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 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 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 的、普遍的法则。
标点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6道可道非常道
1
文选:《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国寡民
2
一、老子和《老子》
1、老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0
本章参考译文
《老子》课件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明白自己的需求和限度,适可而止, 可以避免因贪欲而带来的危险和困境 。
不辱以情
不追求过分的荣誉和地位,就不会因 为失败或失落而感到羞辱,保持情感 的平和与自尊。
慎终如始:始终谨慎,保持初心不改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01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谨慎和专注,如同开始时一样,
这样才能避免失败和挫折。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主张政府应顺应自然、不干预社
会经济生活,让人民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了道家对自由、平
等、和谐社会的向往。
道家政治观、伦理观和人生观
政治观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政治理念,强调政府应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避免过 度干预和强制。同时,道家也提倡君主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认为君主应以身作则、以 德服人。
伦理观
道家伦理观强调内在德行修养和道德自觉,主张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道家认 为,人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名利的诱惑,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
人生观
道家人生观强调追求自由、平等、和谐的人生境界。道家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 自我超越和与道合一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同时,道家也提倡顺应自然、知足 常乐的生活态度,注重生命的自然过程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03 《道德经》中重 要概念解读
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01
02
03
道的本质
道即自然,是宇宙万物运 行的根本规律。
无为而治
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行 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规 律发展。
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 自然和谐相处,达到无为 而治的境界。
无为而治:不妄为,顺乎自然以治天下
《老子》四章 PPT课件21张
不崇尚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夺;
不珍视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
不炫耀引起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使百姓的饮食得以满足。
使百姓的意志被削弱,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永远使百姓没有过多的知识,没有贪婪的欲望,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
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没有事务不做的。
会把事情弄糟。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
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
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
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
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
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
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2)是以圣
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老子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
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
《老子》课件
声相和,前后相随。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
辞。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
❖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 为,则无不为。
《老子》第九章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第十章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爱民治国,能无治乎? ❖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 五色令人目盲; ❖ 五音令人耳聋; ❖ 五味令人口爽; ❖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
❖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辞。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
❖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 为,则无不为。
《老子》第九章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第十章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爱民治国,能无治乎? ❖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 五色令人目盲; ❖ 五音令人耳聋; ❖ 五味令人口爽; ❖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
❖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老子》三则ppt课件
;.
12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到达至高之善、最接近“道”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
与万物争利益。居处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离“道”很近。安居在自己
应处的地方;内心宁静清廉;结交善良之人;与人言谈以诚相待;为政像
;.
3
老子的长相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 “老子,楚
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
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
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贯通的纹路),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
认为是大贵之相)月悬(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8ຫໍສະໝຸດ 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书影
;.
9
《老子》三则
;.
10
;.
11
老子其书
老子的著作《老子》, 也叫《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上篇《道经》1—37章,下 篇《德经》38—81章。
它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
著作,文章短小精悍,道理精 微。多用比喻手法、排比、对 比手法使说理生动、有气势, 充满辩证色彩。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辨证法,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 。
老子
;.
1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一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
老子
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老子》PPT课件
20
【译文】 使国家的地域缩小,使人口数量减少,即
使有成千上万的器物也不使用,使人民重 视死亡,不远远迁徙到别的地方,尽管有 船舶和车辆也没必要乘坐;尽管有盔甲兵 器也没必要展示。让人们重新在绳子上打 结来沟通。觉得他们的食物甜美,觉得他 们的衣服华丽,觉得他们的住处安定,觉 得他们的习俗使人快乐,相邻的国家互相 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彼此听得见,人 民一直到老,到死,互相都不交往。
恶,故几于道①。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
得好处却不跟万物争夺,呆在众人所厌恶 的地方,所以就接近“道”了。
24
控制欲望
知足者富。 《老子》三十三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功遂身退②,天之道。
《老子》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 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④,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 莱 子
2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 口, 鼻毛直挂唇 边,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译文】 诚实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言辞不诚实。
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好。有智慧的人 学问不驳杂,学问驳杂的人没智慧。
29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1、以无为为本的天道观(宇宙观) “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乃是自发的产生,并非神造 “道常,(悟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用无为的方
法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 (《 37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有是生于无的)。 (《 40章》)。 • “道生一(大道生就了无极) ,一生二(无极生就了太
【译文】 使国家的地域缩小,使人口数量减少,即
使有成千上万的器物也不使用,使人民重 视死亡,不远远迁徙到别的地方,尽管有 船舶和车辆也没必要乘坐;尽管有盔甲兵 器也没必要展示。让人们重新在绳子上打 结来沟通。觉得他们的食物甜美,觉得他 们的衣服华丽,觉得他们的住处安定,觉 得他们的习俗使人快乐,相邻的国家互相 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彼此听得见,人 民一直到老,到死,互相都不交往。
恶,故几于道①。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
得好处却不跟万物争夺,呆在众人所厌恶 的地方,所以就接近“道”了。
24
控制欲望
知足者富。 《老子》三十三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功遂身退②,天之道。
《老子》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 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④,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 莱 子
2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 口, 鼻毛直挂唇 边,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译文】 诚实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言辞不诚实。
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好。有智慧的人 学问不驳杂,学问驳杂的人没智慧。
29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1、以无为为本的天道观(宇宙观) “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乃是自发的产生,并非神造 “道常,(悟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用无为的方
法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 (《 37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有是生于无的)。 (《 40章》)。 • “道生一(大道生就了无极) ,一生二(无极生就了太
6.1《老子》四章课件 (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
。
是"无"起了作用。
④当:在(某处,某时)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 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 器中空地方的“ 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 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 无”。所以“ 有”( 车子、器皿、 屋室) 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起了作用。
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同“蔂”,土筐
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就会失去。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取独 做
接
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民之从事事,常于近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老子骑牛图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 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 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 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又云:“老子 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这便是若无尹喜遇太 上,何来今日《道德经》的典故。
走近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楚 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
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
➢ 问1、这一章包含了几层意思?
老子ppt课件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
老子的思想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 日本、韩国等国家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西方哲学
老子的思想也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 展,许多西方哲学家都从中汲取灵 感,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宗教信仰
老子的思想对一些宗教信仰也产生 了影响,例如道教、儒教等都受到 了老子的思想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在老子的观念中,治理国家不应该过于强硬 和繁琐,而应该像烹制小鱼一样细心、谨慎 、不折腾。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和强制只会 引起反抗和混乱,而温和的治理方式才能赢 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也强调了领 导者应该具备智慧和洞察力,能够洞悉事物 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05
老子的影响与评价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德行是人的内在品质,尚和 是追求和谐、平衡的状态。他认为人 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德 行,同时也要追求和谐、平衡的状态 ,避免过度偏执和冲突。
贵诚信
总结词
老子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建立 信任和关系的基础。
VS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建立信 任和关系的基础。他认为人应该保持真诚 、守信的品质,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诚 信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 要因素。
经》和《德经》两种版本。
老子的思想形成
老子思想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 察和感悟,他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理念。
老子的思想受到周朝末年社会动 荡和百家争鸣的影响,他反思了 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弊端,提出了
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
老子的思想还受到古代神话传说 、民间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他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
《老子》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 老 子 》 四 章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 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 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篇, 《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 意。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长久。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④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 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
者明。胜人者有力, 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
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
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 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 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处
有,治之于未乱。合 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你言我语谈收获: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 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 待“有”和“无” 呢?
二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 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 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篇, 《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 意。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长久。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④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 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
者明。胜人者有力, 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
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
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 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 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处
有,治之于未乱。合 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你言我语谈收获: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 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 待“有”和“无” 呢?
二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道德经》(老子)PPT课件
诵 国
老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子
格
1
道经
2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3
第四章
道……,而……或……。 ……兮,似……之……; 挫其……,解其……; ……其光,……其尘; ……兮,……或……。 吾不知……,……之先。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2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第八章
……若水。 ……善利……而不争,处……之 所……,故……道。 居……,……善渊,与……,…… 善信,……善治,事善……,……善时。 夫唯……,故……。
15
第五章
天地……,以……为……。 ……不仁,以……为……。 ……之间,其犹……乎? 虚而……,动而……。 ……数穷,不如……。
老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子
格
1
道经
2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3
第四章
道……,而……或……。 ……兮,似……之……; 挫其……,解其……; ……其光,……其尘; ……兮,……或……。 吾不知……,……之先。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2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第八章
……若水。 ……善利……而不争,处……之 所……,故……道。 居……,……善渊,与……,…… 善信,……善治,事善……,……善时。 夫唯……,故……。
15
第五章
天地……,以……为……。 ……不仁,以……为……。 ……之间,其犹……乎? 虚而……,动而……。 ……数穷,不如……。
《老子》四章 ppt课件55张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智:智慧 明:聪明 自胜:宾语前置句
强行:qiǎnɡ古今异义,古:勤勉而行 今:用强制的方法
进行
所:名词,地方、位置(立身之处)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有智慧的,能 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大的。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 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分析第11章
疏通文本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辐条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当:在
埏埴:揉和黏土
户牖: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为:把.....作
译为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
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
(2)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 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 “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二、疏通文本
正字音
辐 fú 户牖 yǒu 累土 lěi
毂 gǔ
埏埴 shān zhí
赘行 zhuì 易泮 pàn
强行 qiǎng 几 jī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智:智慧 明:聪明 自胜:宾语前置句
强行:qiǎnɡ古今异义,古:勤勉而行 今:用强制的方法
进行
所:名词,地方、位置(立身之处)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有智慧的,能 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大的。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 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分析第11章
疏通文本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辐条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当:在
埏埴:揉和黏土
户牖: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为:把.....作
译为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
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
(2)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 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 “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二、疏通文本
正字音
辐 fú 户牖 yǒu 累土 lěi
毂 gǔ
埏埴 shān zhí
赘行 zhuì 易泮 pàn
强行 qiǎng 几 jī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PPT教学课件
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 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个“德”字上。
任务活动四:思维碰撞入探讨
孔子:道德上主张“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
孟子:主张“仁政”;
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
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判”,分离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接近
形-动,认真对待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动,以……为贵
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 玉所说的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 如凹晶馆联诗。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
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学而优则仕”, 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 便思退隐,寄情山水。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在(某时/某地/某方面)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省略:以(之)为
功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代词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踮起脚跟
在(某时/某地/某方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显明,彰显
功勋
夸耀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形”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为,做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不可企及
任务活动四:思维碰撞入探讨
孔子:道德上主张“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
孟子:主张“仁政”;
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
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判”,分离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接近
形-动,认真对待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动,以……为贵
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 玉所说的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 如凹晶馆联诗。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
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学而优则仕”, 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 便思退隐,寄情山水。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在(某时/某地/某方面)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省略:以(之)为
功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代词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任务活动一:字斟句酌解文意
踮起脚跟
在(某时/某地/某方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显明,彰显
功勋
夸耀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形”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为,做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不可企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 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 息的农村欢乐图。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 理想。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 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 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 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老子的这种 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 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 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 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 圣净无生三面古镜,
【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 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 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 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 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 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参考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 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 待人善于持有爱心,说话善于遵守信诺,为政善于 治理政务,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怨咎。 【本章大旨】 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
老、孔“道”论的不同 老子以“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 律。老子之“道”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以形 上学意义为主。 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是“仁”学。孔子之“道”, 主要属于社会伦理范畴,形上学色彩不浓。 孔子之“道” ①具体形态的路途、行走、治理 ②抽象的方法、技艺、言说 ③引导超越性的真理、思想
ks5u精品课件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 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 系,不交流 情况。
译文:
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 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 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 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 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 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 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 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 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 不往来。
《老子》五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相传生活于春秋时 期。著有《老子》,是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家将老子视为宗师,与 儒家的孔子地位相似。 道教兴起以后,老子又被 奉为道教的开山鼻祖,尊 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 邑东)人。 曾在东周王朝任守藏室史官(管理藏书)。 与孔子同时代而稍前,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及周室衰,西出函谷,退隐,著《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也是道教的重要经典。 学界多认为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至战国中 期已被广泛引用。 今本《老子》全书共五千余言,故又称《老子 五千文》。
【本章大旨】
一、“道”具有不可言说性,“道”是不可概念化的东 西。 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居善 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 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二、文本解析
第八章(上善若水)
二、文本解析
第一章(道可道)
【参考译文】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得 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无”,用来称名天 地的本始;“有”,用来称名万物的根源。所以要常从 “无”中去观察体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 观察体悟“道”的终极。“无”和“有”这两者,同出 一源而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很玄妙的。玄妙又玄妙,是 一切变化的总门。
——《桃花源记》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三、老子“道”论的基本意涵
(一)老子之“道”
1.宇宙本源之“道” 2.自然规律之“道” 3.人生准则之老子“道”论的基本意涵